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看到成濑导演的彩色片,太不容易了。不过,成濑导演还是比较擅长描绘发生在城市里的故事和情事、片中的男女主角一个个肤色白净细皮嫩肉的、根本不像常年耕作在田地里的农夫农妇啊。而且,两个小时的跨度里、不知道导演想表达什么意图——歌颂新农时代、新一代农民的崭新观念、城市化的变迁、婚姻观的进步,影片中塞进了太多的元素、我完全没找到重点,看到后半部的时候真是有点不耐烦了。成濑导演在50年代后期之后、看来是过了创作的巅峰期、目前看过的两部片子都让我失望,非常努力的要反映一个宏大的主题、时长都是两个小时多、故事讲的宽泛散、塑造的人物既不深刻也不可爱。另外,高峰秀子居然没出演,难道1958年高峰秀子去拍了更重要的影片吗。我推算了一下,可能是去拍“无法松的一生”了。我认为、高峰秀子没选择这部片子是对的,还是她在“无法松的一生”的出演非常出色、展现了在成濑导演的片子里没有的一种古典美。 还有,从本片的一些彩色镜头里,我隐隐看出了小津导演的影子、还是要说小津的彩色片味道最是地道、完全还原和发扬了日式庭院格局的对称美、整齐划一的美、严谨的美。
第24届法罗岛电影节第9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主竞赛单元的《鲱云》,下面请看场刊影评人们毁誉参半的评价了!
@米米
时代的变迁,历史的进程,活着
@carter
玉井正夫赋予空镜史诗般的质感,与斋藤一郎谱写的低音提琴一起,给乡村增添了鲜活的现代性。正是这股独特的力量,八重隐晦的欲望得以避免俗套的本质化,并强调了僵化的女性地位。
@Joeyside
温柔的女人们,成濑的导筒下,反抗父权,现代化的思想,世界属于明天,而旧时代早以远去,在这种思想境界上,成濑比小津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小植野
比较少见的题材,视角聚焦于农村,但是内核其实还是日本家庭片同样的那一套。
@小宁波
虽然影片在成濑的女性宇宙中显得较为单薄,可能是一味的强调时代变了,时代变了,人物关系也难以在时代洪流中立足。但是我还是很喜欢影片营造的乡村感。不知道为什么,有股浓厚的安静气息。
@脏脏豆
新舊更替下的陣痛,全在那一張白紙黑字之中。(不過仿佛能看到打算盤啪啪響的聲音,我們需要幫手,這就是農業社會吧
@Rightchi
我觉得说的是父权的崩塌让父亲更加抓住自己的权力、但终究失败了,因为女性的地位开始突起;资本主义的兴起异化了男女关系,出轨、偷情、近亲结婚,这些看起来如同吃饭喝水一般简单草莽。还有一个是,这部片里面男女情投意合但又乎散乎离的状态实在是太像王家卫了,他真的从成濑这里学了不少东西。
@消亡之人
相当庞杂而僵硬的样板戏。 不同人物的命运并未起到任何相互对照补充的作用,因此并未编织出网络,而只是划出几条平行线,单调地重复着打破旧有婚配秩序的任务。甚至也看不到任何成长和转变,所有人物只是依照辈分和学历天然地被划分成“进步”和“守旧”两派。 只有八重的主线间残留一些细腻的情感刻画,但甚至会觉得这条故事线放在如此一部主旨鲜明的影片中有些格格不入……
@热情华夫饼
人物关系复杂的同时缺少张力,主题上虽然仍是保守的,但至少没有过分避重就轻。
#FIFF24#第9日的场刊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赶不上时代的变化
#FIFF24#
#新文艺座13# 家父长制度的崩溃。父亲的三个儿子,以三种不同的方式对抗父权,并以父亲的无奈感叹告终。个人不太喜欢,虽然(桥本忍)剧本很严谨,但意图太明显。成濑的失败之作,也是第一部彩色电影。
把握人物关系准确,传达的依然是家庭结构内部的张合,鲜见的农村题材,隐忍的情怀,剧本和演员都很强大。
成濑很少触及农村题材,这次重重地把农民这一群体描绘得栩栩如生,淡岛千景饰演的八重这一女性角色坚强独立,敢于追求,活得明白,在绿色的稻田里耕作时缓缓前进的样子像极了《女人独上楼梯时》的高峰秀子。他总是在描绘着女性,无论城市还是乡间,无论时代如何变幻。
45+ 前看Racconti di giovani amori
剧变的时代,出走的农村。独立的女性,固执的家长,短暂的恋情,不屈的勇气。
另一种姿态的浮云~
一些细节的处理是出色的,没有放大,淡岛千景演的很好,一些不经意的小动作反映了内心的波动。我觉得三个儿子那部分启发了《饮食男女》,感觉再往前发展一点就是了,不知道李安是否受到影响。
有一些瞬间的动人无出其右 有些话点明了症结 也有些超脱人物设定 可惜整体被分解的太过功能流程化了
成濑这部表面上说家长里短的片可真是“烧脑”,光搞清楚这一大家子的亲戚关系就花了半小时。其实是讲从封建社会土改开始到年轻人走入资本主义社会,年轻人的嫁娶也走出土地的束缚。另:千万不要看网上的烂中字,英字虽然人名难懂好歹剧情可以理顺!这个电影剧情关键点实在太多,一个不注意就漏了!
成濑把镜头转向了农村,却也是这么多部看过来最无感的一部,人物繁多,中间有部分情节更像是无意义的流水账。问:为什么这部不找高峰秀子呢?答:因为高峰秀子不适合农村...
乏味
劇本五分。老一輩的守舊與悲歎,新一代的自立與體諒,都有兼顧。完全是永恆的物哀。但不是成瀨最好的演出班底,扣一分。
乡村题材,对新与旧不偏不倚,处理得从容
成濑的婚嫁比小津更落到实处,眷顾与牵系,烦忧和期许都是真挚柔韧的。在非常丰富细腻的乡村的间奏里,本应是成濑长处的记者与八重的关系处理得不够协调自然,生涩之处就显得格外突出。没有突出戏外的某一角色,但卡司也很强大啊!大约是成濑的群像戏里最好的一部。
这片说的是农民生态,却怎么觉得怪别扭,八重和记者的关系好不自然,八重自己也太不象农村女性了。戏剧冲突太淡,虽说是群戏,和小津的<早安>一样乏味。
时代是变了 但人没变啊
八重说了生命很短暂我可不想在错的人身上浪费时间,八重也说了我每天还一堆破事哪有心情听你这堆破事。当然了成濑这部片子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了,大背景小人物,还有那么多近亲婚姻啊。
这都快赶上中国七八十年代拍的那些主旋律电影了。成瀬的乡村是原汁原味的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