挺好的 内容很深刻。Stone现实批判的发轫之作,以一个战地记者的视角全面解剖了第三世界国家内战的原原本本,James Woods饰演的角色转变是细腻富有层次的,目睹着一切暴戾,从一个捞金投机者转变成一个正义媒体人,尽管有Robert Richardson掌镜,制作上仍稍显粗糙,结构也偏散漫,不过这毫不影响对美国犀利深刻的反思,历史不断重演,亲美政府军与独裁游击队都是暴政,人民又该何去何从,片尾以María的遣返抽开民主的虚伪,意味深长
1、有那么几种题材的电影我不喜欢。夺宝探险题材、魔幻题材、同性题材、政治题材。其中政治题材是最不喜欢的。 2、所以奥利弗.斯通这位政治片达人的片子记忆里至今我一部不曾看过,今天看了《萨尔瓦多》,感觉还可以。 3、影片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是镜头的运用简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个片儿有着太多的混乱、混战场景,我觉得这类场景的拍摄有着相当高的难度系数。它不同于大场面,可以用CG,可以用航拍,这类民众混乱场景要做到既要保证故事主角的主画面描绘,又要兼顾庞杂的群众演员及混乱的场景,要有非常好的层次感。这部《萨尔瓦多》就是这类场景摄影的教科书。摄影的节奏感十足、层层递进、远近景切换流畅,毫无任何混乱的感觉。奥利弗.斯通实在是功力非凡,摄影师也是让人叹服有加。 4、詹姆斯.伍兹表现的非常棒,塑造的人物真实可信,让人赞叹。(看了他的几部片子,忽然感觉他的气质和约翰.特拉沃塔有类似的地方,痞气十足!) 5、强奸的桥段虽只短短几分钟,但依然非常的震撼,令人扼腕叹息。 6、战地记者真不是人干的差事,太危险了。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让人钦佩。
叫这个片名的还真多……前半部很闷,后半部高潮不断。和斯通以往的作品一样,又是批评美国政府和进行斯通式的演出,总的来说本片暴发出了非常强烈的反战情绪。另外斯通强调“左翼”和“共产主义”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这是男主角、也是斯通的写照,大概也可以说是我的写照。
每每从电影最后的黑底白字中看出导演的对世态的无奈和期待...让人揪心不能释怀。奥利弗仿佛化身成为哈姆雷特中的鬼魂,不断推动着他的观众去找出世界的真相。
重看评价不变。瑕疵很重的佳作,作为把奥利佛斯通电影看完了的我来说,不得不承认这部电影是他创作生涯中很特殊的一部。作为一部政治电影,很难得的用一个飘忽但真实的视角讲述了各个派别对于一个地区的影响,十分难得。中间刺杀戏前后的剧情张弛有度,主角的视角扎地相当之稳,一步步的描绘出诸多角色的思考思想,很像是激进地帕索里尼技法运用。后面战争戏里面的跟拍长镜头也让人惊叹,迸发的语言交流和外界冲突的双重享受。可惜后面的节奏太散了,刻意的追求纪录片化毁了表达的完整性,斯通说到底也确实审美太美国主流了。又重看。评价不变。
5可以和大失踪 Missing对比下。。。本片故事性不好特别是前半段。。。片子还是值得一看的。。。萨尔瓦多骑兵很逗
狗日的战争,谈个恋爱都谈不清净
美国民众不愿意相信他们付出的慈善捐款成为独裁政府屠杀暴乱群众的军费。可事实是,萨尔瓦多暴乱中被屠杀的人们,他们的身躯正静静的曝尸于垃圾堆腐烂,成为乌鸦的食物。媒体可以开启一扇了解世界的大门,也可以关上一扇大门,让里面的生命悄无声息的终结。
“你这么做了,就变得和他们一样”——处决战俘和虐杀平民还是有一点点区别的。不过,人本来就一样,即使你们成功了,不过是换张脸罢了。不同的是制度,是权力架构。评论里有朋友说主角一直在抨击美国,却靠美国才逃出生天,但主角并不是靠美国的正义获救的,而是靠美国的霸权。这种霸权,可以是美国,也可以是苏联或者其他区域影响力强大的国家。
事实真相在政治权力面前几乎不可能被有所掩饰、扩大、歪曲。。。美国的所谓援助也纯粹出于自己政治利益的考虑,对所谓的正义人民无疑成了漂亮的幌子。
久了不看美式,再见这凶猛狂野总会即刻间再次爱上这熟悉的视听语言,而接踵而至的每一件事也有各自程度的烈,其实根本就没有一丝暖意可言,这可能就是奥利弗·斯通一贯的味道,美式暴力经典元素。但相比美国镜头下杀戮不停息的南美洲影像,再看看南美人自己拍时,确实有不同层面的明显不同,所以这也是「血淋淋的伤口」和「好不掉的伤疤」,两种不同的概念和审美了。
音乐也很好,今天看起来不知道对与不对,悲壮吧。
理想能唤醒一代人 又能葬送一代人 可如果没有理想呢?
典型的「英雄的旅程」劇本。雷根的反共主義。美國商業力量與流行文化。雅痞。哈草。戰地攝影師魂的召喚。Robert Capa。《投奔怒海》。雖然一直批判美國,但旅程最後一趟磨難靠美國才能得救,不過最後扯後腿的也是美國…
John Cassidy捕捉到完美瞬间后中弹死去的这一幕,把我骗来了圣安娜,却遍寻不到可供1984年游击队战马驰骋的宽阔大街。这位战地摄影师真名John Hoagland,1984年3月16日,他按下了最后六张照片,两名政府军士兵出现在公路上,倒数第二帧拍到了倒下时的鞋,最后一帧则是只剩萨尔瓦多热土。
今年第一部让人享受、震惊、深思的真正好电影。影片流畅,跟随一个堕落却浪漫温柔,无耻却高尚的记者的情节,宏大地展现了萨国弱国无力的苦难,一场无近史诗的战斗将苦难推上高潮,以及丑陋政治的的展露。
奥利弗·斯通是一个真正热爱美国,相信美国的导演。他也因此显得可爱天真。他以前的政治电影拍得多好啊!
学卡帕?死路一条
惊心动魄。战地摄影师真不是一般人干的活。
差点忘了Oliver Stone是多么nb的导演 剪辑 节奏 so smooth
8/10。高度写实震撼!风格化的摄影,风格化的剪辑,开篇一连串快速有力的剪切贯穿醒目排列的字幕让我倍儿打起精神,短短数十秒就交代完主导因素。从刺杀神父到后半段心灵洗礼般的战争场面,极富冲击力的画面既多变又迅速又紧密相连,加上伍兹影帝级表演如同行云流水般明快畅达,斯通娴熟的技巧令人赞。
战地记者都是英雄,斯通爱美国爱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