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见字如面第一季

已完结

主演:翟毓红,许子东,杨雨,林更新,归亚蕾,张国立,王耀庆,蒋勤勤,何冰,徐涛,张家声,王帆,张腾岳,张涵予

类型:综艺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6

 剧照

见字如面第一季 剧照 NO.1见字如面第一季 剧照 NO.2见字如面第一季 剧照 NO.3见字如面第一季 剧照 NO.4见字如面第一季 剧照 NO.5见字如面第一季 剧照 NO.6见字如面第一季 剧照 NO.13见字如面第一季 剧照 NO.14见字如面第一季 剧照 NO.15见字如面第一季 剧照 NO.16见字如面第一季 剧照 NO.17见字如面第一季 剧照 NO.18见字如面第一季 剧照 NO.19见字如面第一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见字如面第一季综艺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国内首档也是全屏唯一一档季播型书信朗读节目《见字如面》,由成功制作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国成语大会”两档国民文化节目的国内顶尖视频创作团队实力文化制作。《见字如面》是一档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季播节目,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节点,带领观众走进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 景、人生故事,去触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状和社会风物,重新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可口可乐小子玩命毒师2:大师班绑架童心上帝保佑女巫2020自我救赎老虎抽烟时星际迷航:发现号第五季山丘之王1993爱情小说亡命之徒2025龙虎山张天师你好现任拿破仑战争花花公子京武火龙雪行危情三日愿你被爱灌篮大帝一夜恩情德普大战希尔德我的一生维拉塔之书代号8

 长篇影评

 1 ) 见字如面

初中班主任推荐在朋友圈里的节目,缘着对老师的敬意与想念,特地下了腾讯视频来看。看完一集之后不知说些什么,只是,相见恨晚。

喜欢归亚蕾老师演绎的萧红家书。归亚蕾老师温文尔雅,只消往台上那么一站,便是叫人绝倒。声音清清淡淡,不疾不徐,可谓一字一珠。眼眉间是一出戏,声音里又是一出戏,精妙之至。

那一句“我走了,你看都不看我一眼,你恋着顽!”读的让我觉得萧红就在眼前。那种娇嗔,那种疼爱,没有丝毫做作,只是轻轻的,在人心上留下道不出的熨帖和温柔。

而她读的另一篇放手信也精妙绝伦。宛若太息的语气,恰到好处的停顿,实在叫人心生感慨。信也写得极好,让人重新认识了蔡琴这位奇女子。

归亚蕾老师的声音清软,其中又蕴藏着韧劲,这两封信由她演绎,委实动人。

作为一个资深声控, 张国立老师的声音,实在让我心里喜欢浑厚低沉,收放自如,可逸兴,可遣怀,所读曹禺书信叫人拍案。只是私以为读祭鳄鱼文时有些刻意,让人跳戏。

最惊喜的就是王耀庆了吧,真正的入戏,读出来的确是年轻人的激情,有些时候我闭上眼睛觉得这声音就是黄老,就是一个后辈督促,警醒,甚至鞭策自己敬爱的前辈,那种急切的,热烈的,迫不及待的。 他义正词严,他铿锵有力。他认真的批评,批评说“我一点也不喜欢!”甚至,“你为世位所误!”那种语气,王耀庆读的,分毫不差。睁开眼睛又发现台上那人赏心悦目,那样好看一张脸,自己也浑然不觉,只是捧着书信读得酣畅。那样的声音不像是那么好看的人应该有的。那眼角眉梢,一抹笑意,那丰富的肢体语言,韵味与神态!这不是朗读啊,这不止是朗读啊,这是话剧,是舞台剧,是表演,是艺术,完美的艺术。

最后的两个及读得太好了,我是真的笑了。不是刻意使人发笑,而是用自己的演绎出的力量去感染你,让你为其由衷喜悦。

看到最后两个人会心的握掌,拥抱。回味他们配合的那样默契,仿若两个人就是老友,一切无用多言。只是用声音传递着文字的温度。

表扬林更新,在一群老戏骨里,他会紧张,他并不出彩,他略显多余。节奏不匀气息不稳甚至有小错误。但他读的确实是很难的一篇,而我们也确实看到了他为之付出了很多努力。敢于尝试,敢于迈出这一步,为自己的台词功底负责任,是难能可贵的表现,期待他更出色的演绎,

蒋勤勤老师,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也许,声音不够颜值凑?实在是被甩几条街,并且丝毫没有看出用心。当然,有这一张脸的人,美就够了。

真的想说可不可以换掉主持人和到处露面的杨雨老师?不喜欢杨雨老师生硬且灌输式的表达观点。让这样好的节目一秒变成午夜情感栏目。许老师好多新且有趣的观点通通被打断,然后就是女主持木着一样脸背课文一样介绍着语文书上就能找到的背景资料。真是让人觉得牙碜。看到一个评价说,两位女嘉宾,请让男嘉宾把话说完。我深以为然。

最后我要表白王耀庆。帅且雅且痞的王耀庆,吾欢喜侬!

