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bs.nju.edu.cn/b/mulian很老的一部电影《搭错车》,很老的一首歌《酒干倘卖无》,却是一个让我落泪的电影,
这么多年来唯一一部让我如此落泪的电影。
搭错车,谁搭错了车?
哑叔搭错了车?他当初不该拣这个孩子?不该养育阿美?不该同意阿美去唱歌?
阿美搭错了车?她不该遇见哑叔?她不该为了给哑叔买个房子,离开家人去唱歌?不该为
了自己的歌唱事业不回家探望哑叔?
作曲家搭错了车?他不该因为自己不能给阿美一片天空而放弃爱情?
是我们搭错了车,为了我们所谓的梦想离开亲人,在遥远的异乡漂泊,把挚爱的家人留在
故乡,留给他们无尽的期待,留给他们长久的思念。忙碌,是我们最常见的借口,辛苦的
忙碌是为了以后给家人更好的生活,只是我们的亲人还等的了那么久吗?
想起一个朋友曾给我说的话,他说“他每次离家的时候,母亲都会送他到车站,都会哭”
。后来他就回到家乡工作,在父母身边娶妻生子。
忘不了每次我们离家时父母送别的忧伤与失落,面对空荡荡的屋子,心里也是空空的。
我们真的搭错了车?
--------------
我的人生从遇见你的时候就搭错了车。
才两个月的我被遗弃在路边,寒冷的秋风中我的啼哭唤来了你温暖的怀抱。为了养育我
,你用给芝兰阿姨买她喜欢的米酒的钱给我买奶粉。当你终于买了米酒带给芝兰阿姨的时
候,却已是离去离去,只留我与你终日相伴。
你把爱全给了我。也许是我们感动了上苍,虽然你不能开口说一句话,而我说的第一句话
就是“爸爸”。那一刻,你的欣喜与激动成为你一生中最美的画面。
你的宠爱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而我却在小伙伴嘲笑你“酒干倘卖无”的时候,不让你
送我到学校,不让你到学校来接我。我迅速的从你车上跳下,跑进学校,躲在墙后面看你
眼中无尽的忧伤,我的心里满是眼泪。
来福在那年冬至节那天走进了我们家,感谢你让我们收留了它。我们给了它一条生路,它
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尽的乐趣,而且救过你我的生命。在我离开家以后,它一直陪伴
着你,是你精神的寄托。当马路上的摩托车向你冲来,来福跳起来把你扑倒,而自己却被
摩托车从身上压过。当来福被医生宣判死刑,你拿木棒来减少来福所受的痛苦,心里却在
滴血。走的不只是来福,更是一份深情,是永久美丽的记忆。
我长大了,在歌厅唱歌,被星探看中签约公司。我终日忙于演唱会,很少回家看望您,在
电视上看我的歌唱,是你生活唯一的慰藉。经纪人为我另租公寓,把我塑造成居美富商的
后代。长久思念的煎熬终于让你来酒会上找我,当你被人带上酒会说是我的父亲,经纪人
急忙来解释的时候,你不停的摇手说你不是明星孙瑞琪的父亲。你被带离场,我被经纪人
拦住不能与你相认,在门口你回头望的时候,看到我的无奈和眼泪,你是心酸还是慰藉。
我成了当红明星,我可以让经纪人把钱送给你让你买房,却没有时间回家看望你,在你身
体不好的时候陪在你身边,守护着你。巡回演唱会结束了,我偷偷回去看你,却发现我们
的房子已经成为一片瓦砾,你是我的爸爸,我却不知道你住在哪里。我们的房子没有了,
你的女儿也成了别人的明星。
我在舞台上享受着鲜花和掌声,你在家里孤寂的吹我童年时候最喜欢的喇叭曲。我在舞台
上尽情的歌舞,你却突然发病倒在电视机前。画面不停的切换,你被救护车拉到医院急救
,我还在舞台上表演。在生命最后的时候,你还是只想看看我,你生命中最重要的女儿。
当阿姨到舞台上找我,我飞奔到医院的时候,在我的呼唤和眼泪中你却没有再看我一眼。
除了你,还有谁能如此的爱我;除了我,还有谁能给你这么多的牵挂和遗憾。
酒干倘卖无,酒干倘卖无,我唱给你的歌,你可曾听到,我的眼泪你可曾看到。
我不愿是红得发紫的明星孙瑞琪,我只愿是你的阿美。
来世我还要做你的女儿,来世我一定陪伴着你,不让你再想我。
原文链接 含音频 视频
60后音乐人带你穿越40年
第7节:人们《是否》真的离开了你?
