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愤怒2016

HD中字

主演:莎拉·加顿,罗根·勒曼,崔西·莱茨,琳达·伊蒙,本·罗森菲尔德,蒂胡纳·里克斯,诺亚·罗宾斯,皮可·亚历山大,乔安娜·巴隆,丹尼·伯斯坦,菲利普·埃丁格,理查德·托普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剧照

愤怒2016 剧照 NO.1愤怒2016 剧照 NO.2愤怒2016 剧照 NO.3愤怒2016 剧照 NO.4愤怒2016 剧照 NO.5愤怒2016 剧照 NO.6愤怒2016 剧照 NO.13愤怒2016 剧照 NO.14愤怒2016 剧照 NO.15愤怒2016 剧照 NO.16愤怒2016 剧照 NO.17愤怒2016 剧照 NO.18愤怒2016 剧照 NO.19愤怒2016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单说妻夫木聪与绫野刚。

- 我,我28岁,还在找工作。

- 如果还没有住的地方,要不来我家吧。

- 那个,你要不要和我合葬啊?

- 我随便。

- 哈哈,我开玩笑的啦。

- 我知道。

- 之前你不是问过我吗,死后要不要埋在一起。

- 是问过,你说埋在哪里都可以。

- 即便我不能和你一辈子在一起,死了能埋在你身边就好。

“我找不到直人了。”

一个游戏人间,一个生性孤僻,两人相识于声色场所,却意外渗透彼此生活,如爱人,如亲人。

经常关注同影的朋友应该会有相同感觉,妻夫木聪和绫野刚这条线单独从电影中剪出来,是可以独立成片的,而且似乎可以算得上是一部优秀的LGBT短片。

作为电影悬疑中的一个环节,他们与主线的关系没有那么大,所以单独摘出来也完全说得通。

套路是旧的:炮友转真爱,却爱而不可得。但经不住这两人太耐看。

优马(妻夫木聪饰)表面总是无所谓。好像和谁都可以,和谁都没关系,浪得没有边儿。可实际上他心中有许多焦虑,首当其冲就是病重的母亲。他需要有人陪,需要有人能够倾诉,需要有人能给他一个不会离开的承诺。

这时直人(绫野刚饰)出现了。

直人很安静,甚至木讷。他总是不笑,可一想到喜欢的人,眼睛却还是会微微弯起来。

当优马问他:“你要不要和我合葬啊?”他想也没想地就回答:“我随便。”

脸上分明是在笑的。

可还是分开了。(不剧透,原因虽然老套,但还是好看。)

最后,优马一个人走上街头,想起直人曾经对他说:“埋在哪里都没关系,只要和你在一起。即便我不能和你一辈子。”

他哭着说不出一个字。

他再也找不到直人了。

※ 电影整体有点散,冲淡了原作中的悬疑性,改编得一般,但这条BL线还是不错的。

盼了妻夫木聪这么多年演gay,没想到一上来就是个强攻,还后入,十分为自己的白菜感到骄傲了。

 2 ) 信任与怀疑,愤怒与宽恕

「你怎么不说点什么?我可是在怀疑你啊。」
「你不是在怀疑我,而是信任我,对吗?
……明白了,我说点什么就行了是吧。
谢谢你信任我。」

怀疑,不是因为不信任,而正是因为心底「想要去信任」的欲望。想要相信,所以怀疑。
就仿佛,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同样,会有愤怒,是因为心底「想要去宽恕」的感情,是因为对这个世界,对自身还有期待。
电影一面演绎冲绳篇的少女感到自己被信任的人背叛后的愤怒,一面演绎东京与千叶篇的因为害怕被背叛的疑心疑鬼,也不过是同样的现实——信任与怀疑之间,没有正解。

反对美军基地的运动,对热心运动的父亲态度冷淡的少年,美国大兵的暴行,不能说是冲绳的全部,但电影也是写实地照出了冲绳的一部分。少女的一句「不要告诉别人」让人心疼,却也是无奈的现实。其实冲绳的少年并无可指责,面对两名身强力壮的大兵,逃避是很自然的反应。然而少女的悲愤无处可指,只能指向自己信任的人,因为只有自己信任的人,才会「想要去宽恕」。
无论进行多少次游行,美军基地都不会轻易搬离,士兵的暴行还在接二连三的发生,这大概是生活在冲绳的人们的某种无力感。这种无力感,不仅是冲绳篇,也多少穿透着东京篇和千叶篇。不管是冲绳问题也好,还是同性恋者的处境,或是社会对女性的污名,电影都只是点到为止,正是这种点到为止,呈现出一种共通的无力感。
俗话说,冤有头,债有主,而那种无能为力的悲愤,有时候指向自己,有时候指向自己信任的人,有时候就会指向不相干的人。

这不是一部令人心情舒畅的电影,因为那种无力感,也是我们身上无法摆脱的。

 3 ) 把吉田修一的《怒》改成这样,也是一件叫人怒的事情

作为一个将吉田修一的《怒》列为去年“年度书籍”的人,一直在等待它的电影版。 差一点就为它加入激烈的北京电影节抢票大军。据说该电影票的厮杀程度特别惨烈,有人想看导演李相日在《恶人》后会如何将吉田修一的小说再次搬上银幕;有人想看渡边谦+宫崎葵+松山研一+妻夫木聪+绫野刚+森山未来这样华丽的明星阵容;有人想看妻夫木聪演Gay,而且还大尺度,露了屁股……

《怒》是一部宏大的多线叙事小说。 一桩残忍的凶杀案,凶手山神杀害了一对夫妇后,在对方房子里待了长达6小时,留下一个血写的“怒”字后离去。 一年后,警方仍在追捕山神。 而此时,三个不同地方出现了三个来路不明的陌生人——东京市区的直人、冲绳离岛的田中、房总渔港的田代。 他们好像都与全国通缉的犯人山神有着若隐若现的相似。 到底谁才是真的山神呢? 那些和这三个陌生人逐渐熟悉起来的身边人们,此时该选择相信他们(或者说相信自己),还是选择不相信呢?