第一次写评价,诚惶诚恐。

 2 ) 信与诚

我刚毕业时在一家杂志社工作,主编让我负责一个类似读者来信的栏目。我比较中二地问主编:这栏目太老套了吧,怎么像《人间指南》似的?主编讲:聪明的写作者藏在文字背后,从不暴露自己,甚至文章里很少用第一人称,信件是个难得的例外。你不觉得信件是一种很真诚的文体吗?

信件确是最真诚的文字。汉语中的“信”字,在它的名词含义之外,又有“诚”的意思。也正因此,我至今不太认同媒体或自媒体借用写信的形式,向读者输出自己的观点。职业写专栏的连岳,十几年如一日给读者“回信”,其实是在搜寻自己写东西的话题。在《GQ》开专栏玩票的冯唐,也选择书信的形式,实际上是在向读者秀自己的种种优越感。这里的信,只是写作文体的壳,都不真诚。信的最大魅力,在于他的私密,不是写给所有人的。是一个人对一个人倾诉,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答复。即使在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铺》里,浪失先生的人生解忧信箱,也只是回复给一个人。

写字好的人,在他的信里,也只是一个普通人,或可爱,或纠结,或卖萌….。前阵子看到一个有趣的新闻,据苏祠博物院考证,在苏东坡写给友人的大量书简里发现,苏用得最多的词竟然是“呵呵”。脑补一下——呵呵,子瞻去洗澡了。呵呵,子瞻碎觉去了。写“大江东去浪淘尽”,写“竹杖芒鞋轻胜马”的一代文豪,原来也是北宋第一傲娇派段纸手啊。

正因为“信与诚”之间尺度的把握,媒体围绕书信做栏目或节目,特别容易显得假模假式。我记得小时候家乡电视台有一档读信节目,实际上就是情感问答。主持人每期拆开几封写着生活烦恼的信,给大家读一读。然后几个嘉宾坐在一起讨论,当然最后并没有什么结果,观众都是冲着猎奇看的。这种“求解答”类的读信、回信节目,哪怕做节目的人再真诚,也有消费故事之嫌。

《见字如面》成功的地方,在于把信件从沟通工具中抽离,置于另一个时空中。观众像守候在时空匣子的一端,欣赏一段发酵过的历史,此时的读信就比较有趣味了。打个比方,你每天习惯了跟女朋友发微信,体验到的是一种即时的甜蜜,而当有一天你打开几年前的聊天记录看,这是一种直抵心间的感动。有些真诚,需要时间才能触碰到。而文体也决定了触动的方式,记得曾经也有一些读书节目,而散文或小说并不具备书信的仪式感和情感背景。

关于节目的制作,个人认为不必过于挑剔,因为它早已赢在策划上。沉稳如张国立,夸张如王耀庆,专业如何冰,完美如归亚蕾,甚至稚嫩如林更新….几位读信嘉宾都奉献了最好的自己,读信是有没好坏之分的,每段情感都有不同的情绪演绎方式,只要你献出的是真诚。主持人文化素养也没必要苛求,个人观点,如果换成一个更高学识、观点犀利的媒体人,过度的解读多了,信本身的魅力也会被稀释。

也许节目组都没想到《见面如面》会成功,毕竟这是《奇葩说》和《火星情报局》的综艺时代,这是《真正男子汉》和《爸爸去哪》的娱乐时代。我们在真人秀里,去分辨真诚的真伪;在虚拟的成人游戏里,去体味不一样的人生经历。而读信,更像一种古老的分享,它能够提供的,是你无需去怀疑和分表的真诚。也许这正是观众热爱它的原因吧。娱乐很累,需要一点真诚去纾解它。也希望有更多电视制作人,通过这档节目,在做创作选题时,发现这个时代的更多情绪需求点。

