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访客》与《闻香识女人》的主题内容,结局,人物设置都极其相似,都是一个厉害的陷在困境中的老男人,帮助一位厉害的少年。最后两人双方都走出困境,得到解救。著名作家威廉姆因为无法接受哥哥因车祸离世,而把自己心里生活封闭起来。当天才少年贾迈尔闯入他生活之后。他指导贾迈尔写作阅读。贾迈尔也把他带到外面的世界。慢慢地,一缕阳光投入到他们生活中。威廉姆的人生困境是,当他因挚爱的哥哥车祸去世而悲痛不已。却发现周围的人并没有同他一样悲痛。他觉得人世间是不可理喻的。于是把自己封闭起来。但他在封闭的阁楼中。并不完全与外界隔断联系。他看向外界的那扇窗户里里外外,他每天擦拭,亮如明镜,他通过这扇窗户观察外面美丽的鸟儿,观察楼下来来往往的人。当贾迈尔带他离开公寓,在人群中走散时。他那种孤立无援的茫然失措的状态说明他与世隔绝已久。贾迈尔的人生困境是将要被学校开除,因为贾迈尔不愿意承认教授强加在他身上的罪名:他的论文是抄袭的。也不愿与学院做交易,只要他帮学校获得篮球洲际联赛的冠军,他就不会被开除,在最后罚球两投两不中,而他前面曾经是50投50中。当天晚上威廉姆骑着自行车意气风发驰向学校,感觉情节设置上有点不够自然,但也可以表现他为了贾迈尔重新焕发生命,他在学校朗读的文章得到一致的赞许。他告诉大家这是贾迈尔的作品。学院取消了要开除贾迈尔的决定。他离开了本地,去找他的亲人。随后因癌症去世,把把房子赠与贾迈尔。他给贾迈尔写作指导的时候,一句话印象很深:要想写作就要开始写,敲起键盘来,等到写得顺的时候,你再思考怎么写。福楼拜为了写一本书,之前要准备阅读1500本书,厚积薄发就体现在这里。文章当中感人至深的贾迈尔写的那段话,也就是要告诉我们要接受现实,接受当下,无论是好是坏,要眼望前方,就会遇见更好的自己。影片告诉我们,爱是双向的,当你真诚付出,在不经意中,总会有回报的。
其实这不是一篇影评,而只是小长假带来的一点点想法而已。
经历了三年疫情,第一个小长假,明明知道出门就是要遭罪,人堵、车堵、酒店堵、景点只是去罚站而已,但是能出动的人都已经在路上,我也不甘寂寞,去福州探探亲,只是没想到需要提前抢动车票,这个假期有太多的没想到了。
没想到五一节那天下午和彭老师去逛了逛三坊七巷,人山人海,彭老师笑称:现在看到人群,会有想戴口罩的念头,这是疫情留下的后遗症之一吧,我们赶紧逃离,没想到的是转个弯,我们沿着一条由榕树搭起拱顶的林荫道下散步,傍晚六点多的光线清明透过树枝,清风徐来,我不禁感慨:彭老师,这样的一个午后,穿过人群来到这,太值了!浸润在这样的夕阳余晖的光线中,领受这暮春时节万物呈现的特质,是不是也惊叹于季节带给你的丰盛体验。
每天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用怎样的方式度过这完整的一天。
散散步,和你爱的人手牵着手,就在风景里,远方已经不重要了,这算是别样的“心灵访客”吧,嗯,另外要提一嘴,电影也是好电影,推荐观影……
我把电影看做是男孩詹姆·华莱士和作家威廉·佛瑞斯特两条故事线,他们的生命又在剧中教会在一起。
詹姆·华莱士身上学到的:
1.不屈服于现有观念和既定规则,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
2.有时候做一个好的陪伴者和倾听者是不错的选择。
威廉·佛瑞斯身上学到的:
1.写作,就是先写就是了。找到节拍,进入flow态,用心自然流淌出作品的初稿。而后再用脑修改。
2.把心灵打开一扇窗,拥抱人世间的美好,融入世界去表达,接纳。提高一个维度去看,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亲人。
3.勇敢开放的面对世界给与的一切,好的事物就享受,不好的事物就接纳融合。不好的事情是磨练心智的机会。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美国电影开始走进我的内心,似乎能从这些影片中看到自己,这部片子吸引我的地方是他的片名,心灵访客,现在这个社会还有多少人会注重心灵的真实,梦想是每个人心灵的的港湾,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的人遇到的事都是你梦想道路上的催化剂,遇到一个彼此心灵相通,彼此欣赏和拥有共同爱好的朋友那是多么宝贵的,他可能会给你带来新的希望,为你打开不一样的见解,一句鼓励,一句认可可能就会改变一个人的未来。
