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关于勇气的梦
这个故事另一个引人深思的地方就是关于勇气的传递。Miss G没有勇气,但她有一个关于勇气的梦想。Miss G的梦想鼓舞着Di,让她在面对清苦的寄宿生活时,能够先于别的女孩清醒的认识到自己没有可能回到家里,并且积极主动的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在Di和 Fiamma充满冲突的接触中,Di又把面对生活的勇气传递给了Fiamma,让Fiamma不再逃避自己被家人抛弃的事实,并且有了先向Di示好的勇气。
2 ) 黑暗与暴力
《裂缝》是乔丹·斯科特执导, 伊娃·格林,朱诺·坦普尔,玛利亚·瓦沃德等主演的剧情片。影片根据南非女作家谢拉·科勒的同名小说改编。
影片讲述青春期的女孩们:跳水队的Di、Lily、Poppy、Laurel、Rosie和Fuzzy 是学校里最风光的孩子,她们迷恋着她们优雅而个性张扬的女老师G小姐,然而,西班牙女孩Fiamma的来到打破了这种平静,G被Fiamma的美丽高贵所诱惑。
讲述青春期的孩子在封闭而缺少成人管教下,将人性中黑暗和暴力的一面激发出来
3 ) 裂隙究竟在哪里?
《裂隙》拍的干净整洁,就像监狱中的简单,一目了然。位于孤岛上的女子寄宿学校不过是监狱的隐喻。在这个穿什么衣服,放置什么东西都有规定,甚至信件都要被审查的地方,不是监狱又是什么?
女老师是这所监狱的永久囚徒,却是不一样的囚徒,因为她漂亮、年轻,对生活有着丰富想象。即便是这等“可造之材”,亦被这所监狱彻底驯化。她只能靠着孩子们对她的仰慕虚荣的活着。当西班牙贵族小姐到来,她所有的一切都灰飞烟灭,甚至她自己都迷失了自我。她被贵族小姐这道裂缝照进的光震慑了。这同时意味着寄宿学校亦有了裂缝,它不久就要崩溃。为了自己,为了给自己设定生存条件的体制,女教师只有杀死贵族小姐,弥补那条裂隙。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监狱的自我执行性。
监狱不过是社会的缩影。一个独特的体制,会将所有的美好毁灭,并且会将毁灭贯彻到底。贵族小姐和一个社会主义者农民好上了,自然对西班牙皇室意味着灭顶之灾。皇室的选择是把小姐从隐形的皇室监狱转移到更为具体的寄宿学校监狱。任何体制都会通过各种管道、装置、途径贯彻自我。社会不过是一套规训的装置。这就是韦伯所谓的“理性的牢笼”。这等主题的哲学社会考察,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讲的明明白白。
影片有些哀伤,却不是悲剧。因为跳水队长离开了这个监狱,正是通过贵族小姐撞开的裂隙,经由女教师,而通达自我。体制会塑造灵魂,但灵魂中的某些东西是无法规训的,想想贵族小姐的优雅、对美的欣赏,对自由的渴望和良好的学习能力,我们就晓得裂隙在何处!
也许,裂缝的另一个名字是自由。
4 ) 现实与欲望之间的裂痕
已经有很好的影评 个人再加几句
除了莲对MissG到位描述,MissG念叨要买的东西和数照片人数这些都是强迫症的表现.
个人认为eva green在一开始的表现有点太过,很多地方不用肢体动作太大也可以很好的演绎,并且她的肢体动作给人很激进的感觉,这和她的本性是不符合的.既然在之后她有非常阴险和怯懦的一面,之前在表达这种伪装的激情上稍微收敛一样更有味.最出彩的表现是最后学生一齐去找她,她的那种强装坚定和之后的恼羞成怒用闪躲的眼神和低沉的声音演绎得恰如其分.
