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赴汤蹈火#》刻画的男人间的情感尤其含蓄,搭档、兄弟…皆是,显得尤其赤诚,让人羡慕,以至于看着看着便开始对这一对兄弟开始同情,他俩在夕阳下互相嬉戏尤其让我感动。
故事不单纯是抢银行,因为就像老警说的那句话,“你哥哥抢银行我明白,但你我就不明白了,抢的钱你也没有花出去,你也不缺那一点钱。”这时候男主说了一句话,“贫穷像是疾病,传染一代又一代,传染给所有你认识的人。但我儿子不会这样了。”你来我往的台词背后,两个主角的姿态非常动人,并把内在主题表达了出来,而在此之前创作者早就用很多轻描淡写的细节做了铺垫。最终,故事在浓郁的德州风情里,折射出美国阶级固化、底层生活现状等社会问题。
查阅资料可以发现,美国是在发达国家里阶级固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阶级固化的指数基本代表着底层人民生活的绝望指数,他们没有机会翻身,无法接受昂贵的高等教育,进而无法拥有优秀的工作机会,很多“穷过三代”的家庭濒临绝望。或许只有像男主这样,寄希望于家里的农场突然天降“石油”,或者中个彩票才会改变,但如此幸运又能有几人尝到呢?何况,即便家中探明了石油,但债台高筑、家庭离散,男主依旧面临继续赤贫下去的危机。
对啊,也难怪人们会选择川普。阶级固化势必会造成阶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抢银行走上极端、犯罪道路情理之中。如果大范围底层人民生活崩塌,那么这群人必会起来反抗,社会就会变得动荡。
所谓的艺术史,是艺术家的历史,而艺术家就是这样一群体恤时代苦难的人,这不是政治正确,这是艺术应有的姿态。现实狗血,然而终究是现实,我们无法把现实的事情还原到银幕上,并堂而皇之的把它称为艺术,经典一定是更高、更抽象的创作。
难得的是,这部电影的创作者就是在借这样一个高度艺术化的创作来讲述如上沉重的主题,故事缓慢不乏吸引力,在德州广阔的土地上乡乐飘扬,都是它难得的优点。
这种艺术创造和社会责任感,是《爱乐之城》《海边的曼彻斯特》《月光男孩》这类过度关注“某个人”的小格局所不具备的,尽管在自由主义泛滥的当下,个性和个人际遇更能讨我们喜欢和鼓掌。
中国阶级固化比美国还要严重,财富的社会流动性可谓极差。有些家庭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似乎只有后代的高考。然而,我们国家的导演们尚未有一部,哪怕一部关注过这件事。也或许是我没有看到吧。
2016年的奥斯卡颁奖季,因为黑人或黑人题材的零提名而饱受诟病,请黑人主持颁奖典礼也全程念叨这事。于是这一年来冒出了无数黑人电影,今年奥斯卡的九部最佳影片提名里,黑人电影便占了三席。而《赴汤蹈火》是这九部提名里难得的一部“白人电影”。 这个主线剧情为德州牛仔犯罪,老警长缉凶的故事,你可以把它归类为西部片,或犯罪片,或公路片。虽然是犯罪题材,但影片并没有充斥着枪战与飙车,大部分时候,不是干热无际的荒草平原,就是破败萧条的小镇,德州爷们个个说话都不张嘴,到处透着一股安静、蛮荒的气息。
人们总是不紧不慢的,无论是餐馆点菜,还是抢银行,还是警长追凶探案;但态度一定是强硬粗鲁的,无论是只许点一个菜的小饭馆服务员老太,还是加油站看不顺眼就暴打一顿混混,或是老警长对印第安混血的搭档的种族笑话,相比之下,两位劫匪抢抢银行那就是出门做做运动。话说在德州抢银行绝对是高危工作,趴了一地的平民顾客个个淡定,无论是格子衬衫的牛仔还是花哨帽子的白胡子大爷,一有机会拔枪就射,劫匪的重皮卡瞬间就成了马蜂窝。这突如其来的几场暴力戏点缀其间,再加上穿插于全片的那几首乡村金曲,不需要什么大格局,也不需要什么神转折,就能让整部电影的节奏张弛有度。这股糙劲,仿佛荧幕前的我都能感到小镇街边傍晚的凉风。
