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ov.blogbus.com/logs/2006/12/3955156.html2006-12-02
樱的花瓣不会自然凋谢,而是在绚烂的绽放之时,随风飘逝。
于是,自恋的武士们以樱花自喻。死有轻如鹅毛,重如泰山,艳如樱花。从分量上来说,樱花还不如鹅毛,但更具悲剧感。——周爷爷早说了: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所以,樱花之死带着武士道的骄傲,并以仇恨为动力代代相传,恩恩怨怨不知何时了。
《花之武士》讲述了一个年轻的武士如何为父报仇的故事。但影片努力探讨的,却是复仇之外的东西。——父子亲情、武士的定位、以及死的价值。
对传统的武士而言,他们遗愿就是下一代也能和自己一样,荣耀地殉道。所以,在他们眼中:樱花飘落,是为了明年还能再飘落。。。
男主角最后接受的观点的却是:樱花飘落,是因为知道来年还能再次绽放。
前者看重死的形式,后者看重生的价值。
翻来覆去,都在托物言志。
在我看来,樱花飘落是因为爱上了风。挣脱一切,洋洋洒洒,只为一段与风共舞的浪漫时光,颤落的香,直渗泥的脊椎,乃她最刻骨的心动。(此观点与本片无关-,-!)
爱可以弥补生的缺憾,恨却无法粉饰死的完美。
落花有情,死而不已。
十年前,凭借一部《幻之光》,初次执导电影长片的是枝裕和出现在世界电影人面前,在那之后的另外三部电影作品,《下一站,天国》、《距离》、《无人知晓》,无一不是在讨论现代人复杂的精神世界与社会的现实境况,然而,就在世界影迷为是枝裕和的独特手法追捧至极时,保持这种风格近十年未变的他,突然峰回路转,竟然拍摄出了一部轻松幽默的时代剧作为自己的第五部电影导演作品,人们惊讶之时,恐怕心中还有一丝丝期待。
细看是枝裕和的前四部作品,影片中总洋溢着纪录片的模式,《下一站,天国》中镜头平放于桌面,一个访问者接着一个访问者慢慢的叙述自己的故事,这与纪录片方式无异,拍摄时几乎不使用人工灯光,而都依赖自然光,尤其是《距离》中摄影机跟随主角们进入森林中一起寻找被废弃的小屋,此时天几乎全黑了,而观众一点其他的光也看不到,较少的台词,加上有时镜头平静的出奇,总是给人以一种沉闷之感,在《幻之光》中观众似乎已经完全感觉到冬日海风的冷,甚至画面大多缺少艺术美感,似乎导演从来都不追求这样的感觉,还有很多镜头都使用手提摄影机,看似简直是随机拍摄下来的,影片主要颜色基调常常即单一又灰沉,在《无人知晓》中总是半黑的灰色夜晚,若是接受不了的观众,恐怕早已昏睡过去。然而,就在《花之武者》的正片刚刚开始时,我们就已经听到了欢快的乡村音乐,以往的影片中是连一般的音乐都少得可怜,然而随之而来的镜头,是一张刚睡醒的傻傻的脸,明显的幽默曲调,这不仅是一部时代剧,还是一部喜剧,难道是枝裕和已经转型了?