最后讲个题外话,我在07上大学时注册了豆瓣,大约用了四年,工作后再没有写东西,也很少上登陆。直到去年下载手机豆瓣,收到豆瓣一封豆邮:里面写道:“你好黑的雪(我当时的名字),这是你在豆瓣的3162天,感谢你的贡献……”我被真诚和时光打动了,决定回来写点什么。信,只有在它保持最真诚状态时,才最有魅力。豆邮做到了,《见字如面》也做到了。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六味故事liuweiduanzhi

 3 ) 哪一个不是李白

到底哪一个才是李白?是“生不用封万户侯 但愿一识韩荆州”,还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是“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还是“长安宫阙九天上 此地曾经为近臣”?他是儒生,奉行“济苍生 安社稷”;又羡庄周,“投汨笑古人 临濠得天和”;他是游侠,“托身白刃里 杀人红尘中”;又是纵横家,“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这十九重身哪个是李白,哪个又不是呢?且看王耀庆雍容出演牛笔闪闪、剑气成啸的盛唐李白!

 4 ) 失望大于期望

选材确实不错,文言文的字幕仿佛又回到了字字珠玑的语言。以前总是惊叹文言文的表达能力如此之强,现在也算是能重温一下了。文学大家,清流浮笔,仿佛静静看待历史,品尝心酸过往。在文化快餐的时代不失为对文化积淀一种更深层次的解读和继承。几位老戏骨也演绎得入木三分。

不足之处很明显,首先,林更新先生和蒋勤勤小姐明显积淀不够,在几位老戏骨的衬托下更是相形见绌。浪费了如此之好的书信,看的时候基本会跳过。其次,解读不够深入,可能是策划问题,解读节奏太快,仿佛一杯滚烫的茶只闻香味,正准备品尝时戛然而止。女主持人文化素养的缺失尤为严重,干巴巴的串词,不知所以然的抢台词。男教授确实学富五车,对各种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一定程度上是这个节目的一大亮点,但无奈被女教授和主持人时常插话以至于都无奈说道:“三个不懂爱的人在谈论爱”,然而另两位的接话更是贻笑大方。女教授知识有余,文化不足,算是典型的当今大陆教育的产物。

当然,希望节目能改进的更好,此类素材当真是浑浊中的清流。

 5 ) 制作水平,耽误了好选题

1.女主持人人选失败。

专业素养令人发指、立场偏颇、经常忘记作为主持人的职责、不能很好把控谈话方向和节奏。

女嘉宾表现欲过强,导致有时在发表意见时,攻击性明显,且抢话过多。这种情况下,主持人不是平衡嘉宾发言机会,调节谈话气氛,反而跟着女嘉宾一起嗨,另一位嘉宾只能一脸无奈地看着二女表演。导致抹煞了节目组想让观众听到不同角度的专业解读的初衷。

另,主持人不做写信人的相关功课,就只知道瞎比比,这点差评。

2.嘉宾搭配失败。

许子东老师的谈话节奏是慢而有道,这种缺少平衡节奏,又有个自我表现意识强烈的谈话对象的场合,明显让许老师张不开嘴。很多时候,想听许老师从专业、客观的角度点评,都因为这原因而作罢。也是遗憾。

3.团队经验不足,节目时长和素材数量不匹配。

时长太短,信太多,导致点评也好,读信也好,都像赶时间似的,泛泛而过。可惜了那么多珍贵的信件资料。

4.读信嘉宾水平参差不齐。

水平稳定如张国立、何冰。深厚的专业功底,让他们对信的理解非常到位,对信件的演绎也十分精准地传达出写信人当时的心境。帮助听众很好地体会和理解信件内容。

发挥失常如蒋勤勤、王耀庆。先说蒋勤勤,读邓丽君时,我一度以为是我打开方式错误。寡淡无味,毫无感情。断句诡异,小学生读课文就是这个程度了吧?读林徽因时,好了很多。但碍于口音的影响,平翘舌音有时会混淆,再有还是能听出台词功底相较于常年舞台打滚过来的演员,差距还是颇大的。最后这点,是硬伤。

再说王耀庆,不否认,他的演绎十分有感情。但这也是把双刃剑,有时就败在太有感情。比如刘慈欣的信,王忽而高亢浑厚,忽而诡异低沉的演绎,让听众十分出戏。至少对听众对于信件内容的理解,是造成打扰的,将观众的注意力不时从信件拉到读信人本身。我认为,既然是读信节目,那信才是主角,读信人的效用是为了将信件内容传神地传达给听众,而不是盖过信件本身的风头,让听众注意自己。