也许你会想到科恩兄弟的经典电影《老无所依》。《老无所依》里那位算是千年一遇的大变态,而《赴汤蹈火》里的这几位人物,也就是劫匪兄弟,和警长拍档这两对德州男人,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真实的德州。固然看到了那股糙劲,但也被他们的性格所打动,为他们的悲剧而感伤。 警长拍档这一对,主要的刻画对象是杰夫·布里奇斯演的老警长。这样的角色对杰夫来说不是什么新鲜挑战,宛如就是《大地惊雷》里穿越过来的,这次又拿了奥斯卡男配提名。对他不是挑战,对我仍是兴致连连,过瘾不已。除了老道专业,他还满口政治不正确的笑话,时不时不动声色地糊到那位印第安混血的搭档脸上。有次搭档被警长的印第安种族笑话搅烦了,有了如下对话。 搭档:你知道我还有墨西哥血统吧? You know I'm part Mexican, too. 警长:我讲完印第安笑话就会照顾你的墨西哥那一半的,不过那还要一阵子。(意为还有好多印第安笑话存货) Yeah, well, I'm gonna get to that when I'm through with the Indian insults, but it's gonna be a while. 当然搭档也不甘示弱时有反击。某次他们找到了线索,警长得意“这叫白人的直觉”,搭档则补充“有时候瞎掉的猪也能找到松露”。这对搭档的关系,似乎就是在默契合作,同时警长管不住贫嘴的层面。但影片用非常短的两场戏,表明了两人关系远不止于此。那就是猝不及防间,搭档被劫匪狙击爆头,一向淡定的警长顿时情绪失控;但很快又镇定下来,周密计划、全力以赴地报了仇;大仇得报那一刻,他瞬间又醒了过来,不知是哭是笑的干嚎。这两次转变,一个粗鲁、坚强,而又有情有义的人的形象就被轻轻勾勒出来了。
本·福斯特饰演的劫匪哥哥,罪行累累,从开头就各种气焰嚣张,情绪总是十分激动,随时脑子发热,四处惹是生非,不按计划行事,更善恶模糊,视人命如草芥。坏人常常显现出不平凡的魅力,因为他们不害怕,他不怕独战大批特警,他也不怕自己终将到来的宿命。觉察到了警长的冷枪,却安然受命,如一尊雕像般死去,脚下的眼镜蛇都不敢近前。他的魅力不仅于这超越条框的“恶”,也在那偶然对弟弟流露出的真情里。他抢银行还杀人,并不一定就是如警长所说“他爱做这个”,而是兄弟俩在餐厅里的这段对话: 兄:Maybe we should hit another branch. 也许我们该去抢另一家分行。 弟:You know, you talk like we ain't gonna get away with this. 你说话这口气像是我们无法从此脱身了。 兄:I never met nobody get away with anything... ever, you? 我从没见过有人从任何事情里脱身过,你呢? 弟:Then why on the hell did you agree to do it? 那你他妈的为什么要同意做这个(抢银行)? 兄:Because you asked, little brother. 因为你开口了啊,小弟弟。 Because you asked, little brother. 兄弟俩分道行事,知道可能一去不返,从来没正经过的哥哥拉下墨镜:“You know I love you, don't you?”。再回过头来看他的种种恶行,杀人越货也许能让他很嗨,但更多的似乎是当世界上在乎的只有一点东西(弟弟)之后,其他一切都无足轻重的感觉。这不能洗白他滥杀无辜,但一个悲剧的人儿竖起来了。
弟:Slow down. 开慢点。 兄:I ain't speeding. 我没开快。 兄弟俩在车上的这两句对话在片中出现多次,正反映了两人的不同性格。克里斯·佩恩演的这个弟弟,心思谨慎,待人温和内敛,从来没有前科,怎么看都不像他哥哥那样的暴徒。但这不代表他不具备德州汉子的品质,他也有在加油站暴打混混的血性,他也有在得知哥哥死讯之后,不动声色拉低帽檐的悲痛。 然而抢银行的主谋竟然是他,哥哥只是来帮忙?要了解他的动机,就得来分析案情了。你是否注意到,除了哥哥的一次即兴抢劫,两人抢的都是一个名叫德州中部银行(Texas Midland Bank)的小银行,每次都只要零钞,而且手法不怎么高明。要么赶上银行没开门,要么就是遭到顽强反击。似乎他和这个银行有仇? 原来兄弟俩的穷困母亲在这间银行的营销下办了反向抵押贷款(Reverse Mortgage),也就是把房产抵押给银行,银行定期给母亲发生活费,直到母亲去世,房子就收归银行了。这是美国的银行常做的一笔养老生意,通常需要反向抵押的穷困老人活不了多长时间,银行不用付多久生活费就可以白拿一套房子,一本万利。母亲刚刚去世,而弟弟又在这块地的底下发现了石油。眼看着房产就要送给这个小银行了,除非能在一个很短的限期内,连本带利偿还之前银行发给母亲的钱。兄弟俩也穷,怎么办呢?只能抢银行了。抢谁?那只能是坑了母亲的德州中部银行了。 再回过头看兄弟俩的生活,哥哥刚关了十年出狱,弟弟妻离子散,还欠前妻许多抚养费。从他儿子在片中第一次见他时的态度可知,他也未必是个好父亲。
