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的,整部片子有四分之三的时间是含泪看的,地震来临的那一刻,是我哭得最厉害的一段,就算特效假,就算演技差,也丝毫不影响观影的心情。
说到主旋律电影,现在的国人貌似对于自己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完全是不屑的,以为是国家要洗你们的脑,但是对于欧美的主旋律电影却异口同声的说“好感动”“数次飙泪”“好酷”之类的话,我能认为你们是被外国人洗脑了么?身为中国人不推中国的主旋律那你推什么?估计感觉自己很聪明,不会被愚民似的,实际上已经被敌人愚了个底儿掉,真是可悲。
对于十年前的汶川地震,没能参与救灾感觉很遗憾,因为那时候我还小,还在上学,在石家庄,在教室坐着的时候都感觉到晃了那么几下,可见当时的地震有多厉害,而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代入感很强,数度都想拿上工具赶紧去,发现底下压着人都想大喊“快救人!”但是在电脑跟前喊岂不是很怪。。。看到解放军来的时候,我都在脑补假如我在现场的心情了。。。完全是松了一口气的状态,假如你是当事者,你难道不会松口气么?当然会了,解放军不是来消耗你们聪明的群众的物资的,他们是带来了物资并且是来救人的同志们,这时候你不动容那只能说你没有代入或者“上帝”视角观影了。
最后说一下我个人的观点吧,理性爱国可取,但是一个“无脑爱国”的中国,实力一定比“理性爱国”的中国更强大。
单就影片来讲,前半段拍得相当出色,灾难时人们的惶恐与解放军的拼命前进相互穿插,文武戏相辅相成,到后半段时质量稍有下降,可能是因为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太多,解放军与老百姓的信任、年轻一代的成长、军人的使命感、面对灾难时的顽强拼搏、父子情、母女情、爱情等等,虽然这些东西的确都是大有可为的领域,但适当缩减也许更有利于电影观感,不过即使如此,后半段依旧是国产主旋律电影中少有的上乘作品。
尽管电影有一些缺点,我依然愿意打10分。电影篇幅有限,再加上艺术渲染的考虑,肯定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当时的情形,但我还是为之落泪。 当年地震我才七岁,我也处在离四川很远的广东,但年幼的我还是能明白这是一件能让所有中国人落泪的事情,汶川大地震是中国人心中抹不去的伤痛。我给电影打十分,是希望现在及将来的人不要忘记这场灾难,也不要忘记当年全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救援同胞的壮举,更不能忘记中华民族坚韧的品质。
不过话说回来,这部上映于2009年的主旋律大片在豆瓣上的口碑好像不怎么好,2019.11.16的时候豆瓣评分6.0,我记得在很久以前该片分数甚至低于五分,大概是09年的时候灾难过去不久,这种伤痛的情感还未完全沉淀下来,再加上影片确实有一些不足,导致该片豆瓣上评价不高。不过这些年来本片评价有所回升,我乐观预测分数会升至7.5左右,今天是2019年11月16日,在此留言为据。
灾难片是西方电影界最喜欢拍的一种体裁,特别是在灾难片中可以无限拔高人性,亲情,从而骗取观众的眼泪,得到不错的口碑,再加上高额资金砸出来的特效,从而能达到不错的成绩。一些大牌名星在中间客串几个镜头就能得到很好的收益。
但在中国,灾难片是最难拍,也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不论拍多长,演员的演技再好,编剧导演再用心,都无法真实还原出灾区的全貌。因为我们是中国,是一个有把所有老百姓都入在心头,关键时刻能拉得上打的赢的军队守护着的中国,是一个政府真正为老百姓着想的中国。
汶川地震时,我在解放军报社工作,当时社里要派人到前线采访。那些将近60已经功成名就,头发花白,军内军外都非常有名的摄影记者,一句话都没说,当听到地震的消息后,立即就开始收拾行装,除了军装就是各种摄影器材。他们是第一批进入震中进行采访的。紧接着是第二批,第三批记者。我认识他们中的很多人,不少人去之前都是英俊小生,回来时都黑瘦黑瘦的。他们在去之前都是很开朗,很善谈,都是很好的采访记者,在回来后,至少半年时间都很沉默,一谈起救灾,最常说的就是太惨了,太可怜了。
但就是这样,汶川地震我们救回来了。
当时,我们杂志要求立即出一本救灾专刊。我们编辑部连续工作72个小时,60多岁已经退居二线的老主编一直跟着工作。我们在办公室里不停的收集各种信息,讨论稿件。我是图片编辑,前方发回的照片,我要立即跟进。虽然都是初审过的照片,但其中很多照片至今我也不想回忆。但只要图片中有那一抹绿色,那一面红旗,所有人脸上就没有绝望。看得出来,所有的灾发都明白,有那一抹绿色,他们就没有危险。
国外的灾难片,只要拍一两个人,有个近乎于超级英雄的主角,然后其它人围绕着他打转就可以了。中国的灾难片不可能这么拍。因为在中国救灾中,每一个人都是主角,不论是一线的战士,还是后方的干部,还是普通的民众。他们都在发挥着自己每一份气力。
中国的灾难片不用拍,只要把那些现场照片,录像归纳到一起就足够了。任何人想拍中国的灾难片都太难了。看看今年的抗洪,在抖音上发出的短视频,哪一个编剧,哪一个导演,哪一个演员敢说自己能拍出那种效果。那些战士吃饭吃到一半就沉沉睡去,如果拍到电影里,无数人会骂,可现实中那只是非常普遍,非常简单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为了增加女主角的戏,很多编剧无聊的加入感情戏,完全没有必要。真正的救灾中,有什么感情戏。都只是一句句非常贴心的话,一个简单的拥抱,然后就立即投入救灾中。今年的抗疫中,有多少这样的闪光点。可这些如何拍进电影里,太难了。
