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忐忑的心情,终于等到了《放学别走》开播了。我常常跟制片人和编剧笑称,《放学别走》是一首我们写给自己的情歌,一方面是这项目做了很长,一方面是因为投入了太多的情感。我们剧本做了两年,而后经历了三个月的拍摄,最后后期又做了两年。正式上线的那一天我其实没点进去看,主要是因为怂,另一个原因是我对这个看了将近300遍的片子太熟悉了。
开播前我很紧张,跟着大家一起发开播朋友圈的时候全然没那种开心。虽然在微信上,我还不断安慰一起奋斗过的工作人员和演员,我们这戏一定会有很多人喜欢的,但其实我内心真的很虚,我不确定这一部充满沙雕情节又有些新潮的东西观众能不能接受。说到内里,我还是太害怕失败了。一个从业六年,从一毕业就开始拍戏的导演,简历里最拿得出手的作品,竟然还是五年前拍的一部甜宠剧,这让我一度对自己的导演水平产生了深刻的怀疑。我真的适合做导演吗?
做《放学别走》的时候,我是憋着一股劲儿的。我常跟别人说,我的拍戏生涯是自带hard模式,没有哪一部戏不是磨掉半层皮才干下来的,所以我在最开始接触《放学别走》的时候,我没报什么期望,很自然的觉得这也一定是一场青铜菜鸟误入的王者局,从开局开始就自带逆风属性。但是我只猜对了一半,逆风不假,但这一次逆风却有些不一样。放学的制片人很年轻,也很有冲劲儿,他们让我看到了能够一起奋斗下去的勇气,监制姚婷婷也在不遗余力的鼓励我,她总是很坚定的告诉我说,黄元达,我相信这一部一定能成为你的代表作。虽然我一直给人一种温和平淡的感觉,但在这一刻,我内心却有个声音,告诉我无论如何要拼一把了。
创作的过程是艰辛的。剧本创作两年多的时间里,我跟编剧仲宁、王悦还有制片人一起,在无数个日夜开会、争执、不欢而散、再和解,往复循环。剧本推翻了无数次,我跟仲宁情绪经常达到崩溃的边缘。我印象很深的一次,我们相约在常营的costa开剧本会,仲宁还叫来她一个编剧同学,说是想来着过来帮忙一起做剧本。会议大概持续了不到三十分钟,我们就因为第八集结尾一个小问题吵了起来。最开始只是简单的意见分歧,没想到谁都不肯让步,越吵越大,最后我俩气的直接转身就走,生生把那个编剧同学留在了咖啡厅,吓的那位同学立马找了个理由推了我们。但我们从来对事不对人,当晚,仲宁会给我发微信,说导演我不该冲你发火,我也会道歉说我做的也很过分。我老跟仲宁说我们编剧和导演就是创作上的“夫妻”,床头吵架床尾和,要是没点争吵还真做不出来啥东西。
然而当我们拿着打磨好的、精心准备的剧本,满心欢心等着顺利开机的时候,却发现原创项目的发行竟然这么难。打击拒绝我们的理由大同小异,似乎都认为青春剧库存已经饱和,已经没有多少观众还爱看这个类型了。这对我们无疑是晴天霹雳。我们难过倒不完全是因为对我们的不认可,而是我们在做这个剧本的时候,夹带了太多的情感和私货,我们想做一个不一样的青春剧,想去关注大家没关注的角度,想在这个作品里为一些少数者发声。但现实是残酷的,我们进入了漫长的修改期。当然,也要感谢这漫长的修改期,让我有时间把《放学》二十四集每一场的分镜头都画了出来。
拍摄和后期制作的艰难不多赘述,但作为一个小成本的青春剧来说,拍摄中最幸福的事,就是看着剧本中那些可爱的人物、有趣的场景一点点变得清晰起来。我依旧记得有一次监制姚婷婷来探班,看到我跟摄影指导两个大男人,当着她的面就开始哭,哭的稀里哗啦的,原因是确实被演员的表演所打动。我不是一个很感性的人,但在拍摄过程中我无数次的跟着这群可爱的同学们一起飙泪一起欢笑,制片人说我这是“爱的深沉”,让我克制点,但我一转头,却分明看到她眼里也是泪光闪闪。
播出之后,我一直没有勇气看大家的评价,按理说我这也是经过多次失败的人,抗击打能力已经很强了,大概还是因为太在乎了吧。终于鼓起莫大的勇气,把豆瓣的所有一星两星差评看了一遍。大部分观众指出的问题都挺中肯的,我集中回答一下吧。
第一个说的比较多的是觉得我们的高四氛围不浓,情节过于夸张。
