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观后感,不谈总体,就谈剧本,故事线清楚,一环套一环,如果换一种剪辑方式,评分比这好。动作,演员演戏,都很假,尴尬症都犯了,故事情节换一下比这会好!如果把韦宝宝最后身份变成缉毒队长更好,韦宝宝表演生硬,表演成分太高,整体演员整容也很差劲,造型那叫一个糊弄,很多气氛没有出来,摄影镜头运用还可以,灯光气氛也不错,但是美术摄影灯光没配合好整体气氛。总的来说故事是个好故事,可惜没拍好,中国好故事不多了,多多珍惜吧,反正这片子热度也不大,翻拍会更好。我相信翻拍后看过的人还会继续看,比如我。
每一部作品都是导演、编剧、演员等工作人员努力付出所创造出来的。个人觉得此片拍出了青年导演唐旭自己的风格,黑色幽默,古怪,悬疑,漫画。演员阵容都是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戏骨,演技不用多说。本部影片感觉有点像相声,一个包袱接一个包袱,最后15分钟把所有的包袱给影迷一一解开。适合给那些自封电影各种达人的大咖们,去猜一猜谁才是真正的卧底。《冒牌卧底》三重卧底。值得大家前去观看。👏🏻👏🏻👏🏻
写在前面:我并不爱看电影,因为看不懂。经常羡慕别人又看了哪哪电影,心中也有个小小的期盼,培养看电影的兴趣。正巧,看到合肥趁早的公众号的一篇文章《用影评换影票》,原来是合肥趁早与百晓生观影团合作,用影评换影票,若写出500字以上影评就可以免费看电影。既看了电影,又能提高自己的书写能力,感觉特棒!
《冒牌卧底》所谓冒牌,就是以你想象不到的卧底呈现其中。既有冒牌,就有真实,所谓真真假假,最后自己也欺骗了自己。结束后细细想来,若你看的认真,若你是个对电影情节敏感的人,应该很容易猜到谁是真正的卧底。每一个关键的细节,就有略微缓慢的特写。
韦宝宝是一名导游,因想搭讪美女,以薛先生的名义进入一家高档酒店就餐。晚餐结束后,被盯上,他冒充的薛先生正是黑社会中狼哥所要寻找的人。他不承认自己是薛先生,但是在生死面前,他不得不被迫相信自己就是薛先生,杰哥成了薛先生的保护伞,杰哥说他是卧底,只是单纯帮他。偏巧,两个警察找到薛先生,以现金和介绍警花的好处让薛先生当卧底。事实证明,这两个警察是富二代冒充的警察。薛先生开始走上不寻常之路。但是善良之人终是无法冷血,在“真”“假”薛先生的较量中,他仍是不会开枪的那个人。但是善良并不代表愚蠢,看到杰哥的项链戴在艾达的脖子上时,他开始产生怀疑,没有想到杰哥才是狼哥。那谁是真正的卧底呢?真正的卧底是能屈能伸的铁血汉子,当他受到怀疑的时候,假狼哥将枪拿出来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将枪口对准额头,扣下扳机。还好只是一种信任的试探。
从电影中看到,没有立场与底线的人会被环境所干扰,假的狼哥是个傀儡,却越来陶醉于狼哥的角色,最后自己也相信了狼哥的角色。一个人从心底开始相信“环境”赋予的角色,是很难认清自己的。两个富二代的警察亦是如此,他们陶醉于做警察的快感中,最终都没有醒来,在监狱中还不亦乐乎的玩着警察与坏人的游戏。
虽说环境,但是这件事情的导因却是由信任引发的,杰哥让假狼哥冒充自己的身份还不满足,还把可怜的韦宝宝牵扯其中,让这摊子浑水更混乱。看完后才理顺真假狼哥、真假卧底的状态。真真假假,或许有时候他们也分不清各自的角色。但是韦宝宝却一直记着自己的身份——导游,所以他仍是他。
我始终觉得《冒牌卧底》指的并不是韦宝宝,而是狼哥,因为韦宝宝一直做的都是正义之事。
最后韦宝宝的身份由薛先生回归到导游,却不曾想真正的薛先生出现了。。。。。。故事依然精彩,期待继续。。。。。。
自从人民日报发文后,总感觉打分要小心翼翼的。
思前想后,还是战战兢兢的打了2星。
毕竟,我不是水军。。。
感觉好像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
此次事件以后,影评人被推上风口浪尖。
影评这个事情,本来就是一个主观产物。我觉得这部电影好看,就打个高分,把出彩的片段拿出来共赏。我觉得不好看,就打个低分,把败笔讲出来讨论。
诚然,对于一部电影的评价,与影评人个人的鉴赏水平,欣赏角度,甚至个人喜好等诸多方面有直接关系。一家之言,岂能反应电影的真实水准。
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影评人,这其中有专业的行业从业者,有资深的影迷,也有普通观众,如阿北所言这些人“可能包括你、你的亲戚、你的小学同学、早晨卖你油条的那个人,也可能包括阿北我个人。”。因此构成了一部电影的口碑。
本来很简单的一件事情。但事实却是,你说这部电影好,值得一看,立刻有人跳出来问你拿了多少钱,是不是写软文公关稿的。你说这部电影烂,更不得了,各路人马杀出来恨不得把你撕碎,各种诋毁谩骂,懂不懂的欣赏电影,这么黑你是收了多少钱,有本事你去拍啊?
