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在近代,无论东西方,年轻女性要什么社会都会迁就
侯麦挑选的女主角就恰到好处,按照传统审美观海蒂不算漂亮,也不优雅,却更能达到电影需要的前置:年轻就能PK掉所有的理性认知,理性在动物性面前岌岌可危
剧中两个男主角就是这种形态的牺牲品:一方面他们压制不了渴望得到年轻女性肉体的本能,另一方面又会陷入深深的失落感:社会推崇的他们自认为自身必须肩负的崇高的道德使命感,和社会默认的年轻女性自带光环的特权地位对他们的价值观的打击
他们以为按照社会对价值的刻画,他们理当是受瞩目受尊敬受吸引的special one。结果发现他们不被重视
在与商人的较劲中阿德里安感觉到了成功,更深刻了他的卢梭强于铜臭的错觉;在随后而至的漫不经心的冷落遭遇后才意识到,层次落差不会带来感情的另眼相看,漫不经心的感情付出也只能得到漫不经心的感情回报
魅力缺失的认知可能是对人的存在感的最致命的打击。
《马德里1987》说的也是同样一个现实。跟《女收藏家》相比电影的现代感更强而古典美感含蓄感不足。Maria Valverde过于惊艳所以印象深刻
有这么一句话,男人都有两个嗜好:劝良家妇女下海,劝风尘女子从良
因为跟成就感征服感所带来的存在感有关。可以理解成这是忽略道德观念的纯粹的隐藏的个人欲望
潜意识中 男性的存在感永远高于道德感,永远以beings代替being。几千年的男性文化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我要在这个假期过有规律的生活。” 被新出现在身边的女人吸引,陷入迷恋。 蠢蠢欲动,眼神暗示,讲暧昧的话,假装不经意的表达好感,塑造形象,日思夜想,被“不是你的”而折磨,妒忌,陷入又一次的苦恼。重复。 “这捉迷藏的游戏跟我所珍惜的孤独感实在相差甚远,介入了戏剧化和不确定的因素,迫使我对她越来越关注。” 来来回回,觉得始终没有办法“完全占有”,一面斥责着自己,一面被欲望驱动着,然后又等到那个时候,等到你以为厌倦比理智更容易战胜自我的时候。然而等不到,你不会感到厌倦,你已经重复过太多次这样的事了,在情爱中不讲卑劣与否的话,甚至可以说你的人生就是由此组成的。 每次结束只会出现在偶然,这里是斜坡上身后的车不停向着你按喇叭,你决定不再等她。(多完美的象征,今年看过最好的结尾。)总是这样,拜托于偶然,一下子。你感到自己应该有尊严,不能对她如此好,她的不管不顾,时而反复的不理不睬...又一次涌上来,你觉得再也没必要让热脸贴冷屁股,你说有什么了不起的,她也没多好,你再一次斥责着自己,又一次说着这个游戏多么荒唐浪费了你太多时间,让你在某瞬间决定离开。其实多么可耻,谁都知道你还喜欢着她。你只是给自己一个借口以应付自己的无能。 “我最想要的就是平静和孤独,我被完全自由的情感所征服,现在我可以做我想做的事情了。” “然而当我回到那空荡的房间,我又感到焦虑,无法入眠。” 这么容易爱人。 相比来说,戈达尔的三人行更可爱。侯麦的“不道德”其实最讲道德了,只是情欲的那面总把愚蠢之心掩盖,使你看起来春光无限,显得放荡而已。这追逐又不像维斯康蒂那般,所以觉得如此贴近,又如此令我厌恶。没错,我喜欢侯麦,我厌恶自己。
丹尼尔在离开的前一晚不停地用拖鞋打着地板啪啪响。阿德里安知道他故意找事,静观,不吭声。海蒂忍不住骂他混蛋,让他停下。于是丹尼尔发表了一通策划已久的演讲。从他的演讲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出他生气的理由,就是没有得到海蒂对他的忠诚。
闭嘴 臭XX 你没权利说话
你走了狗屎运 让我们两个都喜欢你
阿德里安说得对 你是天生让愚蠢的笨蛋上的
我还以为你有一些内在的东西
抵消你那令人同情的低俗
我着迷的是你丑陋的低俗(阿德里安笑了)
我甚至不觉得你丑陋
但吸引我的是你的丑陋表情
至少你能让我动一点心
但是当你漂亮 可爱的时候
多么令人发笑
你代表了最低级最庸俗最无知的美
听我说
每一道光都有它的最强和最弱点
你必须适时抓到它
不能把它放到真空中利用
可以让它从一条直线下来
反射或者折射它 聚集或者散发它
使它像泡沫一样圆
让它发光或者封闭它
在它最弱点的时候 那是黑暗的
你肯定会很绝望
也许印象主义者能想办法
但那时...
