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有刀在手请记得责任,切勿推说遗忘”
这片子看得我有点着迷。小西天放映十元场,不是修复版,很多运动模糊的地方有严重的重影,国语配音的聒噪让人很不耐烦,一场下来看得大汗淋漓。但让人念念不忘,回去下载,又找粤语版来看。
1995年的片子,我很难不把它和94年的《东邪西毒》联系起来,片尾字幕看到张叔平也是意料之中。但是徐克毕竟是徐克。在网上又翻到多年后的幕后访谈,他坦诚是想创造一种风格。这种风格摄住了整部电影的魂魄,以至于脱离了电影本身。我完全摒弃它的声音,画面可以打满分。摄影师抱怨徐克会害他丢了饭碗,哈哈。追求realistic手摇拍摄,但是武打和剪接还是浓浓的黄飞鸿式。娇媚的邪派男人,阴性总是带着邪恶的气息。真想来段说唱徐克男演员,白毛的邓超,赭石的冯绍峰,紫色眼影的张涵予。
声音之中和尚中埋伏倒地有一声钟响很赞。对白写得差。编剧许安在访谈中说,剧本没有具体写说了几个字,只是写什么人进来讲了什么态度的话。这在我看来一直是徐克的软肋。胡金铨的对白筋道有嚼头,王家卫的独白分寸合适,自有逻辑。即使道理再偏颇,人物在故事之中自有自圆其说之处。同时会有好几个人的独白,互为相映,对话很少,通过隔空的独白来实现交流。“我知道我已经卷入他们的所谓的江湖,因为那一日我见到了血光。”这是什么鬼逻辑?倒是“如果我有本事,我把他们俩全杀了,不过我知道,我没本事”有点自黑的幽默。
权力始终是徐克钟爱的主题。从女孩子的角度出发,两个男人谁赢了谁就是她的。但是她的权力争斗落败了。而他父亲无心挑起的掌门之争才真正打开了这场战斗。老掌门所谓的“正义这玩意儿不过是种同情”“做人一定要安分”,以看透世事的口吻掩盖犬儒的心有余悸——他若真的安分自己的哲学,那便不要开“炼锋号”这样的大招牌,更不必说老奶奶一语中的“老爷这是害定安”。
见义勇为之于和尚、铁头、定安都不一样。对于铁头,是一种权力的彰显,为和尚报仇,救妓女,只为师出有名,所以才会嚎叫着“炼锋号”的名头。定安是未开刃的铁,和大部分俗套的武侠故事一样,食之无味的男主角,见女人如柳下惠,对权力没有渴望,性情都不见,怎么办,只好给他增加传奇大力丸——仇恨。死老爸,被人唾弃,断手,好不容易埋刀退隐,还总有闲人着要欺负他——是妒忌他的美貌吗?种种不公平的设置,也是为了师出有名。中国人真是太不敢面对自己的欲望了。在某个瞬间,我以为会有转折——他问,我不问谁是仇人,我只想知道我爹死得值不值得?不值得。他是不是一个好人。是。
周嘉玲这么壮,倒是不违和。捧着粗碗狼吞虎咽的女人,不是躺着就是爬着,或者倚着。都是男人的主观,以为她们就像动物,泼酒,不问为什么泼,为什么泼不重要,而是打,让她舔,她先笑再泼再亲热,她的想法不重要。
PS.微博上妇科小医生呼吁安全性行为的博文,原话是“有枪在手请记得责任”,我觉得很合适。
2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对这个片子的评论好像很极端,有人说烂,有人说经典。当年票房的惨败是无法逆转的历史,分析来说败绝对有败的原因。
要说败因,我说就是 —— 过了。
卖弄的过了,也刻意的过了。
一个人如果为了脱俗而故意做些看起来脱俗的事情,那就反成了大俗。《刀》给我的就是这样的感觉,太匠心,太卖弄,太虚。。
看这片子的时候,老公说拍的很怪,我说是‘太符号化’。片子中的很多东西都是符号化的,比如每个角色的性格和台词等。如果是把这里的角色和某些很有哲理的台词放进一个和现实更贴近的片子里,效果是深邃。但是如果把所有的细节都特意深邃了,凑在一起就很假。
