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前先郑重声明,吸毒会造成个人健康和家庭幸福造成损害!请勿模仿。对药物上瘾不如多看两部剧精彩(手贱的查一下off the air看,不谢)
故事发生在1958年,加利福尼亚西北偏北的片场——西北偏北是影史上一部经典影片,由悬疑大师希区柯克导演,好莱坞影星加利格兰特(男主)主演。
开始Grant说让我猜一下,Hitchcock想客串飞行员——这位大导演的标志性举动就是客串自己的影片(昆汀你笑什么),在《西北偏北》中他客串了个错过公交的人。
本文节选自微信公号阿力雄志异
愚人节那天,趁着在瑞典演出的间歇,Bob Dylan 顺便取了个包裹——诺贝尔文学奖证书和奖章已经在斯德哥尔摩等他半年了。 得奖半个月才回应、缺席颁奖典礼,还打算用录音代替演讲,老头子这些令人发指的行为,英剧《都市传说》(Urban Myths)也看不过眼,今年开播第一集就拿他开涮。 这部由 Sky Arts 电视台新推出的迷你喜剧,选了几个文化名人传说中的故事进行添油加醋地演绎,第一季播出的5集除了 Dylan 外,还有同是诺奖得主的剧作家贝克特、影星加里·格兰特、拳王阿里以及希特勒的小故事。 预告片中原本还有一集,讲迈克尔·杰克逊和伊丽莎白·泰勒、马龙·白兰度因为911后全美航班停飞,三位大明星决定开一辆车从纽约逃难回洛杉矶的趣事。但可惜的是,这集因为找了个白人演 MJ,遭其家人抗议后被拿掉。 Bob Dylan 是这部剧里唯一活着的“传说”。第一集短短20分钟就塞满了各种致(hei)敬(hua)梗,他的真爱粉们大概可以笑115次,不想被剧透的可先看剧再看后文(记得回来!): B站: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9350648/ YouTube://youtu.be/zfUiQaxcM4g (这两个链接自动跑出来的不关我事) 这集讲的是1993年的 Dylan 飞到伦敦找朋友 Dave 的故事,标题就叫做“Knockin' on Dave's Door”——呼应无数人翻唱过的名曲 Knockin' on Heaven's Door,就是那首“妈妈把我的五道杠拿掉吧我再也用不着它了”。 Eddie Marsan 饰演的 Dylan 甫一出场就让人笑到不行,他顶着一张睡眼惺忪的圆脸和一头卷毛,很努力地还原 Dylan 的桀骜不羁。刚到伦敦机场,就跟英国海关人员来了一段神对话: (微笑脸)“Where have you travelled from?” (惺忪脸)“Nowhere and nowhere. Really, it's never ending.” (懵逼脸)“Today, where have you come from today?” (哲理脸)“I think today might've been yesterday. Yesterday is just a memory.” 这集反复出现的“nowhere”是 Dylan 写歌经常用到的词,可以文艺地翻译成“无名之地”或者“随便哪儿”;“never ending”指的是他从80年代末开始“永不停息”的巡演(Never Ending Tour),要是停息了就没法路过瑞典领诺奖吧;“yesterday is just a memory”则是 Don't Fall Apart on Me Tonight 的歌词,海关听到这回答继续一脸懵逼。 在被问到要见的 Dave 是谁时,他是这么说的:“He's a Eurythmic, a song and dance man, like me.” 他来找的这个 Dave,是英国流行双人组 Eurythmics 成员 Dave Stewart。这个组合在80年代也算红极一时,成名曲 Sweet Dreams (Are Made of This) 还入选了伦敦奥运开幕式英国摇滚组曲(总共大概有100首?)。 后半句自嘲的“a song and dance man” 则是来自 Dylan 在1965年的一次访问,当时记者问这位当红炸子鸡“你认为自己更像诗人还是歌手?”他回答:“我觉得自己更像个唱跳艺人,你懂的。”这集的编剧真是把 Dylan 的“就不好好说话”风格演绎到了极致。 总算出了海关后,圆脸 Dylan 终于坐上出租车,司机问您要去哪儿啊,只见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或许写有地址的小纸条,结果打开一看上面写着:“chaos is a friend of mine”——这又是 Dylan 在某次采访中的“至理名言”。 