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我本来是冲着詹妮弗康纳利来的。 这应该算是美国英雄主义的主旋律电影了。 所以我并不喜欢。 而且在整个影片的第1个长镜头。 本以为詹妮弗演的是半头白发的老救火队长的女儿,谁知道竟然坐在了他的大腿上。。。 我的女神啊。徐娘如此半老? 不过,我幸亏没有把他直接删掉。 我一直觉得主旋律电影的好与坏取决于人性的真实。 否则这类电影比文艺片更容易出戏。 人性的真实。就是你有身临其境的同感。面对哪怕生死的抉择,真正内心的独白里。似乎也只有华山一条路。 人性的真实。就是在大灾大难大生大死的跟前。真的并不是多么崇高而是最底层的人性甚至兽性的最本质的袒露。但是,如果说人人都是范跑跑,那就是大错特错了。因为哪怕是动物在生死抉择的时候,要么爆发,要么灭亡。 人性的真实。就是每个人性,不止一面。人类很难有好人和坏人来二元区分。救火场上的英雄,私下里讨论着泡妞的龌龊。
无论多大的争吵,哪怕女人把男人丢在高速公路上,独自开车回家。只是一句。I'm yours and you are mine.女人就瞬间被融化了。。。然后。再来一场疯狂的性爱,一切的不快都烟消云散了。也许这就是爱吧。
而男人的爱却更加简单。一起扛过枪,一起嫖过娼,一起受过伤,一起脱过光。一起奔向火场。想不成为兄弟都难。上大学的第1天辅导员说人生中真的信能过的要么是同学要么是战友。还是有道理的。
这两天被困家里连续看了两部关于消防的电影,一部是《勇往直前》,一部是《烈火英雄》
我最喜欢看军事题材的电影,我把消防与纳入了这个范围里,尽管他们已经退出现役,但他们依然是我最尊敬的战士。所以我对这类题材的电影的有自己衡量度。
先说《烈火英雄》
《烈火英雄》在2019年的八一建军节上映,我一直没看,直到我发现家里的电视可以免费观看才看的。之前我问过我一个消防退役复学的同学,问他看了没有,我想等他的评价完我再看。他说没看,看了预告片说这部电影一点也不真实。
我一直没看的原因是我也不看好这部电影,从演员来看,我就不喜欢,我不觉得这群演员可以胜任这部电影,怕这群演员没有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扮演不好消防员这个角色的。看完之后觉得,演员的演技并没有拖电影的后腿,可以肯定的是导演和编剧们的能力不足以拍好这个电影。
《烈火英雄》消费了这个题材,选择在建军节这天上映,原本是一个献礼。但很可惜,你们讲不好这个故事。
一、故事的开头
故事的开头不可否认的是电影的自黑,看了开头就引起我的反感,为了突出主角在电影后段的表现,就一定要用这个故事手段来铺垫吗?一开始就煽情,来博同情,这类电影肯定不会是好电影。而且我觉得在电影开头的任务处理就有问题,队长的作用更多指挥,而不是冲进火场炫耀能力,来个隆重登场。不过这也是军事题材一直的通病,指战员的“指”和“战”一直都是混淆的。为了突出主角的光环,突出人物的形象而对人设进行偏离事实的改设,这个让我看的不满。而且在二次发生险情的时候应该是第一时间去组织队伍抢救伤员和再次灭火,不是在搞内部矛盾。这个开头有点让人不再想往下看了,这个故事开头都不好。
