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海里一直浮现那个镜头,年轻的少女站在西贡开往法国的轮船上,她戴着一顶越南男人才戴的毡帽,倚在栏杆上,两眼含泪,看着岸上那辆黑色的房车,房车里有她这辈子最爱的男人,他们再也不能和彼此相见,她无声啜泣,她绝望的样子让我觉得很是心酸。
年少的杜拉斯与英俊孱弱的中国富家子弟的绝望的炽烈的爱情,两个不该相爱的人,机缘凑巧的相遇,顺理成章地相爱,之后又像可以预期的那样,不得不分开。一开始就能猜到结局的,偏偏不愿停止,一直爱到不能再爱的那天,这样的缠绵悱恻,又这样的注定沧桑,仿佛浓缩了世间所有想爱不能爱的荒凉。
十几年前的梁家辉文弱,语调温和,输得有光发亮的头发,两眼里带着长期声色犬马而造成的无神,整个人无力而萎靡,然而他又是英俊的,他依附于父亲,没有工作,消沉度日,他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看起来就是一个除了浪荡情场风月场外别无所长的纨绔子弟,但是他又是谨慎的,做事周道的,有自己想法的,继承了中国商人故有精明的一个富有家族的后代,他有着莫名的吸引力。这样的一个中国男人,就这样牢牢驻扎在年少的杜拉斯心里。
一个以教数学养家糊口的略带神经质而且偏心的妈妈,一个沉湎吸毒脾气暴躁行为自私没有兄长样子的哥哥,一个懦弱的无力的没有反抗意识的爱哭的很需要保护的弟弟,这就是杜拉斯的全部。她们家没有钱,她很幸运地可以到西贡的一所教会学校里念书。正是在某次从家返西贡的途中,她站在船上,倚着栏杆的样子,深深吸引了梁家辉,于是一场以掠艳为名的惊天动地的爱情拉开了帷幕。
黑色的房车,两个人同坐后排,局促的略微不安的美丽少女,一个心跳加速,为少女的风貌所倾倒的三十二岁的中国男人,看得出来,梁一直克制自己的情绪,从礼貌的寒暄开始,漫无边际的聊天,而很有意思的镜头出现了。特写的两个人的手,梁略微颤抖,想靠近却又放弃,手指伸屈可见他内心挣扎,而少女是期待的,又是不安的,忐忑又心仪,终于两个人的手叠在一起,之后十指紧扣。静默的房车一时春光旖旎,我很喜欢这一幕。可谓是二人一见钟情,却又情感爆发。虽然当时谁都不觉得自己会爱上对方。一个富有的中国男人,一个家境贫寒的西方女生,在当时的越南,加起来就是不可能三个字。电影以年迈的杜拉斯的倾诉作为线索,再对比少女的未完全发育成熟却特别撩人的风姿,实在让人觉得压抑沉闷,却又有一种别样的温馨,试想不是每个老太太都会有机会拥有一段让自己刻骨铭心致死难忘的爱情吧?而杜拉斯少女时遇到的那个情人却一辈子都住在她心里。当然她的身影也住在那个中国男人心里住了一辈子。这样强悍的感情,这样残忍的现实,组合在一起,也许正能说明着一切都是宿命。两个人注定相遇,却不得不分离,相遇是命,分离也是命,总之一切都不能逃脱命运的安排。
这部电影被定级为R级,尺度的开放应该不会在色戒之下,对比起色戒中笼罩着的浓重的政治意味,情人里的每一个暴露的镜头却是为了迎合剧情发展,掌控二人行为的,除了感情,还是感情。我比较喜欢这样的纯粹,或许世界上就没有什么事情是纯粹的。呵呵。梁老式的华美的府邸,屋外的一片喧嚣,昏暗的光线,就像梁的不能自我支撑的人生般,尚在年轻却已经有了腐朽的气息,而少女却是白玉无瑕般美丽,有着无限的生命力,瘦削的身体又有无限力量,这也让那样的镜头不致猥琐,而是有了许多美感。我想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一定都会想起张爱玲那句著名的论调,古今中外,放之四海而皆准,不管是女人还是女生,对待感情的态度,始终是那么感性而弱势。
