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港正传

HD中字

主演:黄秋生,郑中基,毛舜筠,莫文蔚,岑建勋,鲍起静,连凯,许愿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0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老港正传 剧照 NO.1老港正传 剧照 NO.2老港正传 剧照 NO.3老港正传 剧照 NO.4老港正传 剧照 NO.5老港正传 剧照 NO.6老港正传 剧照 NO.13老港正传 剧照 NO.14老港正传 剧照 NO.15老港正传 剧照 NO.16老港正传 剧照 NO.17老港正传 剧照 NO.18老港正传 剧照 NO.19老港正传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老港正传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老左(黄秋生 饰)是香港老一代彻头彻尾的左派,他哼唱《歌唱祖国》、《智取老虎山》,高举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旗帜。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到北京天安门去看看。  老左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完全没有把心放到自己的小家上,令儿子左忠(郑中基 饰)心生不满。左忠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女友陆敏(莫文蔚 饰),陆敏高中毕业后去了国外留学,左忠不想一辈子和老左一样背着“左”的包袱,利用内地改革开放的机会,展开了内地冒险式淘金之旅。  左忠和陆敏在1997年回归后最终满身伤痕回到香港,老左的一生最终将如何落幕?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法律与秩序(英版)第八季极品飞车麻烦一族大众情人1932新世间路爸爸的朋友神秘窥视70年代秀 第七季他和她 第三季吃人大叔戴夫·查普尔:一笑置之只能活一个午夜巴士大卫·伯恩的美国乌托邦面具末日战士2024熟悉的味道第四季速度与激情10白教堂血案第三季卧底巨星(国语版)地雷区

 长篇影评

 1 ) 平凡人的伟大梦想

豆瓣首页推荐了这部电影,印象中对这部电影感觉一般,翻出两年前写的东西,果然不咸不淡

    终于时髦一把,将这部传说中叫好不叫座的片子看完了。事实证明,当一件事情变得专业时便不再好玩,例如那满天繁星,在我眼力总有无数的浪漫,而在天文学的同学眼里,似乎只剩下了体积、速度等一大堆数字了。看电影也一样吧,当你自觉或不自觉朝专业靠近时,欣赏就变得不那么纯粹,总希望能从这些画面中捕捉些许导演的思想。
    当我带着“导演想表现出香港时代变迁”的想法看《老港正传》时,不纯粹的不只是我的动机,导演明显的政治倾向让人感觉总有那么一丝不爽,如果电影是门艺术,那电影为什么要为政治所束缚,导演为什么要讨好权利?似乎又是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无法确定。而能确定的便是,一百个人心中就有一百个汉姆雷特,一百个人眼中也有一百个《老港正传》吧,事实上,我的眼里也不只一个《老港正传》。
      当我看到毛舜君饰演的妻子因为老港和他的梦想累病甚至死去时,心中无限悲哀。男人总是名正言顺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在他们为梦想奋斗的途中,又有多少时间真正注意过身边的人,是否真的注意过身边的人也有自己的梦想,有人说两个人在一起必然造就一个勤快的人和懒惰的人,是不是两人在一起也必然需要牺牲一个人的梦想才能成就另外一个人的梦想?而在对待梦想的问题上,为什么男人的梦想总是优于女人的梦想?
    但是看到妻子留下的那封信时,才明白,原来我还是太嫩了,或许说原来我终究不能成为一个善解人意的好妻子。老港的梦想实现了,他好顺利地当了电影放映员,老港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儿子给他申请了奥运会志愿者。只是在最初的梦想和最终的梦想之间,如妻子所言,因为朋友、因为妻儿,他放弃了多少实现梦想的机会。同样,妻子为他受累,他为妻子推迟梦想,两人就这样为彼此而让步。只是,如果是我,会愿意吗?
    看完这部片子之后我才知道,原来香港也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拥护者,虽然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看到身边有哪位同志有坚定的信仰,似乎我们的政治观念就停留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及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这类问题上。但是,总是会有人笃定我们的主义吧;看完这部片子,我才知道,郑中基还是有演戏天赋的,除却那些垃圾喜剧电影,他也终于演了回正常人,这才明白什么叫做好剧本塑人,垃圾剧本害人了。
    似乎现在看港片的人越来越少了,好莱坞特技让人看得头昏目眩,九十年代的武侠片成为永恒的经典,还好,总算有一般如黄秋生的演员和导演,兢兢业业,努力做电影,这本身不就是香港人的精神吗?