佛罗斯特把自己关在房子里,是因为看到自己哥哥被抢救时看到护士对于他书写的作品表达仰慕之情,这让他对写作和生命产生了新的理解,所以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来怀念过去和逝去的人,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碰到了年轻有活力的贾莫,两人之间有了一段珍贵的忘年友谊,因为这段友谊,为了帮助这个年轻人证明自己的才华,慢慢开始改变自己多年的生活和想法,阻碍友谊的从来就不会是因为年龄的差距,身份的不同和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只要两个人有共同的理解,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用心交流,这种友情是没办法用话语来形容的,这是我们都向往的一种方式。
心灵访客,年轻小伙就是突然闯进佛罗斯特内心的访客,因为信任和理解彼此成为了对方心灵的慰藉,世界那么大,社会那么现实,一个人总会害怕面对,同时也很向往,就这样在纠结中迷失自己,人活着,就需要有一个出口,一个心灵的出口,需要交流,需要被理解,和共鸣!这样活着才有意义。
世界不可怕,勇敢的打开心灵,去探索这个世界的美好,用心去感受每一份真诚!愿我们都能找到那个心灵访客
有时候光就是在窗外才出现。
这个是在2019年春节在家看的电影,距离今天已经过去近三个星期了。作为指导《心灵捕手》的格斯·范·桑特,在《心灵访客》中能看到两者的确有相似之处。比如,都有关珍奇的友谊,对于未来的疑迟和害怕,对于面对世界社会窗口前的犹豫。但幸运的是,那扇窗,他们推开了。
以一个十六岁黑人男孩詹姆·华莱士的故事作为电影叙述的主线,就深深地吸引了我。”有黑必出奇“已经成为了我观影期待的反应,果不其然。詹姆在文学上有着和他本人看上去极不相符的天赋。而与威廉·弗罗斯特的相遇,也是起源于一个无心的恶作剧。到后来去威廉家门口道歉,到威廉布置给他的“难题文章”,再到两人形成潜移默化的默契。
詹姆从威廉身上学到了感受,融入文字的方法:写作。先写,再思考。(这个点还真是和自己之前理解的很不一样啊。)这里说的不是不让你做好提纲。而是告诉写作者,在进行文字创作时,要能够把心交给文字,信任他,相信文字。和他做朋友,或者融为一体。
另外一个是关乎这个我们无时无刻不面对着的社会。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一个黑人孩子进入到一所私立大学学习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作为篮球特长生,文学能给予他的明显更多。自从他在课堂上流利漂亮的“反击战”之后,他的老师已经开始找他麻烦了。在成人的眼中,一个十六岁的孩子,仿佛只有被顺服的选择。而这个学校,也并没有给他做一个好的窗口去面向社会。
对于鸟来说,鸟壳就是世界,想要挣脱出壳,就要先毁灭这个世界。
詹姆没有妥协,所以遵守承诺,所以没有把证明自己文章没有抄袭说出来。他勇敢,他不畏世人所害怕威廉的权威,只是作为一个平等的朋友,真心告诉威廉他作为朋友所看到的那个威廉。
有人踟蹰不前,因为他们害怕失败,相反,他不敢想象成功。
威廉感激自己生命里出现的詹姆,不然他可能要多花好几年才能见到另一个自己了。在发表完“演讲”走出校园,骑着自行车穿梭在马路上,我也看到了一个勇敢而从容的身影。
帅太重要了。肖恩.康纳利走出家门,骑上自行车那个段落,太像金城武在台湾拍的那个广告了,而且深红色皮夹克,灰白色的工装裤也是金城武喜欢的搭配。黑人小帅哥五官精致、紧凑,表情平静、深沉。
不知道为什么,很喜欢这类电影!over the rainbow,好听!HBO台棒!!!
