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

正片

主演:王心刚,张瑜,英若诚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198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知音 剧照 NO.1知音 剧照 NO.2知音 剧照 NO.3知音 剧照 NO.4知音 剧照 NO.5知音 剧照 NO.6知音 剧照 NO.13知音 剧照 NO.14知音 剧照 NO.15知音 剧照 NO.16知音 剧照 NO.17知音 剧照 NO.18知音 剧照 NO.19知音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知音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辛亥年间,日本逼袁世凯(英若诚 饰)签订卖国“二十一”条,袁世凯不顾国人反对,屈从签约。由此引发全国抗日风潮,袁派兵血腥镇压。云南起义将领蔡锷(王心刚 饰)目睹袁世凯倒行逆施,准备进行讨袁起义。名妓小凤仙(张瑜 饰)倾心蔡锷威名,却始终走不进蔡锷内心。一曲“高山流水”琴曲,终吐自己凄惨身世和除贼心愿,彼此览对方为知音。起义前夕,小凤仙为掩护蔡锷不幸入狱。蔡锷在云南打响讨袁第一枪,各省联袂而起,窃国大盗袁世凯郁病而亡,随着讨袁护国战事结束,劳尽心力的蔡锷也客死异乡。正在抚琴的小凤仙望着突然崩断的琴弦,猛然意识到什么......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印度合伙人(普通话)午宴之歌企业战士2001幸福的兔子无敌铁桥三灭绝双盲症Life 线上的我们无情的爱

 长篇影评

 1 ) 《知音》影评

《知音》这部影片有谢铁骊导演,由王心刚与张瑜主演。她讲述了民国时期,护国将领蔡锷和风尘女子小凤仙的爱情故事。

一位江湖中的风情女子, 因为知音 ,所以痴情,所以侠义,一位爱国儒将,风流倜傥,侠骨柔肠,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一声声,如泣如诉如悲啼,叹的是,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一声声,如颂如歌如赞礼,赞的是,将军拔剑南天起,我愿做长风绕战旗。

