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幼儿园

HD

主演:内详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04

 剧照

幼儿园 剧照 NO.1幼儿园 剧照 NO.2幼儿园 剧照 NO.3幼儿园 剧照 NO.4幼儿园 剧照 NO.5幼儿园 剧照 NO.6幼儿园 剧照 NO.13幼儿园 剧照 NO.14幼儿园 剧照 NO.15幼儿园 剧照 NO.16幼儿园 剧照 NO.17幼儿园 剧照 NO.18幼儿园 剧照 NO.19幼儿园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幼儿园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湖北武汉一家全托制寄宿幼儿园,一群天真无邪的可爱孩子在镜头前展现他们最真实的一面。他们会为了对父母的依恋而大声哭闹、会为了和小朋友偶然的争执大打出手、会为了穿不上衣服以及摆不好椅子而脾气大发、也会为了星期四和星期五的先后顺序讨论不休。孩子的心中没有对错,就如同一张等待书写的白纸却又不可避免地被强加了许多来自大人的既定价值观。孩子无所顾忌的言语,似乎也折射出一些不难捉摸的意味……  本片2001年5月开始筹拍,经过3、4个月观察和准备于当年9月正式拍摄,历时14个月前期拍摄工作结束,于2004年3月正式完成后期制作,影片荣获第十届上海国际电视节最佳人文纪录片创意奖、2004年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纪录片大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迷离时空(原版)第三季人兽杂交荡寇志麻辣宝贝狂野东部2新宿野战医院阿唐奇遇世界奇妙物语 2007春之特别篇不羁少年2001暗月升起双休圣诞节这!就是灌篮第一季天才麻将少女 电影版手枪大屠杀葛城事件Fly To The Dance从海底出击大侠沈胜衣 大俠沈勝衣神奇四侠(2015)善意杀戮无神2016可接受风险第一季小男人周记

 长篇影评

 1 ) 这个日渐统一的社会让人不敢生小孩了

我还记得,娘亲时常和我提前,小时候从武汉去深圳上幼儿园,老师非常头痛与我的家乡话,我是武汉的。
可是在《幼儿园》一片中,孩子们操着我可以听得懂的武汉口音的普通话,进行着对白。不知道在这个全国都要求讲普通话的时代里,家乡话的存在在哪里体现?在说恶心的时候是 woxin 么.

目前的我,在21岁的年纪,不需要考虑谈婚论嫁,不需要考虑结婚生子的年纪。在看完这部纪录片之后的感觉就是,我不要生小孩。把孩子带到中国社会上来只是给其制造痛苦。

孩子,分离的时候你会撕心裂肺的不愿意放开妈妈的衣角,可是在你长大之后,甚至连端午节都不愿意回家看望一下,只是为了要应付期末的考试。孩子,你的心里是怎样想你的家庭?

你会后悔他当初的选择,在金钱、旅行和快乐中,你选择了后者;你知道钱会越来越多,阅历也越来越多,去过的国家越来越多,见过的风景越来越多,快乐却越来越少,越来越难。孩子,你还会因为今天又好玩的玩具而高兴一整天么?

老师会要求大家在没有活动的时候保持安静,于是你面对偌大的大学课堂选择了趴下睡觉的。是的,在大学,安静的一个人睡觉甚至都可以称得上是对老师的尊重。孩子,你是不是后悔自己当年的精力不能用在现在?

被要求为中国队加油,即使心中知道中国队是支多么差劲的队伍。可是,孩子,在你以后的人生中,你会经常被要求说着违心的话,即使别人不喜欢你,你也要装作自己不知道别人对你鄙夷的目光。而这些独白,不能像说“国王有对驴耳朵”那样简单的被公开。为了保护自己,你要做你不愿意做的事情。孩子,你还会屈服自己么?

当别的小朋友欺负你的时候,还手是没有用的。特别是老师只看得你还手,却没有看到那个小朋友欺负你。你没有办法解释,即使你解释了老师也不一定会信你。有的时候,人和人的交往真的是随缘,不是因为你做的不好,而只是他不喜欢你,不愿意对你好。这个时候,孩子,你会迷失自我么?

当你遇到一个小朋友,他明明掐了你,在你想掐回他的时候他却不同意了。然后他还说,我没有掐你,所以你也不要掐我。孩子,你会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么?若是你放在心上,那么你就输了。因为从一开始,你以为这是一场互掐的游戏,而你选择了先给他掐的时候,你就输了。这个社会,白纸黑字的契约都不可靠,何况是口头承诺。可是,孩子,你还能相信谁?