 2 ) 远去的理想主义

这部电影讲的故事,很多人无法理解。因为理想主义,在这里已经没有了生存空间。爱国,革命,XX主义,更多的成为了人们的标签。心里到底在想什么,恐怕只有自己清楚。所以,看到左向港这样一个人,大概不少人都会说他傻,就象如今拾金不昧也会被嘲笑一样。他就是当年千千万万人中的一个,他就是一个彻底的理想主义者,用自己的一生来实现这个理想。这样的理想主义,大概也只有我的同年或是长辈才能体会,因为这一切在我们的记忆空间之中。而对于那些没有此类记忆的观众而言,看这出戏简直就是在看笑片。是的,远去了,理想主义和那个时代的好多东西。大概只有我这种过时的人,才会在看这电影时,还会暗自红了眼眶。
http://www.mtime.com/my/1452290/blog/1664312/

 3 ) 理想vs现实

半夜,他发了个消息,说他看完了《老港正传》。上一次,我收到这样得消息是在2月14日。

我今天也看完了。个人的理想重要,还是身边的家人重要。我一直不理解那些人,既然有个人主义为什么要结婚呢?既然结婚,又有了孩子,干吗还坚持个人狗屁理想呢?两个都要,太自私了吧。

空虚可怕还是孤独可怕。

又孤独又空虚,做人干吗

 4 ) 未遂的时代回忆,共鸣的善良力量

“为什么拉上窗帘?”“拉上窗帘就是见不得太阳光、见不得毛主席。”红小兵们以此为借口抄家打人。

用火箭筒将企图以铁腿水上漂逃跑的死刑犯轰爆后,以左手敬礼,再击毙下一个专政对象周星星前喜出望外地收获100块赃款。

以上这些都是老式香港片对红色中国的妖魔化感受。回归这十年,随着两地越来越不可分的亲密关系,至少让香港电影人进一步感受和表现出更加真实的中国现实,尤其当他们开始回忆自身稀薄却的确存在于个体港人身上的稀薄红色史时,该很真实了吧?遗憾的是,导演却把老左的个人情怀嫁接去宏大的社会进程和回归十周年的命题上,却显得凌乱不堪,负担不起。于是,在虽然只能听到3/4粤语对白的我看来,这不是部能让人入戏的好电影。

首先,从事实上,老左个人的成长记忆不能引起我们的集体回忆,那些坚持毛派理想的誓言和呐喊,即便在作为红色主体的我们看去,并不显得如导演想象的那样有意思,工会里、餐桌上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远没形成因回忆而变得美好或觉得可笑的距离,还不如另一个老左戈达尔直接让老婆卡利娜直接在《中国姑娘》里对着镜头宣读红宝书。其次,《老左正传》有将家庭生活和个人理想融入宏大时代变迁的理想,甚至从角色到配乐上都能让人联想起同题材的伟大作品《阿甘正传》,却把时代事件作为一种毫无滋味的点缀,简单的通过从1967到2007的新闻片去提醒观众:看着,时代要影响他们了!于是,在港左们游行新闻报道后,老左和老右几乎在饭桌上大打出手;在2001年纳斯达克锐挫后,郑中基夸张地撞墙。再次,莫文蔚可以是珍妮,郑中基却无法是阿甘,他只属于乱七八糟的闹剧,属于公路客运系统视频里的消遣,看他和黄秋生这张真正已经在《千言万语》里证明了适合时代的脸搭配,觉得颇为不协调,时代该有的沉重感也被无谓的夸张表现破坏殆尽。惠州搞游戏厅、韶关养狗、菏泽不赏牡丹赏流星、莱芜狼狈下车,这些除了表现郑中基一事无成的胡闹外,于整个时代回忆毫无作用。郑中基可笑肢体于时代是无力的,于观众也是索然无味的,《阿甘正传》却通过另一种技术手段的夸张(如新闻事件合成),让人物在荒诞感之外更多了代表人群整体的时代参与感,完成了宏大的表达。

虽然电影从剧情上给我一无是处的失落感,但我却难得地在黄秋生角色身上找到一种共鸣。那是埋于血脉的善的力量,而这一点也是我刚从自身找到的。刚结束了宁洱地震灾区志愿者工作,我被问及感受时常自嘲高估了自己的同情心和责任感,自己不过就是个凑热闹的,然后某人却指出“为何别人不凑热闹,你却总凑热闹?你有一种善的天性,或许还很强大。”我相信老左也是,只不过在他的成长里,这个善没被留出可供自嘲和解构的距离,于是成了家庭的负担,让一对筷子除甜外,不得不更多地体味酸、苦和辣。

