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发明了电影,法国有最有影响力的电影杂志《电影手册》,有电影人的最高圣堂戛纳电影节,还有被誉为世界最好的电影学院:La FEMIS。
La FEMIS每年会从数千人里挑选出40个学生,共三轮考试,历时六个月。
它有有多厉害?
每年,La FEMIS的毕业生几乎包揽了法国以及世界各国电影节大大小小的奖,是全世界赢得三大电影节(尤其是戛纳)大奖最多的学校。
La FEMIS培养了无数著名法国导演,《大幻影》的导演让•雷诺阿就是其中之一,最近的有《双面情人》的导演弗朗索瓦•欧容,还有不少著名导演曾经是这所学校的落榜生。
有没有很想到La FEMIS上学?
纪录片《入学考试》,法国顶级电影学院入学指南了解一下。
第一轮考试,影片分析。
所有考生被关在小黑屋,不,是报告厅里看一个电影片段,然后写出你对电影的解读。这个环节中,他们更在意考生从技术层面所做的分析。
但没有准则,考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发挥。
这一年要分析的片段,是日本恐怖大师黑泽清的《赎罪》。
第一个交卷的小哥,呃,还没看清楚他的脸就走了,导演你确定不追上去采访一下吗?
是的,《入学考试》是一部没有采访,没有跟拍,没有包装的纪录片,很多时候我看了半天才知道考的是什么专业,看完后也没有记住任何一个人。(翻白眼)
考生不是影片的主体,导演用旁观者的视角,镜头对准了来自电影行业各个领域的面试官,他们对考生表现的辩论甚至是“撕逼”是影片的最大看点。
导演专业的考生在其中一轮考试中,需要根据给定的剧本在提供的简陋的片场拍摄短片,考官会在现场观看考生的执导能力,事后再进行集中讨论。
对于一个考生的表现引起了激烈的讨论:到底一个导演是否需要具备与人沟通的能力?
这名考生在一为考官的眼中是“简直难以忍受”
在另一名考官眼中是“我们要考虑一下会不会给La FEMIS选了一个疯子”
即使是出面力挺他的考官对他的评价前奏是这样的“这样的人我也不想跟他接触”
“但不代表他没有执导的能力,我们不应该阻碍一个人应该走的路”
(到底是哪位我真的很想知道为什么)
然后《亡命驾驶》的导演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开始躺枪。
“你看看《亡命驾驶》的那个导演,他根本没什么沟通能力,跟剧组工作人员在一起的时候话也不说,把自己隔绝开来,连他老婆都不知道怎样跟他相处,大家都在片场了,他一个人跑到玩具店买东西。但是你看他拍的片子,你就知道他是个天才。”
(主角是高司令!)
这就是影片虽然零碎得很让人烦,但还能打动我的地方。
考官们虽然并非学院老师,有偏见、偏爱,有不同的审美,但一旦关于自己欣赏的苗子,就算在其他考官口中是“烂穿地心”的存在,都会面红耳赤地争论,因为不想漏掉任何一个可能是天才的人。
大家都不惜花费时间与精力,接受自己未必拥有足够的悟性和才华的事实,在激辩中审核自己的观点,把选出那么几个日后可以成为伟大导演的人才当作一种使命。
那到底怎样的考生会受到考官们的青睐呢?
其实他们更喜欢像璞玉一样的你,如果你是疯狂的,奇怪的也没有问题,只要够热情、有天赋、有能力。
对于剧本写作专业,他们想要有寻找的是有感知丰富故事线的能力的考生。
一名考生带着自己的环形迷宫的设计图来面试,考官给她打了很高的技术呈现分,但因为故事素材太贫乏,重点没有放在故事内容和行动上,所以平均下来只是得到一个一般的分数。
另一位考生,面试时候承认自己没有剧本写作技巧,找不到窍门,写作还是散文体,口头表达能力一般,甚至在面试时候一度语塞冷场。
但他扎实的文笔还是受到了大部分考官的认可。
在电影发行专业的考核中,考官对选择熟悉行业运作、经验丰富的人还是把电影发行看做是与观众的分享的年轻人也有了分歧。但是大部人更支持后者。
整个考试虽然没有具体的标准,但是像“你最喜欢的电影是哪部”这样的问题还是要回答出来的啊,怎么可以什么都讲不出来呢?
