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期待好久也是命运多舛的电影,但在我看来电影里现代故事和昭和故事是完全割裂的,不是演员的问题,也不是导演的问题,山田洋次的细节几乎好的不能再好,演员的演技也很到位,但这个故事本身就有很大问题。昭和时代勉强算是敢爱敢恨的女主和满腹才华的男主到了老年完全像变了个人。也不是不可以,但是电影中主角离开电影厂的五十年绝口不提只会让人觉得变化生硬,唯一提到的是男主曾经抛妻弃子和别的女人私奔。这也是我最不理解日影的地方哪怕男主赌博酗酒,抛妻弃子只要能完成什么就应该被原谅。这样的故事不是个例《空白的13年》里也有这样的父亲。也许原谅真的是日本的底色 但我真的不赞同这样的观点,也正是因为这样当演到电影获奖时我是真的看不下去了。 但忍耐看完全片后,才感觉到山田导演的厉害不只是能够把疫情完美的融入到电影中。故事最后也许是在讲原谅,但更多的是乡在原谅自己。他赌博酗酒临死前也算是无赖选择为了电影而死。也许他依然坚持电影会有更好的结果,也许不挥霍才华会有更好的成就,但人生不是电影我们无法用傍观者的眼光看待自己的选择,只能在人生岔路上做出自己认为正确方向,当多年后回看自己的选择时或许后悔或许庆幸但最重要的是自己曾切实经历过,体验过自己选择的味道这样就已足够。“只能选一种方式后悔”人生的确是这样。 最后夸一句永野芽郁真的无敌
电影之神
做馒头的都有他的灶王爷,做电影的有自己的神吗?答案显然是肯定的,
每次看到剧组开机,都不知道他们在拜什么,总感觉有些莫名其妙,后来据说,拜的是四尊正神:一拜法兰西卢米埃尔兄弟无上开辟尊者佛陀,正副。二拜美利坚格里菲斯过去未来大势菩萨。三拜俄罗斯爱森斯坦自在王菩萨。四拜拜关老爷、黄大仙之类。记得2013年,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举行了颁奖典礼。华人导演李安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得最佳导演,李安说,“感谢电影之神。我必须把这个分享给所有为了这个影片付出的3000人。”
追忆 似水年华
没有人永远看电影,但总有人正在看电影,在任何的角落。
松竹映画公司成立100周年纪念电影,改编自原田マハ的小说。90岁高龄的老导演山田洋次的命题作文。可谓是老导演写给电源的情书,日本“谢飞”的最后一哆嗦,追忆了自己的青春,追忆了日本电影的高光时刻。如果做一个类比,山田洋次就相当于中国的谢飞,二人都是八九十岁的高龄,都曾见证各自国家电影的高光时刻,不同之处是谢飞基本上已经息影,山田导演老骥伏枥,还活跃在日渐式微的日本影坛。
电影之神 三位一体
在本片中,三是一个奇妙的数字。比如故事中的三角恋,文本中的三角关系(剧本、银幕、现实)三位一体的互动循环,比如,三层镜像关系。关于故事,有些套路化,无非是三角恋,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三板斧。这样的废柴故事设定在《百元之恋》中似乎也看到过,作为一个鸡蛋里挑骨头的小众影迷,对于这样的老套就会略显审美疲惫,虽然故事始终没有逃离家庭片的窠臼,但是透过这些,你能感受到一位老导演对电影的拳拳之爱,对电影之神的敬畏之心。
没有抱任何心理预期去看了北影节的这部电影,本来只是打算在大银幕上看看自己喜欢的主唱,但是电影结束后大家真挚而热烈的掌声第一次让我有了在“看电影”的感觉。苏打演技一如既往地棒,洋次郎真的好适合男二哈哈哈哈。电影结尾各种蒙太奇式的剪辑感动得我热泪盈眶…山田洋次导演让我开始相信镜头与镜头之间寄宿的神明,果然还是存在的。个人心中的年度最佳!