《我的现代音乐生活跨世纪的记忆》系列视频节目
喇西道尔吉演唱《是否》.mp3来自魔鸭音乐00:0004:51
如果说七、八十年代日本的现代音乐对社会进步的作用领先了亚洲、影响了亚洲,那么不得不提的,就是在文明崛起中异曲同工的电影《搭错车》对中国大陆的影响。
在同样的80年代初,台湾同胞极其冷静和务实的思考着乱世后遗症给民众带来的困境。思考着商业腾飞与文明崛起的差异和矛盾。 整整80年代的10来年,中国大陆流行音乐可以说是在《酒干倘卖无》的歌声中开始为发展预热的。它是台湾电影《搭错车》里的众多的音乐作品中,对大陆现代音乐文化影响最重要的一个。 《搭错车》讲述了一个退伍的哑巴老兵靠捡破烂儿养育一个捡来的女弃婴的故事。哑巴老兵经常吹着破小号哄孩子,小姑娘自幼就对音乐发生了不平凡的理解和兴趣。
姑娘长大后就做了职业歌手,成了大公司签约的艺人。做为演艺市场的摇钱树就身不由己了,几乎没有自由。甚至在苍老孤独的哑巴老兵临终时,深爱养父的女孩都不能前去送别。哑巴老兵只能在电视节目里看着女儿唱歌,然后孤独的地离世了。
遗憾的不仅仅是片中的父女情,而是80年代很多大陆民众嘴里唱着《酒干倘卖无》但并不见得理解这首歌在唱什么。或许因为《搭错车》并没在中国大陆得到全面推广上映,草草的播映播映就停了。“哑巴是和谁打仗退伍的老兵”还是个问题。有点复杂。
但现代音乐的魅力却使影片中的多首歌曲依然席卷了大陆并传唱不绝。《酒干倘卖无》、《是否》、《把握》、《一样的月光》、《请跟我来》等等。不少人还因为翻唱电影里的歌走上了明星之路。
我记得当时我身边几乎所有朋友都会唱《是否》。那时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手抄歌本,《是否》是歌本中肯定有的。大家聚会时唱、去学校的路上唱、甚至约定斗殴打群架来早了,也先唱唱《是否》。打完架因在家养伤不去学校了,同伙来看望,嘴里哼哼着歌,也少不了《是否》。当然,最能派上用场的,就是在追女孩时,唱个《是否》,似乎既显得有风度,又能借此表达深情,比写纸条好使。因为那真是一个年轻人可以被音乐感动的时代,大时代开始了,没什么人会关心你有没有钱。唱歌真能搞上对象。
但有意思的是,可能很多人只会唱《是否》,根本没看过《搭错车》,就把《是否》当情歌来唱了。其实也无妨,因为歌里面充满的,是特有的80年代开启现代文明的真情。中国,这个文明起点在全球都不算迟,几乎与全世界人民是同步的,这个起点来自台湾省。
喇西道尔吉演唱《是否》.mp3来自魔鸭音乐00:0004:51
是否这次我将真的离开你是否这次我将不再哭是否这次我将一去不回头走向那条漫漫永无止境的路 是否这次我已真的离开你是否泪水已干不再流是否应验了我曾说的那句话情到深处人孤独 多少次的寂寞挣扎在心头只为挽回我将远去的脚步多少次我忍住胸口的泪水只是为了告诉我自己我不在乎 是否这次我已真的离开你是否泪水已干不再流是否应验了我曾说的那句话情到深处人孤独 多少次的寂寞挣扎在心头只为挽回我将远去的脚步
多少次我忍住胸口的泪水
只是为了告诉我自己我不在乎
是否这次我已真的离开你
是否泪水已干不再流
是否应验了我曾说的那句话
情到深处人孤独
喇西道尔吉2020.05.29北京Rashidorj工作室
扫描二维码关注魔鸭音乐更多内容
关键词:悲惨的底层。网一样的亲情。
