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八点档国产家庭剧,好像都是一个套路出来的:出于某种原因(例如不孕不育、经济问题、七年之痒什么鬼的),丈夫出轨另寻新欢,妻子为了家庭的和谐,不仅不对丈夫辱骂殴打,还要忍气吞声包容渣男,还要用爱感化他,还要再与第三者谈个判,最后渣男备受感动,浪子回头,回归家庭,大家皆大欢喜。仿佛浪子这东西,是一件绝世稀有的珍珠宝石,不回头,那是要怪妻子没有经营好婚姻,一旦回了头,更是妻子十二万分的荣幸,需要忙不迭地包容他原谅他,与他重归于好,否则就是蛇蝎毒妇斤斤计较小肚鸡肠。似乎女人必须要“退一步海阔天空”、“家庭为重”,才是值得称赞的贤妻良母。
但是阿郎说过:人不能做错事,否则一辈子也翻不了身。
阿郎曾经是个浪得不能再浪的浪子,抽烟喝酒烫头,出轨滥交打老婆,飙摩托车撞死人,最后浪到大牢里头去了。老婆波波对他死了心,跟着爸妈移民去了美国。阿郎出狱之后痛改前非,干苦力开大车养活自己和儿子,没想到过了十年,又遇见了波波。阿郎想尽办法要跟波波重归于好,可惜对方已经有了新男友,并不愿意接受阿郎。阿郎为了证明自己已经脱胎换骨、可以承担起家庭的责任,重回摩托车赛场比赛,因为意外事故死在了终点线。
浪子没有得到原谅,反而不明不白地死在了赛车场上。这样的故事,才是人生的常态。
从前年纪还小的时候,看这部电影,总是心有不甘。为什么波波不愿意和改过自新的阿郎重修旧好?为什么阿郎执意不顾自己身体状况去赛场?后来长大一点仿佛隐约明白,阿郎是注定要死的。不单单因为当年的浪子需要一个壮烈的死亡。在奋斗中轰然死去,是十年后的阿郎唯一一个得到原谅和救赎的机会。阿郎在犯错十年后成为了一个多余的人:曾经的爱人事业有成,有了温文尔雅的绅士做新的伴侣;孩子需要完整的家庭与良好的教育——这部电影没有像许多俗套的片子一样刻意抹黑前任的新爱人是口蜜腹剑的伪君子,而是将波波的新爱人塑造成一个虽有一番犹豫和挣扎却依旧爱波波、并愿意接受波波儿子的好男人——孩子和母亲的新家庭彼此需要,阿郎的地位十分尴尬,他曾经只是波波年少时混乱记忆中的一根刺,现在却又成为了波波和儿子坦荡新生活中的一个路障。不管阿郎是渣土车司机还是老当益壮的赛车手,可以肯定的是,他都不会被波波所接受,她只会原谅死去的阿郎,却不会跟活着的阿郎在一起。阿郎最后的拼搏,总也带着必死的决心在里头:活着赢了,多少能向心爱的人证明自己;死去呢?死去也是赢了,赢在帮爱人拔掉了一根不合时宜的路障。
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剧情都是假的,只能放在八点档的剧情里骗骗无聊的主妇。然而当我们看见不得不死的阿郎决绝地跨上摩托车时,也会不由自主地流下眼泪,好像那个不管不顾走上赎罪的绝路的人,就是我们自己似的。我们在这种时候想起自己,想起我们或多或少做过的错事,我们也需要一个从没得到过的原谅,只不过,我们没有办法做到像阿郎一样从容赴死,只能在心里把自己代入电影,哭得泪流满面。
阿郎的故事里,要说最触动我的一点,那应该就是摩托车了。周润发斜身跨上车的时候,我想起麦克阿瑟将军的话:老兵不死,只是渐渐隐退。阿郎不是勇敢的战士,他只是一个浪子,但是浪子和战士一样的是,他们都曾经为了某个东西而奋不顾身,浴血冲锋。
阿郎曾经那么狂傲不羁地藐视过他所能见到的一切,规则、秩序、安分守己,还有他自己的女人。就好像他骑上奔驰在城市夜色中的摩托车一样,他像一道注定要撕裂云层的闪电,把视野所及的东西都淹没在自己的狂笑里。他改变不了世界,世界也不会因此损失分毫,但是他的女人,却再也不可能再骑上他的机车后座了。我有时候禁不住要怀疑,波波是怀着怎么样的心情离开香港的,杜琪峰聪明,他把波波滚下楼梯之后的所有情节都变成暗场,而且要一笔带过,那些呼天抢地喷涌而出的眼泪和痛苦,都被轻轻略过,我们看到的只是探监时阿郎已经剪得规规矩矩的发型和木然的脸,只听到波波的妈妈抱着孩子对他说,波波已经远走异国。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十年后那个颓然的阿郎和招人喜爱的波仔。一切的艰涩、一切的不甘、一切的悔意,都掩盖在父子俩的笑闹嬉戏里,我们看不见,却切肤之深。
