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之前我预言,中外合拍,电视剧拍电影版,炒情怀饭,近几年的烂片几大元素凑齐了。
那为什么还去看?
——因为聊胜于无啊!
在这个欧美电影一统天下,日韩电影靠粉丝支持强势分羹的时代,我们俄粉的待遇不是没市场,是几乎没有生存空间啊!
在各大网站上,基本上还没说完“我喜欢俄罗斯”这半句话,就会被“144万平方公里”警告,或者被扣上“文革余孽”的帽子,打翻在地,踏上一只脚,永世不得翻身……
——天可怜见!我们不过是喜欢俄罗斯文化,喜欢俄罗斯电影里深刻的内涵,精美的摄影,高颜值的人物,还有那无处不在的略带忧郁的气质,怎么就一定要被扣上“黄俄”的帽子?
《钢的琴》里仅仅是出现了一些苏联元素,一首《伏尔加》一首《乌拉尔的花椒树》就足以让我们小小高潮一下了,更何况这次是直接上俄罗斯电影?
虽然是合拍……
1.全市只有一家电影院有上映。
首映的时候,电影院不无恶意地安排在了午夜场。凄冷冷的电影院里,加上我一共三名观众。
哦,另外两位是老爸带着上小学的女儿。他们说买票买错了,退不了,只能来看。 2.出于俄粉的身份,出于对剧版的喜爱,再加上第二天不必早起,我成了这座城市唯一一个真正来看这部电影的人。
顺便说一句,这家电影院后来还排了几场,但据我在美团上调查,上座率为零。
差一点我就成了片子在这座城市唯一的观众。 3.男主角那张憨厚的脸,完美体现了黄种人的一切短处:方脸,粗眉,细长眼睛,静态像杨志刚,动态像毕志飞,笑的时候像崔永元,不笑的时候像小沈阳。 演技也是乏善可陈,眼神空洞,无论紧张和开心都只会咧嘴,可以说是长了张实力派的脸,贡献了一场偶像派的演技,就算是新人也说不过去。 我不相信导演用同样的片酬找不到更帅/更有演技的小演员,哪怕去中戏找个学生都比他好。严重怀疑是带资进组。 4.女主较剧版逊色很多。剧版的时候虽然同样没演技,但至少那张小脸看着娇嫩可人。这次在糟糕的化妆,摄影,后期的作用下,一张俏脸却只剩下了苍老和狰狞。 抛开颜值,这个角色本身也没什么亮点,作用类似于星爷电影的女主角,只要摆花瓶就好了。 5.本剧摄影师估计是伏特加喝多了,丝毫没有继承俄罗斯电影出神入化的摄影艺术,镜头下的景色凌乱,人物显老而且显黑,甚至都不如剧版——还是第一次发现摄影不好的俄片。 6.抛开颜值,男主也是毫无亮点:认识一星期就头脑发热跑去求婚,为了一头熊哭得像个孩子,最重要的是面对什么都逆来顺受,经不起一点撩拨或激将,这样没主见的男人真能给女人幸福?编剧谈过恋爱吗?
而且你们什么意思?这年头你拍国人跪舔欧美的片子尚且会被人鄙视,更何况跪的还是一个经济不到中国一个省,政治上四面楚歌,靠着卖资源苟延残喘的俄罗斯?
喊你一声战斗民族,那是我们俄粉的一点情怀问题,苏联才是我们相爱相杀的老大哥,你们俄联邦就是个不争气败祖产的大侄子,懂不懂?
我们喜欢俄罗斯文化,喜欢的是天鹅湖,喀秋莎,山楂树,陀思妥耶夫斯基,格瓦斯,波波沙,喜欢的是他们的闪光点。你弄个不学无术,靠黑手党发家的暴发户出来,就敢代表战斗民族了?
结尾还来一句“就这样,我被战斗民族接纳了”,就这么迫不及待给人家当上门女婿?!跨国恋最重要的是什么,尊重!至少在这段跨国恋里,我没看到男主和他祖国的文化多么受尊重。
难怪人家不待见你,物之反常即为妖,连我都怀疑你是别有用心,再加上老丈人是富翁,图人家钱的嫌疑实在太大了。 7.俄罗斯寡头的女儿,前男友无数,仅仅因为在中国和一个男人相处一周,那个男人又跑到俄罗斯找她,她就认定非他不嫁?真把男主角当安德烈公爵了?!
