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以自由的名号
自由是个很冠冕的理由,凡是杀戮、战争,一旦加上自由的名号就显得神圣。真的这样么……
人真的是很奇怪的动物。什么才是自由?数千年来自由的旗帜引领着一群又一群的暴徒对另一群人横加杀戮,但是为什么自由还没有到来呢?为了亲人同胞的生命而去剥夺另一群人的生命,真的是不可理喻啊。
世界就是这样矛盾,用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制造英雄。战争就是其一,自由就是它的名号。用仁爱的信念催使残暴的行为,用善良的初衷换得心灵的不安。怀有英雄情结的人们是不是有着更加悲悯的心胸呢……
2 ) [影评]爱国者:美利坚和北极星的家国叙述
事实上我觉得这部片子译作“决战时刻”或者“孤军雄心”都是相当不错的。这个直译的名字只是土了点,却恰好符合影片的本意:一个美国农民对国家的爱,于是这个译法确乎不错。这部片子其实没什么说道,典型的美国式的“古装大片”,特效好,战斗场面多,道理浅显,符合喜欢《勇敢的心》、《最后的武士》之类影片的观众的审美趣味。有趣之处在于两点,其一就是导演实际上是个甚牛的德国人,他的毕业作品还曾在1983年获选为柏林电影节的开幕片。然而此君最擅长拍得都是《独立日》、《后天》之类典型的美国大片。在“大片无国界”之外,我们多少也嗅到了商业利益之后的无根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的本质,正如第二点有趣之处,一个德国人拍出来给全世界看的,对美国建国历史的“主流叙述”。
影片讲的是一个叫做本杰明·马丁的美国农民一家在独立战争中的风风雨雨,主要表现的也是美国民兵在独立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讽刺了英国人的残暴和法国人的不靠谱。甚有味道的是英音和美音的交织以及对抗,天晓得那个年代有没有这种语音上的分化……切入角度是大家熟悉的从不愿战争到被逼参战,再到领导军队大获全胜这样一个典型的英雄叙述,有意思的是,马丁大叔不愿参战的原因是“要保护自己的家人”,终于,当儿子死在自己的面前、房子也被英军烧了的时候,他发飚了……于是一个人(带着两个可以忽略不计的小儿子)收拾掉了20多个英军,从此踏上了民兵的不归路。精心设计的一个细节是他妻子的项链,北极星——他恰好有7个儿女。这个家的符号一直被强化着。于是我们看到影片提供的主流叙述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和家园,英勇的美利坚人民站起来了,把英国人赶出了美国的土地。而事实上,所有的经济政治复杂因素都已经被抛开,而最有意思的,关于美国那个“民族”的如何想象和建构的过程丝毫也没有表现出来。那种对家的爱,怎么看都苍白无力——对待这么大的历史命题,用这种个人的角度去叙述,我们不能要求太多,《阿甘正传》那是极品,可遇不可求。从这个视角,我们只能看到“家”,而“国”也仅限于利益不同的英美之争。战争的理由却真的跟历史书,尤其是中国的历史书上写的一样。看到影片还煞费苦心地安排一群“自由的黑奴”主动参战的时候,我不由得笑了;而当梅尔·吉布森饰演的马丁大叔扛着星条旗,一如德拉克罗瓦的名画《自由领导人民》一般冲了出来的时候,我不由得哈哈大笑,终于还是不忘掉战争中的个人英雄啊。独立战争之后,重建家园的人们脸上是幸福的笑容。这些都不算什么,可怕的是,这一切竟然是如此的亲切和熟悉,一如我们自己的故事。
无论是德国导演还是中国观众,我们都是如此地熟悉和热爱美国历史,甚至比美国人还要热爱,正如若干世纪之前我们被人热爱一样。
http://www.mtime.com/my/yinxiang/blog/289196/ 3 ) 模仿自己很失败
梅尔·吉普森主演。处处可以感觉到是发生在美国的《勇敢的心》,但是远不如后者。
