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电影《赌徒》, 起初是一个朋友讲到这个电影介绍我看一下 说这个电影的男主角 或者说电影所讲的东西跟我本人有点像,所以我当天晚上就看了这个电影, 电影看完后还真的觉得 有时候自己的想法跟这个男主角的差不多,看来那个朋友还算比较了解自己。
其实很多人肯定不理解男主角为何要这个无病呻吟,本来好好的生活,还算美满的家庭,有自己的房子,有稳定的工作(应该算比较满意的工作 毕竟大学副教授),何必要把自己弄到这步田地,追求不到生活的本质,不理解生活的意义,也不明白人为何要这样生活,对自己课堂上的学生也极尽不满意,认为他们都是为了学分而到这个课堂上来混的,所以自己就要一次一次去赌场 也不知道是释放自己还是故意和自己作对,因为他赌博并不是为了赢,而更好相反,在输的精光的境况下,我反而从男主角脸上能看到一丝笑容。 仿佛输光了身上所有的钱才是自己去赌场的目的,然后再不停的借高利贷,再去赌,令自己一步一步陷入死角。
的确,少数人改变世界,而多数人被少数人改变,那作为多数人的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样平凡的生活才是我们该有的
有时候我也会突然想这个男主角一样,突然想起,我这样每天生活到底是在追求什么,每天重复重复重复,并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做,对生活中很多常人引以为乐的东西并不是很在意,也真的不明白生活的意义,也许到我这个年纪并不是还在纠结这个东西的时候(本人已经27岁),应该努力的去赚钱,然后努力的买房子,买车,找老婆,结婚,然后高兴的时候和朋友吃吃东西,聊聊天,会觉得这样的生活就算比较满意了。 但是自己就是有时候喜欢问自己一些找不到答案并且无聊的问题,身边的朋友 亲戚才不会问你这些东西,他们都在忙着结婚赚钱,所以有时候自己也显得特别格格不入和孤独,所以有时自己自省一下还是有必要的。 自己也不知道这种茫然失措要死不活状态还会持续多久,好像整天一副全世界都欠自己钱的样子,其实自己也特别不喜欢这种嘴脸 还是希望自己能阳光的积极的去面对生活,毕竟谁也不想做一个浑身负能量的人, 之所以写这些东西 只是想记录下此刻自己看完电影的心情,好让多年以后的自己还回记起曾经自己也居然有过这样的状态,就像现在的自己会永远记起那个上中学时,篮球场上快乐奔跑的少年!!
觉得不知道本片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的:
请戳这里, 看看现在硅谷当红乍子鸡 AIR BNB创始人的讲座, 你应该就明白了......
http://dou.bz/0hXG9lAIR BNB背景介绍:
As of July 2011, the company had raised $119.8 million in venture funding from Y Combinator, Greylock Partners, Sequoia Capital, Andreessen Horowitz, DST Global Solutions, General Catalyst Partners[6] and undisclosed amounts from Youniversity Ventures' partners, Jawed Karim, Keith Rabois, and Kevin Hartz,[7] and from A Grade Investments’ partners, Ashton Kutcher and Guy Oseary.
In April 2014, the company closed on an investment of $450 million by TPG Capital at a valuation of approximately $10 billion.[8]
看看这个过程,
创始6年时间不到,从刷暴一打信用卡,第一年靠卖麦片赚到几千块, 所有人把他们当疯子,到拿到4亿5千万美元投资,估值达到100亿,
看看多少风投投了他们.......
看看他们的疯狂口号的变化,和吸引到投资的量,
口号最开始是提供闲置的空房, 然后是提供旅客如同当地人一般的感受,再然后是改变世界,改变人旅行的方式, 再然后就是取代整个酒店行业,达到垄断旅行居住市场.
自从Peter Theil 在今年他的书ZERO TO ONE里揭露了一个大"秘密", "只有做垄断性企业才能成功", 之后,似乎很多人就疯狂了.
UBER不光要打垮TAXI, 还要取代新个人汽车市场,路上现有的车就够了只要出门,就能找到顺风车.......
雕爷要垄断全中国的牛肉面市场, 还有美甲市场.
...... .....
创业人如片中主角一样,每次全下,不是翻倍就是死,尽管机会渺茫,义无反顾的走下去,投资者如片中放高利贷的一样陪着主角不离不弃, 这绝逼就是真爱.