这个要虚心接受,我自己又带着弹幕看了一遍片子,确实从真实还原高四生活的角度来看,很多情节和人物设置显得过于夸张了。这个问题在剧本阶段就一直困扰了我们,我们也想过,是不是要稍微写实一点的把复读的苦展现出来会更好。
但后来经过不断的开会讨论,我们觉得还是应该找一个平衡点,如果我们简单还原高四生活的话,一方面故事会显得平淡枯燥,另一方面大家在观感上会觉得过于沉重,生活已经很苦了,我们还是希望给大家能带来一点欢乐。再加上我们对《放学别走》的定位其实就是一个沙雕剧,我们也希望用一种比较沙雕搞笑的方式来包裹复读的沉重。但现在看起来,尤其前头几集,对这个沙雕度的把握还是不太到位,让观众在观感上觉得太过儿戏,我相信大家看到后续的剧集时会有改观的。
第二个,觉得《放学别走》里头的人都是一群精神失智的深井冰。
这个确实也要虚心接受。其实高四学生的压力是很大的,我们前期采访了很多老师学生,在做剧本的时候,我们是把很多高四学生的事做了整合和调整的。但确实大部分保留下来的故事都是冲突性很强的,这就在一定意义上导致我们把人物做的过于极致了。再加上我们片子开头没有很好的、循序渐进的把这群人的成长背景和经历展现出来,也没有把整个学校高压的生态展现出来,这就让很多观众觉得很跳戏,不明白人物动机。但在根本上,我们故事的核心还是放在了高四这个群体在失败一次之后,那种依旧充满冲劲儿和反叛力量的成长上,而且我们把每个人物都做了一条完整的成长线,后续的剧集都会慢慢发酵出来,相信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第三个,比较直白的说“导演就是个脑残”、“导演拍的是坨翔吧”的这种。
呃,导演面壁去了……
送大家一幅导演下跪图,求各位大佬们轻拍
最后,当然希望大家喜欢我们恶趣味的片头彩蛋和片中夹带的小私货,喜欢我们高四一班这群可爱的同学们,喜欢我们这部沙雕小糊剧,虽然她有很多缺点,但依旧希望她给你们的生活,带来一点点的欢乐和感动。
黄元达
有一天当我们真的成为了大人,却开始怀念年少的夏天。这是这部剧带来的最真实感受吧。前面两集的时候全程倍速,一来女主看着有些不舒服(不针对演员),二来没有太吸引我的剧情,觉得女主和男主相遇的情节太老套,各种校园剧都是这样,三来男主转班,转班这种事情应当是非常谨慎而且不太可能因为觉得对不起女主就转班吧,还有怎么随随便便因为自己的班级就去问一个人能不能转班呢(换做事我我觉得这人有点sj)。但是,后面的剧情慢慢触动我,看到了很多非常真实的校园生活。
1、“好孩子”和“差孩子”的世界真的不一样么,这里的“差”仅仅只是成绩,因为成绩,就应该被区别对待吗。其实无论是所谓的“好孩子”还是“差孩子”,他们都是善良的孩子,是平等的一样的,渴望追求自己梦想的。2、学校霸凌现象,逼得不敢反抗的孩子心理不再健康。3、原生家庭问题,成静因为父亲的去世和母亲的事情一直无法原谅母亲,最终走出自我,和母亲和解,和自己和解。4、懂学生的老师是可遇不可求的,尹老师带着学生喊楼“告白自己”,带头贴监控,告诉学生没有错不用认,教会学生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情义都没有,那么他的人生就是毫无意义的。
5、校园爱情。其实我挺讨厌早恋这个词的,两个人之间有感情的碰撞其实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既是同桌,又是一起经历很多事情备战高考的战友,这份感情多值得让人回味。况且,卫来也是因为方学的热情、善良、有事儿总爱冲出去帮人一把的性格而被吸引,本来内向而不喜欢家庭孤僻的性格因为方学这个小太阳的出现而温暖了许多。