作为原著粉,先来说说电影到底做了哪些地方的改编吧。 警察北见和美佳以及那只猫的故事线完全被删了。 毕竟要拍成两个半小时的电影,相较于其他三条复杂的故事线,这个确实只能首当其冲被牺牲掉。 优马(妻夫木聪)、直人(绫野刚)这条线中,优马的哥哥和嫂子友香被删,优马变成了独子。

于是这条线变成了一个略显单薄的BL故事。因为在吉田修一的设定中,友香还是优马的闺密,两人经常互诉衷肠。 电影里优马妈妈去世,却是直人守在身边,然而妈妈的葬礼,优马并没有让直人参加,只是简单的一句台词交代。 但在书中,友香在殡仪馆质问了优马:“……优马,平常总是摆出一副‘我就是同性恋,同性恋有什么不好’的样子,但是就是害怕被龙太他们知道,对吧?其实你根本就没有自信,对吧?” 于是你知道,这才是后面优马与直人之间发生那样生死永诀的错过悲剧的根源。 吉田修一在接受台湾《联合文学》访谈时说:“相信自己,就能够信任对方;而没有自信,就会转变成愤怒”。 泉(广濑铃)、辰哉(佐久本宝)、田中(森山未来)那条线被改动得最大。也是我觉得最不满意的一部分。

首先,泉的女生朋友若菜被删,妈妈也仅有一场戏份。 我最吃惊的是泉被美军侵犯那里。 吉田修一写这一段的时候十分克制温柔,前面写泉的嘴巴被人堵住了,“那是一双又大又湿的男人的手”。一章便戛然终结了。 等到下一章,已经是泉和妈妈在早晨的阳光中醒来…… 就像张爱玲写《半生缘》里顾曼桢被祝鸿才玷污,她独自在黑暗的房间渐渐嗅到了由淡转浓的香水味,“她突然坐起身来了。 “有人在这间房间里。”也是一章便戛然终结。 再下一章,已经是祝鸿才来和曼璐抱怨曼桢的反抗激烈……不该发生的事情就已经发生了。 而在《怒》的电影中,近乎直白的展现了泉被侵犯的过程。但书中泉被拽下内裤后,“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个男人的怒吼声。我听不清他在说什么。按住我的那两个男人听到那个声音,突然丢下我逃跑了。”所以书中这件事情是未遂的。 书中,这里吉田修一用了泉的第一人称回忆这件事。“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因为疼痛睁开了眼睛,看到脸色苍白的辰哉。他在颤抖,惶恐不安。”事后赶到的辰哉给泉的妈妈打了电话,并答应泉“不要跟任何人讲”。 电影这里的改编让我大吃一惊!电影里的辰哉在泉被侵犯的过程中并未不知,而是一直是躲在一边,目睹了整个事件的发生却不敢出来制止!! 书中并没有这一幕呀!我翻遍了《怒》也没有找到吉田修一写辰哉是目睹了泉被侵犯而不敢上前救她的呀! 而且他后来在田中向他讲述自己那晚所谓的经过时,心里还泛起了对田中的无数“为什么?”其中就包括:“为什么没有马上去救泉?为什么把泉一个人丢在公园里?” 我想,如果他自己也胆小到目睹而不敢上前,应该不会有这样理直气壮质问田中的冲动。 我完全不懂电影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动。 保留得最完整的是洋平(渡边谦)、爱子(宫崎葵)、田代(松山研一)这条线。

吉田修一的原著分为上下部分。 他去年来中国参加上海书展,曾说:“在故事真正写到了三分之二了,才决定谁是犯人。” 前面都在默默蓄力,后面开始爆发。那些信与不信的后果之惨烈,如烈焰般开始灼伤每一个人。 电影就算要讲清楚三条线的故事,都还是铺垫不够。 比如优马为什么会对直人不信任,对彼此的关系那样的不确信?除了自身原因,还因为外界对同性恋的偏见。 比如,书中写说:“据说警方在犯人家里偶然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家举办同性恋聚会的酒吧的名字,所以他们就决定制作一张犯人的女装照片。”对此优马很无奈,“没想到现在社会上对同性恋的看法还是如此。” 还有后来优马因为害怕直人真的是杀人犯,于是在警察打电话找他时说并不认识直人。他的担忧里还包括他的哥哥、嫂子甚至侄女,“如果哥哥被人知道他的亲弟弟不仅是个同性恋,还窝藏杀人犯,在保守的职场工作的哥哥肯定会被开除。友香和花音(侄女)也会流落街头。” 书中,他在这里其实纠结万分。 他后来又自己打电话去警察局试图找过直人的。 电影里的结局是得知全部真相的优马在大街上哭得泣不成声。 而在小说中,吉田修一后面还有一个比较温暖的结局:优马将直人迁葬到妈妈的墓旁。 那段他们关于墓地的对话,之后想来真是又温情又伤感。温情在于真情流露,伤感是因为怀疑掩饰。 “反正你跟家里人的关系也不好,不如我们一起葬在这里好了。” 当然,他只是开个玩笑。但直人却停下擦头发的手,垂下眼睛点点头,说道:“嗯,好啊。” 他的侧脸一脸认真,优马急忙掩饰,“开玩笑啦。”于是,直人也笑着说道:“我知道啦。” 然后,优马又说道:“不过,就算葬在一起,我也不介意啊。”直人又笑,说道:“我知道啊。”