梁请少女一家人吃饭,一家人都在狼吞虎咽,而梁成为笑柄。之后的误会,少女与弟弟在舞池旋转飞舞,少女整个人都贴在弟弟身上,犹如弟弟就是她的情人,有梁的面部表情的特写镜头,呵,爱情,有时候真的很复杂。之后梁粗暴地对待少女,美丽的女孩却问起自己值多少钱,梁恶狠狠地把钱甩到床上。也许他只是痛恨这个女孩把自己当成妓女,他憎恨这个女孩不爱他,他憎恨自己爱上了这个女孩。纠结无限,让人唏嘘不已。
少女一直以为自己不爱这个中国男人的,也许只是不想面对而已。她要回法国,而梁必须娶家里安排好的那个门当户对的中国女子,他一定要成为别人的丈夫,他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于是两个人谈起注定的分离。瘦削的女孩在风中缩起了肩膀,梁脱下了自己的西装,披在她肩上,两个人一起看着大片的农田,寂静到可怕的二人间的静默,想必两个人心里都在绝望地翻江倒海吧?我特别喜欢这样的长镜头,总是让人胡思乱想。
终究是要分离的,能做到的也就是继续相爱,爱到不能再爱的那一天。
梁结婚,身着黑衣的杜拉斯混在所有看热闹的人中央,她面无表情,看不到她内心的凄惶。两眼却是无比眷恋搜寻梁的身影,而搀扶着盖着头盖的新娘的梁也心不在焉,两个人终于眼神相遇,一时间,两眼对望就已胜过千言万语,那些舍不得过去的,总是成为过去的,那样让人沉湎的相爱,总是要舍弃的,那样看似冷漠却很温暖的情话,终究是要失落在风里的。世界上总是有一种爱情,就叫做绝望。而这种爱情,因为彼此不能长相厮守,却又无法忘却对方,而显得更加悠长深远,将彼此深刻纠缠。
如果是你,你愿意经历一场这样的绝望的爱情吗?
离别的日子终于到来,少女和第一次相见般,倚在栏杆上,看着堤岸。那里有她最爱的人,她最绝望的牵挂,她最炽热的想念,她终于明白自己深爱那个中国男人。黑色房车就像一个静默的关于爱的符号,却镌刻在她心里,她就这样盯着房车,直到再也看不见,她还在看着房车的方向。两个人的爱情,到这里应该是到了高潮吧?
接下去的故事,不言自明。杜拉斯结婚生子又离婚单身。梁成为别人的丈夫,别人的父亲,平庸老去。两个老去的人还爱着对方,这样一份彪悍的爱情足以构成让其他所有一切黯然无光的理由。由此,我相信爱情,总是存在的。
而总有勇敢的长情的不善于放过自己的人,会爱到不能再爱的那一天。只有死亡,才会彻底断绝对对方的念想。或许就是死亡,也无法将彼此分开。
如果爱,请深爱,爱到不能再爱的那一天。
昨晚刚看晚电影,仍旧沉浸在最后那一刻的感动和遗憾里。我很奇怪这种遗憾感,在读小说的时候,情绪自然而然跟着杜拉斯的文字走着,对这个中国男人,依赖,虚荣和厌恶的情绪混杂,最后发现有流离意外的爱意;而影片里,我却这样喜欢这个男人,以至于一开始,简从他身上得到的,她所渴求的体贴,仰慕,有钱的无虑,肉体的接触,倾诉和聆听,一切都有情愫在里面,那种厌恶却来得格外生硬。
后来我突然想到一段场景,原来是这一段场景,让整个影片与小说的情绪不一样了:东尼请简一家人吃饭。这是一场很让人窝火的戏,东尼是金主,而他所邀请的一家人都毫无遮掩地轻视他。所谓吃人的嘴软,而这群地位低下的法国人仍旧因为自己的肤色而理直气壮地厌恶黄皮肤的中国人。后来在舞池,简的大哥(无论真醉假醉)开始挑衅东尼。
在小说里,杜拉斯刻画的这个中国人形象是懦弱的,从身体到心理:他的父辈致富是靠着卖地给日本人(卖国),他无法也无力反抗封建婚姻,他的身体也瘦弱。在舞池里,当简的大哥说,要不要打一架,也许我可以一个抵你两个。东尼的回应是,你可以一个抵我四个,请看我有多么弱。一心想要反抗大哥的简,在听到这段对话以后,极度失望和厌恶,于是和弟弟挑起贴身舞,有自我作践的意味,简直是种报复。而东尼只是坐在一边懦弱地开始哭泣。这样一个男人,在回来后还要动手打人,简直龌龊有余,猥琐不堪。
