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这个字被我真正地认识并了解,是长大之后的事。小时候看过很多武侠打斗剧,但始终不能清晰明了“侠”所谓何者,以及“侠”之真意本色等等。及至长大,再看过一些古装剧后,对“侠”的理解就超然多了,甚至在现代社会中,这种“侠”所具有的人格特征与品行素养也都是每个人该修炼的。
侠之大者如金庸古龙笔下塑造的众多英雄豪杰,其中尤以金庸笔端塑造的郭靖、乔峰等角色对我们影响最大。侠之大者往往具有忧国忧民、为国献身的大精神境界,这些都可以在诸多武侠剧中看得端倪。因此,从我们幼时起,便对“侠”充满敬仰与幻想。
影视剧中的“侠”常常是被经典化的,或是有意打造出的完美形象以教化感染世人,宣扬传播一种利于统治或相吻于正统道义及社会人格的观念,我们也乐得接受这种改造,乐道于记住并传颂这些“侠”的故事。
《鹰爪铁布衫》是一部老电影了,这是属于我们小时候的经典故事。但十几年过去,再拾起来看,还是会被故事感染,也许这是一些具有特别意味的故事的魅力所在。
《鹰爪铁布衫》讲述的是明朝时代的故事。在政权摇摇欲坠的时代,大明刑部尚书心生贪念,欲夺皇权,因此为扫清障碍,设计陷害一心保国的刘公公,后将此事嫁祸于刘公公身边的得力干将朝勇将军肖如风,又从地方抽调刑部高手沈乐追捕肖如风,遂演绎出的一部情节悬疑多变,节奏紧凑环环相扣的故事。
这是一个充满阴谋诡计的故事。沈乐本是国家栋梁之材,无奈长久被刑部尚书利用,所幸者他最后终于拨云见日,扫清迷雾而获悉了背后的真相。并与肖如风联手铲除国贼刑部郑尚书。
在这个故事中,有两位真正的“侠”者。第一位就是被嫁祸,搞的声名败丧的肖如风。肖如风身上有诸多可爱可敬的品质:忠君爱国、爱憎分明、诚实守信、乐于助人、讲究义气、知恩图报等等。他身蒙不白冤屈,却全力追捕真凶,为视己如子的刘公公报仇;有感于沈乐正直君子,他便以诚相待,定下三日之期捉拿真凶,即使最后没捉到也会赴约,宁肯被沈乐绑缚复命;追捕刺杀刘公公凶手胡龙时,认识石氏姐弟,在他们遭受欺凌时出手相助;沈乐多次有恩于自己,最后亲赴虎狼之窝相助他,铲除幕后虎狼郑尚书。这诸多优良品质汇于一身,不由使人肃然起敬。
另一位“侠”是中军(官职)沈乐,他起初被混淆视听,蒙蔽心灵,遂为查明真相,为丧命的国之梁柱刘公公报仇而追捕肖如风。但他的君子之风实在令人起敬,抓到肖如风后,对肖平等礼待;在对方被小人横空劈来一刀时挺身拦挡;鉴于肖的赤诚,便允诺他三日期限捉拿凶手胡龙;最后从蛛丝马迹获知杀害刘公公的幕后真凶另有其人时,大度释放肖如风;为使悬案水落石出,宁肯独身亲赴龙潭虎穴的侠士之风之胆略等等,都是非有大勇大智大德所不能完成的。沈乐虽不似肖如风平易可爱,但一心为国为公的献身精神,却也是值得人们倍加崇敬的。
<图片1>
除了这两位“侠”对我内心的振荡外,故事中也有柔美平静的一些元素。肖如风一路追捕杀死刘公公的胡龙,偶然路过石氏家门,向他们讨碗水喝。当石氏姐弟遭受地头蛇的欺凌时,他出手相助。目睹了这一切的姐姐石娘内心对肖起了景仰和爱慕之情,迫于错综复杂的现实横祸,无奈只能眼瞅着爱慕的人被抓走。欣慰的是,故事结局,他们终于走到了一起,料想肖大哥与石氏姐弟一定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图片2>
故事有多式多样,然以正邪两方间的明争暗斗作为情节的故事不胜枚举。往往在每个故事中,都预先为我们定好了正邪的派别集团和身份角色,即使事实中究竟谁代表正义谁代表恶邪却不是一言以蔽之的事,但我们这些观众读者们也乐得站在故事设定的正义一方摇旗助威,有时还会磨牙霍霍地想痛杀恶邪以图快意。
这个故事也向人们揭示了一个千载都难跌破的“真理”:邪不胜正。除了这邪恶终于被正义迅风疾扫外,我们也看得清楚,像胡龙这样作为棋子被人利用的人,终不会得到好下场。于是我们在这积年累月的正义压倒邪恶的快意中一扫前霾,仰天大笑。
总之,这些“侠”一直感染着我们。细细思量,他们身上有太多可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并躬身实践的。