打着“纪念松竹电影100周年”旗号进入众人视野的《电影之神》,虽自称取材自原田万葉的同名小说,但我还是注意到,这是一部纯粹山田洋次自编自导的电影。
故事情节也不复杂:圆山乡是一个因嗜赌成性债台高筑的老渣男,其无赖恶劣的生活习性不断给家人造成麻烦。面对登门骚扰的黑金债主,他的妻子淑子、女儿圆山步终于忍无可忍,决定没收其养老金银行卡,禁止他赌博,除此以外,约束他的另一个方法就是满足他看电影的喜好,而观影也是圆山乡除赌博之外唯一的爱好。
无奈之下圆山乡去了自己老朋友寺新开设的专放老电影的电影院,正巧试看到了自己年轻时担当导演助理那会儿拍摄的电影《花筏》,影片也从这一刻开始,时光倒流回至圆山乡在摄制组工作的时光,也就是日本电影蓬勃起飞的50年前,并和现代的时间之间交替叙述。
相比现代,50年前的场景要来得有趣的多,菅田将晖、北川景子、永野芽郁,甚至还有Radwimps的野田洋次郎……如此众多的明星齐聚一堂,不得不感叹山田洋次的号召力。尤其是野田洋次郎的演技,让人刮目相看,看来他在歌唱之外又发掘出了自己的新天地。
然而,这是一部让我感到失望的电影。
简单来说,就是“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割裂感实在太严重了。
一个全身心热爱并投入影视创作、敢于对名导作品提出批评意见、热心为朋友排忧解难、对每个人都笑脸相迎和蔼可亲的青年,何以在50年后变成一个嗜赌成性、擅长坑蒙拐骗、喜好小偷小摸、让人厌恶无比的老恶棍呢?这中间肯定发生了什么故事,但影片没有交代彻底,因而产生了一种过去角色与现在角色无法正确衔接在一起的割裂感,挥之不去。
关于“过去”,导演山田洋次以自身为蓝本,向观众描绘了一个属于电影制作者的黄金时代,人物的对话、情节、纠葛都让人流连忘返。然而,镜头切到现代,一个烂到骨子里的老恶棍为什么会被家人纵容到这种程度?为什么又能轻而易举地用年轻时写的剧本获得当代剧本最高奖?这也太儿戏了吧?因为他写的剧本里有演员直视镜头、甚至走出画面的这种情节?这样就能受到评委青睐?拜托,这种设定在早十几年前的电影里就已经屡见不鲜了。
退一万步来说,即便老圆山乡真的获奖了,他的家人们怎们能如此轻易地原谅他的所作所为?还是那句话,电影没有将过去与现在的角色衔接好。甚至对于影片最后,北川景子走出荧幕牵走圆山乡那一幕我都感到非常戏虐:给电影院里留下一具尸体?他的家人怎么办,寺新经营的电影院怎么办?
一切都看似是山田洋次的自嗨式表达,讲述一个坑家人坑朋友的糟老头极乐升仙的故事。
年轻时的圆山乡第一次指导电影时,经验丰富的摄影师在旁对其镜头语言表达能力指指点点,圆山乡受不了,就此彻底放弃电影梦……我看到这里真的无语,这是一种怎样的玻璃心?因为别人与自己意见不同,就轻而易举地要放弃掉自己一路跋涉坚持过来的电影导演梦吗?开什么玩笑?
