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8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西葫芦的生活》,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孩子们温情可爱的感动评价了!
Pincent:
粘土动画做成这个画风也太可爱了吧,大荧幕观看使这种”土豆头”的画风更好看了,也有《无人知晓》那种孩童视角揭露社会问题和批判成人世界的内容,但依然非常暖,居然有些感人。
薛Tony:
像橡皮泥捏出来的泥人一样,满身都是大人的手纹。大人眼中的孩子,是一个意外,再浓郁的情感都无法感动。孩子看着大人,一丝丝的爱护都弥足珍贵,撑起了他们的世界,什么都懂,却什么都不该懂。那些从他们轻松甩出的话语,确是那么地沉重与残忍。西葫芦,我在外面,长的很好。
日烦夜烦:
温暖可爱的定格小动画,有着明亮的底色。
我们敏熙:
孩子们太早知晓了人生的苦楚。不喜欢结尾的处理,大家一直在一起多好啊!
淡水河边:
一向对黏土动画有着偏爱,仿佛里面的灵魂是不一样的,这其实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虽然呈现的效果很暖心温柔,对比之下的情感也显得更致郁了。一个个小天使用自己的方式去认识世界,错的不是他们,是哪些罪恶的大人们。
安安安and:
那些愚蠢的父母用随手的施害就投下让整片土地寸草不生的炸弹,那些善良纯稚的孩子则要用尽一生漫长,笨拙地为自己喊出不是鸡汤也同样具备温情力量的口号。每个人都带着被遗弃、被伤害的阴暗过去,但依然向着光明的方向茁壮生长。在满怀创伤仍要明媚窥探的孩童世界里,他们默默经历了成长路上这一场短暂的相聚与离别。最难忘的是结尾,他们围着即将诞生的新生命,七嘴八舌地发出小心翼翼的怀疑和拷问,他们并不懂得他们说出的每一个孩子的缺点都是对父母责任的考验,一切只因为你我生而不同,但同样渴望海阔天空。
Her Majesty:
用明亮的色彩,表现压抑而残酷的世界,还夹带一点成人的私货,再加一点普世角度的政治正确。可怜的小孩们并非人见人爱,大都性格乖张,个别的还杀过自己妈妈。有幸运的小孩子找到了新的家,就有不幸的呆在孤儿院里,当然相比起来,其实还有更不幸的孩子被抛弃或者被虐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生能有几次说“生活原来可以这么棒”的机会。所谓的未来,不过是往昔;所谓的希望,不过是命运。
法罗岛岛主:
这片土地上每一个幼小的灵魂,他们会是怪胎,会是熊孩子,会是有色人种,会是孤儿,但是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珍宝,都应该有人爱他们。
今天的别离,只是为了未来更好的重逢,这段以自己微弱的体温温暖对方冰冷的心灵的纯粹友谊,必定成为永恒的记忆。
愿世界上每一个孩子都有美好的家庭与热忱的朋友。
晓风与你残月:
天啊,又一次被温情感动哭,愿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被温柔对待,也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温柔对待他们的孩子,不管他们有什么样的缺点,也希望所有的小孩子都能过得开心。虽然我知道这样的孤儿院太少了,但导演还是给我们展现了这个世界尚存的温情。剧本虽短,但却精致。
血腥爱情故事:
当彼此伤痕累累,互相安慰,互相拥抱时候, 我们会更加脆弱,更加把自己真心交出,所以害怕下一次伤害。
斯诺-纳什维尔:
电影通过不同镜头观察福利院孩子们的生活——它们都被遗弃或者破碎不堪。电影虽然涉及到沉重的成人主题,但叙述时永远不会停止孩子般的语调与幽默。电影充满了许多令人振奋的希望以及温柔的时刻,它传达的东西不会让人感到做作或者过度多愁善感。
我略知她一二:
感动总是来的那么轻而易举,因为善良永远是这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在孩子们的眼里任何事物都是五彩斑斓的,无论是红色还是蓝色还是黑色还是白色,这些或喜或悲的人生经历让他们提前认识到成人的世界,作为一个孩子承受这些事情是那么的沉重又无可奈何。但这些残酷的事实并不能抹杀他们的天真无邪,因为他们拥有这世界上最美好的品质,所以即使前路是荆棘坎坷,他们也会微笑着一起共同走过。
了却烟硝:
