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洪水泛滥之前

HD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乔治·布什,比尔·克林顿,理查德·加尔森,阿尔·戈尔,巴拉克·奥巴马,亚历杭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剧照

洪水泛滥之前 剧照 NO.1洪水泛滥之前 剧照 NO.2洪水泛滥之前 剧照 NO.3洪水泛滥之前 剧照 NO.4洪水泛滥之前 剧照 NO.5洪水泛滥之前 剧照 NO.6洪水泛滥之前 剧照 NO.13洪水泛滥之前 剧照 NO.14洪水泛滥之前 剧照 NO.15洪水泛滥之前 剧照 NO.16洪水泛滥之前 剧照 NO.17洪水泛滥之前 剧照 NO.18洪水泛滥之前 剧照 NO.19洪水泛滥之前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洪水泛滥之前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全新纪录片终于见光,这部电影将在正在进行的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亮相,今天率先曝光了首款海报,片名从原来的The Turning Point改为了Before the Flood(《洪水泛滥之前》),更加直切主题。这部纪录片几乎就是跟拍了小李作为联合国大使游走世界各地考察环境的过程,马丁·斯科塞斯也有参与制片。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悬崖下72小时海军罪案调查处 第二十一季热血狙击汗水和皂香索尔之子澳门风云2国语线人白虎多明戈小魔婴第一季198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感激时代:斗神的诞生驸马大人请指教足球女将IT狂人特别篇3000年终结者飞刀问情秘果不良后果古战场传奇第六季不二女县令继母与女儿的蓝调FINAL2024年谨贺新年SP择天记 第五季穷凶极恶第七日2021危险的见面礼2七武士1954原始求生记 第二季

 长篇影评

 1 ) 末世近了,你们要悔改

昨晚,global sociology课上讨论migration的问题,前半程把8篇papers过了一遍,后半程看了这部纪录片。每天看一部纪录片的节奏,真是有点承受不住。从艾滋病到农民工,再到气候变暖,那么多真相推给你,以往‘天真无邪、岁月静好’的心变得复杂了、沉重了、怀疑了,无数问题开始跳出来:“怎么会这样?!"

回到本片,Leonardo DiCaprio是主要角色和旁白者。尽管Leonardo在片中竭力呼吁美国人民环保意识提高,但仿佛还未产生很大的影响力。这不,春天刚来,Starbucks就已经开始用冷空调了。车还是几乎人手一辆,空调、暖气照样开得十足,牛肉照吃,零食照买。当舒适的生活模式已成为习惯,谁还顾得了印尼的原始森林被燃烧、遥远的冰川在融化呢?气候变暖本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政客们、商人们却为了自身利益而矢口否认。各种虚假新闻充斥美国电视荧屏,混淆视听,干扰大众的判断力。Leonardo和印度女士的对话令人印象深刻:一个美国人消耗的能源是一个中国人的10倍,一个印度人的30倍,如果美国不起带头作用,还有什么资格去指责和要求别人?

关于环境正义:对于global warming影响最少的国家,却要承受最大的损失,而成为climate refugees, 不公平。同战争难民一样,谁该为此负责?去年,好不容易达成的巴黎协定,被川普给撕毁了。所以,global warming在被遏制吗?干旱的地方将会更加干旱,洪涝之处将会更加泛滥。人类就像是温水里的青蛙,短视、后知后觉,一起等待大洪水的来临。也许末世真的近了,罪人们,不要再掩耳盗铃,悔改吧!

 2 ) 环境急需一场“新文化运动”