最后,选题是蛮好,但纵观整个节目,明显团队操作经验不足,耽误了这么好的节目创意。所以,下次再有这么多经费的话,请务必请经验丰富的团队来。即使不请团队,请个顾问来也是好的。

当然,如果实在不想换团队,那么请贵团队懂得不断检视,不停改进。每期节目播出后,不看效果的吗?不改进的吗?(参看《声临其境》,前几期,一直在微调,效果明显)

以上是我只看了第一季,第二季还没看的一点粗浅感受。 也许有的结论下太早,欢迎指正。黑喷,慢走不送。

PS:烦TM死那个女主持人和女点评嘉宾了,俩人抱团滚粗好吗!

 6 ) 书信整理~~

第一期:
1.黑夫家书,中国第一封私人书信,春秋时代。(林更新)
2.萧红写给弟弟的信,1941年。(归亚蕾)
3.韩愈,告鳄鱼文,唐。(张国立)
4.蔡琴写给媒体的公开信,2007年。(归亚蕾)
5.曹禺和黄永玉互信,1983年(张国立,王耀庆)
6.邓丽君写给庄奴,1979年(蒋勤勤)
第二期:
1.刘慈欣写给女儿,2013年(王耀庆)
2.代阎姬写给宇文护,公元557年。(归亚蕾)(这篇翻译挺好的)
3.林则徐写给夫人,1841年(张涵予)(节目组提炼的主题“皇上还想照顾我”是在暴露节目组水平么……)
4.郑国强和郑艺互信,2010年(何冰,林更新)
5.林徽因写给徐志摩,1921年(蒋勤勤)
6.李小龙写给妻子,1971年(王耀庆)

个人觉得能看出来节目组选信太散了。目前我看的12封信都可以分成好几期了,君臣,亲人,爱情,知己等等,还不如同样的放到一起呢……没有一个共同点嘉宾也很不好评,我看到通稿说节目组故意避开了有名的信,其实琐碎平凡的信更难点评,还不如用知名度高的呢,比如与妻书,傅雷家书,曾国藩家书,许广平鲁迅两地书,平凡人的之前我在读者也看到一个两地书,是飞机失事重伤父子的通信,也挺好的。现在坐等后面的信,其实除了主持人嘉宾,节目组选信也有锅。选信的锅暂时没有人说,其实还是有问题的

第三期:
1.陈寅恪写给傅斯年,1936年4月8日(张国立)
2.毛泽东写给雷经天,黄克功案件,1937年10月10日(何冰)
3.知青桃桃写给父母,1973年8月24日(蒋勤勤)
4.罗永浩写给俞敏洪,2000年10月(林更新)
5.李白写给韩荆州,唐(王耀庆)
6.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张晓风写给全世界,1983年(归亚蕾)
7.夏完淳写给母亲,清顺治四年(林更新)

第四期:
1.张起元等联名给林森,施剑翘为父报仇事件,1935年12月(何冰)(宋大人读这个不能更好)
2.张爱玲写给王家卫,关于半生缘小说改编电影,1995年7月5日(归亚蕾)
3.詹天佑写给诺索布夫人,1906年10月24日(王耀庆)
4.徐志摩和陆小曼互信,1925年(徐涛,蒋勤勤)
5.曹越华写给王德懿,中国远征军翻译写给未婚妻,1944年(林更新)

第五期:
1.袁志超写给弟弟袁军,两军交战与俘虏和百姓,1949年5月31日(张涵予)
2.杨恽写给孙会宗,回复孙会宗指责他的信,杨恽是司马迁外孙。公元前54年5月(何冰)
3.陈京莹写给父亲,甲午海战之前的绝笔,1894年9月(徐涛)
4.黄宗英和冯亦代互信,1993年2月,黄宗英写给冯亦代,催婚233;1999年7月,冯亦代写给黄宗英,最后一封情书(归亚蕾,张家声)
5.婉容和文绣互信(蒋勤勤)
6.溥仪写给斯大林,请求苏联收留,1949年7月29日(王耀庆)