另外,男主在哪儿?上海!
上海是什么地方?老外扎堆的地方,见个俄罗斯姑娘很难吗?至于见一面就惊艳到男主那样的地步吗?
这简直是郭小四写的《小时代》,打着大上海的幌子,骨子里却是十八线小城市刚刚脱贫的小市民心理,急于想让城市接纳自己。 8.在人家家庭聚会上当众求婚,把人家架火上烤,这是得多二才能做出的事? 9.罗马这个剧版的搞笑担当,在这里完全失去了灵性,只剩下一脸胡渣和一股中年男人的油腻感。感谢编剧导演,你们毁掉了原版唯一的回忆。 10.两个仆人的存在感都比女主强。 11.剧版两个傻大个保镖,全程打酱油。 12.没让原版里人气爆棚的女魔头主编出场,简直是掉粉操作。 13.全片唯一让人眼前一亮的角色是男主妹妹,可她明显演技不在线,每次出场都在憋笑。 14.最后高潮部分,妹妹被关到警局,不问青红皂白就开坦克炮轰警局?有这样的哥哥/男朋友,是爱你还是害你?另外真当普京老了管不住这些寡头了? 15.导演,编剧,摄影,后期都该拉出去点天灯,音乐是唯一勉强好评的地方,至少我听到《货郎》《喀秋莎》的时候还算有点共鸣。 16.冲着美女去的朋友可以不用买票了,女主拍得奇丑,露肉情节不到10秒。 17.我身后的父女俩笑得很开心。 18.剧版辛辣的讽刺,神转折全都没有了,只剩下老套的剧情和乏味的煽情。老丈人反复刁难,最后被狗血的“舍命救人”情节和男主几句比网易云评论还酸的告白感动了,这套路放九十年代都有点过时,幸好没让女主奉子成婚。 19.几天前我看《来电狂响》,虽然同样是套路/尴尬煽情,至少人家演技是在线的,逻辑性也算可以说通。点名表扬乔杉,本来在我心中的谐星形象已经被《缝纫机乐队》和《来电狂响》彻底颠覆了。 另外,我就不拿马丽,霍思燕,代乐乐欺负《战》女主了,真心觉得奚梦瑶演傻白甜都比她强。
插句题外话,《来电狂响》里最让我惊艳的居然是代乐乐,《恶棍天使》里的杀马特包租婆卸了妆,气质竟然如此出众。紧绷的嘴唇,轻松冷峻的语调,略带嘲讽的眼神,简直是文青最喜欢的那种知性女,难怪俞白眉会娶她。 20.快看完的时候,女朋友发信息问我电影怎么样。我想了想,回复:某种程度上讲,和俄罗斯的经济一样:简单,粗暴,过时,总卖情怀,明明依赖中国,还整天意淫!