更搞笑的是,圆山乡到了老年,被孙子略微夸赞自己年轻时写就的剧本,立刻就喜形于色不知所以,满心想着获奖以后拿奖金去赌博……我不明白这部片为什么叫《电影之神》,电影之神若真的会降临到圆山乡这种人身上,我估计《逐梦演艺圈》都可以荣膺豆瓣TOP250了。
影片里,寺新说过:“把看似无趣的每个镜头画面串联起来,变成一部电影以后,就会有说不出的魅力,那是因为电影的每个镜头、每一帧之间,都有神灵寄宿其中,那就是电影之神。”然而,在《电影之神》中,过去和现在的串联是如此地失败、如此让人失望,也许“电影之神”并没有寄宿在这部影片之中吧。
看电影《电影之神》有感:
下午看了一部永野芽郁的电影《电影之神》,说的是一个78岁的老头圆山乡直用自己年青时写的剧本参加比赛得奖的故事,老阿乡习惯赌马,还借了高利贷,追债的混混先是拨通他女儿圆山步的电话进行威胁,最后又跟踪尾随到她们家,一点也不害怕报警,原来借贷属于民事纠纷,警察管不了这些。女儿对父亲的好赌也是无可奈何,几十年来都是死性不改,老阿乡和妻子松尾淑子、女儿,还有外孙子勇太住在一块,老阿乡有份扫地的工作,不过收入基本都是拿去赌博,输得精光也不知悔改。无计可施的女儿忽然茅塞顿开,和母亲淑子一块去咨询专家,并且聆听专家讲解,回家后就和父亲开门见山,以后要介入父亲的日常开支,保管父亲的财务,觉得这样垄断了父亲的财务父亲就没有钱继续去赌博了。气急败坏的老阿乡便生气的离家出走,去找电影院的老板寺林新太郎,他是老阿乡的故人,几年前重新邂逅,到了电影院见人就借钱。寺林早被淑子交待过,所以对其借钱不予理睬,让老阿乡一块看老电影,他们看着看着,感慨万千,毕竟那些作品自己也曾牵涉其中,和女主角还是老相识。
在阿乡年青的时候,他在电影公司的片场里面做场记,和女演员桂园子属于零距离接触,桂园子不会傲慢,和大家就像是家人,和阿乡也很聊得来。当年的寺林则是一名播放电影的工作人员,每天上班就是呆在一个小小的房间里,很少和外界接触,难得遇到送外卖来的淑子,当天就对她一见钟情了,可淑子却喜欢上了阿乡这个轻浮浪子。那时候的阿乡就有了赌博的毛病,不仅松尾淑子喜欢他,连桂园子也对他有意思,特意约他一块出去度假,结果阿乡把寺林新太郎、淑子一块找来了,桂园子明白阿乡对自己没意思,也就没有继续示爱。在聚会期间,寺林胡诌阿乡最近在写剧本,阿乡也配合胡说,还说的有声有色,让两个貌美如花的女生听了渐入佳境,羡慕不已。阿乡当场发挥,胡编了一个略带奇幻色彩的爱情剧本,说是女主很喜欢某个演员的戏,总是恋恋不舍的去看他的戏,忽然有一天,男演员从屏幕里走了出来,和女主谈心,一见钟情,带着女主离开了残酷的现实世界,一块回到温馨而浪漫的电影屏幕里面。
阿乡在片场工作久了,对电影的一些技巧和知识有了自己的见解和技术,而且之后他也真的心血来潮,兴致勃勃的去写了自己胡编的剧本,居然也被老板认同了,并且让他来做导演。我想到电影《王牌特工之源起》里的一句台词“如果上帝要人飞行,就会给他翅膀”,但是上帝给了人翅膀,事实上还得靠人去学习和掌握如何飞翔的技能。那一天,片场的所有人都改口不叫他阿乡,而是叫他导演了,想不到第一天阿乡就因为紧张弄得肚子不舒服,连续上了几趟厕所,让大家觉得扫兴,又因为拍摄问题被剧组的人反驳,与他针锋相对。阿乡一生气就吵了几句,不小心就从拍摄台上摔下来,直接摔成重伤,和剧组人员意见不合多少有点欺负他是新人。这一摔把阿乡的勇气彻底摔没了,他没有再继续,而是向老板提交了辞呈,老板也没有挽留他,可能觉得他连一点打击都受不了,不适合做导演。离开片场后的阿乡和淑子结婚,过着清贫的日子,曾有导演劝过淑子,他说想拍电影的家伙全都是无赖,劝淑子不要和阿乡来往,在大家的眼里阿乡就是一个无赖。