好不容易快想起来要去的地名,他又记不清到底是 Crouch End,Crouch Hill,Crouch End Hill 还是 Crouch Hill Road,看来混沌真是他朋友。 下车后还是找不到地方的圆脸 Dylan 陷入迷思,突然,又从口袋里摸出小纸条:“not a word of goodbye, not even a note”——拼命使坏的编剧又用 Man in the Long Black Coat 中的歌词拿他开涮。 总算找到正确地址的字条后,他握着皱巴巴的纸,像个 no direction home 的无头苍蝇一样在伦敦街头乱窜…… 跌跌撞撞终于到了疑似 Dave 的住所,按门铃后女主人开了门。哇,女演员是 Katherine Parkinson!她最近还演过另外两部英剧:黑色喜剧《九号秘事》(Inside No. 9)和 AI 科幻剧《真实的人类》(Humans),强烈推荐!(对不起跑题了,马上回来) 不出所料,圆脸 Dylan 和女主人又来了几段神对话。脸盲癌晚期的她以为这人是做推销的,就问你要卖什么,圆脸 Dylan 居然一本正经地回答:“我的卖点?我不太记得了,但不管那是什么,我很早以前就卖出去了。”女主人一脸吃到屎的表情然后关了门。 他口中的“卖点”想必是指自己在60年代作为“反叛文化代言人”的形象——尽管他本人并不认同——后来逐渐被人们淡忘(或供上神坛)。 门铃再次响起后,女主人不耐烦地又开了门,圆脸 Dylan 这回总算说出是来找 Dave 的,她松了口气说 Dave 刚出门了。这时候精彩的地方来了,脸盲无药医的女主人居然让圆脸 Dylan 懵逼了两秒: (疑问脸)“那你是?” (自信脸)“对,我就是” (懵逼脸)“……” (意外脸)“我是 Bob 啊” (平静脸)“哦” (疑问脸)“那你是?” (自信脸)“对,我就是” (懵逼脸)“……” (满意脸)“我是 Angie” 神奇地打完招呼后,圆脸 Dylan 终于进了屋等 Dave,Angie 随口说了句“就跟在自己家一样”,没想到他又认真了:“你人真好,不过我在家喜欢玩电焊,用废铁做做铁门之类的。我在家基本就干这个,但在你这儿,我还是看电视吧。” 这段的笑点是:Dylan 爱做铁门是真事儿!前几年还在伦敦办过展览!他甚至能讲出一套关于铁门的人生哲学! 找不到电视遥控器的圆脸 Dylan 开始翻 Dave 家里的唱片,他拿出一张摇滚和布鲁斯先驱 Billy Lee Riley 的专辑就开始播,边听还边像做贼似的抱着一大摞(Dylan 早年有过从朋友家偷唱片的黑历史),端茶过来的 Angie 看到这一幕惊呆了。 圆脸 Dylan 马上跟她聊音乐,但 Angie 说其实我更喜欢 Billy Lee Riley 的 No Name Girl,然后猝不及防地,Dylan 马上关掉音乐开始唱了起来!Angie 愣了一秒后也开始对唱: (男)“我喜欢的姑娘她没名字” (女)“但我还是爱她爱到不行” (男)“她有点怪但那又不犯法” (合)“她不知往何处去却知道从哪儿来……” Angie 瞬间被眼前的这位圆脸卷发中年男子征服了,但这名男子显然还继续沉浸在音乐中。他又翻到那一摞唱片中一张 Donovan 的,俏皮地喊了声“Judas”(叛徒)——风格类似的 Donovan 在60年代被称为“英国 Dylan”,但70年代改变歌路后却被主流乐坛抛弃;Dylan 本人也曾因为转向插电的摇滚乐,而被早期的民谣乐迷们视为叛徒。 他在1966年巡演到英国时被现场乐迷大喊“Judas”,随后生气地和乐队留下了 Like a Rolling Stone 的一个无比经典的现场版本。这首歌后来被《滚石》杂志评为“500首史上最伟大歌曲”第一名。 Dave 终于回家,Angie 说你哥们儿 Bob 来了在客厅呢,Dave 一脸懵逼,Angie 说就是那个电焊工 Bob 啊,茫然的 Dave 到客厅一看,惊呆了。 原来圆脸 Dylan 还是找错了,这个 Dave 是水管工 Dave,并不是音乐人 Dave,但好在他也是 Dylan 的粉丝。惊呆的 Dave 指着圆脸 Dylan 手里正好拿着的一张自己的唱片说,你就是上面那个人吧?淡定的 Dylan 不置可否,说出了一个充满“哲理”的回答:“就算我是 Bob,我也不是世上唯一的 Bob,就像你一样,Dave。” 