何等的起越豪情万丈,可见 ,两人确实情深义重,然而,历史的真实到底是什么样?不能盲下结论。从女人的角度,我信,知音难觅 因为知音是要经得起考验的。

 2 ) 那个时代难得的好电影

非常细腻。大家注意电影音乐的切入,说明导演很有艺术感觉。有一个情节,最后蔡锷在日本的医院里,护士照顾病床的他,护士离开后,蔡锷一个人孤零零的躺着,没有将军的英武威风,显得非常衰弱。这个时候,切入了主题曲,大家要特别注意开始的音乐效果,那声音似乎是从天外传来,似乎隔着时空,有种特凄凉的感觉,如果你是主人公蔡锷,也许你正想起戎马生涯,也许正想起红粉知音,然而,一切都行将结束。然后下一个镜头是前往蔡锷湖南老家途中的小凤仙在船上弹琴歌曲。此时音乐效果就是“实”的效果。这两个镜头有什么联系吗?是的,有。你可以感觉出来,是凤仙的歌声穿越了山水,来到了病床上蔡锷耳中,可惜一切都不能再继续了。那种无处话凄凉的感觉特别浓。
后来蔡锷病逝,人们用白床单缓缓盖住蔡锷的脸,当年英俊的青年将军,如今已经永远走了。此时的歌曲恰恰是这样的歌词“一声声,如泣如诉。。。”可是音乐并不撕心裂肺,却仿佛谁站在青山外,只是忧伤叙述。这样,这个电影故事就更有冲击力。
    往前叙述一下,蔡锷逃出虎口,在火车上,副官问他,如今凤仙姑娘怎样了。。。蔡锷无言地戴上墨镜只看火车外不停退后的风景,然后下一个镜头接的小凤仙在监狱中。大家注意下,并没有马上接上凤仙在牢房中独坐的镜头,而是从另外的牢房拍起,一个个牢房往下,好几个过后才是凤仙的那个牢房。在镜头越过一个个牢房时,监狱的铁栏杆一个个退后如同火车奔驰,看上去和火车外风景退后是完全一样的感觉。这个镜头处理真是好啊。什么都没说,但是那种隔山隔水但是两人连心,然而作为将军却无力就出心爱的姑娘,所以锥心泣血的悲伤都表现出来了。
    另外导演非常非常会选角。选择王心刚先生来演蔡锷,虽然年纪有点过口了(当年蔡锷去世也不过34岁,王心刚先生在演的时候大约49),但是作为戏剧里的将军,选择一个四十几岁的人演,似乎更有气氛。(我仔细想了想,当年的演员中,还真没有谁更符合这个角色的气质的)而且,王先生在中年后,比他年轻时(30岁上下)的银幕形象更多的是文儒之气,不像年轻英俊时多的是军人气质(没办法,特定年代嘛)。这样的气质加上将军的身份,恰好有种张力,给蔡锷这个角色平添了难以说出的魅力。张瑜那年大约24岁,眼神中有种纯净的味道。作为“名妓”是否符合我不知道,但作为戏剧中的艺术形象,“单纯”似乎更符合剧本的原意。(大家可以揣摩下小凤仙的台词,基本可以看出来编剧本来就是要打造一个纯净且热血的小凤仙形象的)。如果仅仅顾及小凤仙的“妓”的身份选角,可能效果反而不好。
我说导演会选角,就是在选的这两个人,都有种从和外在身份不相称的气质,但是这个气质真是有着很出色的表现力啊!
  至于应若诚先生,呵呵,当时一时还真没认出来。反正下载的片子也模糊,不过演的袁世凯还是很有点军阀气质的。哈哈。
   我一直在想,谢天谢地到81年的时候中国电影界已经可以在电影中淡化一点宣传性质了,不必片片都极左了。还好还赶得上王心刚先生49岁,若晚上20年,岂不遗憾?不过要是早十年,39岁出演,该是什么样啊?可惜历史没有假设。

 3 ) 将军拔剑南天起 我愿做长风绕战旗

这是非常美的一部电影,含蓄,富有韵味。
内容是大时代的政治斗争,加没有结果的爱情。
谢铁骊拿了金鸡奖终身成就奖,我觉得,凭《早春二月》与《知音》就足够了。
谢铁骊的电影有东方人特有的细腻表达方式,好似李安,难得的是,谢半生处于红色年代,除了一两部文革期间的失败作品,他都有一种,与同时代又红又专的导演不同的气质,儒雅,古典。
此片完全可以毁在时代背景描述上,很容易过于煽情与狗血,反而起反作用。
可是谢控制的很好,不急不缓,描述二十一条签字后人民的反应,两名示威的爱国学生自杀抗议的场面,没有过多煽情,仅用学生的激愤与围观群众的麻木对比,造成了很震撼效果。
蔡愕与袁世凯派系的斗志斗勇,与小凤仙的拉锯式的试探,都紧张好看,过瘾。
说演员,王心刚实在太赞了,蔡的深沉,近于狡猾的机智,以及对小凤仙似动心又似无心的感情,他演的随心所欲。
张瑜太稚气,不过她以男装扮相,在茶馆弹琴与蔡相遇的镜头,突然让我想起《胭脂扣》,说到古味,说到文化气质,年轻的张瑜是担当地起的。
电影主题歌也非常好,与电影契合的完美无缺。
“将军拔剑南天起 我愿做长风绕战旗”这句在电影中是小凤仙临时加上去的,蔡那时并不信任她,一只普通的情歌,加了这一句,突然有了某种神圣的激情。蔡在听到这一句的时刻,是他对小凤仙改观的开始。
  

 4 ) 家国

哎呀,太阳怎么是黑的?
国土沦丧,日月无光啊。
四万万同胞的热血会把太阳染红的。
谢谢女士,将来我只用热血作画了!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我们也会为共和死,不死的,是共和。

