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集 敌占区荷兰 这集说的是模范敌占区荷兰。荷兰对德国的占领总体上比较顺从,对nazi理念也有部分认同,这使得荷兰成为了模范敌占区。
有这么一段影像,意气风发的荷兰青年们加入武装党卫军,行军,高兴而又难舍的妈妈妻子女友们伴随着队伍一起行军,直到军营大门。旁白说荷兰是本国人参加德军外籍志愿兵的人口比例最多的国家。
有一段反犹宣传片让我有点疑惑。宣传片旁白说犹太人源起东方,像鼠灾一样向西方蔓延,还配上了示意图,就是欧亚地图上画上了路线图,源头竟然是中国西北地区出发,经过中亚,在俄罗斯分叉,一路向中北欧,一路向南欧西亚。难道犹太人源起中国西北?看这路线图感觉更像是匈奴人的民族迁移? 不过联想到德国人还考证过西藏的雅利安人,这个说法或许真有历史依据? 说法成立的话那犹太人祖先就是甘肃人,青海人,宁夏人,新疆人了。
总的来说很不错,特别是对经历战争的人第一手的采访,以及战争中真实的影像记录,都是很难得,也很震撼,特别是重要人物的影像,以及战争中的残酷,伏尸遍野。但这是以西方为主视角的作品,遗憾几乎没有中国的记录,提到亚洲,日本时,说了那么一两句,本来也是英国拍的,也许一个是中国的影像资料bbc没有,也许是当时中国在主动攻击方面的确是闪光点不多吧。期待什么时候我们也能收集完整我们的历史资料拍一个这样水准的二战纪录片。
第十四集 可爱的明天,说的是缅甸战场。里面有中国远征军,但画面不多。在那片丛林里,英国人,印度人,中国人,缅甸人,美国人,日本人,互相残杀,很残酷。
片中采访了前日军下级军官,他说: 战场上的娱乐放松? 有的。有日本来的艺伎,但数量很少,只够高级军官有份。中级军官有军官俱乐部,可以先酗酒再狂唱小曲。看来这个日军熟谙英国文化,他甚至知道英军流行的战地小曲,并把它和日军战地小曲做了比较,访谈到这里他甚至有点开心,就像现在的追星族一样。然后,又复杂地说,不过我们士兵是不需要这么复杂的娱乐的,只要有钱,我们就去找,就是你们说的慰安妇。因为明天就会去死了。。。
说到慰安妇的来源,他说: 大多数都是高丽人,士兵们都很尊敬她们,因为除了她们还会有谁想到这地狱战场呢。。。
第十七集 黎明 这集说的是诺曼底登陆。这么大的历史事件可惜没有留下很精彩的影像,出现最多的就是登陆前的物资准备和登陆后的推进,就像一个物流公司在运转,这头上货上客,那头卸货下客。我们绝对要感谢斯皮尔伯格,他给后人们还原了奥马哈海滩的惨烈。
对几个镜头印象颇深,因为战争没法让女人走开,法国女人也不例外。
之一,海滩边沮丧惶恐的德军帅哥战俘,他的法国女友死命抱着他痛哭,昏厥瘫倒在地,周围的美军同情和无奈地看着这对马上要分离的恋人。
之二,断瓦残垣的路边,两个法国女青年拿着香槟酒或是白兰地向美军致意。坦克们没法停,绝尘而去,步兵们时不时有人停下来接受致意,喝一杯后匆匆离去。
之三,巴黎街头落单的德军士兵负伤倒在街头,怀里还抱着枪,人们试探着向他围去。男人们缩在后面,一个妙龄女子走在最前,抽走伤兵的枪,把他翻个身,男人们这才一拥而上。
极好,艺术水准
全套720P收藏着,果然二战中国不是主角啊,勿忘国耻!PS:这部纪录片客观印证了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缺失。
大量战时影像资料和二战亲历者的现身说法,最真切的还原了战火摧残的年代,太多人为的偶然共同酿就历史的必然,付出巨大代价换得前车之鉴,值得所有活在当下或是将来的世人为之思考。
有施佩尔和荣格的采访
A-
明明中国是很有贡献的嘛,拖了这么多日本兵力,居然26集里才出现不到20分钟,跟意呆利一样可怜><…嘛,除了有点儿太过西方视角之外,这么细致入微关注个人经历与心理的人文视角的二战史还是非常不错的~
对二战相对全面的一部纪录片,不过一看就是典型的西方思维,部分观点和我们有些出入,而且对东方战场几乎不关心,20多集的纪录片,关于亚洲和太平洋战场的介绍不到五集,或许真的亚洲战场的地位不够,但是作为一个在二战中付出惨痛代价的国度的民众,感觉被轻视了。。。
卡司无比强大,就差没采访希特勒了
我反复看过的我以为世上最好的记录片。某集,一个德国女人说起战时她因为害怕只同意收留了一对犹太夫妇两天。第三天一早,犹太夫妇悄然离开。后来她知道这对犹太夫妇在火车站买票时被抓,并被送往奥斯维辛处死。她说:我痛恨希特勒,因为他把我变成了杀人犯。讲述这样的历史,是需要勇气的。
最珍贵之处是对战争参与者的参访,包括纳粹德国和日本。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E11中对邓尼茨等潜艇指挥官的采访。当谈到狼群战术运用之初的成功,他们脸上得意的神情,你才意识到侵略者对于战争的一种态度。
第一次全面直观三维立体全时空全角度了解二战,对于所谓代表正义的协约国与代表邪恶的轴心国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这起人类史上最大型最惨烈最血腥最凶残的战争,实际上是一起国家复仇而未遂事件,正义一方也是由不正义始,各种求全与绥靖与隔岸观火,甚至丑恶如苏联,居然为虎作怅,直到火烧自家门。
非常好看,比时下拍的回顾二战的纪录片好看太多。
讲的比较客观,虽然站在西方人立场上来说,但是立场没有对错之分,讲的很不错的
70年代英国的纪录片,肯定有冷战思维。比如西线事无巨细,连英国灯火管制死了几人都说了,但东线几次大战都没有提及;再如市场花园行动寥寥数语,却大篇幅谈华沙起义多惨烈,指责苏军见死不救;亚太战场只有几集,还专门花时间说了苏军的军纪。不过有很多当事人的回忆和珍贵的影像资料,是不错的纪录片。
资料全得!!字幕粪得!!!
感觉和中国拍的最大的不同是,英国人会请一些相关的人物来对当时的情况作出说明,而中国的那部总是找一些专家。。。
这样的历史纪录片是得早点拍,73年的时候还能有那么多第一手的采访,要不过去了就没了。最大的遗憾是中国说的太少,不知道是不是和拍摄时间有关。
引进版把劳伦斯奥利弗的开场白删去了。
无论有怎样的后见之明,如此豪华的被采访者阵容都将永远也不可复得了。
珍贵史料,既真实又人性,大型历史题材记录片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