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距上一次的冒险已经过去11个年头,转眼间安迪(约翰·莫里斯 John Morris 配音)变成了17岁的阳光男孩。这年夏天,安迪即将开始大学生活,他必须将自己的房间收拾整齐留给妹妹。此前,伍迪(汤姆·汉克斯 Tom Hanks 配音)与巴斯光年(蒂姆·艾伦 Tim Allen 配音)等玩具一直期待安迪再和他们..详细 >
距上一次的冒险已经过去11个年头,转眼间安迪(约翰·莫里斯 John Morris 配音)变成了17岁的阳光男孩。这年夏天,安迪即将开始大学生活,他必须将自己的房间收拾整齐留给妹妹。此前,伍迪(汤姆·汉克斯 Tom Hanks 配音)与巴斯光年(蒂姆·艾伦 Tim Allen 配音)等玩具一直期待安迪再和他们玩耍,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被冷落在箱子里很久了。安迪十分珍惜这些童年的玩伴,于是准备将他们收在阁楼。谁曾想,妈妈却把玩具们当作废物扔到街道上。玩具们误解了安迪,于是愤然出走,宁可被捐赠到阳光之家幼儿园。 我是非常喜欢这场戏的。玩具们不断向熔炉的深渊下陷,巴斯光年终于放弃挣扎,向女牛仔伸出他的手,火光映在他脸上,满是无奈和绝望却还有清晰可见的坚定和勇气。我的确有被绝望吞噬的感觉,但让我差点落泪的不是对悲剧的恐惧却是玩具们手拉手共同面对死亡的悲壮,原来电影前半段反复出现的那句台词,无论发生什么事只要我们一起面对,其中的情感在这一瞬间被无限放大并如熔浆一样从荧幕中喷薄而出,完全击溃我的心脏。让我想起的是斯蒂芬金在《尸体》中以第一人称形容主人公和他朋友的一段话,大意是就算是要落入深渊,他也要与另一个他紧紧相拥。虽然这场戏以圆满结局收场,但手牵手的瞬间已经成为今年我最喜欢的电影段落之一。
2 ) 《玩具总动员3》:别离,把在一起变成相聚
一
1999年的《玩具总动员2》中,胡迪坐在透明胶带上经过一番痛苦的思索,对老矿工说——I can't stop Andy from growing up,but I wouldn't miss it for the world。
看完片走在路上的时候我找出来TS2里Sarah Mclachlan唱的那首When She Loved Me听,然后我被硬拽回了电影里:Jessie说,那些就像是Emily曾经对她做过的一样,拥抱她,然后抛弃她。 我不想承认 “lonely and forgotten”对我来说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事情,可是事实是每当我精神崩溃的时候,都会想起来列侬的一首歌,Nobody Loves You When You’re Down and Out.于是事情的重心就这样被转移了:我这么奥特曼是次要的,没有人爱我了这可怎么办。这是一种怎样矫情的情绪啊可是它始终占据着我最深层的恐慌,我仿佛是知道总有一天我会搞砸那么一件事,惹毛那些在给我最后一次机会的人,他们再也不要我了,那我费这么大劲做的事情都是在给谁看,你们都不在意了别人再怎么在乎又有什么用。我也不是说我一辈子都是在用来讨好那些我爱的人,而是我所有的努力都是想要维持自己的分量,为了你爱我,为了在你需要我的时候我能出现在那里,为了我伤心的时候你肯听。我可以在阁楼上虽然我更愿意在你的书包里,这不是不重要,而是你比这件事情更重要。
也许有点自负,但我确实认为,能完完整整明白Toy Story 3想传达的感情的,不会是尚且懵懂的小孩,也不会是已然事故的成年人,而是像我一般,拽着青春的尾巴不放的人——已经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孩子,却还是被家里人当孩子看;有近乎完整的情感和思维能力,却对这个社会无知懵懂,至多有那么个模模糊糊的印象,如同管中窥豹见到的那一个斑点;开始为自己将来做打算,却偶尔还会多愁善感一下。
当我看到Toy Story 3开始呈现阳光幼儿园里一开始那些礼貌和气背后的黑暗时,着实吃了一惊,郁闷从心底涌上来。有必要么?我想。动画终究是动画,真有必要在我花了几十块钱只求在电影院美梦一场时告诉我:“看吧~过了几年,等你离开家和学校,进入社会,面对的就是这么个局面——比你资历早的早就混成一团体了,你一个新人就等着做最苦最累的活,等着被有意无意地欺负,甚至等着面对心理变态的Boss”吗? 孩子们无动于衷,毫无概念;大人们,一笑置之,司空见惯。 还好,主角们很快就开始反抗既成的体制,甚至出现了正反两派甚至隔着垃圾箱就体制问题激论,连“和谐”“稳定”“体制不应建立在暴力之上”之类的词句都出来了的一幕。纵然只是对现实的隔靴搔痒,纵然Pixar的冲奖意图显得赤裸裸,我仍然为Toy Story 3里能有这样一场戏而激动不已。它至少做到了很多中国电影做不到的事。
