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猫》,对这部有史以来最成功、连续公演最久、囊括七项托尼奖的音乐剧,还真是有点爱不起来。
剧情零散,毫无逻辑,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各种猫(魅力猫、纯洁猫、小偷猫、保姆猫、勇士猫、富贵猫、摇滚猫、魔术猫、小偷猫夫妇、铁路猫、英雄猫、剧院猫、海盗猫、温柔猫……)聚集在一起,你方唱罢我登场,希望能被选中成为唯一的重生猫。看了两遍还是不明白大家为什么排挤那只叫葛丽兹贝拉的魅力猫,也无法理解为什么最后她被选为重生猫,感觉她每次出场都是在博同情,尤其最后她唱到:“If you touch me,You'll understand what happiness is,Look,A new day has begun(如果你触摸我,你会明白幸福的真义,看,新的一天,即将开始)。”我不禁想问她:“凭什么触摸你就会明白幸福的真义,你以为你是谁?!”
这个猫的世界,就像人生百态,“实用的猫、戏剧的猫、务实的猫、狂热的猫、雄辩的猫、特尔斐神使猫、好疑的猫、阴郁的猫、浪漫的猫、迂腐的猫、爱批评的猫、寄生的猫、寓言的猫、隐喻的猫、统计的猫、神秘的猫、政治的猫、虚伪的猫、教权的猫、歇斯底里的猫、玩世不恭的猫、犹太法学博士的猫......”正如舞会要结束时,老首领猫告诉装扮成猫的人类旁观者,就其独特品性和差异而言,“猫很像你们”。剧中提到“给猫命名并不容易”,猫有三个名字,家庭日用名、具有尊严的名字和人类永远不知道的名字,不同的名字就像人在社会中的不同面,也许人在家庭、工作和各种社交场合中都带着不同的面具,面具下才是真正的自己。剧中提到人类永远不知道的名字“猫自己知道,但他永远不会坦白,但你看到猫在沉思,我告诉你原因只有一个,他的脑子在专心冥想他的名字”,只是又能有多少人可以摘下面具认真审视真实的自己......
相比剧情,它的舞蹈和音乐是比较精彩,演员用踢踏舞、芭蕾舞、爵士舞和现代舞来表现各种猫的不同特征和性格,每一只猫都在用歌曲和舞蹈讲述着自己的故事,当《Memory》的旋律响起时,唤起了人们对往事的追忆,人只有失去了才知道珍惜,与其追悔往事,不如珍惜现在,向往幸福的未来。
本来打算去看现场版,在家提前做功课,看完DVD版后,果断把票转卖了。二楼后排位置,看不见演员表情,也就只能当歌舞表演看了,所以有能力还是尽量买靠前的位置吧。另外,对于一个音乐剧非专业人士来说,我还是喜欢用剧情带入,缺少了剧情的支撑,《猫》更像是一场猫的主题晚会,各种表演固然精彩,但是略显空洞,因为再华丽的外表也不如一个丰富的灵魂。
《猫》的可爱之处大概就在于诗一样的小段叙述加上演员对猫惟妙惟肖的动作演绎。看完的人一定都会对“猫猫们”的舞蹈印象深刻!而且很多时候是因为那些可爱的小动作就会忍俊不禁。
整部剧在表现上没有像大多数剧目那样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演绎。许多的角色来了又下场,就仿佛这里真的只是一个狂欢的午夜狂欢猫场。不管天亮如何,此时此刻这片土地属于猫们,猫成了暗夜里的王。但是我想在白天,猫也还是猫,不会因为时间地点之类被改变。这也是“猫”这一形象的独特之处。
如果再往深里想一想,大概是借《猫》来描述不同人之间的交易轮转,颇有一点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意思,在迷人猫身上也能看到“新”与“旧”的矛盾和间隙。借用了“猫”的意象也是人的一种个性和不妥协。但总体来说还是轻松愉快的。
另外,虽然我也很喜欢memory,但这大概只是一个剧中表达积累的情感时的爆发口。啊虽然这个描述就已经体现它的重要了哈哈哈哈哈哈哈,但要说这是剧中最大的亮点我还是存保留意见的。毕竟这些演员的舞蹈形体真的太太太太太好了🙊以及轻松的片段式的情节设计应该也算是一个重要的关于舞台叙事的改变?还有啊表现各个地区的猫猫都用了不同的口音真是可爱死我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然后………………
我真的没找到有完整中文字幕的资源啊!大概就看了四十分钟的字幕,接下来就凭借着我垃圾的听力和动人的想象力来支撑剧情了!所以我说的对不对我也不知道啊!各位同志有能看到完整中文字幕的资源嘛!我真的 太难了太难了太难了
(所以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原谅我 我的借口就是没看到完整剧本[doge])
上午毕业典礼,晚上《猫》,回来十一点多第一次被锁在枫十四门外,是一次奇遇了哈哈。
以下基本copy朋友圈~
第二次音乐剧现场,《猫》。 很喜欢武汉剧院,很漂亮的老房子,不过场子不大,座位确实很窄[捂脸] 座位被灯光设备占了,结果往前调了两排[捂脸] 看现场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了...从第一只猫出场,毫不夸张,全体观众就像是被磁石吸引了一样,不由自主探着身子往前看。我是一直不自觉地抓自己的手...
