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山吹紗綾(来自豆瓣)
来源://movie.douban.com/review/12160005/
Bilibili:复读-基,如果在B站看见专栏,则是这个昵称
如果您踩了这个影评,欢迎并请求您下方告诉我哪里做的不好,您的建议或将促使我以后的影评做的更好,您的评论哪怕吐脏字什么的,只要对本人有益,一定采纳,但是如果是我单纯一个五星就差评那是非常不好的
看完了,剧情对我这个年纪没太大泪点,二刷了一遍,感觉令我十分想哭的就是后面制作名单...剧情简单易懂,就是一个少女知道爱的含义的剧情,但是那些人把剧情改的十分催泪,恐怕没人能代替这样的人才,很抱歉着火时我没在京都,没有献上那朵代表敬意的鲜花...也很抱歉当时我一个高中生没有任何经济实力帮助你们!希望浴火重生!必须浴火重生!京都动画要坚持住!希望逝者在那边会坚守自己的信仰!我能再次看见你们时希望你们依然带给我们最好的作品!感谢你们把信念带给了我们!
而且也不知道评论区那些什么骂垃圾电影的,虽然这部电影在公司出事前完成差不多了,那我们也最起码要对逝者报以最大尊重,你们打一星可以,完全没问题,请用文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你们如果骂这部电影垃圾,就像老师骂了一个学生努力了一个周末的作文垃圾一样,批评可以,麻烦换位思考一下,你用的词语到底尊重一个人吗?
这部电影很易懂,但是想进一步了解还是买个大会员吧,就是简单讲述了一个姐姐想表达对妹妹思念的事。
为什么说要补原番呢?就像《命运之夜——天之杯II:迷失之蝶》一样,如果你没有点FSN的基础,一上来士郎大喊Saber你肯定很蒙,但是整个电影你也可以看懂,中间
——我有特别想见的人可是已经见不着了
没看过原番的肯定不知道指谁,那只毛绒狗,那个如少佐眼睛般的宝石,都是在原番基础上才能了解的。
如我上面所说,泪点因人而异,比如说薇尔莉特离开女校,京都动画表达略简单,但是当泰勒和艾米离别时,泰勒撕心裂肺的哭喊,能带动人的情感,就会使人潸然泪下
再说细节,细节也是因画风而异,这种画风和另一种画风或多或少有差别,这里不做评价,不能拿紫罗兰和《吹响悠风号》的乐器做比较
说几个泪点吧,第一个就是电影开幕——Kyoto Animation,第二个就是Amy和Taylor分别,那撕心裂肺的哭喊,这里如果向Amy和薇姐分别做的渲染不够那是不会落泪的,其实,这两目有什么区别,我也没看出来,但是个人感觉CV的哭喊就能渲染情绪,第三个就是最后,给已是上流社会的Amy看信那一段从头哭到尾,第四段,结尾制作人员名单。这些纯属个人观点,有可能和你的观点一点对不上,但是我和你终究不是一个人。
最后我是选择十分的,因为着火后再发行的不易我能感受到,所以打一星可以,暗骂这个片太垃圾了,哪怕给你的感觉像作呕一样,请暗中说,因为我们要对没有对我们干出任何不好的事的逝者报以最起码的尊重。
本人第一次写影评,不喜勿喷,如果你偏要说我限制你们打一星的,限制你们差评的自由,请理性用语,我不是双标狗,说什么国漫就不行日漫最厉害。也不是什么水军,说水军的请浪费时间查一下京都动画的救助资金的去向,也考虑一下对于一个刚刚遭受重创的公司,他们到底有没有资金去请水军,谢谢
以上是1-12号3:00发布
以下为3:42继续划评论后说的话
评论去有人说:难看就难看,现在国内二次元脑残粉只要是日漫就高分的毛病真是改不了了(原话!除了标点全是原话)