其实还有很多喜欢的细节和人物。比如圆圆偷偷写给自己看的情书,哈哈相信很多女生都会在纸上写自己男神的名字吧;比如小李同学的自私嘴贱,看着让人气的想揍,可是这种人在生活中多的去了,他起码能直接说出来,但是大多数生活中的人是直接在背后骂的多难听你都想象不到的;比如爱跳爵士舞的男生,很多老一辈的人都无法理解,可这是性别自由啊,热爱无关性别。我看有些人觉得烂尾了,我倒是觉得这个结尾虽然仓促,但是却是最好的。成静那种高傲的性格终于可以在爱的人面前放下,为自己放松一次;圆圆也成为了梦想中的样子(只是不知道她是和当年喜欢的人在一起了不);方学和卫来也达成和解,为了梦想分别启程。
剧最后方学走回曾经的教室看着一个男生安慰同桌说未来会一直陪着她的时候笑了。笑里更多的是一种怀念过去吧。如果这份感情没有让我们彼此变得更好,那又有什么意义呢,只是成为了一份束缚罢了。
“我希望我们再重逢的时候,你还是那个最初的你”
【BY THE WAY, 姚弛的第一部剧真的很让人惊喜!期待以后的作品】
首先来说剧集很好,故事线很清楚出流畅,演员表演的也超级到位。演员们虽然都很年轻,不过也算是很好的完成了对人物的演绎。作为一部校园剧,大家的表演也都很扣人物主题。不过,最让我感触的,其实是剧中的学生们那些啼笑皆非的片段中,流露出来的感动瞬间。
首先开篇就是捧腹大笑的环节,同时人物性格也在开篇就树立起来了。比如女主可爱又为人仗义,父母为了让高考失利的她能够考上一所好大学,特意给他报了重点高中去重修,然而由于自己的蠢萌导致了一些啼笑皆非的事情:“炸厕所”,卡门梁,被众人嘲笑等一度被老师当做问题学生......不过女主的神经大条演绎的淋漓尽致,很是呆萌可爱;然而,以高冷校草形象出场的男主则是与女主形成了鲜明对比,瘦瘦高高的,长得又帅,学习又好,却有着高冷不亲人的性子......完完全全就是心目中高中校草该有的样子!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神一般的存在,却能让你在后面的内容中笑的人仰马翻。有句话怎么说?你这一辈子总会遇到一个克你的人——个人当然是我们的女主角了,从女主角的百般讨好,到仗义出手。(对!你想的没错!这里没有英雄救美!有美女救英雄)帮他解决了欺负他的人,然后男主又偶然之间听到了因为之前发生的事情,导致了咱们的小女主要退学了,愧疚感油然而生......在班主任都不知情的情况下转到了女主角的班级。在这不得不说一下,男主角这么顺利吃得开?就是因为学习好,是真正的学霸,教导主任那是相当的喜欢他了(偷偷告诉你们!咱们教导主任的扮演者可是还珠格格里边的皇后娘娘哦),去看看同样犯错误,教导主任对二人的态度就明白了——老双标了!当然了转了班过来男女主会有好多爱的火花(摩擦)然后就是一堆令人捧腹大笑的故事了。
总之在短短的一两集内容中,男女主不仅立住了人设,更具一些笑料百出的事情,直接把剧中的欢乐氛围搭建了起来,为后续发展有了良好的铺垫。当然只有欢乐和嬉笑的学生时代显然是不完整的,还有常在身边的感动。
说到此,就不得不提到剧里的那个所谓的“妹妹”。在他身上让我看到了目前为止最感动的地方。与其说男女主带给我们的是欢笑,他确是体现了一种隐忍,坚强和拼搏。一个被同班同学欺负了都不敢替自己辩解一句,人家让他站着他不敢坐着,那真是软弱到骨子里,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就这样一个呆呆的一个人,却也有追梦的勇气与坚持。在不被家人认可,被同学霸凌,被所有人质疑的时候......(看到这里可能很多有过类似成长经历的人们是否也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呢?)然而即使是这样,这个“妹妹”却也没放弃自己的梦想。我们的男女主用自己的能力帮助他完成了一直以来他想做的事。当得到家人的祝福和老师的谅解之后,我相信他的未来就不一样了。因为之前他心中有光,而现在,他心中有太阳。