我读到这一段的时候,也是那样感同身受地憎恨起这个懦弱的人,仿佛除了钱他真的是一无所有。这种憎恨牵连着之后所有带着报复性质的伤害:我不爱你,我只是为了钱。以至于最终,在横跨印度洋的船只上,当憎恨退却,她看到了被憎恨所遮掩的爱情。
而影片里,梁家辉的角色,实在很难和懦弱联系起来,更多的却是稳重,克制,宽容和原则性(他简直就是一个良性的高富帅)。在对简的大哥做回应时,同样一句台词(你可以一个抵我四个,请看我有多么弱。)更像是一种有克制和风度的威胁,带着自尊,气势不减,把简的哥哥遏制住了;以至于我根本无法去理解简之后的行为,那些“女人因深爱而失望而憎恨”的因素都无法放在这里,唯一的解释,就是她深深的歧视和耻辱感,但这和爱情无关。他的眼泪和后面的一巴掌我也能深深懂得,那是一个男人被伤害了的自尊心。
这一场戏改变了很多东西,因为你很难再用“懦弱”作为理由。在影片中,我甚至愿意相信,如果东尼那么多次的试探中(片中有非常多的对话和细节),只要有一次,简愿意承认她的爱,东尼会反抗他的婚姻的;只是在太多失望以后,东尼说,他为他的情人死了。他接受了婚姻,接受了生活,带着破碎的自尊和对爱情的绝望。婚后他没有再去那个房间,甚至最后的送行,他也只是黑色轿车里面的一个黑影。与他而言,这个女人是不曾爱他的,所以也不在有希望和欲望;心已经死了,不必再死一次。
即使如此,他还是替他的情人一家还清债务,买好船票。小说里更多的是种买卖关系,而影片里,他是默默做了这些事,因为事后是通过简的母亲说出来的。再一次,这是一个有气度的男人。
梁家辉将东尼这个角色演的诚挚,克制而有自尊,相较于小说中“懦弱的中国人”,其时已经天差地别了。我不确定是梁家辉故意这样演的,还是因为在导演眼中,这些于中国人而言可贵的隐忍和克制,在西方观念中等同于懦弱?
这片子把我看默了,如此小资的片子吧我看默了。第一次看的经历很不愉快,父母陪着看,彼此心情都很尴尬,最后大概在主角第四次上床也就是片子进行到一大半时,我被勒令把盘退出来。母亲看过很多书,她喋喋不休地唠叨着片子的无聊,说杜拉斯的原著根本就不是如此如此,说得义愤填膺。我当场就翻脸了,我说别怪我说话难听,这种片子还真是什么人看到什么东西。
我确实时气急了。我想你别忘了,杜拉斯在原著的最后说:如果我不是个作家,就一定是个妓女。
《情人》摘了奥斯卡最佳摄影的镜头真不是徒有虚名。少女在去西贡的破船上倚着栏杆,周围越南黝黑的农民走来走去。风灌满她宽大的裙子,赤裸的脚上珠光宝气的旧鞋有一种天真的廉价气息。皮肤苍白缺少血色,眼被湄公河上的大风吹得微微眯起,褐色小雀斑被厚厚的香油盖得若隐若现,嘴唇上颜色奇怪的口红涂得随时呼之欲出。干枯的草黄色的头发编成两条细细的麻花,垂在亚麻白的男式宽檐帽下,为所欲为而美不胜收。学校附近灰蒙蒙的路,黑成剪影的小摊贩,成群的粗大的树,少女在其间行走把瘦弱的身体习惯性地挺得笔直,还有很多,她的金屋,她的海边,她回法国的大渡轮,每一个角度每一道光线每一块颜色都如同杜拉斯的语言一般,充满了致命的暧昧,切换或对比着明晃晃的浅黄,湛蓝与各式各样的灰色,使镜头一直保持着某种纯洁而悲伤的情欲感。片子的开头说:“那时我才十八岁,却已经开始衰老。”我很喜欢这句话,它对这场无疾而终的恋爱做了个很好的补充。少女的中国情人我是不喜欢的,不知道现实生活中这类温柔富有却懦弱无能的男人能多讨喜,但这一切都不妨碍少女选择的高度合理性。在她承受了过度暴力和不公内心中,年长的情人过分的温存乃至于可耻的怯懦都成一种较为极端的形式弥补了她心上的创伤,即使这种弥补仅仅是暂时。