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佳飙车场面已经被这部电影预订,速8我都没看上眼。
因为不仅有飙车,还自带BGM,动次打次。
没错,这部电影就是8月25日上映的《极盗车神》
在6月28日,美国和英国就已经上映,口碑极佳。
导演埃德加莱特,可能没太有人听说过他的名字。
不过他的“血与冰淇淋三部曲”却是很多人的心头好。
他最擅长就是“反类型”电影。
《僵尸肖恩》一点都不“丧尸”,《热血警探》根本就没有断案推理,《世界末日》更像是一群中年人回顾青春路的电影。
所以《极盗车神》注定不是普通的飙车加犯罪的动作电影。
确切的说,应该是一部音乐动作电影。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电影中最为重头的飙车戏居然是根据背景音乐的节奏拍摄的。
其实,这个根据音乐节奏拍摄追车场面这个点子,早在22年前就在导演的脑海中形成了。
22年前,导演听到John Spencer Blues Explosion的《Bellbottoms》,觉得很适合拍一段追车戏,没想到22年后这个想法居然实现了。
音乐在电影里不仅仅是背景,而是整部电影的灵魂所在。
除了飙车,演员也可为是噱头十足。
电影里的主角叫“Baby”(不是那个Baby),这个“宝宝”叫做安塞尔艾尔高特。
父亲是时尚摄影师,母亲是歌剧导演,可谓“艺术二代”
1993年出生的他参演过《魔女嘉莉》、《分歧者》、《星运里的错》和《男人女人和孩子》。
凭借《星运里的错》拿下美国青少年选择奖的多个奖项。
他在国外社交网站INS有900万粉丝。
说白了,人家是个“网红”。
不过导演并不是因为他是网红才把他作为主演的,主要还是因为人家“玩音乐”。
他早年用Ansolo的名字做了好几年DJ
他最近开始用真名安塞尔艾尔高特办演出,唱一些全新的流行音乐,从地下慢慢走到地上。
正是因为安塞尔在音乐上的专业与热情,带给了“Baby”这个角色无限的活力。
另外几个配角也是响当当的人物。
两位奥斯卡影帝:凯文史派西和吉米福克斯
还有“广告狂人”乔恩哈姆
女主角艾莎冈萨雷斯更是1990年出生的美人。
这么满的音乐贯穿电影,会不会变成加长版MV?
绝不会
有些人也担心导演在“血与冰淇淋三部曲”之后会不会黔驴技穷?
不过在导演看来,这部电影反而更加“真实”。
这里的“真实”并非男主的遭遇,而指的是一众反派间的犯罪戏码。
其中一些“黑吃黑”的关系,以及信任缺失导致的犯罪升级,都是取材自真实的犯罪事件。
主角很年轻,而观众是从他的眼中看这个故事的。
电影讲述的是他和他当下正在做的事之间的博弈和挣扎。
“年纪轻轻,就要以犯罪作为终身事业。他必须得下决心脱身出这种犯罪人生,可这个决定又很艰难。”
其实细想想,深陷于自己并不认同的生活状态,想逃却逃不开,想变却变不了,不正是我们大多数人每天都在过的日子么?
8月25日这部电影就将在全国上映了,让我们哼着小曲,一路“动次打次”的去享受这2个小时的“极速之旅”吧~
《极盗车神》在北美上映时,就像一颗深水炸弹,在烂番茄和imdb炸出了花。口碑一路飙升。
至此,本年度第一批黑马电影诞生。
港真,大聪并不是很迷飙车为主的电影,一来不太关注车,二来觉得如今的飙车场面,越拍越夸张,还是那似曾相识的套路,还是那熟悉的爆炸声,以及那永开主角光环的肌肉男。
没错,说的就是《速度与激情》系列。
确实,看惯了《速激》的我们,后面几部的《速激》剧情越来越薄弱,电脑CGI飙车镜头,只能靠着狂轰滥炸来充斥整部电影,各种爆破镜头也越来越让人感觉不真实,渐渐让我们感到视觉疲劳。
反观突然出现的《极盗车神》,回归最初的原汁原味,不用电脑CGI,不用绿屏抠像,为的就是还原真真实实的飙车画面。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飙车的同时,电影背景音乐融入了蓝调,迷幻,灵魂等不同曲风的七八十年代经典音乐,让电影有极强的视听感。
如果你觉得这不就是音乐剪辑嘛,对准画面的节奏点,或者剪辑点,再配上一首好听的歌曲,打完收工。如果你这么认为的话,那就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 了!
《极盗车神》不光在动作节奏点找准位置,而且结合了最近美国极为流行的Lip Sync Battle(嘴型同步对唱挑战)。
用国内的话说,就是小咖秀有木有。
而影片主角baby则在车里“小咖秀”。
至此,如果你们认为电影背景音乐只是和画面和人物完美结合?那还是分析得不够深入!