87年出生的María Valverde是片中的亮点,细致入微地刻画了Fiamma这个角色,我认为在此片中比Eva更出彩(可能偏向喜欢内敛一点的角色).从上岸时那个不语的点头,从那句手放在耳边戏谑地说it's the sound of the world ending开始,她的性格就前后一致地体现出来.大度却又不失气节,明晰自己对现实的判断也明晰自己的遭遇,而那种被羞辱却依然善良的大气,那种无助时无声却扣人心弦的哭泣,和最后临死前对生存下去那种强硬的态度.都在María古典的外貌和高贵的气质中展现淋漓.
Juno Temple也把Di演出得很精湛.只是无论原著怎样个人认为最后的Fiamma死去非常牵强,或者说并不是非要用人死的悲壮来烘托此片的主题.如果在原著里是很连贯的,那电影在这个情节的处理上也有点欠缺.一个是因为Di明知Miss G和Fiamma的实际情况最后却将二人留下.毫不迟疑地跑开(在这个时候她应该对MG的态度有所转变了).
二个是其他女孩最后一齐拿着棍子出手也实在让人有点无法接受.这和她们并不像Di对MG盲目崇拜是不相符的,更别说她们对Fiamma还那么喜爱,建立了感情.所以说以MG被F威胁作为理由而对Fiamma大打出手这个情节实在有点做作.如果这个时候Fuzzy站出来,或者Di没有离开.都不至于出现最后的悲剧.
请原谅我对结尾部分的见解.
5 ) 追上她
她们,穿着白色的衬衣,藏青色的背带连衣裙,黑色的长筒袜,黑色的皮鞋,系着蓝灰相间的条纹领带,腰间却围着一条扎眼的鲜红绸带。
她们,用动听的歌声吟诵着虔诚的唱词,眼睛却不由地四处寻觅。
她们,会说着讨人喜欢的话,却会做令人不能想象的事。
她们,其实很简单,有着小理想、小猜忌、小埋怨,却知道欲望是这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
她们,只不过是一群没有长大的姑娘。
G小姐的确是个容易让这群姑娘爱上的老师,尤其在那个年代,尤其在那个年代的英国,尤其在那个年代的英国寄宿女校。她自由热情也奔放,敢想敢说也敢做;她游览各地,阅历无数;她明亮却有些执着的眼神里,流露出对未知世界的憧憬以及渴望亲身体验的希冀;她漂亮,迷人,她有着这些少女所没有的一切,她似乎承载着她们的梦,她就是她们在这个封闭世界里的唯一一颗闪亮的星。
直到有一天,Fiamma的到来打破了原有的美好平静。她用她贵族的气质,感染着这里的每一个人,她有些孤傲,又有些平易近人。她有些漂亮,但更让人心生爱怜的是她略显忧郁的美。她可以沉默不语,她也可以用温弱的声音讲述奇幻的童话。她时常一个人呆着,别人找不到她,因为她有着自己不想被人打扰的小世界。
于是,矛盾生了出来。
姑娘们从来不会做的那样nice。尤其当她们发现G小姐已经将自己的心毫无遮掩地偏向了Fiamma时,那种不知从何处来的小力量促使着她们做出一件又一件看似疯狂的小事情,她们一次又一次地折磨着Fiamma,这样,她们就能够在她的痛苦中得到某种快感、寻到某种平衡,却不清楚她们已被G小姐利用。
G小姐深深地迷恋上Fiamma,因为她冷的面颜、拒人千里的淡漠,因为她的低调却又忍不住让人尖叫的出色表现,因为她博闻强识而又低头不语的沉默。当然还有她的完美,在G小姐眼中的完美,那种G小姐一直在竭力伪装出来的完美,而她却看似轻而易举的全部拥有了。可是,Fiamma却丝毫不领她的情谊,并不断说中足够能刺痛她私密处的话。Fiamma蔑视了她看似正统而又没有成果的跳水训练,Fiamma发现了她偷偷收藏着自己的饼干和明信片,Fiamma其实明白,G小姐哪儿也没有去过,那些她说出来的故事,只不过是别人书里写的片段。
Fiamma不知道自己的到来会有什么的样的结果,她唯一想的是自己的故乡,自己的父亲和家,可能,还有一个她心爱的男孩儿。她一心一意地等待离开这里的那一天,所以对这里的一切不投入丁点兴致。她来自另一个世界,她不明白自己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她只是好好地做着她自己。只不过,她跳不出这儿,她在用自己善良又有些冷的心,感知着周围,殊不知同时她也在一步步地走向世界的另一边。
