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伪善的支书
本片的表演过于僵化刻板,实在没有什么可说的。支书空降一地,仿佛披着虚伪外衣的神父,不仅漠视村民的基本福利,还整天扣大帽子威逼和恐吓村长和村民,强行的划分敌我阵容,别有用心的煽动仇恨。说什么:“他(钱广)捎走的不光是队员们的山货,还有咱们走集体化道路的心啊”,用这样的政治语言混淆和愚弄民众,控制民众,削弱民众,不仅摧毁了民间最基本的道德信仰,更令村民内心更加的不信任这个所谓的官儿。
二、群众斗群众
村民揭批钱广一幕,十足的人性丑恶,大家争相往这个平时帮助大家的好人身上泼脏水以证明自己更清白,甚至拿了钱广好处的家伙也不惜撕破脸咒骂他,作势要殴打他,完全不顾昔日兄弟的情谊,路西法效应显露无疑,人性的下流龌龊令人厌恶。
三、悲剧的能人
钱广是个头脑灵活,有经济眼光的能人,他的初衷只是想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这也是人家解放之前是富农的原因。他的“罪行”是1、没有交代自己是富农出身,2、为大伙谋福利。结果被打倒了,成为了文革的受害者之一。
英国著名哲学家、经济学家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曾经说过:“我们永远不能确信我们所力图压制的意见是一个荒谬和错误的意见;假如我们确信(我们是对的),要压制它仍然是一种罪恶”。
“辱民,弱民,胜民”,是中国历代统治阶级施行专制统治的法宝,也是秘不示人的隐私。法家思想提倡“以弱去强”,“以奸驭良,施行流氓政治,小人政治”,但是老百姓却弱小不堪,寡廉鲜耻。国民性养成了“弱则尊官,辱则贵爵”的秉性,以至于无限崇拜官员,举止下流毫无尊严”......
中国人自古不乏造反精神,不乏均贫富思想。但是,懂得“造反”却不懂得“自由”;只能做到“均贫”,做不到“均富”。历代获取江山的英雄好汉都崇尚权力,又千方百计巩固权力,继而派生出权力+资本集团和权贵阶级,也是中国直到今天还在不断重复的历史轮回......
大卫.波德维尔在《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中指出,意义可以分为四种类型,而要透视一部电影的意识形态,我们可以“从分析它的形式与风格如何制造意义来察觉”。 该片的指示性意义(Referential Meaning)可以归结为: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在一个河北农村中,年轻的无产阶级女孩秀梅和年老的车把式张万有老汉,在新来的村党支部书记方纪云的支持下,经过了一连串阶级斗争,打倒了拥有资产阶级思想的车把式钱广。 该片的外在意义(Explicit Meaning)为:共产主义社会必将战胜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群众的革命意识必将战胜小农的、小资产阶级的思想。这个主题被反复通过台词、旁白来进行强调。对这种思想起着支撑作用的,正是影片的叙事形式。影片将小女孩秀梅和车把式钱广围绕驾驭马车的权力的争夺,编码为两种路线的斗争。 总结该片的内在意义(Implicit Meaning)的过程,实际上是诠释(interpretation)的过程,而诠释并没有唯一的答案。通过结合其他具有类似模式的文革电影,如《春苗》等片,我们可以将其内在意义归结为:年轻的无产阶级群众,经过学习和斗争,必将打倒阶级敌人,并且取代他们的位置,以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必须指出的是,对于此类影片的外在/内在意义,并不能轻易做出判断。考虑到当时电影作为政治宣传工具的属性,以及电影是针对大量不具有阅读能力的、受教育程度低下的民众的最有力的宣传武器这项沿袭自苏联的观念的广泛影响,编导者将本应在好莱坞类型电影中潜藏在形式下的内在意义,直接通过人物的声音讲述了出来,并且进行反复强调,使我们不得不对它加以注意。值得注意的是,此类影片中插曲的应用,也是一个重要的形式特征。影片开始不久,在秀梅赶车的路上,响起了插曲《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与之类似的,还有《春苗》开始不久春苗在去医院的舟上唱到“赤脚医生呦心向红太阳”。可以想象,这些电影插曲在当时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而那仅有的一句或两句包含意识形态内容的歌词,不仅在歌曲中,也在电影中起着宣传的作用。 影片的象征性意义是一部影片所承载的特定的社会价值,而其中突显的部分即被认为是社会的意识形态(ideology)。在《青松岭》中,我们可以通过对秀梅和他做大队长的哥哥周成的关系出发,对影片的象征性意义做进一步的解读。哥哥周成因为要抓生产,不得不仰赖于车把式钱广,并且不认为他帮助村民带私货等行为属于原则性问题。而妹妹却认为钱广的行为不可饶恕,并且在光荣(军人出身)、正确(具有党的原则性)的党支部书记的支持下,在老无产阶级张万有老汉的帮助下,违拗哥哥的意志,同车把式钱广进行斗争。