动画片能够选入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本身就是非常罕见的事情,而这部时长仅刚刚超过一小时、毫无名气的动画短片导演的定格动画长片处女作能够进入主竞赛单元,足以见得这部动画片过硬的实力,而看完之后,这部动画片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虽然剧情有点略弱,衔接性也不太好,不过考虑到这部动画片本身就是以不谙世事的小孩为叙事角度,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而故事情节上并没有局限于短短的时长,从西葫芦家庭的破裂到他在福利院里的成长,卡蜜儿的加入及其与阿姨的抚养纷争为故事带来了高潮,整个剧本一波三折,极具戏剧张力。(后来查阅,编剧就是今年荣获戛纳最佳编剧的《燃烧女子的肖像》的导演/编剧瑟琳·席安玛)
而整个故事最动人的一点还是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情感:故事反应了许多社会的共同现象——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缺失父母之爱的孩子?敏感而脆弱的他们值得我们所有人的关注和支持。有时候,他们需要的并不是大把的物质支持,而是哪怕一点点的精神帮助。
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灿烂的阳光下快乐地成长。
#FIFF6#DAY8的主竞赛单元场刊评分稍后会在广播中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即使他丑陋?即使他很难闻?即使他哭个不停?即使他尿床?即使他成绩糟糕?即使他很蠢?即使他吃起来像猪?即使他忘了他的名字?还有臭脚?即使他让人受不了,不停地大喊大叫?即使他放屁?即使他在墙上乱涂乱画?即使他想当警察?即使他有一个长颈鹿的脖子?即使他是废物?
大家七嘴八舌地问着老师有多么爱她的孩子。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他们内心对于自己未得到爱的担心,他们希望得到老师肯定的答复,这样他们就可以证明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同样的,即使他们拥有这些所担心的问题,他们也是值得被爱的。感受并相信自己被爱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必须的,只有觉得自己是被爱的,才能觉得自己是安全的,是不会被抛弃的,是值得与有意义的。
电影给了所有有创伤的孩子一个宽容的环境,体贴的老师与陌生人,以及陪伴的伙伴,他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恐惧,孤单与难过,进而抚平自己的创伤。所以他们到最后依旧相信自己是有人爱的。就像西葫芦在向警察讲故事的时候跟他说:你来看我是因为这是你的工作。警察说:我不是因为工作才来,我是因为喜欢你才来的。西葫芦说我也喜欢你。
体验过自己作为有缺陷的自己而被爱的感受,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自己值得被爱的信念,是人生一切美好的基础。
本片讲述的是小男孩伊卡(小名“西葫芦”)出身单亲家庭,一次意外使得他间接致死了酗酒成性暴力对他的母亲,因此被雷蒙警长送去了方丹儿童福利院,在新的地方结识了和自己一样没有亲人关爱的伙伴,在这里他们相亲相爱像一家人,共同面对挫折,互相帮助,一起成长的故事。
不知道大家是否感觉,这部黏土动画和另一部法语电影《放牛班的春天》(Les choristes,以下简称“放牛”)有相似的情节,二者中心思想上都表达了爱,都关注弱势群体,对剧情起关键作用的角色也都是男性,结局也都是相对的happy ending。
但不同的是,也许因为受众的限定,动画所表达的内容不能太深层,对未成年人而言点到即止,对成人而言可自行脑补挖掘。以是鄙人的脑洞,仅供娱乐,不喜勿喷。弹幕里看到有网友说不如改名叫《西蒙的故事》,这么说好像也对,那么剧情就是:
一个叫西蒙的红毛仔因为父母双双吸毒而被送进儿童福利院,他在里面以恶搞他人取乐,像个小霸王。
有一天,他平淡无奇的生活随着蓝毛仔西葫芦的加入发生了变化。不打不相识,西蒙和西葫芦从此拜了把子,带着他认识院里的姐妹弟兄。
快活了几天日子又很快无奇平淡下来,这平淡的生活因为一个妹子的加入又有了新的味道,主要是兄弟西葫芦和妹子卡蜜儿一见钟情。说干就干,西蒙认真地当起了电灯泡,并疯狂给自己加戏,生怕男一变男二。
姜还是老的辣,雷蒙叔一眼看穿妹子是个小辣椒。妹子来后,西蒙霸主的地位受动摇,那有什么办法,毕竟是兄弟的女人,好男不跟女斗,我忍!