在堪称经典的时代剧中,影片的主角大多是武士,无论是因拍时代剧而成名世界的黑泽明,还是有剑戟片大师称号的冈本喜八,在他们的时代剧电影中的武士,大多是勇敢无比拥有着超高剑术的英雄人物,要么可以以死相报自己的主公,要么就愿意抛弃妻儿而去战斗,无论是讲述战国时代,还是讲述江户时代,武士的精神一直没有从影片中消失。历史上的元禄年间,47名赤穗武士为死去的藩主复仇,后来切腹自杀的故事,“忠臣藏”不仅家喻户晓,而且早在18世纪,被改编为戏剧大获成功,到了电影产生以后,又接二连三地被搬上银幕,牧野省三、衣笠贞之助、沟口健二、稻垣浩等都拍摄过“忠臣藏”,至今,这个故事已有八十过次被拍成电影。而今,是枝裕和的《花之武者》中的主角,是一个不仅剑术极烂,而且胆小怕事,打架时要么被打伤得严重,要么干脆就逃跑,整天只会在房中教小孩子读书写字,却一直抱有为父报仇之心的年轻武士,而且“忠臣藏”的故事也被穿插了进来,这样的故事是不同寻常的故事,这样的电影是不同寻常的电影。
影片依托的背景,是幕府第五代将军纲吉统治时期,当时的日本刚刚结束战国时期才一百年,第三代将军在位时期,家光完成了锁国政策,并且大面积屠杀基督教徒,德川家的统治在战国结束后被巩固了下来,大量武士没有了工作沦为浪人,民间百姓的生活平静无风,亦或者说是过着人不如狗的日子。当时的纲吉不理政事,只是一心沉醉于传统歌舞的情调之中,身无子嗣,听信了法师的片面之言,就颁布了臭名昭著的“生物怜悯令”,命令全国上下都要爱护犬类,制造了历史的大笑话,《花之武者》的故事就发生在一边是传统的忠臣藏,一边是狗变成神,两者中间的一条破败的民家小巷里。
年轻的武士青木宗左卫门,为了寻找杀父仇人来到江户城,然而三年过去了,仇人依然没有找到,他只得住在破烂的小屋中,每天教孩子们写字,前额的头发也已经太久没有刮过了,而某一天,他终于找到了仇人,就在他拔剑的那一刻,他突然开始对复仇与武士精神产生了怀疑,在贫穷而又快乐的邻居的影响下,最终他用爱代替了仇恨。
可以说这是一部复仇片,影片中有“忠臣藏”的复仇,也有宗左的复仇,导演的立场放在了在宗左的邻居纱枝身上,她的丈夫被复仇者所杀,但她并未让自己的儿子将来也变成一个复仇者,她认为即使杀了仇人也不会让死者感到欣慰,而活着的人的一生也会被复仇所害。宗左是一个剑术不佳的人,但他心想复仇,他觉得即使未能杀死仇人,被仇人杀死了,也算是为父亲尽了复仇之力,而他的这一正统思想,却遭来了邻居们滑稽的反对,因为无论是多么无知多么贫穷的人都会知道生存是最美好的,这种反“樱花之死”的传统武士道情结,也被纱枝打破了,武士之死正如樱花在盛开时的飘落,然而樱花的飘落仅仅只是为了来年能够更美丽的绽放。宗左是被感化了,同时他又感化了一个赤穗武士,在进攻之夜离开了其他武士,而只为能够活在这世上,与家人在一起,有时间教儿子做草鞋。一个人为了能像武士般的死去而拥有武士之名,并使其儿子同样拥有武士的地位,这样用生命换来一个名分,哪如与家人平淡地度过一生幸福?
