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刚开场就是秀恩爱,可这恩爱没几分钟镜头一转,就是Eleanor孤独的走在桥上,走着走着她跳进了河里,汹涌的河水瞬间吞没了她,这个场景让我的心猛然一惊。
可最终她还是被救了上来。这里的桥段不禁让我想到了安娜卡列宁娜,不过安娜的死更决绝,飞驰的火车一下给了安娜一个痛快。即使她有后悔但来不及了,命运就是这么的奇妙,也许也不该称之为命运,女人在面对悲痛时有时强烈的情绪会左右你此刻的生活。 Eleanor回到乡下父母家里,开始过起了逃避的生活,她现在想要的不是丈夫的步步紧逼,而是一小段时间的休整。可是正如此片从男性角度和女性角度分成两部电影一样,男女的思维永远是南辕北辙。康纳在得知妻子失踪后开始步步紧逼的修复他们的婚姻,在男性的世界里,他们更多需要的是平凡的生活,正如他对Eleanor母亲所说,选择继续自己的生活,因为继续前行是唯一的道路。其实他不在乎感情世界的风暴,却更多的害怕来自现实生活的巨变。而Eleanor则无法忍受,她敏感的察觉到孩子的夭折使他们之间已然变成陌生。她觉得他太看轻了孩子的死。同样的也看轻了他们之间的感情。就这样两个人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却无法再睡在同一张床上。 有时候我们都希望生活能慢一下,等一等,让我们喘口气。可是人要生活在社会总会无时无刻承受社会给予的巨变。这里是天真的人类学家Eleanor没有参透的道理。当她看见离婚的姐姐又开始有了自己的情感生活后,她觉得自己也该开始往前走了。于是她把放在瓶子里的萤火虫又放回了夜里,那一抹闪动的光亮让她又有了勇气去修复他们的感情,也许新生的时刻该到来了。她去了餐馆找他,和他一起开车走进了夜里的风暴。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仿如当初他们热恋时一样。可是男人永远是男人,永远站在理性的那一面,他告诉她自己出轨了,一切怎么会再回到当初! Eleanor绝望了,她也放弃了,但她真正的选择堕落时,却无法走出那一步,这就是女人和男人的差别之处,康纳出轨前也有挣扎,但是最终还是没能战胜欲望。爱情中的男女让他们明明还有爱却也被生活消磨的没有了爱下去的力气。 他们的生活进入了糟透了的俗套当中。 影片的最后Eleanor选择去往巴黎开始真正新的生活,但如她的选修老师所说,当你开始逃离,就会一直不断的逃离,在人生历史中会不断的逃避下去。 曾经Eleanor也问过父亲,为什么他能和母亲白头偕老,明明母亲是一个不羁的法国小提琴手,但他父亲告诉她曾经他们也有危机,但是他选择了包容。其实婚姻问题的解决之道不是逃避而是面对。 在The Disappearance of Eleanor Rigby: Them有很多的对比,Eleanor的自杀和康纳的被车撞,康纳父亲的感情和Eleanor父母的感情,康纳的挽回和Eleanor的挽回。。。。。很多的节点让我们看到爱情里男女的悲欢离合是多么的脆弱,而隔膜只会是爱情的坟墓。
有人说婚姻上的事,90%可以用钱解决,还有10%可以用钱缓解。
而世事总有例外,那些我们无力承受的意外能让婚姻和爱情瞬间承受十级地震,而用以维系的却绝不是钱。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伴侣间的灵魂契合,而之于许多无常,相爱的灵魂也会有着截然不同的反馈,就像Eleanor妈妈回答Connor的: I guess people grieve differently. 在悲痛到来时,每个人走出悲伤五阶的方式和pace都不尽相同,而这种不同所带来的误解割裂着承受十级地震后脆弱的情感纽带。
爆发于无形,而止于静止。
相爱而不懂如何继续爱的两人,在逃离和追逐的路上并轨而行,终了,追逐的停下追逐,逃离的反身追逐。爱是否终究能战胜那缱绻的心魔不重要,重要的是them>him+her...