一天晚上黄毛仔枣子不睡觉,找西蒙开车……
西葫芦想知道妹子背后的故事,仗义的西蒙被子一掀,亮出他行走江湖多年的本事——偷看档案。
一天,院里组织冬游滑雪,大家一上小黄车就暴露了老司机的本性,黑毛仔阿迈德一言不合就开车。这边,西葫芦依旧不同流合污,专心盯着妹子美丽的脸蛋还想牵人家手……
感到被冷落的基友西蒙认为这是个抢镜的最佳时刻。说时迟那时快,西蒙再次(第一次是打架的时候)掏出了象征着西葫芦妈的酒罐一阵乱晃惹得西葫芦激动起来。另一边,妹子也积极响应,一把夺回了酒罐,两人甜蜜对视,差点融化整个冬天……
大家在滑雪场里玩得不亦乐乎,堆雪人,滑雪,K歌,打雪仗,人多就是好玩。
西蒙收到了母亲的信,迟迟没有打开,黑仔替他打开,里面并没有他期待的,来自母亲的信,只有一部mp3。
剧情到这里该来点波澜了,三小只无意中偷听到了卡蜜儿狠毒阿姨的阴谋,发挥聪明才智的时候到了!
原来,卡蜜姨费尽心思领养自己侄女无非是为了拿到卡蜜父母的巨额遗产,这时候男孩们开始密谋拯救计划,而西蒙一上来就放了一个大招……
西蒙在mp3里留言告诉卡蜜儿要在关键时候将狠毒阿姨的话录音作为呈现给法官的证据,就这样,阿姨的诡计穿帮了,卡蜜儿也安全了。但是,雷蒙警官向法官提出为西葫芦和卡蜜儿提供寄宿家庭,只要他俩点头,立刻就能搬走,好基友西蒙在一旁悄悄目睹……
老大就是老大,老大开心大家都能开心,老大难过大家都不好过。西葫芦去找西蒙,告诉他不会离开,没想到西蒙一口回绝,他很清楚,有好的寄宿家庭对每一个孩子多重要,他不知道自己以后会怎样,他也不是嫉妒他们,只是舍不得朝夕相处建立地深厚的友谊。
终于到了临别时刻,目送卡蜜儿和西葫芦坐上雷蒙警官的车绝尘而去,大伙久久站在原地,空气仿佛停止了。西蒙开了个玩笑,支走了伙伴们,他永远只把悲伤留给自己,在心情表上换上笑脸。一切又回到了初始的模样,不同的是在这个院子里,处处留下了卡蜜儿和西葫芦的影子,充满着爱和欢乐。
全剧终。
虽不能以偏概全,但我觉得用“慢工出细活”来形容黏土动画很贴切。 黏土动画制作的时间不容忽略,所以在此过程中必定少不了对细微处的略加苛刻的处理。它传达的一种沉重的深沉的东西是其他动画远不能承载的。 当涉及到了人类情感的脆弱面,就成了绝对的好电影。比如心理 教育 成长~ 看的上一部黏土动画是《玛丽与马克思》。
影片最后,收养所管理员萝茜生了一个孩子,叫做安托万,孩子们围着她问道: “你会让他来收养所和我们一起住吗?” “我想,我不会的。”萝茜回答道。 “除非你不要他了。”西蒙追问道。 “这是肯定不会发生的。”萝茜坚定地说道。 “即使他哭个不停?” “即使他尿床?” “即使他成绩很糟糕?” “即使他在墙上胡乱图画?” “即使他有一个长颈鹿的脖子?” “即使他是个废物?” …… 孩子们一个接着一个、不停地追问道。这一个个的假设,就如同他们对生活存留的一个个不安。 他们被生下来了,他们被遗弃了。事情就这么发生了,没人和他们商量,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总要他们来承受。所幸的是,他们还是长大了。时间留给他们唯一公平的事情,或许就是,他们会长大。