虽然宗左并没有死,但影片仍有另外46名武士的死,是枝裕和的片子往往缺少不了死亡,《幻之光》中自杀的前夫,《下一站,天国》就是一部全是死人的片子,《距离》中发生的中毒事件以及邪教成员集体自杀事件,而《无人知晓》中妹妹的意外死亡更加能取得人们的同情心,从这些死亡中来看,是枝裕和越来越给观众以希望,由小小的幻之光到冈田准一的微笑,完全是对未来生活的肯定。
据导演是枝裕和说,《花之武者》(花よりもなほ,Hana)这部打正“反武士道”旗号的“武士片”,实情是回应着九一一之后的现世,电影是借古鉴今,劝人放弃复仇。
在后九一一时代,全球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恐怖活动和复仇主义所累,我们的生活从此不一样。几个核心参与国固然活在惶恐中,其他低风险的中立地区(如香港),经济民生也间接受影响。很自然,反英雄比英雄主义更得人心;“反武士道”的确比“武士道”有市场。
复仇是愚昧的,中国人向有“以德报怨”、“怨怨相报何时了”的观念,劝世人化干戈为玉帛,珍惜自已,也珍惜眼前人。《花之武者》作为一个叫人“放下”的故事,实在令人看得心旷神怡,充满安慰。
《花之武者》以日本封建社会面临崩溃的幕末时代为背景,说的是武士阶级走向衰落的故事,加上有宫泽里惠的和服造型,难免会令人想到山田洋次的《黄昏清兵卫》(たそがれ清兵卫,Twilight Samurai)和《隐剑鬼爪》(隐し剑 鬼の爪,The Hidden Blade)。看过电影之后,我找了有关的影评来读。不少评论都说,是枝裕和的境界比山田洋次的更高一层,更有情有爱。舒琪的影评就这样说:
‘山田的电影虽也是把“武士电影”“非浪漫化”(即把武士 – 特别是“末代武士”- 的历史真实面貌还原在银幕上),但它们对所谓真正的“武士道精神”(尽忠尽义尽情、个人成全主义),最后还是抱肯定和拥护态度的。是枝在《花》片里却是彻底“反武士”到一个“不要武士”的地步。在片中,武士的身份不独是人物的一种假装(facade)以至谎言,甚至还是一种负累。只有完完全全的改变或放弃武士的身份,人物才可以找到生存下去的勇气、价值与意义。而特别有意思的,是是枝认为改变或放弃武士的方法有二:通过艺术(片中的戏剧)和教育(上学)。 ’
一下子把武士道归作与文明对立的假装和负累,必须全盘否定,否则就找不到生存的“勇气、价值与意义”。
这是过尤不及。
我对武士阶级的内涵认识不深,但它是历史产物,如果把这些背景完全抽离,反武士道的力量反而就会变得虚弱。 《黄昏清兵卫》的井口清兵卫(真田广之饰)是个差点与庶民一样穷的低级武士,他受着武士阶级的枷锁,要为妻子做一个体面的葬礼而负债累累,同时他说到底还是享受着比庶民稍为好一点的条件,有一份收入稳定的职业,还可以请一个家佣。没有武士阶级枷锁的平民呢,捱饥抵饿,最后浮尸在河上。《花之武者》的宗左(冈田准一饰)背着为父报仇的“负担”,故然是过着身不由已的生活,但他起码领受着家族的供养,虽说是困在贫民区,不用工作,闲时更可沐浴散步(你记得井口是日夜工作却没有多余钱去澡堂吗?)其他邻居呢,手停就口停,做女儿每天迫着老父早起干活。要改善生活,男盗女娼是唯一办法。井口跟他的女儿说,女子也要读书,宗左也在村里教小孩识字。不要忘记,两位主角都受过教育,正是因为他们都是武士阶级出身。
同样是知书识礼,井口并不是为了追求什么琴棋书画,要做文人雅士,他更懂知识的力量,他跟他的大女儿说: “也许读书不像学裁缝有用…你记着,读书能令你懂得思考。不论世道如何转变,只要能思考,就能生存下去。这个道理放诸男女皆准。”
这番说话出自一个武士之口,就如在“大奥”中听到男女平等一样,实在是不可思议,简直是仁者无敌,勇者无惧。
与其说武士精神不合时宜,不如说清楚,要摒弃的:是封建与阶级主义。武士尽忠舍我,持剑卫道,本来有它的政治和经济价值。男儿身在乱世,保家卫国原本是最自然不过的事,只是世道崩坏,武士才会面对“结构性失业”。
《花之武者》中的宗左懒散又软弱,但他是个幸福又幸运的人,有美丽的寡妇温柔开导,还有一班好邻居为他筹谋瞒天过海之计,加上令人鼓舞的配乐,观众自然看得开心。我只是暗暗为那班与复仇一事无关的平民担心,他们替宗左欺骗蕃主,用路边死尸来讹称杀父之仇已报,看似皆大欢喜,其实危险得近乎愚蠢。人多口杂,仇人一家还经常在市集行走,万人东窗事发,宗左岂不是要连累这班村民。
片中加插了一条赤穗四十六浪人(蕃主被杀而无主可侍的武士)的副线,据说,这四十六人因为用了武士所不容的偷袭手段,最后被幕府下令全部切腹自尽。试问幕府有天若发现村民串通宗左欺瞒,村民会有什么下场?