这个电影还是蛮不错的,虽然现在总是在嘲讽好些东西,都是在解构,看这个电影还是有那个时代的神圣感的。

【三点认知】
1.蔡锷和小凤仙的爱情,真美,这种知音是雄浑的,建立在家国的命运之上的。
2.了解了当时的一些历史:
a.筹安会,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
b.梁启超反对帝制,写了《已在所谓国体问题者》
c.护国战争,南方唐纪尧、蔡锷、李烈钧等人在云南宣布独立,出兵讨袁。
3.女子,也有许多英雄。小风仙、柳如是

 5 ) 荧幕上的中国近代史-1-《知音》(蔡锷与小凤仙)-观后感

2022年6月25日第一次组织中国近代史系列电影沙龙,从荧幕上学习和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史,选择的第一部电影是《知音》。

一、故事背景

《知音》是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历史传奇故事片,由华而实编剧,谢铁骊、陈怀皑、巴鸿执导,王心刚、张瑜、英若诚主演。影片描写了民国初年,护国儒将蔡锷在风尘女子小凤仙的掩护下,冲破袁世凯的监控,回滇兴师讨袁的故事 。电影于1981年10月10日在中国上映。‍

二、主要演员

作为80年代初期拍摄的电影,关于主要演员王心刚和张瑜,80、90后及之后的年轻人是相对陌生人的,而对于六七十年代的前辈,相对就是熟悉一点的。八九十年代的电影、电视还不是很发达,能看到的电影不多,一部电影能反复看也是一种乐趣(还因为娱乐活动也不多)。所以,对于主要的一些演员,那个时候的人是熟悉的。

三、题材-开放的信号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电影技术的发展,电影行业逐步进入商业时代。但是回顾中国的电影史,不能单纯以商业电影和剧情电影来看待,其中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这部影片拍摄于1981年,正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不久的日子,我们朝着西方和开发转换的日子。北京电影制片厂创办于1949年,算是和国家比较紧密的吧。可以猜测当时的电影拍摄成本较高,拍摄不易,我们不禁思索为什么选择了蔡锷与小凤仙这样一个看似爱情的“知音”题材。我们可以说是它是一部红色电影,但是红色题材不少,为什么选择这样比较特别的题材,我们大概猜测和以下可能有关:

A.服饰

开放意味着服装也会向西方一样靠近,虽然我们现代的服装已经和以前大不一样,但是电影中的装扮、服饰对于当时的人还是冲击很大的,也许意味着我们原来还可以这样打扮。

B.生活

剧中展示的生活也不同,虽然没有现在的美食丰富,但是关于吃喝,我们似乎不应该那么抵抗。

C.舞蹈

很多舞蹈作为西方代表的文化产品,不像现在一样广场舞盛行、舞厅也多不胜数,对于交谊舞的开放也是经历了一个过程。

D.歌曲

我们最早的歌曲都是以红歌为主,慢慢过渡到轻松欢愉的歌曲,最后才是港台等歌曲。

以及片尾曲“知音”(李谷一)

电视剧以1915-1916年的故事为背景,实则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不一样的生活模式,这不是一种思想解放的前兆么。

四、台词

回望80年代的电影,就台词方面和现在都很不一样,每个人说话都有每个人的特色,其中蕴含着有趣的韵味。比如蔡母在接到袁世凯的钱时候说的:“袁家的钱迟早会用到袁家的头上”,暗示着反对袁世凯是迟早的事情。

以及“四万五同胞的热血会把太阳染红的”。

五、剧情故事性

但从电影的故事来看是相对简单的,以蔡锷的委曲求全,沉迷温柔乡麻痹袁世凯为主线,讲述蔡锷与小凤仙的知音之路。没有侦探的计谋、华丽的武打、没有震撼的枪战、也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和现在的计谋、武打、枪战、爱情电影比,确实略显故障。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关注其中的社会变化、台词文化,还是很有意思。

