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部片子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语句来归纳:缺席的父亲或儿子,由性带来的死亡与罪恶。一部是美国电影《世界上最伟大的父亲》,另一部是日本片《重力小丑》,通过两片的比较,也多少能透露出美日处理此类故事的不同之处,虽然这不是同一个故事,两个国家不同的拍摄版本。
《世》这片还有个中译名是《世上只有爸爸好》,同样老土的要死。但如果你因为片名的原因,而放弃这部片子的话,那是你的损失。无仇不成父子,特别是当儿子处在青春期时,常常是不屑于成长为像父亲一样的男人,刻意的改弦易张,甚至背道而驰,于是双方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世》没有重弹这种对抗或和解的老调,而是另辟蹊径,因为片子开始没多久,儿子就因为窒息式自慰离开了人世,只剩下了罗宾威廉姆斯饰演的老爸。儿子的脑子有点打折扣,父子间的关系也不好,本来儿子离世,父亲应该化悲痛为力量,早点去组织另一个家庭,但罗宾演的这个文学发烧老爸并没有这么做,为了保全儿子的早节,他伪造了一封儿子的遗书,没想到文笔太好,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老爸打着儿子的名号,成就了自己多年来一直没有实现的作家梦想,看来这世上最容易借尸还魂的职业非作家莫属。
这是一个古怪的故事,有着美国独立小制作的结构与氛围,主角由罗宾来演,而不是一般的木讷的男子,使整个基调更为古怪。罗宾演主流喜剧自然驾轻就熟,但演这种古怪氛围的片子,招数不多,抿着嘴绽放出不太协调的笑容是固定表情,这种模式化的表演让我想起曾志伟来。如果要求给这个故事写上一段中心思想的话,相信是件困难的事情。编导到底要借这个故事表现什么呢?老爸借儿子的名义,得到自己想得到的,名利美女,同时还把自己打折扣的离世儿子追认成了文学奇才。这是一次完美的包装与炒作,老爸操纵着死去的儿子完成了双簧,也许在这种合作中,最完美的搭档就是死人。
《世》一片中儿子虽然在肉体与精神上是缺席的,但同时又无处不在。而根据伊坂幸太郎同名小说改编的《重力小丑》,同样有父子关系,也同样有由于性而带来的屈辱与缺席,但这片里缺席的不再是儿子,而是父亲。日本电影在很多方面都有其顽固的传统,摄影表演故事等等,他们在一些情感细节上能创新,但故事的布局是非常之传统的。我甚至想下个断言,如果日本电影能够在上述方面,大胆革新,再加上出色的故事设计的话,韩国电影很难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因为现在韩片大体上就是用日本的故事氛围,加上好莱坞的拍摄手段,才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
《重力小丑》关注的是个四口之家,父母和一对兄弟。而在这个家庭故事之外,另加上一起连环纵火案。弟弟对这起案件很关心,发现了犯罪现场涂鸦的线索,于是叫上哥哥一起去查,哥哥的职业是研究基因的。这个家庭的特别之处在于弟弟并不是亲生的,而是一起针对母亲的性侵犯案件后被生下来的。这边的父亲极其善良,精神境界上快接近于日剧中经常出现的那种傻头傻脑,被人任意践踏的家伙。他做出让老婆把孩子生下来的决定,是因为抬头问苍天后,神灵给他的指示,而不是由于某种巧合或是迫不得已。这个单纯到伟大的养父,是这个故事最大的一抹亮色,如果没有他的仁慈,这整出悲剧也就不会开始。