正如弟弟在和警长对决时所说:“我已经穷了一辈子,贫穷就像疾病一样一代传一代,我不能让它再传到儿子身上”。祖传薄地下发现了石油,正是解决之道,而掠夺了这片土地的德州中部银行,则是绊脚石加仇人。抢他们来赎回这块地,天经地义,也是被逼无奈。 联想到到片中许多人物,包括警长,都痛斥银行掠夺了这里人们的一切,再如路边“In Debt?”的广告牌这样的细节,更有遭遇火灾的牛仔“火从(人造的)高速公路那边烧来,到(自然的)河边就会停下”这样的暗喻,这部电影的政治立场终于被剥离出来:尽管有这么多政治不正确的种族笑话,原来这部电影还是非常政治正确地在控诉,贪得无厌的银行业对普通小民的欺诈与掠夺。抢银行一直是非常经典的犯罪电影的题材,但近年已经衰落。而《赴汤蹈火》透过新时代的新矛盾,让这一经典题材在新世纪悲凉地复兴了。然而,银行(华尔街)与老百姓的矛盾,是一个政治立场问题,这样的影片主旨,自然不如《老无所依》的“世事无常,什么都不可靠”的普世问题的主旨,来得更加深刻和动人。 不大喜欢电影牵扯太多政治立场的我,更愿意把注意力放在这部电影生动描绘的德州风物,以及一句话竖中指,两句话拔枪,三句话开火,却不懂得怎么表达感情的德州男人身上。你看亲密无私如劫匪兄弟俩,在诀别说“我爱你”时也尴尬地眼往别处,后面还要骂一句脏话来避免自己脸红;老警长对战友的情谊,只有在战友被一枪爆头后,才释放出来,而战友生前得到的只有各种冷嘲热讽。 尽管立意不如《老无所依》那样透着普世的悲哀,但如果让我推荐一部最德州的电影,我还是会选《赴汤蹈火》。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这是一部“现代西部片”,顺着这个视角,可以思考两个关键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这样一个警匪故事里为什么非要出现这么多印第安元素不可?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影片安排了劫匪兄弟截然不同的结局?
一般看完一部好电影,我喜欢翻翻评论,找找余音绕梁的感觉,这次也不例外。但是看了几篇排名靠前的评论都没有写出我的观后感,有几篇有和我大致相同的看法,但是也不是完全一样……于是试着自己写一篇,就作为观影后的笔记吧,顺便看看有没有共鸣。
场景、演技、镜头等等都有很多朋友写的很好了,本文略过不表。关于本片的类型,说是警匪罪案片肯定不能算错。但是从本片讲的故事来看,我觉得这是一部“现代西部片”更为准确,既西部,又现代,所以故事必须发生在人人持枪的德州才说的通。
顺着这个视角,就可以思考两个关键问题:
影片故事分两线讲述,一线讲的是两兄弟不惜抢银行来让自己的家庭度过经济难关,另一线讲的是一对骑警搭档如何一边说相声一边追捕劫匪两兄弟。第一个问题是,这样一个警匪故事里为什么非要出现这么多印第安元素不可?
影片前半段劫匪两兄弟对话中,“平原之王”这个科帕奇(还是卡曼奇来着,记不太清了...)口号第一次被提及。
骑警搭档之一是一位性格温和的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后裔,他说“150年前这里都是我祖先的土地”。他和主角骑警之间的对口相声基本围绕人种梗展开。
劫匪哥哥在赌场和一位科帕奇族人玩完德州扑克之后对峙。科帕奇人说自己族人已经不再是“平原之王”了,但是族人的习性仍在,会把看到的人都视为敌人,劫匪哥哥回答“那你知道你这么做把我变成什么了么?”,科帕奇人说“敌人?”,劫匪哥哥冷冷地说“不,变成了科帕奇人。”
片尾处,劫匪哥哥独自逃往山地,狙杀了印第安骑警,高呼“我是平原之王”……
为什么印第安梗和科帕奇口号贯穿全剧?因为这部电影认为,劫匪兄弟俩和他们代表的穷人阶层与当年的印第安人是一样的。当年白人西迁,抢走了印第安人的土地,占领了资源,在这里建立起自己的规则。现在的西部,虽然时过境迁,但是掠夺和被掠夺的事件依然还在这片土地上重复上演,只不过掠夺者和被掠夺者的关系已经和人种无关了,以银行为代表的大企业变成了当年的白人,像劫匪兄弟家这种几代穷苦的白人农民则变成了“当代印第安人”。
面对强势的掠夺者,劫匪兄弟像勇敢的科帕奇人一样开始反抗。然后第二个问题就随之而来了,为什么影片安排了劫匪兄弟截然不同的结局?