  全球变暖的世界现状需要一场新文化运动,哪怕有可能矫枉过正,这也是为数不多能拯救世界的方法。如果这还不够,如果思想撼动不了化石能源利益集团对政府的控制,那么一场大规模的民众运动是有必要的,要让这个集团的公信力进一步丧失,让环境的观念深入人心,让利益集团用金钱换来的公知背书没有受众,让群众中没有这样的土壤。事实上,也许化石能源利益集团已经是如今客观存在的一个阶层了,就像地主。他们是既得利益者,也许有的人心怀良知,但已经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了。要么改革,要么摧毁。这一切的基础,都在于有一场能源意识的“新文化运动”能够进行。 特朗普煽动起了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的对中国的敌视,让民调改变,让此前中美达成的一系列协议破产,让未来本可能进行的合作流产。俄乌冲突搅动的世界局势,让德国等原本已经向新能源转变的国家不得不回到化石能源的老路上,推迟新能源化的时间表。 我们的同情心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有用,因为少部分人的同情和支持改变不了大局。只有少数派成为多数派,无论是掌权或是用其他方法影响大众认识,才能让这种观点发挥最大的作用。 奥巴马引以为豪的巴黎气候协定仅仅在两年后就失去了世界碳排放量第一国家的支持,被美国扔进了垃圾堆,成为压制其他国家发展的政治工具。要想进行新时代下的新文化运动,需要全方位的运用各种媒体平台进行发声,引导舆论。这是一场战争,一场没有硝烟,只有声音、文字和图片的战争。   除了舆论,还需要科技发展把新能源成本降低,这要求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投入新能源领域中,资源再分配。这也促使企业转型,目前汽车行业已经开始转型,而化石能源集团要么艰难转型,要么逐渐衰落。这个过程已经开始,我们要的是加速它的过程,毕竟,我们等不起了,环境保护分秒必争。

 3 ) 洪水泛滥之前 川普退巴黎协定之后

在近些年常见的环保类纪录片中,这部片子的视角多元化和自我批评态度尤为突出。可能是由于明星效应,摄像师在小李子采访的时候还是经常将摄影机对准小李子,而不是受访者。但总的来说,小李子对科学依据还是保留了足够的敬畏,将话语权交给科学家,而不是自己妄下评论。

本片在油管可以免费看全片,甚至清晰告诉人们个人可以做的改变。除了环保话题本身,观众还可以看到在演员和联合国大使的身份之外,环保主题对于小李子个人,有怎么样的感性意义。

 4 ) 是作业,记录一下

1. 造成大气污染的因素有哪些?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哪些方面的严重影响? 全球变热,气候变迁的速度越来越快,见到了异常极端气候模式。 因素:1.国家大多数的经济基础是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和天然气,为了得到新能源,移除山顶获取煤炭,用水力压裂法汲取天然气,海域钻井开采石油和油砂,这会摧毁大面积的森林,溪水和河水被毒素污染,对野生动物,当地社区造成严重影响。 2.我们开车等日常生活方式会释放二氧化碳,这会导致气候变迁 3.燃烧化石燃料和其他人类活动 4.4生产牛饲料,牛咀嚼产生大量甲烷,释入大气层,从而造成更多二氧化碳 影响:极地冰帽融化,海平面开始上升,洪水,干旱,森林火灾等更多更极端的天气,某些动物灭绝 生态系统:雨林从大气层吸收二氧化碳,储存在树干,树叶和有机物质里,安全的释放为碳物质,但人们砍伐燃烧树木,就像引燃一枚碳炸弹,把大量碳排放重新释入大气层,形成雾霾严重。失去森林后动物流离失所,产生气候难民等 2. 北极冰雪融化带来了哪些严重的后果?对海洋的生态系统造成了哪些方面的破坏? 北极就像是北半球的空调,如果冰消失,会改变洋流,改变气候模式,会让洪水及干旱更为严重,海平面上升,格陵兰会消失,某些临海城市可能会因为海平面上升而消失。产生晴天洪灾(由于海平面上升,海水通过排水管逆流到街道上洪水进入食用淡水区域 生态系统:曾经为十亿人提供蛋白质的珊瑚礁死亡,在过去三十年,有五成珊瑚消失了,人类拍出的二氧化碳有三分之一被海洋吸收,海洋生物可能会发生改变, 3. 政府是如何应对洪水与海平面抬升的? 1提高税收,花费四亿美元在城市中安装帮浦(泵),提高道路 2洪水淹没岛屿,国家无法容纳更多国民,所以在别国购买土地,进行有尊严的移民 4. 气候学家的观点与政治议员或者大型利益集团的观点出现了哪些方面的冲突? 弗罗里达的官员在2011年开始颁布政策禁止使用气候变迁一词 他们不相信气候变迁,对帮助佛州改善气候不感兴趣,并在电视上混淆视听,并污蔑甚至死亡威胁作出气候变暖统计图的科学家 化石燃料利益集团资助一个否认气候变迁的大型回音室,找到具有公信力的人帮助造谣 5. 影像中展示的中国部分城市受到严重污染的原因有哪些? 中国经过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及城市化,现在变成了大部分西方国家的制造工厂,大量的工业污染被排放出来 北京及山东半岛的煤炭消耗率相当于全美国的总煤炭消耗率 6. 印度与印尼现阶段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 印度:印度的排放量是世界的第三大,印度煤炭蕴含量丰富,印度人口太多,能源使用量也相应增多 印尼:大量砍伐焚烧树木种植棕榈油,树木焚烧产生大量的碳,造成污染 7. 科学家对于气候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系统变化有哪些方面的建议与看法? 建议:1让所有发电厂及排放量完全透明化,让他们在公众监督之下运作 2制作工厂地图,要求不合格的污染工厂改善违规问题 3说服美国人改变生活方式,使用太阳和自然能源 4让世界相信气候变迁正在发生 5人们改变饮食,不吃牛肉,换成另一种肉类 6研发风能,太阳能和电池供应能源 7政府制订永续资源使用法规 8减少其他税,开征负面活动税,碳税