我们写作文的时候,喜欢用“这个物欲横流,道德崩毁的世界”。在这个纪录片里,我看不到希望,一点都看不到。也许导演故意剪辑的问题。而我一定要记录下来的原因,也是怕,到了28,29岁,若是周围的人都结婚生子了,自己还是没有子嗣而突然人来疯的就去把孩子给生了。
可是,孩子,现在的我,真的一点都不想带你来到这个世界。

 2 ) 你们笑的,正是我每天的生活……

首先想说,这部片子没有什么所谓的和谐版。有些人没有看到有些段落,可能是大意,也可能是上传者疏忽复制者遗漏吧。我是在电影院里看这部片子的,听张导自己说,这部片子在正规渠道播放的很少(电视台),也没有正式出版发行的音像制品,主要原因就是怕触及孩子们的隐私和心灵,所以他等到他们都长大了很多的时候才拿出来放。这也可能是和家长约好的,才会同意他们拍摄。
    
这部电影太精致了,以至于很多地方让人觉得不象记录片。为什么那些好玩的话好玩的举动和表情你就能捕捉到呢?但真的是记录。靠的就是日复一日长达一年的拍摄和与孩子们的相处沟通,才让他们忘记了机器和大人的存在。机位也是和孩子平齐的高度,以至于摄像总得趴着。
    
记录片是不是应该有个人观点历来就为众人争论。我自己的观点是当然可以有,而且好的作品一定必须有。只是必须基于镜头画面的绝对真实记录,而且不能恶意扭曲断章取义的剪辑。
    
从这一点说,幼儿园和张以庆没有违背。至于他想表达的东西你喜不喜欢接不接受,那是他的手法和你的立场的问题。那些有些人觉得有问题的提问,在我看来其实不是为了单纯引导孩子看他们会怎么回答,而恰恰是为了引导我们这些成人观众的,在看到这样的答案时我们会怎么想,又该怎么做呢?

最后如题所说,我们笑的,正是这些孩子们每天的生活。在我们开怀大笑时,他们可能正在感到茫然、悲伤、愤怒、屈辱、绝望(那个找不到袖子的陈智鹏还有放不上椅子的孩子)……我说不清突然体会到了什么,只是觉得别有深意。

 3 ) 意想中的美丽

美好,单纯,无忌……所有关于描述童年的词,我们也许都曾用过,但《幼儿园》平静的告诉我们这一切都不过是我们,成年后的我们,一相情愿的给童年加上的标签,关于童年的记忆不过是我们的自我慰藉。有人说从这部片子看出了人性的如何如何,我觉得那只是一种徒劳,某种虚张声势。即使是在幼儿园,人性也早已被格式化了,一味的寻找,得到的不过是一中强制的自我暗示。

张以庆骨子里应当是带有强烈感性和寂寞的,他对色彩和空间的把握控制都不断的证明着这一点。在两排床构成的深深的纵向空间里,一个孩子孤独的在这个空间的最深处不断的调整鞋子。而冰冷油绿色漆成门窗以及半堵墙偌大教室,镜头里只有一个孩子在摆椅子,不得要领,张望了一下,似乎没人能够帮助他,平静得有些甜美的音乐下,无助的孩子继续摆弄椅子,以他不得要领的方式,镜头定格,画面转换,另一个孩子在同一个教室的另一角坐在桌边,孤独的四处打量,目光失去了焦点。

每个人成长为今天的样子,都一定不是由某件事或者某个人造成的,而是有许许多多的事,许许多多的人不断的叠加累积,于是,我们就长成了今天的样子。镜头过渡,中班的孩子整齐的跟着老师统一的起立坐下,不问理由,不吵不闹,只是整齐的做着这一切。而张以庆在这个整齐的群体里用长焦特写了一个打着呵欠揉着眼睛的孩子。张以庆,他窥视着一切的发生。

关于《幼儿园》张以庆给了它两条线,一条是纪实的,另一条是访谈。访谈不断的插入纪实中,开始是一些参加了许多特长班的孩子,不断解答对他们来说显得过于复杂的数学运算,这让我以为张以庆也掉入了传统俗套的各种反映孩子课余生活受到限制的旋涡。但还好,张以庆不过只是用它来打断一下已经结构化了的片子。固有的结构让人有点烦躁,孩子的哭声更加加深了这种烦躁。并且民族仇恨果然是根深蒂固的,孩子们的回答冲动却鲜明的反映了这一点,这就是中国人民,这是从来没有人注意过的一点,所有的思维都认为孩子的思想是由成人所教授的,但事实上,在中国,所有的孩子与生俱来的都带有强烈的民族仇恨,对他们心目中的“日本鬼子”对他们意识中的“美国佬”,我们一直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张以庆以其那些带有明显感情倾向的画面和那些特别主观孩子“成人化”的对白说明了一切。