前面说了,泉和辰哉的故事最被改得七零八落。 田中突然在辰哉家的客栈疯狂砸东西后跑走。辰哉去岛上找他,发现了写着“怒”字的墙,并在墙上看到了田中写的另一行字,才知道可怕的田中原来并不想救被美军侵犯的泉,而是希望“美国兵 干到最后啊”! 然后,辰哉被田中发现,辰哉杀了田中。 但这堵墙,在小说中是泉先发现的。发现后怀疑田中便是通缉犯山神,于是告诉辰哉。辰哉去看时,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又看到了田中写的那段话。他让泉不用担心。然后回到客栈,杀了田中。 后来泉再去岛上,才发现了那段话,也才知道辰哉是为她而杀人。 我又忍不住想怼电影的改编了。既然辰哉都能为泉杀田中,如果泉被侵犯时他真在旁边,为什么他不能冲上去杀美国兵呢? 电影中只有爱子和田代那条线的结局是完全和书中一样的。 渡边谦和宫崎葵也是我觉得电影中演得最好的。 小说中的爱子是个胖胖的有些迟钝的少女,宫崎葵在外形上并不符合。但是当她举报了田代,结果警察比对指纹后告诉他们,田代并非山神时,吉田修一在书里这样写:“女人的哭声非同一般。那惨烈的哭声让人感觉原来人竟然能哭成这样。” 我在看电影的时候也完全被宫崎葵在这里的哭给震到了,真的是哭得惨烈。

我当初看小说《怒》的时候,也是有好几个地方把自己给看哭了。 当时刚好去日本,项老师就把这本书借我带去看了。比对吉田修一对现在日本的描写,会发现真的是细致入微。 大概是作为一个同样不喜欢麻烦别人、需要和人保持安全距离、从小就拿“谢谢”作为对别人的拒绝、被EX都评价为“固执而冷漠”的我,很容易就窥见到他们礼貌的背后。 他们看似温和有礼,其实充满了克制,防备和疏离。这种态度,和欧洲人简单的热情是完全不同的。 我去欧洲时,和朋友在飞机上被分在不同的座位,因为很多欧洲人都是携家带口的坐在一起。 去日本时,和朋友也被分开了,但是坐在前后座的两个中间位子。两边的日本人都恨不得把自己缩进座位里,全程散发出“我不理你,请你也不要理我,当然如果你理我了,我也就只好礼貌地回应你”的气场。 走在欧洲的小城里,经常会遇到阳台上的陌生人热情地和你打招呼。 走在日本的社区,房子小小的,街道很干净,几乎没有人,有一些死寂。然后我看到一户人家外面的紫阳花开得很美,就过去合影,结果听到背后窗玻璃被敲击的声音,主人在屋子里以此表达不满。 《怒》中的山神大概也是在这样的一个社区人家门前歇脚。天气燥热,工作被骗,浑身乏力,然后女主人回家,出来给他端了一杯茶。再然后,他尾随进屋,杀了女主人,又杀了男主人。

一个过分强调自律,强调界限,强调不给人添麻烦的人的最大问题就是无法与人好好相处。要么过近,要么过远。 要么,怎么都无法建立信任,要么,就建立了不能被摧毁的信任。一旦信任破裂,宁肯使用极端手法。 吉田修一当时在上海书展上和史航有一场对话。史航说起当年其实张艺谋看中过东野圭吾的小说《嫌疑人X的献身》,但最终放弃了。放弃的原因是觉得这个故事无法中国化,中国人的情感里不能认同这个故事(言犹在耳,结果人家苏有朋导演的中国版电影现在正在上映了,果然初生牛犊乖乖虎啊!)。 在中国人的情感里,不至于一个邻居给你的温暖,让你愿意去掩饰对方杀人,然后又为了掩饰对方杀人,还杀了人。

小说《怒》中,那个被电影删掉的警察北见最后向美佳求婚了,结果却让他从此失去了美佳。 这一段在我看来正是吉田修一最想要说的。 当时,北见对美佳说谎,说他查了她,因为想要在了解她的基础上一辈子对她好。说: “不管你经历过什么,我都无所谓。”结果美佳的回应是飞奔而逃: “……别过来。” 吉田修一这时候写道:“北见不知道自己刚才说了什么。他认为自己说出的话其实是‘我爱你’‘我相信你’‘请相信我’。” 拒绝就拒绝,为什么要说谢谢? 讨厌就讨厌,为什么要说谢谢? 不见就不见,为什么要说谢谢? 小说《怒》中的少年泉和辰哉的结局,是我看的时候觉得在信任动荡的黑暗中的一点希望的微光。 书中泉最后知道辰哉杀人的真相后,告诉了妈妈。以为妈妈会让她说出那天晚上发生的事情救辰哉。结果妈妈却对她这样说:“妈妈不想让你再难过。你把妈妈当成坏人好了。是妈妈不让你说的。你为辰哉着想,想说出实话,但是妈妈不让你说。妈妈求你了,就这样。” 这是成人的理念。 但最后,泉还是在警署向刑警讲出了真相。 她给辰哉写了三封信,辰哉只回了一封,信写得克制而疏离,但背后又是深深的感情。 他说:“我这次做的事跟你没有任何关系。我做这件事不是为了你。所以,希望你能尽快忘掉这件事。” 这是少年们的选择。 这是吉田修一。

(我们的小小花园,你要不要来转转?)

