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而工作2年有余,夜班的时候偷闲看了这部老电影,感慨万分——这样的大学,这样的大学生足以让当年的我汗颜。
5个女孩洋溢着的青春的气息、质朴的友谊、如饥似渴的学习态度,在今天看来,似乎只是理想中的大学生活,而这,确实真实存在于那个年代的。这是否说明,这是我们的退步,大学的退步。
还记得大学时候的自己,曾经有一段时间沉迷于游戏、网络小说,以至于学业荒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如果让我从新经历一次大学生活,我一定以另一种姿态去面对。可惜青春不再,我也只能活在永远的遗憾之中。
电影剧情很简单但也很朴实动人,女主角匡亚兰面对不幸遭遇表现出的自强不息的奋发精神让人感动,给予我很多正能量,影片展现了80年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勤奋好学的精神风貌,相比之下现在大学生很缺少对自身社会价值和历史使命的思索,虽然高校扩招了大学生的比例不可同日而语。
其实是因为影片在武大拍摄才看的,看到80年代武大的影像很开心,校长是刘道玉老校长为原型,学校自由包容,学生自由表达想法,老师商谈改革创新。理学楼的教室,老图书馆和行政楼的楼顶,老斋舍的小路和台阶,人文馆的晚会,还是泥土地的桂园操场,武大的每一处景色都让人怀念。
“对生活我充满了爱,对人类我充满了信心,但是我又常常处于痛苦的自相矛盾中,有时候我觉得生活是很不公平的,人和人之间好像很难互相信任,互相理解。”引起了共鸣。影片最后,她们终于建立起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珍贵友谊,这也是每个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会收获的一大笔财富。
没错我就是传说中的震惊党~机缘巧合看了《女大学生宿舍》这部1983年的国产电影,这是一部讲述1983年武汉大学的大学生校园生活但不包含男女恋爱的纯友情向青春励志电影。
一开始我还不明白为什么没有校园恋爱史,不过回顾一下各位女演员,便明白了。
没有掌握空气刘海是要松散而均匀分布在额前,而不是搓成一根的要诀。
眼小山根低,脸方下巴平。
性别意识模糊,法令纹深。
咬手指,不讲卫生。
苹果肌遍布全脸,以至于不够突出。
相比之下,我们现在新时代女性的脸,精致而美丽,以不变应万变,的确比较容易谈到恋爱。
回到正题,这部电影给角角带来了很大的反思,我们国家的确在越变越好,越变越强,让我们来看看83年的中国大学生生活都是什么
堕落的样子。
(一)购物篇
有人在操场上平地一声吼——新华书店来摆摊!
一个书店竟然做起了这种违规小摊贩的摆卖行为,令人唏嘘。
这种疯狂购书的行为,恰恰体现了80年代大学生课余生活的空虚和无趣,相比如今我们换个app就换种东西玩的生活,简直不堪入目。
(二)聚会篇
大学生聚会聊天不约炮,竟把时间浪费在研究社会问题上,一伙人宛如举行政治协商会议,你一言我一语,进行对国家发展毫无贡献也毫无意义也毫无作用的讨论。
还不时讲自己以为自己是金句的谬论。
更可怕的是,最早的知乎体出现了!!!这位男同学表示——我先来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这个小故事一开始很开心,后来话锋一转,谈到国家和民族尊严的问题,而在场所有的人听完后都若有所思,进入深度忧国忧民状态。
说句正常不反向的话,这种忧国忧民的表情从汶川地震后就再也没在身边出现过。
好回来继续调侃语调~最后这个知乎大V就总结了这个人生道理,在一夜之间获得了很多赞和评论。
(三)文学创作篇
对比如今网络小说作者们的文学创作,如《霸道校花保护我》《我和总裁的老婆谈恋爱》《校长办公室里的黑丝袜》等等,女主的作品从名字上看就没有故事,没有冲突,没有任何两点,也无法体现一本小说的主题,风格,纲要。
(四)文娱篇