去年就看过了张元导演的《看上去很美》王朔小说作为剧本,同样是个残忍的故事,虽然叫看上去很美,但有的只有无奈和寂寞,我一直在说服自己这只是个小说,但张以庆深切的打断了我的意想。记录片的好处就在于没有设计和偏见,一切都那么真实,甚至有点混乱。《幼儿园》的一切都是真实的,让人无路可退,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越来越不了解的世界。

大多记录片都显得有些或者十分粗糙,但张以庆不,他特别地注重构图,夜里孩子们都睡了,先是特写一个孩子酣睡的姿态,镜头拉开,这个孩子的手牵着邻床孩子的手,两个孩子就这样手牵着手睡去,在扩展画面,在画面的上方同样整齐的靠着两张床,上面同样睡着两个酣睡的孩子,落入凡间的天使,如果这是一幅照片,我可以这么命名。他的作品具有相当强的艺术性,画面唯美而精致,失却了粗糙,更有着类似于电影电视的拍摄手法,加入了顽强存在的主观意识,因此很多人认为这不应该被认为是记录片,然而这其中却没有一个镜头是设计的没有一个场景是安排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只是我们没有勇气接受这样的一个失序状态,这种状态下的孩子,过于社会化和成人化的孩子。

张以庆一再的在他所接受的访谈中强调自己不是一个骨子里寂寞孤独的人,当然这也不是重点,但将记录片故事化和艺术化又似乎出卖了什么。另外一个叫贾樟柯导演说:“这是一个无望的世界,我们只有死磕。”

孩子:问:警察是干什么的呢?

孩子:交警...交警可以收很多钱。我干爹是交警,他收那个车子...

  问:如果你是交警,拿了钱,是应该交给领导还是应该自己拿回家呢?

  孩子:都分一点...领导也分一点。

  问:如果你不分,自己拿回家行不行?

  孩子:不分?不行。那我的领导没钱怎么办?

另外一个孩子:问:“你这么大个儿,你怎么长这么高的?”他马上跟你扯:“我是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帮助下长这么高的!”