 5 ) 否则,我们以及与我们生活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

炸药移除山顶得到煤炭,液压破裂法汲取地下天然气,海上钻取石油以及焦油沙,这是生产化石燃料最具破坏性的形式。 中国重度依赖化石燃料,但风能,太阳能这些新能源的发展速度似乎更快。 美国因为化石能源触动到某些人的利益,所以通过议会否定了气候的提案,以及操控的科学机构来加强宣传,近二十年的气候没有变暖,为了不用这些能源倒退100年就为了全球气温下降0.01℃? 印度还有3亿人用不上电,对比于全球变暖,他们的碳排放量世界第三,但同等严峻的问题是每个人基本的能源需求都无法满足,还有牛粪生火的 一次非季节性的降雨就是这里年降雨量的一半,作物全淹没。 一个太平洋岛国,有可能整个国家被淹没,这个国家的总统在斐济买了一块地,让自己的国民有尊严地移民。 有个很有意思的悖论,人口没有多少的岛国对大自然的破坏最少,但却是遭受全球变暖最大的受害者。最发达的国家,却要求发展中国家减少碳排放,而自己作为碳排放最多的国家却绝口不提。 珊瑚礁作为吸收二氧化碳的主力,还有雨林吸收的碳存放在树干枝叶中,一旦砍伐,就回到大气层。 还有生产甲烷的家禽,而牛是最大的排放源,改变我们的饮食习惯,或许会更有效 特斯拉的超级工厂,100个足以全世界能源供应,但需要比特斯拉还要大的公司一起合作 碳税:对排放碳的任何活动征收的税 我们的基本想法是对社会上其他人造成负面影响的不良行为征税 我觉得试图对人们对社会负起责任非常难做到(自己做的会不会对社会有影响,在做事前不会过多思考),因为人们过着复杂生活,他们有很多事要担忧,不希望每次做决定时都要想到气候变化,他们办不到。 碳税的做法是,引导大家朝正确的方向前进。 而且我们尝试不要以增加税收为目的,而是转移,可以相应减少相关地税收名额,前提是碳税每个人都执行,这是税的转移,不是增收。 即使总统是民意领袖,但他更愿意做人民希望他做的,说服美国人民,从而说服总统,再则议会,最后是议案的通过。 气候峰会的达成共识减少碳排放量,却被国务卿说成,共识是好事,但随着共识聚集而来的负面影响也很可怕,极端主义,假如共识导致穷人无处可住,无法谋生,就好像富人跟穷人说你应该跟我一样努力有梦想就能成事,他的意思就是与其推行共识,还不如停止或者延缓共识从而那可怕的负面影响就不会影响自己现在的位置了,而这也是一代代不作为下去。 自下而上的行动,总统宣布瑞典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不用化石燃料的国家 奥巴马也无法给出具体的承诺,就好像巴黎气候峰会的协定,没有碳税,没有惩罚措施,国会也不会同意减少26-28%的碳排放量,只能给个长期目标,在二十年里,一年一个脚印,新能源的逐步推行,画大饼。而且认为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从而人口搬迁,也会加剧人地相争,资源减少,竞争激烈的国家安全问题。 否则我们及与我们一起生活的生物都将成为历史。

 6 ) How fast is the climate warming?

我们到达临界点的速度到底有多快呢?

