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人生》这个系列我看完了。
讲真的,在之前五集讲述过程中,那些讲述者说自己的房屋经纪人之路有多困难,其实我的内心都是毫无波澜的。
毕竟现在的成功者都喜欢跟那些小白讲述自己的辛苦,只有这样,小白们才能咽下那些苦楚继续咬牙努力工作。
在我这看来,那些痛苦的过去,就算是讲述者感情多么的丰富,在我看来,更多是因为个人遭遇带来的辛酸,那些讲述没有办法引起我的共鸣。
直到我看到了《公平不缺席》。
这一集讲述的是贝壳想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为了避免不同门店的房屋经纪人之间的恶性竞争开启的一个机制。
争议人要是觉得自己受到了来自别的门店的恶意竞争,那么他就可以找到贝壳的陪审团发起争议,然后再由来自不同门店的房屋经纪人对这件事情进行投票,结果是通过投票的形式产生。
一般这种纪录片是会讲一个具体的案例想要表现出陪审团的公平。
但是,我真的觉得很不公平。
为什么我会觉得这个公平的机制不公平呢?
争议人的首看房权真的值得保护吗?
毕竟这个争议的核心还是客户的想法,整个争议的过程中,客户的意见都没有被问到过。客户有选择房屋经纪人的权力,那么为什么这样的权力在陪审团看起来是一种不公平的行为呢?
被争议的那女生,她那天骑着电车送了钥匙。这也是她跟客户的第一次接触。
在接下来的三十天以内,这个房屋交易通过被争议人成功过户了。因为中介利率低于了2.4%,所以陪审团的人认为这个存在着恶性竞争。
我自己有朋友在房屋中介公司工作,他们跟我说过,因为房屋交易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以涉及的人员很多。只要房屋顺利交易,那么这些人都能分到一部分报酬。
所以,这个争议中的客户会不会跟我一样知道这个规则呢?
在看房之前,他并不知道被争议人是房屋登记人。那么在知道之后,客户选择这个女生作为自己房屋的经纪人,这个好像也没错吧?
所以,只有相对的公平,没有绝对的公平。
为什么我会帮被争议人说话呢?因为她听到审判结果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落泪。
在那样的情境下,眼泪虽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但是眼泪能够表达情绪。
是的,被争议人感觉到委屈,所以她落泪了。
最让我难受的是,那些陪审团的人觉得这样的结果是告诉被争议人她以后还能做得更好。
确实,她是能做得更好。
但是,在那一刻她不需要的就是鼓励。
不知道她会不会看到这篇评论,不过我还是想跟她说。
哭,其实没什么的。那只是一种情绪的表达。
擦干泪,继续前进。
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的,跨过去就好了。
把眼泪变成经验,好日子在等着你。
看完之后对于房产经纪人的偏见多了一份理解和反思,如果说你有需要找到他们,他们又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真诚的态度帮你解决了找房问题,那么这个中介费用就是他们的服务费,是应该的。如果我们自己的工作有报酬,为什么要求别人免费服务?