《极盗车神》不光把音乐结合到电影中去,还把电影中听到的喇叭声,刹车声,提款机的按钮声,路人嘈杂声,枪声,引擎声,甚至包括演员对白的节拍等等,都变成了有节奏的音乐,然后MIX进电影歌曲中,再结合电影画面,让人不得不佩服这是一个多么极致的处理。
不多废话,放个电影片段大家感受下,带不带劲。
分析到这,以为就这些了?!还没完!更让大聪鸡皮疙瘩掉一地的是,在电影开始不久,男主BABY去买咖啡的开场,导演采用了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一镜到底在今天的电影技术来说,已经见怪不怪了。
因此要说的不是一镜到底的手法,而是导演在这开场MV式的片段中,居然变态到把这首歌的歌词,隐藏在电影画面中,在灯杆上,在电话亭上,在墙的涂鸦上,眼尖的观众,都能瞥见歌词!
另外,大聪以为,这些音乐音效的结合,或许只出现在整部电影的开头,之后应该就会进入剧情主线,蓝鹅,导演并没有这么想,而是把这整个音乐电影演绎到了最后。
喜欢音乐的大聪,在看着电影紧张刺激的飙车戏的同时,全身还不由自主的跟着音乐摆动和电影一起尬舞(脑补尬舞画面...)。
往往在电影中,除了像《爱乐之城》这样的纯音乐电影,电影中的音乐,只是为了渲染电影气氛的,蓝鹅《极盗车神》虽然不是纯音乐电影,却把电影音乐拿来控制画面的精彩度和节奏,也就是说,《极盗车神》虽然不是纯音乐电影,却和纯音乐电影有着同样的疗效,但却展示了不同的功效。(此处默念:高,实在是高)。
这就不得不说到本片导演:埃德加.赖特。喜欢电影的同僚,应该对这位鬼才导演不陌生,之前的《僵尸肖恩》,《热血警探》和《世界尽头》,被网友誉为“血腥冰淇淋”三部曲。
这三部电影的演员西蒙佩吉,尼克佛洛斯特,以及导演自己,组成了三角恋,哦不,是黄金三角拍档,深受观众喜爱。这“血腥冰淇淋”三部曲,毫不掩饰的透露着导演的的阴阳怪气和才气,创意十足。
而这部最新的《极盗车神》,应该说是埃德加.赖特最最最最想完成的作品,如果说那部什么《大渔海棠》情怀12年完成,那么这部《极盗车神》埃德加.赖特则前后历时17年(1995年开始筹拍),才得以和观众见面。
这部电影,甚至可以追溯到导演当初拍摄的一条MV,叫《blue song》,这支MV同样是说司机在等待劫匪抢劫,在车里演唱歌曲。
《极盗车神》开头抢劫戏中,BABY在等待自己同伙抢劫的时候,他自己在车里的Lip Sync,就采用了和《blue song》MV的结构相同的处理手法。
而这部电影的灵感则取自1978年的《虎口拔牙》(《The Driver》)。而这部电影确实是深深影响了《极盗车神》,还有早期大聪一样喜爱的,由高司令主演的《亡命驾驶》。
《亡命驾驶》也是一部飙车电影,一样有着醉人的电影配乐,但《亡命驾驶》呈现的是冷硬的黑色电影风格。和《极盗车神》不是同一个菜系的。
但这也正是他们的共同之处:个人风格。
不管是《亡命驾驶》,还是《极盗车神》,导演都在告诉观众:不管什么题材,到我的手上,你们喜不喜欢我不管,我就是要这么玩,玩出一个属于个人墙裂风格的世界,玩出一个极致。
因此在看《极盗车神》的时候,不能说里面的每一首配乐都是你喜欢的,但一定是导演最爱的;不一定每一个细节你都能体会到用意,但一定是导演自己的小心思彩蛋。
说到彩蛋,除了前面说的影片开场嵌入歌词之外,导演曾经的那首MV《blue song》,也被导演自己放入影片中,在主角BABY在家中不断换台的时候,电视机画面就有这首MV。
BABY的养父,在现实中,其实真的是一位聋哑人,所以BABY不得不真的去学一些手语,才能和这位聋哑养父“对话”。
另外演员杰米.福克斯(Jamie foxx),除了是奥斯卡最佳男主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他还是著名的节奏布鲁斯,R & B歌手,钢琴家等。
主演BABY的安塞尔.艾尔高特,在DJ方面也是一位熟手。
这两位对音乐有着同样热爱的演员,演绎着一部如此独特的音乐电影,想不好看都难。
当然,这次影评主要从音乐角度去解析,并不是说电影的剧情,和角色的塑造,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情套路就完美无缺了。电影中在剧情和角色的动机上,确实存在着一些硬伤,在此就不展开分析了,今天主要从音乐角度分析这部电影。
如果你热爱音乐,你有一颗年轻的心,这部《极盗车神》不容错过。
做正确的事远比把事情做正确要深远——细思极恐分析异形前传系列
今夏最燃肾上腺素的电影来了——《极盗车神》!