但接下来真正“推动”这个故事往下发展的,实际上却是缺席的生父,就是那个性侵犯者。由于弟弟英俊的外貌与绘画方面的天赋,明显表现出与养父的不同,敏感的社区居民早就猜出了弟弟的身世。于是生父虽然缺席,但却对弟弟的成长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他身上的原罪比别人多N倍,他一直深陷在赎罪与发泄的痛苦中,在片中这种痛苦更多是以犯罪基因是否会遗传的疑问表现出来。《重》中的犯罪是儿子以缺席父亲的“影响”进行的,两者有各种形式元素上的对应,而《世》中父亲则是以缺席儿子的名义进行着写作,其中也包含着欺骗,以此得到私欲的满足,包括性欲。
我觉得《重》中的那个生父,描写的特别脸谱化,他尽管没有像《世》中的儿子那样肉体消亡,但他更像是弟弟仇恨想象出来的化身,而不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因为他表现得是那么的死不悔改,那么的毫无理性可言。最要命的是,他还不像某些日本故事里的反角那样,对自己的恶行有一套辩护的理论,而是非常无聊的在那边负隅顽抗。如果说《重》中的养父善得有点无聊的话,那生父就是恶无聊,所以最后只得把他简单的毁灭掉。伊坂的这部小说,并没多少波折与颠覆,我想如果这故事由东野圭吾来写的话,结尾一定还要转好几个弯,比如哥哥可能也是被领养的,还有可能哥哥为证明犯罪不一定由遗传产生,而故意去犯罪,弟弟被感动了,但最后发现哥哥的生父同样是个犯罪者,只是当年没被抓。日本故事给人整体的感觉,可能正如同《世》里儿子死去的方式,就是窒息式自慰的感觉,是那么的极致,追求痛苦与快乐并存,而且稍一用力,再多一扯,可能就死了,往往把人逼至绝境,而不给希望。而《世界上最伟大的父亲》这个故事,如果让日本人来拍的话,没准会这样改动。父亲与儿子关系很紧张,打折扣的儿子意外失踪,比如汽车掉下悬崖之类,但没找到尸体,生还机会渺茫。身为文学发烧友的父亲在家中伪造了儿子的遗书,给儿子这种特别的离世方式赋予了理由与境界,接下来同样一发不可收拾,缺席的儿子成为当年文坛最美丽也是最迟到的收获。接着故事又峰回路转,儿子并没有死,可能之前是为了躲避仇家的追杀,现在改头换面又回来了。他压根没想到自己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在文坛声名鹊起。于是他向父亲提出各种很现实的要求,如果不满足的话,就把真相公布于众。这是一出很古怪的冒名顶替的戏码,父亲当然屈服。但儿子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过份,甚至对出版文章的内容也开始指手划脚,这对于有文字洁癖的父亲来说,是最难以接受的,于是最后在争斗中,父亲最后误杀了儿子,自己也向公众坦白服罪。
上面这样的改动,似乎也能很容易看出日本与美国在处理故事上的差异。《世》电影里最后父亲向公众坦白,更多给人的是希望与温暖,同时并不需要付出把儿子干掉的代价,而《重》里弟弟那最后的纵身一跳,看似摆脱了很多的牵绊,颇有氛围与诗意,但本质上还是要借助弑父来实现。反过来说,如果美国人来处理《重力小丑》,可能会让弟弟成为一个基因研究者,竭力证明犯罪基因不具有遗传性,同时进行社会调查,了解那些父母有犯罪前科家庭,他们的子女的犯罪率,以积极的姿态破除这一假设,同时呼吁社会关注这一特殊人群,从而得到自我人格上的升华。其实再仔细想想,这种行为如果扩大开来,有点反对以阶级,政治是否清白来划分成份的感觉,真有点让人哭笑不得。美国电影思维很容易把一个人,一个家庭的问题放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去研究与讨论,而日本电影更倾向于局限在家庭与个人范围内,《重》中弟弟除了用连环纵火来表达对于社会的一些情绪外,他从未想到去寻找跟自己有同样命运的人群,来获得情感交流和精神支持。