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曾经是对法国和印第安人战争英雄的梅尔·吉普森厌恶了血腥的战争,带着7个孩子隐居乡下。不料英国人来势汹汹,大儿子立马上了战场,英军冲进了他的家,杀死了二儿子。怒火中烧的梅尔·吉普森决定复仇。连10来岁的小儿子们都端起了长长的步枪。一番血雨腥风之后,总算迎来了胜利。
故事便概就是这样,中规中距。表演也是如此,没有特别精彩的地方。但是影片中的景色极其优美,让我想到了《燃情岁月》。英军的服装,尤其是骑兵的服装很好看。英军总帅康华利是个有教养的人。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人物,但是总体来讲不甚精彩。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4 ) 中国版《爱国者》
看罢电影在想,如果是有部中国版的《爱国者》,可能会被这样设计:
1 为表现日本人的残暴,不会用枪杀战俘这种小儿科的方式,应该是直接针对手无寸铁的平民的屠杀;如果是虐杀,效果更好。
2 日本人造的椅子比中国的好?不可能,删掉。替换之日本人的拳脚比不上中国大侠们的功夫。
3 汉奸在火烧祠堂、火烧会馆等公共场所时,决不能表现出半点不忍心,否则汉奸的丑恶形象会被破坏掉;必须一奸到底没商量,最好是边烧边叫嚣:这就是私通共匪的下场!……
4 出现在议事会议中的将军被人质询和责难——有病吧,在中国有关杀人的事业享有至高无上的荣誉。将军应该下命令:你们被征调了。
5 身为上校的男猪脚很轻松地就加入了将军们的军事会议中?这简直是疯了——太无视军队大佬们的存在了吧?应该递报告。(属无意义情结,删掉)
6 革命胜利后解甲归田?——有没有搞错?仗不都白打了?所以胜利后男猪脚必须而且只能有两个去处:要么出现在党政机关里,要么出现在人民军队里继续为人民服务……
7 由第6推出,革命胜利后男猪脚自驾马车回家也是不能接受的——应该胸前戴着大红花,在列队欢迎的群众的山呼声中衣锦还乡。
5 ) DL
英国人在新大陆上留下了什麽:伟大的民族,强大的国家,以及曾经真实的精神乐园.
当过去的道德法官蜕变为世界警察时,当美国人逐渐学会现实政治时,是谁的悲哀呢?自由女神已不在是全体人类的追求.那个英雄的年代,如同古希腊城邦一样,只存在于浩瀚的历史中了.英国人让美国人沿着它的思路走下去.呵,再见吧,往昔的灯塔.你和我们一样了.
6 ) 为爱而战
妻子过世,有着7个孩子的Benjamin Martin,曾经的战斗英雄因此而反对战争,然而大儿子佳百列正如朋友所说“很像年轻时的你”,坚持要去参军。他说:“等你成家以后,你就明白了。”可是年少气盛的儿子怎么可能明白。终究是父亲哪,在二儿子被英国人无辜杀害后,他开始与佳百列组织民兵,并肩作战。在佳百列结婚的那天,他与暧昧许久善良美丽的小姨子拥抱亲吻了。呵呵,其实我当时在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好像小姨子总是很容易喜欢上自己姐夫的样子呢,很多电视里似乎都有这样的情节呢。
其中的战争情节总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勇敢的心》里的William,梅尔吉布森还是很帅气的呢。尤其是这里面他做摇椅的那段,好可爱的男人啊,后来在英国将军那里见到一把很好的摇椅也很认真地观察一番甚至坐上去试试感觉,像个孩子一样,呵呵。很喜欢里头的那个黑人民兵,淳朴善良,刚开始还有些同情他毕竟是作为奴隶而不得不参加的。慢慢地倒对他越发尊敬与喜爱起来,就像后来同列的人所说“现在已经12个月了,你自由了。你愿留下来我很荣幸,真的很荣幸。”
整部片子让我最感动的地方倒不在最后虽然它也非常壮怀激烈,而是前面佳百列在教堂征集民兵的那段。男人们拍拍自家女人的手,一个个站了起来,父子,兄弟,从此便相扶战场以性命直面,那样的辰光与家中的嬉笑怒骂,该是天壤之别吧。当牧师也拿起枪,说道:“牧羊人要保护他的单群,有时要赶走野狼”,那种为了守护的不顾一切,勇敢的让我也兴奋起来。
好像大家更推崇勇敢的心,而我认为这一部才是最好的。
打架最后还是得靠农民,真是太主旋律了!