第六期:
1.胡琏写给父亲和妻子,石牌保卫战前,1943年5月27日(王耀庆)
2.闻一多写给父母,参加五四运动留校,1919年5月17日(张国立)
3.吴聪灵写给范美忠,致范美忠先生的道歉信,2015年5月12日(王帆)(许子东老师的点评非常经典)
4.三毛写给王洛宾,四十多岁的三毛表达对七十多岁的“西部歌王”王洛宾的爱意(最终王洛宾没有接受)1990年4月27日(归亚蕾)
5.宋振庭和夏衍互信,宋振庭是辽宁省宣传部部长曾在运动中伤害过夏衍,而当宋振庭生病手术,夏衍不计前嫌探望,宋振庭写信感谢并致歉当年之事,而夏衍表示并不在意且让他养好身体。这两封信都公开发表在人民日报上。1984年9月(张涵予,张腾岳)
6.史铁生写给盲童朋友的公开信,1993年(徐涛)

第七期:
1.四川省会警察局发布的征兵通告,1937年12月(张涵予)
2.日军和解放军的互信,所谓仁义之师,这两封信节目组的题目很好。用节目组题目标注一下
(为了尽力挽救其生命)八路军山东第五支队写给日军第十九大队,八路军在战斗中救了日本战俘并收容尸体,然而条件不足不能救治,将伤员及遗体返回日军。时间大约1942年到1944年之间(林更新)
(请诸君保重身体,来日战场相见)加藤写给八路军司令官及解放联盟诸君,是上一封的回信,时间同上(何冰)
3.欧阳修写给高若讷,《与高司谏书》1036年(张国立)
4.荷西写给三毛的母亲,三毛和荷西闹了矛盾回娘家,荷西写给岳母告知三毛情况。1970年代(王耀庆)
5.白求恩写给聂荣臻,白求恩绝笔信,1939年11月11日(张国立)
6.贼道三痴(郑晖)写给读者,得知自己得了绝症,封笔告别读者。2015年2月5日(张涵予)

第八期:
1.郑渊洁写给叶永烈,讲述初学写作的困惑,1979年2月15日(林更新)
2.唐代“离婚协议书”,与常见休妻书,放妻书不同“一别两宽,各生欢喜”(王耀庆)
3.褚定侯写给哥哥褚定浩,1941年12月27日(张涵予)
在第三次长沙保卫战前,不多的兵力,背靠浏阳河,背水一战,所有士兵写下“遗书”寄给家人而这些士兵包括褚定侯,都在这次战争中牺牲,而第三次长沙保卫战,我军伤亡人数远小于日军,是一次里程碑式的大战。
4.蒋碧薇写给张道藩。1960年(归亚蕾)
大家小姐蒋碧薇被才华吸引嫁给穷学生徐悲鸿,而徐悲鸿后来出轨女学生,蒋碧薇离开了他,而张道藩一直爱慕蒋碧薇,此时蒋被抛弃,张的妻女不在身边,两人就一同生活了10年,然后张的妻女回国,蒋决定离开他,给他写了这封分手信。
5.张道藩写给蒋碧薇。1966年(张家声)
上一封信以后,两人一直没有联系,一个台风的夜里,张离家避雨,想起蒋碧薇,打电话告知危险,思念难抑写了这封信。
6.柳如是写给丈夫钱谦益,劝他不可投降清朝。1645年到1646年间(蒋勤勤)
柳如是与钱谦益之间也有一段浪漫的爱情,互相倾慕,隔空喊话非卿不嫁(娶),钱在已有妻室的情况下娶了柳,还给了她一个属于正妻的仪式,后来明亡,钱投降清朝,家属北上,而柳劝钱不要投降并劝其殉国,钱没有听从。后来钱谦益去世,从投降到去世也没有真正归顺,钱死后,柳也被逼死,
7.钱学森写给郭永怀,1956年9月11日(张国立)
郭永怀,物理学家,比钱学森晚回国,钱以此信欢迎他回国,并安排好他的工作生活,