底层小人物无力左右命运,只能随着时代的拍打随波逐流。没正当工作,好赌的阿满醉酒淹死,儿子阿明强拆而死,好心肠的哑叔,以女儿为天,最后思女成疾而死。即使偶有跳出阶层的,也以牺牲亲情友情为代价,忍受斩断阶层脐带时的剧痛,阿美的谎言、内疚都属此类。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此处的“恨”不是令人痛恨,可以解释为“遗憾”。中国人是人情国家,亲情在生活中的比重尤其大。在亲情网中,我们时时感到温暖、舒适,但却以牺牲自我为代价。阿美是一个天资很高的女孩,她是被哑叔收养的弃女,却通过自己的努力,跳出了底层生活圈,进入了上流人的社会。这样一个出身没有任何优势的女孩,需要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努力,同时还要受到来自自身阶层的牵绊。爸爸,是阿美唯一的亲人,是一个为她付出了所有的人,也是一个要求她偿还所有的人。当然爸爸没有开口,甚至他还非常体贴,不让自己的思念称为女儿的阻碍,但是哑叔没了女儿,就没了灵魂,饭也吃不好,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这部电影的大团圆结局:哑叔日思夜想,没女儿不行,最后在如此“痴情”的父亲的感召之下,阿美终于回归了家庭,开始了和父亲共生在一起的生活……她的歌星事业可想而知。一个完全没有自我的父亲,必然要求一个放弃自我的女儿,因为没了女儿他活不下去。
并非在责怪哑叔,其实他是我们父母的典型:为儿女奉献了一切,只求付出,不求回报。但我为他们感到抱歉,因为他们没有为自己活过,甚至从来不知要为自己而活,更不知道自己活得好才是对儿女最大的宽慰。哑叔们,很伟大,也很自私。
小时候看这部剧哭得稀里哗啦,现在看依然掉泪,但我已明白并非让你哭的电影才是好电影。用一个又一个人间惨剧烘托亲情的无私和伟大,只为了剪断那只飞翔的鸟儿的翅膀,这样的电影,反应的是这样的现实。
我很久以前都听过苏芮的这首歌《酒干倘卖无》,但是并不知道其中是什么意思。在百度收了一下,我只查出这是一句闽南语,是收酒瓶时叫的语言,大意是谁家有旧酒瓶,可以卖给我啊。但是你听了歌里后面的的唱词,就会发现这首歌好像是写一个人感念父母恩情的。而这与收酒瓶有什么关系呢?原来这是1980年代台湾电影《搭错车》的主题曲。电影讲述了1960年代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退役后靠收卖酒瓶为生的台湾老兵哑叔,,在路上捡到了一个叫阿美的弃婴,他不顾家庭生活的艰辛,决定抚养这个孩子。为此,妻子离他而去。他一人独自担起家庭的的重担。阿美长大后在一家歌厅唱歌,意外结识了才华横溢的青年作曲家时君迈。她的演艺事业从此飞速发展。公司为了包装他,说她是大建筑商的女儿,哑叔了解这一情况,也很心酸的承认阿美不是他的女儿。而时君迈无意中听到哑叔经常给阿美吹奏的酒干倘卖无的曲子,受此启发,作了这首歌。哑叔日渐老去,没有阿美在身边照顾他,只有阿美小时候从大人手里救下的叫来福的狗陪伴他。哑叔最后在孤寂中死去。阿美在演唱会上唱了这首感人至深的歌。