千万别被它的译名给带偏了,影片的原名《Baby Driver》,应该翻成“一个叫宝宝的老司机”才对,由英国鬼才导演埃德加·赖特执导,跟那些《极限特工》、《极盗者》、《极速之巅》、《极速漂移》等“极”字辈的无脑片,还是有着天壤之别。
先科普一下赖特这位“非主流”导演,因长期制作风格清奇但受众有限的B级片,所以在影迷中相对小众。
赖特是标准的极客型导演,从小看邵氏武侠和好莱坞黄金时代的歌舞片长大,既懂截拳道的招式也精通金·凯利的魔鬼步伐;青春期,他沉溺于60年代美国的Pop-art、超级英雄漫画以及任天堂的掌机游戏;成年后,他成了影视界里的杂家,对各类亚文化如数家珍,画的分镜图无人能懂,拍的MV剪得比谁都快。不久他就被拉进一个老极客的圈子,里面都是昆汀·塔伦蒂诺、凯文·史密斯这样的老顽童,整天开着不着边际的脑洞。
后来,赖特拉着基友西蒙·佩吉和尼克·弗罗斯特拍了一个“血与冰淇淋三部曲”,也叫“可爱多三部曲”,分别是《僵尸肖恩》、《热血警探》和《世界尽头》,极尽鬼马之能事,迅速建立起独特的个人风格,在观众里甚至影坛中收割了一大波忠粉。
再后来,他将自己酝酿多年的《蚁人》计划推荐给了漫威影业,迈克尔·道格拉斯还抱着见偶像(赖特)的心愿加盟,结果漫威半路一脚踢开赖特,重新立项。赖特一度郁闷难以宣泄,幸亏有知心大哥哥昆汀的开导,“你看呐,虽然导不了《蚁人》,但你可以将所有心思都放在《Baby Driver》啊,嗯乖”……
再再后来,《极盗车神》便诞生了。
中文的翻译很容易理解,此片的卖相基本就在“盗”和“车”上,侠盗与蠢警,速度与激情,中国观众百吃不厌的口味。
然而,赖特的这部新作最吸引人的点并不是“速度”与“大盗”,而是密布在全片每一帧画面以及每一条音轨里的tempo!
没错,电影的节奏。
这是对一个导演制片能力的最大考验。它要求创作者在编剧、摄影、剪辑、配乐等环节要有所长,精通其中一项的电影人基本就可以横行于好莱坞,而像赖特这样全能型的选手只能用变态来形容。一旦在某些环节上出色后便会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这样的风格就是作品的节奏。
《极盗车神》就是一部各个环节都充满节奏的爽片。
首先,剧情的“节奏”飞起。影片的主人公“Baby”年幼时因一场车祸造成了重度耳鸣的顽疾,无法听清周围的声音,只有借助高音量的音乐才能让其凝神,听到旁人说的话。同时他还将音律与速度结合,用歌曲指引自己飙车。
速度与音乐对哥来说都是空气,想怎么呼吸就怎么呼吸。
长此以往,Baby成为一位无名车神,但因为欠黑帮老大一大笔钱,只能在后者手下做司机,帮助劫匪抢劫之后顺利逃脱。Baby活好话不多,深得老大的信任。
音乐+飙车的设定,自然会滋生出许多有趣的桥段。
因为Baby的行动流程完全按照歌曲的旋律进行,所以常常会被外界人事打断,只得重新播放,好蠢。想起经常因为杂事干扰听歌,然后拉回进度条重新来过的自己,莫名的笑点油然而生。
Baby还喜欢在日常生活和打劫工作中录下别人说的话,并将这些话制作成音乐。一次,他将老大的口头禅搭配着DJ的打碟声,制作了一首创意十足的freestyle,还成了缓和紧张气氛的笑料。
爱情是必不可少的调剂品。随着情节推进,Baby爱上了一个美丽的服务生,并为了她而金盆洗手。但老大怎会轻易放过他,以亲人的安危作为威胁,强逼Baby再次入伙。
可是这一趟所谓的“最后一单”显然不能太平—强盗内讧、Baby反抗、复仇杀神、亡命鸳鸯,剧情如一首疾奏的后摇,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不容喘息,观众随着剧情的高潮而情绪紧绷,又因舒缓的结局而长舒口气。这种全程被带节奏的观影体验,只能用一个爽字来形容。
当然,满是“节奏”的剧情,为技术层面留下了许多“秀操作”的空间。比如摄影,复古的基调之下布满现代极客的巧思与逗趣。
蠢贼配娇娃,颇有当年《雌雄大盗》的几分神采。赖特也的确致敬了一把,从抢劫到逃亡,拍出了早年公路片的情调。
肯定也少不了导演的特殊嗜好——Baby身世和技能的介绍拍得极像超级英雄电影的套路,大概也是赖少将自己不能在《蚁人》里玩的花样,尽数使在此片中;Baby在抢银行失败后有一段紧凑刺激的追逐,摄影机全程跟拍他的逃跑路线,在赖特强大精准的调度下,长镜头与跑酷之间擦出最美妙的火花;