片子在说江湖,但我觉得最后刻画出来的是‘强者’和‘弱者’的世界。仔细看片子就会发现一个规律,‘弱者’都是歇斯底里的,而且只会歇斯底里。
那个如果不是花痴就是白痴的女主角代表的是‘弱者’,片子里最干净最美丽也最找打的角色。因为她代表的是弱者,所以发生危险的时候她就陷入歇斯底里,没有发生危险的时候她酝酿着怎么让大家一起跟她歇斯底里。另一个纯粹的‘弱者’是分不清性别的养猪娃,所以她也会歇斯底里的去和定安抢一本她以为是‘家谱’的武功秘籍。
练锋号的主人看似是个‘强者’,但是在面对可能的危险时,他表现出的也是歇斯底里。就像定安发现断臂时的疯狂惨叫,马贼头领受辱于‘飞龙’时的癫狂,在导演的概念中,弱者唯一的能力就是……用自己的不安去涂抹整个世界。
相反,片中的妓女是‘强者’形象,从一出场她就显出了份外的镇定,到后来顶撞男人,到后来被铁头救去(姑且算救),到后来的反抗甚至被爱她的男人所杀,妓女从没有把时间精力浪费在歇斯底里上,她只是沉静的用仇恨的眼观察这个由男人主宰的世界,寻找逃亡的机会。如果不是被定安误杀,她也许也有机会研究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武功,然后成为真正的强者。就像‘飞龙’和后来的‘定安’,强者们只是握紧自己的刀,自己在哪里哪里就是江湖。在刀的世界里,没有男人和女人,只有强者和弱者。
这种迹象在七剑中也有延续,所有作为‘弱者’出现的女性角色似乎都处在一种异常的亢奋状态中,找到机会就会做一番歇斯底里的表演。这些女演员本身的演技风格却不是这样,只能怀疑是按照导演要求塑造的形象。
在女演员的阵阵粗喘声中看上一两个小时真是折磨,当年口碑不好也正常,《刀》的基调太压抑,弥漫着人造的癫狂味。原本很好的素材,因为各种调料都放到了极致,整盘菜也就毁了。
--PS. 不过画面很有美感。
3 ) 随便看看武侠片
今天终于看完了传说中徐克的经典之作《刀》, 正如片名一样, 不仅整个作品给人的感觉是硬朗精悍的感觉, 而且整个故事一气呵成绝不拖沓沉闷. 不仅如此, 从头到尾, 不管是强者还是弱者, 或是用刀强取豪夺或是用刀来自我保护或者用刀来报仇, 整部片子和片名互相辉映. 而此江湖又是有别于金庸先生的江湖, 以一种硬汉的姿态展现了另外一种江湖. 让我觉得此部电影可以称为中国的"老无所依".
虽然我不是非常喜欢这部电影但是这部电影的确拍得很好, 很MAN. 既然是男人的江湖, 又怎可少的了流血不流泪篇章. 凭着几场打斗所营造的血腥场面, 让我这个观众倒吸了好几口气, 同时这些场面更好的渲染了整个作品的气氛.
我总觉得这部戏是导演为赵文卓量身打造的电影, "定安"这个名字本身就只是一种期待, 在动荡的年代, 在马贼出没的地方, 又如何会有安定的生活呢. 不仅如此, 这个名字还背负着一种社会意义, 就是要他给大家带来那一丝期待那一份安定. 因此赵文卓所扮演的"定安"就是这么一个有特殊意义的人物. 我总觉得这个角色应该要更大气, 更加孤傲甚至更多杀气. 可是赵文卓所演出来的感觉是多了一丝温暖. 可能这就是他的诠释. 正如我不喜欢他其他作品一样, 在这部电影里, 即使作为男一的他, 我还是喜欢不起来.
另外女主角小灵出场就是一身白衣, 即使后来跟铁头出去寻找定安, 在外面那个鱼龙混杂的人群里甚至到最后她搀扶着被飞龙伤了的父亲以及铁头时, 她总是一袭干净的白衣. 对此我只能理解为这也是导演赋予这部电影里另外一层的含义. 即使再混沌未开再强权的江湖里, 总会有那么一丝纯洁, 带给人一丝宽慰和幻想.