这期故事好曲折……怕记不住都写下来了2333

第九期:
1.顾若璞写给两个儿子,解释为什么要他们分家,1632年(归亚蕾)
顾若璞是清代女诗人,建立蕉园诗社,被认为是贾母原型,她嫁于官宦之家,年轻守寡,撑起一个家庭,当两个儿子长大了,她知道大家庭的不易和矛盾,为儿女长远计划,她让两个儿子分家。
2.卫景安写给父母,1930年左右(林更新)
卫景安是个在外“打工”的青年,写信回家交代自己的情况,对家人的挂念,希望父亲戒赌戒烟。
3.鲁迅写给许广平,1925年3月11日(王耀庆)
这是鲁迅给许广平的第一封信,聊天一样解释了许广平的一些问题和困惑。
4.叶至善写给父亲叶圣陶,1964年9月27日(何冰)
叶至善下乡进行“四清”运动,三年自然灾害过去,大家“阶级斗争”的热情不高,都专注自己而不配合集体经济,他在信中讲述自己的困惑。
5.陈觉写给妻子赵云霄,1928年10月10日(徐涛)
赵云霄写给刚出生的女儿启明,1929年3月24日(蒋勤勤)
陈觉和赵云霄是一对夫妻,在苏联留学,信仰共产主义,被逮捕以后,陈觉先就义,赵云霄因为有孕在身在生下孩子以后就义,陈死时只有25岁,而赵也只有23岁,两人都去世以后,女儿启明给了陈觉父母抚养,然而几年后孩子也夭折了。
6.莫言写给父亲,2003年7月14日(何冰)
非典时期莫言被困北京,写信给父亲报平安并吐槽北京东西不好吃,非常想念家乡的食物。

第十期:
1.蒋介石写给陈洁如,追求她,1920年(张涵予)
2.刘伯坚写给家属至亲,交代后事,1935年3月20日(张腾岳)
3.蔡春猪写给儿子喜禾,在儿子被诊断出自闭症的时候(何冰)(感觉这封信何冰老师都快读哭了)
4.柳宗元写给王参元,王参元家失火,柳宗元去信“祝贺”(张国立)
5.叶君健未交给萧乾的信及背后的故事,内容是叶君健在批斗会上揭发萧乾,1957年(何冰)
6.邱文周写给女儿,邱文周患上癌症要离开了,写给6岁的女儿(徐涛)
7.邱文周女儿10年后给爸爸的回信(蒋勤勤)

第十一期:
1.郁达夫写给沈从文,1942年11月13日(何冰)
2.乒乓名将庄则栋写给作家叶永烈,1995年5月22日(张涵予)
3.左权写给妻子刘志兰,本来是一封平常的家信,但不久左权战死,家信成了遗书,1942年5月22日(张国立)
4.顾城写给家人的遗书,1993年10月8日(王耀庆)
5.顾城与谢烨来往书信(多封,两人初见开始相爱)1979年4到8月(徐涛,蒋勤勤)
6.王小波写给李银河,1977年(何冰)


第十二期:
1.宋云亮写给妻子胡玉华,1953年7月30日。宋云亮是抗美援朝战争的一个将领,告诉妻子战场的情况。(张涵予)
2.路遥写给弟弟王天乐,1991年冬。这时候路遥的《人生》发表了,给他带来很多赞誉也有很多麻烦,给弟弟写信讲述这些事情和关于自己以后道路的思考。(何冰)
3.杨开慧写给弟弟杨开朗,1929年3月。这封信写好以后被杨开慧藏在老屋夹缝中,多年以后翻修才被发现,杨开慧讲述了当时的危险,希望把孩子托付给弟弟,一年以后杨开慧被捕牺牲。(蒋勤勤)
4.毛岸英写给孙嫂,1950年8月19日。孙嫂是毛岸英三兄弟的恩人,在杨开慧和三个孩子被捕以后,三个孩子最后是靠孙嫂救出,这封信是告诉和关心孙嫂近况,并希望孙嫂保持“无产阶级的优秀品质”
5.曾国藩写给奕䜣,1870年。和奕䜣商讨“天津教案”事件的处理方式。(张涵予)
6.冯小刚和徐帆之间的情书(徐涛,蒋勤勤)

 短评

何冰的念白功底真好 需要找点传记来看看

5分钟前
  • 六月鸢尾
  • 力荐

建议删减点评,保留历史背景的交待即可。女主持和女嘉宾一不留神就鸡汤,而许子东仿佛得了厌女症。

6分钟前
  • 少林飞猪
  • 推荐

来来来~~~杨颖、唐嫣、杨幂、李易峰、吴亦凡、杨洋等等诸如此类的靠着演员职业混饭吃的人,过来学学台词是怎么说得,应该怎么说!

