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偶像包袱和幽默感是难以共存的。太有偶像感,就不能放下身段搞笑。搞笑都是贴近生活的,是突发奇想的,是冒犯别人也冒犯自己的。偶像和榜样是美好的,是完美的,是不容差错的。
节目主旨不必硬贴合当下的"偶像"选秀。赛制上可以多增加合作情景剧之类的环节。
冲着导师阵容看了第一期,基本满意。导师前半集,可能大张伟不在吧,缺少一个特能损选手的,所以选手展示剪掉了很多。后半段有些人的表演一发技是好笑的。
当下的综艺市场,被一群完全不懂综艺的"偶像"占据半壁江山,但他们很多偶像感太重或者太没有综艺感,节目的质量对于爱综艺的人来说被拉低了。所以希望贵节目的赛制能让一些幽默的人出彩,别总是提起有综艺感的艺人只能想到,大张伟,撒贝宁,陈赫,杨迪,贾玲,沈腾。
请节目后期"去偶像化",另辟蹊径,放下偶像包袱才是认真的嘎嘎们。
看了第一期,还是比较喜欢这个节目,希望后面越来越精彩。第一期觉得亮眼的李飞 昌叔希望能有好的表现。还有那个剪辑诈骗电话的即兴诗不错的,蛮看好他们几个。
语言gag,肢体gag,即兴/角色搞笑,能让人笑出来就是重点。别整一些没用的煽情,偶像人设等等。
逗笑观众,给观众带来快乐,应该是最最最重要的。
作为观众,能感受到大家的认真,看不到给观众任何互动感,搞不搞笑完全给当场评委,完全不顾观众?说实话第大可不必去户外,户外综艺搞笑有这样直面说梗的吗?简直浪费经费浪费钱。就比如过山车,那位老兄确实认真努力练了十几遍,但是活生生把户外综艺最好笑的地方给练没了,坐过山车,就是要怕啊!你介绍的时候,期间发自内心的怕表情,怕的大喊再坚持读下来,不好笑吗?来考试的吗?很多表演的看着不是尴尬,是非常不适!甚至让人情绪变不好。几百年前的梗来回用,创意呢?培养综艺感,是用肢体和户外的环境和嘉宾之前奇妙的关系形成的。看看李光洙吧,为什么李光洙是综艺之神。你们这是搞什么?80年代,融梗大会?受众是老年还是小学生?评委说好的,都是直面铺梗说好的,我服了,看德云社相声不比这个舒服吗?对于国内综艺感的培养,我感觉国内编导要好好想想,搞笑到底是和电视前观众是什么样的关系。把搞笑的互动留给观众不行吗?里面选手完全跟着赛制讨好导师现场喜好,考虑过观众吗?李光洙的综艺感有表演节奏?有铺梗?有台本吗?太刻意了!好多都能猜到这些演员下面要干什么。
气死了,看到第八期了,演的什么玩意啊
你这么大个节目,请了这么多有名气的嘉宾,就来演这?这还不如艺考时候的解放天性呢!
也就第一期好笑,后面乱七八糟!人名好多都记不住,极少有人有自己的特点,唯独那么一两个有特点的也不让人展示一下,就这还让观众投票?选手都记不住投个寂寞?
第八期真的看不下去了,这不就是去多年以前央视的《谢天谢地你来了》吗,还没人家好看。
想问问节目组是真的在做综艺吗,答应我这个节目赶紧结束吧,好吗?还不如请抖音上原创搞笑的人来,我看卖货那小伙比他们有意思多了。
真的太生气了,为了看大老师,越看越无语!