结尾Baby与杀手之间的飙车对决,在一片漆黑的停车场中,只有亮着蓝色幽光的警车快成一道闪电,强烈的色调差以及超现实的画风,颇有一股上世纪70、80年代B级科幻片的风格。
剪辑方面更是继承了英伦导演“快狠准”的传统,每一个剧情的起承转合,每一个桥段的花样展示都依附着节奏点。
最出彩的还是配乐,从预告片开始就给人耳目一新。到了正片中,每个段落都配着一首歌曲,真的是全程自带BGM。关键,这些音乐的节奏完美契合剧情的节奏,汽车的引擎夹着贝斯,轻盈的步伐踩着鼓点,情节与旋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电影看到后面,你根本分不清究竟是音乐成就了剧情,还是剧情圆满了音乐。
这才是最炫酷吊炸天的技法。
其中Baby跟在劫匪后面去黑市取枪的段落最具代表性。整段戏的背景乐是《龙舌兰》,一开始音乐藏得很深,只有一段细微的旋律,劫匪们的对话成为焦点。当杰米·福克斯饰演的劫匪拿下Baby的耳机时,音乐以同期声的方式变得清晰。当福克斯一枪打中枪贩时,音乐突然跳出,音量调大,子弹的射击声伴随着激烈的鼓声,突突;Baby的躲闪紧跟着轻快的小号,噔噔。一阵扫射之后,敌人倒下,旋律减弱,劫匪上车,只剩鼓点,扔下一枚手雷,仓库爆炸,一切搞定。音乐也戛然而止。一个字,帅!
信息极速大爆炸的时代,电影的节奏也越来越快。影坛的快手们也纷纷把“节奏”带到令人拍案叫绝的境界,像赖特的老乡马修·沃恩,也是极客导演的代表,将《海扁王》和《王牌特工》的动作场面剪出了花;詹姆斯·古恩的《银河护卫队》系列,也将复古音乐与B级片风格融进科幻,开拓出新的超级英雄电影之路;音乐与叙事的联姻,还要提到一个达米安·查泽雷,他的《爆裂鼓手》算得上这一领域中的翘楚。
而赖特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频率,用说唱界的说法就是“Flow”。什么是Flow,就是每个Raper在用词押韵和说唱节奏上的专属风格,是别人模仿不来的东西。
同样,电影导演也有自己的专属Flow。
赖特的Flow就是鬼马的情节加酷炫的视听语言。但这也不是他第一次将音乐与叙事相结合,早在2010年的《歪小子对抗全世界》里,他就尝试用音乐与电玩的混搭,制造出另类却震撼的视觉狂潮,那一次他玩得更疯。但这一次,他玩得更稳。
《极盗车神》融合了赖特之前作品中的诸多元素,复古、超级英雄、恶搞、音乐,等等等等。不同以往的是,这部电影将所有元素发挥到了极致,但一切又都自然写意不露痕迹。如果说以前赖特都在尝试,那这部电影让他的风格开始变得成熟。
所以,从电影第一个音符响起的刹那,全场观众就已经被老司机带起“节奏”了,而你唯一要做的就是,系好安全带。
埃德加赖特的视觉系喜剧可以说是在当下影坛独树一帜,并且所有的片都透着一股浓浓的“宅男”味儿,各种宅男的小心思、小怪癖一看就是脑浆糊了,不过蚁人之后似乎就有些不太适应,就算到了这一部也还有些水土不服,可能还是被制片人体制绑架了。
首先优点是开篇一场飙车戏和长镜头,很好看,可以说是非常精致,飙车的节奏完全跟着音乐进行,并且音乐停飙车戏结束,时间刚刚好,并且在隧道摆脱直升机追踪的小心思也很有“老司机”范儿。包括片头baby出去买咖啡分赃的长镜头也是难度不小执行的很好,把baby周遭的环境基本呈现出来,人设也基本有了,但是与后面并没有什么关联与《僵尸肖恩》中两段一模一样的长镜头前后对比的作用还是有不小的差距,感觉只是单纯炫技。以及吉米福克斯出场的第一次抢劫戏也很有心思,镜头固定在车内,紧接着车移动,镜头也移开,男主不愿意看到暴力场面,观众也不愿意看到,基本再次加强男主的人设,善良、被迫做不愿意做的事这种背景更明显,随后镜头车回到原位看到一个保全躺在地上挂了,同时给baby和观众一个重击,我们都是第一次看到死人的抢劫,和前面画风不一样,基本吉米福克斯的人设也出来了,再结合后面追车的一段,到这段抢劫结束吉米福克斯人设基本完整:心狠手辣、看人很准的一个标准反面角色,不过也没什么特别的点,横向比较凯文史派西这个“反角”可以说是太模式化了,凯文史派西的角色可以说是导演用了不少小心思,也是个心狠手辣又有点小宅男还对baby有一种亦敌亦友和父亲作用的人设,逃命的时候一个个收拾自己的玩具小汽车,以及在baby把玩具车摔到地上之后的小表情非常到位以及那点小自恋“我边说话还把路线图画了出来我真棒”这种小情绪就显得特别可爱,已经有些圆滚滚的下木总统演起这种角色自带反差萌,总体来说是一部很“萌”很“宅”的电影。