说回那赤穗浪人,过去日本电影将他们的复仇故事英雄化固然不可取,但反过来把他们描写成“得把口”的阴湿鼠辈,也是流于片面。退一步说,战争复仇,本来就是使计用谋的场口。我想起《黄昏清兵卫》的第二部曲《隐剑鬼爪》,片桐宗藏(永濑正敏饰)用隐剑打败叛变不遂的弥市郎固然是邪门,弥市郎的妻子受骗被辱,宗藏用鬼爪把蕃主剌杀为她报仇,手段更属阴损,可见杀戮本来只有腥风血雨,只有成王败寇,没有高低之分。宗藏紧记师父的教侮,非到迫不得已也不要隐剑鬼爪,宗藏没有像宗左般放弃复仇,并不只因为他有复仇的能力,宗藏有他不为外人道的故事。那四十六位浪人,大概也各自也有不为外人道的故事,只是历史没有记载。是枝裕和为了成就他那片有情天地,浪人们中就只容临阵退缩的寺板才是资格做有情人了。
九一一令人反思复仇的意义,但要化解恐怖主义的死结,简单的宣扬放弃复仇是否就可以了?强将自己喜欢的那套道德标准和世界观套在所有人身上,加上财阀与野心家的诡谲,才是九一一又或者其他政治冲突的根源。我喜欢《花之武者》中呈现的理想国度,充满自由又充满爱,我只是觉得太美好有点超现实。
感谢老高。
如果写篇影评的话,题目应该叫做“别闹了,是枝裕和!”看片过程中不时得停下来笑一会儿,所谓“没有英雄的时代剧”,搞笑程度不亚于北野武,深刻程度甚至更胜一筹。主场景是江户时代贫民窟,服装置景大赞。剧作一流(尤其矛盾结局方式)。虽然影像或者题材都不算是枝裕和的调调,但是节奏不会错。
7。看完才发现是是枝裕和的,难怪前面有点闷,后面很好看,哈哈,你们看不下去了吧(PS:再一次觉得眼熟但没有认出浅野忠信,几多变)
2007年5月6日
我不喜欢主角克服弱点,保护家庭及拯救世界这类的情节,反而很想描述英雄不存在、只有平凡人生活的、有点脏汗的世界突然展现的美丽瞬间。这种时刻需要并非咬紧牙关的硬气,二十可以得到他人协助的弱点不是么?欠缺并非只是弱点,还包含可能性,能够这样想的话,这个不完美的世界,正会因为不完美儿变得丰富起来。——是枝裕和《有如走路的速度》
恶搞片??角色选得太失败了,冈田准一和宫泽理惠火花为0,加濑亮和夏川结衣火花为-100。真正的看点在香川照之、古田新太等一干大叔配角~
冈田准一 ,浅野忠信,宫泽理惠
落个英雄的名声,还不如放弃仇恨做个普普通通的人活下去。
被武士道束缚的武士。为了自己的意志快乐生活的贫民。冈田准一这部演得不错。
反类型武士片。略囧。是枝裕和还是专心拍生活类的好,时代剧也是披着武士的外衣而已
原来四只君也拍过肥皂电视剧,还是古装喜剧呢。
20061030 1230 bc
卡司都是爱啊~香川大叔大好!凸额你的额头太抢镜了
不敢相信是枝裕和的电影也会让我如此不喜欢。
没的说。
应该是我最不喜欢的是枝裕和的作品了,看睡过去了,比较无聊。
雖然歡快得令人開心,但是不免覺得是枝裕和太過現代和解構主義。與傳統價值的踫撞收不到皆大歡喜的結局,所謂“借古諷今”浮于表面,立場更是岌岌,有點四不像的尷尬....爲什麽非要向古典回望不可?我始終覺得《幻之光》乃是枝最佳出路也
置景,服装,以及注视感
小小贫民窟
小人物的幸福生活,是枝裕和的作品,一如既往的平淡中见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