 4 ) 信任无能,是现代人游离失所的本质

/ 1 /

最近沉迷排位赛,电影看的不多。但还是抽空把期待已久的李相日导演的《怒り》看了。

这是李导继《恶人》之后第二次翻拍吉田修一的作品,获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因为之前看过原著,所以对我来说“谁是凶手”已经没有任何悬念。不过电影还是把小说里的一些需要想象的东西成功的具象化了,比如那张犯罪嫌疑人的照片,电影里应该是拿森山未来、松山研一、绫野刚的照片做了合成,让照片看起来确实跟几位都有些许相似。另外,小泉的强奸戏和爱子的哭戏,也在动态影像和演员表演的强势渲染下变的更为震撼。

就我而言,这是一次比较成功的翻拍,如果满分100分,那我可以给出70分。在原作基础上,李相日加入了韩裔导演所特有的硬派,并且删去了一些无关主线的桥段(比如那个警察的感情戏),基于电影2个半小时的篇幅限制,这也是难免。

对于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电影其实并不友好,这也是翻拍电影的通病,很多前因后果来不及交待。比如泉的妈妈为什么要带着她去往千叶、田代为什么连夜逃离了千叶(要债的戏完全舍弃了)、优马那条线算是其中最完整的,感觉导演也更偏爱这一对,不知道你有没有感觉到。

《怒り》在2016年拿到了旬报十佳,除了这一部之外,我还很期待能年玲奈担任CV的《在这世界的角落》。不过我其实是对这两年的旬报口味保持怀疑态度的。比如去年排名第一的《恋人们》,除了让我在北京电影节睡了一个好觉之外,真看不出哪有亮点。话说回来,这次只拿到旬报第10名的《怒り》,无论是完整度、演员选择还是坂本龙一的配乐,全都可圈可点。

我认为,全片表现最好的三位演员:妻夫木聪、宫崎葵、渡边谦,排名不分先后。特别是最后宫崎葵和妻夫木聪的两场哭戏,真的是哭到屏幕外面的人都心痛,这不是用力过猛,结合他们的处境和经历,爆发出这样的情绪一点都不过分。

吉田修一向来喜欢用文字呈现日本社会的边缘人群问题,而这部电影的主题,也已经不能再明显。吉田修一在书名就已经告诉你,这是一部关于“愤怒”的作品。

/ 2 /

一起东京的入室杀人案,杀人动机不明,凶手没有偷走任何值钱的物品,却在墙上留下了骇人的“怒”字。在案发之后不久,警方便锁定了凶手的身份 - 山神。

看到这里你会纳闷,作者为什么这么早就认定了凶手,难道之后的篇幅就是全世界通缉追捕这位山神先生么。然后吉田修一的手法高明就体现出来了,他在日本的东京、千叶县和冲绳三个地方埋下了三个和凶手山神都有一些相似之处,又都不明来历的男人—— 也就是直人、田代和田中。

三个男人分别以不同的形式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中,但随着案情的一步步发展,警方在电视台多次公布嫌疑人的画像,让三个男人都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怀疑。此时吉田修一又下了一招好棋,当你觉得嫌疑人长的好像田中时,他马上告诉你直人脸上原来有跟罪犯一样的三颗痣;当你开始怀疑直人时,他马上揭穿田代对于自己身份的谎言,让你不得不怀疑他们谎言背后的真相。

故事就在这样打太极的过程中穿插交错着,看似混乱,却总是能在几个关键点上高度一致,也体现出了导演在时间轴上的精准控制。(细心你会发现,几条线的人物总是同时出现、同时沦陷、同时怀疑、同时伤心)

据说,吉田修一在写这本书时,直到最后都没有下定决心让谁成为凶手,这样一种随性的写法,也让读着在阅读过程中更加难以猜中“谁是凶手”。当然,也许你和我一样,越往后看,越对谁是凶手没有兴趣,因为你会明白,这并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悬疑推理作品,如果你硬是拿“我猜中了谁是凶手”来标榜自己看懂了这部作品,那我对你表示遗憾。

在阅读原著的过程中,我甚至产生了一种很大的脑洞:这几个男人都是山神,但作者故意打乱了时间线,将时间线作为谜题,且将小的伏笔和暗示埋在其中,最后再通过整理将事件像拼图一样完整复盘,这样写出来会不会更让人意外?不过终归只是脑洞而已,吉田修一根本就没想把事情搞的这么复杂。

吉田修一的作品,向来是在诉说人个体的孤独和人与人的疏远,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并没有预设谁才是凶手。这个故事的主题也并非‘寻找真凶’。执笔时一直存在于我脑中的想法是‘能否信任对你来说重要的人’。无法完全相信重要的人,这样的自己令自己愤怒。这便是书名的奥义所在。”

/ 3 /

你在看电影的过程中,脑子里可能也曾蹦出问号,墙上的“怒”到底代表什么?山神一也杀害被害人一家的动机是什么?结尾写在星岛废墟上的“怒”又是什么意思?作者想通过“怒”来表达什么?其实你大可不必太过在意两个“怒”的用意,我认为吉田修一只不过是用疑犯山神之怒打出一波AOE伤害,牵引出群体之怒,怒的本质,就是孤独。