这里暗含着的信息是:思想不正确的亲属是可以并且应该反对的,同时思想不正确的领导是可以并且应该反对的,但是党的领导都是光荣伟大正确的。另外,这种角色的设置实际上是对于中国传统的男权/宗族社会结构的反叛,但是其落脚点是革命话语而不是西方的女权主义。这里还隐含着另一层含义,这种反叛并不仅仅是过去的弱者在新社会取得了权力,而是通过把车把式钱广的身份设置为富农,赋予了无产阶级不受限制地对他进行批判、对过去进行清算的权力。但是这种自由并不是真实的,他们所受到的限制是,这种清算/批判是强制性的,如果你不进行清算,甚至意图依靠车把式获取利益的话,那么你就会成为非社会主义意识的代言人,继而成为被批判的对象。 由此,我们可以通过《青松岭》这部电影,透视出当时中国文革时期的社会意识形态。 必须要说明,这只是个人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简单尝试。很多形式细节都没有涉及到,但是这方面应该能挖掘出许多内容。下次学术放映还是应该学习鲜同学带纸笔去。
看的是65版,比之73版,那时候已经是十年的后期,江某实际上已经大权在握,而此时是十年即将来临之际。
电影主要讲的是关于社、资之争。放在50多年后再看,会发觉有点可笑,钱广的走资之路不是亿万人正走着吗?还有那些坚持社的农民等阶级,今天还不是眼里只有钱?嗯,这是有XX特色的道路,跟资本ZY是不一样的。摸石头过河就得允许走弯路对不对?但不管怎么摸怎么绕,其实还是回归人性本质的路,大锅饭因为人性的存在,永远是行不通的,注定无法长期坚持。
马鞭象征着政权,夺马鞭就是夺权。马鞭奴役的不但是马匹,其实也“指挥”着广大民众。
你不坦白,我照样可以定你的罪。
都说歌舞是印度片的特色,但其实那个年代的国产片,也是必有激昂歌舞的。
那时候的国产片,多是舍小家保大家、大公无私奉献,像《战洪图》为了保障铁路和天津市安全,可以炸堤分洪牺牲农村地区,人命是不同价的。
当年八个革命样板戏,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还有交响音乐《沙家浜》,时长都在2小时左右。好像那时的样板戏都比较长。本片时长113分钟。
在平坦的大道上,让社会主义的马车驾起来吧!出车!那个时代的产物
毛邓三课。很话剧。||集体主义vs个人主义。阶级斗争。市场经济vs计划经济。||其实如果生活在那个年代 就不觉得这些话奇怪了。就像……就像清朝时候如果能拍电影 现在看 也绝对会变态得让你看不出一点还珠格格的影子一样。
老中青三代车把式,鞭子象征阶级斗争的手段,马车象征集体,集体的大车不拉私货,车把式象征着掌握特殊技能的专家。虽然是个农村题材,但具典型性。如何把接班人培养成红专,靠的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受苦人的诉苦教育。反动富农老钱被革命小将揭穿了出身,与海港不同,中间人物不是小青年,而是当权派。
长鞭一甩叭叭响,吃饭靠集体花钱还得靠自己 针尖大的窟窿斗大的风,一张人皮遮不住你的鬼脸。。语言很乡土
长鞭那个依呀甩甩,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李仁堂的戏。小时候看的是70年代的版本(补记)
“群众意见是要听的,但也要掂量掂量,是哪些群众的意见,是代表着哪个阶级的意见?”这句话太深刻了。大寨是群众,红旗渠是群众,小岗村也是群众。究竟是听群众中的先进分子的意见还是落后分子的意见呢。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既要依靠群众,也要领导群众、教育群众。如果什么群众的什么意见都听,还要你干什么。
历史的讽刺。
三鞭子真恐怖,每次都恐怖
人物塑造、主题刻画非常典型。
有矛盾咱们要斗争,没有矛盾咱们创造矛盾也要斗争,你们不斗,这皇位怎么坐的稳咯
这部电影所影射的是一种范式,而不是简单的意识形态宣传。另,这部电影是拍在1973,而不是1965.
这尼玛。。。马哲毛邓三必修啊。。。
尽管其中反对的内容从现在看来不尽正确,然而那时人们的精神气儿却是十足的,看着很温暖。
文革电影没啥可说的,唯“青松岭”一词成了一代人描述某人一遇到某事就不行了的代名词。
我会唱,《钱广赶大车》钱广赶大车,拉的什么货,辣椒🌶榛子和蘑菇。钱广的老婆七姑说,你为啥多给他两块五,钱广说:老娘们家家的你懂的啥!
和海上明珠类似,脑子活络的都被斗倒了,80年代后这批人都该翻身了。另外,如果钱广不是富农而是贫民呢?当年的电影里做坏事的都是阶级敌人
模仿江青 当时是潮流么??
长鞭哎那个一呀甩吔,叭叭地响哎,赶起那个大车出了庄,劈开那个重重雾哇,闯过那个道道梁哎,要问大车哪里去吔,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哎~~好听啊!
1965年,高達拍了狂人皮埃洛,黑澤拍了紅鬍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H0EwDsPCW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