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爹的既然找了女主,知道她的情况,还这么放心把三个人搁在一起?俩熊孩子这年纪,自己亲妈刚死,正怨恨呢,当爹的就这么急不可耐?不知道他这脑回路是怎么想的!
熊孩子玩的有点大,再怎么作弄,别往死里整啊,尤其是人家的药,药啊,药啊!
很喜欢下雪的片子,尤其还是惊悚恐怖片,氛围倒还是足的,就是总感觉差一口气,少了点什么
冰雪系恐怖片,宗教氛围,一间与世隔绝的房间,孤岛之上几个人之间内心的对立与异变。这些元素的组合,让我最初还是很期待《乡间小屋》的,可惜虽然电影在剧本上还是下了功夫,镜头也在有模有样地去营造气氛,奈何故事讲着讲着,似乎就没有了主心骨,悬疑有余,惊悚不足,看罢只觉得要好好教育一下熊孩子,天天整阴间的活,一不小心就把自己整死了。
剧透预警
故事起始于母亲劳拉的自杀,和丈夫理查德感情逐渐疏远的劳拉,独自带着两个孩子艾丹和米娅生活,当理查德告诉劳拉自己即将和格蕾丝结婚的时候,劳拉再也承受不住,饮弹自尽。
失去母亲的两个孩子一直无法对他们未来的继母产生好感,父亲理查德为了拉近家庭成员的关系,便在圣诞节带着一家人到了郊外的大房子里去玩,自己离开,留下格蕾丝和两个孩子,希望他们能在每日的相处之中逐渐熟悉对方,摒弃前嫌。
但是,事情并不如理查德或者是格蕾丝想象的那么顺利,孩子们并不配合,无时不刻提及着逝去的亡母,而格蕾丝自己也在承受着过去创伤所带来的梦魇之中。
然后一天醒来,暴雪突至,所有电力,通信宕机,更为令人不安的便是家里几乎所有的东西都突然消失了,格蕾丝试图外出求救,然而并无逃出生天的门路,继而她发现了一些隐隐约约的证据,似乎是在宣告着他们已经死去的消息。格蕾丝在见到上吊而没有死去的艾丹后彻底崩溃了,她认为自己来到了冥界的炼狱,而唯一的救赎之法便是赎罪。
这一切,其实都是两个孩子为了捉弄格蕾丝弄出的假象,但是当他们发现自己玩大了以后,任何试图挽回的手段均于事无补,最后格蕾丝杀死了父亲理查德,带着两个孩子,走向了人生的尽头。
电影中最有趣的便是两次反转,一次是格蕾丝醒来后发现所有的物品都消失了,然后艾丹告诉她自己做了一个所有人被瓦斯窒息毒死的噩梦,然后所有的电力和通讯都断掉,大雪封路,无人可以求援。没有缓解自己精神症状药片的格蕾丝决心徒步去求助,但是走了一圈还是回到了原点。
这个时候,观众隐隐约约感受到了不对劲,不过此时还是只觉得几个人或许是被超自然的能力所捉弄(或者是格蕾丝的梦游做出了这么多事)。
但继而,几个人在雪中发现两个孩子的遗照,最终发现写有他们死亡日期的报纸,然后艾丹去上吊却也没有死亡,这一切都在说明着三个人其实已经死去,只不过因为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或者是因为罪孽深重,所以没有能真的去往阴间,而是滞留在了这样阳间与阴间的交叠层中。这就很像《小岛惊魂》或是《第六感》的剧情了,活人已死,却不自知。
然而剧情很快在格蕾丝精神崩溃后迎来了第二次反转,两个孩子下到地下室,找到了藏起来的所有物品。原来一切都是两个熊孩子为了整格蕾丝的计划(当然打印出一份写有讣告的报纸,在雪地里制作很多大字痕迹,一个晚上清空房间内所有东西等行为也是蛮拼),但当两个孩子试图向格蕾丝揭晓真相的时候,却发现他们自己也深陷在他们所营造出的谎言之中,发电机无法启动,手机电池耗尽,他们无法联络外人,而格蕾丝精神出了异常,两个熊孩子自掘了坟墓。
虽然格蕾丝最后精神崩溃成为了凶手,但是凭心而论,格蕾丝其实是电影中最为悲惨的角色。她小时候就有一个身为邪教教主的父亲,因为太过信仰圣经所以从来没有满足过女儿的任何愿望,在教主父亲选择集体自杀后,她是唯一一个违抗父亲命令而活下来的成员,但也因此留下了内心创伤,不得不持续服药。