我们有时候的偏见其实就是行外人的价值评估,你觉得别人的工作量和价值感不如自己的岗位高,自己就理所当然地轻视他们的价值感和存在感。一位女房产经纪人说过的一件事情:“和客户看房子的时候,电梯特别多人,有人就说你们中介坐什么电梯?”,如果一个人无缘由地不尊重和轻视别人,那么也许他对自己的岗位也是没有底气的自信,因此想通过和别人的对比来获取微弱的优越感。
虽然这次采访的是房产经纪人,但是他们的很多感悟对于其他行业来说,也是非常具有思考价值的,“真诚是需要勇气”,“放弃是最容易的选择”“如果客户不信任你,那么自己做的事情都是隔靴搔痒”…每一个行业先别说金字塔顶端,能够踏踏实实,不急不躁地坚持都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毅力了。
这部职场纪录片可以看到新人小白的焦虑和迷茫,对成功和赚钱的饥渴,也可以看到职场老油条的责任压力和对平台、公平机智的思考。每个人的梦想目标可能是一致的,“我想要成为经理”、“我想要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但是不同人坚持的时间线却不一样,是改变自己的工作心态还是转换工作?新人和油条各有自己的权衡和选择。
昨天刚好看到薛兆丰对跳槽的一个看法:你可以跳,但要成功,没有一个人是一直通过跳跳跳来成长的,因为每个行业你必须投入长时间的投入才能学到最专业的知识,因为最后其实都是疯子之间在打架。
因此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挑战和值得尊重的地方,每个人当下有偏见的时候,这也很正常,毕竟我们都是带着主观的视角看待世界,但是当我们有机会去了解他们的感受和想法的时候,不妨了解一下,不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对他们印象,是让自己意识到自己那自大又卑微的一面。
中间人生这个纪录片拍的真的很真实,打破我对经纪人行业的很多偏见。也让我更加了解了这个行业,了解房产行业的作业模式。
很喜欢这一类的纪录片,因为真实不煽情,不做作。这种普通人的纪录片让人觉得这个世界是真实的。拍摄的画面感也很好,感觉离我们的生活很贴近,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样的。
里面的故事也很有代表性,涵盖了各种性质和特质的从业人员。从侧面折射出大多数年轻人的生活现状,各行各业的生活都不容易,相信每个人看了都会产生共鸣,都会被感动到,强烈推荐大家去看。选题也很赞,值得一看!
记得8年前刚来北京的时候,上下班路上或者是周末碰到穿白衬衫的中介,总是尽量远离他们,从内心深处觉着他们就是不务正业、狗皮膏药的代名词。直到4年前自己买房,对于人生中第一个几百万的大宗交易,内心中有千万个疑问,我的资质会不会有问题?我看中的房子有没有什么缺点?银行贷款会不会批不下来?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个靠谱的经纪人,年纪虽然比我小,但是办起事儿来让人特别踏实,从签约、资质审核、房屋评估、银行面签、批贷、过户,没有出现任何意外情况,都非常顺利的完成,物业交割时我们回老家,很信任的委托这位经纪人帮忙完成。北漂一族在北京有了自己的房子,我想谢谢当初帮自己买房的那位经纪人,是他帮我们找到了家的大门。
中间人生剧中就是千千万万房产经纪人的真实写照,他们正在变得越来越专业,为千千万万家庭奔波着,也赢得了大家更多的尊重,我们需要为他们点赞👍!
重看了《中间人生》纪录片,这部片子是以不同城市,不同经纪人作为主角来诠释中介行业的巨大变化,里面有从业十五年以上的老中介,也有刚刚加入不久的本科985新经纪人,每个经纪人背后都有他自己和他服务过的客户的故事,每个故事的画面都很真实,每个经纪人都很努力,也深深的感染了我。
第二集“诚实的代价”给我的感受特别深,记得几年前老左做过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只要不骗人,你就非常有竞争力”。影片中也说到了,每个人都想做个诚实的人,但是诚实是有代价的。往往因为的你的诚实反而得不到客户的理解,或者被别的经纪人撬了单子了,里面店长说到特别好,任何一个人都会走过一段无回报期,需要勇气面对诚实带来的短暂的困难。
也认识几位从业10年左右的经纪人,他们在这个行业干了很多年,衣着体面,很自信、很阳光跟今天的链家经纪人一样,跟业主都是好朋友,逢年过节还请他们吃饭,这些他们服务过的业主都会给他们介绍客户,每个月老客户介绍就有一两单,就像《安家》里面的徐姑姑一样,老客户多了,一年能帮他们挣很多钱,聊起来都挺佩服他们的,做生意要看长,做人也要看长,长期的回报一定远超短期的代价!