而这张唱片是让他真正跻身民谣大咖的 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1963年出版,封面是风华正茂的他挽着当时的女友 Suze Rotolo 在纽约的雪地上散步的照片。他的好友、诗人歌手 Patti Smith 在去年的诺奖典礼上,就选唱了这张专辑里的 A Hard Rain's a-Gonna Fall,她因情绪激动导致表演数次中断的场面十分动人。 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Bob 和 Dave 在客厅喝茶、聊天、看电视,在尴尬又诡异的气氛中呆了一下午。Dave 终于忍不住问你来我们家到底干嘛的,圆脸 Dylan 说:“我是来见 Dave 的,然后也见到了 Dave,他(Dave Stewart)又不是唯一的 Dave。” 圆脸 Dylan 临走前,Dave 终于鼓起勇气拿起他那张唱片求签名,但圆脸 Dylan 说我不确定上面那个帅小伙会不会同意哦。Dave 的回应展现出一个粉丝应有的素质,说了一句让人泪奔的话:“but hey,he was so much older then”—— 这句来自 My Back Pages 里的歌词“But I was so much older then / I'm younger than that now”(昔日我太老成,如今风华正茂)。圆脸 Dylan 会心一笑,签上了名。 告别离去后,屋子里传来 Angie 的尖叫声(脸盲毁一生),伴随着 Like a Rolling Stone 在片尾响起。圆脸 Dylan 戴上墨镜,手起车停,“去机场”,深藏功与名。 话说回头,Dylan 确实去伦敦拜访过 Dave Stewart,下面是一张真·合影:
先说,我没有那么喜欢鲍勃•迪伦,他的歌也只听过广为传颂的那几首。但是我很喜欢这个人,或者说他们那一代人,有着一股看上去于世格格不入却无法无视的存在。 当带着墨镜穿着连帽衫一脸宿醉未醒仿佛要偷渡入境的鲍勃•迪伦在伦敦机场被海关姑娘询问时,一整段对话好像一个时代的缩影: 姑娘:“Where have you travelled from?” 鲍勃•迪伦:“Nowhere and nowhere. Really it's never ending.” 姑娘:“today,where have you come from today?” 鲍勃•迪伦:“I think today might've been yesterday.Yesterday is just a memory.” 这神展开的对话,已经告诉我们,这剧啊,它讲得每个故事或许是真的吧。 不远万里到伦敦寻找Dave的鲍勃•迪伦,误打误撞的走进了另外的Dave的家,但是这个重要吗?重要的是他来伦敦见Dave然后也见到了Dave,更重要的是在Dave的沙发上看了有意思的电视节目喝了好喝的茶,并且知道了藏遥控器最好的地方,那个开始一脸震惊,最后也能以朋友相称的另外的Dave让鲍勃•迪伦有了一次非同寻常的拜访。人生这么长,有意思的事情也不是每每都能遇到。更何况,此后鲍勃•迪伦的人生中有了两个叫做Dave的朋友呢。 第二集里,荒诞派戏剧作家塞缪尔•贝克(大名鼎鼎的《等待戈多》的作者)送患有患肢端肥大却在日后成为著名摔跤手的安德烈去上学的故事,这两个人在每日的车上聊着梦想这么虚无的东西,看似打发着这尴尬的时间,其实作家也好,安德烈也好,都在这个过程中寻求着自己,梦想这个东西啊,或许如同戈多一样,它终究会来,但是你却未必等得到。 可是这也正是梦想的魅力所在,在它到来之前,你永远不会知道究竟是什么样子,即使你有无数的想象,如同那空地上的房子,在最终盖成之前,仿佛永远都触不可及。 当剧集最后作家看着电视里已经去到巴黎的安德烈的时候,不知道他会不会在想,这一切是不是安德烈的“戈多”呢?但是已经不再重要了啊。 第三集,那个被维也纳美术学院拒之门外的画画的少年希特勒,是多么的神经质啊,他和其它立志献身艺术的年轻人一样,敏感又脆弱,自大且自卑,孤独又渴望被关注。但是这样一个少年注定会因为自己性格里这些不可调和的矛盾而被现实摒弃,不是怀才不遇,而是所怀之才不足以让人遇到,那个他此生大约唯一的好朋友库比兹克最终有了自己的新世界之后,那么自大骄傲的希特勒大约已经开始有了创造一个自己满意的新世界的想法了吧。 不是这个世界抛弃了一个人,而是这个人离开了这个世界。就像加缪说过的那样“我在宇宙深处找到的则是我自己”,没有找到能够容下自己的世界,于是这个叫希特勒的年轻人创造了一个。只是遗憾的是,这个能够容下他的世界,却把其他人排除在外了。 