说到这里,为什么学生时代如此让人难忘,又回味无穷?其实上面已经给出了一部分答案。在繁忙的学业压力之下,三点一线的生活,老师的喋喋不休,家长的碎碎念,还要被别人家的孩子比来比去......试问这样的环境下我们除了强撸考点,猛灌题海,秉烛深夜,还能去追求什么呢?同学之间你怼我一句,我岔你一嘴这种嬉笑玩闹肯能是平日里三点一线的夹缝中唯一的乐趣了。当然还有欢笑之余的互帮互助,今天我借你抄作业,明天可能就是损友,但是必要的时候又能一致对外,渐渐地感动渗透在欢乐之中,同时也让人不禁感慨——年少时友谊总是那样简单而又纯粹。
而当我们天各一方,脱去了校服,走向社会成为了张总、李总,陈sir、王主任,或者Jacky、Tony老师后,是否会怀念当年那个被繁重课业压力压垮了半截身子的时代?当房子、车子、工作、职位这些大山压过来的时候,也许就不觉得当年三点一线的学生时代压力有多重来吧?当社会压力,和成年人之间复杂的人际交往搞得自己焦头烂额之际,又是多么希望回到学生时代那个简单而又纯粹的友情岁月。也就不会觉得当年如同得剧中“妹妹”般那个你有多难了吧。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苦与乐,成年人因为金钱和地位所带来的社会压力注定很难再去体验学生时代所拥有的欢乐和感动。但时候无论何时何地,不管发生什么事,如果选择了,就不要灰心,试一试,无论结果好与坏你都是成功的。因为你战胜了自己。
同样,也感谢这部剧,男女主们带给我欢乐,“妹妹”们带给我希望,所有人让我体会到感动,满满的正能量,不仅让我再次体会了一下学生时代的种种,也给与我在今后人生道路上注入了一计强心剂,感谢你们!
连续一下看了好几集却还是不知道从何说起会更加实在。
相较于现实中的高四我们更多的是拿出自己唯一能够实现兑换的经历与价值拼命换取人生中可能仅一次的所谓“公平机会”。
可在未来的某一天还是会以理想主义心理后悔、遗憾以及珍惜,而这份不知从何而来的理想主义会通过《放学别走》来到未来的今天告诉我们:值得的时光不会因为遗憾而错过。
如果说用诙谐幽默在剧中的突出是为了划清理想与现实的距离,那还是希望能够在那时候只剩下黑色中性笔一下又一下在纸面抓挠题干的躁动变成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描绘与勾勒。
与其说是导演编剧以及制作团队给我们的梦,不如说是未来的我们给那个时候抬头看不见光的生活所带来的惊喜。
我们都是骨子里的理想主义,不会因为短暂的生活放弃继续编织以前没有做过的梦。
演员演技都不错,姚弛第一次演戏,演技也还过得去,不出戏。 特别夸奖一下许清雅演的成静,在向顾上揭开她的伤疤的时候真的把我看哭了,虽然是经常听到的故事,但她的表演真的很能让人共情。 整个剧情在设定上有一些刻板印象,特别是主任的对好生差生的双标,丝毫不注重学生隐私等等行为,把主任塑造成反面角色。 镜头有点晃。 每一个单元故事都挺感动的。 12集也太好笑了,戏精卫来,第一次去女同学家,方学家里摆满了花圈哈哈哈哈。 片头小短片有些文艺和实验艺术感。 虽然剧情有点无聊,但是cp是真的香啊,卫来的嘴角眼角藏不住的笑。 18集末,我又哭了,卫来打开了那个挂件里方学给他留的纸条“长长的路上我想我们是朋友,如果有期待我想最好是不说”。
其实我一般很喜欢的剧都会毫不犹豫地打五星,特别是校园剧,没有太大问题我都会挺喜欢。可惜剧情还是硬伤太多,人设太过极端,反派总是那么让人生气,就显得很不真实。可以理解想要故事冲突性,但是太过激烈就感觉和真实的校园生活完全不一样,没有代入感,很戏剧化。除了李达莱这个极其令人讨厌的角色以外,里面的老师和校医也仿佛走极端,塑造对立,不像是在认真学习的高中。
剧情方面,也不是很真实,有为了讲个故事而强行推进的感觉。但是这样的剧情还是能够接受,加上一点恶搞还是有意思的,不然我也不会一口气一直看下去。还有考试和时间bug真的非常!难受呃呃呃呃!感觉考试和儿戏一样,说上就上,而且有些学校的定位也太离谱了。主角们穿的衣服也和时间对不太上。而且摄影师的镜头真的从头抖到尾,太难受了!
