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北方2008

HD

主演:凯德·麦拉德,丹尼·伯恩,佐伊·费利克斯,洛伦佐·奥斯利亚-福雷,安·玛丽文,菲利普·杜克斯纳,盖伊·勒克卢瑟,丽娜·雷诺,米歇尔·加拉布吕,斯特凡纳·弗雷斯,Patrick Bosso,杰罗姆·芒德尔,Alexandre Carrière,弗雷德·培森,Franck Andrieux,热尼·克莱韦,克里斯朵夫·罗西尼翁,齐达内·苏阿内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0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欢迎来北方2008 剧照 NO.1欢迎来北方2008 剧照 NO.2欢迎来北方2008 剧照 NO.3欢迎来北方2008 剧照 NO.4欢迎来北方2008 剧照 NO.5欢迎来北方2008 剧照 NO.6欢迎来北方2008 剧照 NO.13欢迎来北方2008 剧照 NO.14欢迎来北方2008 剧照 NO.15欢迎来北方2008 剧照 NO.16欢迎来北方2008 剧照 NO.17欢迎来北方2008 剧照 NO.18欢迎来北方2008 剧照 NO.19欢迎来北方2008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欢迎来北方2008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菲利普(凯德·麦拉德 Kad Merad 饰)在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一家邮局任职了十多年,一成不变的生活和闷闷不乐的妻子朱莉(Zoé Félix 饰)令他感到压抑。为了讨妻子欢心,菲利普装扮成残疾人申请升职到南部的黄金海岸地区,却不料弄巧成拙被调派到了极北的小城贝尔格(Bergues)担任局长。在南方人眼里,那里气候寒冷恶劣,人民粗俗不堪,说话还带着难懂的Ch'ti口音,是堪比地狱的地方。  心灰意冷的菲利普辞别家人,忐忑不安的独自赴任。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他发现自己的新下属们和当地的居民都很热情好客,自己也很快与邮递员安东尼(丹尼·伯恩 Dany Boon 饰)交上了朋友。菲利普逐渐爱上了这处淳朴简单的小城,但当他试图说服朱莉一同来到北方生活,却遭到了妻子的质疑……  本片曾获2008年欧洲电影奖及2009年法国恺撒奖提名。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森林边缘的寂寞无法触碰的爱月光1982非枪人生玉米田的小孩5惠镇珀尔侦探社 第一季嘿,蠢贼假期艾伦·德杰尼勒斯:感同身受丧尸蜂

 长篇影评

 1 ) 笑是幽默的孩子

果戈里说过:“到处隐藏着喜剧性,我们就生活在它当中。”比如偏见。 南方与北方,发达与落后,优雅与粗鲁:一系列偏见让气候、语言乃至生活习惯都被赋予了等级的意义,揭露这种习以为常的荒谬,把它的不合理性以幽默的形式暴露出来,这是《欢迎来北方》显而易见的出发点。差异无处不在,而如果把差异无限夸大,差异就变成了可怕、无法理喻、互相歧视、你死我活的唯一原因。法国北部地区长期被“妖魔化”,艺术作品显然也在其中推波助澜。妖魔化的本质是简单化,冰天雪地、满街酒鬼、满嘴让文明人听不懂的鬼话,就是菲利普夫妇最初对北方的刻板印象,以至于菲利普的同事们配合他演戏蒙蔽茱莉时,影片再现或戏仿了普通人对北方的“可怕幻象”,这一幕无疑具有极大的反讽色彩。 喜剧的夸张手法随处可见,但不是演员表演的夸张和生活场景本身的夸张,而是呈现人观念的夸张。总体上这部喜剧片拍得非常生活化,尽管也也借助语言的含混与联想(比如用方言“他的”与“狗的”读音相近制造笑料),或借助心理期待的错位或阻隔等(比如开头部分菲利普演残疾人演砸了)等常用的喜剧手法,然而感觉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桥段,轻松活泼,并不庸俗。不知道这算不算法式喜剧的底色? 康德说过:笑是一种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一部喜剧片,当然让人在大学中放松,但笑完之后,你觉得无聊、解气还是感动,体现了喜剧品格的差异,也体现了主创者对世界的态度。 似乎可以大致把喜剧的效果区分为三种风格:滑稽、讽刺、幽默,它们都可以带来笑声。然而,笑是滑稽的客户,是讽刺的合伙人,是幽默的孩子。客户是可以追捧和愚弄的(为搞笑而搞笑),合伙人是可以更换的(讽刺到了极致,带来的效果就变成了愤怒和解恨),唯有孩子是天然血脉相连的。 幽默是一种能力,它有天生的睿智与宽容,当它发现生活中那些不合理的情境时,会报以温和而节制的微笑,让人们在笑声中思考、改善。滑稽容易变成胡闹,讽刺容易流于尖刻,而幽默也有油滑的风险——毕竟它对生活的肯定多于否定、批评多于摧毁。 这部片子很好地把握了“适度”原则,所以它的幽默多于讽刺和滑稽,它不仅暴露了偏见,还宣扬了善良与美好。邮差就是一个“交流”和“联结”的象征,唯有真诚沟通才能消除偏见,唯有鼓起勇气说实话才会赢得真爱。所以,无论南方北方,人性的闪光处在哪里都一样可贵。 也并非没有瑕疵:比如,北方当然不会那样单纯,因为矫枉过正所以陷入另一种简单化,大概也是导演不得已为之。再如,广场、音乐、条幅求婚的场景也太缺乏想象力了——尽管音乐是钟声。 笑,并非只是表现无忧无虑,它还带来理智与清醒,温情与希望。这大概是优秀的喜剧共有的品质吧。