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人设立而未起,转变过快,剧情割裂也就是小聪明不断,大方向不多甚至是没有。首先是主角黑化过快或者说是前后人设矛盾,前面还是怂包的男主突然就把吉米福克斯干死,没有任何铺垫,突然发难,导致后面的失控,从前面男主“怂”的设定来看是不合理的,男主只想干完这一票去陪女票而前面追车也有很好的机会干掉吉米福克斯,前面没做,在后面为什么突然良心发现?包括吉米福克斯也是突然发难,看到apd突然就开枪,太没脑子了,而凯文史派西也毫无主见,最后被团队胁迫完全看不出这个人物的掌控力,以前是如何服众的?杀了一整队的内线一点都不火最后还被团队反胁迫,包括几段抢劫戏的割裂,对剧情推进几乎0作用,几段抢劫戏可以作为短篇集存在对于整部电影基本没有帮助,人物无成长,只能算是一个小品,虽然好看还可以,但是少了埃德加赖特独有的那种视觉风格,既没有歪小子斯科特那种极致的漫画风格也没有血与冰淇淋三部曲的大量英式幽默宅男梗,总体依旧是一部不够出色的好莱坞与英式幽默混杂的动作犯罪喜剧,鉴于是埃德加赖特,扣一星批评一下
飙车配摇滚,一首歌一段剧情,埃德加·赖特风格化最明显的一部,却也是最极客向的一部。缺少了俺最喜欢的英式幽默,故事堪称导演作品中属于末流,但一个大众级的警匪犯罪故事,搭配极为风格化的元素,让电影超脱了传统飙车电影的模式,堪称神来之笔,炫酷之极,我觉得OK,但并不适合大众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想起我一个朋友,那么说这部电影之前,先说说我那朋友的段子。
朋友是个编剧,或者说职业是编剧,但没有作品。他自嘲自己是“定金编剧”,因为他写过几个剧本,收人家定金,写完交上去之后就全无下文了。他是一名“空降兵”,也就是非科班出身,完全出于对电影的热爱,放弃了前程大好的金融专业,而投身于水深火热的电影圈。
朋友很有才华,因为他脑子里想的东西在我看来,有点古怪,或许这就是天才与众不同的地方。比如他经常找我聊剧本点子,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
他:我想到一个点子,把所有恐怖片的套路返过来拍一遍,让以前的被杀者变成虐杀者,杀人狂则变成受害者。
我:这个《双宝斗恶魔》已经拍过了。
他:MD,他们抄袭我。
我:这片拍了有好几年了啊。
他:那是我还没想出来他们就抄走了。
朋友脑子里不缺天马行空的点子,比如他想把世界上所有名画串成一部电影,比如想搞一部没有对白的作品,比如他想把故事放在一间屋子里,角色只有一位,道具只有一个椅子,拍一部人和椅子的电影。
我说的你这些想法都不错,但你得先把剧本写出来,后来他写出来没有我也不知道,反正我没见过。
之所以看《极盗车神》想起他来,是因为下面这段对话:
他:我想拍一部,背景音乐不间断的电影。
我:这个默片时代好像很常见吧。
他:不不不,我是想一段情节配一段歌曲,中间不剪辑,歌曲结束情节也结束,然后串成90分钟。
我:你这是MV串烧。
所以说,看《极盗车神》的时候,我真的想起了我这朋友,以前我觉得不太靠谱的点子,竟然在这部电影里实现了!又是一桩“我还没想出来他们就抄走了”的案例。
言归正传,《极盗车神》就是一部“让老司机和音乐带你装逼带你飞”的电影,但是有了好点子,并不代表是一部好的作品,简言之,片子不错,但作为埃德加·赖特的电影,本片远未达到预期。
因为,中国观众没有西方流行摇滚音乐和语境的代入感,除了对电影凌厉的剪辑和飙车场面有感之外,是不会体会到电影的”神来之笔“,也就是说,西方观众看得很嗨的作品,中国观众并不一定的感冒,这不是片子本身的问题,而是文化差异造成的。
导演埃德加·赖特一直是一位我real喜欢的导演,因为在我眼里,他有点类似昆汀,不是说电影风格像,而是调性像。因为他首先是一位影迷,其次才是导演。这样的好处,就是在自己的作品中,会或多或少的带有“影迷”的标签和阅历。
埃德加·赖特最著名的就是“血与冰淇淋”系列:《僵尸肖恩》、《热血警探》和《世界尽头》。