然后就是这部电影的武打动作设计非常精彩. 首先是马贼和和尚的那场打戏, 算是电影的基调铺陈, 也算得有张有弛. 再然后定安为了就小灵而失去手臂, 这段打戏也是相当精彩. 而且在我看来这才叫真实, 一个人面对众多敌人, 怎么可能会不受伤. 所以现在很多武侠片里那种隔老远就把对方打死啊什么的, 又或者以一抵百而毫发无伤的片子, 让人非常无感. 最后龙飞和定安的那场对打, 在如此近距离里发挥兵器的优势, 而且又要表现出双方的势均力敌, 是最后的亮点也是升华之处了. 所以这部电影里的打戏非常出彩.
再来我想引用电影"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里的一句台词"什么是江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李慕白说要退出江湖所以把青冥剑给贝勒爷保管, 可是青冥剑失踪加之碧眼狐狸的出现, 让他又放不下这个江湖因为要报仇. 复仇, 怨恨, 喜欢, 不甘心种种情绪左右着人们, 所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既然人们又放不下这些感情, 又如何退出江湖呢. 再回到电影《刀》中, 小灵的父亲为了避世, 凡事以和为貴, 不准店里的伙计出头滋事, 以为这样就相安无事. 殊不知, 这个江湖就是要么你是十足的强者, 否则结果都是一样. 果不其然, 后来马贼和飞龙找上门来, 可是小灵的父亲一直都是消极避世, 面对昔日的劲敌今日依旧是无可奈何, 沦为手下败将. 故事当然不能停留在这里, 所谓江山带有人才出, 定安为了生存为了报仇, 不断进取, 终于练得一身好刀法出手相当犀利俐落. 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为父报了仇. 所以在江湖里, 一定要强, 再更强.
就以上那么多了, 最后备注一下, 电影刚开始陈豪半裸上身出场让我非常惊讶他有如此好的身体, 而且居然让本小姐都不好意思起来了. 想我看同志亦凡人的时候, 那么多帅哥全裸出镜我都不会不好意思. 另外陈豪的发型也实在太萌了, 非常可耐的发型. 再就是马贼里有一个满脸都发白然后用个黑色面纱把脸当起来的那个造型也蛮不错的. 所以觉得导演眼光都蛮独特的, 每个作品里都有那么一两个让人印象深刻的造型..........
下面引用一段别人的评论的总结觉得蛮到位的,
徐克精心打造了一个武侠的水晶宫殿,却有亲手将它击碎。他颠覆了自己也颠覆了整个人群,也颠覆了有着武侠梦的许许多多的人。
上帝抽剩了烟,扔掉,让它自己维持自己的火星;上帝咬了一口苹果,抛落,让他自己腐烂或者被狗吃掉,我们就是那烟头,就是那个狗嘴下的苹果。
4 ) 有关炼锋号当家人的智商等重大问题
炼锋号
炼锋号是个打铁铺,但是比一般打铁铺高大上的多,融合了很多东西进去,看着牛逼哄哄,可惜当家人智商不足70,导致炼锋号各种四不像
首先,它不像是一家作坊,或者说一家公司,如果说是一家公司的话,那么应该扩大经营,多收学徒,广开销路,多赚钱才对,可是没看到当家人商业方面的经济头脑和野心
那么,它是个武林门派吗?也不像,虽然当家人收了很多弟子,但是他们每天都不是练习刀法,而是在打铁
炼锋号有城门有围墙,更像是一座堡垒,那它是地方豪强组织割据势力吗?也不像,在片里弱的一塌糊涂,轻松被人攻破
尤其考虑到,作为片中唯一一个兼具土地,粮草,经济,装备,人力各种巨大优势集合的组织,它的领导人,居然是一位和平主义者。。。
领导一群饿狼的居然是一只软弱的绵羊,完全搞不懂徐克是怎么搞的
我在浪客剑心里说过,任何人物的行为逻辑,如果违背了作品的世界观,那么下场都会很凄惨
看么看《刀》的世界观,简单来说就是弱肉强食+写实性刀法,跟现实世界几乎没什么两样
整部书里,官府基本不存在,主要分为马贼和良民,良民里面有一些刀客,功夫比较不错,组成了一些微弱的抵抗势力,就这样
大概20年前,炼锋号的当家人和定安的父亲不悔遭受到马贼袭击,导致不悔被人活剥皮,当家人侥幸逃得一命
我们不知道那时候炼锋号有没有成立,也不知道是不是当家人后来逃到另一个地方成立了炼锋号,总之,这件事情后,当家人成立了一个很大的武装势力,要人有人,要钱有钱(200两银子一把刀),要武器有武器
按照弱肉强食和写实刀法的逻辑,电影里不存在一个人单挑100个的情况,再厉害的侠客,也逃不过暗算和群殴,而且在这个世界里,不存在我老老实实别人就不会上门找你,只有拳头足够硬,别人才不会敢来找你