 2 ) 法国老广逛东北

几个译名里,《东北欢迎您!》这个最贴切。当然这儿说的是法国的东北,二战时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那个地界。

这是两年前的老片子,影院热映完了各大音像店乃至超市接着铺天盖地的热卖,那会儿我正瞎忙活没顾的上看,以为是无厘头搞笑片那类。现在我决定明儿就去买一张保存起来。

典型的小成本片子,亮点就是人情。要点:

1。这法国大东北,这说起来话就长了。。。总之在中世纪时和今天比利时的北部还有荷兰南部并称弗兰德斯地区是弗兰德斯大公的领地。到了17世纪下半才正式并入法国。直到上两代人还有老人是说弗兰芒语(荷兰语的一种)的,他们的法语方言你可想而知和正统巴黎法语的距离。而片中男主人公的家乡法国南部曾是法国最罗马化的地区,那里的方言接近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口音(瑞士法语也有点这样),在北部人看来更无疑是鸟语。。。反正法国在成为统一的民族国家的进程中抹杀文化消灭方言的破事儿也没少干。

电影里Ch'ti 的口音是夸张了点。现实里你到里尔、敦刻尔克一带耍的话感觉年轻一代还是尽量跟你说法国普通话的,但中年人的话就要费力一点儿去理解了。八梨组之前有人问过比利时法语是否和 Ch'ti 差不多?其实不是的,比国的瓦隆人自古就是francophone我感觉他们的法语从某种程度上比巴黎人的还正统,是布鲁塞尔的有些混乱;Ch'ti 们则本来是讲荷兰语的flamand被法国人同化的,非常有趣的是他们的口音和今天比国flamand讲法语的口音却听不出有什么联系,而词汇方面则相互有很多借用。。。Coco Colo那个笑话,据我所知那是他们对a的发音靠口腔后部,听起来就像o了。这个毛病在flamand讲荷兰语时候也有,英国有些地方的英语口音也有这个,还有其他欧亚语言也有这倾向——匈牙利语里a干脆就是念做o的。

2。电影所反映的 Ch'timi,还是比较接近的我所知道的flamand,这些日尔曼人很有点像咱中国的北方人民见面爱往屋里让炕上坐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招待,不同于法国南方人民的地中海式好客却是透着罗马式的高雅阔气的。片中的东北小镇邮递员送信时常被老人家留住非喝一杯,然后醉醺醺的骑车上路据说在flamand 那里也是这样的风土人情。但是他们豪爽的另一面又是比较憨厚拙朴而不善言辞。片中那小伙子在强势老娘的阴影下鼓不起勇气向钟情的前女友表白,最后还是在南方大叔点拨下想出了半夜钟楼风琴求婚那么浪漫动人的一招儿。

3。法国东北人与我国东北人性格上有些不同的,是对南北歧视的反应。片子后半,邮局局长的老婆强烈要求从南方来慰问他,局长无奈对热情好客的北方同事们道出了真相:”。。。我为了阻止她过来,骗她说你们你们有点儿。。。粗鲁,有点儿。。。野蛮、未开化(primitif)。。。“还没等他供出“遍地霍乱”之类的瞎话呢,同事们低下头,默不作声的纷纷离开了会议室。观众都可以感觉到他们此时受伤的心境吧。据说在那里谁要向人问候他妹,会被告知“你对我妹有什么意见自己跟她说去呗”——北非饽饽儿出身的南方人齐达内在欧洲杯决赛上顶马的一幕在北方就不太可能发生。在那儿是不怕人打你就怕人不理你,这个文化性格似乎是日尔曼人的吧,我觉得挺有意思。我猜想也可能是以前话语不通,人家看这些南蛮不可理喻就晾干你们算了。嘿嘿。

没完。。。

 3 ) 傲慢与偏见--《欢迎来北方》

法国人向来有本事把平淡无奇的生活小事拍得有滋有味。所以当我在万米高空上,绞尽脑汁的琢磨怎么打发十几个小时的时候,看小电影成了不二之选。大片还是要在大屏幕上看。没想到,歪打正着,碰上了法国史上最卖座电影。难怪我笑得花枝乱颤,我旁边的老兄估计被我烦死了。。。
 
本片的主角,长得一点不搞笑,完全符合邮局小职员的形象。 可是当你看他假装残废的那一段,你竟然不觉得夸张!还有在书店里看到关于北方的介绍昏倒,都不觉得做作。演技高超,就是这境界吧。。。(此人,整体感觉像冯巩...)
 