第四集,好莱坞排名前十的帅哥加里•格兰特与另一个演员蒂莫西•利瑞一本正经的谈论起迷幻药话题。那些电影史上以及历史上的经典时刻,在故事里都与迷幻药有了不可言说的秘密,每一个伟大的演员(政治家)都应该是迷幻药的受益者,否则人类哪有进步,即使被刻上总统山的那几位,也不能幸免啊。 这一个个看似荒诞的八卦,却将人们想说而又不能公开说的心事道了出来。八卦才是这个世界进步的推动力,奇闻异事才会让人热血沸腾。而留在正史里的那些一本正经或许只不过是为了让人类留有颜面而已。那部伟大的《人类简史》里面不是说过吗,几万年前的我们的祖先正是学会了八卦才统治了世界啊。那些真真假假的故事里面包含着人类不经意的智慧和情怀。看似荒谬,其实是人们对世界最直接的认知和反馈。 那些发生在名人身上的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是讲述着对世界的看法和结论,它们和故事的主角无关,与故事的真实性更无关,它们或许发生过或许即将发生,或许永远不会发生,但是它们却教会了我们自己关于各自人生的道理。 那些都市传说啊。
那天,金子打开手机放了一首歌。旋律配器很古老。我问他:“这是Bob Dylan的歌吗?”答:“不是,是John Legend的歌。”话音未落,我就想起这部剧,急忙安利:“跟你说啊,我最近看了一部剧,你一定喜欢。”
我的脑回路清奇,从John Legend到Bob Dylan再到Urban Myth,什么串联起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与我来说,这都是年代久远的人和歌。金子虽然刚过而立之年,心思想法却像五六十年代穿越来的。如果你也是“思想守旧”的文青,看看心中的男神女神活过来是什么感受,应该堪比明星的迷妹吧。冲着这份激动人心,也值得好好看看此剧。
像我这样的伪文青,只是偶尔听得Bob Dylan等大师大名,对其生平代表作风格一无所知。但看起来不会觉得太费劲。都市传说什么意思?再著名的人物最终也要还原至普通的市井生活:他的不得志、他的不良爱好、他无意间的一点善心、他的偏执才是这部剧描述的重点。他的辉煌时刻因为有太多见证,各角度分析,早已不是描述的重点。
以前最爱看文道的《开卷八分钟》,甚至痴迷到把音频录进手机,翻来覆去听。尤其是文道讲名人轶事的时候,听起来平淡无奇,但就是欲罢不能。如今看这剧,一如当初的感受,名人轶事什么的真的很有意思。毕竟八卦的特质深植小市民心中。这部剧的八卦还不是什么俗不可耐的娱乐圈八卦,更像是文艺界的八卦、知识分子的八卦。作为中国人,附庸风雅是我的基因。一个高雅的八卦虽然还是八卦,但有了书的加持,就没那么庸俗。我们这些吃瓜群众搬个板凳虚虚实实地看着,这已经很有趣、很有趣。
这个剧集是偶然看到的,亦庄亦谐,是我喜欢的类型
尝试把一些梗罗列一下,对剧情理解没有帮助,只不过博君一笑而已
强烈建议先看剧再看这篇,有严重剧透,基本就是剧情流水
如果你看到什么我不了解的,说错而不自知的,请在评论区留言告知
一个多月没有写最后一篇,因为总觉得下面的马上就要出来,然后就拖到了现在。
本片中对英语中双关运用很多,梗倒是不多。多数字幕组都翻译的很好,更细碎的东西我来补补齐。
Muhammad Ali,职业拳击手,职业生涯56胜5负(赢回来3负),战略嘴炮家,段子手,慈善家,精神领袖,一个时代的传奇。1979年退役后又在1980年10月2日和Larry Holmes比赛,被打的很惨,是Ali所有比赛中唯一一场被knockout的比赛,有说为后来帕金森埋下伏笔。本集发生在这之后,Ali救人这事是真的,就在1月19。
片名The Greatest OF ALL TIME.史上最棒,来源就是Ali(一直自称)是最棒的,1975年他的自传就叫《The Greatest: My Own Story》。
片头是1980年12月8谋杀John Lennon的凶手Mark David Chapman,此君对着列侬开了5枪后没有逃跑,在路边翻起了《麦田里的守望者》。后被判无期,20年不得假释,2000年后每两年申请一次假释,都被拒绝,最近2016年8月,第九次被拒;换台后是黄金档肥皂剧鼻祖《家族风云/朱门恩怨》(Dallas,1978-1991),J. R. Ewing第三季结尾被射(可以理解成雪诺被杀?),然后电视就宣传“谁想杀他”宣传了好久,直到8个月后第四季第四集Who Done It播出,这集至今是黄金档剧集史上收视率第二。(这么多都和剧情无关的哟)Ali就一句话:Too much needless death.
