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需要被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生都在寻找爱,可有时我们找到了那个人,却不够珍惜,让那个人静静的随时间流逝而去,然后大胆的开始另一段恋情。殊不知这只会让自己变得更加空虚,可能有时候你在经历过暴风雨之后才会懂得,你曾经抛弃的那人,才是你最爱的人,可当你想要重新开始时,那个人却不会再等你。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爱情,也没有任何人是完美的。对于爱情,只需要相信对方,接纳对方,容忍对方的缺点,在对方失落的时候能够安慰对方。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在必要时原谅对方。每一个人的爱情,一开始都是轰轰烈烈的、浪漫的、富有激情的。但不知什么时候起,爱情就渐渐地变为了亲情,这是一种比爱情更加高尚的情感,因为这种感情能够联系两个人,直到他们死去。但这谈何容易! 伍迪艾伦曾经说过,爱就是遭罪,为了避免遭罪,就不要去爱,但这样一来,又会因为没有爱而遭罪,因此,爱就是遭罪,不爱也是遭罪,遭罪就是遭罪,要幸福就要去爱 。可要幸福,也要遭罪;但遭罪了,又不觉得幸福,因此想要不幸福就必须去爱,或因爱而遭罪,或因太多的幸福而遭罪。但我们又不能离开爱。 也许这就是爱情的无奈吧!
整个观影过程中,我都会不时想到约翰.卡索维茨,通篇手持摄影,粗粝带有噪点的画面和偶尔快怼到脸上的镜头,以及昏暗的暖色调光线,这些带有典型卡索维茨标签的影像风格被伍迪艾伦用在了这个中产阶级婚变故事中,这个夫妻分手各自找下家的故事也让我想到了卡索维茨的《面孔》。
整部影片不断的插入每个角色面对镜头的采访画面,可以看作一种补充与说明,也可以看作是关于回忆的记录与虚构。影片一开始就是前来作客的莎丽与杰克这对中年情侣宣布和平分手,然后这个消息让加贝与朱迪这对中年夫妻感到震惊,尤其是朱迪彻底陷入了情绪创伤之中,这样的“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的“应激反应”类似于现在网络上某明星情侣或夫妻分手离婚后的吃瓜群众反应……这样的开场瞬间展现了人物关系和矛盾性格,并且可以预见到,处在懵逼状态中的加贝与朱迪最终会走向分手。一对中产阶级夫妻自欺欺人的表现出和睦与恩爱,实则千疮百孔的关系设定在伍迪艾伦的偶像伯格曼的《婚姻生活》里已经无情的揭示过,而本片的基底实则和《婚姻生活》一样。
朱迪.戴维斯饰演的莎丽在我眼里简直是影片里最有魅力的角色,堪称女版伍迪艾伦。焦虑、神经质、纠结、喋喋不休,尤其是她在分手后到新认识的男人家约会时,焦虑的不断给前男友杰克打电话,质问前男友是不是在跟别的女人约会同居,才分手三个星期就有新女友等等,语气强硬,情绪崩溃,让一旁的男人一脸懵逼,战战兢兢。这场戏让我想到了伍迪艾伦的另一部电影《解构爱情狂》里伍迪艾伦跟自己的心理医生前妻在诊所里吵架,一旁的病人也是一脸懵逼.........显然她没有做好重新开始的准备,而且眼前的这个约会对象也无法吸引她,看看之后她在连姆.尼森面前的状态........