刚接到另一个老港,英国人Steve的邮件,他和真正的老港阿坚又携手,组织坪洲岛人成功抗议了政府削减护士的计划。他们天性也同样是善的,以轻微之力,推动着时代进步。

(原载南方都市报)

 5 ) 《老港正传》:两代人的草根史诗

TOM独家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老港正传》:两代人的草根史诗             □文/火神纪   什么人如果要说香港电影已死,那么应该好好地看看这部电影。在这部电影里,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精神,一种决定了香港电影曾经崛起并且一直持续发展的精神。   也正是因为这种精神,决定了香港电影不可能死去。电影是许多人的精神食粮,而其中大部分人可以被归结为草根。最具香港特色也最有生命力的也正是这种发自于草根也崛起于草根的人文底蕴。   在近乎最绝望的时刻,这部代表着这种草根不死的强烈欲望的电影,让我看到了某种希望。 ——火神纪。题记。   穷人家的孩子是否会早当家呢。这并不是一个有趣的论题,相反,这是一个沉重而颇具悲情味道的命题。这是一部让人伤感的电影,从一开始就曾经承诺给我们一个美好充满希望的结局,可是电影却到了结束也忘却了给我们兑现。   我们可以去斥责这部电影的主创班底如此残酷地剥夺了我们最后有关美好的所有幻想。然而我们也会明白,很多时候,现实的确不如我们想像中的那么温情,比他们更残酷的现实总会迫使我们去接受所有我们也许不愿意去接受的所有一切,然后我们才会勇予接受电影里所赠予我们的一切。以及,我们将开始勇于承认这种不完美的圆满。   月亏自盈,世界自古以来总是充满着许多并不完美的圆满,而只是有学会去接受并且欣赏这种不完美的圆满,我们的人生才不至于遍地的惨淡、绝望与愁苦。人生的幸福与否,也许只是取决于这种对不完美的妥协和对人生的态度罢了。

  如同许多充满了美好幻想的电影一样,这部电影开始在一个充满了梦想和追求的惨淡现实中。贫苦的生活和富庶的精神支撑着整整一代人不停前行的步伐。对我来说,不论是老港还是忠仔,他们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两代前辈了,和我有着代沟和隔阂的祖辈和父辈。我们是被童话里的公主和王子以及幸福的美好结局喂养大的一代人,他们是吃着地瓜稀饭就着咸菜长大的两代人;这也许也就是我们和他们最大的不同吧。   物质富足了,可是在精神上来说,我们显得如此贫瘠而苍白。我们永远也无法理解祖辈们对于理想的虔诚和忠诚,我们也永远理解父辈们从不曾停歇过的打拼与奋斗。而却是因为祖辈的革命和父辈的勤劳和刻苦给了我们富足的现在。我们生于和平年代成长于幸福年代,不识愁苦地生活至今;啃着面包喝着可乐搅拌着咖啡的生活还将持续。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祖辈和父辈们那些我们从小听到大的老掉牙的忆苦思甜的故事里究竟有着多少血泪和凄苦,以及多少希望与快乐。   电影为我们保全了这一切;这也许是最值得庆幸并且叫人欢欣的。我们不想再听爷爷和父亲讲他们的故事,不是因为我们不想知道,不是因为我们真的就无法理解;更多的是因为我们面对他们的时候更多的是一种愧疚和因为传承上的断层而变得更加苍白。岁月给了他们淡定的语调来讲述这些看似已经波澜不惊的岁月,那个时代在他们以及我们看来,都已经是远远逝去不再来了。   其实,我们依旧还想知道,他们永远也不曾提及的或者不愿提及的那一切,我们想知道,也想记得,就算我们也不会过着像他们一样的峥嵘岁月了。因为我们至少不曾从苍白堕落到平庸,所以在我们眼里的他们,祖辈和父辈的精神总是在一直鼓舞着我们,激励着也感动着我们。也许,只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我们自己的梦想,还没找到属于我们的时代精神。   他们总是很单一而且单调,同样的梦想支撑着同一辈人一起前往奋斗。我们却相反,我们绝对是五花八门而且各自独立;相比之下,生于80年代的我们也许最缺乏的就是他们普遍存在的那种时代的凝聚力。因为独立,因为特立独行,因为个性,因为我们都是被幸福和美满奶大的一群人。