那么请问你,如果是想把一部普普通通的动画电影带向国际政治去,那是为什么呢?而且照你这么说,在座的给日漫打过五星的都是脑残喽?我从来只要从头追到尾的日漫几乎全五星,只有少数四星,那我病的还不是很轻呢,如果你刻意把从外国来的东西偏政治化那真的没必要,你先把中国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台湾省的波音空客全停了再走政治!你就是不喜欢日漫也没资格骂我脑残,您骂您🐎呢,尊堂就是这样教你的?那就是您的家教太失败了
现在1/12下午10:35分,由于图片可能涉及版权问题已经删除大量图片,就拿文字表达一些令我印象深刻的图片,并且我为自己在电影放映期间拍摄的毫无素质的行为进行道歉并且改正
第一张图片就是开场的京都动画的那一幕让我泪目
第二张,池田老师一路走好
第三章,武本老师一路走好(2、3皆为幕后名单)
《紫罗兰永恒花园》的每个故事都有自己的独立叙事,但实际上都在书写薇尔莉特。这种结构在剧场版中也不例外——从几个不同的侧面,剧场版对主线故事(或说薇尔莉特本身)的意犹未尽之处进行了展开和补完。如果说薇尔莉特是战争年代的个例,外传则在和平年代将感情重新编织了一次,并且猝不及防地把观众余温尚存的泪点戳了个遍。
第一个重现的层面是个体的异化——在主线中是薇尔莉特被训练成战争兵器;在外传中是艾米被训练成富家千金。
薇尔莉特正是在这个层面上说自己和艾米相似。薇尔莉特遭遇的经历更为极端。在外部环境里,她陷入了最黑暗的处境,又收获了最美好的邂逅。在内部精神上,她经历的感情深沉至极,自身却无法捕捉。内外双重的反差是她身上最令人动容之处。这样的她成为了艾米的老师,她真正教会艾米的不是谈吐、礼仪和舞步,而是怎样面对命运,怎样在命运的安排中不放弃对美好之物的希望(例如新的友情),怎样怀抱虽已失去但却极其珍贵的感情,继续生活下去。
第二个层面是绝望与希望——在主线中体现为薇尔莉特和吉尔伯特的邂逅;在外传中是泰勒和艾米。
如果说最令人绝望的不是现在的痛苦,而是没有爱的未来的话,这正是吉尔伯特带给薇尔莉特,以及艾米带给泰勒的救赎。泰勒反复阅读艾米的信,正如薇尔莉特一直佩戴着少佐送她的配饰;泰勒将自己认同为艾米的妹妹,正如薇尔莉特将自己认同为“吉尔伯特的狗”。那是在一无所有的世界里得到的毫无保留的爱,这对那时的她们来说就是所有一切。这恰似人在作为手足无措的婴儿之时得到的母亲的庇护,而由于人总要长大,这也注定是人不得不失去之物。
第三个层面是失去与成长——在主线中体现为薇尔莉特成为自动手记人偶;在外传中是泰勒成为邮递员。
薇尔莉特和泰勒都得到了救赎,但是又不得不失去了。整个故事的核心正在于此:人如何怀着魂牵梦萦的思念,怎样接受无法自胜的悲伤,又怎样面对日复一日的生命。这也正是故事所传达的东西:人无法永远依赖别人的爱活下去,但渴望爱与被爱的心情绝不是该被遗忘之物。通过“写信”这种形式,故事挖掘出被人们压抑的感情,用极尽浪漫化的手法重新告诉人们:这是我们内心最宝贵的东西,我们应该永远抱着珍贵之物前行。
外传的故事不仅仅是重现了薇尔莉特的经历与感情而已,在每一个层面上,外传都更进了一步。
面对外界的改造,艾米不像薇尔莉特一样毫无还手之力,我们看到了她的反抗、拒绝,以及最后的和解。面对他人的爱,泰勒也不像薇尔莉特一样无法表达心意,我们看到她用自己的方式拼尽全力回应了艾米给予自己的救赎。而故事最精彩的则是这样一幕:泰勒躲在一旁看着艾米阅读自己的信时泣不成声,但是选择了不见面。从薇尔莉特的相见却不得,到泰勒的能见却不见,故事的内核被勾勒得更加闪闪发光。
人要成长,必然要有所失去。但是我们失去的东西,永远也不会失去——只要我们还将那感情怀在心间。这便是《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想要传递的永远吧。
薇尔列特赛高!