《重力小丑》改编自日本推理小说家伊坂幸太郎的同名推理小说。
虽说是推理小说可其实原作并不是着重推理解谜的本格派,倒更接近推理小说中的社会派,这类作品推理过程也是一个探索犯罪的社会根源、社会矛盾和恶习、人们潜在矛盾和苦恼的过程。
另外这类作品最明显的特点是比较着重凶手的犯案动机,同类作品如推理小说社会派开创者松本清张的《点与线》,还有在国内很受欢迎的东野大神的《白夜行》,都可归入社会派。
由于社会派推理小说的特点,作品的格调一般都较为阴暗、压抑,不过伊坂幸太郎的作品风格十分的清新,讲诉的内容虽然十分的残酷,但总会让你在这黑暗中感受到一股暖意。电影版的《重力小丑》把原作小说的这个特点很好的还原了。
《重力小丑》实际上讲诉了——泉水一家身为性侵受害者家庭,如何重新面对生活,面对自身的故事。
影片前半部分中有一个场景,大概是在影片的16分钟左右。泉水兄弟追查出现神秘涂鸦的地点发生的纵火案,两人来到一处纵火点,靠近天桥,地下放着裸露的成年杂志。
看到那些杂志,泉水问他是否讨厌女人,不同腼腆相貌平平的泉水,弟弟春,相貌帅气,颇受校内女孩欢迎,可春从没结交过女朋友。春回到:“我只是讨厌叽叽歪歪的讨论性。”泉水听后微微一笑,表示认同。紧接是春用力踢飞地下裸露的男性成年杂志,再次表明他的想法。
随着影片的发展,角色背景的揭晓,这个场景中春讨厌性的真实原因开始浮现。
主角泉水的母亲在他还年幼的时遭到了强 奸,犯人当时还是高中生,却已犯下三十起同类案件。犯人被逮捕让泉水一家的感到安慰。可不曾想到的是这个犯人却留下了另一个受害者,泉水母亲已经怀上了犯人的孩子。
善良富有同情心的泉水父亲,他让妻子把孩子生下,从此泉水有了一个弟弟——春(泉水和春的英语都是spring,妻子在取名的时候这么解释到)。而那个场景中泉水的认同也是因为他也是这一切的亲历者,知道父母、弟弟的痛苦。
从小敏感聪慧的春,早已从旁人的指指点点中得知了自己的父亲是谁——一个强奸犯,他是一个强 奸 犯犯案后的产物,可社会还没进步到认可他的程度,人们的偏见让泉水一家早已被街坊邻里视为笑话。
幸运的是命运给了春一个家,这个家中的哥哥、父母亲,从不排挤他,绝口不提“r a p e”,母亲会为辱骂春的人发火动粗,这些亲人一直知道春其实是最大的受害者。
时过境迁,父亲得了癌症,乐观的父亲让泉水兄弟感动。这时泉水无意中得知那个曾经得强奸犯出狱了,但还是干着侮辱女性的生意。泉水无法不在意这回事,他开始了调查。
“甘地相信人是有良心的,遗憾的是,这不过是个幻想。”春思考圣雄甘地非暴力宣言说出的这句话,在这个强奸犯的身上印证了。
调查结束后,夜空下独自一人的泉水为自己家庭的悲剧流泪,而那个造成这一切的犯人如今毫无愧疚的生活,非暴力宣言失效了,解决这一切的方法指向了暴力——谋杀。
而当泉水从痴迷春的女孩夏口中得知,街头涂鸦纵火是春所为,将所有的一切联系起来,街头涂鸦所指明的信息,让他知道了自己的弟弟春早已准备诉诸暴力。
这也意味着他要谋杀自己的生身之父。
本片正是讲诉了这样一个悲剧,舆论、没有良心的犯人让这个家庭饱受折磨,“如果你享受生活,就能摆脱地球的重力”,在一家人看马戏团中的小丑在空中飞舞着时,泉水的父亲说道。