总之,感觉不管你写什么都是收了钱的。真是无奈了,麻婆倒是想收钱呢,哈哈哈。。。
说回冒牌卧底,这部电影上映之前,几乎没多少人知道,宣发工作很不到位啊。
据百度百科,导演唐旭,中国80后创作型新锐导演,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完成处女作《青春日记》,2014年拍摄院线电影《换爱七日》、《爱情不等式》。
很抱歉,这几部作品都没看过,对导演不是很了解,不多评论。
这次冠以中国式昆汀的大名,来完成这部黑色幽默喜剧。稍显吃力。
能看得出来,电影一开始,拟塑造七位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高圣远的“凶”、金士杰的“神”、谭凯的“恶”、林鹏的“煞”、常远的“蠢”、吴樾的“狠”、潘粤明的“搓”,每个人物背后有一条单独的故事线,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用非线性的叙事方式,来讲述这个因误会被陷入黑帮的市井小民是怎样为保全生命而被迫犯罪的故事。
然而很遗憾,剧情推进太牵强,从一开始,韦宝宝被误认成薛先生,黑帮老大真的这么好骗?富二代扮演假冒警察,在酒吧门口寻找线人,线人这么容易被买通?亦或是阿杰知道这俩警察是冒牌的,闲得无聊陪他们玩?为什么土狗莫名其妙被怀疑,还敢拿枪朝脑袋蹦一下?
类似于这样的疑问,全剧太多。
本意应为多条故事线的串联,但事实除了韦宝宝阿杰和狼哥之外,剩下的人几乎都是跟着打酱油,特别是最后反转的重点土狗也没有多少戏份。叙事基本都是顺着韦宝宝往下走。前期的铺垫,几乎没有成功之处。
到收尾的时候,要我说,就四个字:强行反转!
而且连续反转!分分钟大家每个人都能反转,警察不是警察,卧底不是卧底,狼哥不是狼哥,狼哥悲惨的大叫:其实,我是一个演员。
我突然想起来贾玲的一档喜剧节目,旁边的导演喊一声:反转!然后敌人立刻变成队友,再喊再反转,不停的喊,就不停的反转。
第一个反转是爷识破狼哥要吞货的把戏,爷当然会识破啊,不然爷还是爷吗?
第二个反转是土狗原来是真正的卧底,要不是他穿上一身警服出来,我几乎忘了土狗这个人。
第三个反转是原来杰哥才是真正的狼哥,要不是韦宝宝一字一句站在那里讲出来,我还真猜不到这个反转呢。我实在看电影啊,又不是脱口秀,故事难道不应该是用镜头呈现的么?