这是新冠疫情告诉了我们一个很可怕的事实,当我们真正意识到危险来临的时候,是不是已经太晚了?

12月31号发布通告,1月23号武汉封城,几十亿的民众在全球浑浑噩噩地干着自己的事情,他们并不知道有一场灾难,然而到现在却是铁板钉钉的发生了,而且还会越来越恶化,气候变暖是不是这样的呢?我恐怕是的,这将是多么恐怖的未来。

那么有多快呢,他们将在什么时候到达临界点?什么时候我们全都会变成气候难民呢,什么时候气候变暖或者是生态灾难,气候灾难会让所有人像这次全球疫情一样十分的恐怖紧张,几十万人,甚至是几十亿人在家里深刻的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威胁。

全世界的全球化的经济体系,最重要的是那些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他们拥有着最大的原料生产场地却拥有着最需要欠缺的,最需要保护的生态环境,他们在整个全球的供应链中处于价值最低的地,被剥削压榨的最狠,但是他们却要付出最高昂的生态保护的代价,这对于他们是不公平的。如果这样继续的话,他们的生态环境会率先失败,率先出现危机,然后他们本国就会出现气候难民,进而影响到整个地球的格局,在未来的这50年当中,气候或者生态灾难还会越来越多的影响到世界各个国家的人们。

这不仅需要全世界政府,科学家,民间组织,联合国的团结协作,还有各个国家的中产阶级,就是劳工阶层的中上游最有知识最有学问的,还有闲暇时间那部分人能关注一下。他们才是我们的力量来源,才是气候变暖的最后一道防线。

要对抗化石燃料,有利于集团的唯一的。唯一的手段就是让他们亲自感受到气候灾难导致的问题。这需要不停的抗争,需要普通百姓持续不断的教育,需要越来越多像本次纪录片儿一样的人进行更多的宣传,这将是一个漫长痛苦曲折的道路。

这部影片包含的负能量太多了,我们需要更多的新技术,将马斯克那样的电动加工厂,电动汽车清洁能源的新能源,能够可持续利用的永续能源来帮助我们减少污染。

一个体系的溃败不一定非得从中心开始,也可以从外部开始逐渐蔓延到中心,最后导致整个体系的崩溃,这可能就是人类文明的最后一天吧

资本主义的生产体系能做到这一点吗?我觉得他们能缓解啊,能纠正,能改变自己的生产关系,能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能更加的敏捷,他们无法根本上去解决这一点。全世界的资本转移会导致更多的生态问题,更多的气候灾难,也是全世界在各个国家相继又发现了巨大的油田化石燃料,恐怕会更加的摧毁全世界的生态气候。

气候与经济,气候与争执将是未来很多年的主题,在对自己的碳足迹收税这件事情上,在国际上会引起非常非常多的争端。这里不仅有气候变暖这样的生存问题,还有国际间的政治利益分配,普通老百姓的人权,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这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议题。

 短评

人人都能做到的两点:少吃牛肉,少买东西,尤其是成分含棕榈油的东西。Piers Sellers,NASA那位胰腺癌晚期、曾经在太空中飞过五百多个小时的科学家的话最感人。小李子真是不喜欢奥巴马啊,;)

7分钟前
  • eighthday
  • 推荐

虽然环保是一个老旧的主题,但仍有很大一部分人,尤其是美国人,对全球变暖并不认同,对此,小李子想出的说服办法是言传身教,跑遍世界,与不同国家的不同阶层的人群对话,再辅以环境恶化的切实影像来敲响警钟。最精彩的部分是对奥巴马的采访,把奥巴马问的有点傻,关于继任者的问题令人发笑。

9分钟前
  • 猫苦艾。
  • 力荐

我想大哭一場

12分钟前
  • stanza
  • 力荐

到今天還有人認為氣候變化是西方邪惡勢力搞的騙局!?這片是不是又“敏感”了?