  电影开始在40年前的祖辈最值盛年的青春岁月。他们曾经有过的梦想是祖国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好,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不遗余力地贡献自己所有的一切。他们单纯而且高尚,圣洁而且务实,崇高而且正直,而且他们永世不曾再更改过自己的志向。很多崇高的情感我们只能在他们身上看到。   父辈们出生在30年前的艰苦时代。他们没有了祖辈的单纯和崇高的理想,物质生活的提高让他们开始有了一些更无味的玩乐,于是他们开始寻找一种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   时代在前进,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理念也在不停地改变。与时俱进的是生活在大时代背景下的年青人们。祖辈单纯和崇高的理想在父辈们那里已经找不到任何共鸣的着力点了,正如父辈们对着聚敛财物以保障自我的那种看似平庸其实务实的理想在我们这里找不到任何共鸣一样。物质生活的提高以及全民经济的发展会让当下的年青人慢慢地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属于时代的理想。   电影正是通过一个最普通的甚至有点贫苦的家庭给我们塑造了祖辈和父辈的某个典型。而这部电影更出色的地方是,定位于香港的草根阶层,以小见大地用窥一斑见全豹的手法给我们描绘了40年来香港整个大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从祖国统一,从改革开放,从经济发展,从观念转换,从保卫钓鱼台,从香港回归,从金融风暴,到经济复苏,到sars的非典,到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草根阶层的反应其实就是整个香港的大部分人的反应,这就是最真实的生活。   祖辈们的理想是走路到北京,在天安门广场上拍一张相片回家装裱起来;父辈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一夜暴富以及追求更富足的生活。所有的这一切在大时代里显得如此平实以及让人感动。为了他们的理想,祖辈们为了工作可以忘却了所有一切,为了他们的革命理想可以忽略了身边最亲最爱的人,而父辈们做起了所有一切可能通往富足生活的工作并且不停地寻找一条通往理想的路途。   时代会造就英雄,时代也会挫败英雄。老港终其一生最终依旧没有能够实现他的理想,忠仔的第一桶金掉到海里去之后也没有挖到他的第二桶第三桶金,这就是残酷的现实。电影里的最后,老港寄望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可以当义工来到北京,忠仔最终放弃了充满无数希望的经商之道成了一名务实的打工阶层,电影没有给我们最后的绝望,因为他们都还活在希望里。   时代造就英雄,但不可能每一个人都是英雄;时代也许更需要像老港和忠仔这样的草根阶层。只有草根才能最终创造出英雄。离开了草根阶层的烘托其实没有英雄,如果每一个人都是英雄,也许英雄也就无所谓是英雄了。   英雄造就草根阶层的梦想。而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梦想,草根阶层也就具有了最强大也最可怕的生命力了。老港在他的理想破产之后抱着爱妻最后的那封绝笔遗书哭得惊天动地,最后和忠仔一起相拥而哭,在我看来,这是草根阶层里最平实也最感人的一幕,也是两个男人相对无语梗噎,对爱人的愧疚以及理想破灭后的救赎。   也许可以说,这是近期我所看的电影最让我感动的一部。一部向香港回归10的致敬之作,一部反映了香港草根阶层最真实的电影。因为同样生于草根,这样的电影足以引发大部分人的共鸣。祖辈和父辈都将在这部电影里看到他们自己的影子,而我们,所看到的是我们对祖辈和父辈的无限追忆,以及对那个时代的无限崇敬。   两代人的草根史诗,香港草根里一个看似落魄却依旧生机盎然的英雄史诗。在那个年代里,也许,每一个人也都足以被称为英雄的。就算多少还有点落魄,就算多少还有点无奈。我们亲爱的祖辈和父辈们都曾经历过像他们一样的困惑,而我们,足以对那个时代徒有悲叹,徒有哀伤和追忆罢了。   黄秋生表现淡定,毛舜筠在父子两代间的起到了沟通与磨合作用,而郑中基的表现也可圈可点,莫文蔚则给这部电影多少漫上了一种清新温情的味道。不论是在演员方面的表现还是电影的剧情编排和镜头驾驭上来说,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的,是香港电影不曾覆灭的希望以及前路坷坎却依旧光明的荆道。可以说,这是近期香港电影中最深沉也最值得一看的电影。