悲伤的故事在日光底下温柔地说。
很简单的一部片子,透着淡淡的忧伤,每一个孩子背后都藏着伤疤,用各自的方式努力的遮盖着。他们的善良被这世上的丑恶伤害,而他们的痛楚也会被这世上的温暖抚平。P.S.真的,如果决定了生孩子就对ta好,如果自己都一团糟,何苦再拉一个小生命下水呢。
你的孩子不管未来如何,最起码你要对他负责,这是你的责任也是义务,尊重孩子幼小纯洁的心灵
老爸和chick风筝飘,啤酒罐折小锡船;马铃薯变西葫芦,不打不相识;雪山温情小护镜,fck da police砸水球;有情人终成兄妹,请代表我们离开……朴素真感情,就是中间那段窃听风云稍微生硬了点
儿童视角阐释“假如生活抛弃了你,请仍旧不要放弃”。明亮、和煦却又悲伤、压抑,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暂且可看做动画版海边的曼彻斯特,而两部片的最大共同点在于,真正看进去后你会发现,其实它们的丧点和泪点都很多,而这,正是生活。
黏土定格動畫,短小精悍的篇幅,講了一個哀傷但溫柔的成長故事。育幼院的孩子們都有自己的特色與可愛。除了主角Courgette,看似頑皮霸道的紅髮Simon也是個特別令人心疼的孩子...
谁夺走你所爱,谁又给了你幸福…片名一度以为是《宝葫芦的秘密2》
丑萌的人物设计却让人温暖
作为一个动画,有这么强的故事情节可以说是非常棒了!
3.5。奥斯卡要颁给动物城已成板上钉钉的事儿,但我还是力挺西葫芦。
完整/不完整的儿童。法国动画从来都没把小孩子当弱智,死亡、爱,甚至性,都在这部定格动画中向儿童观众传达着正确而又真实的世界观。单此一点,就值得观看。
动画,特别是定格动画,这种充满古旧气氛童真趣味和材质触感的形式,比起给欢乐锦上添花,实际更适合用来给悲伤和孤单雪中送炭。法国动画片最大的优点,是画面,技术和故事的契合。美术跟细节的讲究。红鼻子黑眼圈和冬天的阳光。字幕和片尾曲都配得好!
孩子生下来就要负责就要好好管教,置之不理简直就是人渣
始于家庭的孤独,终于动画的美好。官配终成兄妹,只为蓝红cp。
很短很简单,孩子眼中的世界,他们看似被身边的大人护着不用去直面人生的苦,却是对爱最敏感的人,一点点小的情感维系就可以是全世界。好可爱的电影,看完有走在路上被一个陌生人、一朵漂亮的花或者一片可爱的云很短暂地感动了哪怕几秒钟那种不惊讶却很珍惜的感觉💗
故事起落多次,但毫不仓促的一个小时。喜欢里面精致的打光和影子
友谊那么感人
“即使他哭个不停?”“即使他尿床?”“即使他成绩很糟糕?”“即使他在墙上胡乱图画?”“即使他有一个长颈鹿的脖子?”“即使他是个废物?”
如果没有足够强的责任心请不要轻易的生孩子,如果生下来了,请对他们负每一项责任并赋予足够的爱,即使他丑陋、难闻、哭个不停、尿床、成绩糟糕、很蠢、吃起来像猪、忘了名字、臭脚、让人受不了、大喊大叫、放屁、在墙上乱涂乱画、想当警察、有一个长颈鹿脖子、废物……
简单可爱小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