我在你身上浪费了那么多时间
我不能再浪费了
我说完了 晚安
明天我要走了 我被邀请去塞舌尔
把一个主题连续拍摄多遍,才能更加充分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于是,道德故事不是一个,而是六个。
女收藏家作为候麦的道德故事系列的第四部,依然探讨坚持自我道德所可能面临的种种诱惑,前来度假的艾德里安设想了完美的假期生活,随性自由、散漫度日,无需思考,尽情地享受假期生活,艾德里安颇为圆融的生活状态无疑是度假的理想境界,在远离摩登都市的暗角寻求一方没有喧嚣的乐土。
然而海蒂的存在打乱了这一切,海蒂相比与艾德里安所追求的心灵的自由更为“激进”,她完完全全忠于自我的感受,对此艾德里安充满蔑视,一方面,他不停地谴责海蒂的行为是没有道德的,在谴责中充当审判者的角色,将海蒂打压为不如自己高尚的放荡女孩,以此完成对自我道德价值的再次确认。
另一方面,无论如何“嘴硬”,这一点从艾德里安拧巴的自我解说、自我剖析式的心理独白不难看出,尽管他将海蒂视为道德的缺口,但是艾德里安无法完全忽视海蒂的存在,其炽热的目光直接投射向海蒂美丽迷人的身体。于是看到艾德里安在要与不要之间反复横跳,理性外表下隐秘的情欲煎熬使他的道德营垒逐渐坍塌。
但是,艾德里安对海蒂的批判或者对自己的道德要求从来不会发生真正的作用,对海蒂来说,艾德里安可能只是他自己定义的可有可无的收藏品之一,他所谓的道德也不会对海蒂产生任何的影响,对自己来说,道德要求也并非是不可动摇的存在,所以还是去问自己是否能够真正的坚守道德,真正的道德是自律而不是他律,当然诱惑无处不在,不能抵抗诱惑还是不要一直以虚伪的假面反复言说自己的道德标准有多高比较好。
“六个道德故事”之四:藏品侯麦将他的极简风格推到极致,音乐的缺席让观众得以聆听到男主人公内心独白背后的声音,侯麦只保留了一些最基本的东西。自我沉湎的男主人公过于自信和矜持——像那个被刀片包围的油漆罐,最后连成为“藏品”的资格都没有。
简直是鲍德里亚博士论文“论收藏”那一章的电影版。这里的“收藏家”是这样一类人:他没有办法把他人看作真正的主体,只能把他们作为物来收藏。当然,他具有一定的鉴赏力,知道什么值得收藏。但也仅限于收藏。他没有办法和他的收藏真正一起生活,一起经历生命里的种种变化。因此他想要独处,但又没法真的享受独处,而是在焦虑中寻找下一个藏品。收藏家显得和所处的时代格格不入,他们更喜欢另一个时代。但既然另一个时代的意义也不过是一些死的物品,他们也没法对当代做什么有力的批判。这类人自视甚高,又喜欢自怨自艾。
3.5. 侯麦片子里的男人都是自以为是的幼稚系生物。2020.12.6 男主每次叫Haydée的名字,都是一次幼稚的企图。书里读到Mijanou Bardot 是BB的妹妹,还读到芙芙看完片子给侯麦写信。真美好。
#重看#3.5;“男人只会变老,不会成熟。”嗅到爱情降临的危险气息,他只能用愤怒的回击、绝望的迂回、徒劳的逃避以求挣扎,以作说服,颅内自导了一出自作多情的感情大戏。站在道德高地妄图以自身局限的道德观洗礼对方,最终完败。较多说理。
2019侯麦回顾展。对于男权视角下「荡妇羞辱」的犀利抨击。也是在「六个道德故事」中男性视角(自白)最道貌岸然的,「序言」中借女性之口阐述「外貌协会」(男权价值灌输)与人际关系的深刻影响,而最后女性也只有用「放荡」来反衬男性的虚伪。
侯麦第一部真正的长片,成功之处不在于其主题探讨有多么深刻,而在于这种通过严肃、哲思性的旁白与对话来建构人物性格与关系的手法为电影表达所带来的一种几乎是全新的表达可能。Almendros的自然主义摄影在极度紧缺的经费之下达成了最大的效果。Haydée那种懒洋洋的attractiveness真是要命。。。
被刀片包围的油漆罐-----被自己的想法包围无法把握它。道德的伪善?