虽然事实上them这部的处理略显多余,交织着him和her中的情节,语焉不详的笼统阐述反而失去的him和her所呈现出的独特视角感。除了父子的对话,父女的对话的双加入推动着后面的进程。但有些处理还是有些迷惑,him中雨中段是Connor爬上了Eleanor的座椅并主动坦白显出自己忠诚的说服力,her段中是Eleanor绝望猜中,双视角呈现各自的角度观感非常的棒,但them中用了him段。最后收拾屋子的片段,前半段收拾用的him,后半段两人用的her,事后段him中是Eleanor说的I love you, her中是Connor说的I love you. 呈现出的是在互相的视角中,自己都接收到了对方的爱的传达。Them中这段用的是him的。
这两部分想要表达的或许是在这征途上,他啜饮着形如后悔的负罪感,不甘舍弃这份他依然能接收到的爱的同时放手前行。终究,时间不会辜负爱。。。
“A shooting star only lasts a second. But, aren't you glad to at least have seen it. "
《他和她的孤独情事》,分成《他》和《她》,分别从婚姻中男人和女人不同的视角来叙述故事。
影片开场,孩子已经夭折。面对这一重大的丧失,男人采取的是理性隔离、逃避。闭口不提伤疤,以一种坚强的姿态假装没事,认为生活还得继续向前;女人沉浸于哀痛中,对男人的态度不能理解、继而愤怒,搬家,切断所有联系。男人到处寻找女人,试图挽救这段关系,而女人正在独自疗伤。男人久寻未果,终于出轨,女人又重新回来找男人,男人坦白,两人再次心生间隙。
电影用慢节奏的叙事,呈现了男人和女人,在这场危机中,如何以各自的方式成长。到了结尾,他们终于共同哀悼了孩子的夭亡,而婚姻已不复从前,未来充满考验。
细节上,视觉处理围绕着角色的内心感受,设计得很用心。
在《他》中,背景色调是象征抑郁的蓝色,光线也偏阴冷。在女主自杀未遂,搬离之后,男主一面疯狂寻找女主,一面在父亲、朋友面前闭口不提伤疤。影片是通过色调与光线,呈现他内心的抑郁。印象最深的,是广场上男主跟踪女主那一段。从男主视线望去,女主走在马路对面,阳光落在她身上,显得明媚,而男主在马路这一边的背阴面,目不转睛,紧跟对方的脚步。光线的明暗对比,也暗示了两人的心境落差:她正在忘掉过去,而他正在拼命挽救这段关系。
《她》的整体色调要更明亮,更温暖。女主离开男主后,回到自己家中,妹妹和父母的关爱抚慰了她,让她慢慢走出了阴霾。她回忆起两人甜蜜的时光,重新回去找男主,却被告知出轨,又一次受到打击。影片结尾,意味深长。这次,是女主隔着一段距离,跟在男主后面,预示着两人的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充满挑战和未知。
导演想探讨的是,是危机下男女的差异,以及婚姻的复杂。面对丧失与分离带来的哀伤,男人用理性隔离、自我封闭来防御,其实他们内心更容易陷入孤独抑郁;而女人看似脆弱,但她们更注重沟通交流,容易得到身边人的藉慰,所以,她们往往更快度过危机。
这片子还告诉我们,女人的心分成两半,一半在孩子,一半在男人。而男人的心,虽然渴望女人的抚慰,却经不起外面的诱惑。
《他》和《她》加在一起将近两个小时,看下来有点闷,对观者的感受力和理解力是个挑战,看懂它的关键,是要用心去贴合片中人物的感受。整部片子弥漫着一股法国小众文艺片的味道,需要细嚼慢咽,方知其味。
影片以三个版本围绕这个事件展开,从男、女、上帝不同的视角去阐诉了这宗失踪事件及他们不同的感情波折。
视角不同,但结尾一样,故事的终点是两人爱情故事的全新起点,失去了孩子,经历了重重波折,两人的爱情故事令人动容,不管这出罗生门的真相和结果是什么,两人心中的那句“我爱你”才是爱情的真相!
最后再扯一句,詹一美好帅,即使一身落魄包装,仍旧是男人味十足。
又臭又长 太难看了 莫名的手持摄影 毫无快感的剪辑 还有于佩尔的口音!!!难受得想自残 全靠谐星一美挽尊 白瞎一群好演员 倒是很期待him/her会是什么样的 肯定不会难看过这锅粥
我很好奇“他”和“她”的版本,以夫妻俩各自的视角展开,会不会看到更多那件悲剧本身的细节和男人女人处理婚姻危机的不同,又见婚姻中因为缺乏沟通让彼此成为陌生人的故事。单独看这个“他们”的版本,全靠对白在叙事,片子被拍的有点干瘪,也许变换一下视角和细节会更加的有趣。★★★
叙事格调可媲美《阿黛尔》,细腻真挚但不滥情,全程处于压抑但哭不出来的境地。一美和查斯坦都很有灵气,表演大赞。
#戛纳电影节#
用情绪讲故事,编剧导演同一人,深陷自己的世界,难免自作聪明。大部分对话枯燥而干瘪。无论心碎,无奈,不甘或怎样的暗流汹涌,都不是你情景摆在那里观众就能怆然泪下。情绪要通过一点一滴的构筑才能最终刺痛他们心里的细微处。听了Q&A才知道有各自视角的两部,应该会更加完整细腻,但也不打算再看了
Them. 看完听到美国奶奶们也莫名奇妙我就放心了。我觉得问题在于本来这个片的感觉就是淡淡的,但是好不容易堆砌起来的那种淡淡的感觉全被Jessica Chastain令人震惊太有钱和她无数美丽的衣服给盖住了。其实为什么不拍一对再平常不过的夫妻呢。总有种再大的苦难但是你的疗伤方式真的太给人距离感的感觉。
Ah look at all the lonely people.