有点忘记是为什么要看这部剧,可能是因为姚弛?想要看看帅哥演技如何,正好校园剧是我很喜欢的也逃不过的题材。不过拖拖拉拉到现在才开始看,也是因为没有东西看了,就从自己的标记里随便抽了一部出来,结果还是挺惊喜的!这几天一直有点废寝忘食在看剧。本来只是想写个短评,结果有好多话想说,索性就写长评了!(我舍友都觉得有点怪异的好看哈哈哈哈)
演员们的演技和台词都挺不错的,李婷婷不用说,特别自然,很多小动作一看就是精心设计过,很符合人设,很贴合现实。姚弛的配音(我看百度百科不是啊🤔),估计是后期配的,就很不自然,很难受。。演技还过得去,不是很出戏,这么多集下来能这样,已经挺不错,比有些科班出身的还要好,就是在吵架的时候一用力,就只会瞪眼了(对,变丑了!)。许清雅(许梦圆),我同学特别特别喜欢她,一直在说,虽然《寒武纪》我也知道她在,但是我忘了。。唯一印象只有辛锐,但是我也没看那部剧。没想到这部剧里她的演技真的很好!!生气吵架的时候情绪层层递进,很有感染力!人设也很不错!长得也漂亮,喜欢喜欢。雷主任居然是戴春荣哈哈哈哈,老戏骨,演技也很奈斯,也很大气的好看!唯一不足就是乔麦,虽然挺漂亮的但是演技还有点欠缺。啊对了,成静的妈妈是《觉醒年代》的高君曼。
比起偶像剧,更是一部很好的群像剧,有时候男女主戏份甚至没那么多,每个主要角色都会有详细的几集讲述他们的故事,中间穿插男女主感情的循序渐进,还有其他cp的感情戏。人物出场像点,后续才慢慢变成面。就比如一开始我以为成静又是个“辛锐”,没想到她才是最酷的姐,爽死我了。男主不是单纯的高冷学霸,有点中二,有点天真,内心脑补很多!!还用各种画面表现出来,不只是有微妙的表情!!!这个和很多习惯写学霸男主的国产剧很不一样。有一集是知道顾上不喜欢方学之后,他整个人高兴得手舞足蹈,穿越学校的同时和街上的人打招呼跳舞表示快乐,很夸张很艺术。
每一集的片头彩蛋导演也是精心设计,有点像《突如其来的假期》片头的小剧场,还有《历史那些事》里经常穿插的小剧场,很搞笑!!太好看了!非常有意思。每一集结尾还有对学生的采访,真的用心。
12集是很经典的一集。片头通过别人表情表示女主听歌入迷,连顾上表情都没看出来,随后就是雷主任没收女主的复读机。然后就是男女主的双视角开展,两个人的心理活动,对应特别有趣。不止讲了学校,还讲了家庭。
里面的感情戏也很多元浪漫,有Fiona隐晦的百合(最后结局蛮大胆的,导演编剧有点东西,Fiona看婚纱又看西装的镜头…某种意义上也是说,女生可以穿任何自己想穿的参加婚礼),有“妹妹”隐晦地喜欢顾上,又花了大笔墨讲了男生学爵士舞的故事,很好欸。还有李达莱对卫来的“欣赏”。可惜导演要的东西很多,全部往上堆,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总体来说还是非常不错的!!歌曲也好听!!色调也好看!哦,就是妆太浓了。。
一些有趣的片头
啊啊啊啊啊啊帅啊啊啊啊啊啊啊嗑拉了啊啊啊啊啊
而且乔麦这条线铺了很久,到后面才说
和24集对应了,也是成静从厕所里出来霸气骂人。这部剧真的很喜欢拍厕所,但是确实,也很符合现实中聊天。要么在厕所,要么就是在操场。
疯批美人。。我好爱。。鸡皮疙瘩起来了。
好帅!帅哥好帅!(其实越看越感觉像丁禹兮。但是比丁禹兮帅😎)
虽然很讨厌这个人,但是这句话说得也很真实,没有洗白,直接赤裸裸说出内心想法,挺欣赏的。
这部剧不如改名《放学再见》😡
也就是第一次当班主任,才有这样的热血。
嗑死!锁死!
最让我感动的是,汤甜甜最后真的成为了和尹老师一样优秀的老师。
看完尹老师之后,她下定决心。做像尹老师和方学一样,敢于反抗的人。
这点,其实从最开始就一直刻画了,可惜刻画得太极端,但是这段真的很响亮!
哭死我了啊啊啊啊啊啊啊
结婚啊!你们倒是结婚啊!
我相信你们还会以更好的自我,重新拥抱彼此!