可是我们的当家人,不知道20年前脑袋被飞龙用门给夹过了还是怎么了,在亲眼目睹诸多好友惨死,掌握了大批的武装力量后,其人生哲学居然发生了重大变化,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和平主义者
起核心思想就是,坚持五讲四美,坚持民主富强,坚持安定平和,坚持不惹事
我想他可能被飞龙给彻底吓破胆了,连敌我双方最基本的力量估值都做不到了
事实上,炼锋号在全片中都是最强的巨大势力,首先人员和武器充足,其次有高围墙和强大的经济储备,最重要的他们还掌握了核心科技,即领先马贼数十年的冶铁技术
如果运用得当,不仅可以打刀剑,还可以打造盔甲和弓弩,可以飞快的拉起一支超过100人的精锐部队,每日操习刀法和战阵,扩大势力范围
马贼比起炼锋号这么个强悍的组织,可以说是不堪一击
任何人有了炼锋号这么大的势力,都会自然的这么做,如果怕官府的管制,起码也会偷偷储存实力,因为片中的马贼是无所不在的,时刻都在骚扰良民的生活,如果不主动武装自己,下场只有一个
可当家人神奇的没有做上述的任何一件事,很轻松的就被飞龙领着一群乌合之众攻破了炼锋号(第二次),看到这里我真是大跌眼镜
尤其考虑到这点:片中没有超人的存在,再牛逼的高手,也会被群殴玩死,比如刚登场的和尚,武力值时髦值都超高,对猎户的压迫力,相当于飞龙对当家人的压迫力,结果如何呢?和尚被轻松凌辱致死,没那个实力就不要出来逞能做英雄
既然坏人可以团结,好人怎么就不可以团结呢?试想一下,一般人被飞龙这种高手击败后,在有炼锋号这么强大武装团体的时候,符合常识的做法难道不是打造盔甲和刀剑弓弩,武装子弟兵,大家从小便熟习刀法战阵吧
飞龙再牛逼,从城墙上跳下来的时候,看到几十个人穿着盔甲,拿着弓弩,万箭齐发,也要变成刺猬吧
炼锋号的当家人至始至终都认为这是江湖恩怨,而不是势力争霸,器量之小,智商之低,实在是过分
他至始至终20多年如一日的坚持违背徐克设立的武侠世界观的行为逻辑,最后居然还能善终,只能说是因为他是主角的师傅,主角光环过分强大,保住了他的命而已
5 ) 《刀》,徐老怪的江湖……
没有白衣,没有长剑,没有洞箫,没有欢歌,只是一片刀光血影,只是昏暗光线下的杀戮,和无休无止的打铁的“叮当”声……
徐老怪的《刀》,没有了我们熟知的江湖,有的,是我们不曾看过的阴暗,不曾感受过的悲惨,恩怨还在,却没有了侠义,杀戮还在,却没有了天下……
定安对于刀的执著,是他对于父亲的幻想,也是我们对于理想的追求,没有人会放弃理想,哪怕他是残破的……
独臂,断刀,残谱,所有的一切都是残缺的,都是不完美的,但结合在定安的身上,却是完美的武功,完美的速度,完美的杀戮,完美的复仇。
不知道徐老怪是不是想讲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残破的人生,一个残缺的躯体,一个残破的工具,在一个残忍世界里的完美表演……
暴力美学从来不是吴宇森的专利,徐老怪也可以玩弄的如此老道,血浆有时候带来的并不是害怕和恶心,还有宣泄的快感,还有复仇的畅快……
不能否认,徐老怪在向张彻致敬,独臂,断刀,都像极了张大师的《独臂刀》,复仇,公道,都像极了张大师的《报仇》,只是徐老怪并不是男人美学的狂热份子,他的手下,男人尽管英勇,但也有各种各样的欲望,铁头对于妓女的感情,定安对于父仇的执著,都不似张彻手下的男人那般刚烈,那般干脆,却再一次展现了黄飞鸿对于十三姨般的铁汉柔情,尽管我们只是小觑豹斑……
张彻是大师,徐克也是大师,大师向大师致敬,本来应该是一部传世名作,只可惜,徐老怪的《刀》并没有让多少人记住,徐老怪构筑了一个完美的故事梗概,却没有完美的剧本来讲述,如果我们没有一直看到最后定安和飞龙的决战,我们不会了解定安的父仇究竟是如何一回事;如果我们不曾看到最后小灵开门的那一幕,我们也不会了解铁头和定安究竟是什么样的兄弟情份。情节的残缺犹如电影里的独臂,断刀,残谱一样,看来那么让人不解,“为什么”的问题,会一直伴随着你看完整部电影。
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徐克终究是徐克,徐克的电影不会简单的讲述一个故事,也不会空洞的向你说教某一个道理,小灵在定安和铁头之间的徘徊,村民对于定安的追捧,师父对于马贼的漠视,都是我们,也都是我们生活的再现。
假如我们曾经有过爱情,我们一定有过对于爱情的彷徨;假如我们曾经受过磨难,我们一定有过对于强势者的追捧;假如我们受过打击,我们也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不是吗?