昆汀大师这种看似毫无瓜葛的人物,和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情节,在剧终,总是能浑然天成的结合在一起。之前的疑惑的矛盾也能瞬间让人茅塞顿开,前后呼应不得不拍手叫绝。
相比之下冒牌卧底的反转,来的太猛太突然。
最后借用昆汀大师的话:“其实我每部戏都是这儿抄点,那儿抄点,然后把它们混在一起。如果不喜欢的话,观众大可不看,我就是到处抄袭桥段的。伟大的艺术家总要偷桥段,是偷,不是什么他妈的致敬。"
评论之前,不得不对于目前豆瓣的风气吐一吐槽……人民日报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了“暴民”们反抗的新高潮,只要是国产的片子,不论看没看,也不论拍的怎么样,一律打一分,但是这样对于豆瓣这个平台来说,又岂不是背道而驰,加剧了“被和谐”的脚步?
说回这部一看就不是很大制作的国产电影《冒牌卧底》,可以看出,创作者们之前应该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故事情节基本完整,包袱也有,结局上还有着让人意想不到的翻转,对于目前混乱的国产电影市场,说实话,能做到把一个故事讲清楚、说明白的影片已是实属不易,这一点上,很多号称成本上亿、名导制作的作品也未必能做到。
再说影片的风格,风格上,这部影片主打黑色幽默,从本质上看,应该还算是一部犯罪电影,而影片的笑点并不是占很大的比重,看上去是一群人在很正经的做着一些特别不正经的事,在这种设定下,反而有着很多意外的笑料。
从拍摄手法可以看出,导演应该是传统港式涉案片和昆汀的粉丝,影片的镜头运用很有《无间道》等港产影片的感觉,而韦宝宝身边的小狗名字竟然和《无间道》中的梁朝伟一样叫“永仁”,这样类似的点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看过之后和我一样会心一笑。
其实对于这样一部在年底上映的喜剧影片(我们姑且称之为喜剧),我们也不用过分要求太多,抱着娱乐的态度观之、笑之就好,反正我在看之前也不是冲着能看到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特效镜头而来的……只是对于我能看到的中国电影人的努力,还是要小小的赞扬一下,至少他没有玩票,也没有拍的很无脑,更没有想《封神传奇》那样由着演员随便演……我觉得,在年底,能看到这样一部小成本的诚意之作,至少感觉中国电影,还是有人在努力的,就够了。
2016中国影坛不太平,风波不断,迄今没有一部“叫好叫座”的电影。尤其是贺岁档前传的圣诞档,乱极了,可以说喜剧、工业、动作、情怀、鸡汤、爱情都轮番来了一遍,依然是“众口难调”。难道这是个“无解”的“八婆档期”?
孰料趁着乱劲,半路突然杀出个“程咬金”,潘粤明领衔的嘻哈爆笑犯罪电影《冒牌卧底》将在这个“非凡”的2016年的年末,登上大银幕,正式加入这场贺岁档前传的“乱战”之中。
《冒牌卧底》会不会像《摆渡人》和《长城》那样被“扁得”全身上下胳膊疼?目前很难说,但潘粤明不是景甜,也不是梁朝伟,他和他的黄金配角兄弟团没有气吞山河的“雄心壮志”,甚至可以说是“胸无大志”,只是想在这个贺岁的当口,奉上一出离奇搞笑走心热闹的爆笑犯罪喜剧,让劳累了一年的全国人民欢声笑语一回,这不比吐槽、失望、鸡蛋里挑骨头似的看电影舒服多了?
港真,《冒牌卧底》的故事有点儿扯。话说潘粤明饰演的小导游,因为一场误会被卷入毒品犯罪交易,为保命不得已假扮黑帮大哥,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地做起了“双面卧底”。这是当黑白两道都是“零智商”吗?
