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的《面具》播完了,正如《面具》悄悄的播出来……
可惜了,这么好的良心剧,却没有受到应得的关注。
为什么说《面具》是良心剧呢?
首先:《面具》的主要演员阵容有祖峰、梅婷、侯勇、句号、丁勇岱等人,都是老戏骨实力派,没有一个小鲜肉。
祖峰的成名作是《潜伏》里的李涯;《北平无战事》里的崔中石。
他温文儒雅,可以演国民党可以演共产党,可以演正派也可以演反派,他演什么像什么,有网友说,看到祖峰,会被他的眼睛吸进去,他的眼睛里有故事。
这一次他饰演的男主角李春秋表面上是一个文质彬彬、专业技术非常强悍的法医。
暗地里他是潜伏了十年的军统特务,但是过了十年的太平日子,已经有妻有儿,不愿意再去过打打杀杀的日子了。
突然被军统唤醒时,他是茫然失措的,从他划火柴的动作就可以看出来。
他也不舍得妻子和儿子,当知道要去外地执行任务(杀人)时,接连问上线:“我可以带家里人一起走吗?”
“那干完了还回来吗?”
每次面对暴露的危机时,他都感到疲倦,想带家里人离开哈尔滨。
后来被上司威胁着离婚,儿子在后面追他,他心中有万般不舍,但还是强忍着,下狠心,坐黄包车离开。
他狡猾、有心计、懂推理、会做炸弹,最初就是被动地接受军统任务,后来见多了军统心狠手辣的手段,在极度失望厌恶之下,才弃暗投明。
这个角色复杂,内心戏多,有跨度,有难度。
祖峰老师演得有张有驰,有血有肉,细腻有层次,让人看得很舒服。
侯勇的成名作有《冲出亚马逊》、《大染坊》、《大秦帝国之裂变》等等,去年只不过在《人民的名义》客串了一下,生生吊打了陆毅几百条街。
这一次他在《面具》里饰演公安局侦查科科长丁战国。
他忠于职守,破案能力强,前期立了很多大功,李春秋在他的围捕敲打下,多次到了暴露的边缘。
他其实也是双重身份,但是和《和平饭店》里窦仕骁突然的转变身份bug不同,丁战国转变是有逻辑的。
特别是丁战国和李春秋两个人之间刺激紧张的对手戏,猫捉老鼠,这一刻你是猫,下一刻可能就变成了老鼠,这才是好看的地方。
梅婷在《面具》里饰演李春秋的老婆姚兰,刚开始出场的时候,她高冷,端庄,经常给李春秋脸色看。
她看李春秋的眼神是不屑的。
就这一个眼神,那些面瘫小花们估计一辈子都学不会吧。
后来偷情被李春秋发现,李春秋和她冷战,儿子离家出走,她一双眼睛泪盈盈的样子,天呐,谁看到了都会原谅她的吧。
姚兰这个角色不讨喜,小七想,如果《面具》是在卫视的电视台播放,估计梅婷得被网友骂死哈哈。(参照《我的前半生》里的小三凌玲扮演者吴越)
梅婷在《面具》里衣品真好,超有气质的。
谁说中年女人没有魅力啊啊啊。
其次:《面具》从全新的角度叙述故事。
如果说《风筝》想告诉观众特工在人性和信仰之间的挣扎;《和平饭店》将各个不同国家的勾心斗角与幽默首次放到谍战剧的题材里;那么《面具》的侧重于特工的无奈、不情愿。
以前谍战剧的视角都是我党的特工,为了信仰,为了解放新中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他们是主动的,自愿的,是可以牺牲一切的。(参见《风筝》的郑耀先)
而《面具》里花了大量的镜头描写军统的各个特务,他们都是无奈的、是不情愿的、是被逼的。(其实大家也可以看成是反讽)
《面具》的背景时间设定在1948年,地点是当时我党已经解放了的哈尔滨特别市。
剧里写了很多个军统特工,男主角李春秋我们刚刚说过,他过了十年太平日子,不想做特工。
老孟是第一个背叛的,他宁愿杀死上线,记下电话号码准备向政府举报,当然,他的下场是最惨烈的。
高奇被抓,他交待了上线,满心以为可以离开,谁知道答应他的人,居高临下冷冰冰地说:“你现在还是不能离开哈尔滨”。
他愤怒:“骗子,你就是个骗子。”
叶翔(李解饰演)与李春秋搏斗的时候,怒吼:“你们早干什么去了,为什么现在才来找我,我像狗一样熬着,我熬不下去了。”
赵冬梅不止要出卖感情,还要出卖肉体,遭受惨无人道地折磨。
就连最心狠手辣的刽子手陈彬,在喝醉酒的时候也哭着说:“我太累了,我不想干了,天天不想我回家在外头,我真的不想干了,我再也不想出去了,再也不想杀人了……”
即便他清醒时知道了女友听见了自己说的话,活生生地闷死了深爱着他的女友。
……
《风筝》里郑耀先在人性和信仰的博弈中,背叛了所有信赖他的兄弟,承受了极度的痛苦,坚持了信仰,虽然信仰赢了,但总让人感觉不真实。