这个时候,和理查德的感情算是一段比较美好的故事发展,但是无论她怎么努力,两个小孩都不愿承认她,接纳她,最终甚至用这么一场阴间的骗局让她误以为坠入炼狱,只好跟随父亲的脚步,赎罪自裁。她是最可怜的人,因为她有过重新回归正常的机会,她也在努力游向光明,然而这份努力被两个熊孩子摧毁了。
所以,别看有些人整起阴间的活儿一套一套的,看着有趣,但是那是这些专业人士千锤百炼的结果。
普通人学样有样,照猫画虎地模仿,往往阴沟里翻船,阴间的活儿没整好,把自己整进阴间去了。
整部片子看下来还是有一些压抑的,从一开始孩子的妈妈自杀开始,到爸爸自己离开将小三和孩子单独留在小屋,再到孩子恶作剧弄疯小三,最后爸爸发现苗头不对,回家后被击杀……表面上看似是一部熊孩子搞事早报应的故事,我觉得实则还是在讲罪与惩罚或忏悔的宗教寓意更多一些.......影片有段描述小三与孩子看完电影醒来之后,家中食物和衣物,甚至连精神病药都不翼而飞,再到门口雪地里出现照片和孩子假装上吊自杀、带有三人卜告的报纸,这段拍的挺带劲的,我一时间也以为他们真的死了,是由于犯下得罪再这个空间里走不出去偿还罪行呢……
题材不错, 一个关于家庭积怨成仇,酿成悲剧的故事。 人相互折磨起来,可比鬼唬人厉害多了,疯子神经病就是这么逼出来的。 这片子有教育意义,即使分开也别聚在一起相互折磨,一个本身精神有问题的人,没了药,死了爱狗,再加点惊吓,能有好结果那就怪了。影片逻辑在线。,缺点是这片子节奏太过于缓慢了,压缩成90分钟效果会好很多。尤其是前期铺垫太长。
全片很压抑,还以为有鬼,原来只是心中有鬼。
男主和妻子离婚,要去娶新的老婆。女的心生怨念很正常。但是直接自杀,那就说明这个人有问题了。如果爱得这么深沉,那么必定知道自己男人的喜好,既然都能够为了男人去死,那在相处的时候更多一些感情,多付出一些不就可以了吗?看影片中,妻子似乎很大度,欲言又止。说实话,感情是需要表达的,是需要好好去经营的,尤其两个人都有了两个孩子了。看她剧中的表现,完全看不出她爱的多深沉,不懂得爱人和被爱的女人,婚姻必定出问题。
为什么妻子死亡是原罪,她自己死了一了百了,后续的事情还得继续。她平时对孩子的教育出了很大的问题。男主也要在其中负很大的责任,对孩子的教育出了很大的问题。
能够教出这种三观扭曲的孩子,是男主和妻子共同的责任。而从影片来看,男主可能工作非常忙碌,妻子无可避免的承担了更多了教育孩子的责任。个人不完全赞同这种夫妻生活模式,但这是很现实的问题,男的常年出差工作,女的承担更多的家务,既然选择接受这种生活模式,那就要头脑清醒做好。妻子的教育很失败。
再说孩子,在失败教育模式下,给后母下安眠药,偷走所有东西,装作大家都死了。尤其是后母说了一定要给她药,他们也从来不曾给过。
即使是孩子,也不可包容。妻子扭曲的教育下孩子的三观如此黑暗。他们被保护的太好了,未曾站在过后母的角度进行哪怕一点点的思考。
反感第三者插足婚姻,反感她的存在,但是又知道这是爸爸已经做出的决定,不可避免的决定。你可以选择不接受她成为后母,到一定要选择在精神上摧毁她,这么扭曲的三观,最后全部死亡,真是好,恶果需要自己尝,犯下的错误需要自己承担责任,孩子做出重大的错误也不能姑息。
最后说下后母,插足别人婚姻,导致别人家庭破裂,她必定是有罪的。但现在这种事情又很多,甚至很多人还用爱情,灵魂伴侣来加以修饰,本质上还是一种错误。别一位指责小三,还需要分人,至少对于影片中的这个,她的内心本就充满自责,但是照顾孩子也是进行尽力。这是她后续坚定自己已死,杀死所有人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精神药物了,她的情绪精神不是特别稳定。几天不吃药,又接受了孩子们传递的死亡后世界的观念,怎么可能不崩溃。
每个人都很苦,但是错误一定有人承担。最后男主也死了,也是,他也是这一起事故的另一个隐形原罪。
不过终究说下来,自杀的母亲,确实是问题最大的。即使死了,也不代表错误,问题就烟消云散了。最后全部死光了,真烟消云散了!