逻辑上来讲,潘粤明饰演的这个“冒牌卧底”活不过20分钟。实际上呢?他神奇地活到了最后,幸运地逆袭了,从此与他的小伙伴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先别急着苛刻,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一个人如果是为了保命,他的人生演技和底线也许会是平时的几倍、十几倍”。所以,“冒牌卧底”逆袭这件事,非常有可能。更何况,潘粤明饰演的这位“韦宝宝”本身就是集“怂、挫、贱、贫嘴、屌丝、大龄剩男”于一身的loser,上帝从不收这种“烂命”,所以让他去干了一票大的。
除了彰显搞笑之能事的“韦宝宝”和离奇冒险搞笑的黑色幽默故事,《冒牌卧底》的黄金配角兄弟团也非常有看头。这其中有开心麻花的常远、功夫好人又帅的吴樾、黑帮型男谭凯和周迅的“另一半”高圣远,以及“老戏骨”金士杰。黄金配角兄弟团这几位可谓“形色各异”,外形、功能、功效截然不同,他们会让这部极具英伦范儿的黑色幽默犯罪电影更加带感。
《冒牌卧底》是一部认真着在搞笑的电影,它的黑色幽默、戏谑、无厘头等元素,包括故事里‘反套路’的反转,凝结成了一个独具一格的“风格系”犯罪喜剧故事。此外,该片还祭出了“反水逆大片”的名头,冀望以“笑里逃生”的电影寓意,让观众在一年之初“开年见笑”扫尽晦气。
此外,在整体的视觉风格上,《冒牌卧底》也创新地在电影里“拼贴”了大量的动画,以求让电影更符合年轻人的观影感受。
故事反转得比较单调,如果浓缩为小的喜剧短片,或许还不错,但这毕竟是电影。就拍摄来说,真是很难相信,这是2016年的电影,大概这就是小成本电影的难处。
我发现现在能被人骂的电影都是还不错的电影。这部电影我都懒得给它打分,还不是赶时间被电影院忽悠了,中途差点睡着。都是还不错的演员,资源已经差到要靠拍这种片子来养活自己了吗?真是可悲可怜。
中午吃饭时的消遣片,在揭露谜底前,故事都很尴尬,当然,潘粤明的表演则是尴尬十足。情节是多线发展,比较复杂,但导演显然处理得并不高明,有些杂乱无章的感觉,缺乏布局的精致,反而更像是在耍什么小把戏。至于其他配角的表现,可以说还算正常发挥。有快进。
还可以吧,就总是有一些不得劲的地方。但无聊看看也不错。另外觉得潘粤明演技挺好的。
所谓冒牌 就是以你想象不到的卧底呈现其中 既有冒牌 就有真实 所谓真真假假 假假真真 最后自己也欺骗了自己 结束后细细想来 若你看的认真 若你是个对电影情节敏感的人 应该很容易猜到谁是真正的卧底 每一个关键的细节 就有略微缓慢的特写 剧本其实还挺高能的 就是潘粤明表现的很无厘头的风格 让人吃惊
完全不好笑,挺烂一片儿,来看潘粤明的,演技还是在线的。
国产电影就会骗老百姓的钱,糊弄老百姓。
潘粤明
就剧本构思来说,明明能做得更好,结果最后就像网大一样无序,各种混乱
小人物卷入毒品交易与黑帮乱战,冒牌卧底化身热血英雄,创意是好的,可惜从剧本到剪辑制作都是一团混乱,在剧本混乱的情况下,编剧和导演居然还想强行反转,并且不止反转一次,导致所有角色的行为动机看起来非常脑残,潘粤明倒是很卖力,可惜在这样的作品中,实在难有发挥,至于吴樾,越混越差啊
几个主要演员也算是蛮资深的了。前半段看得我一塌糊涂各种逻辑不通。后半部几次反转的时候送算是还有圆回来。心疼潘粤明本人。
有些剧情呼应的不错。比如最后的亭子 和开始的亭子相遇 ,最后那个薛先生的梗 蛮好的。剧情上有些破绽,有时候太想让观众明白,对话太直接。比如最后一场,假的狼哥和别的对话中说了: 杰哥不去交易。另外 别人不认识 狼哥 作为 龙爷 爷级别的人 不知道那是假狼?结尾的十字架教堂镜头也多余
不知所云,好凌乱
无话可说,已经烂到根了,无药可医
这样的电影也能进入院线真是奇迹。
这片子能有两千万票房挺神奇的。一通乱炖,故事看到我怀疑自己的智商,我跟编剧生活在一个世界吗?
额......
呵呵。
因为潘老师来看的…看到诺基亚真的很怀疑是哪年的电影,潘吴都是不错的演员,但剧本和导演实在是功力太糟糕,基本的故事都讲不圆…认真的希望好演员都能接到好本子 能搞艺术也能吃饭;也希望少点不靠谱的编剧和导演…
因为潘老师打三星,三星全给潘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