他们这一家正是生活当中的小丑,饱受折磨,却乐观面对,家庭成员彼此之间的爱与关怀,让他们能再一次享受生活,摆脱过往伤痛的重力。这也是他们这个家庭能够再次面对生活的原因。
影片着重表达家庭一层面,而不去着重强调舆论、社会对这个家庭伤害,让这部影片没有太过明显的批判。从被伤害一方的角度诉说这个故事,进而展现他们的挣扎与思考。整部影片充满关怀,也就是很暖。不过由于影片想重点表达原作中的这些关怀,本来原作是推理元素并不强的社会派推理小说,改编成电影后推理元素几乎没有,豆瓣电影类型也是将这部影片归类为剧情电影,而不是推理悬疑电影。
更多影评可关注微信公众号:二三的书影音生活 (ersanMovies),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
看电影的时候,一直在想的是,这部电影跟重力、小丑有什么关系。直到电影后半段,当回忆再次与现实交错,小春和一家人去看小丑的表演。大家看的都很开心,小春却一直在担心小丑会摔下来。”只要你享受生活,就能摆脱地球重力“。这是爸爸看着小丑脸上的表情,对小春说的一句话。当电影接近尾声,小春再次从二楼跃下,我才明白开始的对小春一跃而下的镜头的寓意。
享受生活,而不是担心生活随时会崩塌所以步步小心,不敢前行。
这是我觉得电影最赞的地方。别的情节上的设置,倒没什么特别的。
“如果我们一直微笑着生活,说不一定可以摆脱地球的重力,漂浮在空中哦~”那结果呢?你选择微笑生活还是带着仇恨隐藏自己的愤怒和悲伤?如果说第一跳是打算正式开始自己的复仇之路,那么第二跳就是卸下沉重心防,重新开始新生活。
为什么哥哥的名字是泉水、弟弟的名字是春?因为泉水和春的英文都是Spring啊。电影就像春日清泉一样温暖感人。那样厚重的父子情、兄弟情,那样梦寐以求的一家人。
兄弟、年下、美攻、温柔受、攻宠受、清水、HE……骚瑞,这些就是我脑海里的全部标签。
如果你享受着生活,就能摆脱地球的重力。小春从二楼一跃而下,美丽升华。同样是弑父,小丑是被救赎的,青之炎是解脱的。
全家人都很温柔! 加赖亮先生还是很不赖哟~ 我很喜欢他带眼镜 内敛和书生气 难得演一个比较正常的角色呢~ 笑 冈田将生一点不像新人 很有灵气
人品的养成,基因VS环境。
好喜欢这种感觉的电影啊!一搜,意外却又果然是小森林的导演。不过说起来也是蛮奇幻的一个故事,世界上哪有长得像渡部笃郎的连环强奸犯和长得像吉高由里子的跟踪狂啊
细心的复仇是一桩冷静的精神分裂。
“如果我们一直微笑着生活,说不定可以摆脱地球的重力,漂浮在空中~”结尾冈田纵身一跃,与开头首尾呼应。我们受着重力的束缚动弹不得,就如小丑被玩弄股掌之间,但漂浮在空中,至少有一瞬,是解脱的。
演员选的太赞了
春は二階から落ちてきた
开头那一跃.是下定决心要投入复仇的旋涡中去.最后一跃则放下心魔.尘埃落定.
楽しそうに生きていれば、地球の重力なんて消してしまえるんだ
冈田将生真火啊,接连看见他,加上实力的加濑亮和伊坂幸太郎的原作,电影果然不差。挣扎的人物,亲情感的故事。戴上假发,去掉眼镜的小日向文世好像堺雅人啊,很汗。
春は二階から落ちてきた。
为什么要拉上我啊。因为我惩恶扬善的时候必须带上你跟我的球棒。 接住我哦,哥哥。 TAT 太美好了 555 哭了好几次
我喜欢这种缓缓道来的推理 不要太猛烈的 那种平静的 真实的如同在现实里
加濑亮不愧是影帝把美貌的冈田将生完全盖下去了
这 强奸犯 也 太 正点 塞
吉高妹妹 兄弟爱你是插不进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