这种接近失控的愤怒充斥着全片,有些指向明确,有些却不明所以。

山神一也是愤怒的,他悲愤自己被社会愚弄,于是杀掉了给他送水的女人,因为他不想自己被同情;爱子的父亲是愤怒的,他怀疑自己曾经失足的女儿终身得不到幸福,且痛恨着这样怀疑着的自己;少女泉是愤怒的,他悲愤自己在冲绳被美军凌辱,同伴哲哉却在旁边冷眼旁观不敢帮手,这也代表一个群体的愤怒,也是哲哉的父亲为什么要在那霸参加游行;泉的同伴哲哉是愤怒的,他悲愤自己完全信任的男人,背地里却在墙上写下“看美军强奸女孩,真好笑”;优马是愤怒的,他悲愤自己因为猜忌而失去了爱人,都没有来的及好好告别。难道直人就不愤怒么?天生没有父母,且注定短命,他的悲愤只是盘踞在灵魂深处,不露痕迹。(从他姐姐的话,可以看出他因为男同的身份也曾受到过伤害)

越是温柔的人,愤怒就越是不露痕迹,可一旦爆发出来,将注定无法挽回。前不久,我的一个老朋友自杀了,在旁人看来他是一个时刻能给大家带来欢乐的人,但抑郁症和不可言状的愤怒却让他选择了告别这个世界。

你会注意,在评论电影中人物的时候,我用了悲愤这个词,这明明是一部讲述愤怒和凶杀的电影,看到最后却犹如顽石哽在胸口,非但没有因为真相大白而豁然开朗,还陷入了更深的难过。或许我们难过,是因为在感知作者意图的同时想到了自己。生活中那些我们无法掌控的,时时刻刻准备击溃我们的隐疾和人际关系,也时常令我们陷入无常的愤怒之中。我们和剧中人一样,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方式,来安放愤怒。

曾有人这样评论吉田修一笔下的人物:“吉田的哲学非常简单,所有的恶人恶行,并非单一来自个人的本性。而归因于无人善待。一个没有被善待的人,你如何能期望他或她亦会善待于人?而那种无意识的对他人的恶意行为,引发的恶果会是剧烈而不可预期的。”

这一点在《恶人》中更为明显。在电影中,你以为会看到“恶人”,实际上却只看到一群孤独的人。

说起愤怒,我们总能联想到所谓的情绪管理,也就是情商。如何克制你的愤怒,不让你的愤怒对他人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这是我们必须学会的处世之道。网络就像是一面镜子,映射出现代人膨胀的愤怒,在微博评论逛一逛,你会好奇现在人的火气为什么这么大。其实,这无处不在的骂战背后也都是一群经常被愚弄、被忽视却无能为力的可怜虫。看完电影,你应该理解和庆幸,他们只是在网上喷喷粪,而没有对身边的人做出更为暴力的伤害举动。

/ 4 /

“我们要互相了解到什么程度,你才会相信我。”这是电影中的一句台词,也揭示了电影的另外一个主题:信任。

作者把三个神似山神的男人,分别扔到三个社会边缘人(这个设定很重要)身边,让他们产生感情,然后通过一组嫌疑人的照片,再让他们对身边这位来历不明的同伴产生怀疑,以至于他们不停追问:我可以相信你的,对吧?

其实在问出这句话的同时,就代表已经选择了不信任。“因为自信,你才会信任他人;因为缺乏自信,你才会对他人心生愤怒。”电影中的悲剧,并非来自“不想相信”,而是因为没有去信任——的能力。

我最心水的一条线,不是大家公认表现最好的LGBT线,而是宫崎葵所饰演的爱子那条线。前面也说过了,她是一个失足少女,且智力上有些缺陷(电影中表现的比较隐晦),虽然表面上和普通少女无异,但打心底觉得自己不配更不会拥有别人一样的幸福生活。她的父亲也一样,一看到有男人接近爱子,就会去探查对方的底细,怀疑对方是不是另有所图。就是这样的她,虽然嘴上一直说自己愿意相信田代,但还是在最后时刻报警了,这让他险些失去了爱人。

归根结底,是因为不自信。一个相信自己的人,看待周围一切事情的目光都会改变。你自卑,才会总是在第一时间做好最坏的打算,想好自我保护招式,并且觉得周围所有人都面目可憎想害你。

选择不相信的另一个原因,是不想自己受到伤害。因为现在人太脆弱,说起来也奇怪,再多的快乐也不及一次受伤来的刻骨铭心。所以有些人选择赌,就像妻夫木聪饰演的优马,他真的完全不相信直人吗?未必。但他不敢冒险,他害怕“万一”的可能性。宁愿失去一个爱人,也不能让自己受伤。在矛盾和抉择中,他选择了保全自我的方式。当然,这支自卑的箭,最终还是射向了他自己,扎出了澈心之痛。

当今社会中,我们有千百种方式可以和陌生人获得联系,但面对如此复杂的社会形态,我们却变的更加难以相信别人。身边几个朋友不止一次跟我说:“感觉已经好久没有交过新朋友了”,如今我们的社交生活看似生机勃勃,但很多人已经失去了跟他人形成亲密联系的能力,以前的那种密切的连结和沟通,全都不见了。

在洞悉了爱与信任的脆弱真相后,相信吉田修一还是呼吁我们去坦诚、去相信的。不然也不会留下一个寓意希望的结局。在看小说时,我一度以为结局会是爱子追不上田代,然后像优马一样用很多年去后悔自己的决定。

借由直人之口,作者也表达了自己的愿景:“你在乎的东西太多了,真正值得在乎的东西,并不会一味增多,而是会慢慢减少。”关于这一点,相信你一定深有体会,看看自己身边还剩下什么,现实总是比文字更让人无力。对吧?