二、家庭副线
这部电影我就分成两条线,一是主线,主要是描述消防员;第二条是副线,主要描写的是消防员的家庭。而这条描写家庭的副线我可以说在毫无价值,完全看不到这些片段在电影中所起的作用。如果电影是想要借助副线来表达出家属们的对消防员的支持和消防员对家庭的愧疚,体现军属们为了家庭的不易和辛酸的话也是可以的,但并没有达到这个效果,这条线毫无作用。
三、把普通群众写的过于冷漠
这个是我非常不满意的一个地方,为什么要把群众写的如此冷漠。在一个抓猪的片段里,一群人在嘲笑消防员笨拙。我想有些人的确是不懂得尊重人,但绝不是一大群人都如此。而且在家庭副线里,一群人把一个孕妇挡在门外,我觉得也是过度的把人性冷漠化了。绝大部分的人都是有良知的,这种丑化大部分人来衬托一部分人的手法真的很低级。而且,消防员的伟大我觉得不需要做衬托,更不需要用比较来体现。
四,不合理的地方太多
电影用了很大的篇幅来描写用消防队扑灭港口的油罐区的情景,但我觉得能看的就只有从55分钟开始到江立伟的牺牲的片段可以看的,其余的都是充数的。但在这能看的片段里也是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地方,我想也是导演强加进去的,例如在火场里摆人墙,这样做有意义吗,不得不怀疑编剧和导演的脑子是不是也被火烤过。在作战的时候欧豪和杨紫在打情骂俏也是看的让人心烦。而且穿着鞋子跳进海里也是厉害极了。
结尾就不用说了,那个书记说一句发动总攻大火就灭了,完事了!一个非常潦草的结尾,我只能说导演和编剧们说,你们是真的不懂中国消防,也没有能力拍的好消防这个题材。我查了一下陈国辉导演拍过的作品,什么全城热恋、全球热恋、新娘大作战等等。事实证明,他的确拍不了这种电影。
而在看烈火英雄之前,我还看了《勇往直前》。这部电影我很喜欢。
一开始我在某音上看到了这部电影的某个片段,引起了我的兴趣。我还以为只是一部励志电影,讲述一个问题青年的自我救赎。我没有看简介就直接就上网看这部电影,看不到10分钟,我就断定这部电影不是讲励志青年的,是讲消防队的,因为我看到这支队伍在灭火的场景做得非常真实,导演在背景和色调上非常用心,如果不是讲消防的不会如此得细致。
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是这电影讲好了这个故事,讲好了“格拉尼特山高手对”的故事。而且更重要的是这部电影不用煽情也能让我动容。而烈火英雄一开始就煽情反而让人觉得这电影不行,因为这题材根本不需要煽情,而是要观众去了解消防的真实模样。
这部电影里也是分两条线来描述,一条是救援线,另一条也是家庭线。两条线可以完美的融合起来。有真实的血肉感情,有妻子,有女儿,有社会责任,也有家庭的责任,很平和的描写这些事,一点也没有造作。
更让我喜欢的是这支高手队对于救火的态度,全程下来都是整支队伍在一起作战,一起为成为先锋队而努力,我喜欢这样的团队。我也喜欢为了救火而着魔的老大,我仿佛看到了这个团队的精神所在。而在烈火英雄里有几个内讧的镜头,这我完全想不到导演安排这些镜头是干嘛用的,带节奏、拉仇恨?