首先说我是张伟的粉丝,我超爱他。
圆规正传,这个节目立意很好但是其实还是资本运作,就我目前来看看这个节目的基本是张伟和陈伟霆的粉丝,根本没有路人看这个节目。而且还来了很多在我看来根本不好笑的人,那些长得好看的偶像和主持人是……第一期看下来选手里只有锤娜丽莎和李飞让我记住并且笑了的。
而真正让我笑的都是张伟的梗和笑话比那些选手好笑多了。张伟不愧是拯救我不开心的人。他总是能拯救节目和把节目拉向正轨,在女选手哭了的时候他和人家说你改行吧,我当时就想棒👍🏻,我就怕别人安慰她还说什么你很棒之类的。
李诞也不错至少他很认真的再选人,虽然有点偏心,陈伟霆还挺真实的,何老师一向如此,给所有尴尬的人留尊严。
在我看来如果没有张伟这个节目就会变成另一个笑起来真好看了。
就酱。
一星给李飞,一星给大张伟,一星给节目组的立意,本来还有一星给李诞的但是他有点偏心
创造营(终于)结束以后,腾讯几乎同时开播了《明日之子乐团季》和《认真的嘎嘎们》。这俩开篇几集都挺有意思,但我被《明日之子水晶女孩季》伤得太厉害了,目前我只准备标记一下嘎嘎们的观感。
但不妨碍简要回顾一下《明日之子水晶女孩》这个坑是怎么回事。这个综艺我不知道有没有国外原版啥的,反正名字很到位,the coming one,要来的那一个。可爱的毛不易就是这么来的,但华晨宇的存在阻止了我,完全没看的一季,以至于周震南什么的都是后面别的地方认识的。然后水晶女孩季出现了,评委阵容赫然就是孙燕姿、毛不易、宋丹丹、孟美琪(等)。凑过去一看,叙事非常友好,美工干净,节奏舒服,前面几场简直是踏着圆舞曲上的水晶鞋鼓点看过去的。然而,编筐编娄,重在收口。前面无论开得多么丝般顺滑看点百出,但又怎么样呢?越到后面几场,姑娘们一个个都顶不上去。我觉得这甚至不是姑娘们的错。女团的出发点显然就是害怕花瓶里只插一朵鲜花没意思,索性弄一把插进去。我甚至已经接受了《明日之子》这个节目的调性设定:就是选出一颗出其不意的种子,然后若干年月以后,会以更进化的复杂形态重新回到大家面前,以此证明节目识人于微时的功力。我就是有点心疼像苏北北们都被弄去参加超新星运动会了,甚至镜头都没几个。这就来路有点艰难。所以哪怕这次的乐团季一样的开场顺滑,一样的品种繁多,我都准备要努力保持平静的心态,真要是到结尾处收好了我再去给它撒花。(但我怀疑这个节目本身没有这个打算,就是一个前期蓬勃后期战术性垮掉的设定。摊手)
《认真的嘎嘎们》也有个最终六人出道的设定,但这个节目的调性显然跟少男少女唱跳节目不是一回事儿。与完全来自于工业化概念的女团不同,gagman这个词儿虽然也是引进的,但是节目生生做出了一个传统概念回魂的感觉。虽然我也热衷于女团和男团选秀节目,从韩国原版一路看到青你和创造营,还屡屡熬夜洒下了欣慰的热泪,但总体而言,套路感太强了,极容易腻味。只要一个团里必须还要有且只有一名“某某担当”,我觉得耳边轰隆隆滋啦啦流水线组装的声音就停不下来,同质化太严重,哪团都差不多。嘎嘎这个提法不太一样。节目好像也没准备规定他们是啥担当,组成非常异质化,年龄性别武器非常迥异。一个是像机器选螺丝一样的团员选拔,另一个是像乐章选配器一样的成员招募,这结果的差别就很显著了。唱跳团体的公演舞台每次造成的结果是大规模的同质性复制和生产(想想浪姐的主题曲舞蹈就知道浪姐也是一样的赛道,没戏),而嘎嘎们的每一次技能展示都是一次独特的、不利于复制的作品创造(人们尽可以试着去复制,但包袱一旦提前被感知了,这个复制就没有意义了)。或者说,唱跳团是对现实的标签化和狭隘化,仿佛生活中的时空只有舞台公演这一个高潮性场景,生活中的角色只有划分清晰的某某担当,生活逻辑只有无尽的重复练习和被淘汰;而嘎嘎们是对现实复杂性的还原和创造,它把目光集中在某个不太引人瞩目或看似根本误解的目标上,用复调替换掉单声部,用自嘲和狂欢消解掉人造的意义和意义的权威,正是这种对复杂性的还原和对可能性的探求,让嘎嘎这个外来词与曲苑杂坛这种特别古早的概念之魂产生了某种绵长的关联。
一发技环节就体现了上述的差异。节目的空间没有选择封闭的、明亮的、无菌的室内舞台,而是选在了把导师们累够呛的露天的游乐场,而且通过对游乐场设施的创造性使用,生生弄出来一种后人类时代的荒诞感。过山车上的汽车导购项目,海盗船下的诗歌朗诵,废品回收型自我嘲讽,各种场景重构所体现的恰恰是一种即兴的、模糊前设焦点的、对于人的生存空间高度敏感还原的人的能力。
第一次公演舞台更是有一种传统艺能舞台孜孜以求的古早感。对于吃惯了唱跳团体快餐的观众而言,嘎嘎舞台是非常另类却更接近传统的体验。留言区争议最大,据说有人根本没办法get的大概都是这种类型的作品。这里就看出几位导师的功能了。何老师在孤独居家客的独白里红了眼眶,大老师在找朋友的肢体幽默里忘记了原则,蛋总看到的锤锤的最佳节奏(源自于锤锤在主题和形式方面确实做了最利于入口的“肤浅”取舍),陈伟霆听到心里去了的中浪诗朗诵,以及被四位导师集体认可的好几个厚积薄发的本子(取舍,人物园,等),每一种辨别确实体现了节目设定更古早的一种目光注视。这些作品最大的特点不是热血,或者劲爆,或者爽,甚至不是好笑,而是完整。它们背后的创造者和表演者决定不去表现唾手可得的荒诞或碎片,而是抱着一种近乎鲤鱼逆游的必死的心情,选择对完整性的呈现这一近乎不可能的任务进行挑战。因为这种逆游所灌注的心血,嘎嘎的舞台有一种古代铸剑师才有的一抹血气签名,由此获得了一种不容许复制的独特性。
明日之子乐队季的口号是,“ 有一群伙伴,比啥都浪漫 ”。我从来不觉得机械零件有伙伴。它们可能有同事,但伙伴是分享了完整性和独特性的人们才有的奖赏和特权。
能看到这样的综艺,也是有生之年。
鹅选之鸭,《认真的嘎嘎们GAGMAN》。
名字是不是摸不着头脑?