假如不喜欢徐克,不曾看过徐克的《黄飞鸿》,不曾看过《笑傲江湖》,我们很难看出《刀》里有什么意义,什么思想存在;可能徐老怪在拍电影的时候,也不会去想要表达一个什么样深刻的主旨,只不过,他的电影拍摄的过程,就是他在思索的过程,然后,呈现给我们的,是一部或者让我们感慨万千,或者让我们冷汗直冒的思想审视……
徐老怪始终不是一个简单的电影导演,他也不会满足与拍出一个故事就算,他应该被称作思考者,审视者。思考着世间的种种无奈,审视者世间的芸芸众生,然后用他的电影,他的江湖展现出来。
武侠电影,始终是徐老怪的江湖,而我们,只要喜欢就可以了。
6 ) 无名氏
从我懂事开始,我便跟着一个老乞丐在要饭,蝼蚁般活着。
老乞丐对我不错,只是话少,有时候我问他,他叫什么名字,他说他忘了。我问:那我是谁?他答:不知道,要饭不需要名字。
然后日日如是,次次如此,但一年年过去,我却越发好奇,我不得不好奇,如果人活着连名字都没有,那跟那些猪有什么分别,特别是被街上的人骂死猪时,我对自己的名字更无比渴望。
有一天,老乞丐把我带到一个破房子前,说他当初就在这里捡到我:你是在这里出生的,但至于你叫什么,我真的不知道,别要饭了,试着在这里像个人一样活着吧.老乞丐说完便不再说话了,只是把他要饭积攒下来一点点钱给了我,过几天便死去了。
埋了老乞丐后,我想着他最后一句话,人,要像人一样,那我至少得有一个名字吧,可惜我还是没有,但连老乞丐我都没有了,有名字没名字也没差别了,努力活着吧,还能怎么样。
直到哪一天,我在山底下遇到了他。
之前好像遇到过他,在街上要为老和尚报仇的其中一个,他断了只手,随身一把断刀,要救他吗,我问自己,救吧,他应该是一个好人,像老乞丐一样。
就这样,我把他拉回自己的房子,救活了他,从此跟他住在一起,吃在一起,活在了一起。
我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他说,我叫定安。然后写下了他的名字,我第一次对一个名字有了概念,他说他的名字的意思就是安定,即平平安安,原来名字不仅仅是名字,还有意思,而且意思还可以这么好,我又一次对自己的名字有了渴望,而且更渴望。
安定的日子来之不易,要摧毁他,却易于反掌,山贼一把火就做到了。我们又什么都没了,我安慰自己也安慰他,没事没事,一定还能找到吃的,找到吃的,就能继续活下去了。
无意中找到一本烧烂的书,我欣喜若狂。书,不是用来写字的嘛,这本书藏在这个屋子里,也许有写我的名字,有写我的父母,有写我的兄弟姐妹。
可惜一切都没有,定安说这是刀谱,有用的刀谱。
刀谱是什么我不知道,连名字都没写的书有什么用,但定安却不一样,他看着刀谱,眼神里面开始有了恨,然后便有了疯狂,他把断刀挖了出来,吊着自己跟着刀谱学。
他越疯狂,我越怕,上天什么都没有给我,但至少我有定安。但定安不管,只顾疯狂劈砍,他要报复,他要报仇。
山贼又一次来了,这一次定安成功了,他疯狂旋转着,一支手,一把断刀,疯狂劈砍着,竟然打退了山贼,他出名了,村民还封他为 杀猪大侠,我第一次感到尊重,第一次感到做人的感觉。
但定安没有迎合他们,他带着我从后门走了,虽然要离开自己的家,但只要在他身边,我便感到定安,感到安定,跟着他,无论到那里,家就在哪里。
可惜杀戮一旦开启,似乎就无法停止。在客栈里,我们又遇到山贼。