这部电影有几种人看了会感动,一是对父母恩怀着感激的人,一类是在外打拼而无暇照顾父母的人。谁人没有父母,谁的父母不是为了孩子倾尽全部心力。天大地大,唯此最大。推诸自身,二十多年父母辛苦养育,而今未曾丝毫报得父母一分,看了这部电影,怎不叫人怆然泣下。现在大了,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每次回家看到父母比以前老了许多,心里总是很愧疚。不知道要几世才能报答完这份深恩。我们常常対欠人的的钱财、人情总是耿耿于怀,总要找机会还了人家的钱和人情,却不知我们对于父母、还有其他关爱我们的人,不知欠了多少呢?据说人弥留的时候之所以难以释怀,是因为在阳世的种种因缘未曾了结。既然如此,就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这一切吧。因为凡是来人世间走一遭的人,都知道生的不容易,我们都在种种关爱中成长。没有这许多人的呵护,我们会觉得孤独,我们会很无助。因为他们,这世界才有了希望,才有了温暖。
都有那么多人说过阿美和哑叔了,我就说说满嫂吧。这个角色是故事里命运最坎坷的了,跟时来运转的阿美不一样,她先后没了丈夫弟弟,又没了唯一的儿子没了家,最后连哑叔都走了。她坐在台下听阿美唱歌的时候,默默流泪的样子真叫人不敢多看。难以想象这样的生活到底要流多少泪,吃多少苦。
被“酒干倘卖无”这首几十年前唱片时代老爸就很喜欢的歌影响,今天终于看到电影,是部好电影。。。子欲养而亲不待,记得常回家看看,不要等失去后再来追悔莫及。。。
听着罗大佑、李寿全等音乐人作曲,苏芮演唱的一首首主题歌,又回到了那些青涩的少年岁月中……
最后一刻看到女孩在舞台上唱出酒干倘卖无,突然哭了。
前三分之一接近无懈可击,用光、摄影、表演都好。剧本不错。后面比较拖沓。搁了多年一直没看的片子,老物有老物的味道,至少人家是在认真拍电影。大家谁看过《葛老爷子》的,也是相当不错,小时候看的至今印象深刻。
难道流传的都是阉割版?怎么重看感觉节奏加快太多了,好好的片子,有些细节都被剪掉了
①《酒干倘卖无》歌词其实就是该剧故事的缩写②青年丧夫,中年丧子,老年丧伴,满嫂的悲苦人生有力地辅助了主题氛围的烘托③生活或许就是这样子,让你绝望,也给你希望。惟愿在苦难来临时,我们也有哑叔一样的月光④苏芮的宽广音域造就一种强烈的沧桑感,并用最简单最质朴最催人泪下的音乐语言实现了热切情感在刹那间的爆发:什么时候你再回到我身旁?让我再和你一起唱~
虽然主要讲亲情,但历史背景及变迁没落下;李立群真惨,演爸爸掉水里死了,演儿子强拆死了。
最惨的是邻居那个阿姨吧,死了儿子老公老伴,房子被烧被拆。剧情放在现在看太俗套了,有些地方看着好笑。吴念真参与编剧,多少带点那个时代台湾惆怅文人成长的影子。整个片子音乐演技都很好,吴少刚真是满脸书生气啊,很帅。那条蛇真的是吓死老子了。
"酒干倘卖无"催人落泪的人间真情,"一样的月光"中仿佛是对物是人非的无奈呐喊……苏芮演唱的一首首歌让人难以忘怀。手法现在看来即使或多或少显得老气和滥情,电影还是相当的催泪。片头让人印象深刻。
好作品分两种,一种是看了还想再看,一种是看了不敢再看的,搭错车就是第二种。作品中有亲情的温暖,更多是现实的挣扎,揉和在一起更显压抑。哑叔一生悲苦,最后连忠实的狗也留不住,抚育阿美长大是他唯有的幸福,而阿美却离开了他。看过这部电影的,听酒干倘卖无一定百感交集…女虽悔悟,亲却不待。