《猫》互动很多,没想到二楼也竟然有猫(演员)出没,尤其中场休息快结束的时候,一只超级漂亮可爱娇小的女猫(大概就是上面这只?)害羞地瞪着清纯的大眼睛来到了二楼的过道[捂脸]妈呀简直迷死个人,旁边观众就啊啊尖叫,打招呼然后疯狂拍照,不过到了演出过程中就不允许拿出手机了,如果你掏出手机,不久就会有一束绿色的激光打上你的屏幕,百发百中...
唉,真的很喜欢表演和观众融为一体的感觉,观众也真的是拼命地配合,鼓掌欢呼打拍子都恰到好处,这样好的表演也真心让人想要配合,想要参与其中。 而且《猫》真的是一部让人快乐的作品,每一只杰里科猫都个性十足,但又团结友爱[捂脸]喜剧果然看得是人心情舒畅。看了这些猫咪真的觉得,悲伤需要有悲伤的理由,但快乐地生活是不需要理由的 我可能是太肤浅了吧...摇滚猫的声音开口跪,妈呀也太好听了,尤其是不唱高音的时候,甚至就是念白的时候,咋说呢,蓝颜祸水的天籁之音?[捂脸]反正听他的部分,我满脑子都是,对对对,你说话好听,你说啥都对... 谢幕的时候摇滚猫和主角有故事的女猫同学获得的掌声激烈程度差不多[奸笑]可能大家都这么想? 谢幕也特别可爱,最后一个演员一字跳说“谢谢~”,演出结束(啊真想再来一遍...) 音乐剧内容太丰富了,真没想到里面还有段踢踏,布灵布灵猫应该是专业的芭蕾舞演员吧,连续几十个旋转(是挥鞭转还是啥我也不知道[捂脸])博得满堂彩。下午晚上连演两场,周五六日连演三天,还要保持这种状态,真的很敬佩他们... 还有火车猫那里,火车变出来真是太神奇了!!可能是虽然这个年纪了但也还有点童真?当时就真的是哇好开心好神奇,然后这段结束火车拆掉有点失落的感觉...都说音乐剧中猫适合孩子看,但一边看一边苦恼,首先音乐剧的英文我也听不大懂...字幕说实话像这种对白的翻译确实要求简练和文学性,所以小孩儿看起来大概也吃力,等到能毫不费力的年纪大概也不是小孩儿了吧...
最后,我爱《猫》!