9分钟前
  • 小刺儿
  • 推荐

都很棒 期待金士杰老师能念一封

10分钟前
  • 林深时见鹿
  • 力荐

强烈推荐!喜欢张国立和何冰老师,用声音读出书信里的真情流露,打开历史。如同真人见面对话一般,就是主持人太出戏了。。

11分钟前
  • 时光倒流
  • 力荐

信的好,许子东和归亚蕾、王耀庆、张国立的好。(主持人强行插断、毫无观点的随声附和看的鸡皮疙瘩哗哗掉)

12分钟前
  • bird
  • 推荐

还是想说,国立老师读的左权的信,让我在教室哭成狗

13分钟前
  • 窝是大步
  • 力荐

何冰和张国立读的真是太好了,老艺术家口条和功底都是真的让人敬佩啊

15分钟前
  • 普通甜妹
  • 力荐

昨晚看张国立和王耀庆读黄永玉和曹禺的信件,看的泪流满面,太感动了。能拥有这样的友谊非常难得。张国立和王耀庆的演绎非常非常的好,台词功底真的很棒,值得安静欣赏的一个电视节目。

19分钟前
  • 衣商
  • 力荐

从第一个单曲开始追到出了第一期完整节目……原本满分是没有问题的,节目的设置和内容都非常打动我。但是完整节目播出之后,扣0.5,希望换掉主持人,节奏控制非常糟糕,打断嘉宾讲话生硬转折,嘉宾讲文化背景的时候她脸上茫然的表情如同幼儿园学生听到量子物理一般……或者至少先做做功课?

23分钟前
  • 终诚卷书
  • 力荐

女嘉宾太过感性且侵略性很强,看似说了很多,但让人觉得言之无物,许教授讲了许多有趣的观点,但一直被女嘉主持人截断,导致短暂的点评时间没有起到点睛的作用,反而影响了节目整体的节奏氛围和观感。喜欢何冰 归亚蕾,王耀庆读的也很好但是我得拿本书把他的手遮住 不然太晃眼睛了。不过还是值得一看的

25分钟前
  • Lumos.
  • 力荐

请两位女士给男士留一个说话的机会。

29分钟前
  • 沈群青大侠
  • 推荐

王耀庆戏太足了,脑补濮存晰唐国强戴红围脖出境画面。主持人大傻逼。能公开的信件都不是最动人的。综艺节目的一股清泉,如果这也叫综艺的话。顾城遗书读完后观众鼓掌,主持人说,大家的掌声是送给王耀庆的,我们都为顾城可惜。这个细节让我黑转路。

32分钟前
  • 深夜的阿斯伯格
  • 推荐

这个小网综是这屎一般的2016年中难得的美。何冰,张国立,归亚蕾,王耀庆,张涵予……除了林更新,都很好。我爱何冰!我爱何冰!我爱何冰!听何冰读信,真是莫大的享受,即使你听得想寻个地方死命痛哭,也是享受。

33分钟前
  • 我来我征服
  • 力荐

节目新颖,信件选取有心,就是解读部分不尽人意,主持人没太多知识沉淀也不做功课,还老爱抢白,控场能力奇差,导致拆信人之间的议论很容易擦枪走火,杨教授表达欲过强,主见却缺乏深度,且很少去倾听,两个嘉宾感觉就不在一个频道上。

36分钟前
  • 愚人船
  • 推荐

好看。张国立的台词太令我震撼了,王耀庆极棒,归亚蕾还是一如既往的喜欢。勤勤姐真美。

37分钟前
  • 十一个i
  • 力荐

“见字如面,如雁带去思念;见字如面,如歌抚慰流年。消失了时空,怀念成相见。信中你我,定格成永远的容颜。”—— 开年好戏

42分钟前
  • 莹小慢
  • 推荐

的确是不错的形式,但是缺点还是很明显:一是三个讨论者明显不搭,特别是女教授明显底蕴不够说教明显,导致讨论深度不够;二是信的排版杂乱无章,时而古文时而今文,完全可以用一点主题;三是古文信就应该用古文读,然后把翻译放字幕,而不是相反。朗读者中张国立,张涵予,王耀庆非常好,蒋勤勤不行

45分钟前
  • Miss Coconut
  • 推荐

觉得也还好吧,三星半,归亚蕾还蛮自然的,有些人就搞得有点像配乐朗诵或者话剧腔过重。

48分钟前
  • 🐷🐷
  • 推荐

综艺清流,不过把古文翻译的过于白话,美感顿失,某些字里行间的缱绻便消失了。还有那个谁的诵读表现得太浮夸了!

53分钟前
  • miko-star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