多么熟悉的声音 陪我多少年风和雨 从来不需要想起 永远也不会忘记
养育之恩大过天,子欲养而亲不待。父女情,强拆,娱乐圈黑暗。一只阿美救下的小狗救了父母两人的命,动物有时比人有情。当年片中每首歌曲都流传甚广。满嫂什么命?丈夫,小舅子,儿子都死了!最令人介怀的地方是李立群31岁的年纪演完爸爸演儿子。
结局是俗气 也是催泪的,经典的老电影有那年的味道,虽然俗气 但是当那酒干倘卖无响起的时候,苏芮的声音让我不禁留下了眼泪
隔十来分钟死一个好人,哭一场,这么烂俗苦情戏码也没遮挡住那一代人的命运悲剧和吴念真的现实关怀,战争后遗症、海外流离、强拆,苏芮的歌声里包含了太多的愤懑。吊诡之处在于对商品社会的控诉,却只能通过最商业的方式才能表达。李利群那时还操一口台湾腔。
4- 工作vs 家庭+弃子调+忠狗情+寮民悲欢+暴力拆迁+商业社会对人的异化... 不知是否受那个时代音乐影响的缘故,导演想表达的太多,却没能很好地驾驭。故事嫌粗糙,词本也有优化空间。虽必要说主题曲是灵魂,前半却也明显存在滥用;讲述者变幻不定,难以使人代入。另,烹狗剥蛇是否要算限制级呢?
最大惊喜:时隔好多年才冷不丁因为突然观看《搭错车》而后知后觉地发现小时候耳熟能详的《酒干倘卖无》的出处。另外,在1983年的电影里就有实打实的同志角色(虽然不太正面)也是够可以的。还有,据说狗狗的寿命是10~15年,然而阿美成年后,「没被杀反被养」的来福感觉依然年轻气盛没有进入老年时期?……电影故事戏剧性挺强,但一波接一波的情节转折却时常让我感觉有些突兀,导演的拍摄手法也觉得不及同届拿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的《小毕的故事》。……据说,1983年,《搭错车》在台湾五个月内八次重映,票房收入高达四千万台币。1984年,《搭错车》成为首部在大陆上映的台湾影片,在福建厦门、泉州等地连映3个多月。
即便知道它的催泪模式,但当它上场的时候,还是能糊人眼线。其实如果理性些来看的话,不难发现编剧在许多苦情戏上挥洒的刻意程度,但如果说我的感情完全没有被触动,则必然是谎言。你不得不佩服黄百鸣对观众喜好的精准拿捏,虽然他不算一流编剧,但“平凡人家的儿女他日成为大明星,会如何对其家人”这种看似简单、却有着非凡思考性与想象空间的命题,一眼过去便已勾起无数好奇。而如果说这还仅仅是影片成功的起步,那么音乐便堪称影片成功的核心:永远不用怀疑那首经典对本片的意义。这种乐曲的筛选是教科书式的范例,直接把那些人改变或被改变的一生,彻底融进去视与听中,不经意间,便被感染。另外我虽无意在此谈及这种话题,但这讽刺却很苦涩,[陪我多少年风和雨 从来不需要想起 永远也不会忘记],偏偏是那两个出品地和我所立之处这片地的最大矛盾点
1 强拆至死; 2 玩摇滚穷死; 结论:落后台湾30年~
就要掉下来的眼泪硬生生的给阿美的舞蹈给逼回去了 PS 我就说阿美和下一站幸福里面吴建豪的妈很像啊 没想到真的是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 = PPS 半个歌舞剧 PPPS 啤酒瓶弄成的房子太有特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