六、关于放走蔡母的思考

电影过程中不禁疑惑,蔡锷先是用计送走了母亲,其次才是自己逃脱。袁世凯在这个方面犯了一个错误。那么关于部门的管理、人质的扣押,应该如何操作,有没有犯兵家的大忌。如果部下管的太阳,容易离心,如果太松,可能出现蔡锷这种情况。

七、感想

以前看电影总喜欢刺激、精彩,现在看电影更加喜欢平和,可以认真感受和思索。不断有新电影刷新票房纪录,但是也可以回头看看过去的电影,这也许是一种“历史纪念”。

 6 ) 人生难得一知己 千古知音最难觅

    《知音》讲述的是民国初年时代背景下,护国儒将蔡锷与风尘女子小凤仙的爱情传奇,一款让人深羡不已的英雄美人“知遇”模式。

    虽然已过二十余年,但此情节至今难忘:袁世凯驾崩,小凤仙出牢,被蔡锷母亲接往老家;小凤仙船头抚琴,弦断,知将军不治,哀声念知音。

    山青青
    水碧碧
    高山流水韵依依

    一声声
    如泣如诉如悲啼
    叹的是
    人生难得一知己
    千古知音最难觅

    一声声
    如颂如歌如赞礼
    赞的是
    将军拔剑南天起
    我愿做长风绕战旗

    “将军拔剑南天起,我愿做长风绕战旗。”小凤仙唱到此处,该是何等气越豪迈,也因此获得生死相托的知音。这种意境,竟比岳飞的“《小重山》: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高阔大气。

    一位江湖中的风尘女子,因为知音,所以痴情,因为痴情,所以侠义。

    王心刚以49岁扮演34岁的蔡松坡,形神具备,风流倜傥,侠骨柔肠,深入人心。

    《知音》讲述的正是“人生难得一知己”,而事实却又是“千古知音最难觅”

    这段后人演绎的传奇与真实的小凤仙到底有多大关系?

    《民初史略》记载:小凤仙,浙江钱塘人,“流寓袁哑,堕入妓籍,隶属陕西巷云和班,相貌乏过中姿,性惦龃是孤傲,所过人一筹的本领则粗通翰墨,喜缀歌词,又生成一双慧眼,能辨别狎客才华”。民国四年(1915年),小凤仙结识蔡锷,时年17岁。同年11月,袁世凯称帝前夕助蔡锷逃出北京。都中人士赞称她为侠妓。

    蔡锷的出逃有很多版本,但都或多或少地与小凤仙有关系,也说明小凤仙确实对蔡将军起到了一定的“掩护”作用。

    看过小凤仙的照片,非倾国倾城,却少有风尘味,还可以说是端庄、严肃。

    蔡将军曾赠小凤仙两联:

    不信美人终薄命;由来侠女出风尘。

    其地之凤毛麟角;其人如仙露名珠。

    在北京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公祭蔡锷时,小凤仙特地请大名士易宗夔代撰了一副挽联送去致祭:
  
    九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怜他忧患余生,萍水相逢成一梦 
    十八载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可见,二人确实有情。然而,历史的真实到底是什么样?我还想问:二人真是知音吗?

    蔡将军是不是始终就有利用小凤仙为预谋已久的出逃“找掩护,遮耳目”的动机呢?

    小凤仙年仅17岁深明大义地协助蔡将军出逃,是否也真正到达了知音的思想境界呢?

    不论是对于小凤仙还是对于相信爱情的人,这种设想都过于残忍了。

    有人提到,1951年初,远嫁东北,年过五十,人老珠黄,生活拮据的“侠妓”小凤仙求见梅兰芳,当她讲到蔡将军到云南后就再没有给她来过信,以及在讨袁护国战争中喉疾加剧,去日本就医逝世时,声音哽咽,泣不成声。

    从女人的角度,我相信这是真的。

    知音难觅,因为知音是要经得起端详的。

 短评

歌美人靓

10分钟前
  • 突然粉碎
  • 推荐

谢铁骊掌舵,陈怀皑辅佐。二人深谙中国古典文化,无论是意境营造还是细节塑造,都显现出细腻、幽远的民国意境。“高山流水,知音难觅”借风云人物的感情线重塑历史变幻,这种对电影与历史的双重探索值得肯定。王心刚演艺生涯后期的代表作,为戎马一生的将军增添了几分文气,想不出同时期谁比他更合适。

11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英雄情怀,儿女情长

16分钟前
  • 满川风雨
  • 推荐

童年,郑州,影院?

