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江湖的无奈
虽然是武侠片,但是动作戏上实在乏善可陈,唯有最后一剑惊鸿一现般摄住眼球,那一霎那秋宫的眼满满的全是戏,大赞。
学艺十年出师,只为能与天下第一一较高下,为此舍弃了剑以外的一切,然而最终得到的,已经不是自己想要的。人与人的纠葛,退不出的无奈,苦苦的追寻,得不到的爱情,最终都隐没在江湖中。
从某些逻辑层面上讲,片子也有许多不通之处,索性略过吧,配乐极好。
片子的最后,我多希望小石头能和小雨点走在一起,然而本片的所有人物,最终都成了悲剧。
2 ) 标题是权利还是义务
《名剑》当作香港新旧武侠电影的分水岭,和徐克的《蝶变》一道,来了个当时看来很做作的突破,就是在影片中融入了更个人化的情趣,淡化了胡金铨式的写意,写境,而更多的笔墨用于写人,写情。
新浪潮这个东东,玩的是一个氛围和激情,我认为就是一群精力过剩的年轻人向电影求爱的发情期。所以浪潮很快就过,法国新浪潮两年就退潮,香港新浪潮也只撑了五年。
3 ) 《名剑》比《蝶变》强了好几个档次。
《名剑》优雅、大气,很自然,很有文人气质,更有古典韵味,令人回味无穷。《蝶变》太做作,不自然。
实话说,两片不是一个档次的。《名剑》足以名列新武侠片前10名甚至前5名。总体看,《蝶变》比《名剑》差了好几个档次。
从导演手法和文化气质看,谭家明比徐克强很多。徐克的电影,始终用力过猛,感觉过火。谭家明则显得很成熟、自然。
----------------------
当年另一部《生死决》,更是很幼稚。
4 ) 如此美感武侠片
所有的场面都是唯美的.并不是张忌中的那种浮美,而是极尽古典雅致令人心动感怀的美.
剑客美,剑客的女人美,剑客遇到的姑娘也美,剑客与姑娘相逢的地方,那场雨情窦初开的美,片尾曲悲壮凄凉 意韵深远的美,连鸽子老人的鸽子窝都是美的. 不仅美,还透露着羞涩的无限怀念的旧片气息.
有深沉压抑,也有轻松活泼,有情爱仇恨,也有剑客侠义, 还有最好的演员,不知道为什么这部这么好的片子当时没有引起<<楚留香>>般的强烈观众效应,大概是因为拍得太美了,就不像商业片了.
5 ) 名剑,兼具胡金铨美感和古龙奇情的新浪潮武侠片
如果你想看一部没那么多套路的武侠片,我会推荐谭家明的名剑。武侠片作为华语电影稍有的类型片品种,在六七十年代的香港大厂环境下,所有香港武侠片导演除了胡金铨外,都难免陷入了大厂的制片套路中。谭家明作为香港新浪潮干将,作品并不多,比较有名的就几部:名剑、爱杀、烈火青春、杀手蝴蝶梦。名剑是他拍的唯一一部武侠片。如果说同为新浪潮武侠片,徐克拍的蝶变,为后世的武侠片开辟了一个新的风格,那么名剑是一部独树一帜的作者武侠片,而且兼具了胡金铨的美感与古龙的奇情。名剑开头的几个镜头调度非常惊艳,构图和调度也很绝名剑的片头,是一把正在被烈火锻造的寒星剑,而黑魆魆的背景与熊熊燃烧的烈火又好像代表着另一把象征名利诅咒的齐物剑。李蓦然与剑客决斗后,剑客的头陡然飞出,李蓦然惊愕之余若有所思,是不是很像古龙的白玉老虎。下一个镜头又转到了一轮明月,以及对剑沉思的李蓦然。花盈之出场之后,电影的气氛又多了一丝少女的明快,少女月下捉弄仇家那场戏更是美轮美奂,月光下,小桥流水,充满了胡金铨式的古典韵味。这场景比楚原总是窝在邵氏棚里总归是舒服多了。电影对色彩的运用,使得电影多了一丝迥异于胡金铨古典山水画的梦幻气息,电影中的人物是高度抽象的意象。李蓦然是青年,是现在;花千树是过去;连环是徐少强演的,那么自然一出场就是一副江湖第一大反派的样子,不打老婆都不正常的那种。而镜头语言比胡金铨更能折射人物的内心,李蓦然在花千树死后的怅然若失,最后将齐物剑丢到大海中的结尾,皆是如此。电影中色彩与人物是高度统一的。但从三位女性角色就能看出,花盈之出场的时候是鹅黄色的明快少女;言小语是淡紫色的美艳少妇;隐退的铉姬是淡蓝色的。甚至于言小语和铉姬卧室的颜色都不一样,婚姻不幸的言小语床帐是灰色的,隐居的铉姬,床帐却是粉色的。小语在帐中换上白色的睡衣,与丈夫本该在帐中私语,丈夫却因嫉妒转眼就打了小语一耳光;石琪评价谭家明,称他最擅长的是对电影语言中动静显晦的控制,在精确的节奏中拍出微妙的神韵。这里的一耳光就是绝佳的范例。而最后决斗时的色彩也非常艳丽,红墙之下,白色的徐少强与蓝色的郑少秋,这种强烈的对比能够极大程度刺激观众的视觉,为最后惊悚的一招做铺垫。武打动作则有一些胡金铨到徐克电影大行其道的过渡意味,胡金铨的动作场景是戏曲化的,徐枫轻快的弹跳与京剧的鼓点交相呼应,而徐克的动作场景则是动漫化的。名剑的动作场景没有那么戏曲,但也不像徐克电影中飞来飞去的大侠那么现代,大侠还处在用弹床和少量的威亚展现轻功的时代。