/ END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阴翳映画馆(sadmovie2017)
欢迎订阅。

 5 ) 关于冲绳与LGBT

《怒》这部电影描述的是人性,切入点是日本社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作为一个外国人,我们对日本国民性与社会背景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偏差。所以很自然地,我们可能无法与登场人物的感情产生共鸣,无法认清他们所处的状况,无法认同他们做出的选择。电影分为三个相互独立的部分,我觉得其中的千叶篇情节比较好理解,结局也最好。而冲绳、东京两篇里涉及的群体离我们有一定的距离,理解上也更困难。更何况冲绳美军问题和LGBT本身在日本国内都存在着很多误解,令原著小说和电影受到了不少争议。以下两篇是Yahoo!Japan上的影评,虽然真实性难以考证,但是我认为可以作为“另一种声音”,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日语水平有限,如有纰漏敬请指正。

冲绳

       果然出现了呢。
       那些说着本片是政治宣传片的人。
       安杰丽娜・朱莉执导的《Unbroken》在日本上映时,也有这么一帮无理取闹的人跳出来要求停止公映。

       我是冲绳人,而且一直在美军基地的旁边长大。我和广濑丝丝(饰演小宫山泉)年龄相仿,也是一名学生。
       首先,我想就冲绳县以外的人们常有的一些误解进行说明。
       冲绳人并不讨厌美国人。二战后,美国人作为我们的好邻居,大家一起生活在这里。然而另一方面,我们的妻子和女儿遭到强奸,交通肇事逃逸的事件也常有发生。这些事件无法在冲绳进行审判,肇事者只能交由美方处理,他们大体上在处以轻刑后被遣送回国。
       有的人在遣返回国后,在美国国内还会重复犯下同样的罪行。这意味着什么呢?美军并没有教育好他们的士兵。驻扎在冲绳的美军大部分隶属于“海军陆战队”,“海军陆战队”的士兵们素行不良在海外早已声名狼藉。当然,不是所有美军都是坏人。我的亲戚中就有人与美军结婚了。与这位美军见面时,他会照顾我英语不好,跟我用非常慢的语调聊天。我还能记得小时候和他一起玩。但事实是,很多人因为驻冲绳美军而受到了伤害。大家还记得“冲绳美军强奸少女事件”么?1995年3名美国士兵绑架了一名12岁的少女,将其轮奸。这个女孩比电影里的泉还要年少,仅仅是一名小学生。

       对于女孩而言,这是多么痛苦,多么可怕啊。对于女孩的父母而言,又会是多么的悔恨。我在1995年出生,但我是到最近才知道在自己出生的年份里发生过如此令人痛心的事件。看到剧中的这个场景,我哭了。这是冲绳人从战后一直怀有的“怒”。

       所以,“随便建美军基地吧!”,这样的话我无法轻易说出口。我只能希望为了遏制美军的犯罪,不要再次出现因此而悲痛的人们,日美两国政府能够拿出防止再犯的措施来。每次发生这样的事件,冲绳人都会要求政府拿出对策。但是,这种状况仍从战后一直持续到现在,没有一丝的改善。美军既然驻扎在日本,难道不能遵守日本的法律么?战争虽然结束了,但是冲绳仍处在美军的“统治下”,这就是冲绳的“现状”。
       现在于美军基地迁往边古野一事,比起浏览网上的各种信息,我更希望各位能够能亲临现场看一看。反对者真的不是冲绳人么?比起美军犯下的罪行,真的是冲绳人的犯罪更多么?不仅仅是了解现状,希望大家还能学习历史,弄清楚冲绳是如何走到现在这一步的。

      冲绳人在呐喊,一直都在呐喊。然而,他们的声音没能被人们听到。即使是被听到了,也马上被遗忘。
      请大家听一听这呐喊声。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想,但是希望大家能够对冲绳多一些了解。这是我们冲绳县民的请求。

      另有由美国人拍摄的电影《冲绳春雨》(『沖縄うりずんの雨』),讲述了冲绳战前至战后以及美军基地的历史。希望大家能够看一下。

      在电影《新・哥斯拉》上映时也有一些人叫嚣着“右翼!”“左翼!”,对电影情节进行各种夹杂个人思想的不负责任的解读。希望这些人能够适可而止。

LGBT

       我自己是同性恋,在电影预告中看到妻夫木聪很性感,所以完完全全是为了看他而去看了这部电影,感觉收到了很大的冲击。这是一部非常、非常沉重,但又很厉害的电影。我觉得在电影里的3个故事中,讲述的重心放在宫崎葵(+渡边谦)和广濑丝丝的两个部分上。关于这两个部分,已经有人进行了点评,那么我仅就优马(妻夫木聪饰)和直人(绫野刚饰)这对情侣来写一下感想。

      首先,优马这个人物的设定很真实——工作玩乐两不误,让人觉得阳光开朗的gay。但同时也有着一位住进了临终关怀医院母亲,自己对未来充满了不安,为了逃避现实不断地换男人玩乐。这和我20多岁的时候完全相同。我认为同性恋容易沉湎于性爱不仅仅是出于欲望,更大的原因是为了逃避现实。电影将这一点直白地表现了出来。有一个镜头是优马在母亲的病房里探病,哪怕是这一场合下他都在浏览9mon(同性交友APP)。这正是逃避现实的一种象征。