像一个鸭厂?批发烧鸭、烤鸭、酱鸭锁骨……收!
其实早在去年,鹅厂就官宣了这档节目,要找集侃逗秀独帅于一身的有趣新偶像。
切~不就是搞笑综艺吗,丸子一眼就看穿了它的真面目。
想到没料到,一大波放飞自我的怪咖飞奔而来,场面辣是相当壮观。
有人有颜任性,有人垮得五体投地,还有人尬得你想抠掉墙皮……
但我瞬立刻给它打了8分,只因为多看了一眼嘉宾阵容——
“人间春风”何炅。
最近何老师被yxh扒的彻彻底底,弄得我差点忘记了何式幽默。
主持快本22年,《明侦》里集可爱帅气机智于一身的“套路玩家”,《向往的生活》里活跃气氛的贴心大哥。
一个不止睡3小时的“何三岁”。
哪档综艺节目不以请到何老师为荣呢?
“人间不值得”李诞。
只要不是在电梯间广告上见到李诞,我都相当愉快。
这个小光头重新来,这位脱口秀资深演员,早就是官方认证的谐星了。
无论是《做家务的男人》,还是《奇葩说》,李诞都证明了他性价比贼高,金具哐哐输出。
虽然前阵子和沈腾、谢娜组成的“真好看”,有点出师不利吧。
但我非常期待他和新搭档碰撞出火花,毕竟辣可是“人间精品”啊。
号称“综艺救场大师”的大张伟大老师。
纵横江湖这些年,没什么是他不敢嗨翻的场子。
吐槽大会上,明明郑钧是主咖,大老师硬是把整期变成了打歌专场。
当着李诞的面,调侃他的长相说:
你就感觉这东西(五官)都坨一块,就长这样~
诞总:给你一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人家说一句话的工夫,大张伟能蹦出来10句话。
嘴碎又话多,却是公认的“爆梗王”。(详情参见B站60分钟大张伟语录锦集)
爱他的会更爱,讨厌他的人也不少。
反正这个时代就是偏爱他,那么贫的吐槽王者还有第二个吗?
最意想不到的人是……陈伟霆?
人送绰号“陈怼怼”,港普soso,应变能力Max,一直以高情商且幽默闻名遐迩……
咦?好像还挺合适的嘞。
猝不及防撩腹肌ing~
这么一组师傅们,加上唯一一位坐阵MC戚薇,搭成了一所“嘎嘎职业技术学校”。
为期3个月,培养说学逗唱样样行的宝藏艺人。
听起来还是玄乎其玄呢,这嘎嘎们到底是啥?
壹
认真的嘎嘎们到底是啥?
早年欧美综艺中,出现在进广告前插科打诨的人。
专业抖包袱30年。
擅长活跃气氛,即兴表演,和嘉宾观众精彩互动,向大家传递快乐的人。
每个人对GAGMAN的界定和设想都不太一样。
大老师心中的是,敢于适当“冒犯”别人,创造惊喜的角色。
陈怼怼认为,要有很强的互动能力,自己玩的开心,也要让大家感到开心。
何老师的标准是,善良有趣、善解人意。
李诞给出的回答就很教科书了,GAGMAN三境界:
无论多尴尬,你都能嘎嘎出来;
无论多么尴尬,都能让大家嘎嘎起来;
甚至意识不到尴尬,无所谓了。
(不幸的是,我连1的边边都没够到……)
贰
嘎,还是尬
56个欢乐源泉,凑到一起,那得啥样啊?