——安德鲁·莱·韦伯的经典音乐剧《猫》
在现代四大音乐剧中,要选出一个至爱,始终是一种难事,相比改编自雨果《悲惨世界》的沉重悲怆,《歌剧院魅影》的诡秘、恐怖和人性之觞,相比勋伯格《西贡小姐》之于现代版《蝴蝶夫人》的残忍、温存以及爱情、母性所迸发的坚韧力量,无疑安德鲁·莱·韦伯的《猫》是最为单薄的一道艺术晚宴,然而也唯《猫》够简洁、诗性和纯粹力度,既不悲怆淋漓,又不轻佻得不着边际,散发一种神秘而悠长的岁月余香,令人回味。
《猫》的创作来源于安德鲁·莱·韦伯依据英国诗人TS.艾略特诗集《擅长装扮的老猫经》谱写的儿童欢歌,以诗来创作音乐,本身就是一种致命性错误,诗是抽象的、感性的富于抒情的艺术,而音乐剧虽偏于感情的肢体化表达,然而从本质上却是重视情节的,起初以《擅长装扮的老猫经》为蓝本的《猫》只是写给儿童轻松活泼的幽默曲,欢乐有余而沉淀不足,毫无戏剧的张力可言,也缺乏那种建构成音乐剧的庞大体系。然而在1980年的爱德蒙顿音乐节(Edmonton Festival)上,艾略特的遗孀给韦伯一些新的灵感,她向音乐家讲述了艾略特生前未发表的许多诗和故事,尤其是那首特别经典,堪称整个音乐剧核心蓝本的《魅力猫-格里泽贝拉》,后来导演特雷沃尔.努恩(Trevor Nunn)亲自依韦伯的旋律填了举世闻名的《memory》一词,而这一切不得不归功于这首悲怆、凄凉的《格里泽贝拉》,正是由于它,这众多的片段得以连接起来,成为一种跨越里程碑式的作品。
音乐剧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童话般的故事:在在杰里科猫族一年一度的舞会上,众猫们重聚一团,纷纷施威,以歌舞来展现自己的故事——争取成为唯一被选中得以重生的猫。各色各样的猫包罗了一个大千世界,它们在各自的表演中展示各自的生存世界。“领袖猫”老杜特洛内米苍老年迈而不失智慧;“保姆猫”詹妮安点点安逸舒适而自得其乐;“摇滚猫”若腾塔格调皮捣蛋而又性感迷人;“铁路猫”史金波旋克斯稳重踏实而令人崇敬;“魅力猫”格里泽贝拉邋遢龌龊而又漂泊无依。
众猫的陆续上场和穿插对话在展现各自心灵世界、内心欲望的同时,也不断向我们解读着猫的生存原生态。第一幕“子夜的舞会使猫疯狂”正是通过这种猫的调皮、捣蛋、挑剔、自恋、漂泊无依和臭名远扬来展开,舞台场景为一个巨型垃圾场,这个涵盖了2000—2500个道具,包括超级牙膏筒、杯子、碟子和破旧轮胎的舞会布景多少向我们预示:故事并不是像威尔第《茶花女》那样的高贵温雅的凄美爱情,也不是像比才《卡门》那样奔放而又壮烈的生死悲歌,它是告别古典式的,深入现代生活,在废墟中展现猫(人类)的生存语境。
《猫》的布景和故事情节安排包括音乐风格和艺术展示都与古典歌剧有异,打破了那种歌剧只是贵妇人包厢里的御用晚餐,更多地深入我们的生活当下,尤其是面对众生阶层;也告别了古典歌剧的程式化倾向,如剧中芭蕾、脚本以及对男女主角在剧中的过分依赖,它展现出一种集体性的群舞,而在音乐选择上,更多是通过一些断篇的连缀、交织、诗意性流动来促成故事的生发。巴斯朵夫·约翰的舞笨重而可爱,音乐舒缓而幽默味十足,到了若腾塔格则欢快活泼,踢腿、扭臀和母猫们假装性暧昧则凸显摇滚猫的调皮、性感和享乐主义的天性;而格里泽贝拉的出场乐音凄婉、暗淡,飘忽不定,充满着长长的怅惘和犹豫的叹息,而到高亢处又化悲情为眼泪,使人回味悠长。而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幕开始众猫群舞之后从天上掉下来的一双大鞋,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导演要选择一只大鞋而不是别的,为什么它会从天空降下?现在反而觉得追问这个无甚意义,且看众猫只是集体性愣上一愣,继续集体歌唱,因为这是杰里科猫族的舞会,属于它们自足的天地,独立的,不受外界干扰,不管是狂欢、谐虐还是麦克维弟的邪恶都逾越不了猫的本性,这众生相单一面孔的集体合成,它们是在歌唱自己。
第二幕“夏天为何迟到,时光怎样流逝”是紧接着麦克维弟和恶作剧和舞会节目“波里科狗进行曲下的佩克族与波里科族的可怕战斗”而生发的,可以说前面都是铺垫,接下来才是高潮和转折,当流落街区的格里泽贝拉的悲伤歌谣呼吁回归杰里科猫族时,她再次遭到整个猫族的厌弃和拒绝。这只可怜的老朽的“魅力猫”重又歌唱,而这个歌唱前面还有一个小插曲:恶猫麦克维第带着两个帮凶闯入,绑架了老杜特罗内米,经过曼库斯特拉普带领的几只雄猫的拼斗,老戒律伯重又回归乐园。如果这里说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和考验难免过于庸俗,然而正是这个插曲——由万人敬仰的老戒律伯的“去”和“归”来看猫族命运的变迁,家园的变迁,正义与邪恶的比拼似乎在为格里泽贝拉提供着某种荷马史诗的神谕。