而《面具》讲述了各个鲜活想逃离的军统特工挣扎着求生,从这方面来看,《面具》里的人性胜过了信仰,把亲情、爱情、间谍的无奈、心酸、痛苦描绘地淋漓尽致,将人性最深层的胆怯、恐惧挖了出来,反而更真实。
第三:《面具》里的逻辑在线。
《和平饭店》高开低走,陈数扮演的陈佳影跟开了外挂一样,将对手玩弄于鼓掌之中,实在圆不过去了,就让窦仕骁反转。
《面具》虽然也有一些小bug,但总的来说,所有的逻辑都是连上的,小七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有一些bug,但是看到后来发现都有了合理的解释。
比如李春秋要从赵冬梅那儿拿国民党的潜伏名单,为什么要跟赵冬梅套近乎,勾引赵冬梅,原本可以趁赵冬梅不在家的时候进去直接拿的。
但后来我们知道,原来赵冬梅也是军统特工,那只不过是一种试探李春秋的手段。
类似这种看似是坑后来填上了的bug还有不少。
小七也看过不少优秀的谍战剧,《黎明之前》、《潜伏》、《借枪》、《暗算》等等, 个人感觉《面具》也不差,在观众对良心剧迫切的需求之下,8分以上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喜欢谍战剧的朋友们可以去看看。
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宣传,也不是卫视播出,很多网友都不能置信,这么好的剧怎么这么静悄悄?
也许有不可描述的原因吧……
本文由“影视小七说”原创,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们请点赞、关注、分享哦~
看完了记得跟小七分享一下感受哦~
前半部可以打70分,随着剧情的发展,30分给多了。这编剧为了谋求紧凑悬疑开始胡编。在极度贫困的47年 主人公天天住着洋房下着馆子。特务完全没必要的滥杀无辜,只为掩盖另一起精心设计的命案。尼玛,这后面杀的人都不算是吧?国民党掌控下属无一例外靠家属人质,这我忍了。那个先费尽心机搞对象就为进人家偷个东西的设计我真是崩溃了。最后对象变女特务的反转让我二次崩溃,到最后看不这角色的必要性。那卧底小学老师,在那个年代都够枪毙了,那是通敌。
面具, 这部电视剧 ,真是匪夷所思,网上鲜有信息,播出一周,豆瓣竟然没有评分,显示还未播出,评论只有不到10条,在线也找不到同步的视频,主演祖峰没有微博,主角梅婷、侯勇等有微博但都避而不谈这部正在播出的新剧,仿佛被统一口径,感觉这部片子就像被封杀了一样。 演员阵容强大、情节跌宕起伏,可以和谍战剧风筝媲美,实在是良心好剧,这样销声匿迹真是太奇怪了,好蹊跷!
目前第五集没看完,看不下去了。
其实看完第一集的前五分钟我就想弃剧了,这五分钟里得到两个重要信息:1、故事发生在1948年;2、李春秋等人已在当地潜伏了十年。好家伙,1937年7月7日抗战全面爆发,38年您几位就在日本关东军占领的东北开始潜伏了!你这潜伏还不是余则成的那种潜伏,是完全静默的潜伏,潜伏到唤醒的时候还要问问还会不会开枪!潜伏到7年后日本战败还不够,国共内战还要继续潜伏,一直到1948年共产党都全面接管哈尔滨了你几位还搁这潜伏呢?看余则成潜伏也就看一乐,真潜伏还得看李春秋!能在时间设定和人物背景上犯这么低级的错误,我挺怀疑编剧的大脑有没有发育完全。
还是第一集,勘查尹秋萍遇刺现场,结合第2集的剧情,说尹在孟撬门时醒来,在孟撬开门之前干了四件事:用煤块堵住炉子烟道口、在床上倒光了一瓶红酒、走到房间角落的躺椅上躺下,另外不知道什么时间还找出了李春秋的戒指并含在了嘴里(有病吧?有病您吃药,吃戒指不管事)。且不说这些操作不可能完全无声,黑灯瞎火的碰到东西是大概率事件(最起码水壶放回炉子的时候肯定会发出声音,因为时间紧急,来不及一点点摸索着放下去),光是倒光一瓶红酒至少一分多钟(实际上倒酒也得慢慢倒,要不也会发出声音),这些事全做完大概要三五分钟,这么长的时间孟都撬不开一个锁,这国民党的特工是不是水平太低了点?还不如个扒手呢。另外用煤块堵住炉子烟道口妄图通过煤气中毒来达到同归于尽?编剧你知道煤气中毒致死需要多久吗? 你但凡在北方找个医生问问都写不出这么离谱的剧情。还有红酒瓶不需要倒空也能用来砸人,倒空了再去砸人纯属脱裤子放屁!还有孟在翻床头柜的时候看到红酒杯上的倒影从而发现尹要杀他?我想问问导演咱你买个红酒杯试试晚上不开灯的情况下能不能看见倒影行吗?你要买不起你给我个微信号我发你50行不?