《勇往直前》拍摄时非常注重消防队灭火的专业性,尽管救援操作的镜头并不是很多,但也能从中看出专业两字,我非常喜欢这点。在一部消防电影里,专业一词是非常重要。消防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社会功能之一,担负着重要的职责,一点也不能马虎。消防队员们必须掌握专业的技术,才能应对各项突如其来的险情,而在以往我看过的电影里,我都没有看到电影可以突出专业这一特点。反而都很乐于花大功夫在人物的塑造和场面的调度上,以为用最大的力气去塑造一个高大尚的人设,打造一个恢弘的场面,制造逼真的特效就能得到观众们的赞赏,这想法很幼稚。
在《勇往直前》里,我并没有看到有多大的特效,就最后的山火是特效外,应该就没有了。但这个特效比烈火英雄里的火真实多了。这部电影不需要用什么高大尚的特效来吸引观众的,全篇下来也没有什么恢弘的场面,我觉得靠的就是用心去将好这个故事,这才是最能吸引人的地方。这部电影用心到每一句台词,里面很多我喜欢的台词。
消防员是一个高危的职业,每次出任务都伴随着生命危险。对于消防员,我们听得最多得是牺牲两字。虽然是在看电影,但面对这些镜头,看到消防员的牺牲谁都会难过。
在《烈火英雄》的原型里是只有一名消防人员牺牲,但我联想到的是2015年的天津海滨新区爆炸事件,那场事故造成了99名消防员牺牲,还没包括其他参与救援的公安和群众。
在《勇往直前》,相信大家看到那19名消防员牺牲的场面心里肯定也会难受。2013年6月,美国西部发生史上最大的森林火灾,格拉尼特山高手队作为尖刀部队被派往灾区,因高温大风使火灾迅速蔓延,全队消防员于救火过程中几乎全部殉职。
再看《勇往直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2019年四川省凉山森林火灾。扑火行动中,受风力风向突变影响,突发林火爆燃,造成27名森林消防队员和3名地方干部群众牺牲。看了这部电影我才体会到那大火笼罩天空的感觉是那样的恐怖,那些被困的消防人员在牺牲前显得是那样的无力。那灰暗的场面,那些消防员的遗体,那医疗队的报告,痛哭的消防员,这些场面是那样的揪心。如果不是真实故事改编,那19名消防员活着多好。
电影有好坏,但消防员是正的伟大!我喜欢军事题材的电影,并不是喜欢看电影把军人和消防战士们拍成英雄,只是想每部军事题材的电影都有它的意义。他们的意义是真实存在,所以电影也应该是真实的把他们描绘出来,不要随便去消费这些可贵的精神。中国的很多电影都是缺乏讲好一个故事的能力,如果可以把这点做好,《烈火英雄》那么好的题材的评分就不会是那么低。我还是非常希望,中国能多出几部想《勇往直前》一样的电影,别看这个名字起得确实是一般般,但确实是一部值得一看和借鉴的好电影。
大火烧过来的时候,感觉像有一百辆火车从身上压过,那道银白色的屏障在山火面前就同其他“可燃物”一样脆弱。与我们期待的相反,大火燃尽后的那片焦土中,没有人能站起来。 2013年6月,美国西部遭遇极端高温,亚利桑那州亚内尔山因雷击引发了美国史上最大的森林火灾。美国第一支获得国家级先锋队资格的镇消防队格拉尼特山高手队作为尖刀部队被派往灾区。因高温大风使火灾迅速蔓延,全队消防员于救火过程中几乎全部殉职。
不算冷门的消防题材遇上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无关痛痒的森林火灾,《勇往直前》与一般概念上的灾难故事片不同,它讲述的是一场与大自然的对抗,主题贴近生活又显得十分边缘化。没有再鼓吹个人英雄主义,它选择了歌颂集体主义,纪念那场真实的悲剧,告诉我们什么是消防员精神。 一部主旋律商业片在感染力上能做到如此成功除了因其改编自真实事件,还在于它将叙事重点分为两部分。这种救火任务中穿插着休闲生活图景的段落式叙述,给予了影片一种踏实的节奏,在显得专业、可信的同时聚焦消防员真实的私人情感和家庭生活,他们一同成长、互相理解的快乐让人有多温暖,逝去的痛苦就有多深刻。从牺牲时间到牺牲生命,消防员肩上的责任让他们无路可退,逆向而行。