她需要一个人和她合为一体,和她合为一体去质问她周遭的世界,她强暴的哥哥和势利的母亲,她一直疼爱却在她无比绝望时只能装作看不见的弟弟,他们让她的生命变得毫不可爱,毫无意义。金屋是个奇特的地方。在这里,黑暗是安全的。第一次做爱结束后,少女侧卧在血迹斑斑的大床上,越南湿热的空气混杂着明晃晃的灼人的日光一楞一楞地从百叶窗照进来,把黑暗割成许多小块。几步之遥的门外正对着嘈杂的小街,时不时传来断断续续的吆喝和谈天声,一切都一如既往,一切却又都面目全非。少女的内心在这种喧闹中飘去了海上。她的身体暴露在不自然的阳光下,上面似乎还涂着一些虚假的余温,她觉得似乎得到了什么,却又似乎失去了更多;但她仍旧欲罢不能,反正她从来就一无所有。
最后轮船离开的时候,情人的车只给了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写,后来就一直以少女自然的视角,背着显眼的外形出现在画面中个毫不起眼的位置,像他本人一样。但他还是来了,他对她是有感情的,于是他的懦弱显得更加悲伤。少女以最开头的姿势倚在栏杆上,眼被风吹得微微眯起,脸上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后来到了晚上,走廊上人都走空了,她听到有人在弹肖邦的曲子。她莫名其妙地就哭了。蜷缩成一团在黑暗里剧烈地簌簌发抖,亮晶晶的眼泪一行一行流进雪白的牙齿里。
那时她才十八岁,却已经开始衰老。
后来我是在学校借同学的电脑看完它的,回家后报复性地向父亲炫耀了这一事实。我说我不仅看完了,我还很喜欢,还要写影评。他傻了,问:你一点都不觉的看这类片子很不妥么?我一字一字地告诉他:没有。后来直到现在我也突然会想,这样知识渊博、世事洞明的父母居然生下我这么个没文化又不知廉耻的放荡货,真难为他们了。
http://brokentale.xhblog.com/archives/2008/320107.shtml 第一次看《情人》是18岁不到的年龄,那年我上大二。有一天,一个学妹神叨叨地跟我说,我男朋友从黄色网站上下了《情人》给我,要不要拷给你。
那时我早已久闻《情人》大名,却只知道大概情节。单纯地把它列为“黄片”一栏。对于从来没有看过黄片的我,倒是非常愿意见识一下究竟是怎么回事。我应允下来,她便拷给了我。
我没有电脑,这部电影躺在我的U盘里很久,又不敢去学校机房光明正大地看。学妹每见我一次,都要问,你看了没?什么感想?好不好看?嘿嘿!终于在一次被她问了之后,我说,要不我去你们寝室看了得了。她想了想,说,今天下午第二节我们没课,她们三个都要去上重修,你来吧。
我还记得那个不知道是夏天还是冬天的下午,我们在大学女生寝室里,拉上厚重的落满灰尘的窗帘。偷偷摸摸地,带着耳机,看完了这部电影。
后来的日子,我曾无数次一个人重温过它,在电脑银幕前,在昏黄的画面中,看到我自己的内心世界。泪流满面。
我从来没有被任何爱情感动过,能让我产生情绪波动的,只有那些刻骨铭心的苦难。
从一开始,我就觉得,这个故事里,爱情只是陪衬。
就像18岁时的我,早已被现实打磨得不能考虑爱情。在我真实的生活中,从来没有风花雪月,我挤在狭小的学校里,拼命计算着每个月的生活费,打工,拿着微薄的薪水,为下一顿吃什么发愁,为能否拿到奖学金而发愁,为以后自己能干什么而发愁。
一年后我在图书馆借了虹影的《饥饿的女儿》, 那个故事,就和现在我看到的情人一样,和我多年来经历的精神物质贫瘠一样。我坐在杂乱无章的画室里,好像把这个故事再看了一次。
再后来,学校组织看《云水谣》,我坐在一群哭泣的青年男女中,手足无措。
他们不知道,我多么羡慕他们。我也想像他这样,被爱情故事感动哭泣。而不是在贫穷和苦难中找到共鸣。
梁家辉的屁股不见得比外国人差
每次看这电影,都想立马奔到越南去看湄公河.