19分钟前
  • 鸟甲
  • 还行

人生难得一知己 千载知音最难觅

22分钟前
  • fiorile鱼
  • 推荐

小时候不懂政治,所以看来没意思

26分钟前
  • 笨锅
  • 推荐

张瑜的小凤仙比杨颖的靠谱多了,王心刚、英若诚演得也颇有民国范。在81拍一个民国年代的爱情故事,在当年来说,应该算是突破,但人物还是有点脸谱化,叙事也比较老套,今天看来显得过时了。

31分钟前
  • Clyde
  • 还行

小凤仙自蔡锷将军去世后,先嫁给东北军的一位师长,从北京移居沈阳。师长死了,她改嫁给一位姓陈的厨师,住家于沈阳市一座平房里。邻居叫她“陈娘”。解放军占领沈阳。这年小凤仙已48岁。先是进一家被服厂做工,以后给人当保姆。文革时她年过70,丈夫已死,孤苦伶仃。1976年,76岁之龄病故。

33分钟前
  • 大米饭
  • 还行

這才是中國的電影。

35分钟前
  • 长期潜伏中
  • 力荐

这样含蓄的爱情故事,比现在那种自由奔放的好多了

37分钟前
  • 诸葛福媛
  • 力荐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

42分钟前
  • 斑斑点点
  • 推荐

高山会流水、古琴会知音,弦断人未老

46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力荐

误打误撞,竟是蔡锷与小凤仙的故事

51分钟前
  • 茉琉
  • 推荐

九万里南天鹏翼,君正扶摇,哪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十八载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53分钟前
  • 林三郎
  • 推荐

“将军拔剑南天起,我做长风绕战旗”——怎奈七尺之躯,已许国,难再许卿!

54分钟前
  • 随风的方向
  • 力荐

因为古琴而看,结果热泪盈眶了。知音之恋,最是刻骨铭心。

57分钟前
  • 无尽夏
  • 力荐

2.5 个人觉得中国电影一直到八十年代初,依然被囚禁于戏曲的牢笼中,大概是第五代出来后才渐渐摆脱出来

59分钟前
  • LOOK
  • 较差

将军拔剑南天起 我愿做长风绕战旗

1小时前
  • 香水瓶
  • 推荐

老片子,看了有必要补习一下当时的相关历史知识。片子当时的摄影水平不错,知音情感戏分总觉得不足,倒是配乐为此渲染了境界。古琴啊古琴,令人醉。呃,小凤仙给我感觉有时很美,有时又很一般,纠结。感觉王心刚也适合演周总

1小时前
  • 许多多
  • 还行

从历史传奇的儒帅侠女角度,本片完成度颇高,王心刚张瑜的颜值气质演技外加李谷一的同名金曲,都是一时之选。可从历史传奇的智斗悬念角度,小凤仙这条核心线索其实并没交代清楚:她自己事先是否被袁克定明确指派暗中监视蔡锷,还是纯被利用毫不知情?此事如不能明晰,观众对于俩人很多后续互动的情绪细腻变化都处在模糊混沌无法融入的尬尴之中,比如俩人“肝胆相照铭心刻骨”剧情高潮时刻,那到底意味着小凤仙终于毅然决然叛变袁营,还是蔡锷直到此刻方知她根本不是卧底?这显然就不如:蔡母以门风家规大闹宫堂的脱困巧思,以及一面听戏蒋干盗书一面蔡府被抄搜出文包的古今互文——也对应了江朝宗说蔡锷是“头上长着反骨,肚里揣着三国”。……三星半

1小时前
  • 赱馬觀♣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