连考官都吐槽:你就算讲泰坦尼克也可以啊。
考官会故意选取学院派和非学院派的学生,希望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影片中,导演没有掩盖的细节也值得我们去思考,录取的考生里面要有亚洲人、黑人、法国巴黎本地人、非本地人,最好有贫困学生。殿堂级电影学府也逃不开政治正确啊。
最后我都不知道影片出现过的考生谁通过了,谁又落榜了,只能从大合照里稍微找到一些熟悉的面孔,他们中间又会诞生几位伟大的电影人呢?拭目以待。
怎样,有没有报名的冲动,那请先自动验证是否符合以下条件:
1、27岁以下
2、有相当于法国bac+2以上的文凭学历(法国本科大二毕业)
3、法国人免学费,外国留学生很贵
4、全法语授课
你们加油,我洗洗睡。
学生面试老师却像是要打起来似的 老师真的蛮可爱的 在学生都被自己的故事绕晕头时 老师们自己讨论出了个故事出来哈哈哈哈哈
对于一个学生一个作品的评价能出现完全不同的评论 一个觉得没深度没内容 一个觉得表达带感 这是一件很稀疏平常的事情 一件事一个人大部分几率不会出现压倒性的喜恶 都是带有两方面的感知 不过这种平常在学校又显得格外突出 学校需要筛选人 培养人 是什么样的人能够进入 这是一个很值得考虑的事情
正如一个老师所力争的留下需要培养的有天赋的学生 尽管我们不喜欢他 不单止依据片面的考察来决定学生的去留 甚至说中途发现了筛选考核机制的不公平性 根据每个专业的特殊性 及时进行变通 有些学生擅长的方面也不同 老师的考量也不是片段式的思考 例如学生口头表达极差 拍摄现场极好 有位老师在各位面试官做出评价前说“不是高谈阔论就是好的 听到内容在心里多掂量一下 等到对考生的动机啊志向啊有更好的见解时 再发言”
“神神叨叨又不能影响你成为一个导演”
“具备和人沟通的技能也是他职业的一部分吧”
“你只是给出了一个建议说 成为一个导演该是什么样子”
“你就是在讲成为导演需要和别人沟通”
“我担心的是 我们下这个结论说他不适合我们 所以我们就拒绝了他 到最后变成 我们喜欢这个人所以录取这个人”
“不能融入这个地方 不适合学校而拒绝学生”
最后我看到那个被导演系主任说想到以后在学校天天看到他就头疼 被面试官说是过于骄傲的人 也被录取了 还有点感动
单凭喜好决定一个人的道路是冲动且可耻的 我在工作中有时也会因为喜欢这个人不喜欢这个人而略有偏颇 但不可能所处的环境永远是喜欢的人喜欢的事 给予每一件事每一个人不偏颇的评价和理性 是很重要的
还有几个学生的观点挺有意思
“这一代被忽视的人 他们繁衍养育出了下一代 这些下一代现如今在明处 过着他们所梦想的生活”
老师说这个面试者写的 就是他自己 他在说他的爸爸妈妈 再说他身处的那片文化沙漠 这是他感谢他父母的方式
“我小时代呆的地方会打仗 我爸爸是个政客 我回到法国后 发现很多关于那个地方不真实的虚假信息 所以我想和别人交流分享我看到的一切 我还意识到 画面可以让人对所有事情都信服 通过电影表达自己 ”
“政客是改变不了世界的 如果努力得话 我相信电影可以 因为电影更容易让你的想法被理解 大家更容易相信所看到的画面 电影就比政客更能有效的运用画面”
整个片子下来 觉得从事电影各行各业的人是这个样子而感到安心 她们践行的正如电影的存在的意义
学生们乌泱泱走入考场,观看黑泽清交卷说没看过这位导演的作品。面试官排排坐聆听自述,争论谁才是下一个天才。有的人表达很差,但不代表能力不行。有的人极度紧张,最喜欢的电影都说不出。有的人窃笑着他人的落榜,有的人执著着自我的幻境。旁观芜杂的考试过程,大家一起拍合影,谁又会是下一个天才。