当她第三次吁求众猫准其回归故园,包括老戒律伯在内的众猫都应允了,在一片静谧之中,随着月色缓缓泄下,"Memory"幽婉的曲调在夜空中飘荡起来,一时间,所有的猫都停下了动作,或抬头凝视,或低头沉思,仿佛融入了那如流淌着的记忆般的歌声之中……那只流浪在肮脏底下的街区的邋遢猫一生的漂泊、辛酸、流浪和痛苦都在歌声中久久回荡,我至今仍记得演唱"Memory"的“英国音乐剧第一夫人” 忆莲·佩姬(Elaine Paige)那忧郁苍茫的眼神,虽然隔着14寸昏暗的电脑屏幕,依然能从时空中感受她那优美而动人的嗓音,轻吟低唱时音质极为甜美,到了激情处,歌声宏大奔放,演唱收放自如,宛若天籁。观众在美中陶醉,而猫族在悲中共鸣,当格里泽贝拉唱到:Memory All alone in the moonlight,I can smile at the old days .I was beautiful then .I remember the time I knew what happiness was .Let the memory live again ,Every street lamp seems to beat, A fatalistic warning .谁能不为之动容?那些为了争名逐利的群猫,在娱乐、在游戏甚至尔虞我诈中斤斤计较的群猫是否意识到一些什么。啊,当你听到曾经我那么美丽,我还记得自己知道什么是幸福的岁月,请让回忆中的一切再度来到这里,谁能不为之动容呢?
这苍茫的一生我们如此渡过,经过死亡和命运一样的艰难漂泊,重又回到这里,唯家乡才是永恒的。是的,我想格里泽贝拉在最底层的生活里,作为一只曾经美丽的猫也无时无刻在怀念着故园,这种乡愁是永恒的,缠绕我们的一生。正如索福克勒斯在《俄狄浦斯王》中说:尽管我历尽艰难困苦,我年逾不惑,我的灵魂深邃伟大。因而我认为我是幸福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那只重生的杰里科族猫当属格里泽贝拉,并不是因为其歌声多么优美、处境多么艰难,而是因为她身上负载了整个猫族的共同的命运,从美丽到衰老,从各自的争名逐利到孤独中狂欢和隐忍,当众人还没有意识到在杰里科猫族中,他们各自多么孤独,多么痛苦的一生时,她恰恰重回故园,怀抱乡愁,获得永恒。
她记得她曾经那么美丽,而我们什么也没有。老戒律伯在舞台的最后说道:其实猫很像你们人类。其实猫本身就是我们,猫的迷乱、狂欢和神秘的心理行动更多是通过肢体语言的歌舞展现给众人,既是艺术之美,同时又隐藏了一些人类大于“猫”的悲哀,无法用肢体和歌声诠释,这支浮世绘色彩般的童话舞会最后通过一种神谕获取了永恒,而我们只有怅然。
在月光下的晚上,在幕布背后,通过一声鬼魅的音乐起舞,不断地撕扯、抓伤灵魂,这就是猫的生活,在众猫欢歌,格里泽贝拉升入九重天的宗教仪式里,猫族祈祷生活,圆满收场,而音乐除去艺术上的震撼给以我们的启示始终是内敛的,正如老戒律伯告诉众猫的那样:我们有了经验,但失去了意义,重温的意义,给幸福赋予的意义。
如今我们在无根的乡愁里,获取平淡的人生,经历岁月的沉淀,散发茶香般的隽永。我想这才是真正的人生,属于我们幸福的记忆。哦,杰里科猫:我发现你们如此幸福。
没啥多大的感悟,就是《Memory》真的有点打动我了。
闲话少说,开始谈正事。
《猫》是百老汇历史上最成功的音乐剧之一。由音乐剧大师安德鲁•劳伊德•维伯自1977年开始编排,创作。历时三载。于1981年5月11日在伦敦首演,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截止至8年零一天后的1989年5月12日,该剧已出演3358次,并且是1983年托尼奖最佳作曲,最佳音乐剧等7个奖项的获得主。并且在日本,前苏联,奥地利,意大利等13个国家用10种语言演出,获得了数十亿美金的高票房。直到2002年,本剧才宣布落幕,前后历时长达21年。
《Memory》仅仅只是本剧的一个插曲,却引来社会巨大的反响。为什么?