在这个世界上,最难捉摸的就是女人的心。
就像那湖水,虽然清澈,虽然只是那么大的一个圈儿,却深不见底,而又沁凉透心。这里,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大多数是不能讲述的、阴暗的、邪恶的、却有不能释怀的秘密。所有的表象上的强大,其实只为掩饰她们内心的恐慌、不安定与不自信。那些蛮横、残酷,而又有些令人作呕的把戏,就像一把尖锐的小刀,一丝一丝地拨动彼此内心深处上最脆弱的那根神经。她们看似无所畏惧地撕扯着,但若你能静下来向她们的眼睛望进去,看到的却是退缩和无所适从。泪水其实不算什么,那种无表情的冷酷眼神才应是最能让人止步而不敢向前迈进的一面镜子。
I don't care for open water,那一浅浅港湾,泊船驶进驶出。当面向广阔的大海以及那未知的世界时,占据上风的是勇气还是怯懦?
<Cracks(裂缝)>,是一部女性电影,诉说的故事或许不能那么容易使人理解,但却依旧得到大多数人的赞许。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我们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每个人的心里都住个几个小人,他们经常在暗室里角斗,获胜的是哪一方我们不得而知。只是,谁都不能承认自己是完全的纯洁高尚,就像谁都不能否认自己的邪恶懦弱一样——我们生而不完美。
但这又何妨?当Di在片尾竭尽自己的理智与情感喊出的那句“After her”时,真正追的又是谁呢?
***
推荐<Cracks(裂缝)>,剧情不拖沓,很干脆。在夜晚湖里游水那一段,美到极致。
原著值得期待,并值得一读。
另,本人很欣赏Eva Green在里面的所有服装,很适合这个角色,大量的高腰裤装和很有下垂感的长款大衣,丝质、色调同周围的景致相协调,就是那时那景那情的最美好的诠释。
不足之处:虽然Eva演的很卖力,但还是有很重的表演痕迹,或许她还年轻,来日方长。
6 ) 我们都是Miss G
当你的热情受到一个你理想中的自己的人的冷淡对待,你会怎样?
从小就在女校里学习生活,长大后也留在女校里当老师,Miss G却不合常规地穿着最时髦的衣服,举止谈吐充满新女性的大胆和对陈规陋举的蔑视,手里无时无刻都叼着的一根烟更是20世纪30年代先进妇女的象征。她把那些从书上看来的历险故事当作自己的经历告诉她的学生们,让她们把玩自己的首饰。她们崇拜她,她也以此为乐。
其实,她一直活在自己给自己制造的光环里。
Miss G就像很多小地方出来的人。她们都不笨,甚至很聪明;她们善于模仿,能把自己的外表和口音乔装成地道的城里人;她们不甘平凡,希望自己能有一番作为,就像哪里看的那本书或那部电影里的人那样。不过,她们由于出身小地方,父母也不是很有见识的人,学校的老师眼界也不开阔,以致她们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精神食粮十分贫乏;也没出过远门,除了寒暑假偶尔做几个小时汽车去亲戚家小住几天,但这已让她们在开学后跟小伙伴们津津乐道。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她们都没有见大场面、开大眼界的机会。直到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到省城里念书,去到一片更大的天地。
在这里,她们会遇到很多像Fiamma那样的同学:漂亮,家境富裕,见多识广,性格还很平和大方。Fiamma们对她们也很友善。虽说智力、学习上大家都差不多,但那种由于出身环境而导致的潜在的性格、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她们就是玩不到一块来。比较清高的从此自己跟自己玩;而像Miss G那样的则积极地想融入到人家的圈子中,有些人可能会成功,但电影中的Miss G热脸只贴了个冷屁股。