西德尼饰演的莎丽前男友杰克这个角色也是喜感十足。他因为喝多了吐槽和莎丽性生活不和谐,于是被同事给介绍妓女,他百般推脱,甚至把写着电话号码的纸条扔进垃圾桶,结果下一个画面就是妓女面对镜头的采访画面,她说杰克给她打了电话,第一次阳痿了,第二次约炮才完成了性交……杰克与有氧健身女教练的恋爱受阻让他想要与莎丽重新开始,于是贡献了影片中最有戏剧张力的一场戏。杰克、莎丽、连姆.尼森共处一室对峙,最后在外等待的有氧女教练也进屋催促,整场戏既暴躁又诙谐,堪称伍迪艾伦的集大成者。
加贝与朱迪这对中年夫妻的状态与《婚姻生活》里的那对极为相似。两人之间同样也有着大量深入的关于两人感情与状态的讨论,两人也都生活在平静表面下的激流之中。朱迪将连姆尼森介绍给了莎丽,但她又嫉妒莎丽与尼森愈发亲密的关系,因为她也对连姆尼森有感觉,只不过之前她一直试图维护自己婚姻的体面样子,现在,她想要修补莎丽的生活,却逐渐发现自己的生活也很糟糕。莎丽最后和杰克重归于好,而朱迪则离开了加贝,和连姆尼森走到了一起。加贝和朱丽叶特.刘易斯饰演的女学生通过文学写作这个桥梁越走越近,这似乎也是大多数中年男人所幻想的激情关系。伍迪艾伦给了自己一个最狼狈的结局,到最后只有他孤身一人,就像加贝和朱迪争吵时所说,朱迪认为需要改变,而加贝认为改变代表死亡。他是最畏手畏脚的一个,他即便知道问题也不愿面对,只想敷衍了事,他安慰朱迪他们之间没有问题,可其实问题已经显而易见,一切尽失算是对这胆小鬼的一点惩罚。
It's like a seminar on marriage. This was so true that could happen in every couple. I find something strange that Woody Allen like to use a not good looking actress to act a popular girl. Yes, I am talking about Rain. I find another one was Amanda in Anything Else. In my opinion, they both not that gorgeous. But the character in the movie was so charming and attractive. That's okay, just not make sense.
这里面我看到了婚姻的一种持久迟早会变成一种无聊和枯燥无味。我边看边想了自己身边家人的婚姻,一对夫妻想要长久的在一起,真的非常需要持久的尊重。每个人都是有劣根性的,或早或晚,特别是两个天天相处的人,他深切的体会会非常深刻,但不要把人想那么恶劣吧~
因为了解所以会不屑。这会变成一种非常恐怖的态度吧……会让身边的人失去一种骄傲感……当然会想要q找到另外一个可以尊重并爱护自己的人啊……没有爱的关系是消耗的,令人堕落的。
可是这种怎么避免呐?我想说的是,能力是一方面,但是他需要拥有一种非常可贵的品质。让人可以一直去相信吧……
四星半;推拉镜头与手持看得有点不适应;核心内容依然是中产阶级男女情感探讨;当两个人最后只剩回忆可以温暖,那么分手也是必然;因为人类的贪婪和厌旧,谁都会轻易爱上、也会轻易离开另一个谁;一段关系的存亡,窥见个人处理人事、应付环境的风格和性格;其实根本没有什么爱情。
婚姻,分分合合,有时候忍一忍就一辈子,有时候一冲动就从此分开。至于此片将近拍完时mia发现了woody和宋yi裸照一事我真的感到非常震惊!怀疑《登堂入室》的人设有模仿此片。
1.大赞小老头在伪纪录片上的再一次成功,2.他总说他有多怕死,而无论是他的作品还是现实生活都反映出他有多离不开爱情,这部片子却是戏里戏外都把爱比死更冷表现得淋漓尽致,偏偏我们都宁可这么活着。3.他在电影里比现实中保守啊...
