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5 《马克•费尔特:扳倒白宫之人》 讲水门事件中那名“深喉”的片子,居然是连叔演的。 ——观影前对水门事件的过程已大致了解,然而,很多细节没看懂[捂脸]脸盲的我首先败在人物关系上 平时看的FBI出场都是大雪佛莱牛b哄哄,这个应该是比较写实的一次。 编剧把连叔这个角色整得又红又专、像个完人了。It is our job to follow the bread crumbs.线索指引调查,像又或不像我们常说的“不管涉及谁,都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题外: 水门事件开始的党派窃听丑闻不足以扳倒尼克松,但后面发展到尼克松为了掩饰而撒谎、再用其他手段来遮掩谎言才是被成功弹劾的原因。正如克林顿,他的拉链对他的总统职位无影响,真正有威胁的是他的嘴——手放到Bible上宣誓后的证言。 想到正在看的《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中引用《论美国民主》(这本没看过)中的一句话“在美国,被推选为公务领导人者,也许时常会不讲信用,或常犯错误,但他们却不敢与大多 数人故意为敌。” 题外:又不禁想起《美国宪政历程》介绍的25个代表性案例(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辛普森杀妻案,近两年有很高知名度的李昌钰在案中是辩方证物专家),让我意识到程序正义比结果正义重要得多——当然这是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而不是对受害人及家庭而言。 我觉得对于依法治国之路有很多借鉴意义。 手机码字。
有些情节真心没懂,需要补一下总统班底。当特工太刺激太酷。里面有些台词还是挺喜欢的。There's a price to pay for what we become. We all pay it, one way or another.// If you tap repeatedly on the post of a building,and the tapping is relentless,it creates a rhythm. If you do that long enough and steadily enough,it will feed back. The frequencies will align,the molecules will scramble,and the whole thing,the whole building will come apart from the inside and collapse in on itself and all come tumbling down.
连叔表现的还算中规中矩,但整部电影略显沉闷,围绕水门事件铺张开来。 连叔饰演的人物马克·费尔特有些刻板。看来导演是想把马克塑造成民族英雄,但他确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是为了国家利益,还是为了自己未达成的目的的宣泄,谁又能真正说的清。 “深喉”,这位第一个把总统拉下马的美国历史上最牛逼的“线人”,一直以来都是两极化的评论。是叛国还是爱国,是出于自身不可告人的宣泄原因还是出于敢于揭露真相的正直感,可能叫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吧,就像他的隐名“深喉”,深不可测,又如鲠在喉,矛盾与揭露并存。
FBI响当当的二号人物,但让连叔演的怎么看还是像个老特工,顶多算中层,尤其是见他女儿那一场景,仿佛让我错觉看到了《飓风营救》的味道,哈哈。
整部电影还是比较流畅的,算是对水门事件的又一补充类型的电影题材吧。给连叔这位特工专业户多半颗亲情星吧,加上后本人勉强三颗星。
看完《The post》过来的,当历史故事看很不错
了解水门事件前因后果会让观影感受提高不少,电影没有详细交代背景当然是因为这丑闻在美国早已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把主题完全放在“深喉”身上便是很高明的选择。完全弱化了伯恩斯坦、伍德沃德、格雷甚至尼克松的形象,让视角更为集中。大事件中的大人物,却也有爱恨情仇,也会如履薄冰。结尾一幕满分
不了解点历史背景看着真是煎熬。
深喉
那晚妻子一席红裙,有些微醺。她盯着费尔特充满了失望,劝他辞职。那时尚未发生总统水门事件丑闻,不知道自己将推翻多米诺骨牌,不知女儿离家已经生了外孙,也想不到日后妻子会为此自尽。他是联邦调查局副局长,或是幕后的深喉;他是叛徒,或是英雄。他也只不过是穿着鞋躺在女儿床边的男人,仅此而已。
连姆尼森整天营救来营救去,演技什么的都快忘光了。
功课不够
权力斗争中心生怜悯,是最恐怖的事情。
2018-04-06: 五看完电影《马克·费尔特:扳倒白宫之人》;
连姆大叔难得再演严肃题材
片子其实一般,家庭线累赘,爆料的理由也讲得不太清晰,个人恩怨,保全FBI独立性,还是单纯的道德勇气,到最后也没整明白。不过连姆尼森的范儿真心好,70年代的阴郁气氛也相当到位。
两星半。拍得有点对不起这个事件和这个人物,和1976年的《总统班底》几乎是同一事件的明暗两面,然而本片其实更加费力不讨好,立场哪怕稍微那么暧昧模糊一点就会成为灾难。家庭线沦为鸡肋,对主角Mark Felt的背景和动机交代似乎也不太具说服力。好在影片停留在最后那个问句或许勉强算是个聪明的选择。
如果胡佛没有在1972年5月突然在家去世,尼克松没有迫不及待地给FBI换上新主管,水门事件的调查是否会急转直下?“深喉”会出现吗?Mark Felt: his legacy is incalculable as one of the most impactful whistleblowers in America history. 在我看来,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对职业始终保持忠诚,他真正相信FBI应该是独立于白宫之外,收集情报调查阴谋的机构,不受任何外力干涉。总统们换来换去,他希望自己和这个机构可以毫不动摇。而他可以用尽一切手段去保护。Do you want a country this big,angry,confused without a police department?
难得影院遇到omeu版本,感谢字幕不然看这种政治片真略费劲。涉及的水门事件信息量不小,展示Felt这个人从工作到生活的各方面很完整,看完有冲动去读传记。全片基本在对话交锋,确实节奏起伏不大,但是琢磨人物很有意思
连姆·尼森:我给你们表演一个深喉。
"They want everyone confused. Confusion is control."
设想一下没有司法独立和新闻自由……影片并未揭示Mark Felt的动机,它不可能成为辛德勒名单那样伟大的电影
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告密者。影片没有详细呈现事件本身,而是聚焦于人物,营造出非同一般紧张深沉的气氛。看完会希望影片能多演一个小时
Peter Landesman 大大的退步。他拍的都是好题材。
被拍得好没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