后面就更逗了,孟做为一个立过功的特工记不住4位数的电话号码,还得写在年画上;公安局给法医等文职人员培训如何排爆,但一线的侦查人员却没有这个培训,甚至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培训;李春秋没到接头地点就和孟发生打斗,被本应该在接头地点等他的少将站长救下,是你李春秋身上有GPS定位还是站长是超人会飞?
服化道方面就更没眼看,服装方面,1948年哈尔滨的冬季能漏腿穿裙子,剧中的护士几乎全是这个穿法,尤其是第2集姚兰和这个护士刚从室外回到医院也是漏腿穿裙子,东北人民的生活水平是真高啊,1948年就能买到光腿神器了?
化妆方面,姚兰睡觉也要化全妆,眼影和唇膏还是死亡芭比粉,甚至男演员嘴上都是死亡芭比粉,这个色号的口红是不要钱还是咋的?
道具方面更扯淡,哈尔滨的吉普车全是敞蓬的,导演你知道哈尔滨的冬天有多冷吗?提到道具还得说一个扯淡的桥段:丁战国教一年级的女儿如何给枪上子弹、如何打开保险、如何瞄准,目的是要打鬼!编剧导演你们病得不轻啊,让李法医给你们看看吧,别的医生还真看不了你们的病。
勉强看到了第15集,编剧的无脑让我实在忍不住吐槽:一群入室杀人绑架放炸弹随心所欲的特务,为了一本据说是藏在一间单身女工租住的破旧宿舍里的通讯录,竟然要通过,偶遇,疯狂追求表白的一系列骚操作骗取女工的感情来获取?!!!编剧的脑子到底是进了多少水!真真是白瞎了一群优秀的老戏骨的精湛演技!
《面具》 糟点太多
因为是谍战片,因为豆瓣评分到了8.5,所以看了今年的谍战片《面具》。在经历了信心满怀、无可奈何、如坐针毡的情绪转折后,终于看完了这部政治正确、表演及格、故事拖沓、情节可笑的连续剧。
这个故事发生在1948年腊月的哈尔滨,以两个特务李春秋和丁战国为主角,看角色名字就知道两个人的大概关系,一开始丁是我党正面角色,怀疑调查国民党保密局特务李春秋,后来李春秋投诚了,开始怀疑调查丁战国。因为最后要实现反转,所以李春秋是一个善良、温柔、多情的国民党特务,而丁战国则是一个恶毒、凶狠、无情的公安局侦察科长。他们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围绕一个黑虎行动的实施而展开斗争,最后结局也挺有意思,在历经艰辛,国民党损失了几个将军级特工和数百名潜伏特务,而我党也牺牲了打入敌保密局的地下人员和十余战士后,黑虎行动还是成功了:特务成功做了5个小炸弹,安放在哈尔滨几个机关的洗澡塘子里,趁大年三十这个夜深人静澡塘子里没人的时候,把机关的洗澡池子给炸了,估计机关干部们开年后要有个把星期泡不成澡了。
综观整个连续剧,糟点数不胜数,现略举一二。
1:李春秋是公安局法医科科长,丁战国一开始是公安局治安科副科长,后借调侦察科,再后来当了代理副科长、副科长。在公安局,在其他机关,剧中人们之间都称职务,无论上级下级也都称丁科长,只有称呼李春秋,人人都叫李大夫,他的手下实在不好意思叫分李大夫就叫他李哥,不知道这是为什么,难道是为了表示李春秋的高风亮节?