燃烧的熊运用了复调蒙太奇作为梦境般的意象在影片中频频出现,它让埃里克感到恐惧,也看到了极致的美丽。Figure out what you can live with and what you can die without.(搞清楚什么是你赖以生存的,以及你可以抛下什么赴死)如同埃里克对山火“宣言”时表现出的对自然的征服欲,它象征着一种不惧挑战、向死而生的精神。 可惜当埃里克选择了为阿曼达改变,走出封闭自己的盒子后,却没能走出那场火灾。 最近复听牛姐的《My All》,感觉十分符合阿曼达失去埃里克后的心境,她的坚强真是令人心疼。 I give my all to have我愿付出我的一切 Just one more night with you 换得再与你共聚一晚 I risk my life to feel我愿献出我的生命去感受 Your body next to mine你拥我入怀的那一刻 Cause I can go on 因为我无法继续 Living in the memory of our song活在我们如歌的回忆里 I give my all for you love tonight我愿意付出我的一切换得你今晚的爱
ps:向死而生是一种生活态度,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即使死神找上门,也没有什么遗憾,所以也不畏惧死亡。
电影改编自9·11后消防员伤亡最惨重的真实事件——2013 年亚利桑那大火灾。
2013年6月28日,亚利桑那州亚内尔山爆发森林火灾,涉及数百万平方米。亚利桑那州政府出动250名消防员赶到现场灭火,并安排直升机进行空中洒水作业以配合扑救。
19名来自“格拉尼特山高手队”的消防员在救火过程中没有留下足够安全空间,被林火吞没,英勇牺牲。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一份声明中称这些消防员为“英雄”。
据说,这也是至少30年来致死消防员最多的林火。
电影中,埃里克(乔什·布洛林 饰)就是这支消防队的队长,他亲手组建了这支消防队。
电影讲述的是这群新手在队长的带领下,逐渐走向成熟的故事。
整部电影没有明确的主线,展现的元素很多,有消防队救火的桥段,也有消防队身为普通人的生活,使得电影看起来不像是主旋律电影,更像是写实的纪录片或传记片。使得电影更真实,也使得角色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比如埃里克身为队长,他性格偏激,他永远都相信自己,不愿听从他人意见。他热爱工作,中了工作的“毒瘾”,他有当领导的能力,但也因此不善于人际交往,并且不够重视家庭。
他的消防队想要成为先锋队,就必须参加考核。而考核的内容就是实战,扑灭森林大火。
考核的过程中,拥有40年救火经验的考核人对埃里克提供了建议,埃里克却固执己见,要和考核人对着干。
事后,埃里克觉得他做了正确的决定,他说如果再让他选择一次他还是会这么做。但他明白,由于顶撞了考核人,他的消防队可能无法成为先锋队了。
然而考核人虽然觉得埃里克目中无人,但被这支消防队的实力所征服,所以依然让他们通过了考核。
看来,并不是所有的考官都喜欢阿谀奉承、行贿受赂,正所谓“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有时候真心也是可以打动人的。
正如《勇往直前》这部电影,没有套路,没有煽情,而是靠诚意感动观众。
埃里克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有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他不会委曲求全去取悦他人,这在工作上是优点,因为这样的性格注定他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他只干实事不讲废话,只做正事不做表面工夫。
但在家庭上,这就成了缺点。他太在乎工作,而忽略了妻子。他最初和妻子在一起的时候,就坚持不要孩子,六年过去了同样不愿考虑生儿育女的问题,甚至显得有点自私。
以至于妻子逼迫自己成为一名女强人,尽量不依赖丈夫,甚至出了车祸都不告诉他。
正是因为埃里克有人性的弱点,才显得是一个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人物,显得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看起来就像是我们身边的人。
毕竟没有人是完美的,如果不违规、不犯错、没有缺点就是机器人了。
布兰登的性格和埃里克有所不同,他试图在工作和家庭之间把握平衡。
他原本是一名瘾君子,一个小混混,一个偷窃犯,前女友不喜欢他,甚至亲生母亲都觉得丢脸。
但他还心存一丝善念,他想做一名好男人,在发现前女友意外怀孕后,他想都不想就提出要负责。
前女友或许是觉得他没有诚意,或许是嫌弃他,说自己可以照顾孩子,叫布兰登离她远一点。
布兰登为了证明他不是光说不练,同时也是为了能体面地和女儿一起生活,义无反顾地加入了消防队,纵然身体素质不佳也要硬着头皮坚持下来。