忘了说说剧情,本剧主要介绍了一大群猫(借猫喻人)在进行升入天堂的比赛。俗话说“猫有九条命”,可能这就是猫的一大特点。比赛是比赛音乐才能,从古典音乐到现代摇滚乐,总共15首曲子(证明猫与猫之间的勾心斗角)。而明星猫格吕贝查拉演唱的《回忆》,则是最令人激动的。
《Memory》是一首音乐剧原创歌曲,全长仅3分零6秒。但是就是这3分零6秒,却让人回味至极。这无疑离不开格吕贝查拉对生命不公的概叹和对美好未来的希望,呐喊。
其实,一开始格吕贝查拉唱这首《Memory》时,很不受待见。一开始明明有两只小猫听歌,但是最终还是被自己的父母驱逐而被迫离开。但明星还是明星,格吕贝查拉硬是用自己的经历结合曲子,最终用呐喊的方式(真的佩服那个女高音歌唱家)结束了全曲,赢得了大家的敬畏,信任与崇尚,最终升入天堂。
生命就是这样,你若要人家敬重你,那必须用歌声或经历来诠释生命的力量。亲,难道不是吗?
小时候音乐课上看,黑暗系,有点吓人,有点情欲
震撼!十年前打开过这部剧,但是错过了!现在看极其感动!我想等我老了的时候看会有不同的感受吧!
精彩绝伦。每一首歌曲都充满灵魂,配上演员热情的表演,塑造出性格各异的猫儿,舞台布景和化妆有种魔幻的感觉,更让这咪世界绚丽又新鲜,真是无法错过每一秒啊!
很喜欢猫,Elaine Paige这个版本应该是最经典了吧,她的Memory的确很有感觉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AyNjc4OTI=.html
剧情鸡肋到无法接受,纯粹的唱唱跳跳,除Memory一段,实在是觉得被过誉了。
中间一段觉得有些冗长,老村长一上台就像老生开腔,眼巴巴等Mr. Mistoffelees翻上几十个跟头。列车员一段最有趣。和歌剧魅影不是一个套路的,这就一童话故事
演到一半,那些化妆好的猫会跑到观众席,吓死了,哈哈哈哈,好难得的经验
刷的电影剪辑版,特写和蒙太奇违和了。。这个剧最大的软肋还是剧情太弱吧。。memory好听,但也只有memory好听。。。
我妈竟然会唱所有主题曲…………
一直最喜欢Mungojerrie & Rumpleteazer 唱跳功力真的绝了
看过多个版本都不错。以儿童文学为基础,却呈现得老少通吃妙趣横生,舞蹈新颖,演员肢体完全拟猫状态,群像刻画,各有各的killing part,魅力猫的memory是最爱,摇滚猫和魔术猫也很吸睛。韦伯的音乐风格太多变了,同样是管风琴大提琴铜管木管,和《歌剧魅影》的乐感完全不一样。
—— 兒時在母親友人家做客偶然聽到《Memory》遂詢問出處, 沒多久便買了碟回來看. 人生第一部音樂劇.
初中音乐课上分了好多次看完的,那时候还小印象不深,待重看。
我刚上初中的时候 接触的第一部音乐剧
卡桑德拉简直太棒。Rebecca Parker 】
2019.03.29或许应该去看真正的舞台剧版?感觉这部“舞台艺术片”让人看得有点摸不着头脑,甚至中间一度瞌睡频袭。情节实在太弱(我到最后也没明白,Grizabella凭什么就比其他喵更值得重生),有记忆点的唱段也就《Memory》了,此剧重点似乎是炫舞技?不过这一版的Munkustrap好帅!
难以理解,就这破剧,论音乐、歌词,还是思想性都很无趣,怎么就成了经典~
没什么剧情的歌舞表演,Memory听太多次反而没感觉,但是剧场猫Gus的出场就值五星了!一开口就让人哭了,最有猫性的应该是Rum Tum Tugger,作怪又迷人(˘³˘)♡
实在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可以和悲掺世界相提并论
猫,汉密尔顿,疯狂的莫扎特,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开启,一个方罢另一个登场,五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