这几十年来阿乡和游手好闲的人差不多,没事做的时候就在家里好吃懒做,有工作的时候就把钱都拿出去赌博,好几次欠了赌债都是妻子和女儿一块想办法偿还的。淑子是一个很忠贞的女人,只要嫁给了阿乡就无所谓他日后怎么样,女儿对父亲的好赌也是一肚子苦恼,难免愤怒父亲的行为,可她又很孝顺,只能默默忍受,破罐破摔。突然有一天,勇太从老寺林那里拿到阿乡年青时候写的剧本《电影之神》,觉得内容很不错,就劝老阿乡去参加比赛,并一块进行删改,创作,想不到一举获奖,拿下了百万元大奖。老阿乡得知自己获奖后激动不已,特意跑到电影院去告诉寺林他们,大家都热情的为他庆祝,也有年青的导演愿意将他这部剧本拍成电影。老阿乡年事已高,可能是太兴奋了,身体出现了状况,被家人送进了医院,出席颁奖典礼的是他的妻子和女儿,还有勇太。老阿乡想在自己去世之前再看一遍桂园子的电影,那一刻,他终于看到电影奇幻的一幕,桂园子从屏幕里走了出来,他们已经几十年没见了,桂园子带着他进入屏幕,回到了曾经的片场,她觉得阿乡本来就属于那里。
圆山乡直在老年才被肯定了他的才华,这一幕确实来的很晚,假如当年的他能继续坚持,是不是有什么转机呢,离开片场后他喜欢喝酒,喜欢赌博是不是一种自我麻木,算是自暴自弃呢。不过他有一个忠贞的妻子和一个孝顺的女儿,连外孙子勇太都能传承他的衣钵,也算是他前世修来的福了。寺林曾说过“每一镜之间,都有神灵寄宿其中,那就是电影之神”,意思就是真正的电影,每一个桥段都能引人入胜,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烂片当然做不到这点。桂园子曾被出水导演嘲讽演技,她不以为意,她说“引导笨拙的演员演出精彩的戏,不就是导演的工作”,桂园子的黑白电影如今以成经典,阿乡和寺林也经常看她的老电影去回忆曾经相处过的时光,人生苦短,有什么比做自己喜欢的事更开心呢。其实我和一些观众一样,都觉得阿乡配不上松尾淑子,当年淑子应该嫁给寺林新太郎,如果是这样,也用不着那么奔波劳累,可缘分总是出人意料,淑子用自己的一生守着一个放荡不羁,不务正业的男人。
纪念日本大片厂“松竹映画”成立100週年,最能代表松竹精神的电影类型是家庭剧;继小津安二郎之后,当今之世,最能彰显松竹家庭剧传统的导演,除了山田洋次,不作第二人想。
山田洋次改编自原田舞叶的小说,在肺炎肆虐期间完成的新作《电影之神》,向昭和松竹以及日本电影黄金时代致敬。
肺炎疫情漫天席卷而来,原定饰演男主角老年时期的志村健仅仅出席读剧,便不幸染疫撒手归天,转由称霸1970、80年代日本乐坛的巨星泽田研二继任。
人际隔离,死亡逼近,世界翻天覆地,促使编导山田洋次改弦更张,大幅调整剧情,让情节紧紧贴近现实,呈现过去近两年来人类对抗疫病的惊悚异境,更加上因为民众移动自肃、戏院面临倒闭的经济困境,彰显艺文活动受害之重。
当下现实全再现,第一次,电影这么接近当下,无论具体抽象。
描绘松竹映画百年传奇,必定要提及上个世纪50年代,日本电影旧传统、新浪潮之争,山田洋次并未直接呈现新旧对立,而是借着老导演、年轻摄影助理之口,侧写不同电影美学。