想想就壮观。
现实是,有的人看了真想打他。
譬如这位仁兄,油腻的嘟嘟唇,真想拿法器收了他!
陈伟霆看了想打人系列
还有一上来讲了个童话故事的憨憨女孩•武大校花。
有点撞脸吴倩的意思。
垮到深处自然萌?
对自己颜值、身高、舞蹈都迷之自信的李飞,在多才多艺的大家面前一败涂地。
还有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定要做个reader的前奇葩说选手许天奇……
还记得被他唱歌式辩论支配的恐惧吗?
总得来说,新面孔老面孔不少,但素人占比不多。
演员、脱口秀演员、主持人、喜剧人、抖音红人、前男女团下岗再就业人士、奇葩说退役选手……
不乏帅哥靓女的身影,但这不算优势。
业界有种说法,太好看反而不适合做搞笑艺人,容易直接被定性。
这些人呢,有的是自身带梗,有的期待被发掘搞笑天赋,3个月的进修真的能帮他们实现蜕变吗?
那还要从第一次考核说起。
按照规则,学员们都要通过“一发技”,也就是用简单粗暴的搞笑形式戳中笑点。
一发技也是国外很多演员歌手偶像上节目时,用于展现自己幽默的一面。
节目组给了学员们很大的便利条件,可以利用园区场景和道具来表演“一发技”。
而师傅们则全天在游乐场逛悠,邂逅守在表演位置的学员。
规则很简单,好评给“嘎”,不怎么样给“尬”,得四嘎者有机会角逐第一阶段GAG6。
选手们现身说法人可以多么沙雕:
李诞公司艺人,脱口秀勉强的未来——卖货昌叔,掏出了精心准备的放大镜:
师傅你看!我这放大镜,可以变大变小变漂亮,
张伟也能变成大张伟!
不愧是漫才组合选手,延续之前萌贱贱的感觉,一秒让我回到去年的《脱口秀大会》。
创意满分,毫无意外收获首个4嘎。
一对塑料姐妹花,和陈伟霆合照,为了争谁在后面更显脸小,一路倒退直到消失,留下几位师傅风中凌乱……
热心带大家体验“过山车”的马旭东,全程讲解,虽然台词不好笑,但仍是凭着信念感输出千字小作文。
“左边画条龙,右边画彩虹”。
最后集体恭喜“喜提过山车”一辆……
看着看着,我就想到了安家里的中介……
请欣赏,您的爱豆陈伟霆怀疑人生的名场面:
我最不怕(坐过山车);我有点怕(pia pia 打脸中)
甩锅小达人!
整期下来,最广受好评的竟是样样不太行的李飞。
声称“一发技”丢了,蹬小三轮载着师傅们,
一边喊“回收一发技,一发技换盆换锅换导师”。
师傅们集体爆笑,就连后边推车的诞总也给了“嘎”。
这位朋友,您是真·沙雕呀!
还有之前的失踪姐妹花,在师傅们转了大半圈后竟然又遇到她们。
原来她俩从未停歇“谦让”脚步,一个出乎意料的call back让导师们果断更改评价,喜提4嘎~
call back:重复同一个动作、笑点
万万没想到,贡献最多笑点的还是导师,他们看完一发技后的点评和互动。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想到出色的“一发技”,有的简单粗暴过了头,反而节奏感弱,没有新意。
譬如各式各样的谐音梗,撞衫=撞山?
这些学员,你真的想逼si李诞吗?
一位撞山女孩因为收到“尬”哭了,师傅们耐心扇风安慰。
好像看到了杨超越的影子,但人间锦鲤是真的有梗不是硬凹啊……
大老师简直是见招拆招的人才,女孩哭着说“我设计了好久”。
大张伟说,“你跟喷泉似的,趵突泉!”
“要不你改行吧,有些努力不要去做。”
“他们是谁,是你妈和你爸吗?父母的鼓励不要听好吗?”
“你唱歌怎么样,去别的节目选好吗?”
我笑得快要裂开了……陈伟“停”徒手封印大张伟!