审视或者哭泣,张以庆感性的深入,人们却无法理性的思考……

 4 ) 有一天啊,宝宝

有一天啊,宝宝。你不会不再死死抓住妈妈的衣角,哭闹着不让妈妈离去;你怀抱雄心壮志,甩开妈妈的手,头也不回地蹦跳着冲向外面的世界。
有一天啊,宝宝。你不会无法心算出35加56的艰涩答案;你在精品店和菜市场甚至要精明过小贩。
有一天啊,宝宝。你不会汲拉着鼻涕,低头才发现饭泼了一身;你衣着光鲜,干净整洁,吃起饭来细嚼慢咽、井井有条。
有一天啊,宝宝。你不会再和伙伴睡在一起,偷偷把手伸出栏杆,拨弄下他的头发,偷偷和她握住手,说说话;你一个人住一个大房间,有自己的柜子和衣橱,寂寞的时候也许说给墙上的洞听。
有一天啊,宝宝。你不会轻松的完成任务,只要和身边的小朋友们一样模仿着跟随“请你们像我这样做”;你需要创造力,你需要想象力,你需要一个人在无人指点的情况下,独立完成尖刻的工作。
有一天啊,宝宝。你不会再把长高的荣誉让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老师;你不再长高,慢慢发胖,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都渐渐老去,慢慢离开你。
有一天啊,宝宝。你不会生气的甩开穿不好的衣服;你一颗颗扣起纽扣,套头或伸腿,流畅的好像生来就会那样。
有一天啊,宝宝。你不会再像一只小包子一样,五官挤在一起;你的眉眼慢慢分开,鼻梁高挺,然而你的脸却融入人群,越来越模糊。
有一天啊,宝宝。你不会不好意思说出“我爱你”,你忘记了那个你最喜欢的白白的小姑娘,也不会记得你总是欺负的笨女孩;你伤害别人,也被人伤害,更多的女孩来到你的生命,又离开,唯一的区别是,你总记得对她们说,我爱你。
有一天啊,宝宝。你不会再和别的男孩儿女孩儿一起洗澡,互相无视雪白的身体;你发现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变化,什么情感正在你心中发芽。
有一天啊,宝宝。你不会需要老师叫你起来上厕所,迷迷糊糊的闭着眼睛;你在上床前订好闹钟,折好衣服,自己盖好被子。
有一天啊,宝宝。你不会随便告诉别人,你的干爹是个收钱很多的交警,你的爸爸是房地产界的青年才俊;有人对你不善,有人放冷箭,有人扔飞刀,你不再把所有人当朋友,你不再第一面就说出父母的职业、收入。
有一天啊,宝宝。你不会瞻前顾后,不知道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被父母接走了,你的爸爸妈妈却迟迟没有来;你偷偷跑出去玩儿到深夜,要让妈妈挨家挨户找你,才肯恋恋不舍的回家吃晚饭。
有一天啊,宝宝。你不会随便唱出带有阶级情感的笼统歌曲;你会知道美国也有捐助我们的善良老爷爷,日本也有礼貌可亲的年轻人。
有一天啊,宝宝。你不会后悔你当初的选择,在金钱、旅行和快乐中,你选择了后者;你知道钱会越来越多,阅历也越来越多,去过的国家越来越多,见过的风景越来越多,快乐却越来越少,越来越难。
有一天啊,宝宝。你不会数错一周七天;你瞧,星期一,是最艰难的那天,星期二,是下午电视台没有节目的那天,星期五,是可以泡酒吧的那天,星期六是可以睡懒觉的那天。是不是很容易?
有一天啊,宝宝。你不会再关心土耳其足球队的成败;当然,你也放弃了对中国足球的期待。
有一天啊,宝宝。你不会找到那张幼儿园毕业照,也不会记得那些或喜欢或讨厌,朝夕相处的伙伴们;你曾经承诺,在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的时候,要回幼儿园看望送给你蜡笔,教你跳《蝴蝶花》的老师,可是现在,你还记得她们的脸吗?
有一天啊,宝宝。你会像我一样,坐在屏幕前,看这部纪录片,内心温柔而酸涩;你会说,这,是我的童年。

 5 ) 这个世界注定没有安慰,也没有妥协~

张以庆导演的《幼儿园》,传说了很久,终于亲见~
是的,儿时的一切对人的影响是久远的~一个单位、一段日子、一堆成长中的生活碎片,总会承载点什么~
当我们弯下腰审视孩子的同时,我们也审视了自己和这个世界~
这片子很符合我个人的胃口,虽然有个别场景摆排的嫌疑,但仍以其细软的温情和那并不残酷的焦灼感染了我~
我相信片中的孩子们是幸福的,我也相信绝大多数人的童年都该是相对幸福的,那是种无目的的美好生活~
当刚入园的男孩无法自己穿上衣服,当那个小胖子难过地守望着总是最后一个来接他回家,当学习心算的女孩紧张的说不出话,当孩子们像模像样地讨论着中国足球、日本鬼子和911时,我有着深深的感触~我想,我是做不来纪录片的,因为我缺少镜头背后的那种克制~
亦或说,成长本身就是一种克制,对无忌与欲望的克制~
长大,也许注定是个费力不讨好的事儿,但这个世界注定没有安慰,也没有妥协~
20岁时的我,是个推崇文艺片的准文青亦或伪文青,而随着年龄的更迭,越来越亲近纪录片,喜欢通过它的客观和冷静,去审慎地体味这个世界~
很大程度上,这个世界没意义,也不荒谬,只是存在着~
所有的愤恨、矫情、怀疑、批判,有一日终将不在~
我们唯有学着在理性中,尝试与生活和解~
感谢张以庆导演的呕心之作,感谢推荐并与我分享这部片子的好朋友们~这个世界有时浮躁的几乎要被物欲量化,尚有我们一起分享感动,这是足以珍重的事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29df30100939g.html

 6 ) 无法回望的单纯

  晚上本来打算在图书馆看书,不去上课了,可惜太冷,又困,趴在冰凉的桌子上晃荡脑袋,听外面的
 
  狂风咆哮,还真怕会冻死在睡梦里,于是改变心意.收拾东西一路向教室冲去.路上还听到一个男人跟一个女人吼:为了给你充话费,我他妈的连饭都没的吃了!真是明白什么叫贫贱夫妻百事哀了...
 