当年也有过La femis梦想,在平遥遇到一个la femis毕业的兄弟(国内不到个位数吧,张凡汐等人,一只手数得过来)。导演考核是一件太主观的事,形而上,不行免之。之前经历过管虎、张建栋、姜伟的面试,也是在云雾缭绕中看拍的片子,记得管虎不太感冒,而张建栋比较喜欢,帮说了很多话。
哪来的高端艺校惹,简直比国美校考要难上十倍。我这种黑泽清看光的去考,估计都要在第一个全体关黑屋看黑泽清环节直接葬命。评委老师们的标准更是随心所欲没个准,每时每秒都在撕逼,说的好听是灵活多变,但对考生朋友们来说真是噩梦。#考研准备前期看这种纪录片直接患上焦虑症# 说回纪录片,对熟悉这类题材惯常操作(或煽情/或批判)的观众而言,这部作品独特之处在于主要纪录人物的缺失带来的中立立场。对考试流程的描绘,走向了客观的观察式纪录,面大点小,没有批判、只有反思。一切都尽可能地用旁观化的姿态来呈现这场入学考试拉力赛。
克莱尔西蒙一贯的观察者视角,La femis考试单看流程其实和国内差不多。女孩喜极而泣被好友搀扶着走出考场那段泪目。有趣的地方很多,雷弗恩那么萌老师们别黑他!考生照片居然还可以用自画像!法国人果然爱黑泽清,连考试都放的是《赎罪》。所以真没人给《我们在这片森林里制造梦想》做字幕么……
比较震撼的地方在于学校对于电影业的态度,他们把培育新一代的电影人当成一种严肃的使命,不惜通过层层筛选与激烈的争论来一遍遍地遴选出那么几个具有天赋,激情,能力与成为好的电影人希望的人才。我觉得这才是对于电影业的好的态度。
题材太好了!看似冷眼旁观其实有温度
捡的这个主题太好玩了...
La Femis繁琐严谨的筛选,提供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样本,这些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大概在当时并没意识到自己的自身塑造,正在经历一次重大的“校准”,天赋与运气并存,无论结果如何,想必今后对自己的认知都会不太一样(面试间隙一边抽烟一边梳理学生陈述的大纲实在太可爱,喜欢那个将电影院比作卧室的比喻
作为纪录片相对潦草,但选题有趣。耀眼之处不在考生,而是身在行业内各口的考官们,他们展现了电影大国的从业者们看待人和世界的方式,其中观点的碰撞很打动人。
人家的艺考!
An Passionate & Polished Look At An Esteemed Film School,打第一场考黑泽清开始就沉浸其中,从德莱叶到柯南伯格,那些伴随着熟悉的名号与字头乱飞的激情交流和激烈讨论看得忒过瘾,尤其是雷弗恩,被“黑”得乐死个人。
看到异国还有一撮人这么劲劲地把电影当回事很让人开心
这个选题就赢了……
#上师大电影学堂 几轮评选过程的全面展示,观察而不介入,饶有趣味的“未来电影人”众生像。
7/10
还有啥可说的,亲临其境于La Femis。电影加油,改变世界~|~
格外严苛的选拔,让我想起之前看过的法国高考作文题,感觉这样才是能力真正的体现。全片的高潮皆是考官对考生表现的辩论,不同领域、不同性别对同一考生所持的观点都有所不同,这样的碰撞太精彩!看到这么一群热爱电影充满热情的年轻人,真为他们感到幸福!最近真的很喜欢法语片,最后感谢La Femis!
在法国考电影学校比在中国考北京市公务员还难。被重视被聆听,好像每一个选择都会影响世界电影史进程,这感觉真好。
影像内外皆是电影民主,都是一群爱电影的人,观众也加入到客观的讨论之中,对于我这种就交了个申请材料就上大学的人来说这种考试的方式挺有趣的,无标准的选人体系更值得寻味,从各色考官入手也很新奇,看后猜想学校的日常工作应该也会是很好的纪录片选题。
最初看这个完全是为了M 脑补他当初是否也是这样 但是后来被片中的各位对电影的热情给感染到 对任何东西有热情都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