任何一个真的经历过那年5月的中国人,不论是否到了汶川前线,都会留下极深的印象。电影不可能拍出那些在汶川救灾的士兵、干部、志愿者的真实作为。这部电影也只是还原了极少一点当时我军指战员的日常救灾。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人民了解了西方相比中国的发达,中国也不遗余力的学习西方。不过和这种学习一起到来的,便是对西方国家片面的理解,以及西方个人主义与中国集体主义冲击下普通人的迷茫。久而久之,西方比中国有绝对的优越性渐渐成为了部分中国人头脑中的定式,不过就像《叶问》里说的那样:“有时外国的月亮,也没有那么圆。”
再来看这部电影,不得不说,和以往中国的宣传一样,中国的影片总是很严肃,或者说,有点“起高调”,感觉解放军以及各行各业都很伟大,但是在我看来,只是强调集体主义的中国和强调个人主义的西方在电影表现方式上有所不同罢了。
回到现实,这次疫情解放军和当年一样,依旧是关键时刻的定心丸。我在东北,当时听说解放军和东北的医生出动的时候我的心里是充满了踏实感的,这就是集体的力量和集体的伟大。虽然副作用是,东北医疗体系差点瘫痪了小一阵,起码我住的城市医院在一段时间,非特殊情况是不接收病人的。沈阳军区出动的视频网上也有。从那一刻我就知道,中国的疫情早晚会过去的。集体主义依旧发挥着它巨大的力量。
这部电影有点半纪实宣传的性质,可是汤姆克鲁斯不也拍过征兵片嘛。剧情上应该不会有大片的刺激感,不过,它绝对没有那么不堪。
2020年4月29日观看了这个在十年前上映的电影,我想说:不好意思 我看晚了。 这部电影我给5星,不是因为拍的有多好,不是因为特效,只是因为电影内的事情都是真实的故事,不是虚构的!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历史,亲身经历的历史,拍出来还要挨自己人的骂?这不是精神分裂是什么?在绝望之际见到解放军,当然是欢欣鼓舞开心的笑了?为什么?你可以问问那些在国外重灾区生活的中国人,他们被国内包机接回来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以下的话写给十年前留言的你,也写给以后的关注这个电影的小伙伴。2020年全世界爆发了新冠疫情,世界各国各显神通抗击疫情。中国国内在国家的领导下,全国人民自觉自愿的隔离,以及戴口罩的行为,疫情已经平息了。国内没有大规模的疫情了,并且开始援助国外了。同时大洋彼岸的人类登塔——美国,则陷入了重大危机。截止到今天美国感染人数超过100万,死亡人数超过8万,比越战死亡人数都多,而且还没有停止的迹象,个人猜测,美国至少要死50万。说回电影,这部电影,十年前的评价非常低,因为他是主旋律电影,那时候人们就不认为我们中国人能站起来,不认为我们应该站起来,遇到任何困难就应该直接躺下任锤。同样的主旋律电影,美国人的就好看,美国人说的话就正确,我们说的话就是假大空?这是明显的不自信的行为。中国人,要自信,因为你们、我们、咱们值得自信。不只是因为我们在古代有辉煌的农业文明,还因为我们在未来的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照样可以有辉煌的文明!
没觉得在看电影,倒想是在看新闻联播。
端午节和家人在湖滏镇竹海社区小住,晚上吃好饭出门散步正好赶上社区活动放露天电影,为了做安全常识推广,放了这部电影,然而没有很多人看,我老妈是老党员,一直给我做思想教育,解放军就是中国人民的安全感,有不少孩子在看,家人叫都叫不回去,这是一次非常震撼人心的爱国主义教育。
白白浪费好题材,没错。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的玩起了“大家来找茬儿”,真太假了——!
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吐槽显得我没觉悟,主旋律题材好歹也是传播正能量呀,三颗星吧!
学校放映的时候,听说有同学看哭了?
这个时候在央六看到这个,真不知道是太合时宜还是怎么着。SIGH。
主旋律啊主旋律~
叙事结构还差一些,紧迫感和时间线也没把握好。但毕竟是我们身边的灾难,从头哭到尾。
这海报太山寨了
这个破海报真是抄袭的一点毛病都没有。
我早说过主旋律电影不是我们不去看,是人物塑造及故事上的乏力。惊天动地可以看出八一厂是下了本的,但依然不够,明明医生说要急救,你却跟人家唱生日歌。
真混账,把爷弄哭了~!!
一星还是多点,咳
电影院里哭得死去活来。
这部片子,可能在您们专业影评人or某些键盘侠看来。抄袭过度渲染等等。。。。我想问个问题:对比其他国家,中国是不是在自己百姓出现困难时候第一时间出现?,2020年疫情,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无数次抗洪救灾。牺牲多少年轻的战士。这部片子掺杂些商业化也不为过,我们应该从影片中感恩军人,感恩国家。『2020年7月12日,唐山又遭到了5.1级地震,那种人无助的感觉,希望你们体会不到。』
什么年代,还玩这一套。老老实实拍个灾难片不好吗,再烂也可能有市场,偏偏又要不顾别人承受力的去塑造一群“上帝”。假一点,可以说是艺术化手法,但硬要把观众当白痴,只会换来更多骂声。
一直在找这样的电影,,,哈哈哈哈也不至于很差
发现主旋律影片在豆瓣评分都低的可以,也不知道为啥,不过在我心里是四星,管它评分呢,自己喜欢就行啦
我买的全价票看的啊!我这是什么爱国主义精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