       电影对发展场的描写也很还原,把一般人不忍直视的、同性恋糜烂不堪的生存状态毫不掩饰地展现在了观众面前。让我忍不住想要跟他们说别拍了。用脚来试探对方也是十分常见的。我想男女之间也会用腿相交缠的方式来相互试探,而同性恋的话,感觉大概就像电影里刻画的这样吧。(笑)

       然而,优马在和直人开始交往后,放弃了原来游戏人生的生活方式。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也从开始时一整天都在做爱的恋人关系,升华到可以将直人介绍给自己的母亲这样家人一般的关系。优马的母亲恐怕已经意识到了一切。这里同样令人感到哀伤、可叹。后来,优马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由直人陪伴着母亲走完了临终前的旅程。优马向直人表示感谢。之后电影在这里特意移开了镜头,让优马在画面外哭泣。这里妻夫木的演技非常优秀。

      在这之后,优马不让直人参加母亲的葬礼,对此优马向直人道歉,两个人聊起墓地的事(没想到这里竟然是flag!)。这一系列描写提出了一个沉重的话题——同性恋会迎来一个怎样的人生终结。

       在这个过程中,优马曾怀疑过直人,并向直人表明了自己的疑心,对此直人回答道:“你并不是在怀疑我,而是已经相信我了吧?”啊,我想这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吧,不信与信。
       不信与信,这一主题在坂本龙一的配乐的帮助下显得愈发深刻。
      片尾曲是一首两位男性大提琴手的二重奏,我想这不就像是优马和直人么?(笑)听着这首曲子能令人沉静下来。实在是非常出色的配乐。

       综上,对与自己原本以色情的眼光来看待这部电影的行为,我感到非常抱歉。不过,即使是从色情这一方面,我也非常满足。首先,妻夫木穿西装的样子很帅,完全是一个工作能力出色的gay白领形象,让人不自觉地想要模仿。然后就是没想到竟然能看到两个人的裸体,实在是令人大饱眼福。肌肉结实、皮肤晒黑了的优马和瘦弱的、肌肤白皙的直人,两人的对比也很好。但直人之所以如此瘦弱,也确实是有原因的,令人难过。

       最后,直人离开了优马的家,这就是二人的永别。

        电影以优马悲痛欲绝的样子为结尾。这时的优马一定想着那时自己为什么没能相信直人呢?难道不能对他再温柔一点儿么?自己实在是没用。他留下的泪水是出于自责。
       而我想告诉他:“直人一定觉得能遇见你很幸福,你能遇到他也感到很幸福吧。所以别哭了,好好感谢直人吧。”

后记
         因为一直接受的是国内 “正统” 的日语教育,所以一股子一本正经的翻译腔,ごめんなさい! 关于LGBT的那一篇原po用词非常有趣,感觉我翻译过来之后少了很多味道,看着怪怪的,もう一度、ごめんなさい!
       最后的最后,有两句话非常想写下来。(深感翻译水平不足)
       本気って目に見えないから。
       わかろうとしない人には、どう説明しても伝わらない。
评论链接:
冲绳:http://movies.yahoo.co.jp/movie/%E6%80%92%E3%82%8A/356389/review/%E6%9C%80%E5%BE%8C%E3%81%BE%E3%81%A7%E8%AA%AD%E3%82%93%E3%81%A7%E6%AC%B2%E3%81%97%E3%81%84%E3%80%82/1226/?c=2&sort=mrf

LGBT:http://movies.yahoo.co.jp/movie/%E6%80%92%E3%82%8A/356389/review/%E3%82%B2%E3%82%A4%E8%A6%96%E7%82%B9%E3%81%A7%E8%A6%8B%E3%82%8B%E3%81%A8%E9%87%8D%E3%81%8F%E3%81%A4%E3%82%89%E3%81%84%E6%98%A0%E7%94%BB/1246/?c=1&sort=mrf

 6 ) 演員競技

是個演員水準驚人平均且高度一致的作品,個人覺得最驚豔的是宮崎葵,雖然不怎麼有算看過她的作品,但真誠是邊緣系少女掌門人,幾乎素顏演出,然而每個表情都精準動人,我覺得是所有演員裡面對自己角色掌握度最好的一個,但某程度而言她也是因為戲分多所以可發揮才多,而且又是擅長的戲路;渡邊謙蠻可惜的,雖然感受到他想要突破框架,但是完全不適合漁家大叔啊,看到他只想到多金總裁。綾野剛跟妻夫木聰旗鼓相當,喜歡狂氣森山。

 短评

最后半小时的高潮戏拍的很带感,坂本龙一的配乐妙不可言。每个表演都堪称脱胎换骨,悬疑包装下的爱情骨心,对挚爱的信任往往只在一念之间。

8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李相日就没把剧本改成功过!吉田修一是不是傻!