年轻的摄影助理乡(菅田将晖饰)说得一口好电影,满腔编导的新手法,誓言打破旧思维;乡终于有机会编导处女作却陷入恐慌,毫无现场执行能力,隐隐然透露山田洋次对新旧之争的看法。
再者,表面上,山田洋次以戏而不谑的幽默,揶揄了小津安二郎运镜的规矩,操纵演员表演的严厉;深入看,这是他向松竹前辈致敬的方式,就像一个极亲的密友,用酸言酸语挖苦好友,字字句句都透露着交情。
乡失败的电影梦是致命一击,让他自此一蹶不振,纵情于饮酒赌马麻木自己,爱情与婚姻却是他一生的救赎。
乡的妻子淑子(永野芽郁饰)代表日本旧时代女性的原型,当亲人好友出言相劝:“乡不会让你幸福”,淑子坚韧地回应:“重点不在于他会不会让我幸福,是我会让他幸福。”
淑子的深情诚然高贵,只是以现代眼光看来缺乏女性自觉,符合“贤妻牺牲奉献一生”的刻板,几乎就是《雨月物语》片中,田中绢代所扮演的妻子现代版:纵然化作鬼物也要归返人间照拂不忠落魄的丈夫。然而,我们看看周边亲朋好友或者社会新闻,这样照刻板原样搬演的丈夫妻子在当代还会少吗?
老年的乡与孙子合作改编自己的旧剧本,去除过时内容、增加新观点之后荣获编剧首奖。
在颁奖典礼上,乡感谢老妻一生护持成就了自己,这确实是极为常见的男性观点的情感表达:无法面对失败,终究一事无成的男子,如果能够好好活著,在人生暮年总也感谢妻子的付出。意志力薄弱的老男人乡,除了靠妻还要靠女靠孙子,才能自在活下去。
《电影之神》是山田洋次写给自己的情书。他的创作生涯长达60年,经历了日本电影风华正茂的昭和时代一直延续至今,看过多少勃发的创作者或者幻灭的电影梦,他对电影梦的坚持,以一贯的幽默自我解嘲。
《电影之神》也是山田洋次写给影迷的情书。他插入诸多重拍场景,那些埋藏的谜语是召唤小津影迷的通关密语,看出来了可以会心一笑,看不出来也不会妨碍观众理解剧情,这是通俗的力量。
“电影是要用来感受的”,一句台词完美地凝结《电影之神》通俗剧之奥义。电影最后再现《东京物语》终局,原节子搭火车双手紧握婆婆遗物若有所思的场景。
片中的桂园子扮演银幕上永远年轻的原节子,她走出银幕,引导在戏院看电影忽然病重的乡携手走进昔日的电影世界。
原节子于2015年以95岁高龄归天之时,山田洋次对传奇女神之死表达深切哀悼:“我不愿听到原节子逝世的消息,她是世上永远最美的女人。”90岁的山田洋次用电影让原节子永远不死。
“每一组镜头之间都住著神灵。”山田洋次以一句台词娓娓道来电影之神的奥义。那应当是剪辑之神,掌控了整部电影的节奏,连结声音、影像,才得以承载情感。
3.5 三成《电影天地》三成《抓着彩虹的男人》三成《家族之苦》一成《东京物语》《开罗紫玫瑰》《小丑》《福尔摩斯二世》。整体圆润工整,虽有过于沉溺迷影情怀的缺陷,但在看了最近的电影(好莱坞/春节档)后再看山田洋次,终归还是有些“洗眼睛”的观感....而且牵连到疫情对电影行业的影响也是聪明之笔。此外,山田吐槽清水宏和小津的那些用语,特别像“好学生吐槽老师”,嘴里是一套,骨子里其实又是重蹈他们的覆辙罢了。我想,他写那几句台词的时候内心os其实是在cue日本电影新浪潮的那群导演吧。某种程度上,两个男主组合在一起,就是他的自况;也许如果能重活一次的话,他也想看看自己有没有可能成为另一种导演。
「电影是用心感受,而不是用来思考的。」