学员们的表现各不相同,师傅们的评价更倾向于自己是否被打动。
看起来诞总是比较挑剔那个,大老师的笑点捉摸不透,陈伟霆则是日常迷惑。
包容的何老师无论多尬都会鼓励学员,贴心送上一个“嘎”。
但!人能承受的尴尬也是有限的…
这种唇back真的尬哭我了,四尬没商量……
叁
对于良好发挥的学员给予鼓励和支持,对表现一般的学员给予点拨和引导。
节目宗旨没说错,嘎嘎们真的是所“技校”。
所谓的一发技只是简单考验,看学员们的创意值、用心值和临场表现。
搞笑看天赋,也是一门技术活。
天生被综艺之神眷顾的人不多,更多艺人都是经过了多年节目的浸淫,慢慢找到自己适合的位置。
无论表现是嘎还是尬,都能以自己的方式让大家get到那份快乐。
这是目前很多综艺里迫切需要的人,也是嘎嘎们要培养的人才。
诞总有句话说的在理:
你的目的是找到那些喜欢你的人,而不是说让更多的人喜欢你。
找到目标群体,加深这份热爱,自然而然会打动一些志趣相投的人。
过去我们喜欢看《奖门人》,喜欢栋笃笑,除了出现的艺人和内容,很大原因在于曾志伟、黄子华的魅力。
这些都是需要好多书、行好多路,回溯好多经历,在人们没看到的地方积累用功。
近几年走到台前的一些搞笑艺人也是如此。
受尽嘲讽冷待,如今凭个人魅力成为团宠的岳云鹏;
常年跑龙套,一直活泼开朗,终于成为春晚黑马的宝藏女孩金婧;
不顾形象刻意扮丑,从混个脸熟到活跃气氛的综艺之星杨迪。
情商高,性格可爱的大林子,为了“养活”德云社复工后连开9档综艺……
观众都有个人偏好,不喜欢自然会换台,偏爱的也会墙裂安利自己的欢乐源泉。
嘎嘎们路漫漫其修远,需要发自内心想和大家一起欢笑的人。
需要肯下苦工夫钻研,勇往直前,用自己的能量触达观众的人。
对于嘎嘎们,我认同大老师的看法:
作为一个演艺行业的人,就要活得像鸭子一样,表面上在水上是这样的, 脚底下一直得扑棱,可能觉得一个鸭子能游多远,但是那个鸭子只要一直在扑棱,最终它能够赢过所有的仙鹤。
因为仙鹤就只顾着原地抻脖子了,并没有向前,嘎嘎就是这个精神。
陈伟霆和大张伟蛮好笑的,其他人都是认真的尬尬们,努力地在释放尴尬,太吓人了什么破节目
原本觉得这是什么鬼名字?什么鬼节目?但是节目组一开始就自己分出了嘎和尬,不藏拙,内容里也有好几处被笑到~锤锤在这里自带笑点最棒,其他最喜欢许天奇,就是那种现场你们尴尬,但是观众看得很开心的那种笑点。
垮/尬也好笑的概念很好,但环节设计上有很多失误的地方。可以追吧。
企划很有意思,从“垮”和“尬”中制造笑料,也就是把缺点转化为笑点,把破铜烂铁砸出金光闪闪。这本身是对之前的搞笑方式的一种解构。卡姆非常非常适合这个节目,李诞带不来,应该会觉得可惜。陈伟霆的“真实人设”,非常圈粉。
无法get
有些是真的尴尬…
大张伟真的很绝,四个导师在线教你做gag
为什么要花一晚上看周震南的粉丝见面会
不尴尬吗
四个导师的reaction比选手好笑。喜剧人生的大老师,日常迷惑的陈伟霆,春风拂面何老师,装逼大师蛋总……选手里目前喜欢严肃幽默派的李飞
大张伟最搞笑
节目好笑程度按大张伟出现前后划分。李飞的那个很棒。有些还蛮尴尬的。
高开低走…最新的一期四角混战是什么鬼?说好的call back呢?谁还能静静听台上讲段子?敢情是谁控场强,歌舞好,长得好看就是嘎嘎了?跟搞笑有什么关系?尬尬吧?真是浪费了三个多小时看群魔乱舞…真正有梗的反而无法施展…真流量为王,真糊了就放飞自我了。😡
管月和张小婉认真又搞笑
挺无聊的,没啥好笑的。
不是选手搞笑吗?为什么大张伟这么搞笑!!!我要给他金钥匙!
看大张伟吐槽李诞太搞了,“摆出一副平民的样子的喜剧大师”这描述太精准了
这狗逼节目竟然抄的是有吉之壁,欺负日综没观众吗。本来中日幽默艺术完全是两个系统,竟然照搬别人的搞笑文化去了,这是李蛋那狗逼想出来的吧(以前也搬过漫才),没话讲,只能说是文化自信吧
尬
看到了喜剧行业选拔人才的困难 究竟是选手的能力不行还是节目组的能力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