当年的印第安人通过天生的勇气以及后天刻苦习来的骑术和枪法,也曾有过击败白人的骄傲战绩。最出名的莫过于“小巨角河战役”,印第安部落苏族和夏延族联合起来,在两位勇敢的酋长“疯马”和“坐牛”的率领下,在小巨角河畔伏击并团灭了著名的美军第七骑兵团,击杀了号称印第安克星的明星军官卡斯特。然而大势所趋之下,印第安人的抵抗也只是螳臂当车,“疯马”酋长于战役之后浪迹天涯,次年被美军暗杀,“坐牛”酋长则在五年后率部向美军投降。
是不是很像劫匪两兄弟的结局?
哥哥骁勇善战,最后一役霸气击退号称彪悍的德州百姓,利用汽车炸弹阻断骑警追击,为自己争取到宝贵时间占据有利地形,继而凭借一杆狙击枪独自逼退骑警大军,甚至击杀了印第安骑警,但是最后仍然逃不过一死,被督爷暗枪爆头。
有人说此处不太西部啊,牛仔们不打暗枪,如果结合上文“疯马”酋长的经历来看,应该能解释了:因为这是一部真实的西部片,真实的西部不是牛仔PK和印第安神箭手神出鬼没,真实的西部开拓是一个巨大的政府行为,充斥着军队扫荡、铁路铺设再加土地和金钱诱惑,利益当先之下正面对决的骑士精神早就被抛到脑后,所以“疯马”这种宁可战死也不屈服的印第安人,美军正面对攻总是占不上便宜,索性暗杀了事。劫匪哥哥也一样。
弟弟则是沉稳多智,抢银行选在清晨这种出人意料的时间,而且只抢不会被追踪的小额钞票,片尾与哥哥分头逃跑之后冷静躲过骑警堵截,成功逃脱,用抢来的钱帮助家人过上了好日子。督爷最后拜访他的时候,弟弟说他们家世代穷苦,要在儿子这代翻身,他做到了,说话间屋旁的深井还在不停歇地为他的儿子们增添着财富。已经退休的督爷平静地看着他,也没有表示会继续追查,因为督爷知道劫匪弟弟和哥哥不同,弟弟对“掠夺者”没有天然的仇恨,并不介意“归顺”这套所谓正常的秩序。
就像当年识时务的“坐牛”酋长一样(虽然投降后过了多年还是死于非命),弟弟选择了另一种方式结束了与强大势力的斗争。我们在这部电影里能看到的印第安人,应该都是当年无数个“坐牛”的后代,他们交出了自己的大部分土地,换来了有限但是安全的生存权利。这也是为什么影片里的印第安人好像都很矛盾,一边享受着不错的生活,一边叨叨着族人当年的神勇和现在的式微。
大概就写到这吧……这部电影整体基调是悲剧的,一百多年前疯马和坐牛们与掠夺者之间上演的杀戮和妥协,在今天虽然换了主角但仍在继续上演,而且可以预见仍将继续演下去。
记住!!不要在德州人发薪日抢银行!还有、大圣、欧冠都开始了、你还有时间演电影??!