阿郎的故事讲的不是父子,不是爱情,也不是家庭。他讲的是一个曾经狂傲的浪子在年华凋尽之后,懂得了自己的错误,却没有失去自己的激情。我老是觉得,一个男人如果真正深爱一个女人,一定会近乎赌气地去搏击一次,去证明自己灵魂里永远燃烧着的火种——即便他已为人父,已然苍老,已然需要帮持。但是每一个男人,不管他是二十岁的痞子少年,还是八十暮年的垂垂老朽,他的心里都一定燃烧着几十年不灭的桀骜的烈焰,在这一生中,总有一次,哪怕就一次,他要跨上赛车,在一圈一圈的风驰电掣中去证明:我能做到。就算任谁都明白,波波不再可能像童话故事里那样回来他的身边,海滩上那一吻只能是一个旧情的标本。但是阿郎还是会选择去博一次,要咬紧牙关去证明一次,证明自己爱过的,恨过的,遗憾过的,坚守过的,所有这些,就算输给了命运,就算只能苦笑,可是对自己仍然重如泰山。他的肩膀,就算扛不起命运的嘲笑,他仍然要毫不皱眉地把他们全都扛起来,并且还要骄傲地微笑。
要说起来,波波原谅不原谅阿郎并不重要,因为毕竟十年过去,毕竟波仔已经如此乖巧懂事,旧爱永远成了删改不得的回忆。当年那个长发飘飘,抽烟喝酒,骑摩托跳恰恰的浪子,那些他给自己心上造成的伤疤,在时间的流逝下都开始结痂,失去了痛感。当在跑道上抱住波仔的时候,面对眼前熊熊燃烧的火焰,面对怀里这个前十年没有母亲,后半生没有父亲的孩子,面对也许第二天就要返回美国的班机,她还有什么不可以饶恕的,还有什么能够去责怪的。就像李太白的一句:“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在野草遍地的时间荒野里,我们本来就没有什么可以相信,只是当罗大佑的歌声响起,那些历经岁月涤荡的伤害,那些弥漫着酒气的夜晚,都淡淡地消失了,只留下摩托车的空洞的轰鸣声还在城市里回荡。
结尾比较突兀,人物都很理想化。就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嘛。还是值得一看的,不过一直觉得那个时候讲的故事都好简单
杜琪峰34岁拍了这个电影,那一年,是1989。今晚,竟然,我是第一次看。不哭,几乎不可能。罗大佑的歌,是最催泪的子弹,最治愈的药。那个时候的香港电影,真是窝心温柔又浪漫逍遥,不怪那时的少年人,都看着港片学做男人。看这种电影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也是个好人。你以为这很容易,这种好转眼就没。
当放荡不羁的飚车浪子变成了久经生活沧桑的父亲,周润发对底层小人物的深谙,使《阿郎的故事》既有着年少的青春爱情,也有着支离破碎后的亲情羁绊, 那令人意外的悲情渲染,诚然稍显突兀,但一曲浪子悲歌,确也道尽了世间的悲欢离合。
黄坤玄的戏自然的很,恰到好处的好。剧作上写父子情,写浪子回头金不换都非常好,发哥的演绎真棒。
这部电影,最后一幕,当发哥饰演的阿郎,骑着赛车最终冲向终点,却终究因伤势太重,事故爆炸的时候,在场所有人所表现的那种情感张力,那种悲伤,至今仍旧记忆犹新。或许杯具总让人难以忘怀。浪子回头金不换,但有时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爱上浪子就像爱上大海,汹涌澎湃一望无际痛快并存。
都说浪子回头金不换,那么能拿来交换的只能是性命。
很俗套的故事,但是不讨厌
周润发塑造的这个浪子让人看了就无法忘记,年轻时的放纵疯狂、出祸后的沉默和悔改都被表演的淋漓尽致。
《恋曲1990》、《你的样子》……
不记得是多少年前,我看这个电影,大结局的时候,我哭得不成人形
话说徐娇真的是星爷按着黄坤玄的样子选出来的?
当年感动得不行.
乌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脸,怎么也难忘记你容颜的转变。ps,认识"你的样子"就是因为小学时候看过无数次阿郎的片尾曲,那个烈火中的眼神印象太深了。
张艾嘉巅峰时期的好作品。内容俗套但看到最后你会发现自己早已热泪盈眶。
我不知道如果没有这个令人潸然泪下的结尾,我会给这部电影打几分。但是它有,我也确实被感动了泪流满面,那就五星奉上。
当《你的样子》渐渐响起,眼泪就止不住了~~
最后5分钟的感动
张艾嘉坐在周润发的小摩托后面,《恋曲1990》响起来的时候,太让人泪飚了。
孤独的孩子,提着易碎的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