当然,电影中的Miss G极端了点,不仅JI 奸了Fiamma,为了掩饰丑事还害死了F。现实生活中的Miss G们大多也就不经意地散发些小流言,在谈论到Fiamma们时口中不自觉地流露出酸酸的语气。她们也受过良好的教育,她们心里的骄傲比很多人都强,所以也容不得自己沦落为搬弄是非的长舌妇。
其实,Miss G们可能是最脆弱的人。电影中的Miss G其实是个离开了学校就紧张的人,碰到男性更是害怕得浑身发抖。现实生活里的Miss G们也是如此,她们属于迟到了只敢低着头老鼠状地溜入课室的人;她们不敢违反学校的规定,是老实守规矩的好孩子;而碰到大场面小家子气更是无可避免地散发出来。
她没有勇气,却有一个勇气的梦想;她们没有的东西,却活在自己拥有一切的幻想中。
从幻想中走出来吧!只有直面生活,直面真实的自己,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必须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冒险
eva green超惊艳~~~~
小世界里的大绝望.活着本身即是无法逃脱的牢笼.全片最美好的一段是半夜的裸泳,那时大家彼此欣赏,理智、年龄、经历和知识的隔阂不再,团体的最大快乐莫过于此.最悲凉的一刻是让梦想在自己的怀中死去:西班牙人在此时完全成为了象征,她们俩合起来,恰是一个人的两面:出走的希望,总算让人不致绝望
无聊
最好的悲剧,就是把小萝莉扔进妒妇坑里,任人摧残
每个人都有扼杀美好的冲动 那是一种深层的自卑和怯懦
她是她自己的虚构,她是她们的女神,她的出现打碎她的梦境。★★★★
除了伊娃小姐的演技,一切都很好。很多场水中戏都美得惊人啊。
只有女生,没有男生,这种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的情况没有什么好结果,男校也是如此
关注,着迷,渴望,征服,妥协,毁灭。小小的谎言被揭穿,一直以来营造的性感、迷人、知性、气质形象在这个西班牙少女面前轰然倒塌,变成可怜的“乞食者”。优美的钢琴声贯穿始终,画面美得有些不像话,少女死去时被阳光映照的脸洁白无瑕。
片頭描述MISS G教那些還在“still waiting for their lives to begin”的女孩們如何跳水及所謂娛樂的時候,那種透出來的空洞和無力是多麼巨大。其實Fiamma是上帝給Miss G的一扇門,並不是誰都可以意識到這扇門。G也永遠錯過了。
惊喜,发现一种灵魂的精彩描述;女导演才能拍出的片子
只是觉得,Miss G 和我是如此相像。我们都害怕现实,害怕走出牢笼,却又渴望外面的世界;我们用谎言编织假象,只是因为这幻想才是我们生活下去的动力。
其实Miss G是个很可怜的女人
好 ! 想 ! 看 ! 男 ! 版! 啊!!!!!!!!!!!!!!!!!!!Mr G和spanish prince!!!!
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个魔鬼。
镜头很美,Fiamma和Miss G都很美,但我最喜欢Di,这个曾经盲目崇拜白日梦女王的姑娘,她有勇气面对现实,也有勇气承认自己不希望被原谅。
一开始不喜欢那个戴,到最后发现原来最值得爱的姑娘是她。她用她自己的方式维护着那帮女生在寄宿学校里的唯一一点的被珍视的幸福。
Fiamma是完美的吗?不见得,她也有无法面对的过去和骄傲自负的性格。Miss G是残缺的吗?不见得,她仅用言语便创造了两个完整的世界。只能这样说,Miss G是伟大的白日梦者,Fiamma却偏偏是她的食梦者。一旦前者迷恋上了后者,就构成了主谓宾健全的悲剧陈述语。
悲剧就是把美好(Fiamma)毁灭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