感动,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可能就像里面那句台词:看电影不是用脑子,是用心去感受。看电影看到死,爱电影的人们最浪漫的离开方式。影片反映出的关于电影的相似际遇和感受,把现场彼此陌生的观众的心拉到了一起,大家同时欢笑同时泪目,同时鼓掌三次,为这部《电影之神》,为电影本身,为热爱电影的每个人。最后字幕出现“中秋快乐。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刚好是个人看的第十一部,当天第五部,却并不觉得累不觉得困,只剩感动,和依依不舍。松竹映画成立百年纪念片,山田洋次yyds 。
对这种贩卖电影情怀的已经免疫了
桂圆子小姐给淑子金表时说 生活困难时就卖掉吧 然而淑子到头发花白了还在戴着 那就是说 这么多年应该都过得还不错吧。所以 你要好好珍惜淑子 珍惜这个当初为了你义无反顾走掉 在你多难过的日子里都陪着你对你不离不弃的女人。#这是一场爱情片##咩酱太美#
SummerIFF2021@英皇iSQUARE 男主角年轻时期和老年时期的人设的割裂感有点严重(男二倒还好),剧情拼凑感也很强,东扯一点西扯一点,此外剧情上男二还有喧宾夺主之嫌。/本片最好看的部分其实是男主年轻时在片场的故事以及对于拍电影的感悟,但是这部分的情节太少了。/结局雷人,看起来就像好女孩淑子反倒被讽刺和男主是假面夫妻,女演员园子反而是男主的真爱?(如果想表达电影是男主的真爱,大可不必用这种会导致错误解读的手法。)
“虽然我赌博酗酒借高利贷但拿了编剧奖(感觉一半还是孙子功劳)我仍是个好男人”,这种情节下谈电影情怀真的没太被煽到,有用迷影梗做喜剧点,最后眼泪掉给了白框里面的志村桑,以后再也看不到他主持的志村动物园了QAQ
可能是拍摄过程过于波折,剧本又临时加上了新冠情节,有不少地方都交代得不算清楚。最不清楚的一段可能是淑子对Goh的感情何以去到这么深。不过选永野芽郁演昭和纯情少女绝对是本片最出色的选角,当代年轻女星应该没有比她更适合这类人物。志村健或许比泽田研二更加适合这一部电影,不过正如永远不知道梅艳芳演《阮玲玉》会不会比张曼玉更好,我们也只能靠想象来幻想志村健会怎么演Goh这个角色。永远怀念志村桑。
任何一个创作者都会有怀疑“我没有才华”的时刻,90岁山田洋次在封神后写了一个杰克苏的失败者故事,在供职一生的松竹摄影所百年之际,轻松化用迷影片羽,勇敢地用最幼稚的故事写尽了另一个时空里电影导演寻求电影之神庇佑时的懦弱、彷徨与侥幸、理想。这是一个老年者的绮梦、一个创作者的自嘲、一趟山田洋次的任性。导演与放映员都可以是他的化身,两位男主阐述理想和耄耋老矣的两段高光时刻宛如神灵附体,故事的确是破绽很多的套路,但脆弱的创作者啊,谁不需要这样烂俗的安慰呢?严厉的批评者们并没有进入山田洋次此时软弱而愉快的内心。#2021BJIFF#
好割裂。并没有预想中的那么聚焦キネマ本身,又或许是过多因素干涉了脚本和方向。要非常努力才能把年轻和年老时的角色联系在一起。当然是落了眼泪的,但感动之泪更多不是因为电影本身。生气的部分就不多讲了,展示的家族观比上世纪的东京家族是一种后退。以及,为苏打和lily叔多一星。