美国独立战争,我还挺感动的。。。老美真的比我们更会展现他们的民族血泪史~~~
战争拍的很美,一看到那好几十帧一秒的摄影机拍出来的画面,我就忍不住想自己试试。 主角可谓是为梅尔吉布森量身定做的,很难想象哈里森福特接这部戏会怎样。
相比电影梅尔·吉布森的豪情,我更喜欢里面的小幽默。
美国人从来不戏说自己的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这部美国式主旋律影片拍得大气磅礴,有情有义有血有泪。另外必须要提,配乐太棒了。
意外觉得很好看。战争背景下对于家园对美国的守护以及对小儿子的“承诺”,女儿Susan的情感,Mel Gibson在英雄和父亲之间的角色把握得特别恰当。年轻时候的Heath Ledger笑起来真好看,Jason Issacs饰演的Col.William更是加分。就是老感觉电影可以更加紧凑一点,有些地方太散漫。
俊美少年希斯萊傑。Our children will learn of it with their own eyes,and the innocent will die with the rest of us。
就冲最后那几场戏,这部电影完全可以改名为《旗帜的力量》。
看得我热血沸腾!!!《爱国者》(独立战争)?(西部拓展)《冷山》(南北战争)《燃情岁月》(一战)通过这些史诗性的影片,美国的历史被重构出来……
那是怎样的一段记忆,在大学的教室里,欢呼,鼓掌,惊叹。久久缠绕,让我在那之后的时间里,一次又一次的反复看起,追寻的是梅尔吉普森勇破万军已经当年的那些感动和面孔。
重现了那段历史画面 挺美的 我觉得这类电影的火烧场面好浪费啊
镜头美,细节感人:教堂征兵时候缓缓起来的人们,小女儿久不说话在父亲离开那一刻的大哭,在军队即将溃败时候星条旗的挥舞。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Heath Ledger参演的电影,之后等我想要看全他演过的电影时,他就成全我了。What would you do if they destroyed your home, threatened your family. Where would you draw the line? The Patriot and Braveheart,both have great energy, sweep and thousands of extras but The Patriot tells a
太傻逼了,越往后越傻逼。美国主旋律电影。
不管故事本身和历史是否契合,但我明白它传递的一个讯息:战争一旦开始,谁都无法置身事外。本失去了两个儿子,一个儿媳妇,儿媳妇一家被关在教堂里活活烧死,昨天还是言笑晏晏的人,今天却已经天人永隔,这就是战争。短短的一天之内,什么都可能发生。本,为了一把摇椅发脾气的男人,先爱家,后爱国。
越来越爱Heath Ledger,真的很可惜
又是一出被逼上梁山揭竿而起的个人英雄主义的诞生,与《勇敢的心》如出一辙,但在立意和情节上差一些,不过还好有美不胜收的风光和摄影喂饱眼睛。个人英雄主义题材长兴不衰,或许是因为每个人或多或少在潜意识里都有“超我”的欲望,渴望完善完美,希望自我高大全,憧憬拿根杠杆撬动地球的人是自己。
一直忘记把这一部补充上来,如何能忘记这一部啊,everything begins here, everything is from Jason. 当然还有Tom Wilkinson.
全能农民。参考影片《勇敢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