2:剧中当时哈尔滨的电话号码是4位数,也就是大约有几千个电话号码,但估计是为了方便剧情,我们看到的是,无论是大街上商店里甚至李和丁的家里到处都有电话,并且街头商店的公用电话既不用投币也没人收钱。在开始的几集里,不知为什么所有的电话都没有铃声,常常看到在静悄悄的时候角色突然就抓起电话说话,让人莫名其妙,估计放几集后发现这个问题了,后面的电话终于配上了铃声。
3:那时的人也太有钱了,至少是几个主角太有钱了,看看他们从大人到小孩的穿着,看看他们有事没事就下馆子就泡酒吧,再看看他们随便碰到个什么人就是一把一把的钱掏出来给人,我觉得今天的我也没他们过得潇洒,虽然我知道他们是特务有地下经费,但是作为一个潜伏特务难道不应该过和自己角色相适应的生活吗?
4:李春秋对革命同志有情有义,但对同是国民党特务的同仁却毫无感情,那怕这个同仁是他真心追求的女人,是他恩师的女儿。李春秋的妻子赵冬梅死了,李春秋连要给她办后事这种事情都要丁战国来提醒。赵冬梅死后一天,李春秋就忙不迭地回到了姚兰的身边,晚上换好睡衣准备上床了,结果还好,外人仿佛也知道李春秋死了老婆就肯定回到前老婆被窝里,于是电话追去把他叫走,但第三天李春秋还是按耐不住和姚兰睡一张床上了。
5:准备色诱丁战国的女特务被识破,女特务用一支筷子插入耳朵想至于自己失聪,公安们急了,说如果失聪了就无法审讯了。我就不懂了,就算失陪无非是听不到,还能看字说话的啊,为什么就不能审了呢?送女特务去医院抢救,李彬受命去暗杀,硬拉一个什么都不会的线人跟去,这不是给自己添一个拖累吗?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居然还告诉这个线人法医是自己人,就这样轻易把一个潜伏都卖了。
6:李春秋为隐藏自己救丁战国受了枪伤,子弹穿过身体,这样身体,这样的重伤,李春秋只让姚兰抹抹药就算了,并且还照样追踪打斗,那身板真是铁打的呀。
7:李彬被抓获后,李春秋作为国民党特务彻底暴露了,丁战国也下达了抓捕李春秋的命令,结果因故没抓到,这事居然也就不了了之,事后李春秋照常上班,丁副科长和接受命令抓捕李春秋们的侦察员们都像从没这事一样。然后又搞出一个笔迹鉴定,这鉴定笔迹不从李春秋平时档案填表或者工作法医报告中去弄,硬要搞一个所谓考试,也不怕经过专业训练的李春秋改变笔迹?
8:那个年代宿舍甚至家具都是单位配的,李春秋住在公安局宿舍,他离婚了,不是老婆搬走,而是他离开。这也不说了,这公安局宿舍就像是个不收门票的公园,谁都可以进来,特务可以跟踪进去,赵冬梅可以去守一晚上,甚至两个特务还追到丁战国家里砸门扭锁绑架小孩,在那个年代,公安局宿舍就没个把人看门嘛?
9:特务们需要一个天平,准备到小学去偷,这种小破事本来你月黑风高时直接去偷了成了,却非要找两二杆子,在大白天,又扔手雷又放炮仗,这当然有利于仿佛在校门口随时待命的一群公安及时出来,为下一个剧情作铺垫。
10:特务在伯爵咖啡馆杀邱海,邱海被杀后,一个咖啡馆的人都跑光了,就李春秋像个傻逼反应不过来,最后见大家都跑了,才最后一个跑出咖啡馆,这像一个受过训的潜伏特工吗?更想不到的是,保密局特务本想用这事嫁祸李春秋,以此来试探他是否叛变,结果我方没有追究李春秋,保密局也就再不提这事。
11:梅婷演的姚兰,让我对这个演员又有了新的认识,为了永葆青春也是拼了,晚上睡觉从来不卸妆,而姚兰这个角色,更是让人无语,出轨已经到了准备私奔的地步,又莫名其妙的号称不想毁了这个家,老公和她离婚了,居然认为只要老公和现在的老婆认识时间提着几天,组织上就会让李春秋离婚回来和她复婚。
12:李春秋摸进魏站长房里偷密码本,一进书房就先抓起桌上的烟斗,然后明显地放错方向,连我等观众都一眼看得出的低级错误,尽然李春秋这个潜伏特务会犯。当时魏站长手下的特务都相信李春秋已经叛变,而老滑的魏站长居然再次相信他那套煽情的话。