第一个进门的是Jabir Herbert Muhammad,这个人说起来还是Ali交好的“伊斯兰国度”组织领头人的儿子。1966开始做Ali的经理人,给他谈成了有史以来给运动员第一笔百万美元的酬劳,1974年“年度经理人”,1981年Ali退休后,他还继续打理他的生活足有10年。
第二个进门的是Donald "Don" King,这人是3个中唯一还活着的,一个拳击掮客,促成不少好比赛,也卷入不少官司。1980年这场比赛就是他促成的,但是1982年被Ali告上法庭说少付了他1.1m,他操纵Ali的密友蒙了健康状态不佳的Ali,以50k结束了官司,甚至得到了Ali任何未来比赛(也没有)的营销权。
然后Ali标志性的trash talk(嘲讽)就开始了:
一堆押韵champ-chump, winner-beginner, splendor-pretender
Herbert想安慰说了一句You’re the greatest,Ali并不领情,说你忘了后缀
三人谈话,Herbert那句“活人身上做尸检”是史泰龙看了那场比赛的感想,因为演了《洛奇》所以被Ali说是“假的拳击手”,另一个提及的是宿敌Joe Frazier三次交手第一次Ali输了(职业生涯第一败),两次赢了,两人宿怨极深。
一句话拼两个词笑死,宛如赵本山“一个字一个字蹦”的感觉
Out of miracles戳的Ali不情愿了,Ali细数一次次扳回的败局和连续的胜局(Leon Spinks, Sonny Liston, George Foreman),感兴趣可以细查,“我做成不可能之事”,Don顺势接上“你史上最棒”,Ali找补Herbert“你看他都记得”
插入一段历史上实拍的镜头(写这一句忍不住想起毒枭)
秃头大喊跳啊(可恨,不要模仿),Ali说他要是跳了,要落到地上的不只有他,你丫也得被我揍躺下
这里说的I love you, I am your brother和I am nobody还有后边的告诉他说他不是nobody都是历史上这件事里真正说过,被记下来的。接下来是绕脑的nobody, somebody,接更多的trash talk,骂秃子是头发嫌弃脸,对着警官一套素质三联,三个拳击相关的俗语双关(精妙):
wrestle with his conscience.俗语和良心斗争,其中有wrestle摔角,他会输
bout a flu得流感,bout又指一场拳赛,流感把他击倒
punch a ticket检票,punch又是出拳,连ticket都不能punch还能干嘛
然后说There’s more line for free,还想听我说段子吗哈哈
小警察叫他Mr Ali他说你叫我冠军吧(记住)
Ali无数经典自夸之一“关上开关钻进被窝灯还没灭”,与之相似的还有很多:我和鳄鱼摔过跤,和鲸鱼打过架,拷上了闪电,把打雷扔进了大牢,谋杀了一块岩石,伤了一块石头,把砖头弄到住院,我这么毒,让药都生病了。
试图把Joe绕进去Everybody is fan -> nobody is not(没人不是/不重要的人不是) + You are a fan =You are not nobody/got be somebody
Joe说你怎么能理解,你是greatest,Ali说我成为最棒的之前就叫自己最棒的(Ali无数鸡汤金句之一)
Ali说我没那么快,下次再揍他,Joe说希望你dance and win(一方面是轻松,一方面因为Ali本身的拳风在重量级里独辟蹊径,不同于大力出奇迹,被形容为“飘如蝶舞,疾如蜂蜇”,dance很多),而不是苦苦坚持(hold on)。
Joe说mom want me gone(离去),Ali说你这个死心眼她是说让你离开家不是离开人世,Joe说她觉得我活着浪费空气,Ali说就是刀子嘴鞭策你成功啊。(这里的字幕再版会做一些改动)
Ali听到他才21,长吁一口气说你还年轻啊,然而被问出18岁得了奥运冠军(1960)