自从我们降临世间,每个人都准备好要堕落,也有人准备好要改邪归正,我们生之为人,自从坠地起,除去求生的本能,我们就已经准备要堕落了,傲慢、妒忌、暴怒、懒惰、贪婪、饕餮、淫欲,七宗罪,最常见的罪过;我们更多地趋于走向另一种回归,更多地理性、自制、意志、禁欲等等...,自从我们从最根本的求生束缚中解放出来,就总是在不断染上各种依赖,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在情绪的,有的沉沦更深,有的回归正途。
《赌徒》该剧中应是尼采艺术的两种体系日神主义和酒神主义,我们总是生而现在就幻想未来,我们总是生而现在却沉浸过去,我们明知注定无法改变的结局却总及时行乐或终日靡靡消沉,我们明知开始的美好却总固步自封或沉浸幻想,日神主义和酒神主义都是沉醉,但他们两个是相互贯通在一起的一个整体,极致过后就是另一个的开始...。
影片开端亲人间生死离别前的那段父子对白——
其父:我想知道,如果我没留遗产给你的话,你还有多少价值,谁想要将众人踩在脚下,很难懂吗?你有什么想法?谈谈你的计划
吉姆:我会尽我所能,您可以安心地去。
其父:你现在是一家之主了,看你有没有这个能耐。
死亡不可怕,最难割舍是牵挂,最担心的是突然地离开,还来不及道别,始终脱不开的是精神的眷恋,我们继承前者的恩德和训诫,将之传承。圣经中有曰:“神说:'当孝敬父母',又说:'咒骂父母的,必治死他。你们倒说:'无论何人对父母说,我所当奉给你的,已经作了供献,他就可以不孝敬父母。'这就是你们借着遗传,废了神的诫命。”(马太福音15:4-6)。
接下来的篇幅来描写吉姆本内特驶向那难以自拔的嗜赌之路,以及进入关于移动的地下赌场的情境,通过关卡,换过筹码,由地下的“安保”引入这片“丛林”,穿云过雾,七弯八绕地将观众们带入这嘈杂的充斥着欲望的深渊。
当本内特理解到自己的嗜赌成性已经在逐渐伤害到自己身边的人时,他应该已经意识到嗜赌并非是只是影响自己,即便是他自身已愿意堕入其中。可是既然他已有不错的工作,不错的收入和名气,他到底感触的是什么?是生来即注定死去的深度迷失?我所以恨恶生命,因为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事,我都以为烦恼,都是虚空,都是捕风(圣经)。请细细体会他所讲及表达的东西,这些已经在他与篮球生之间单独对话中已经很明显,在他与女友争吵时已经很明显...。
因其嗜赌,那位篮球新星的学生、网球前五的学生、他母亲、他的恋人已因此受牵连,当他把从母亲那里要来的钱,输个精光,与菲利普斯的争吵,至菲利普斯的离开。
当开始实施打假球的圈套准备开始还债,他已经在操纵赌局,并不是他故意唆使篮球新星的学生打假球,而是那也是篮球新星的想法,进入职业球员,挣钱,为母亲和妹妹筹手术费,养活家人。凭借他的能力,你可以想象到,他在三个债主中间游走,借来赌资,最后帮了他人。我想他从嗜赌到最后的赌局都是在证明他的一个想法,人生在世,这本身就是赌注,你想要得到的与你在为其准备的所有这些。
最后的一部分的篇幅也是描写关于进入移动的地下赌场的情境;最后的赌局,当本内特从钱袋里拿出那些现金时,在场的人们瞬间安静了,表情惊讶,于旁人看来是豪赌,就连在场的庄家头目和被借贷的大头目都为这场豪赌震颤了一下,非黑即红,要么堕入无尽深渊,要么险象环生,与其说豪赌,倒不如说背水一战,感受绝境逢生的快感,最后男主酣畅淋漓地从黑夜跑步至黎明,一直到爱人的院落前,当叩响那扇门时...,它给予我们无限美好的遐想,其实至此,已经象征了日神主义的开始。虽然尼采的艺术推至极致就是虚无,尼采的哲学推至极致就是上帝已死,存在本身就无意义。但是个人理解,尼采的哲学完全是将“个体“推向极致,他忽略了“个体”虽是独自存在,却也不是单独的存在,我们必须通过爱他人来爱及自己,通过爱自己来爱及他人。存在就是因为情感的关系而存在。大概这是家族、民族甚至人类社会传承与弘扬的意义...。其实爱他人或爱自己都是本能,爱自己的极端就是毁灭,而爱他人的极端就是继承和延续。圣经中有曰:“当孝敬父母,又当爱人如己。”(马太福音19:19)
我们用爱证明存在的意义,用存在来诠释爱的意义。
不要为生命忧忧虚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虚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新约·马太福音》
人就是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新约·马可福音》
你们要谨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贪心;因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新约·路加福音》
片尾意义是趋于美好的,如果吉姆·本内特一直沉浸其中无法自拔,那结尾就是个悲剧,如果吉姆·本内特的家人及恋人菲利普斯受此牵连,那只能说用死亡和牺牲来唤醒吉姆·本内特的自我;或者如果吉姆·本内特的家人及恋人菲利普斯受此牵连置死,吉姆·本内特癫狂;再或者如果吉姆·本内特的家人及恋人菲利普斯受此牵连置死,吉姆·本内特复仇后自杀或癫狂或未完复仇即被置死微笑离去呢;所谓悲剧的极点就是喜剧,就吉姆·本内特而言何尝不是另一种新生的诠释呢?但这大概不是我们所想看到的!