13:赵冬梅的死,如果不是李春秋有意为之,编剧导演太弱智,安排赵冬梅逃跑,硬要给她弄一个同厂的追求者一路回老家,让特务们到厂里一句话就问出来了,李春秋不会这样笨吧?当然,只有赵冬梅死了,李春秋才能和姚兰复婚,谁叫姚兰是第一女主呢。可怜的赵冬梅被枪打死了,没人去调查死因,没人管她是不是特务,也没人去问一声李春秋你老婆咋跑到二道河子被枪杀了呢,因为只要一问,就无法编圆这个故事了。
14:保密局长春站少将站长,居然为了炸澡塘子这事亲自跑到哈尔滨去干接头的活,事情再重大,站长手下一帮人都是吃干饭的吗?当然,想一想在哈尔滨的中将总指挥,也是连取情报这种粗活都得自己动手,也就平衡了。
真特么好看
单说谍战剧的话,最近正播放的几部里面。《面具》比宣传大热的《脱身》《爱国者》好多了.尊重观众智商,剧作、制作、演技都在线。配角里,那个大学生技术员很是出彩。
如果是美剧可能评分也就3分而且会被压缩到五集左右,国产剧评分居然8分。各种逻辑漏洞和尴尬,前半部分为了表演而表演,后半部分为了反转而反转。
完全是演技撑起来,编剧非常差,但也不怪编剧估计,很多不合理的部分都大概遵从着“罪大恶极都是国民党,原则”“能够被策反的同志一直表现良好没干脏活儿”。
精彩,一部被市场忽视了的硬核谍战剧,最为大胆的一点是选用了一位潜伏在解放区的军统特务的内心挣扎作为视角,注重挖掘谍报人员更为生活化的另一面。剧情高潮迭起,编导在每一集中都设计了不少强有力的戏剧冲突和反转情节,这点在当下的国产剧中非常良心,祖峰和侯勇在剧中守住了老戏骨的口碑,待追
第28集用林徽因照片是什么鬼
讲特务潜伏的故事,发生哈尔滨,祖峰老师演技真好啊!
还没看完,暂时不打分了,很低调但质量不低。赵冬梅的这个角色没想到是个新人演员,演技比同样平面模特出身的某baby不知强到哪里去了。很久没有更新豆瓣,不知道为什么,看了这个剧,竟然想回来了。
比近期热播的几本都好太多了,但是只有1000多人参评。
从18集看到38集,开头挺惊艳,主要演员都很喜欢,剧情发展节奏快,反派智商在线。但是看到最后有些失望,感觉像讲了个特务故事,但是仅仅是在情节表面,主要人物深度不够,李春秋,丁战国,陈立业,魏一平,高阳,都是本来能更复杂立体却浅尝辄止了,女性角色却因为角色简单更动人,结尾节奏乱了。
我峰叔终于演男主了!!!!五星应援!!!!
这么好看的片子为何网上消息那么少!
祖峰太有魅力了,喜欢这种儒雅的男士。跳芭蕾的小姑娘简直太迷人。关键剧情是真的好看啊!
作为又一部令人眼前一亮的谍战剧,《面具》无疑是绝对精品良心剧:一则反传统,以军统特工为主角的设计别开生面;二则好故事,完美再现隐秘战线的残酷斗争;三则快节奏,所有故事限制在1个月内悬念迭生;四则飙演技,祖峰、梅婷与侯勇等诸多戏骨飙戏热辣过瘾,已然是追剧模式根本就停不下来。
怪不得评论这么点人,真的很难看,制片人咋想的要拍这部剧
1.李春秋的扮相和崔中石很像,但祖老师用一个独特的扶眼镜的动作让两个人物有了区分度;2.有一集李春秋从满是积雪的楼梯上下来,几乎一路小跑,一点不怕滑,让人信服这是一个常年在冰天雪地的北方生活的人;3.李春秋被蒙眼带走的时候,车上放的是歌是《月圆花好》
比风筝好
中年男人的精神危机往往是无声的,四面受敌,疲惫全方位夹击,没地方哭,所以这部剧在地面频道热播不无道理。编剧王小枪是借着谍战剧的外壳给五零后到七零后的直男写「苍凉的人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像十年前的电视剧气质,也适合诸如耐飞等平台播放。
李涯你也叛变了
那个年代,很多间谍为了活命都有很多身份,这点很真实。站长说,我不是魔鬼,要是和平年代,我们都是普通职员,常常为了一斗米和太太吵架,甚至连一只鸡都不敢杀。真是神剧,动作的戏份就是拳头杵脸然后慢放或快放,简直开玩笑呢,制作太粗糙,胡乱剪辑,但是部分台词却又很精妙,而且我还听见了冰火的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