这不就是全能嘛啊。
战斗力超群、会写信会送信、还可以做家庭教师会礼仪。
妹妹好可爱(ɔˆ ³(ˆ⌣ˆc)头发是真的多。是个精力旺盛的可爱小孩啊。
不识字还能那么远坐船找过来也是不容易。
美男师傅也是厉害。之前看动漫那么多集,怎么没有发现他鞋跟比薇尔列特还高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都是弹幕转移我的注意力了。
这回才发现,邮递员小哥穿的高跟长筒靴,小腿肚上有波浪,衬衫还有露背嘿嘿会打扮,可惜就是几年都一套衣服没换过。
话说,京阿尼的风景也太棒了。女校的林荫道里阳光穿过树叶,屋顶看星河璀璨,艾米姐姐的后花园,雨落在地砖上一点点打湿地面。好多好多细节,都好美啊
当然最美的还是薇尔列特哈哈哈
只是想给娱乐时间做个记录总结,怎么这么难,尝试哈了十几排了都说没到140怎么感觉之前记录小说和电影没有这么费劲啊
剧场版和番剧的风格和制作都非常相似,说好听点叫“还是内味”,说难听点叫“缺点全都没改”。原本被诟病的节奏慢没起伏的缺点在剧场版里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本就是单元剧的分散剧情在剧场版里没有给一个总结或是结合,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加长版的一集,没有一部电影应有的质感。
番剧中华丽的画面风格被保留了下来,熟悉的音乐也没有更改,音画效果上来说令人非常享受。抛开这些硬技术的表现力,电影在台词和分镜还有节奏的处理上毫无亮点,整部电影所有场景基本上都是两个人在聊天,情感和表演很少,剧情推动非常缓慢且平直,这使得人物关系的培养非常平淡,对后来剧情矛盾的展现还有情感泪点的爆发都造成了致命打击。原本小故事穿插着大主线的番剧故事在剧场版里也没有得到延续,主角一行人沦为工具人,没有在故事里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个人塑造完全被抛弃,琐碎的杂事倒是一个接一个不停。对于有原作加成的观众来说电影不会减分但也没有任何加分,路人观众则是完完全全被抛弃掉完全进入不了状态。
电影可以分成前后两个部分,整体合起来还能算是一个不错的整体,但分开单独看来割裂感还是蛮明显的。剧情上的一些小瑕疵对人物情感的塑造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使得人物行事的动机说服力不够强。看完电影后对于女一女二的友情还有女二和妹妹的亲情两条主线情感的感觉很平淡。她们的感情很深吗?好像也就那么回事,毕竟分开了也不寻找联系一下,是社会阶级的差异吗?是不可抗力的因素吗?是战争过后的社会发展导致吗?不知道,反正电影也没讲。这份嘴上说着“你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宝物”,又不做出任何作为的角色,甚至不如番剧里某些短故事里的人物塑造感人。很多人看完电影都被感动了,但说实话,感动大家的,究竟是故事本身,还是结尾staff名单里的一个个人名?
你们的感动不是虚假的,留下的眼泪也不必因为别人的评价而“适可而止”,他人没有受到触动并不代表他更高级。
因为纵火案导致了很多人来观影吧,对一些人来说既然花钱看了电影那自然是要发表一下评论的,毕竟情怀是别人的,票钱和时间是自己的。互联网时代在网上发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对此即使有所不满也不必愤怒。
说说剧场版本身吧
在这部剧场版又能见到violet了,而且有新的服装和发型,真的很美。本来只是想上来看看大家夸violet的,但是看见热评区对剧情的大量差评把我震懵了,所以想正经分享一下关于我的自我感动,希望观影流泪的大家不要因为别人看起来理性又高调的发言而否定自己的感触~