说到反派,大熊之所以成为反派的那一段,让我不由地相当动容。我甚至觉得那是全片里最美的一个片段,从一开始的阳光灿烂的温暖到后来雷电交加风雨冰凉的绝望,有种决绝的戏剧美感。 感觉自己被遗弃,被取代,没有人爱,从而怀疑自己的价值——这是Toy Story 3里绝大多数玩具们都走过的一条心路,而大熊只是走得最极端的那个而已。其实很多人也经历过这么一段,至少我自己经历过,而且还记得当时的痛。正因为理解那种被遗弃的悲伤和绝望,我才对编剧毁了大熊最后改过的机会耿耿于怀。由此也想到很久前的一些走到极端的人,可能当时只要有人帮他们一下,现在会是另外一种情况。小孩子不会懂得这种感受,因为还没经历过,大概他们只会把大熊当做一个大坏蛋吧。
跨度十五年的欢乐与泪水
虽然是动画片,但没有一味地弘扬真善美,也反映了人性丑恶的一面。比如抱抱熊罗素,它被替代了,它自己要走,还强行要别人也跟着离开。胡迪救了它一命,它还恩将仇报。除此之外,它还挑拨离间,企图让巴斯光年背叛朋友。软的不行就来硬的,将巴斯光年恢复出厂设置,甚至提醒巴斯光年“当心它们对你用反间计”,太可怕了。幼儿园充满黑暗和邪恶,连玩具也存在金字塔制度,分阶层和等级,有各种明争暗斗。有卡车队伍巡逻,有岗哨,还有猴子随时看监控,戒备森严,宛如监狱。毕竟这个世界并非只有美好的一面,也存在社会阴暗面。《玩具总动员》前两部也很好,但相对而言还是比较低幼,第三部就真正是拍给大人看的了。当邦妮想拿胡迪的时候,安迪条件反射地缩手,这一幕太细腻了。我没有抛弃它们,恰恰相反,它们是我最宝贵的回忆。
它对于我已经不仅仅是一部电影那么简单,而是代表了对于童年时代的记忆与怀念,整个电影院从头到尾笑声不断,但我相信,更多人会被影片的后半段打动,相信看过前两部的人都会很感慨。★★★★☆
玩具总动员3的感人之处就是帮我们这些老家伙给了一个正式的和童年say goodbye的机会,当上大学的andy再一次背起woody的时候,十五年的光阴就这么友好又温柔地消失在木栅屋远处的夕阳中了。
结尾的煽情很见水准,但现实中哪里还找得到Andy这样单纯童真的17岁少年呢?!
闪耀着万丈光芒的又一动画杰作。每一处笑点都能轻易抓到,让我就像是回到了15年前,开心到得意忘形。最后一场戏动人程度堪比UP的"married life"!
把我看哭了,还真觉得玩具也是有生命的了。
还记得你的那些玩伴么?
前半部分就有好几次想哭的冲动,本来以为这次能够幸免的,没想到最后几分钟那么煽情,简直要哭死了。其实3D效果并没有很出色,但是精彩的剧本真的很让人感动。这不是一部给小孩子的动画,是一部给成人的童话。
最后安迪细数自己的玩具那让我意识到自己也就这样长大了,和我那些玩具。《玩具总动员》自幼在我心中烙下印记:让我觉得玩具都是有感情的小生命,在我们不知道的维度里有喜怒哀乐。而且玩具相对于真正的生命带给我的压力会小一些。玩具不会死,只要不遗弃它们,所以千万不要遗弃他们。7.9和你再看。
竟然看动画片看到泪流不止。皮克斯,你真行。
感觉很平淡呀,难道童心离我而去了吗?no...另外,3D效果不如驯龙高手。
1.前一个多小时充分照顾了片子的趣味探险气质,后半个小时照顾了跨度十多年的老观众,真让人情到深处,潸然泪下!2.玩具们的最好归宿到底是哪?本片探讨的问题其实已经超越了前两部,整体性上也兼顾的很好,如果这是完结片,的确相当不错!
我87年出生,,看toy 1是小学3年级。看toy3是大学毕业。纯爷们,没哭死我。。。。我想说 这是皮克斯送给我们这代人的一份礼物。再见了,我的童年,谢谢你,皮克斯
比梦工厂《驯龙高手》更胜一筹的是,皮克斯动画总能让人感动持久,并且部部精彩、每每动容。
让我笑已经够了,居然还能让我哭,nice job!
个人觉得比一二部要好,没想到最后温馨动人得我差点眼眶都要红了。17岁的青少年不玩玩具啦,尽管如此还是替玩具找到了好的归宿,“被人玩”才是玩具存在的意义啊,给我压箱底的娃娃说句对不起。
最有爱的搞笑+最真挚的感情=完美
陪贤侄,看电影。好物大都不坚牢,玩具易散人易大。谁无一只旧铁盒,装满童年小时候,深藏心阁最里头
从感性的角度看这部【玩3】,它太完美了,但从理性的角度来讲,类似Roger Ebert这类牛逼影评人和媒体不怎么买账也是正常的。试想一下,很简单,【WALL-E】和【UP】这类电影为什么皮克斯打死不准备去续集,而【玩】系列到了第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