幽默、犀利又无奈,混乱但又有序。感情是否能修复也许取决于他们想从中获得什么,是持久的浪漫与激情,还是学会放弃不切实际的期待。这没有正确答案,只是一种选择。
果然拍完就离婚了 / 被动进攻型女性( passive-aggressive) / 狐狸和刺猬 / Juliette Lewis / 目前为止除Annie Hall以外最喜欢的一本Woody Allen啦
什么伪纪录片,什么推拉镜头,原来无敌早就用过啦。对那种微妙情绪和心理变化的掌控和拿捏简直无敌,关于婚姻内的爱情,无敌这一部可以说是百科全书了,也更像是他的自白书。看来老头子对那种一分手就过来哭天喊地你陪她骂完还好心给她介绍对象结果没几天又复合过来秀恩爱的碧池也是深恶痛绝啊。
这片子真是犀利啊,字字珠玑。有意思的是,伍迪艾伦在拍摄快结束的时候被米亚法罗发现了和宋宜偷情的事,但其实他已经借剧本和角色之口表达了自己对婚姻和爱情的失望吧【学了一个新词:ballbreaker:令人蛋疼的女人。。。】
“喜剧人具有天生的节奏感,要在这里咔,马上!这东西你能就是能,学不来的。所以喜剧演员,不管你是梅尔布鲁克斯或者吉尼怀尔德,那些有趣的人就是能。而另一些人则不能,如果你曾经见过马龙白兰度想要让自己很搞笑的时候,真是糟糕!哪怕他是影史最伟大的演员之一。但对于天生此才的人,比如鲍勃霍普来说,节奏把握就是无与伦比的出色,没有人能像霍普那样讲一个笑话。你没法模仿它。就像你去模仿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吹小号,听上去绝对不一样。我坚信喜剧也是如此。”
好虚无啊好虚无,每个人物都好无聊(可能本来就是每个人都无聊吧),somehow伍迪艾伦还是很坦率:话痨,句句出自肺腑,句句毫无意义,简直就是我写日记时的感觉... PS.虽然没看过Bergman的婚姻生活,但我可算看出来无敌崇拜Bergman了,刘易斯在cab上批评无敌的小说的那段,妥妥Bergman式对话只拍一个人
米亚·法罗发现伍迪·艾伦和宋宜偷情时,还有四天的戏没拍,暴怒之下还是敬业地完成了拍摄——谁能看出哪几场戏是这四天拍的呢?至于片子的风格,感觉多少跟被戈达尔虐过有关,还借着《乱》扯了一段《李尔王》。
总感觉Mia在他电影中的那些角色无法和Diane当年的角色相比……
其实很多女生都是passive-aggressive的性格,表面看起来很被动什么都不想要,但到最后她什么都得到了;而那些起来很有野心占有欲的,最后好像得到的寥寥无几。所以自己到底是狐狸还是刺猬,这个问题值得好好分析思考一下。但也不用在床上思考啦!
不管是作为一部电影还是一部woody的电影我都不喜欢。这只是部纪录片,woody的脑子和镜头都很失控。还有那个judy实在太呆了。
导演伍迪·艾伦运用大量的对话探讨了夫妻和男女之间感情的始末,将现代人的情感和生活状态描绘的淋漓尽致
绝妙的平衡感!剧本就像一个棋盘,五个主角从戏份到性格到表演各据一角,相互对抗又交融,你永远不知道感情的局谁能笑到最后。台词上又是登峰造极的妙语连珠。最爱朱迪戴维斯张狂的自卑和脆弱的自负,她和黛安韦斯特才是伍迪的镜头下最出彩的女人。
总是理智到神经质。。。。。。。像婚姻场景
"i dont want to make love. you always gets sexual at the oddest times. you use sex to express every emotion but love." 剧本真棒啊!
如果现在才相遇 我们会把关系处理得更好 可一旦你有了这些经验 你还会选择和他结婚吗/上帝不掷色子 只玩捉迷藏/陀氏是一道大餐加维生素片加麦芽糊/生活不模仿艺术 生活模仿烂电视节目/对梦想妥协 就像戴上一顶灰帽子/俄狄浦斯和哈姆雷特/以塞亚伯林狐狸与刺猬/弗洛伊德 潜意识威胁/意志的胜利 野草莓
如果找一部伍迪艾伦剧作的平均水准,就是这一部。Di Palma手持风格的长镜,强调不稳定和变焦推拉(伍迪艾伦几乎绝无仅有的尝试)。跳切,仿纪录片,有许多表演难度很高的长镜头。西德尼波拉克真是个好演员。本片的精华在于伍迪艾伦扮演的作家的那段“novel montage”(小萝莉讲故事的那段调度类似)
后來呢,他離開了相伴十年的Mia Farrow,娶了她的韓裔養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