伊莎贝拉是在自卑吧,不然独自带着妹妹在战争时期求活的人是多么帅气啊。 然后看见violet像骑士温柔一样照顾她,为她解释,帮她道歉,就想起violet最初到伊芙加登家的生硬,初到公司给别人带来的麻烦。很感动。
太帅了。以孤儿的身份独自勉强生活,却极力给了泰勒一个幸福的童年。不是以愤怒、埋怨、自暴自弃、酗酒等消极地来面对生活的绝望、不幸,而是自己即使没有被光照着,也奋力地燃起光芒和温暖。 一直觉得,能说出“打你的人说他们爱你,是在说谎,真的爱你的话就会像我这样抱紧你”的人,绝不是因为他幸福,而是因为他痛苦。主动拥抱别人的人,不是因为他被爱,而是因为他不被爱着。
这可能是我太过个人的触动吧,我一直很怀疑自己。 从小因为家里高压教育没有什么玩伴,所以18岁以前没有去过电影院KTV等一系列场所,每次和同学出门都局促不安,不知所措。 被初中唯一的朋友邀请到他家参加生日聚会后,只是一个人坐在他的房间里,还要劳烦他特意进来照顾我。 只和朋友一起去过1,2次海底捞,所以和女朋友去的时候被笑说像小孩子,居然要她来下菜。 明明想好好地在一起,但是前后两位分别只谈了7个月和1个月。 想做的事情总是做不到,每次回头一看就会发现又浪费了好多时间。
泰勒肯定觉得特别对不起violet吧,明明她都帮自己说话,让自己当上实习邮差了,结果自己居然隐瞒不识字的事情。 不过泰勒最后肯定会变成一个好邮差的吧,就像信号塔会慢慢建好一样。我也会像这样慢慢变成一个拥有幸福的人吧。
看了好多评论,主要是剧情老套没起伏没新意,说因为这样的剧情流泪的人都是在自我感动。能自我感动,就是对自己的生活有所期望吧,希望大家都有好运。
说在最开头,因为豆瓣评分不高我预期低所以看完后反而觉得不错。但不得不承认缺点还是有的。所以就我个人而言谈谈观后感吧。
首先谈缺点:
这部确实是粉丝向,出场人物和世界观介绍不够,没看过的观众会懵逼。比如C.H邮递公司的运行机制,自动手记人偶的工作,主要配角的人设;一些在正传单元剧的主角也有几分钟客串,比如露库莉娅(我当时还懵了,一下子没想起来这是谁她就下线了);少佐太可怜了,作为男主连回忆的画面都不给,薇尔莉特抚摸着胸前那颗绿色宝石时的心情可能只有粉丝才能懂。
其次是平淡的剧情。没有冲突点,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加上世界观和人物介绍得不够,非粉丝的观众很难看下去。正传其实也是这种调调,所以我当初追正传时有点坚持不下去。
如果说这部是商业片的话,那就是定位较为失败的。但我认为这部应该就是粉丝向的文艺片,而且极大程度展现了京阿尼的优势。
1.画风音乐唯美。京阿尼的特色,紫罗兰系列达到顶峰。惊艳到我的是服装。看预告时我以为薇尔莉特跳舞时的礼服就是男士燕尾服,结果是改良版:上半身是蕾丝仿旗袍风格,而下半身才是燕尾和长裤,即绅士又柔美,可以看得出制作组在服装设计上用心了。
2.感情含蓄细腻。这部不是商业片,外传风格和正传一脉相承,抒情是首要,剧情都是为了煽情而已。但这里不是用直白的语言,不是用撕心裂肺和眼泪等夸张的手法来强行抒情。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把角色的感情展现出来,含蓄细腻。感情的层次也很丰富,除了主线中姐妹情和友情,还有师徒情和对理想的追求,多条感情线交织,互相影响,层层递进。如果说刺激的商业片是重口的快餐,那这部更像是一杯茶,虽然清淡但是醇香
艾米和泰勒两姐妹之间不能相见但又互相思念的感情其实是对应了薇尔莉特和少佐的感情(少佐太没存在感了,我觉得很多观众可能没品出来),虽然没明说但细品能感受到。
3.人设很立体,不落俗套。现在的动漫喜欢靠角色某个特别属性来吸引观众,这样塑造出来的很单调,真实“纸片人”。