吴思远在香港电影圈的权势排行榜上,也是一号响当当的人物,大概仅略逊于邵逸夫、邹文怀等几人。
但在这部《鹰爪铁布衫》中,吴思远却只是导演,而不是老板。于是我知道,吴老板原来是导演出身的。
大概拍完这部名震一时的大作后不久,吴老板就从导演的交椅上走下来了,创立“思远影业公司”。
邵氏巨人倒下、嘉禾成为新贵后,香港电影界不再是一头独大,众多电影制作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吴老板的“思远影业公司”便是其中的皎皎者。
老实说,从吴老板的这部《鹰爪铁布衫》看来,吴老板改行当老板绝对是明智之举。不可否认,《鹰爪铁布衫》是部不错的电影,动作指导由袁八爷和徐蝦领衔,对鹰爪功和铁布衫均颇有阐发。另外,几个定格镜头,也用得不赖。但我们仍然看得出吴老板在叙事方面的生硬和古板,在那个动作喜剧即将横行香港影坛的年代里,吴老板的这一套早晚会被淘汰的。
作为老板的吴思远明显比作为导演的吴思远要成功得多,也要知名得多。
据说,吴老板也是出身邵氏的,考虑到邹老板也是从邵氏出逃的,还有香港80年代的影视红星多半在邵氏或TVB工作过。可以说,当年的邵氏公司是香港电影人才的发源地。可惜的是,邵氏公司的体制是很难留住人才的。吴老板之离开邵氏,大抵也是因为不能适应或服从邵氏公司的体制。
最近的一条关于吴思远的重要消息是,著名画家陈逸飞逝世后,作为至交,吴思远为其收拾其未竟的电影处女作《理发师》。
这部电影应当是很多人的童年回忆了吧,尤其是捏碎蛋壳的情节,多么清脆的声音啊,估计大部分人记不清影片情节也记得这个吧。隔了这么多年重新看,个人觉得以功夫片的标准来说,此片还是很有水准的,不愧是吴思远出品。那个年代的功夫片比较实在,打斗的场景占了很大的比重,当然感情戏远没有现在这么细腻甚至可以说基本为零,情节却比较紧凑,比较适合纯喜欢功夫的观众。
那个时候的元彪还只能在里面演一个被打挂掉的反面角色,倒是几位主角一个都不认识。
那个叫做铁指寸进的感觉有点像寸拳衍生出来的,寸拳据说是可以对付李小龙所创的截拳的。
刻骨铭心的两个鸡蛋
怎么会没标过的,这不可能。。。
缩蛋~捏蛋~炸蛋!
蛋疼菊紧命呜呼。
元彪……哈哈,真逗
为了一手抓烂俩鸡蛋我当年还专门练过呢……
武术指导:袁和平、徐虾
一场围绕着“银幕暴力”展开的风云对话中昆汀与德帕尔玛在两项议题上达成高度共识:一、观众(应该特指北美观众)对高度暴力过分关注却忽视了影片其他风格元素特别是几乎等量的幽默;二、电影需要提供一个让观众牢记难忘反复讨论的特色桥段,昆汀认为疤面煞星中是电锯而落水狗中是割耳……铁布衫这场戏不仅在第二点上表现尤为突出,真正做到了剧情都忘仅记蛋碎,同时又释放了让全世界观众都绝对不容忽视的超级幽默。它在暴力的最高潮处突然完全回避了暴力画面实录(当然也没法实录),却没有因此而破坏高潮,反而用想象和比喻提供了更大的高潮!……说到底,东方武侠功夫的写意风格可以最大程度消解暴力本身的残忍和丑陋,哪怕真到了一个必须残忍的高潮点,也能用跳脱故事体外的奇趣比喻去回避真实并维系高潮!好莱坞式暴力即使昆汀也很难做到这一点。
袁八爷应该没露脸,徐蝦真是缺乏存在感的武指
估计女主家里的钱都拿去买水缸了,练武之人的成本,BGM还行但很刺耳,男主是我看过的动作片里外形最路人的一位,跟龙套没区别,黄正利依旧很有boss气场
老电影总有老电影的味道。
记得最清楚的是把蛋捏碎。
比较早期的功夫片,打斗场景写实,比较暴力血腥,有好莱坞B级片的味道。堪称香港电影中的精良cuit片。
1989年左右,故乡,露天电影场。
邵氏功夫确实了得
影片结尾处回马枪设计的相当精彩,电影院内观众无不惊骇!黄正利 功夫漂亮!
这应该是我这辈子看的第一个电影,居然是学校里面组织集体看的。那一捏,至今记忆犹新。
跟我爹在电影院看的,还记得那个鸡蛋破了的镜头……
小时候看的,没啥印象了。
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个强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