为什么叫“血与冰淇淋”,说白了,这些电影都不是什么正经片,有着不少暴力和血腥元素,同时主角又不是什么正经人,大多属于脑子有点秀逗的角色,说是搞笑又不是那么的纯粹,总之电影的风格与角色设定,都是建立在与类型片和故事环境设定完全格格不入的基础上。
其实纵观埃德加·赖特的作品,都是这个样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对类型片和母题的风格化重塑。简单来讲,他的作品,在特定类型片的基础上,融入其他类型作品的主题,二者叠加,再用自己的风格表达出来。
★《僵尸肖恩》将喜剧与僵尸片进行结合,戏仿了大量作品,夸张的表演和剧情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并且讽刺调侃了很多流行元素和。
★《热血警探》将警匪喜剧与邪教题材进行结合,夸张搞笑的动作效果,其中容纳了大量对经典作品的致敬,将暴力美学镶上欢笑的花边,爽快劲酷,一气呵成。
★《世界尽头》将废柴喜剧与科幻结合,就像《疯狂店员》遇上了《X档案》,天马行空般地想象,出色地将多种元素融入到影片的情节中去。
而这部《极盗车神》则是将飙车题材与音乐进行结合,本来很严谨严肃的故事题材之下,汽车轰鸣的马达与动感的音乐相互融合,伴随着鲜血洒射与暴力狂飙,是一封写给所有不酷事物的情书。
当然,电影是非常酷的,可以称之为好的电影,但作为埃德加·赖特的作品,本片还未达到“血与冰淇淋”的标准。
★首先,作为一部导演拍摄的美国电影,其中缺少了埃德加·赖特的英式幽默氛围,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其次,电影在个性选择上,也就是音乐的呈现上,电影似乎戳中了很多西方观众的G点,但不好意思,作为一部引进片,本片并不是大众级作品,因为电影的音乐氛围,连带的文化气息,对我们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
★最后,电影的故事实在一般,噱头是非常赞的,但似乎有些喧宾夺主。
电影的故事很简单,一位听力有障碍车手,黑帮大佬利用,负责开车帮抢银行的人脱身,最终在一番纠葛之后,与自己的爱人远走高飞。
其实纵观埃德加·赖特的作品,故事都很普通,但各类元素叠加和风格极致却是非常有噱头,这里已经不能用“旧瓶装新酒”来形容了,而是“将旧瓶子重新回炉锻造后,又装上了新酒”。
飙车配摇滚乐,是无数飙车片的标配,任何飙车片都能见到如此桥段,也是老司机们的标签,就连咱们跑步都会带上耳机听那些很热血的音乐,而这部《极盗车神》就是选取了这个很常见的噱头,而将其无限放大,变成电影的主要元素。年轻的老司机,出场自带BGM的男人,说得就是我们的Baby。
作为一部侠盗电影,Baby车神就是一位业余的专职司机,仅供盗贼们得手之后跑路使用因为baby小时候因为车祸导致听力有问题,患有严重的耳疾,只有戴上耳机听着音乐才能缓解他的耳鸣症状。。这个看似简单的设定,被脑洞导演埃德加·赖特赋予了新的定义:每次任务,必须用一首歌的时间。
音乐响起,跟随节奏火力全开,油门轰鸣,在大街小巷穿梭如箭,飞速急驰。老司机Baby疯狂的车技特效配合音乐节奏是电影最大的亮点。而且Baby一定是处女座,有着典型的强迫症,其中有一场任务,鼓点和节奏稍有差池,他必须停下车、将ipod中的音乐重新倒回,再启动发车,就是这样任性。
之所以这样的设定,是因为这部电影的灵感来源是Jon Spencer Blues Explosion乐队的《Bell Bottoms》:“这首歌有长达两分钟的前奏,接着才是摇滚的主旋律,所以特别适合正在外面等待的车手。”砰!然后在这首歌两分钟前奏结束的瞬间,追逐戏上演。
而这首歌,也成为开场追逐戏份的BGM
这样一来,观众就保持了与主角一致的音乐环境,是听觉上的共性。同时,电影画面和剪辑,也是严格与音乐节奏完全合拍,比如第一幕,开场电音和鼓点燥起来的时刻,正是汽车从静止到发动一个猛子倒车甩尾的时刻,期间直升机鸟瞰镜头中,红车在高速路上减速,混在其余两辆红车之中,这段BGM正式歌曲的间奏部分,随后鼓声再燥,汽车再次加速逃离。
所有的追车场面,伴随着飞快的剪辑,BGM的声音被格外放大,与环境音效融为一体,相当躁动。