Get up one more time 耳熟吗?有点像洛奇
专家上来口称Ali,说一句You are done惹毛了他,Ali说你还是叫我Mr Ali吧
Ali心心念念的四度重量级冠军后来没有达成,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达成的是Evander Holyfield于2000年(此人现为张志磊的拳击顾问)
“如果那不再是你的意义,那你的意义是什么?”“我的意义是你”
两位男嘉宾牵手成功,Joe 吓的叫Ali抓住(hold on),Ali说现在你又要我hold on了是吧。一切结束后继续嘴炮,说其实我真的有那么快,给你看看我光速左拳,“You want to see it? ” "Yes " "You want to see it again?"最后这句是说我在你说Yes后已经光速出拳又回复原位了,你还想再看一遍么?【实际你刚才那遍就看不到】不失为一种优雅的装逼技巧
最后是Jesse Jackson牧师,演说家 为Wattstax Music Festival的开场演讲,可以一听。
20 August 1972, Los Angeles Coliseum, California, USA --> youtube
写写删删,感觉前边太拖沓后边就删了一些感觉只是为了满足信息摄取的无关事。期待接下来的剧集
所有的功劳归于zimuzu,赞美 @杏仁斯嘉丽
贝克特那集就是一首诗呀 / 后知后觉的领略了法国人的某种气质从 " 潮汐和羊群可都是不可抗力 "这个拖延症神理由中 / 看完剧整个人变得懒懒的软软的
典型下饭/睡前剧,还是蛮有意思。
#鲍勃迪伦看了想打人#大块头有大块头的春天#来呀一起去西北偏北的片场快活啊#不要随意给差评,尤其是给希特勒#那你还不快下来欣赏我的美貌
Dylan粉不可错过第一集,不管是不是真的,倒觉得很符合他的个性,看完会心一笑有觉得温暖无比,特么英剧优越感不是白刷的啊
能看到这么好的片儿觉得自己特别幸福!
用制作五部电影的态度和班底制作了五集20分钟的电视剧
关于七位名人的幽默小品,没点文化底蕴确实看得有点蒙逼,要说首集鲍勃迪伦全程冷笑话还坐得住,第二集等待戈多就凌乱了。凭直觉能感到短短20分钟埋着无数彩蛋和硬梗,可没文化的我品不出。
第一集笑得喘不过气
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简称一本道,这类小片子sky art还真是拍得得心应手。导演的冷段子一堆一堆,推荐上一部man up蛮好笑的。
i am somebody / sb…【度 /s/1eRNQL7k 码 bxb3 】
喜欢第二个故事,好多真理呼之欲出。达利那集没看到,被砍掉的约瑟夫版MJ其实蛮想看的
1>4>2>5>>>>>3
Bob Dylan 那集差点看哭了我 .....哈
E1莫名感动。鲍勃真是个诗意的摇滚歌手,“我来找戴夫见面,这世上又不只有一个戴夫”,太哲理了。求婚满分。E2暖心,画面鲜亮音乐动听。“读书是你唯一走出这里的办法”。拖延症作家和有一万个拖延理由的建筑工成为好友。E3希特勒好友真受尽委屈。E4复古嗑药迷幻之旅。E5伟大的拳王阿里,U R somebody
所有的星都给第一集!如果要是随便换个顺序,我很可能就不会再看下去了。
这种掉书袋的装逼精悍电视剧我最喜欢了!歌词、台词、著作、真实故事,一本正经的幽默,幽默的一本正经,这永远是中国人所欠缺的。好多“鸡汤”式哲理,却又和每集的主人公如此契合,通俗温情,妙哉妙哉!
每集时长用来下饭刚刚好
最喜欢第二集啦,作家和工头,一个拖稿,一个拖工。
“小时候,我以为要有幽默感就得找个嘲讽对象,后来,我知道那样太容易了,要嘲讽就得嘲讽生活本身。”
音乐编排的好啊,最喜欢1、2、5这三集,看英国人演美国人还挺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