24集结局看得其实很难受,太现实了。明明看剧是为了逃离现实,希望主角幸福美满。。结果。。。不过我还是不愿意相信是be😭一定是he😡
这段话我太喜欢了😭
意难平留给别人,愿我们都能在自己的道路上步履不停。
谢谢放学别走。
本来以为是个烂片!超出预期的制作!李婷婷太耐看 姚弛弟弟我真的i了
剧情真的是为了剧情而在剧情
是狗血但不突兀的校园青春
李婷婷演得真是自然生动啊,姚弛的苦逼学霸角色也挺讨喜。此外,它也算是一部有想法的国产青春剧,触及了不少社会议题,比如LGBT群体、校园霸凌、公平……
这剧还挺有意思的
剧情充斥着“大家的高中我来做主”的儿戏感、廉价感和不适感。
可以看,高四学生的课后日常,虽然显而易见走青春偶像路线,但观感还是轻松有趣的,一点也不像快高考的样子(没办法,真要拍高考就没人看了)。角色们都不错,女主角很灵,男主角演技捉急,五花八门的配角们很拉好感,最喜欢那位东北口音的汉子,每次出场都是笑点。
在当下充满焦虑的时代,青春还是需要像这群人一样沙雕些放肆些,大熟脸的戏骨确实是给戏增加了一定的厚度,新更把戏写到了亲情上也确实是个惊喜,青春校园不光有校园往往长辈们在青春里的角色也很重,片尾的真人采访也是够逗的
剧情蛮扯的。但是几个老戏骨的戏真的演技带飞了。
剧情有点太扯了。配角们为了为难主角强行降智。每集开头都花了心思,12集两人丰富的感情戏还挺可爱的,最后一集真的大可不必...
還不錯,這是國內校園題材中算能往下看下去的一部劇,有那種回憶感,可以感嘆15,6歲的年紀真好,年輕真好,上學的那段時光真好。雖然我現在年齡也不大,但是進入社會工作以後就不一樣了,心性變成熟以後看到這種校園生活就傷感起來。唉!
聚焦高考,复读,差生。还不错的下饭剧。复读班班主任尹老师,黑骑行服配粉色哈喽k提小车车。
看到导演自评来了,那我就作为观众说下个人感受。没有工业糖精,尬甜,不是披着高考外衣专谈恋爱不错!男女主选角也贴合。但披着高考外衣说了太多太多七零八碎的小事件,又感觉这件事还没处理好就开始下一个事件,零零碎碎拼凑在一起没有重点,像小时候写作文凑字数又突出不了主题。另外,虽然校园霸凌,对差生歧视确实存在,但剧里刻意夸大,除了班主任,几乎每个老师都过于脸谱化的凶还有不尊重人(甚至包括校医)很多配角同学也是莫名其妙的嘴毒不讨喜,其实真的没必要为了衬托主角这样做😂 希望对导演有一点点用处。
主演们的气质和灵气很符合当时的年龄,不突兀,不做作。而且高四这个选题真的太新颖了,真的很值得一看,以及发生的很多事都能引起我的共鸣,作为一个也复读过的人来说,很不错。
真的,其他人演技都在线,就男主不行,一人拖垮...
坚持看了两集,镜头晃得头晕剪辑节奏差口气,也不搞笑,只觉得很尴尬。学校生活确实很多种,这剧不能自圆其说教室里的群众演员,还是有几个挺松弛的配角戏还行男主不像高智商人士
刚看完四集,看了一圈评论我都怀疑和我是看的同一部剧吗。第一天才更新四集的时候短评居然还能说出没播到的具体剧情,才知道原来短评还有剧透功能。虽然没读过高四,但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复读的人压力比高三大多了,这高四未免也太轻松。这剧情太扯了,扯成这样说什么真实啊,说真实的可以去看看青春派,高四只会比那还紧张。男主演技不行,配音也很奇怪。女主还行挺灵动的,像高中版薛桐。男二演得还挺好的,把吊儿郎当演得很自然。
看片会看了四集,竟然比预想中好,有找到去年看“做朋友”那种感觉,粗糙但真诚,姚弛还挺帅的,其实能看出剧本很一般很糊弄,但导演有点小聪明,能玩些花样,总之比鹅厂那些水得要死的糊妈不认青春校园剧好看得多(👖给力点宣传好吗?
从演员颜值、演技到服化道,甚至再到配乐bgm这部剧的审美真的处处都在我的点上
不是,这男主要来演戏了能提前保养下不,这咋一副时间管理大师的样子。女主前几部看下来觉得很一般,这部先弃了,后面要是分高再复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