他坚韧不拔的精神也使他顺利成为消防员,为扑灭火灾作出重大贡献,通过实际行动感动了前女友,也终于得以与女儿见面。
见到女儿的那一刻,这个糙汉子竟然当场激动得哭了出来,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努力都没有白费,同时也感受到了当父亲的体验。
此前埃里克问他为什么想当消防员的时候,布兰登说:“我有女儿了,我想给她我从未拥有的东西。”
这种东西,就是责任。布兰登证明自己并非是纸上谈兵,而是言出必行。
后来,母亲开始担心布兰登的生命安全,叫他换个不那么危险的工作,使他陷入了复杂的思想斗争。布兰登终究不是埃里克,他无法放下家人。他从小没有父亲陪伴,从小缺乏父爱,他不能让女儿和自己一样没有父亲。
有趣的是,布兰登和埃里克交换意见的过程中,他们都认真倾听了对方的想法,埃里克明白了家庭的重要性,布兰登则是更坚定了救人于水火的决心,决定继续舍己救人。
布兰登的想法让埃里克感触颇深,埃里克从中意识到自己亏欠妻子太多,决定明年就辞去队长的职务,但他已经无法挽回妻子六年的青春。
有些道理,我们年轻的时候不懂得,而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经不再年轻。
埃里克更没想到的是,他这一走,就是永别。
他终究是明白了家庭更重要,但他知道得太晚,已经无法弥补身为人夫的责任和义务。
而从埃里克的经历中,或许布兰登也能学习到珍惜家人要趁早、不要等失去才追悔莫及的道理。
麦克是消防员中的老手,也拥有音乐的天赋,组建了自己的乐队。
他口无遮拦,为人傲气,他说布兰登是“笨兰登”,是“菜鸟”,甚至言语轻薄布兰登的爱人。
他喜欢开玩笑,喜欢捉弄他人,尽管很多时候都不合时宜,会伤害到对方,但他的本性不坏,否则也不会来当消防员。
在他无家可归的时候,布兰登对他伸出援手,他俩也终于冰释前嫌,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后来,麦克把家具的边角包裹起来,防止婴儿受伤,还在布兰登住院的时候陪伴在侧,都足以说明这位直男也有温柔的一面。
他爱上了布兰登的护士,但他们并没有喜结连理。电影里没有类似“你等我回来娶你为妻”的狗血台词,也没有营造旷世绝恋,甚至直到麦克牺牲,护士可能都不知道麦克爱着自己。
真实的英雄就是这样,他无法预料自己什么时候会牺牲,自然也无法及时向女神表达爱慕之心。
《勇往直前》是一部英雄主义的电影,但是风格非常写实。刻意牺牲、强行煽情、轰轰烈烈的爱情、以一敌百的开挂等等元素在这部电影中是不存在的。
根据以往观看英雄主义电影的经验,我本以为麦克会和护士上演一出生离死别的苦情戏,本以为消防员会在烈火中痛苦嘶吼,本以为埃里克会为了拯救同伴牺牲自己,本以为布兰登会开着飞机去解救队友……
然而这些桥段通通都没有,他们上一秒还侃侃而谈,下一秒就烧成灰烬。
(也不排除有些片段被删减的可能)
火灾中的19位消防员全军覆没,无一生还,唯有火灾外的布兰登侥幸存活。布兰登除了疯狂地捶打汽车桌椅,什么也做不了,因为他不是特工,也没有特异功能。
表面上他们死得并不悲壮,并不伟大,甚至显得卑微,但内核却无比感人,让人热泪盈眶。
现实生活中就是这样的,生命在熊熊烈火面前就像鸡蛋一般脆弱,纵然有防火罩也无济于事。他们没有金刚不坏之身,也没有超能力,面对火灾必死无疑。
这样拍不仅仅是为了尊重真实事件,更是为了去掉那些花哨的套路,还原电影原始之美。煽情的电影太多了,眼泪太廉价,这种不动声色的叙述更加难能可贵。
我一开始并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抢救火灾,为什么要让家人承担失去自己的风险。
但看到这里我明白了,即便是他们不做消防员,也会有别人做消防员。即便是他们不牺牲,也会有别人牺牲,但他们宁愿牺牲的人是自己。他们不愿苟且偷生,他们就是要从事如此高危的职业,不惜牺牲自己拯救更多的生命。他们牺牲了一个家庭,却拯救了成百上千个家庭。
他们在决定成为消防员的那一刻,心中就已经做出了选择:我的生命不属于自己,不属于家人,而是属于广大人民。
正如布兰登所说:“我不再因为侥幸存活而生怀愧疚,而是因结实这群好兄弟而倍感荣幸。你们都知道,他们是英雄。”
看到片尾字幕显示保卫过数百公顷的国家土地,保护过无数的家庭,挽救过美国各地的人民,看到片尾展示的故事原型人物,纵然是再粗犷的硬汉也必然哭得稀里哗啦。
面对这群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人们,我想说:你们是英雄!
