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车驶向圣地
更新:HD中字
导演:拉杜·米哈伊列亚努
主演:利昂尔·阿贝兰斯基,吕菲斯,克莱芒·阿拉里,米歇尔·穆勒,阿加泽·德·拉·方丹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法语年份:1998
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了,硝烟和炮火让整个世界满目疮痍,人民深陷于水火之中,苦苦挣扎。在占领了法国之后,凶残的纳粹开始了对于犹太人的疯狂屠杀,从屠刀下幸运地死里逃生的施劳模(利昂尔·阿贝兰斯基 Lionel Abelanski 饰)此刻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要将这鲜血淋漓的一切告知聚居在施代尔的犹太人们。 ..详细 >
用最欢乐的方式讲述了悲剧 共产主义被调侃了一把 对中间两边尬舞的一段记忆深刻
火车对于犹太人来说,是一种死亡的象征。自从他们被丢进闷罐子车皮后,就等于被装进了一座行走的棺材。然而本片却讲述了一个火车版的出埃及记:购买一列火车,临时学习开火车,订制德军军装,然后村民分工扮演德军和犹太人,一路逃亡苏联,最后再回耶路撒冷。整个剧情荒诞又搞笑,有点库斯图里卡电影的胡闹,但是……真正的结局将告诉你为什么导演会拍得如此荒诞又搞笑。
二战时期对犹太人的屠杀,于是一个村庄人民的逃亡,旅程始于荒诞,中间各种戏谑与曲折故事接连发生,犹太、纳粹,共产主义相互交织,当前途一片光明之际,疯子口中的荒诞故事却戛然而止,一切都是想象,故事止步于此。电影表现手法上十分库斯图里卡,或许导演是老库的迷弟也未可知。疯子,谁又不是呢?
3.5 / “你搞清楚,人不能同时是纳粹和共产主义者!”“是吗?你知道个屁!”
影20406:谁不想活呢?上帝不存在,存在的是人!假想的疯狂,圣地皆处!
以荒诞幽默的手法再现那段残酷的历史,尤其是最后一刻的点睛之笔,将所有快乐化为乌有。调侃了马克思恩格斯,有全裸戏。
笑中有泪。荒诞的现代寓言。
这很库斯图里卡...最经典的一句台词:“这不比你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好很多....”哈哈哈哈
笑着笑着就哭了,原来一切都只是想象。
天马行空了整部片子,最后一幕中弹掉下来。身着纳粹制服前仰后合着祷告,这画面太让人百感交集了。
荒诞喜剧,非常舞台剧的表达方式,非常库斯图里卡;火车逃难途中犹太少女解下衬衫扣子对刚刚加入共产党的男孩说“这难道不比什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要好吗?”;结尾奥斯维辛的囚服太沉重,我愿相信真实的世界里也是那样古怪热烈充满生命力的。
真的是神片😭表面荒诞,其实句句有道理。影评我都不敢在这里写,发不出来,准备写一篇影评发我的私人平台。当然还需要借助一些著作里面的思想来表述。权力本身有集中的倾向。“人不能同时是共产主义和纳粹”,等我看完《通往奴役之路》再说说这个。
生命不息,幽默不止。
这种太闹的片子还是有点八字不合……中间扮纳粹长官要吃的那段很搞笑,我最近真的是看片不顺
故事奇幻荒诞,一个历经劫难的民族竟然把自己的苦难史拍成了精彩绝伦的喜剧!影片将战争政治宗教人性全部装进一列火车里,会引人想起雪国列车,但立意上又远胜于后者,有很多高明的讽刺与幽默。最好的喜剧心然源于最大的悲剧,此片给出了最好的印证。里面对于人类创造上帝而非上帝创造一切的存在主义论调作为一部犹太电影来讲也挺大胆的,一些透过历史和宗教总结人性的论述也挺有道理。
“Schlomo,你为什么成了疯子?”“碰巧而已。我想成为祭司,可已经有人了。还缺一个疯子,我就想:那我来当疯子吧,省得别人当疯子。”“你不觉得孤单吗?”“不觉得,这世上不缺疯子。”“我是说女人——结婚,成家,生个孩子。”“干嘛,我又没疯。我会太爱她们以致死掉或者疯掉,所以算了。”
这是个童话吧,披上旗帜鲜明的身份外衣,“纳粹”与“共产”互相叫嚣着却也可厕身于同一车厢,假军官趾高气昂地训斥真军官,很好玩。和《谁在那儿歌唱?》有些像,困在小世界中的人们的逃亡之旅,但显然并非讽刺,而是编织一个梦,我清楚地能感受到,笑得开怀却更觉危机感,有预期会是悲剧,一直揣测是怎样的呈现方式,竟是平静地展开主角陈述的脸,及衣服。平静无渲染,但无声浸出悲凉沉重。人最纯粹朴素的品质与欲望被包裹在戏谑的玩笑中,政治旗帜不重要,身份都只是一层外衣,重要的也许是抱着小红帽的书去编织一个处处都是圣洁之地的梦。
看的过程中一直在想,这片他们还缺少一个真正的考验,结果最后一个镜头,真是高级了。“欢乐”了一路,结果沉重了。这片把犹太人的民族性表现无余,其实没有最后一下,也是不错的。
神片。荒诞表现了一个现实题材,看上去讲的是一个逃亡的故事,其实是更深层地探讨了社会人群间和人群内部的话题。
结局的反转实在是沉重,如果不是因为此,也只是一出普通的荒诞喜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