两男一女为中心的今昔对比,有山田导演的世界观,充满了爱的启示。昭和复古电影行业的过去,多少有导演半自传性质的身影。山田对《东京物语》真是有执念,连着几部都有体现。不过,《电影之神》的剧本不就是《开罗紫玫瑰》吗?结尾的“看电影看到死”是影迷的心声吗?难道不该是生活大于电影吗?不过冠状病毒引起的紧急事态和电影院的半封闭都出现了,有种半途被拉回到现实的感觉。
谈起电影的时候,每个人的眼睛都清朗,明亮,有光。山田洋次执着影迷的手,一起写下这封给电影之神的情书。“中秋节快乐,愿电影伴您入梦。”
老套但感人,回想19年来看到过表达对电影的热爱和怀念的作品,基本都来自日本
一个尘封的剧本,一部电影的诞生,徐徐展开了一个老人的一生。正是这一个个单调无味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才赋予了电影神灵般的魔力。大银幕看昭和时期的永野芽郁和菅田将晖,难得一见的福利。松竹100周年的献礼片,全球首映,延续了山田洋次一贯温情喜剧的风格。疫情期间,也要看电影看到死,并且一定要去电影院看电影。剧本所讲情节我第一时间想到绫濑遥主演的《今夜浪漫剧场》(BJIFF·Day1·Scene4)【中国电影资料馆】
打咩虽好,如果淑子嫁的是放映师(对男主略有微词……
某种程度上,对于此时此刻的我,是一碗恰到好处的"鸡汤"。相比对于摆烂爷爷回头是岸的共情,更多还是对于“电影本身”的感动。老年寺新拉着老年男主冲进影院宣告好友拿了大奖的时候,突然泪目,那一刻觉得,电影之神,是属于所有人的。
山田洋次yyds
这部电影的厉害之处在于,仅用两个小时就打消了我想嫁给菅田将晖的念头
拧巴的剧情背后,见出山田洋次叙述松竹历史的为难。男主年轻时代拍处女作,跟摄影师意见不合摔一跟头,莫名其妙就放弃了电影生涯。这根本说不通的人生转折和其后一个镜头也不敢提的中年,只能理解为松竹讳言新浪潮出走的大岛渚筱田正浩等人。百年历史遮掩住一半,这致敬的品质也就打了五折。真正的革新既然按下不表,偷师基顿的剧本虽迷影意味十足,却充其量只算个点子,自然没底气去驳摄影师。男主由此就从一个原初设定中对抗片厂制度,引领电影革新的失意英雄,降格到幼稚软弱没担当、耽误女主一生的酒鬼赌棍。致敬小津东京物语的结尾片段固然感人,“看电影到死”的人生结局也很浪漫,却无法重造故事已然崩塌的基底,只能催观众忘掉恶心的老年男主,为电影本身掬一捧故事外的泪。一句喜欢的台词:只能选一种方式后悔,人生就是这么回事。
要拍巴斯特·基顿式的金点子(其实被伍迪·艾伦拍成了《开罗紫玫瑰》),不要陈腐的推拉长镜头——不知道这其中有几分是山田本人在副导演时期的执着,也实在想不到还有哪个导演比他更适合、也更有资格给松竹百年献礼。其实感觉山田近几年(乃至大半个电影生涯)拍的都是同一部电影,新作也即是把《电影天地》和《家族之苦》做了嫁接,其实“电影拯救人生”的主题稍有些生硬了(回避了家庭中长久存在的问题),电影之神的降临也并不赐福于女性。喜欢的还是过去的部分,片场涌现许多生动的细节,把北川景子拍出了一种昭和女优的优雅气质。新冠疫情下的电影院困境,也还是第一次在电影里看到如此直给的呼吁,而这出自一个几近鲐背之年的导演,对电影的拳拳之心天地可鉴。人物有没有生命力,故事有没有真情感,无论什么年代的观众,都可以一眼洞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