紫罗兰里每一个角色都有多元属性:泰勒天真阳光但她不识字还曾不懂装懂;艾米是个好姐姐但她自卑内向;贝尔迪克特外在骚包傲娇内在温柔有责任心。主角薇尔莉特,看过tv版的都知道,她是战斗力强大的武器,但内心细腻,柔刚并济。他们都有正负两面的形象,塑造得很自然,观众不单从外表,还能从行为举止中感受其性格。
每个人设的魅力是由内散发出来的,不限于外在。我很不喜欢小孩,尤其是吵闹的孩子,但我居然被这样的泰勒所吸引。初看她觉得傻乎乎、闹腾还不诚实。但她的笑容很阳光,她笑着跟所有人打招呼,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她又是个爱撒娇的小孩,听着她奶生奶气的叫着哥哥姐姐时以及她看着糖果和泡泡时闪着光的眼神,我心都化了。成年人觉得无聊负担的工作,她却觉得是传递幸福。身心疲惫的社畜表示得到了安抚。
4. 主题鲜明三观正。我个理解的主题是“爱与幸福”。正传中薇尔莉特因为从小被当作武器来培养,所以她对感情缺乏认知,她一直在追寻着“爱是什么”的答案,遇见过很多人后慢慢开始理解爱的含义。所以外传中也是如此。爱是非血缘关系的姐妹情深,是少女之间的友爱,是她对少佐的爱情,是邮递员和人偶手记员为人们传递的幸福,是市民对城市的热爱,或许还有更多的含义。
“希望”是这部片另外一个主题。贝尔迪克特一开始对一成不变的邮递员工作颇有不满,他骑着破旧的摩托车日复一日地寄信,他也迷茫自己工作的意义何在。当老人指着还在修建中的埃菲尔铁塔问他什么时候能修好,他不感兴趣地说谁知道呢。遇到泰勒后,他慢慢找到了本职工作的意义和对生活的希望,能够将只有姓名没有地址的信送达也只有他才有这本事了。平凡的工作也有非凡的意义。老人后来又问了一样的问题,他笑着回答是:“应该很快就会修好了。”
紫罗兰的三观正还体现在对女性的认知上。在这部的背景下,曾经女性结婚后要辞职当主妇的,但是现在她们已婚但还是能继续工作。而且她们除了本职工作还有很多其他的爱好和理想,她们的精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用仅限于养家糊口相夫教子,而是能追求自己喜欢的事。
优缺点分析已完毕。以下全是个人吐槽。
前半段女校部分我不知怎么地想到了《小姐》,比如共浴同床牵手私奔都很有既视感,所以不自觉地往百合方向想。但其实是很正常的友情啦。
豆瓣有人吐槽全片几乎都是女性唯一戏份多的男性还骚得不行。所以我看到贝尔迪克特时不小心笑喷了。电影还给他骚气的高帮小高跟和露腰的衬衫多次特写哈哈。不过他也是个尽职的邮递员和温柔的师傅,所以我很喜欢他。
我原本是为了情怀,毕竟正传的剧情也忘的差不多了,但是电影意外地对我胃口。不知道是不是国内粉丝不多原因,影院几乎都是各种包场。我这场次只有三个人,但另外两个人都看的好认真,全程都安静专注地看着,放ed的时候都没有走。等武本康弘的名字出来后,我默默拍了照留作纪念。感谢京阿尼曾经给我带来的感动。
卧槽???本百合控加京吹一本满足
明明是温馨happy end的剧情,但是看了一会儿就开始掉眼泪,断断续续哭了一整场。剧情很棒,制作更棒,听着配乐就能哭出来。【信差运送的是幸福。时代不断前进,已经是新时代了。】
百合情真,姐妹情深,好细腻好唯美的一部女性主题动画作品,就连全片唯一的男性角色都穿得那么骚~~~
「在寂寞时呼唤我的名字。」「只需喊出你的名字,两人的羁绊便将永远存续。」写信是电波和网络出现前人类最后的浪漫,而邮递是传达思念与幸福的工作,有其永恒的魅力与价值,爱看上去是轻薄而虚无的字眼,却能依托信件,穿越漫长距离与无数昼夜,抵达最重要之人的内心深处。
前半小时先发百合福利,一起洗澡一起睡觉,一起牵手日剧跑,指尖玩发丝,白色燕尾服跳华尔兹,让宅男先好,再开始走剧情丢催泪弹。旁边学生模样的弟弟抹了两次眼泪,我作为大人非常争气地忍住了(。 600人爆满的厅,从头到staff字幕滚完的最后一秒,安静得像没人一样,这样的观影体验,剧情理解被语言卡掉个三四成又有什么关系? 爱我国。京阿尼一定要再站起来啊