但这次不同,我们遇到一个女人,定安救了她,她好像叫小灵,多么好听的名字,多么希望自己也有这么一个好听的名字。但奇怪的是定安救了好她,但又怕她。他怕什么,连山贼都不怕的人,既然会怕一个女人。
山贼临城,我希望可以远走他乡去躲避。定安说好,但走之前,他还需要解决一件事。
就这样,我跟着他来到了炼锋号。
在这里,我再次遇到了他的小灵,还有他的师父,他的兄弟,还有他的仇人,那个会飞的人。
定安再次一支手,一把断刀,疯狂旋转,疯狂劈砍,他的仇人亦是如是,两个人疯狂劈砍,沙风土影,飞尘漫漫,好快,快到根本看不清楚,只是知道他们两个都在不停劈砍,不停地受伤,一注注猩红亦不断浮现。
终于一切停止了,定安赢了,他杀死了仇人,从疯狂中冷静了下来,他定定地望着那个女人,他的师父,他的兄弟,可能也望着他的过去。过去都过去了,定安叫我扶着他离开,离开他的过去。
离开去那里,我不知道,家在那里,我亦不知道,最后连我的名字,我还是不知道,但无所谓了,因为我有了定安。
1.快意恩仇,刀光血影;2.快速剪辑,凌厉刀法;3.暴戾江湖,柔情女爱;4.真正的江湖应是这般,不为名不为利,只为生存只为图一时的痛快;5.徐老怪用镜头展现了一个最血腥的江湖,令人颤栗,却用女性的视角和口吻来阐述,使得这个江湖中的爱显得如此可贵可爱可薄和可怜。
赵文卓、陈豪、熊欣欣、惠天赐都贡献了最好的一次演出,整部戏气氛极好,镜头感十足。可惜女主太弱,唠唠叨叨的旁白那是王墨镜的风格,徐克还是玩不来。
我最喜欢的徐克电影之一
徐克玩起深沉来比王家卫都让人蛋疼!
相较断臂刀客赵文卓,熊欣欣的反角已经是港片武侠的标志了。人做坏事会遭天谴,所以连菩萨都拿着把剑。不是出刀慢,而是放不下。
赵文卓是被低估了的那一代武打小生!
现在回想起来,这是第一部看到的徐克的电影,从电视。人奔马走纷乱嘈杂,看不出时光的市井辨不明年代的江湖。印象里徐克的江湖是一群光着膀子在竹竿堆里流血流汗的男人,连情爱都跟仇杀有关。票房惨败不是没有原因的,视觉太不讨好,除了颜色之外镜头也晃得太厉害,要不是因为在电脑上看蜗一定昏过去
“票房不佳有几个原因。其中之一是我们没用大明星。但我打心里喜欢这批演员,他们感觉非常真实。与我之前的作品也有些区别,动作风格上的区别。本片的风格创造出一种逼人而丑陋的生死图景。算受到黑泽明的影响,他拍七武士就采用了一种非常有力道的方式。我希望观众能够反身自省,思考为何人存于世却彼此仇恨至深,太多打斗,太多暴力。实际上《刀》之后仍想在下部作品中延续此种风格,不过我后来去了好莱坞。”
另一种风格的《独臂刀》。快速镜头的剪切——极速打斗的壮烈切换,刀客砍杀的极速镜头,手持的快速变焦,充满男性荷尔蒙的构图调度和美术风格,最后赵文卓vs熊欣欣那场戏是真刀真铁链五五位对砍没有套招(元彬武术指导),最后都在那极具诗意的内心独白里调和。徐老怪真的鬼怪,还有张叔平的美术,姜国民的纪实化摄影,元彬等的武术指导,我太喜欢这部风格特异的武侠片了。8.4
哈~我很喜欢的西部片~这个才是真正的世界嘛~血腥汗臭~~