2007-7-4;丁亥年丙午月己亥日。

  附注:电影资料扩展链接。   ■片名:《老港正传》、《老左正传》   ■译名:《Mr. Cinema》   ■导演:赵良骏(Samson Chiu)   ■主演:黄秋生(Anthony Wong)、莫文蔚(Karen Mok)、郑中基(Ronald Cheng)、毛舜筠(Teresa Mo)   ■类型:剧情、喜剧   ■片长:107分钟   ■地区:香港   ■语言:粤语   ■发行:银都机构有限公司   ■上映:2007年6月21日

 6 ) 故事很平淡 演技很精湛

好像应该这样评价《老港正传》比较恰当,故事平庸,演技精湛。

如果不是看在几位戏精的份上,我一定会把realplay给关了。也许我觉得剧情过于平淡,或者我不喜欢过于黄秋生所饰演的男主角,或者我一向不太主旋律,尽喜欢大邪门,因此这部电影怎么也达不到我的高分。

印象最深刻的居然是莫文蔚姐姐美丽的长腿,以及她惊心动魄的苗条,还有依旧很勾人的长发,扮演起情窦初开的小女生时居然也不见老,这么美好的女人,冯德伦同学居然还会传出这样那样的绯闻,真是让我十分不解。呵呵,我怎么总是这么八卦呢?

郑中基同学扮演这么一个小时不学无术,长大以后经历许多挫折,乐观而又带着几分吊儿郎当,老大不小依旧善良单纯,始终坚持于自己的爱的一个普通的香港男青年,还真是惟妙惟肖。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他痛苦万状时,总喜欢撞墙,呵,真的不痛吗?

文艺中年黄秋生大叔这回扮演一个很左的爱国电影放映员。颇有几分前几年报告上常见的那种只关心群众和别人,忽略身边至亲,进而得到国家人民表彰的英雄的味道。比如他总是为工会做好喝的汤,同床共枕的老婆一直到死都不曾喝过一口,比如他把两口子一辈子的积蓄借给别人的儿子,结果自己的儿子生意失败,却得到的是他的质问。电影一开始就是一片幸福的歌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但愿我没有老到记错歌曲的地步,我一直没有看出来电影背景是文革初期的香港,啊,香港,香港,为什么在我心里你总是那么的香?言归正传,我对于这样过分奉献,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好人其实是没有许多好感的。我喜欢先把家庭照顾好再去照顾别人的男人。so黄秋生大叔,我觉得这个角色明显和你的style很不搭,你那文艺中年的特色在这里变成了一个急于奉献的小放映员,实在有点不对味。当然我当你转型好了。这年头谁都得转这么一两次。

毛舜筠阿姨还真是清秀无比。叫她阿姨似乎不太恰当,大家都知道她是哥哥曾经的爱人。你说我们叫哥哥哥哥,却叫她阿姨,不是乱了辈分么?今晚的我似乎格外癫狂,总写些和电影无关的八卦,呵呵,原谅我吧,人老了总是罗嗦万分,不八卦就会死一般。她饰演一位贤良淑德的贤妻良母,为了丈夫和儿子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让人心酸的是一直到她死,丈夫都不知道她有心脏病,体弱多病的她为了多赚点钱,这么辛苦地四处帮佣,而黄大叔还一个劲想着帮助别人,这这这一切让人情何以堪?我不知道这部电影最终想渲染什么,渲染港人对于回归大陆衷心的喜悦吗?貌似就看到了黄大叔一个人的欢天喜地;要表现复杂的各种心态吗?影片却显得如此单薄;或者就单纯表现几个草根家庭在三十年间的种种变化?侧面表现国家一路以来的变化和发展?呵呵,我这个失心疯。可是我觉得这么主旋律的电影,如果无法提取中心思想,终究是件难过的事。

本来我是一个眼泪特别容易被煽动的人。但是这部电影却让我变得格外坚强。只是看到郑中基同学背着这么沉重的几个大包包,在大陆和香港游走,一直经历坎坷,那种落寞和生活心酸周而复始,忽然很有点物伤其类的感受。而莫文蔚姐姐同样经历了不少人世沧桑,和男友分手,生意不顺畅,之后男友离开,而她又小产,似乎一个女人不想经历过得种种苦痛她都经历了一遍。其实她是爱着左忠同学的,而左忠同学也是一直爱着她的,本来两个人一起看天上飞过的飞机那一幕应该很感人的,只是由于拍摄角度的问题,飞机就在头顶上飞过,似乎伸手就可触摸到机身,我就有点奇怪了,难道那个已经废弃的机场的海拔很高么?不过莫姐姐迎着早晨的太阳笑的样子真的很灿烂,她的长腿真是有够漂亮,我对她有够喜欢。

影片长长的跨度,也给我衔接不畅的问题。故事和故事间明明是联系着的,在我看来却像出现断层。很有支离破碎的感觉。不过四位主演却是演什么像什么。所以我说这是一部一切都很平庸,只有演技很精湛的电影。我这么说,会不会被理解成我一直很抗拒主旋律?