12分钟前
  • 库索
  • 还行

若即若离的同性情侣、互相取暖的边缘夫妻、萍水相逢的陌生人,每个人都是主角。三地同时发生的信任危机、爱与背叛,对自己对他人的愤怒……到最后,所有人的情绪仿佛随着坂本龙一的音乐一同喷薄而出。演员们都呈现了最好的演技,妻夫木聪太适合演gay了。

16分钟前
  • 晴蘭
  • 推荐

不知道为什么评价这么高,过度煽情又没什么力量的三个故事,无法拯救的节奏加过度的表演,很不好看,这么点事小说怎么那么厚

17分钟前
  • 赵启辰
  • 较差

一个通缉犯,影片给出三个嫌疑对象,扯出三个撕心裂肺的故事,关于信任,关于谁可依赖,关于无能为力。在这些烟雾弹下,影片很可能真正刺向的是美国——这个在日本本土驻军的爷。怒而无能为力,怒而无可依靠。

21分钟前
  • 陈哈
  • 力荐

拜托李相日不要再碰吉田修一了。情绪推动基本靠配乐。情节的安排取舍,剪辑节奏都是蜜汁瞎来。原著提出的信任命题,真是个无解之题。信任从不会凌空创建,它要求时间成本的注入,要求深厚了解来奠基。又因是贵重之物,本身就不该是无条件、无差别任意发放的。剧中每段关系里的怀疑,其实都属合理怀疑。

24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入选年度个人日影十佳。人物形象饱满,个个都在飙演技。宫崎葵扮演轻度智障女,广濑铃扮演被美军强暴的少女,妻夫木聪从背后硬上凌野刚的BL组合。。这七张脸的印象完全被颠覆。坂本龙一音乐助力不少,李相日×吉田修一完胜(以上都是废话,正经的写在下面了 ↓

25分钟前
  • 荒也
  • 推荐

谎言击中柔软深得人心,真诚却让善意变得僵硬教人将信将疑,说到底我们都不自信从天而降的温柔会属于自己,宁愿猜疑你脸上的痣代表邪恶,忘记了你迎着夕阳笑笑说想和我葬在一起。啊!真想死死抱住妻夫木聪不撒手。

27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一个简单的“怒”字,把三个平行故事拧作一团;这个字,也把人们惯用的假面层层撕裂,直到人性最黑暗脆弱的一面被赤条条的暴露出来。导演残酷,把懦弱,失信,自私,欺骗全部抛给观众;导演又温柔,因为他最后还是留了一条“回家”的故事做结。夕阳下的列车里,回家的,是人性里最后的一丝温暖和希望。

29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作为原著粉,算是能满意,导演非常稳,完成度很高,三条线的改编都有些小问题,剧本改编最大的在妻夫木聪这条线上,一切可有可无的都被去掉,只留下干净利落的叙事主线,完成度最好的算是宫崎葵和渡边谦那条线,不过话题性更强的还是那条同志线。要有多爱一个人,才敢说信任。

3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坂本龙一静静的钢琴独奏把本片的“沉重感”提升到了小说无法达到的高度,不过或许是剪辑的问题,和小说一样让最后的“爆点”变得过于刚猛。关于“怒”的描述,几个演员几乎都达到了原作的追求,人性懦弱,自卑,自私,背叛才是真正的“怒”!豆瓣第4000部日本电影

36分钟前
  • xxhhcc
  • 推荐

看到广濑铃那段【为了不剧透我不能说的戏】时完全崩溃了,真的很难接受这种眼看着她长大的演员演那种【为了不剧透我不能说的戏】吧!日本导演都是秃鹫吗,广濑铃也是桥本爱也是,完全是守在那里就等着满十八岁拖去演那种【为了不剧透我不能说的戏】啊!

38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原著应该不错,人物错落纷杂,空间无限开阔,一点点收回去还是讲小小的人心,拍得还是笨拙了一些,中规中矩,这么棒的演员阵容,可以很好更好的,大哭特哭这种戏太多,反而减轻了电影本身的压抑沉重。李相日不愧是韩裔,有一些日本电影少有的硬气,直接拍摄驻日美军强暴日本女性,就这一点,要点赞。

43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所谓「怒」,即对自身软弱无能的愤懑与绝望的不甘,由此产生对生命的倦怠消极,外化为撕碎世界的火焰;每个人都处于「怒」的深渊,常怀不安犹疑,只爱陌生人,幸福是幻影;抹去关键信息,悬疑核心的推动,三段式互相嵌套,声像剪辑互为关联;小七贡献年度最佳表演。

4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以一起凶案为起点,三段故事并行展开。原以为三位外来者都不是犯人,或者三人其实是同一个人,但终究真正的犯人因为谎言得到了信任,而其他两位外来者则因为不信任受到了最爱的人的怀疑。演员的表现非常有张力,但影片后半段煽情过度,用力过猛。私心最爱BL组的故事。

48分钟前
  • 弄死当睡着
  • 推荐

居然毫无心理准备的在那么巨的巨幕上跟好几百号人一起围观了小七上刚哥!还一上再上!上了又上!怎么说!简直视觉奇观了!(八十块钱花得值,一百二打车花得值

53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西门町威秀)怕是今年最佳。宮崎葵要拿影后。

58分钟前
  • 山上风下
  • 力荐

天妈了,妻夫木聪做攻!

1小时前
  • 海是天的颜色
  • 推荐

顺着剧情的肌理切开真实,李相日这次的新片真是较《恶人》全面升级,非常精细的将三段不同的故事由一起事件连在一起。取景、剪辑、景别的选取、自然光的运用非常考究,被不少突如其来的镜头惊艳到。匠人的精工细作。

1小时前
  • 力荐

喜欢这个不均等的剪辑,不刻板。细究起来瑕疵不少,日影的通病没能避免,但你聪哭的那场戏我是真实的看哭了…所以没法理性给四星。宫崎葵演这个神经质角色也出彩,只是没想到她和松山研一这对十年前的青少年还能演青少年。

1小时前
  • zitsunari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