女主的父亲是个“严苛?狂热?”的宗教信仰者,而且从女主在电影中的直接表现可以看出来,女主并不是一个惯于拆散他人家庭或者以逼死原配为乐的妖艳贱货,而是一个有点闷闷的,不善于交际同时有点“脑子不太清楚”的人。
当在小屋里,妹妹给女主看准备送给父亲的录像时,女主忽然起身,我第一反应觉得是女主酸了,心情不爽所以不看了。然而女主回到自己房间,吃了药。这个药瓶上没有明显标注名字,所以无法得知到底是需要长期规律服用以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还是即时使用以镇定的药物,不过女主吃这个药的频率确实还挺高的,而且似乎不算规律,貌似是一不对劲马上就会去吃这个药。所以这里我更倾向于认为,女主离开的主要原因是她看到录像后,尤其是看到原配后,感到惭愧或者说懊悔而引起精神状态不稳定,急需服药。也就是说,从这里开始,女主已经处于一种“忏悔”的心态中。
接下来两个孩子的做法可以说是完完全全地把女主逼到了自我道德谴责的墙角里。从不许女主戴那顶帽子,到对女主不搭不理。尤其是哥哥,很明显是坚定与女主对立到底的态度。这种态度在某天晚上忽然大转变,当哥哥给女主递热巧克力时,我就觉得有问题,要不就是编剧为了往下编故事,强行逆转人物性格,要不就是在埋伏剧情。果然,第二天开始,整个剧情就进入了“闹鬼”阶段,尤其是哥哥脑洞大开地提出“我们都已经死了”这种说法,要不是女主找到了真正死亡的Grady,我还就信了这是一部灵异亲情片。
看到女主找到了Grady,往下的剧情就不难猜了。我比较倾向于认为从女主看到死了的Grady开始,她就一直处于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了。虽然她有和两个孩子以及父亲发生交流,但她的意识其实是彻底处于相信自己已死,需要忏悔升天的状态中的。这里我觉得很棒的一处情节是,女主跪在燃烧的木柴上,忏悔自己破坏了别人的家庭(详情可参见相应部分的台词)。这也就说明精神状态不佳的女主本身就抱有这种忏悔的心态,再加上童年时被灌输的(过于偏执的?)宗教信仰,再加上两个孩子的恶作剧,使得她的精神彻底崩溃了。而导致了接下来的种种悲剧。
这个电影情节的走向,可以说并不是非常容易猜到的,而当每一步发生时,又确实在情理之中。比如我一直觉得这个父亲这么久联系不上女主和孩子们,怎么就不来看看,结尾处也说明了,妹妹的手机刚开始其实还是有电的,只是后来和父亲通话过几次之后才耗尽了电,解答了这个“bug”,其他的我也就不觉得有什么逻辑漏洞了。
这个悲剧结局也不能说就归结于“熊孩子”,这完全不是“熊孩子”,毕竟自己的母亲由于婚姻破裂而自杀,两个孩子怎么会不想报复插足者呢。如果非要说怪谁,只能说这个父亲不够专业啊,本身咨询师爱上自己的病人就是很不专业的事,他居然还能把女主和明显对女主表现出恶意的孩子同关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屋里,这不是明摆着要出事吗?