嗯,我是不太喜欢,有个不太好的类似强迫症的习惯,看完一部还差不多的电影,会希望很多人一起分享,这部电影就免了。不过黄沾大叔的问我还真的很好听。我喜欢那段温情脉脉的歌词。

也许有着强烈的怀旧情结的同学可以看看这部电影,看看是否能在影片中找到自己成长的痕迹。比如黄大叔的手摇式放映机,会让我想起小时候骑在爸爸脖子上看露天电影的那种温馨。事实上电影放映员在我看来,本身就是一个很浪漫的职业,当然浪漫不能当饭吃就是了。剧中的左大叔一直都是清贫度日,在他身边的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时,他依旧安贫乐道,可是他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男人,你说这样的男人的存在,是不是会让本来就迷茫的女青年们的择偶观更加混淆?

咔咔我在说些什么呢。我真是越来越癫狂了。我不是很喜欢这部电影,但是看过了也不觉得遗憾。一切都是那么平淡无奇,好比我肚子饿了,于是喝了点稀饭,但是过后我饱了,可是我不觉得那稀饭值得回味一个道理。

呵呵,写影评就是幸福,大肆批评却不用担心有人说我骂错了。看电影本身就是私人的事情,而把感受写成许多人可以看到的影评纯属闷骚需求。我就是管不住自己的闷骚。外表越低调,内心越闷骚。

癫狂的人总是有N个癫狂的理由。我越发佩服我自己了。

 短评

不比每当变换时强多少。但是演员好。

6分钟前
  • 飞天PP猪
  • 还行

令人觉得酸涩的。。。。香港主旋律电影。

8分钟前
  • 老六
  • 还行

浓缩就是精华,只是这次有点糊;片子开始情节有些混乱,中后篇开始好转,只是人物形象的设计让人疑惑

13分钟前
  • 坐在海底支着下巴的鱼
  • 还行

老套,但朴实

14分钟前
  • WAKEUPSTUPID
  • 还行

12.5

18分钟前
  • 石中剑
  • 推荐

抱歉没看完

19分钟前
  • vitamine R
  • 推荐

皺紋就是特權! 問我——黃霑!

20分钟前
  • Chapelle L.
  • 推荐

几乎没看明白。

24分钟前
  • JKL
  • 还行

不痛不痒!好多历史史实未能起到点睛的作用!

25分钟前
  • 影志
  • 较差

不知道为什么,我对于那个叫郑中基的男人总觉得怜悯,他总是那样,无辜但是又有点可恨的谋杀着我的同情心

26分钟前
  • 隔岸之雨
  • 还行

郑中基 ! 还可以啦

30分钟前
  • 刘文二
  • 还行

套路戏,样板戏,猜得到每一段的结果。

32分钟前
  • 文泽尔
  • 还行

有历史感 还是不好看

35分钟前
  • 周鱼
  • 推荐

香港回归前后一代港人的经历与情怀。个人感觉,对于大陆主旋律思想的强调有些过度,显得不太真实…但电影对于时代背景变迁和主要人物的经历故事刻画很细致,小细节动人。。。于是最后我又飙泪了。。。ps:电影中的电影《顽主》、《红高粱》…三星半

40分钟前
  • 放开那个浪味仙
  • 推荐

政治味道太浓了

42分钟前
  • 海蓝心蓝
  • 还行

政治.信仰.人生.

46分钟前
  • 幸运卢克
  • 还行

感觉有点演过了,不过还是挺感动的

49分钟前
  • adele885
  • 还行

其實是「回歸十週年」紀念。拍左翼不拍右翼,那是人在屋簷下。

52分钟前
  • Die Katze
  • 力荐

香港电影中对大陆的新的眺望

55分钟前
  • 糊涂羊倌
  • 还行

存在这么老一辈人,10·1看这个真凑巧

60分钟前
  • Rainelf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