面对这样一部克制、写实的电影,我想说:这才是英雄主义电影!
《勇往直前》(无力吐槽的译名),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连选角演员都跟现实中的消防员长的很像),注定是很主旋律的英雄电影,但跟X狼肆意热血完全相反,克制的讲述感和手足亲情将观众紧紧地按在座位上,直到对讲机里传来“19,死亡。确认……”。英雄都是普通人,跟你我有一样的苦楚,偏执,甚至是恶性。但那一刻的抉择,成就了“最美逆向而行”。当片尾曲“Hold The Light”响起,伴着“We Never Say Goodbye”的歌词,消防员的照片一一闪现,简直就是重磅催泪瓦斯。 (PS.最后一张配图是那年的天津爆炸,我想说的意思,你们懂……)
让我为之动容的场景,自然是在影片的高潮和结尾:当我看到马什在结尾面对熊熊烈火时的恐惧,当我看到布伦丹听到消息后在车里的抓狂,当我看到杜安打完电话后在车里哽咽,当我看到那19具烧焦的尸体……
他们是英雄,也是人,他们会为了工作而忽略了亲人,他们会因为吸毒盗窃而锒铛入狱……但这就是真实的他们,正是这份真实,才让你我更能感受到他们的伟大。
英雄不是面对灾难勇往直前就能造就的,英雄是在生活琐碎中炼成的。马什面对火焰的恐惧,面对爱人的温柔,面对自己的过去,面对生孩子问题的逃避不过是一个人的正常反应,但他在烈火中迎难而上,直面过去的勇气才是成就他的英雄品质。
英雄也会害怕,而害怕却给予他们强大的力量。
他们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是丈夫,是水准差到爆的乐队主唱,是那个曾经吸毒的浑小子。我们唯一的不同,是在大火肆虐时、当我们逃离时,他们冲进火海,只留下逆行的背影。火带给人类进步的契机,也吞噬了太多无辜的生命;人人皆说“只要活着就是希望”,可真正得到解脱的是那些在烈火中永生的英雄。
结尾实在太残忍…水火无情,人在天灾面前是如此的脆弱无助,所以更该对这些以命相搏在一线奋战的勇士心怀感激与敬畏!遥想兴安岭大火,伤过的痛会更加刻骨…记得在东北林区工作那阵,每到春秋防火期进山的路两边挂满禁烟标语红旗,若是被逮到在户外吸烟不但要罚款还会被行拘,现在觉得这处罚真心不过分
希望这样的影片也多引进点,片名翻译也走心点
“因为太烂的片名而可能错过”的片子+“因为排片太少只能硬找时间勉强看到”的片子+“真实事件比电影更震撼”的片子=Only the Brave;结尾放照片的时候影院把那段掐了,一定是不想让我崩溃……同学看完以后直奔厕所抹眼泪
消防员之所以受到尊敬,因为每一次救火都是伟大的逆行。侧重于讲述消防员的生活点滴和同袍之情,用从头到尾的平实烘托最后的悲壮,主旋律电影拒绝煽情好评。山火的扑救方式原来是焦土政策,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了...