  前面有提到说"可惜"二字,其实应该改成"幸亏".广播电视新闻课,我们看了一个记录片,叫幼儿园.在影
 
片开头,有那么一句话,触动着我久违的温暖: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
 
  幼儿园似乎是个久远的时代,常人往往在谈资里用到这样的高频词汇,诸如:老子相当初...想必众人的当初都是不会太长久之前,因为我们的记忆力有所局限.当然,除了王朔(王朔不是王烁)那个侃爷能创造出一个方枪枪,我们的记忆是无法与之企及的.王朔说,时间如同迅速贬值的钞票,面额很大不值什么.我无法苟同.至少,世界上有这么一种方法,可以记录我们的过去,它的名字叫记录片...
 
  幼儿园时代,是我们第一次感受别离与狠心遗弃这些残酷字眼的时刻,上过幼儿园的人大概都有这样的经历吧,抓着妈妈的胳膊使劲儿使劲儿不放手,哽咽到红彤彤的小脸蛋儿上噙着无数豆大的泪珠,常常歇斯底里,偶尔歇下来大喘气,为之后的再次大哭做好准备.这是第一天被骗来的小朋友.然而刚来几天的也好不到哪儿去,往往也没有什么免疫力.一个人哭,大家就跟着凑份子一起哭,好象一曲高高低低的合唱曲.有的像日后的摇滚青年一样费力和忘我,有的只是轻微咧咧嘴巴...
 
  孩子一抓狂,老师也跟着抓狂,而大人的抓狂往往显得二百五.孩子不会伪装,他们的单纯就是日后大人的心计.
 
  孩子这样说:警察是收钱的...我舅舅前天收了一辆车...钱得拿去和领导分一分....没有领导的不行...
 
  孩子这样说:我掐你,你不能再掐我...我刚才没掐你
 
  孩子这样说:爱就是我抱着你...
 
  孩子的歌谣是:开飞机,丢炸弹,炸死美国的王八蛋..
 
  孩子的歌谣还有:你伸小指头,我伸小指头,我们拉拉勾,又是好朋友
 
 
  一切看似幼稚的东西变的那么可爱,在成人世界未到来之前成为我们永远无法回到的简单.一切好与不好的世界在孩子的眼睛里是简单的线条,是最直接的世界镜像.
 
 
  我们与孩子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孩子只有一张脸,但是他们敢于肆无忌惮的在他们喜欢的时刻和场合表露自己最初的情绪和表情,那样丰富的幼儿的脸在成人世界是个幻象.
 
  而成人有无数张面孔,无数的面孔上却只有一张面具一样的表情,无论在什么时刻或者场合,我们永远不是我们...
 
  孩子也有真实到不可爱的时候,他们会打架会报仇知道义气知道奉承敷衍还会漠然...就因为是孩子,我们纵容了一切不美好的,还觉得这些是可爱的难得的品质...
 
  三岁看老,有的5,6岁孩子可以心算3位数加减法,有的还能分析土耳其为什么大部分土地在亚洲却不跟亚洲足球玩儿,还能把我国的生育政策讲得头头是道合情合理.我的妈呀,孩子太聪明了像小新一样,我到宁愿去养个小白算了.
 
  真是无知者无畏,但是并不是每个无畏者都像单纯的孩子这么可爱的.
 
  如果我们每个人的记忆都能像一部记录片一样,把这些久违的美好记载,生活的乐观该是多么值得肯定的.
 
  对于记忆无力的我们,现在只能看看<看上去很美>或者这些经典的记录片,来做一番无谓的怀念了吧!

 短评

---------“请你们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中国儿童的批量制造

7分钟前
  • 格子
  • 力荐

太好看,完全原生态,教育心理学读本。简直是面凸镜,折射出整个中国社会与中国人的面貌。“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可有些自小已丑陋的面容与话语,让人心中一凛。看一看,就怀疑中国二十年后也不会大变。哦哦,最感人是那呼唤妈妈后,一瞬间黯淡下去的小眼神吖…让我真想回到小时候被爸爸接幼儿园的一刻

9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除了难看的带下划线的小标题以及难看的片头名字体,同样不明白为什么单独采访的小朋友几乎全是小男孩。- -,(我常常在想这个片子究竟在表达什么,因为更多的我看到的不是孩子们身上与生俱来的东西,而更多的是在成长过程中耳濡目染的大人们和社会上的各种“德性”而对他们的影响!真可悲。)