2022年10月31日晚上6:10在CCTV-6电影频道看完的,看的是汉语配音版。偶然拨到CCTV-6,看到马上要演《战斗民族养成记》,还以为是2015年俄罗斯拍的那个,看了开头意识到不对,那是个剧,这是个影,但是我觉得这个题材很有趣,应该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所以就看下去了。但是这个故事有点辜负这个题材,俄罗斯岳父对中国女婿的考验有点过于,怎么说呢,浮于表面。
彭鹏跳进水里想救伊拉,这也没有改变安纳托利的想法,觉得彭鹏和伊拉是狗狗和猫猫,是完全不同的种类,之后却因为伊拉的几句话和彭鹏的留信就改变了想法,又假装把妹妹抓进警察局,考验彭鹏对家人的态度,怎么说呢,大可不必,安纳托利给打电话的那个之后和妹妹一起坐在车上的女生,本来以为是为后面的情节做铺垫,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文化差异和文化冲击真的是很好的题材,俄罗斯岳父和中国女婿想想也是很有趣的故事,更何况还有中俄人民的友谊,可惜这个电影没讲出一个足够精彩、足够有趣的故事,可惜了。 P.S. 俄罗斯的大雪真的是连东北人看了都觉得好深呀。
寡头老爹不希望自己的宝贝女儿被“坏男人”们抢走,使出浑身解数去恐吓上海来的精神小伙:俄罗斯转盘拼酒,蒸桑拿,冬澡,猎熊···一个精力旺盛的老爹带着坚持娶心爱姑娘的小伙一阵瞎搞,爆笑不断,惊喜连连,通过屏幕感觉自己“俄式了一把”。本以为老丈人要让他变成俄罗斯人于是小伙一直通过自己的努力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却又时刻关注着俄国老丈人,仿佛在等他举起酒杯:哦,我亲爱的中国小伙,为了中俄的友谊,为了我女儿伊莎的爱情,来吧伙计,像个俄罗斯人一样一起战斗吧!但是小伙还是用自己的方式活着,老丈人熊一样男人的粗狂豪迈和精神小伙龙一样男人的坚韧不屈,通过试验的戏剧表达,将真感情真性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要做一个有胆气有酒量爱家人的人呐,很喜欢这种闹剧。
抖音短视频看了个片段,然后找的完整版看的。
我看下来的体验,说真的,我觉得还好。及格分是没问题的,我心目中可以打6.5吧。至少剧情连贯,也没有很尴尬,虽然看一下就能猜出后面的剧情,但是笑料还是有的。
笑点也算密集,后面温情也到位了。
总比《分手大师》之类的国产片要强吧。真的。
大概就是讲一个中国女婿怎么通过考验获得俄国岳父的认可。中国小伙毅力非凡,而且这个身材真的很好啊,明显是健身练过的,颜值也硬朗过得去,我觉得完全ok啊。很实在啊。
俄罗斯美女五官立体,也很好看啊。
最后关于孩子姓氏,婚礼举办地等也接地气啊。
美中不足,就是俄罗斯真的是坦克街上随便开的吗。这个岳父的实力和背景没有交代清楚,就扣点分。
总体而言,无聊看看问题不大哈哈哈
看了一些影评发现都把这部电影与某部剧联系在了一起。反正我是没看过那部剧,所以抛开那部剧来讲,这是近些年,我最喜欢的一部喜剧。我不了解俄罗斯,对于俄罗斯我只知道战斗民族这个词,但是这部剧已经把这个词展现的淋漓尽致了, 我不知道你们说的歧视什么乱七八糟的,这部剧没有什么更深的意义,但是它真的可以给一个普通的观影人带来欢乐。也请希望某些小可爱们,从最基础的观影人角度出发。他们没想从一部电影学到什么,他们只想在周末去电影院,或者窝在家里看一部简单的喜剧。这部电影可以满足。
很久没有看一部作品可以畅快琳琳的笑出来了,并不是作品本身有多么的精彩,而且遇到自己喜欢的题材而已。同剧版相比浓缩的并不是精华,电影存在很多各式各样的问题,特别明显的就是穿帮的镜头,然而这些不重要,因为我又可以相信爱情了。爱是什么?爱是将一些不可能变成可能,爱情需要理由么?我觉的不需要,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服了
作为一个原作党,无法接受的大概就是罗马在这部“续作”里完全成为一个小丑的角色,这岂不是把剧集的设定都推翻了?其余我觉得还好啊,挺好笑的,特别是两国人民相互自黑的桥段,以及“法国人泰国人德国人…甚至非洲人”那一段笑到肚子痛。
男主角很像一个关注的游戏主播。中国资方硬插一脚导致原版粉丝不买账,新的观众get不到。
看的好欢乐,就是故事啥的很俗套啦
俄罗斯版《拜见岳父大人》,基本上保留了剧版的优点,俄罗斯战斗民族的自黑精神加上异国文化差异带来的笑料,剧情中规中矩,但也比较俗套,收尾的情节就基本上是乱来了
男主角居然是话剧《青蛇》的许仙!