看前面觉得橘势大好,姐妹情深。薇妹穿白色西装礼服跳舞能掰弯妹子。看完后我爱上了高跟鞋机车快递员,太帅惹呜呜呜。外传的制作丝毫不输正篇,影片结束后全场鼓掌真的感人。期待电影版,一直等着你们哦。
紫罗兰永恒,京阿尼永存
如果不是京阿尼作品,紫罗兰怕是要过于空洞苍白了
1 非粉甚至不是漫迷,这片日本口碑爆炸但实际还是源自对工作室的情怀部分。说实话我不是很能get到里面的任何情感,无论是圣母女主还是姐妹情,也不是青春期问题,也没有战争背景的沉重感。真的很迷,一脸懵逼。2 京阿尼的价值,到底在哪。
看完片尾职员表整个人都不好了。
对京紫或者京都都没有太大的感想,反正是感觉各方面平庸没有任何可取之处的动画作品,虽然作画精致光影细腻情感真诚节奏舒缓,但我就是全程面无表情内心毫无波动甚至有点嫌热。番剧版本的人类圣经世纪霸权八万八之类的京吹言论基本可以忽略,影片本身也就是,平庸二字足以完整概括。虽然有京阿尼的大火,但我也没有情怀加成,整体上故事人物各方面在我这儿都平庸至极,不能及格。
制作精良。剧情极度无聊,令人想睡觉。
抱歉走错片场了。对这种少女玛丽苏百合片,阿姨我已经超龄了。画风空洞精美,睡得死去活来。
高于预期。京阿尼的风格从来不是神展开、卖弄叙述、峰回路转、跌宕起伏。京阿尼所追求的,是在一眼就能望到结局的情况下,通过细节复活人物,重塑日常。艾米的复仇别有深意,“因为自己一无所有,所以要让同样一无所有的人获得选择的自由”;因为有能呼唤彼此的名字,即使没有血缘关系也可以成为家人;摆脱“父亲”们的决定,可以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是一个把无奈悲伤的过去留在背景里,迎接光明与希望的故事,新世界正扑面而来,卢布的摩托也更新换代,女性不再只有一条通向幸福的途径。就演出和分镜而言,虽然没有惊艳之处,也算是稳定。话说大荧幕真的好适合这制作,近年好些动画电影一上荧幕描边就模糊,细节就不够用了,京阿尼真是一点问题都没有,还是这光,还是这水。最后,“她好像骑士”——薇尔莉特Saber说是立住脚了。
7分,没看过剧集版,但是这个剧场版也算是京阿尼正常发挥了。画面太美了,人设也漂亮,服装更是件件充满设计感。故事还是女性向,真善美,小感动式的。
向京阿尼的高尚品格和精湛技艺献上五颗星,再为晓佳奈的生拉硬拽不知所云的原作剧本扣掉两颗星。作者是一个平淡的人,既没有体验过上流社会的波谲云诡,又没有经历过底层社会的苦难艰辛,还硬要写一个感动人心的爱的故事,于是就成了这个样子。幸福的人啊,永远想象不出不幸的样子。
没想到看到工作人员列表的时候 才是我从事件发生以来最难过的时候
8/8.5 两部OVA合成的剧场版 不论京紫这个系列在故事上存在多么大的硬伤 至少在薇尔莉特这个人物身上我看到京都一直在尝试—从10年前的大萌神开始到薇妹的三无少女的可能性探索 这种细微而略显贫乏的变化加上多少平淡的故事情节或许难以被买账 但在我看来京紫做到这个份上已属不易 耐心体会这份平静温柔不失治愈的故事何尝不是创作者们想要传达给观众的东西?千言万语 感谢京都这些年来给我带来的一切 この思い たしかに僕の胸に届いた
(9/10)剧场版本身还是挺不错的,虽然故事结构不如迪斯尼作品来得成熟,但在这年头能看到类似世界名著剧场一样气息的作品已经很难得。突然发现薇尔莉特也许是动画界近年来脾气最好的主角之一了吧……PS:中途有薇尔莉特的男装打扮。
普通,平淡,白开水一样的故事。唯一预想外的是没有任何情节有预想外的展开。但是这种平淡怎么说,你就感觉好像你深爱的女孩咽下眼泪只对你淡淡一笑,那你能怎么办,你只能抱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