意外地还挺喜欢的,可能本本质厌童人士对这种熊孩子自掘坟墓的剧情有本能的好感和偏爱。也不觉得节奏慢,前面气氛渲染得很好啊。
前面情绪塑造得很好,但结尾可以推得更高更恐怖一些
摄影很魔性,气氛很诡异
故事简单,节奏极慢,100分钟全是前戏……
节奏慢不说,这父亲角色是个弱智吗
药莫停。
这个父亲也是,跟有邪教集体自杀黑暗史过去的女精神病人搞在一起,这就一巨型定时炸弹,况且还是个要终身服大量精神药物的人,稍有刺激都能流鼻血,这父亲给孩子找后妈也不能找这种人啊,精虫上脑贪图美色的一个巨型沙雕人渣。更别说留下精神病女友和孩子独处N天,还给女友枪,有这种超级傻吊吗?至自己的孩子于危险而不顾?小孩恨她是应该的,不是这邪教女,小孩们的母亲会自杀?死了才半年,这父亲就要急火火得把精神病女友带进家门,完全无视孩子的心理创伤,我要是那俩孩子,要靠父亲生活不能搞父亲这个财源,当然就搞你这个想替代人家妈的精神病啊,多简单的投射心理,短评里骂熊孩子折磨继母,还有骂怎么不折腾男的之类的都是真傻波一。男的找这么一个有暗黑邪恶史的重度精神病患祸害一家子才真是连累他前妻和孩子
无聊
6.1/10 每个人都演得很苦大愁深,剧情推进太缓慢了,昏昏欲睡。一些元素的堆积让电影整体格调非常闪灵,不过这种类似的惊悚氛围却怎么也无法被调动起来,故事猜的出,但想不通导演为何揭露的如此之早。
绝了
除了狗子,没有谁是无辜的
我要是女主开篇20分钟我就一枪崩了理查德阿米蒂奇,好久没看到这种一家子都是臭傻逼的故事了,因为谁死了你都解气。
又名 都是Richard Armitage的错
节奏太慢了!这个故事不适合这样的拍法,本身就是一个逻辑不算太严谨的剧情,却选用了如《遗传厄运》那样的风格,但本片又绝非后者那样拥有强烈的氛围感和叙事逻辑,导致缓慢的节奏更加暴露故事的缺陷,两次反转搞得跟闹着玩的一样。其实这样的故事最适合《万能钥匙》那样的拍法,无论装神弄鬼还是抖包袱,都把噱头做足做玄乎,说白了就是给整得刺激点,这个故事才会服众
一个绝望的母亲,一个自私而又愚蠢的父亲,一个伤痕累累的第三者,两个无知的熊孩子,没有一个能逃过一场连绵的暴风雪
冰雪之中的小屋里,人心的异变,反转其实还是有点意思,但是仔细一想,这不就是熊孩子整一堆阴间活把自己整死的故事吗?
前半段铺垫的挺好,意外和死亡接踵而来,有种招架不住的未知恐惧感,后半段开始气氛直线下降,神神叨叨,说教感严重,结尾更是大写的无语,一位薄弱的持枪女子,干倒一票人,各大角色蠢钝如猪,身手和智商都被狗吃了,实在是浪费时间,听这个女人鬼吼鬼叫,六七线开外的水准。
还挺好看...氛围做得很不错,小孩演得差了点 【前几周刚看过一本关于警察的书,里面有写到女性开枪对嘴自杀的情况这种,凭经验一般全都是谋杀被伪造成自杀现场,因为女性绝对不会使用这种方式。
挺有逻辑的,相对禁闭的空间,利用女主角过去的邪教社区经历,慢慢击溃她的心灵与精神。而这一切的效果是两个孩子利用小屋模型,进行推演排练出来的,可惜最后作大了...但我挺费解的是好像遇到这种情况,千错万错都是第三者的错一样,大家喜闻乐见的原配大战小三,孩子对付继母,却总是偏偏放过了男的...当然这个电影里,背景说明的并不充分,男的是先和妻子分居在遇到的女主角,还是婚内出轨导致的,这明显情况不一样 ps女主角神志不清的忏悔说的那些,感觉不能算是坐实
其他还好,剧本过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