《刀》在徐克的作品序列中显得颇为独特,既有着处女作三部曲的先锋创造性,又有着为以后好莱坞作品练手铺路的作用,还像是在弥补自己初入影坛拍摄作品票房遇冷的遗憾,倘若说前三部的贡献主要在独特文本与不吝血肉展现的异色,那这部就更多的是在技术上突破了他自己,全片使用低饱和度的现实主义式的照明色彩,这一决定令光影更加的易于调度,大量夜间戏份也因此营造出荒凉决绝的意味,而人物的化妆装扮则为电影的怪力乱神奠定了最大的基础,这一设置是弱肉残食世界的最重要表现,最令人亮眼的是中景与特写的选用,全片远景占比很少,除去结尾之外,打斗戏份也多是用近景,这一考验剪接功力的做法,并未折损观感,反倒凸显了凌厉,而另一突破是在打斗过程中使用虚化前景,虽然这一做法令人有些眼花缭乱,但在展示打斗效果上,却十足的见效。
江湖。我都不知道江湖是什么。徐克。男性荷尔蒙。冷兵器。赵文卓。
影片改编自张彻经典《独臂刀》。在这个架空了时代背景的故事里,刀场、猎户、马贼、强盗、黎民,就构成了江湖,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没有浩然于天地间的大义,充斥着的只有野蛮和血腥,烧杀抢掠、欺凌弱小、倒挂虐杀、剥皮示众。开场的和尚惨死,便象征着仁义尽失,规则不复。徐克刻意运用了凌厉碎片的剪辑、晃动不安的镜头、大量特写的画面,以呈现出极度风格化的视觉效果。武侠元素的表现也是极端化的,无处不在的男性荷尔蒙和愤懑狂躁的情绪肆意喷溅,尽皆过火,尽是癫狂,武侠不再是清晰的一招一式,而是混乱与搏命的缠斗厮杀。最后的高潮段落,赵文卓几乎只有转陀螺一招,熊欣欣也是只有舞双刀招架,歇斯底里,唯快不破,为了生存,没有理智。
【C-】再也受不了这些老旧过火的香港傻缺武侠电影了。《刀》所展现的“快”本质仍是不伦不类的狂躁影像,让人精疲力竭;而二十年后《师父》所展现的“慢”反而愈发贴近影像的流动之美,在瞬息间,动作被赋予意义,而不是无意义的模糊。
这电影在徐克影片中应该是被争论最多的一部,从拍摄方式剧情设计到武术动作,都与典型的经典徐克式武侠有不少出入,可能这也正是徐克在高峰之后的一种革命行为。无论如何,电影中感受到了很多文艺色彩,很艺术化的处理效果,甚至让我嗅到了一些王家卫影片的味道。江湖的理解,人生的感悟,精彩的功夫。
8/10。[刀]的极端性足以联想到张彻式暴虐与霸道主宰的世界,片中火光掩映的硬线条特写,男主回忆父亲搏斗至死的心理剪辑(尸体倒吊剥光皮-惊恐的眼睛及面部-断刀沾满鲜血),旋转与飞跃进攻、铁链与锯齿刀比快、捕兽器突然袭来的高潮,不断重新对焦来加速镜头切换,构成了令观众筋疲力尽的兵器交锋场面。
香港武打片实在是无敌。。。
导演极思突破武侠片处理形式的躁动感觉跃然银幕之上,会让部份观众难以消受,但也会有人觉得力度十足,拍出了江湖恶斗的悲壮感。整部影片最突出的地方是强烈的阳刚色彩和歇斯底里般的渲泄情绪自始贯串。在武侠电影第二高峰渐退后,徐克作为终结一个时代的作品,影片完全模糊了时代和社会背景,简单交待了人物和所涉的恩怨,以一种平稳来营造出一个纯电影中的"江湖",并以一种歇斯底里的情绪,把武打(以急速多变的镜头来交织)和文戏(大量不受节制的愤怒对白)相辅,作了一次自我情怀的抒发与治疗。导演试图努力将张彻与黑泽明的风格融合在一起.
真正的江湖。台词:“你看到事情不公平,要出头,但也许哪一天就会发现,错的其实是你自己,到时候已经晚了,没有人会同情你的。”
看了这么多部徐克,基本能确定这是最好的了,分镜剪辑非常极端,个人风格严重,粗糙又华丽,叙事短板可以完全忽略。独臂,断刀,残本组成的一位大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