而且,电影的故事情节和镜头,与音乐节拍保持一致,在片中,几乎每一个镜头都是有背景音乐的。同时,每当一首歌是以4/4的节拍播放时,镜头画面就会选择在四拍中的其中一拍切入。
我觉得这样的设定真的可以用“我怎么没有想到”来形容,很常见或者很普通的一个噱头,我们平时都会用到的一个习惯行为,被埃德加·赖特用到一部电影里,并且成为元素化创新的一个概念,真的很神,《极盗车神》无论是画面、音乐还是场景以及角色们动作的编排都可以说是完美以及无懈可击的。这就是电影的核心。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歌曲与飙车的巧妙结合,是电影最大的亮点。不过还是那句老话,对于东方观众来说,实则缺少相应的文化氛围,电影中标志性的几首歌,哪怕是国内资深摇滚乐迷,也不见得都能说得上来。
这不是电影的问题,而是文化差异,举个例子,假如把电影开场追车的BGM换成86版《西游记》的开场曲,那么中国观众一定会high到极点。
不仅仅是飙车戏份,电影的音乐是随着主角的心境和故事发展随时变化的,比如baby在家中那段自嗨,音乐就是轻松愉快的氛围(不好意思,不记得具体歌名了),遇见餐厅女服务生那段,用的是Carla Thomas的《B-A-B-Y》,不仅仅代表了主角的心境,更是充当了两位角色首次交谈的桥段,将音乐正式融入了故事剧情之中。
这正是导演埃德加·赖特的特点之一,能看出这位平时绝对是一位爱音乐之人,更是爱电影的影迷,否则绝对不会拍出这样的电影,将强烈的个人元素放到自己的作品,我们可以说者也可被称为“作者电影”。尽管这个词的本意不是这样,但就凭埃德加·赖特如此鲜明且独一无二的风格,称其为“作者电影”并不为过。
还记得《僵尸肖恩》里一段情节吗:西蒙·佩吉与尼克·弗罗斯特在遇到僵尸之后,燃眉之急的情况下,用黑胶唱片当飞碟打僵尸,结果拿出一箱子,却开始讨论哪张作品该被留下,哪张该被丢出去,一番争论之后,选了一张89版《蝙蝠侠》的原声带扔了出去。(作曲家丹尼·叶夫曼估计会很生气)
还有《热血警探》里,还是上述两位,弗罗斯特在家中收藏了成千上万的DVD,片中大谈《绝地战警2》,以及《惊爆点》最后的朝天开枪的桥段,并且在结尾情节,完整的复制了这一桥段。
这些情节,都是导演自身喜好对电影创作的影响,有着对电影的偏爱,也有对音乐的狂热,这就是“作者”对电影风格和故事的影响。
让人想起了《被解救的姜戈》中,偷袭主角的乔纳·希尔等人戴上了3K党的面具(实际上电影发生的时间还没有3K党,这是昆汀对3K党的讽刺)抱怨视线受阻,然后众人对面具质量和必要性展现激烈的讨论,完全忘记了偷袭的事情。没错,这就是昆汀,也是我为什么说埃德加·赖特像昆汀的原因,不是风格,而是调性。
《极盗车神》中,也有着类似的情节,比如主角与女招待在咖啡厅第二次相遇时,二位就大谈音乐,谈名字的来历,更是贡献了经典台词——每当有人以质疑的口气询问我们爱乐如命又是飙车高手的男主名字的时候,这句歌词都会出现——“你名字就是Baby? B-A-B-Y, Baby?”
还有主角与乔恩·哈姆第二次相遇,本来气氛非常紧张的暗涌对决中,两位突然讨论起来皇后乐队,仿佛沉浸在音乐老友相遇的世界里,然而下一幕马上进入严肃而紧张的“抢前动员”之中。
如果观众专注这样情节,无疑被带入到了导演埃德加·赖特的个人世界中,似乎忘记了原本或而紧张或而严肃的气氛,然后却突然回到主题,顿时牵扯住观众的吸引力。
这是不但是导演个人风格对创作的影响,而且还让观众能够专注于故事所营造的世界之中,从而也会被间接的代入到导演自己的世界之中,牛逼吗,很少有导演能够在大片场时代,在商业片的领域完成如此有着鲜明个人特色的作品。
结尾凯文·斯帕西的举动,是港产片的调调,东方侠义精神在这里被导演“西化”了一次,结尾男女主角驾车逃跑那一幕,好似《邦妮和克莱德》。乃至电影中从角色名字到台词里大量的《回到未来》梗,恐怕只有资深影迷才能get到其精妙之处。
个性化,风格化,当然是好事,但终究而言,还是偏于小众,是极客向,粉丝向的动作,而且感觉这部《极盗车神》中,是埃德加·赖特风格化最明显的一部,却也是最极客向的一部。一个大众级的警匪犯罪故事,搭配极为风格化的元素,让电影超脱了传统飙车电影的模式,炫酷之极,虽然故事堪称导演作品中最差一枚,但我觉得OK,就是因为酷,不过并不适合大众。
这封献给所有不酷事物的情书,您会接受吗?