房产交易服务“没那么简单”,这个行业很多时候受到的偏见就是好像你没为我干多少,怎么收这么多中介费啊?这个行业背后的工作往往你看不到,开发房源-联系房东-房源拍VR房源信息维护-了解客户需求-房源匹配,带客户看房,中间看很多房子,横跨很多区域,关键是很难你开始服务的客户都能从一而终都跟你成交,一个月成交一单,两个月成交一单也正常。看好房后网签、贷款等还有一系列服务,像贝壳平台还提供买卖安全服务承诺。
看得见的是经纪人的专业,看不见的是背后支撑的线上APP产品、系统支持、各种规范标准的投入。
今天有贝壳在规范这个行业,在建立消费者满意的服务标准,每一位穿梭在大街小巷的经纪人,通过他们的努力正在改变他们自己,改变这个行业,也给越来越多的人安心的安家服务。
相信规范,不走捷径,走窄门行慢路。相信自我奋斗,坚韧不拔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很多。
纪录片中提到所谓“985的学生去做房屋经纪人就是浪费”让我深感社会中存在的一种精英主义的傲慢思想。社会的正常运作需要有的人成为一颗颗螺丝钉,而有的人去挑大梁。金钱不是唯一的价值,社会地位也不是职业的唯一评判标准。我们应该尊重每个行业中追求梦想的人,发挥自己所长,摆脱职业歧视,与自己达成和解。
这是房产经纪人的故事,也是离我们很近的人生
三百六十行,各行各有各的难。—— 第2集:因为诚实的代价有好有坏,所以坚持做个诚实的人挺难的。我蛮有体会。第5集 → 张永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你们知道那个北大卖猪肉的那个人吗?人家现在都卖到全国连锁,去年2018年卖了18亿的销售额。他最后评论说了一句话:我给我的母校抹了黑,我奋斗了二十年,终于和北大达成和解。我以为学历是救我命的最后一根稻草,可是这个稻草并没有把我救了。学历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是学历能改变人的思维。
应该是贝壳投的,一个业态的现状。
我觉得可以算中国版未生了
当年差点选择这个职业。相对比较真实,房产销售人员基本如此,就是高流动性,大进大出,低学历是因为需求多门槛低(佩服ep5那个985北航硕士),低素质倒未必,房屋中介也要掌握相当专业的信息和沟通技巧。被人不尊重是因为对国内销售人员固化了的“套路”印象,其实人性皆然,每个正当行业、每个勤勤恳恳的人都应该值得尊重。总体稂莠不齐,收入两极,能开单的还是在坚持下来之后的头部资源的变现。总之,很艰难,以后恐怕更艰难。从事任何行业,坚持下去是最基本的素质,这甚至谈不上兴趣喜好,求存而已。且自勉。7.5
这是一个特别长的广告
应该是国内极少的把焦点聚集在房产中介这样的一群人身上,每集十多分钟,简短内容却挺全面。前段时间孙俪主演的《安家》很火,尽管电视剧有很多夸张的成分,但却让人注意到了这个行业,而这部纪录片带我们更进一步的走进了现实生活中的房产中介,每一个人都很不容易,付出和收获并不简单的就是正比关系。每一个在岗位上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人都值得我们尊重。
徐铁有酒窝,老帅了,而且很实诚,真的喜欢这样的中介。
还行。可以大概了解房产中介行业。看到平凡的人们努力打拼,都挺不容易的。珍贵之处在于,制作团队不做作,没有刻意拔高的基调。PS,话说我一直无法理解房产中介喊口号、跳操的文化。
做了销售有时候对这行业的苦是有了解的 大家都不容易。
选材特别好,从来没看过讲房屋中介的纪录片。六集虽然短,但多少能让我们理解一些这个行业的艰辛。原来做中介这么难,原来做好了也能进人民大会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应该对他们有那么多偏见
贝壳网的广告??
难以剖深,贵在真诚。比《安家》之类还是好很多~中介真的是非常非常辛苦的工作~虽然每个人都觉得他们坑,但是又总是第一时间想到~每个标题都很精准。
太浮光掠影了,没真正走进“人生”里。
走马观花了解下贝壳的前端业务
中国的房地产充满有好题材和好故事 但水平和视野的局限 流于暖心感人的电视专题片的层次 华尔街贡献了那么多提名奥斯卡的电影和纪录片 中国房地产也可以
揭秘房产经纪行业背后故事的纪录片《中间人生》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T4y1g7Ta
房产中介的群像。其实是贝壳投的……看看就好。
说实话这种努力的程度真学不来,尤其是自认为入错行的时候
用纪录片来做推广的新硬广形式,我是服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