看这部片子时所有人都会想到《心灵捕手》吧?虽然整体剧情略显俗套,但有些时候,跨越了年龄、种族,得到相互契合、相互扶持的友谊还是让人感动的。这也让我们相信人与人的相遇相知,永远值得期待。
<心灵捕手>导演的姐妹故事作,搞笑的是结尾达蒙还来客串了一把。剧中老作家独居在家,拒绝与外界有任何形式的接触,但这一切却被一个愣头愣脑的男孩打破,最终他们收获了珍贵的友谊。看似俗套的故事,却永远那么打动人。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始终是我们活在世上最大的惊喜与奖励吧。
虽然这个电影不值5星,但是我毫不犹豫的给了满分。挺好~
和心灵捕手一脉相承。这种跨越一切的真心相交的友谊真的很让人感动。
有些好电影就是必须在非常安静的心态下看,才能感觉到其好处,所以他们总是被浮躁的大众忘记在角落里,最后我庆幸我看的是原声不是配音,不然肯定也不会有这么感动
其实很少在凤凰电影台看电影,尤其忍受不了中间的广告,今天难得发现这部过去的影片。这部影片上映的时候我也刚刚步入大学,也是怀揣梦想的时代,设想青春时代如果也能碰到类似的老师该是多么让人羡慕的事情,可惜电影毕竟只是艺术创造。心中怀有遗憾的人才会有所期待,既然选择的道路便不能回头。
啊,范桑特其实是用了很多凯鲁亚克的本人经历来化成这个故事吧——成绩很好总逃课热爱文学的大个穷小子,因为橄榄球打得好被哥伦比亚预备学校招收,最后去了哥大遭受排挤不想再打球最后辍学。区别是范桑特给这个故事里男孩足够的幸运,一位前辈作为良师,彼此拯救,要是沃尔夫没有死得那么早大概也和杰克能凑成这么一个故事。好在杰克遇上了卢卢和艾伦,有了新的战场。范桑特是真的垮掉迷弟吧,还制片了在路上和嚎叫,呜呜。
我最喜欢的007的扮演着,虽然有家暴,HOHO~~
当年看过后兴奋极了,当时就写了影评,但早都不知道仍哪儿了。毫无疑问,这就是《心灵捕手》的姊妹片,而且个人认为无明显高下之分,只在于你先看了哪部片子,哪部率先感动了你。Sean Connery,推自行车的样子帅呆了,只要他想迷倒观众,总可以轻松做到。
整体感觉还是不错的,就是高潮处的铺垫不太够,William一下就能推着自行车出来跟众人见面了,当然老肖是依旧帅得不要不要了~
中规中矩吧,作为已经拍摄过《心灵捕手》的导演来说,此片可以说是毫无特色,也远没有前作让人震撼,黑人男孩的表演更不是我喜欢的类型,除却肤色不说,根本没感受到其有多么有天赋之类的,甚至还有点儿蠢的感觉。
某种程度可以算是《心灵捕手》的姐妹篇。甚至马特·达蒙在最后还专门出场客串了一位律师。导演在这两部主流的励志故事中,都加入私人化的疏离感和诗意表达,这种非公式的作者性表达,让两部影片从同类影片中脱颖而出,没有被时间淹没。但本片中肖恩·康纳利气场太强,黑人小男孩也只能勉力才能跟上。不像《心灵捕手》中的两位那么相得益彰。早熟的安娜·帕奎因在本片中熠熠生辉,谁也不能否认十一岁就曾在《钢琴课》中有过天才般演出的她会是未来之星,所以后来高开低走甚是可惜。本片还有年轻稚嫩的迈克尔皮特,三年后,全世界都认识了这个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
虽然范桑特极力让这个故事显得神秘迷人,还有肖恩康纳利魅力撑场,更不提明星加盟串场,但其中过场般的脸谱化配角,虚晃一枪的空洞主题,还有结尾与女人香的相似却毫无力度的收场,都让电影显得如爆米花般缺乏营养和真诚。
题材期望落差,同一个导演,但心灵捕手明显在剧本上要胜过此片几个档次——不过还不失一部缓慢安静的电影。
看了书之后我觉得其实书比较好看 不是说电影不好看 就觉得我心中的JAMAL和女主不是这电影里的感觉 不过WILL倒是一模一样呐
其实可以把本片当武侠来看,克劳福德多年前败在佛瑞斯特手上,一直耿耿于怀,多年后遇到了一个不起眼的后生,招式居然似曾相识,于是各种使绊,终于逼出了克劳福德,输不起的佛瑞斯特遭遇二次惨败,突出的是黑人天才与白人癌患的珍贵友谊。
The key to a woman's heart is an unexpected gift at an unexpected time.
不想浪费自己的脚步在别人的道路上,创造一些让自己欣赏的东西,创造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