2019年3月31日,四川凉山深林火灾,30名扑救队员牺牲。很久之前看过的电影,听到这个消息一下就想起了这部电影,向所有救火队员致敬,英雄一路走好。电影里面是这样描述火灾的:当大火烧过的时候,就像一辆有100节车厢的火车从你身上压过。你要把脸埋进冰冷的土里,努力呼吸。只要能呼吸你就能活下来。看电影的时候,他们被大火包围了,我以为他们能挺到救援力量赶到,毕竟这是电影,最后皆大欢喜。但是我忘记了这是真实事情改编,现实是残酷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再次向所有救火队员致敬,英雄一路走好。
国内版删减之后,依旧达到70%以上戏份是对家庭、生活、队友间联结的日常描摹,充分说明原作的责任意识和创作方向——灾难类型为真实的人物与情感让道,煽情仅寥寥几笔,饱满的是在平凡里积攒起的情感和普通人的英雄主义。正是精准地抓住了这点,电影最后才得以呈现出残酷命运中昂扬着的生命力量。
最后二十分钟实在太煽了。每年好莱坞都会拍那么几部主旋律给我们当模板,可当我们自己撸起袖子拍起来时,又毫不意外地被打回原形。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好莱坞模式下的“主旋律叙事”,包含个体成长、集体荣誉、专业精神等叙事核心的类型化叙事,特别值得国产电影学习。摄影和音乐都比期待中的还要出色,很多演员都是各种好莱坞特效大片中的熟脸,但他们对人物的塑造比那种模式化的表演出色很多。
其实是最多值四星的片,但是结尾着实又被感动了一把。救灾场面整体占比不大,核心在于人物塑造,灭霸爆裂鼓手督爷几个演技派真是在发光,还有詹妮弗康纳利,也好久没在银幕上见到了。这些年看了很多优秀的美式主旋律,难道我们就没有同样的题材同样的故事吗?真的应该感到羞愧。
7,真实事件改编,一群糙汉子平民英雄。前半部分漫不经心的铺垫着各种生活细节,后面则突然给你结局。影片最后在体育馆见面那场戏非常厉害,情绪的细节非常足,也非常细腻,感人。
没有个人英雄主义,没有超能特效,没有过度渲染,而是选择了致敬与缅怀,平实真挚,属于那些无名与被遗忘者的墓志铭。可惜群像的刻画太节制,只留下了少部分人的面孔。
我就造前面有夺欢脱后面的Flag就有夺大 只是妹想到有团灭这么大。。。。。。。。片尾的真人照看得太难过了 他们都还辣么年轻╥﹏╥
普普通通的剧情片,真不理解这么高的评分是怎么来的,这部电影最大的优点就是作为主旋律在煽情方面很克制,但重复了四五次的火灾戏,兜兜转转的叙事效率到最后,高潮还去戏剧化处理了。说它所有时间塑造人物了,它又没重心放在兄弟情上,叙事效率也不高。如果有什么可以感动人,就是真实事件本身吧。
“我让你走进我的心,我改变了我自己,我戒掉了我的瘾…你却走出了我的人生”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落脚幸存者的内疚视角,不落于俗套和主旋律,“部署”后的灰烬最为震撼。
这他妈才是英雄主义电影啊!
国内能引进还是不错的,虽然故事平淡却十分硬气,不错的片子,而且节奏好,人家的主旋律拍的真叫好!
用了大量笔墨在家庭、队友之间的情感铺设,所以纵使节奏上有些不尽人意,也非常美式主旋律的中规中矩,但蓄了大半程的情感冲击力在结尾喷薄而出,先锋队面对地狱火般冲天烈焰集体卧倒、焦土与灰烬,可以说是今年看过的最悲壮最震撼人心的几个镜头,整个人都看颤了,不敢二刷,太惨。8/10
国内引进的概率极低,本身灾难片+主旋律就很难博人眼球,加上卡司也不算非常响亮。但就算不引进,真的应该给广电一帮心里没点B数的人看看到底该怎么拍主旋律。中国从来不缺英雄,但凡走点心也不会让那些电影无人问津。
「当大火烧过的时候,你会觉得像有一百辆火车从你身上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