嘿,说个悲伤的故事,德克萨斯。
太好看
银行抢了我的地,于是我抢银行的钱;你兄弟杀了我搭档,于是我杀你兄弟。有人有枪,给后代留下土地石油;有人有枪,却只能留下命没有土地没有石油。蒙面抢劫者问老头:你带枪了吗?老头:我当然带枪了。这就是德州。影片镜头感不错,节奏略显沉闷,喜欢这种的除外。克里斯派恩的眼睛真好看
银行才是反派 家庭是核心 表达与歌颂了大社会主义思想 (前面我都要睡觉了...后面还是挺好的)这是文艺片文艺片文艺片
“我穷了一辈子,我父母穷,祖父母也穷。这就像个遗传病,一代又一代的传下去,变成了传染病,传染给你认识的每一个人,但是我的儿子,他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再也不可以了。”
开篇几个镜头扑面浓浓的<老无所依>味儿,苍凉凋败的德州,自带平静沉沦末世感,两名亡命之徒的奔波挣扎,初衷竟是责任羁绊与爱。贫穷是一种病,家族代代遗传,甘于是悲剧,不甘亦是。另一条线两警官的追踪,驱动也是责任羁绊与爱。没有坏人。然而两线交汇,好人们要端起枪你死我活,保护自己的热爱。
摄影太棒了。果然很《边境杀手》,还有点《老无所依》。本福斯特居然演了个硬汉。。。
这片牛逼得恍若《老无所依》的别传。区别是《老无所依》让人心如磐石,这片把我看湿了。热血段落1:两兄弟抢了最大一票后,银行外面的一众德州牛仔驱车(五辆)紧追不舍,追到半路上,哥哥停车,不紧不慢地从车厢里扛下来全自动步枪,对着后面一顿扫,扫完一个弹夹换一个,德州牛仔们纷纷掉头逃命。
懂得用安静来塑造张力和人物关系,把两个直男不能互相表露脆弱的无力感呈现的很好。被枪杀的印第安裔警长也象征着白人最初以子孙之名干的种种恶行,和结尾逍遥法外的男主相呼应。三位男性的表演都值得赞扬,把这些影史上出现过很多次的类型人物演出了nuance。
看的时候就感觉这欲扬先抑的剧本好熟悉,一查编剧果不其然...四个人两条线,烈日黄土,一封战书。男人之间的情谊,外表无声无息,内里惊天动地。
特别真实的大德州,一代又一代,年复一年看不到头的贫穷,逼着好人孤注一掷做坏事,现在来看不能更应景。哥哥这个弟控没谁了,骨科好好吃,Toby后来一直戴着被哥哥偷走的帽子,嘤嘤哭。派派被动撩人技能满点,最后和Jeff Bridges的那场戏张力很足啊,好喜欢!每个卡司都很棒,色调美极了。
你们都在吹德州风光飚德州口音,但我最先听到的,难道不是Nick Cave & Warren Ellis存在感太强的配乐嘛。结尾好看到非正常,追堵两兄弟的好市民太搞笑了
还挺老无所依的,连那种缅怀过去感叹现世的迷茫都如出一辙,不同的是这种对生活的无力感也传染了故事背景这一系列衰败的西部小镇,“贫穷是一种家族病”,到头来其实还是一个关于资本的寓言。几个德州男人都演得很好,够糙够土,不善言辞又柔情似水(?),派派演技完全不输几个老戏骨
“抢银行”这一经典黑帮题材在新世纪的悲凉复兴,两对糙汉子之间的对抗被拍得张弛有度,感人肺腑。“大公鸡”的毒舌,两兄弟之间的情谊,还有穿插其间的金曲都令人难忘,最后农场中的双雄对峙剧力直追《盗火线》。堪称新犯罪经典,程耳之流尚需拍马直追。
80/100 我福脚边的那条毒蛇是一种殊途同归的象征,怎么折腾结果都一样。大多数人没有后院,所以更没可能从那里挖出石油;没有过人的头脑,只会为原本不需要的东西耗尽精力,然后等死。破败的西部景框和完美的犯罪计划把这部电影装点成一块美味的蛋糕,Jeff B的种族笑话是上面洒满的坚果。
《赴汤蹈火》德州风骨,离婚丈夫纠结累犯哥哥抢银行只为还贷款,留地产抚养妻儿;土鳖做派,酗酒哥哥拉上弟弟亡命徒只为尽孝心,杀警员拼命救弟;廉颇老矣,退休警官伙同搭档破劫案真心德州老头,报血仇寻案到底#很简单但却非常风格化的故事,就是够土、够糙、够劲、够硌人#
在德州英语前阵亡了…影院应该给所有美国南部口音的电影配字幕机…
意外收穫的好片。美國的另一面,為討生活而苦苦掙扎的人們。一路的寥落蕭條,只剩遍地借貸融資招牌怵目驚心。劇本相當紮實,而且還穿插不少幽默阿。濃濃的德州氣息。演員們也出色。Jeff Bridges,Ben Foster,而且應該是我看Chris Pine演得最好的一次吧
蛮无聊的故事,一对无法无天的劫匪兄弟,一个性格不羁的老探长,最终两条线索的交汇仅限于两个山头间的一场狙击,片子总体属于毫无惊喜那种,也就主演咖位尚可,质量放一种关注里有点勉强。唯一印象深点的算西部牛仔风和民谣配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