“我要在这个假期过有规律的生活。”“这捉迷藏的游戏跟我所珍惜的孤独感实在相差甚远,介入了戏剧化和不确定的因素,迫使我对她越来越关注。”“我最不想要的就是平静和孤独,我被完全自由的情感所征服,现在我可以做我想做的事情了。”“然而当我回到那空荡的房间,我又感到焦虑,无法入眠。”
令人留恋的原因不在于结局,而是那个与不同的人相遇的过程,那么自自然然地就能坐下来交谈,海边,树荫下,草地上,客厅里…… 贝蒂最迷人的吸引力在于她的漫不经心,漫不经心地交往。她的漫不经心成了她的诱惑。 她想要爱,但不会刻意追求预设对象。她让自己像流水一样,经过那些在她身边出现的人。
adrien真是典型的侯麦男主角,想了半天,最后也没怎样,只好去找自己女友。haydee反而坦荡。这三个男人衬托一个女人。哟。unmitigated happiness bores me.
这一次导演直接讽刺了雄性动物的自以为是,连片名都是嘲讽。海蒂从来无意收藏男人,反倒是男人都无法招架他,所以摆出一副姿态并试图荡妇羞耻来表明自己的雄性地位。男主这种读了太多哲学的伪君子,给自己设置了道德困境,并企图拖人入套,可惜了,海蒂这种女孩就是连真正的宋朝瓷器都不在乎,何况一个糙男人呢。这个演员一看就是侯麦喜欢的那种,大眼睛,有点小男孩气,对谁都是狡黠一笑,然后从指缝溜走。
#侯麦展#侯麦电影里的男人,嘴上道德要讲,手里便宜也要占。
7/10。侯麦的男性都是书读太多,行为思考方式都具有哲学家一般的优越感,宁愿磨嘴皮也不决定到底上不上床;女性胜在对情感游戏了如指掌,当男主在海滩扶摸她时用力推开了,然后跑向男二号的怀抱激发男主的占有欲。散文化电影通常只是带领观众走进某类人的生活状态,如果没有自身相似的体验便感到烦闷。
Bravo!漫不经心却又极其推心置腹的结尾堪称是侯麦作品的缩影,典范。无关乎理性和感性却是恋爱游戏的胜利。对(追求异性时的)男青年纤细入微的心里透视,侯麦可谓无出其右。多以两男一女,或者两女一男的不安定结构,电影技术(音,色,声)决不喧宾夺主,剧情的层次递进过程中产生的心里反应最是魅力
侯麦首部彩色片&首部剧情长片。1.没想到侯麦最早的代表作色彩调配就如此和谐美丽,每一帧皆可入画,温暖而怡人,本片也是金牌摄影指导Néstor Almendros掌镜的首部长片,不少场景都拍摄于一天中的“魔幻时刻”,残阳余晖下的柔美自然光让人无法不沉浸其中。2.探讨三角关系、生活开放的“女收藏家”和口是心非假装道德的男人们,却毫无激烈的戏剧冲突或狗血的情节,唯有看似云淡风轻的一场场对话暗自撩人心扉,侯麦的影片大抵是恬静闲适的,一如影片中不需要工作还大谈懒散好处(追求虚无与不做事,“不工作要有很大的勇气”)的男主角,还有永远的暖阳、海滩、乡间别墅与换不完的美丽服装。3.对美丑与爱情的探讨挺有意思,只看脸的颜控vs.更重内涵的人。4.打碎的宋朝瓷器与盥洗室中的多重镜像。5.读书:卢梭,堂吉诃德,论德国浪漫派。(8.5/10)
候麦说:宗教不是道德戒律,而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套用到这一部的话,专一的道德观似乎也可以成立。但你如果以“专一”的观念束缚自己的同时,又希望能有“放任”所得到的艳遇。这恐怕就会成为一种道德困境。
男主的欲擒故纵透着知识分子的狡黠与伪善,但跟行事如风的女主相比他其实就是个孩子,他表现出的一系列行为诸如嫉妒,嘲讽,推搪,甚至讽刺女主为收藏家不过是为了掩饰内心的欲望,殊不知他已沦为女主收藏的廉价艺术品,随时都可弃之。
收藏男人犹如收藏宋朝古董,有大象雕花还是一样摔得稀碎。他们聊着不能接受丑陋的人,迷恋鼻子和嘴唇中间的部位,全都是荷尔蒙作祟。男人本来只想规律作息,按时起床,每日游泳,却责怪被浪荡的女孩引诱。男人本来只是想让路,结果把女孩丢下,启动引擎就停不下来。有太多借口,都敌不过心底里的丑陋。
女主好可怜哦 只想安安静静当一个婊子 却被两个自恋又伪善的作逼男主轮番羞辱 一个日完批满嘴仁义道德 一个满嘴仁义道德其实只想日批
男人想占有女人,但当占有了这个私生活开放的女人的同时又成了女人的收藏品。是占有欲的满足还是道德轻曼的沦陷,男主人公一直在斗争着,开放的女人很下贱,被她迷住的男人也如此,最后男人终于一鼓作气成功摆脱了欲望的纠缠,静下来的一切让人很难忍受,人生就是满足与不满足间的此消彼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