一开始就没带期望值去看,结果连刷脸都没刷痛快.....柔情脉脉的歌、纽约风情、存在感强烈的于佩尔、现代人的孤独感全是蛮有调调的,可依然难掩影片本身的苍白扁平。还特意告诉一美的死忠粉菇凉要放这个一起看呢,现在觉得超级对不起她。
麦卡沃伊真是个奇妙又迷人的男人。电影一般。
我觉得这电影还是完美啊
故事波澜不足以打动人心,介于想走/看看也可以之间——去年AFM观影时的感受。但是James本身有一种魅力和光芒,穿透了角色的平淡。
开始时他们吃霸王餐一美倒地弄疼了左臂,而劳模跳桥则弄伤了右臂。看到这一部真的是觉得这三个片子是非常坑的。尤其是“她”中我特别喜欢的涂鸦和扭打在这里没有了。特别收获:william hurt 追过芙芙,上过Sandrine Bonnaire ,阿姨跟San姨演过冷酷祭典,芙芙和San姨演过东方西方,及联想到其他八卦。
Cannes Day 4 放映的时候麦卡沃伊就坐在我正后方啊正后方!
双版本对比来看很有意思 对话的进行甚至衣服的颜色在两个人的记忆里都有偏差 Her情节更饱满更抓人 Him就贪婪地看他胡子拉碴也迷人的脸 There is only one heart in this body. Have mercy on me. 这句一出就心碎成渣
看预告以为是清新唯美的爱情故事,正片讨论的东西其实是当下80后年轻夫妻共同面对的:啃老、爱情瓶颈、事业不顺,外加一些意外的打击,人的确很容易崩溃的。有时候生活过着过着就不知道怎么走下去了,这一点感同身受。但同时想说的东西说得不够深,故事的起点又有点狗血啦。总之总体感觉挺好
爱情脆弱一面如无法挨过季节更替的萤火虫,而那些在玻璃瓶中活下来成为美丽样品的案例却总令人神往,在她想放生的一刻才遗憾地发现有些东西早已窒息。从格调到氛围都令人惊讶地与<Her>如出一辙,只是唯有恼人孤独,却不见动人情事,一些台词亦有生拉硬扯之嫌,更别提被合版破坏了大半的两性视角。
本片有一个男主视角版本,长一小时三十分;还有一个女主视角版本,长一小时四十分。然后导演发疯了要把这两部剪成一部于是就有了时长两小时的新版本。而且全部在院线上映了。导演你知道所有嗷嗷长的流水账文艺片都是耍流氓吗。结尾No Fate Awaits Me伴着女主跟踪一美的步伐响起的时候还是有点力量的。
先看了“他们”,不喜欢~~~~这样一个关于婚姻危机的电影我觉得太矫情了,我有种想抽他们的冲动,你们就是闲的。婚姻危机的触发点是孩子的离世,但是无论是哪方都没顾忌对方的感受,随即上升到婚姻本身,其实在我看来婚姻只是他们没有认清自我的炮灰,请不要把一切都归咎于婚姻,人才是重点。说白了,自
去年多伦多的时候没有赶上这个,但是参加了讨论会。。今年 戛纳看了,james和导演坐我前面两排。。其实我觉得。。拍出来的效果和当时说的理念有些不大一样。。。
大多数人觉得它在讲述婚姻危机。我觉得它试图展示一个人生命里永远无法释然的重创与悲伤,强大到、有力到可以撕裂任何一对以为有爱就可战胜一切的伴侣。本来这么沉痛的一个主题,竟被导演拍得作作的、全无说服力,以致于看见劳模姐那张半死不活的厌世脸,我就想打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