片中惊悚的最后一招,有人不喜欢,我是挺中意的,我看武侠片看得多了,能让我感到新意的武打场面已经很少了,名剑的最后一招算一个。大概是武侠片看多了,开场看到田丰演的花千树面对“齐物”和“寒星”两把绝世名剑的时候,我就感受到了一股浓烈的古龙意味,而后面李慕然与盲剑客比武的时候,盲剑客的头pia一下飞出来的刹那,简直是古龙的不行,不由得想到了白玉老虎的结局,连环的手下刺杀花千树的手法是在花千树被李慕然刺的那一刀上再刺深一点,这就更加有古龙的feel了。但是,剧本总体而言,比较粗糙,剧情有几个关键之处禁不起推敲,譬如铉姬送剑给李蓦然,言小语去和李蓦然说连环的计谋,连环身边的武士临死前说为连环拿到了剑等。后来我看了一下,名剑的编剧是黄鹰,黄鹰在成名之前是古龙的枪手,难怪剧本深得古龙神韵。争夺天下第一剑大概是武侠片永恒的母题,高处不胜寒,就算获得了天下第一的名号,此片依旧有一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蕴,但是江湖仍然是这个江湖,李蓦然即使获得了天下第一的名号,也只是昨日的花千树罢了。 6 ) 我也想夜半一个黄衫少女躲上我的床
夜半,黄衫少女拿剑架在你的脖子上,顺道躲上你的床
我还从未在武侠剧中看到这种浪漫与豪情
也从来没有看过像花盈之这样的江湖儿女
这部片子其实超级闷的,中等水平的青年剑客,各种巧合搞成了天下第一剑,名不符实压力很大的故事,抑或是青年剑客与仇家少女,他人妇的青梅竹马,寡妇的爱情故事……
但是1980年的画面,比现在的武侠剧都有诚意,光是看有点胖乎乎的小语就看到我呆掉,盈之的黄衫子也超有风情,旋姬自杀前走路时的披风随风而动,真是难以形容。
以下是原著剧透线
--------------------------------
于是我去拜读了黄鹰为电影写的原著,在合上最后一页纸的时候大悟
这个电影的四个编剧是多么的有才华,摄影与剪辑又是多么的一等一,能将这个偶尔有亮点的原著拍成这个样子。
李蓦然在电影里是一等一的老实孩子,老实学剑,看到小语也只能闷闷地说一句“你好吗”,对玄姬也是标准的止乎礼,盈之百般追求也只能是做个朋友。
原著里的李蓦然老子不认识啊,玄姬死了他不烧纸钱居然去喝酒啊,你喝酒就算了嘛,还上了言小语啊。最后在丢剑的时候想的还是自己的三个妹子啊,你以为是串场到了楚留香吗。
连环是个标准变态,但是原著里的连环就是个苦主啊,人家杀花千树因为花千树杀了他老师啊,也没有家暴言小语,发现了自家妻子真的不忠才下了杀手的啊。
齐物剑是来源自庄子的齐物篇,那基本就是“等死生,万物皆为无”,光听名字都比寒星要牛,但是寒星剑在原著里没有被劈成两半。少了许多乐趣。
原著里盈之穿红衣,李蓦然穿白衣。想想拍成了电影都恐怖
--------------------------------
还是忘掉这个原著吧
电影实在太美好了
秋官眼神真犀利
中规中矩 连环的死法太囧了
观影盘点期,看过留脚印
攝剪具佳,譚家明把這麼個乏善可陳的故事拍得這麼新浪潮,真牛逼。
少数几部有格调有情调的武侠片之一,4星半。
四平八稳古典美已超越时下所有古装片
看完发现老港片还是挺好看的
小桥流水夕阳,名剑美人月亮,好意境。
中华古典文化的意境超有的,小桥那段构图,美人月亮,动静结合,古朴雅致。格调很冷淡,古典乐配乐,色彩也是诡异。最后的那一剑分体绝招,充满想象力,真的是屌爆了!7.7
二刷修复版,香港电影新浪潮代表作,故事泛泛,但画面构图,高山流水,江湖意境,乃至台词到剪辑都有一种不可言状的韵味,整体都是含蓄的表达,但猝不及防给你猛烈的冲击。打斗写实,镜头抒情,完全不同于同期楚原等人的缥缈风格的邵氏武侠,整体大致是介于胡金铨式的古风武侠与徐克新派武侠之间,还是独此一家。画面修复后谭家明的美术效果更上一层楼,衬托出郑少秋的帅,还有徐杰真美
较之同时的鲁俊谷、楚原等人的武侠片。服化等更清新自然,镜头也重写意抒情。更多的外景。内心戏的细致刻画,表演终于不再舞台味。极妥帖的配乐。再有就是结尾极强的杀招了。
鸟为财人,人为名亡
意境好,歌不错,故事莫名其妙,简直想起一出是一出,合理性为零,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小桥一段。避雨一段。结尾一段。
秋官片子里女主角的发型都很有意境,还有那鸡心领
新武侠电影的一个开端。武侠只是一个躯壳罢了,人与人的恩怨才是主题。
远不如徐克
有点扯
险些被粗制滥造的海报给耽误了 本片实属不同凡响
美人如玉剑如虹。谭家明真是太可爱了,CULT起来也不粗糙掉范。胡金铨太淡定了大醉侠就身怀气功,张彻暴得很就耍刀弄枪,倒是谭家明有剑气,豪侠梦想与沉痛都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