16分钟前
  • 菲氏葉猴
  • 力荐

能感觉出来,小李子本人很悲观。身处选出了特朗普的这个白痴国度,逆大势而大声疾呼是件既不讨好,也很容易徒劳的事情。有人先死,有人后死,最终大家都会死。或许聪明的凯恩斯是对的,但小李子更有心,更像个人。

20分钟前
  • 望月封道
  • 力荐

@影志 什么叫纪录片说的都是已知的事情 这些已知的没做好就是无知的,所以依然要强调和重复,你要的震撼感我宁可不要,因为破环环境造成的震撼影响不是你我可以想象的。这就是一部纪录片,没有什么陈不陈旧,在这些问题没有解决之前,都不算陈旧。

24分钟前
  • 都怪北野武
  • 力荐

因为胆小懦弱一直不太敢接触环保、灾难和战争类题材的电影和纪录片,但是这部纪录片不是说一味的在恐吓你这个世界有多糟糕,而是告诉你现状,政府的政策和现在你可以从哪些小事中为环保做出贡献,面对各种领导人物小李不卑不亢的态度也是值得称赞的地方。

26分钟前
  • 大扣子恐惧症
  • 推荐

不如当年第一次看al gore纪录片来的震撼,但是已经决定take action了,少吃牛肉薯片,从自己做起。另:天下最贪不过奸商,天下最黑不过政客。

31分钟前
  • 某水
  • 力荐

“现实不是电影,我们不能假装不知道结局。”看到后面好想大哭一场。

34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三年制作,全球170多个国家、40多种语言,免费播放!你们相信在国内找不到资源吗?!(国内敏感话题) 幸好可以翻墙!!

39分钟前
  • TinOO
  • 推荐

为什么要关注全球变暖?我可以很浪漫地希望,后代们能够看到冰封的格陵兰,看到深蓝的海冰;也可以很现实地审视它,不久它便会导致地球的剧变,抹杀人类的城市,激化人类的矛盾。当艺术依旧能够用浪漫来阐述一个问题的严重性的时候,我们尚且还可以纠正它。

43分钟前
  • 林德
  • 力荐

小李子基金会是最棒的环保基金之一,请关注!(这部同样很乐观,传达了些最需要的态度。(真希望小李子当总统!Elon Musk也超赞!

45分钟前
  • fro🌈t
  • 力荐

印象深刻的是对几个发展中国家的访谈,有10分钟不到的时间讲了中国的污染,小李子并没有沾染上传统西方纪录片对中国的苛刻态度,说了污染第一也说了开发新能源的速度和能力世界第一,最怕的就是在教育别人的时候还顺带把希望也扑灭了。印度直接了当地批评美国作为世界领导者在新能源的开发领域停滞不前

49分钟前
  • 辛辛潮
  • 力荐

小李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不是一朝一夕了,片子以小李的视角,像是小李对自己在环境保护这条路上的一个阶段性总结,而路还漫漫,几场访谈,几次实地探寻,都比较有感染力,小李是真正地在借助自己强大的影响力,呼吁大众恳请大众重视环境问题,刻不容缓。

50分钟前
  • 心生
  • 推荐

从摩根弗里曼,到克里斯蒂安贝尔,再到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好莱坞的艺人的确不一样。

55分钟前
  • LJ
  • 力荐

没有一味地批判,对中国和其它发展中国家也没有带着傲慢与偏见居高临下地审视。接近公正与客观。莱昂纳多在我心里不仅是商业与艺术完美结合的Actor,更加是依靠自身影响力来践行责任的Environmentalist.

59分钟前
  • 電氣白蘭
  • 力荐

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不要怕麻烦,买东西吃东西用东西以前多了解一点产品生产背景。

1小时前
  • Griet
  • 力荐

小李子讲的这些,我们早都知道了...所以看这一部感觉就是复述和强调一些已知的东西,不管是环保生态方面、还是政治意识层面…新鲜感和震感度打了很多折扣。即便是《海豚湾》团队打造,在剪辑、故事性上下了很多功夫,依旧是一部陈旧的纪录片。

1小时前
  • 影志
  • 还行

中国有柴静,美国有小李子。小李子的待遇明显比柴静好啊,不过,fossil fuel 后面的利益集团实在是大啊。#20161125

1小时前
  • huyouyou
  • 力荐

在如今无数明星作秀的现状下,莱昂纳多身体力行做环保,明星盈利是一方面,这本无可厚非,然而怎样通过自己的行为为大众带来效益,也应是所谓明星的义务之一。当然,除了对莱昂纳多明星效应的关注外,大家更应对这部纪录片本身的主题给予高度关注,环保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生存或是毁灭,全握在自己手里

1小时前
  • 柯里昂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