通篇之后,我所看到的是对开头的点题,我们不以身份、地位、金钱来判定人的价值,那种判定应不是最纯粹的,我们无论怎么去驾驭名利?其实我们也是被名利所驾驭,欲念想要将众人踩在脚下,吾辈皆为其奴隶,但是如果没有爱,我们价值的存在感又在哪里呢?那不就是推至极致到虚无了么?
所以少发那些消极负面抱怨的帖子,你没有那么苦逼。放下那些可悲和该死的情绪,多些祝愿,让我们在痛与快乐的交织中有期待地生活,我们需要正能量!
可能还有人问,为什么去赌城下了注,应该赢了很多钱,他向韩国的债主又借了15万,向放高利贷大佬弗兰克的借了26万,他总共欠款15+26+6+26=73万,黑人放贷者说过一句的有人在赌城下了八分局,20万赌球,20万*2=40万,韩国佬的15万本奈特直接给了篮球生,6万还给黑人放贷者,去赌场下注40万,40万*2-26万(韩国佬)-15万(韩国佬)-26万(弗兰克)=13万,最后扣减利息大概是10万...,这个解释应该合理了。
总体来说,更像是一种自我救赎,也可以说是尼采的“醉生梦死”。
该片片尾背景音乐——《another wave from you》给人一种冲破枷锁和束缚,奔向广袤、美好、最真切、最纯粹生命原野的感觉。
认识这样一个赌徒,你们也认识。他叫做诺贝尔。他赌博,是为了赢得一个叫做炸药的发明。
他嗜赌成性,几近疯狂。一次,他输了自己亲弟弟的性命。人们劝告他,你收手吧,他没有。这以后,他一次又一次地输了。越输越惨,几近输掉生活的全部。
但最终他赢了,然后诞生了硝化甘油炸药。再然后,诞生了诺贝尔奖。
这不是部关于赌博的电影。赌是一种态度的映射,是生活的影子,是叙事的道具。
男主说自己看事情非黑即白,非错即对。做事非输即赢。也就是说,他是极端性格的。也可以说,他是不愿意妥协折中办法的那种人。
影片中,胖子放贷人说他是自杀式赌博。我觉得不对。他不是为了自杀而去赌。他是想赢!而不在乎输,自己输后的代价。也就是这种不在乎,造就了输钱后的坦然。因为他为了想赢的目标,而毫无保留,倾尽全力地努力过。为了这份努力,他自己对自己是有一种赞许的,因为拼尽全力所以坦然。
男主从妈妈那里拿了钱,为什么不去还钱,而是又去赌博,输光了所有。因为,如果还了钱,从此不赌博。他最终总的来说还是输了钱。这是折中止损的选择,而他不喜欢这样。他要的是赢!只有赢!亏得少从来不是他想要的结果。而现实生活中的他,恰恰处于一种折中止损的生活中,喜欢写作却做平凡的教书人,与母亲关系疏远,还有不敢触碰的爱情。他向往自己,他向往赢!这不是他想要的。这就是他痛苦的源泉!但是他徘徊,他痛苦他质疑。落入如此境地的自己,还能拥有著名作家的梦想吗?还能有温暖的亲情和炙热的爱情吗?他不知道!就像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能从一个负债累累的赌徒成功翻身一样。
影片的最后,他赢了。他赢回了所有输掉的钱!他完成了自我心灵的救赎!从黑出现的那一刻。一种可能性被肯定了。是的!即便他与作家梦渐行渐远,即便他与母亲的关系冷若冰霜。但是,一切都来得急!是的,一切都还有机会!一切都充满希望。一切都会慢慢变好的!就像这个赌一样。
他狂奔,奔向全新的自我,全新的生活,全新的可能性。他奔向所有美好的,包括爱情。
有时候,人生就像一个从A点出发的球。你的目标是B点。但中途,因为你自己的原因,因为环境的原因。你偏离了AB的方向。你越走越远,你发现C点距离你很近。C点也很好虽然没有B点那么好。你看见,很多人沿着AB的方向离去,你们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个时候的你,是愿意就在C点,还是继续朝着B点的方向赶去呢?面对曾经的梦想,如果必须要舍弃眼前的安逸,你是否还愿意孤注一掷地拼命一搏呢?