寡头霸霸才是永远的主角!罗马成了前男友,one week stand中国男友成了上门女婿,一直期待号称东北出生的上海女婿能被激发出刻在烧烤和貂里面的秉性,可惜没有。爱情、亲情方面没有成立,小姑子像硬塞的角色。喜剧部分基本靠原班人马,还有战斗民族旅游项目。女婿台词、肢体很优秀但终归少了点烟火气,俄语很溜。好几场戏性隐喻霸屏,怀疑中国观众看不懂。中间的动画比较违和,与原剧开篇结尾的美国男盆友强行解读一样,画蛇添足。室内近景接室外大全景放大喜剧效果,不管是要表现环境的奇特也好是日常习惯的做法也好,国内不多,唯一的洋气吧。
特供版本太意淫了,最后的战狼附体想让人打负分了,糟蹋了原有班底…男主就像投资方加塞进去的傻儿子,选角很有问题,台词和演技都没法看,毫无个人魅力…一开始你不说服观众白富美是如何爱上小屌丝的怎么能指望观众安心看的下去…
肯定又是什么两国建交多少多少周年的文化献礼片,八成还是拿补助金拍的。
这都9012年了,还拿这种电影糊弄人,全程都是尬点,剧情尴尬,演员尴尬(女主角颜值除外),最令人吐槽的是男主角,怎么就选了这么一个玩意,别说俄罗斯老丈人不同意,我TM也反对!
好期待啊!!!
还可以吧,就像其他楼里说的那样。俄罗斯版拜见岳父大人,中规中矩,多少有点意思,没有很差,也没有很出彩
当初喜欢上看俄剧就是源于一部叫战斗民族养成记的俄剧,一部完结后被中国买了版权,结果版权方彻底把一部好剧给毁了……随之失去的还有无数人对俄剧的爱
剧版是豆瓣9.1高分的搞笑神剧,所以对电影版也充满了期待。剧版最出彩的两个人物寡头和罗马角色和演员都在电影中完整延续下来,故事则是全新的,从职场八卦变为一出拜见岳父大人的欢闹喜剧。这个系列最好玩的地方是对不同国家人和文化的百般调侃揶揄,战斗民族自黑起来尤其不会手软,对俄罗斯文化、俄剧感兴趣的观众都可以从这个系列看起。之前担心中俄合拍的电影版会不会降低玩笑尺度,结果——完全没有!比如片中一上来就开涮:你知道俄罗斯两大奇迹是什么吗?政府腐败和低生育率!然后那个中国制造的雪橇车,骑两天就坏了……电影依旧是爽剧风格,节奏明快,情节离奇。中国小伙儿董畅不错,继《过春天》的孙阳之后又发现一个鲜肉潜力股。以为是个新人,结果一查是国家话剧院的演员,跟孙阳一样有很多年舞台经验了。
虽然没有看过原剧集,但是俄罗斯演员之间的默契却能明明白白感受得到,也正好印证了父亲“这里容不下你”的那句话。你完全不明白这么一个没情商没主见的男主角凭什么能赢得别人的祝福——如果《拜见岳父大人》仅仅是因为男主运气差,本剧就只能说明男主蠢(且不讨喜)了。PPT一样的特效加剧了网大感,但最丢人的果然还是剧本……拿着成熟的IP和模版给中国人丢脸系列。
俄罗斯版《拜见岳父大人》
其实拍的挺认真的不是那种鬼混的烂片,基本原班人马都出镜了,毁就毁在生搬硬套的中国男主角身上,小公主他爹就应该直接把男主丢西伯利亚喂狗熊
我反对这门亲事
其实电影本身倒也勉强合格,但是同 2015 年 9.1 分的电视剧版带来的快乐相比实在毁原作。而且这种毁就是奔着中国市场,为了中国而中国造成的。纯粹的俄罗斯风情被毁成跨国求爱综艺,主线由记者、护士换成寡头的女儿和中国小伙儿,还顺便彰显一下大国品牌:“中国制造,物美价廉”。本身电视剧的超高口碑也仅限于小众的追剧圈子,这一下牺牲了口碑还不一定能带来票房。影厅连十个人都不到。
很通俗易懂的喜剧,我觉得本片和之前的同名电视剧都说明,不是只有流行文学能开发成IP,做电影眼界和思路要灵活开阔。从战斗民族这个IP出发,最后落点在可怜天下父母心,跟父母一起看的话,父母会更多地体会到情感共鸣吧,对年轻人来说是喜剧片,对父母来说是家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