10分钟前
  • 如花就是小妖
  • 还行

哭的闹的打的骂的听话的调皮的恨的爱的,其实就是我们自己。幼儿园,一个提前的成人世界,一个微缩的世间百态。

15分钟前
  • 花儿果果
  • 力荐

张以庆说,“或许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幼儿园》是一则成人寓言。说童年是美好的,只是成人的一厢情愿;说孩子是单纯的,也只是成人的一种预设。《幼儿园》让我们在孩子身上看到成人社会。对于下一代,我们并不了解。

19分钟前
  • 喻鸣
  • 推荐

很不错,有现实意义,摄影构图很美,基本五星。

20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能唱出“I love you”,却觉得“我爱你”是恶心的话、说不出口?为什么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就会被冠以“害人”的罪名而无法为自己辩护?为什么孩子会去憎恨没见过、甚至不确信是怎么回事的“日本鬼子”和美国人?

22分钟前
  • 理想多钱一斤啊
  • 力荐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差劲的幼儿园,但是只有从很差劲的幼儿园升入很差劲的小学才不会有心理落差,我们的服务都是配套的

25分钟前
  • 王xx
  • 还行

“看上去很美”的真实版 看后让人会心一笑 因为生活在shzy国家的我们大多都是在这种类似的环境下稀里糊涂地长大懵懵懂懂地随着社会摆弄,渐渐失去自我却浑然不觉,然后老去…可悲又可叹的人生..而我们再也不回不去那个没心没肺的年代 再也无法把悲伤的歌唱得那么无忧无虑 我们青春的小鸟一去不再复返…

28分钟前
  • 猫龟🐌
  • 推荐

我们是在怀疑啊那本就自己的童年,谁都感觉单纯来的直接喜怒发的纯粹可为毛都不愿延续了。如果你记得那孩子焦急等待的模样那我说人生来就孤独你一定承认如果你记得死抓衣角不放嚎啕大哭的孩子,那我说人无论走多远其实都为了回家你也一定点头。如果你记得顽皮女孩被训斥那我说天性早被既定规则给扼杀.

29分钟前
  • 力荐

因为王菲的推荐,终于看了完整版。。。小孩的世界没那么简单,大人的世界没这么复杂。。。还有,武汉。。。

33分钟前
  • 肖浑
  • 力荐

其实这部高分纪录片挺差劲的,可以说浪费了大好题材,甚至后来让人感觉一切都是事先安排好的摆拍。但我却很喜欢它,相信小时候上过幼儿园的八成可以从中找到共鸣,孩子的世界也和成年人世界一样,从小就是各种虚伪欺凌假模假样杀鸡儆猴。天朝的环境莫非真的适合赚钱,不适合抚养孩子?★★

3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较差

众生相从幼儿园就开始了~

38分钟前
  • littletwo
  • 推荐

“你爸爸是做什么的?”——“警察”“当警察要做什么?”——“收钱”“收上来的钱怎么样了?”——“给领导”

39分钟前
  • 柳无码🌈
  • 推荐

一半是天使 一半是恶魔 尽是真

42分钟前
  • 哪吒男
  • 力荐

【50:40版本】其实成人看孩子是一件很不公平的事,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他们也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只是有样学样而已,这种不平衡的缺失只有他们长大后在下一代身上才能弥补。愿孩子的心都纯净无比,孩子的生活都能无忧无虑。(大学时儿童心理学老师给我们看过孩子访谈的部分)

46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推荐

我一直认为 没有解说词的纪录片才是好片。。这是张以庆最好的作品 他用14个月的素材带剪成了没有尿点的70分钟 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过去 让3岁半的非非看到他自己的现在

47分钟前
  • 周鱼
  • 力荐

“爱,就是我把你抱着”

48分钟前
  • 还行

幼年时期所展现的属于人类那些毫无保留而纯粹度极高的悲欢、爱恨、善恶、愚蠢和智慧,其纯粹、强烈和直接的程度让我无法直视。第一天的分离焦虑撕心裂肺的哭,和最后毕业照上熟悉的坐姿——只想要忍泪唱起那句歌词:“不要走,大钟即使敲响你别放开手。”

51分钟前
  • 力荐

简介说的挺好的,除了被孩子的天真无邪打动之外,一些大人和外在环境所强加的价值观已经印在孩子身上了。他们不知道去辨别,只是吸收,然后长大了也便忘记了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么一道记忆。如果让8年后大班毕业已是初中的孩子们看自己,可会突然湿了眼眶,还记得当年的四季朗诵,还有勾手指约定的眼神么

55分钟前
  • Strelizeia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