追一条:再次为吉伦哈尔的“崩坏人生”点赞,崩坏人生最后奔跑的镜头更好一些。你看到更丧,便会更开心和更有希望。那部影片哽咽了两次。“丧”类型片,好的有:离开拉斯维加斯;崩坏人生;天气预报员;赌徒;海边的曼彻斯特;老男人(墨西哥);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大家看后再做评论,这几部片子,“预报员”看了N次,推荐了N次,大家认定为中年危机片,崩坏人生哭了两次;赌棍看的最丧!!!
他这么赌法 不可能赢 但似乎他控制不了自己 结果就是负债累累 钱不重要 玩的就是这种感觉 牛逼 最后终于领悟 再次放手 成全自己
故作高深矫揉造作,马克你还是多演些动作片喜剧片吧,不要浪费你的肌肉。插曲很赞加两星。
赌徒绝望的最后一搏心理都是:要么输光死光,要么彻底翻身赢回,也不要多,就刚好还清所有台面输的就行。6.8
灯光镜头很有舞台剧现场感,马克沃尔伯格把一个愤世嫉俗的形象演绎得很丰满。他自己坦诚这是他最难演的角色。剧情后半段开始越来越差,除了主演之外已经没有任何亮点。这部电影如果沿用最早小李子+马丁斯科塞斯的组合,可能会完全不同…
豆瓣只给了6分,但这部悲观主义者花样作死的慢哲学片前半部萎靡的太过真实,总让人觉得马克随时就能给自己来上一枪,郁闷得让人骂娘,后半部终于凸显出那个号称什么都不在乎的赌徒内心尚有余温。最后从一切糟糕、过去、绝望中奔跑而出的画面,绝望的黑暗中燃起的点滴重新开始的希望完全戳中泪点。
写剧情简介的人看过电影么
一朝好赌,一世沉沦。
“正好是6就是blackjack”——掌握基础知识之后观看了这部电影。美式仕途经济,黑帮街溜子也要赚钱买房子,大家都在假装活着吗,一个虚无主义者的花式作死。
有人赌是为了钱,有人是为了刺激,还有一种人,凭借其天赋敏锐地发现世界本就是一个笑里藏刀的赌场,人生不过是场只输不赢的游戏,有心不玩这个游戏,却又不知如何逃离,于是痛苦不堪地拿头乱撞,没想竟给他撞出了隐藏的路来。看着是运气好,实际不过是以赌入道,不经这千辛万苦,也没有最后这一悟。片子好得有点出乎意料,男主内心独白那一段颇有些人间即地狱,如梦幻泡影,我自寻我灵的意思。看似讲述赌徒,实则说的是我到底是谁的问题,而且看起来也算给出了答案,把女主理解成男主心王就是那个意思了,虽然很可能是创作者的套路。西方的有些哲学思辨,答案可能早就存在于东方了。
我睡过去了百分之九十,醒来问问身边哥们,居然情节完全猜对,失眠的人应该去看,睡得可香了
7.0/10 分。要想看《赌神》这种类型的,还是赶紧放弃吧。
老套而有效的手法 前期的不断压抑积攒换来了最后心跳的声音 有点文艺片的味道 不温不火
有钱人家的小孩真的很空虚哈,尤其再被文艺毒害一下,什么问题都没有的时候一定要去找问题来抑郁绝望和想自杀
打分低的都是没赌过的............
181025在家养了大半天我很喜欢的类型,大概因为我也是赌徒?
人有病,天知否?这不是一部酷电影。
看完删……这故事我看不进去
最不科学的地方在于他的债主愿意不断借钱给他
有点可看性。
过目即忘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