珍·玛琪单薄性感的背影。那是孩子般的性感。与原著太相符了。
最后一段梁家辉暗送小女孩的那段,特别有感触。其实也不是觉得有多伟大的爱情,就是觉得对于梁家辉来说,很多东西都过去了。开到荼蘼花事了,有这个意思。反而是法国小女孩,她的人生在面前一一展开。她哭是她的天真和纯真一去不复返了。这个故事讲的是逝去,明明知道要逝去而聚在一起的那种情绪。
不同文明的交融总是会产生出另一种奇妙的文明。像很多的日本动漫作品也是如此,世界观价值观的互相渗透让它们受人吸引。
这一世为这一段情所伤,便再没有痊愈的机会
闷死了,不好看,梁家辉的屁股好看。
最后轮船开走时,黑色房车的出现是整个电影最感人的画面。
哈哈哈哈童年时期的我居然看过尺度这么大的电影😂可能小时候不太懂,现在大了,知道女主的设定是十五岁,有点接受不了。
她两次在屋子里面给植物浇水,那些植物,就像这个男子,长年在阴暗中没有生气的呼吸着,等待着女孩的滋润。告别的时候,是他们初次见面的样子,很容易就联想到那句话:人生若只如初见。“你日后会怀念这个下午,即使你已忘掉我的长相,我的名字。”
1. 原来,承认因为钱比承认因为爱 更伤白人的自尊。因人种而傲慢,太悲哀。2. 那枚戒指承载的分量,她配不上。最珍贵的,定要给最具慧眼慧心的那位;被懂与被珍爱,才是归宿。3. 再一往情深的爱恋,有时也无往。失去了才觉悟,除追忆外再无意思。4. 梁家辉的演绎很既细腻又性感。
女人永远不会拒绝自己喜欢的男人,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女人会被人欺骗,因为女人太凭直觉。夜色里船中弹奏着的钢琴曲,她痛哭的,是那后知后觉的爱情。叹~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一个男人主动向我走来,介绍自己,那是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都不会忘记。那时你很年轻,大家都说你美丽极了,现在我特意来告诉你,在我看来,现在的你比年轻时更美,你现在这张饱受摧残的面容比年轻时娇嫩的面孔更让我热爱。”
床戏把握得太棒了,比色戒好了不知道多少
想当年姐姐我还是可以在线观赏梁家辉的屁股的,如今这世道真是一天不如一天ˊ_>ˋ。
不知为什么总对越南有种莫名的向往和冲动包括那些热气腾腾的电影画面
走过一座城,爱上一个不该爱上的人,佯装平静地说再见。无论是西贡、印度洋还是巴黎,也无论是新德里、爱丁堡还是波士顿。时隔多年,斗转星移,故人已去。人世多变,世事沧桑。可却仍有一个中国男人,默默惦记她几十年,直到生命的尽头。情人不是妓女和荡妇,情人只是在俗世之外开拓的天真幻想。
进来看到评论说梁家辉穿白西装像汉奸,竟然无法反驳,一语中的……
首先,为梁家辉年轻时候的肉体点个赞,令人血脉喷张。其次,喜欢女主在里面的言行举止,不卑不亢,轻柔优雅,值得借鉴模仿。另外,据说杜拉斯一开始相中的是阿加莎,只可惜年龄不符。喜欢几个片段中快速剪辑的大特写,光线到位,情感到位,是一部让人看了非常动情的电影。
“时隔多年以后她接到他的电话,声音有些颤抖,就像第一次见到她时那样。”唤起了体内某种遥远而陌生的共鸣感,让我在电影结束之后仍旧止不住久久地抽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