大学晚会的舞台剧表演没有舞台,体现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内地经济发展缓慢,舞台剧本是“阿Q”大战“堂吉诃德”,随意篡改中外文学,显得不够尊重。再看看我们现在的大学晚会,表演内容新颖,学生个性张扬,男女体态健美,舞台万丈光芒。
(五)梦想篇
给自己完不成的梦想找借口,轻言放弃,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
(六)闺蜜情谊篇
故事的结尾宿舍的所有同学都去帮家境贫困的女主角搬砖,是真的搬砖...那么多人看到女主穷,不但不给她捐钱,反而鼓励女主继续搬砖,用实际行动告诉女主搬砖是正确的,这种自私自利,小肚鸡肠的心里真是令人唾弃。相比之下电影《小时代》里的四个好闺蜜就不一样了,四个人从来都不会鼓励其中的任何一个人去从事社会低收入工作,反而一起在欧洲爬雪山,在豪宅过草地,在21世纪发扬长征精神,令人赞叹。
“这是大学,高等学府,少来官太太那套。”33年过去了,现在中国最高学府肯定都没人敢说出这句话。
最喜欢的时代之一,如果我能和我妈替换身份上大学就好了
这部电影,就像片中出现的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一样,实在是太浪漫了。
80年代初的大学生才是真大学生啊,文革刚结束,资本主义还没开始萌芽,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很匮乏,没事做就只好学习、看书,连乱搞男女关系都还没怎么开始,各种真善美
我妈眼中的经典
剧情远没有题目好看。女大学生有几个倒是有着风韵的。并且80年代电影里女性思想竟比现在要独立和进步得多。这历史的倒车,究竟是如何开起来的呢?
武汉大学外景好,中国大学之美还是在老校区,扩招之后新建的校舍、绿地,太工业化、程式化,没以前那种参差不齐、古木苍苍、甬道通幽、木质桌椅板凳、喷泉假山掩映的美感了,那些能在老校区毕业的80后庆幸一下吧。八十年代电影里的朴素、朴实值得继承,能间接感受那个时代的氛围,所以一直爱看老片。
史蜀君纪念放映,讲黄毛丫头的事儿,座上的老阿姨都看哭了。干净得不得了。@上影&乔森
高清修复版。画质感人,那个年代的土气和朝气同样感人。
武大,1983中文系。新年晚会表演哈姆雷特+堂吉诃德+阿Q
看过同名短篇小说后找了这部电影看。有几处肉色丝袜脚的特写,不枉此行啊……
有诗有理想的八十年代
校长原型是刘道玉先生。当时 想必真是个理想与信仰并存的年代。虽然举手投足间透露出一股傻气,但这毕竟是时代的印记。现在所谓的大学,所谓的大学宿舍又有什么了呢。
每个武大的入学新生都应该看的片子
结尾她们穿着制服好阳光,这就是青春的样子啊,淡淡的初恋,友情,理解和信任,故事很完整,浪漫,就是对白有些偏书面化,那个时代的学生就是这么交流的吗?还是中文系的原因?
但愿80年代真如电影里所反映的一样美好,但其中也表现了几个残酷的事实:1.穷养和富养的区别;2.文革浩劫对一个家庭的影响;3.社会对待"政治不正确"观点的态度;4.大学教育的滞后性
不懂事时看过,入学时看过,如今认真看过。片中景影中人总有种种似曾相识,每每经过化院都会浮现出书中的刘道玉校长的样子。如果当年不是父母的意见也许用掉十年时间的地方也许就是厦大了吧。但也很庆幸没有去厦大,因为梅操,老图,樱顶珞珈山,还有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午后都是我最爱的啊。
这才是我曾经向往的大学校园。
坦荡、直率、单纯、盲从、顽固、感情外露,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几乎包含了中国人现在被人诟病为没有教养的一切。但是背后有一个乌托邦的精神在支撑,使它们有自己的价值。
电影频道看的,青春片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