最后,回想起我那位朋友,我觉得他也是个天才,因为他的脑子里里面想的东西,也是那样的与众不同,或许他生错了地方,他应该生在好莱坞,因为内地是实话缺少让这样的脑洞很大的电影人发挥功力的土壤,以至于这位如今还是一个一部作品都没有的编剧。
对了,他不干编剧了,转行当制片人去了。
(首发公号:电影文酷——dreamcrowflim)
#不要因为名字而错过的电影# 觉得中国把电影拍成MV的导演们应该好好学学,如何把十几首MV拍成一部流畅的上乘之作。停车场正面硬刚让人血脉喷张,集暴力和温情于一体,EW把这几年拍烂了的飙车拍出了崭新的感觉。
配乐化腐朽为神奇啊!从头到尾几乎都在不停切歌,人物的射击、飙车和对话都能跟上音乐的节奏。娃娃脸男主跟角色无缝贴合,可惜故事不好玩,越到后面越不好玩。Edgar Wright真不是为了能在中国上映才这样拍的吗?
6.5/10#严重过誉,再好听的歌和剪辑也救不了稀烂的主线
男主就不能找个Nicholas Hoult 之类的帅逼演演吗,这个男主长得简直就像是会去《摩登家庭》里当男保姆的脸啊
为了拍一个自己短片里的镜头,一直憋到今天专门带十来个朋友看,《星际特工》这种至少有观感保障的片我都不选,就因为出于对赖特的信任毫不犹豫半包了场,结果失望到现在没缓过来。赖特之前的片都是反类型的同时几近建立类型,这部完全是有破无立,过分依赖“点子”的结果,打算和烂番茄之类的再见了。
银河护卫队开创了一个类型片,mixtape action movie。这部导演直接dj了全片。剧本大概是导演边玩极品飞车边吃披萨花了3秒钟yy而成。童年阴影、音乐青年、神技车手、手语使用者、照顾残疾人、跟服务员恋爱。。这样的设定竟没演出一点亮点。3星给飚车戏不能再多了。
我还以为是杜兰特来了
最后的结尾让我有点猝不及防……尼玛IMDb8.2的片子到了结尾你就给我看这个?!
爱乐司机。
追车、枪战、一刻不停的soundtrack完美配合,沉寂四年的Edgar Wright果然没有让观众失望。然而相比可爱多三部曲,也许是没有Simon Pegg的助力,故事少了那种对内心深处的触动,第三幕更是崩塌的吓人
我get不到lily james的美感 可能我的审美也太直男,只觉得darling美艳不可方物让人难忘 整个剧情到最后垮得一塌糊涂 让人夸不出口 难道这类片子不应该就是让坏人逍遥法外的吗 怎么变成了青少年改邪归正教育片?点在哪?ps ost燃爆 以后拍不出好片子的导演都走sountrack路线得了 at hoyts sylviapark.
大家喜欢Edgar不就是因为他的反类型吗?现在拍了一部套路爆表的犯罪片真不知道是喜还是悲。剧本完成度高剪辑不犯错你让JJ去做就好了啊,edgar是天才不应该做这种事啊。我喜欢你的不是帅哥美女飙车而是蠢宅男的奇幻冒险啊!天知道蚁人都给他带来了什么折磨。另,歌也不好听😔
开局五星。虽高开低走,仍不失为黑色幽默奇片一部。可惜看到几近于崩坏的第三幕,已然对过分满溢的歌单麻木、对俗套剧情瞎乱跳麻木,而瘫在位置上无力动弹。这个温馨正能量结尾,兴许正是埃德加·赖特对自己这次主流化努力的“另一种嘲讽”。
这才是“出场自带BGM的男人”
直到散场我都不敢相信是Edgar Wright的电影,和朋友面面相觑...除了音乐和剪辑烂得一塌糊涂,人物性格单薄的像一张纸,你看到最后也不明白男主角莫名的反水,男女主角莫名的loveline, Kevin Spacy莫名的自我牺牲,整个电影情节都不,连,戏,除了音乐与情怀,甚至还不如速激好看
约会电影,比较无脑,甚至都没有导演以前的电影那么搞笑了,显得台词和人物都有点尴尬。追车戏看看开头几分钟就可以,电影太长了。音乐太多了,不然整个当MV看也行吧
仍是很有趣的原创电影,将音乐完美运用于影片当中,连开枪都是按着拍子射击的。第一个买咖啡长镜头非常帅。全场炫车技,漂移,特写,音乐,埃德加赖特连赛车戏都拍得那么好看。火腿叔又帅又恶的造型真棒,男主很可爱,很圈粉。
勉勉强强的三星半电影,飙车和抢劫几场都爽到了,但故事越往后越cheesy,主线故事到最后真的是哗啦啦倒了
SXSW看的全球首映。映后观众评价很高。故事很不错。小男主从“星运里的错”有所蜕变。但是整部电影最抓我眼球的是John Hamm。姜还是老的辣。电影很出彩的一点是音效与飞车场面——视觉与听觉——的剪辑呼应完美。不剧透太多你们看了就知道有多爽了。
埃德加·赖德的电影总是作者范儿十足,不仅有趣,而且非常好玩。这部电影从头到尾几乎每一秒的背景音轨都有一首歌,将音乐和飙车融为一体,整部电影就像一首刺激到燃的音乐。作为一部原创电影,它跟抢银行电影,飙车电影都不太一样,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存在,拍的是类型片,却是属于导演自己的类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