虽然这部片子的一半笑料都在方言上,可是英文翻译的很是不错(后来才知道,导演本人全部复合过),基本把精髓体现出来了。 可是,能够在人次上超越《虎口脱险》, 细节上的精益求精, 故事结构的严谨,小高潮的层出不穷都功不可没。
 
故事前面对于大多数人对北方误解的渲染层层递进,才有后面的对比以及故事推进的合理性。三次警察的出现,反映了主角菲利普的改变,同时也反映了南方人对北方严重的偏见。它根深蒂固到菲利普不敢和妻子描绘真正的北方生活,仿佛现实更像谎言。其实,每个离开过家乡的人都有同样的经历。要么自己去的地方对自己的家乡不了解,要么家乡的亲人对自己去的地方有各种奇异的理解。总之,人们都认为,异乡一定是不同的。匪夷所思的经历最能被添油加醋的传播。这种所谓的文化差异,在很多电影里都反映过。本片可以不落俗套,和导演本人是法国北部人密切相关。只有当地人才能抓住一个个小细节,把他对家乡的爱反映到每一个镜头和每一句对话当中。淳朴的民风,宁静的街景,古老的钟琴,简单的同事关系,最后让你深深赞同导演也是演员DANY BOON的总结:到BIENVENUE的人会哭两次:来的时候(因为偏见而产生的恐惧),和走的时候(因为了解而依依不舍)。
 
看来作电影最重要的还是用心,只有用心才能感人。就这么简单。

 4 ) To Lie or Not To Lie

            看完《欢迎来北方》,除了对其诙谐和温情深有感触,还有个很直观的感受——撒谎。
       谎言在生活中充当怎样的角色?是感情的催化剂还是幸福的火葬场?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
       我们都有讨论过white lie 的时候,你是如何对待善意的谎言的呢?你会对谁撒谎?你为什么撒谎?没有人敢保证这一生没有撒过一次谎。
       细细想来,我们撒谎,无非潜意识里认为撒谎对我们有利。先从本片看起。
       菲利普是普罗旺斯一家邮局的局长,为了迎合妻子朱丽叶,绞尽脑汁地想调到里维埃拉工作,但是调剂的名额优先给有残疾的同事,所以菲利普撒了谎——以残疾人的身份申请调动工作。当然,最后穿帮了,并直接导致他被遣送到“可怕”的北部——博尔格工作。
        周末回家,妻子关切地问起他在博尔格的生活时,他对博尔格的认可并不得到朱丽叶的信任,以为这是菲利普为了安慰她而说的话,并更坚信博尔格是个天寒地冻、老百姓愚昧无知的地方,菲利普顺水推舟,撒了谎,为妻子证实了这个想法。
       在单位与邮递员安东尼谈及妻子的时候,菲利普撒谎说妻子朱丽叶有忧郁症。事实上,朱丽叶并没有忧郁症,不过是性格有些沉闷罢了。
       在家里,菲利普对朋友也是撒谎,因为对朱丽叶的谎言,他不得不用其他谎言来支撑原先的谎言——把善良热情的博尔格的同事说得愚昧不堪,毫无教化。
       当朱丽叶提出要陪他在博尔格生活时,为了圆谎,同事们帮他撒谎,把朱丽叶带到乡下的一个矿山,感受那儿的荒凉,以及人们的“野蛮”。
       到这里,谎言终于可以结束。因为朱丽叶发现了。
       我之前有提过,我们撒谎,是因为潜意识里认为撒谎对我们有好处。看吧!为了工作,撒谎,道德也不顾了。为了享受妻子难得的温情,撒谎,诋毁同事朋友,扭曲事实。为了顾全面子,撒谎,把妻子说成忧郁症患者。为了维持现状,撒谎,对所有人撒谎,用谎言去圆谎,直至谎言破灭。
       我看过很多撒谎的桥段。
       一个人为了算计另一个人,只用编造几个小小谎言。
       一个人为了另一个人好,可以撒弥天大谎。
       回到之前的问题,撒谎,是感情的催化剂还是幸福的火葬场?
       我们很多时候赞同善意的谎言,善良的人儿,会违心地评论朋友那夸张的发型、低俗的指甲油、廉价的服饰。我们很多时候为了保护自己而撒谎。你喜欢他/她吗?不。可是却每次都看他/她在不在线,看他/她每一条微博,看他/她所有动态。对他/她喜欢的对象百般挑剔,找他们不合适的理由。[笑]
       撒谎的人数众多,范围广泛,从政界要人到商业大腕,从街头小贩到邻里街坊,从父母师长到亲朋狗友。有些人惯于撒谎,而后精于撒谎。有些人澄澈直白,不懂耍花花肠子。
       有些人撒谎是为了生存。有些人的谎言让人咬牙切齿,恨不得生啖其肉。有些人撒谎,是因为习惯。有些人撒谎,是因为爱憎。
       我们生活中有那么多的谎言,谎言成就了谁,摧毁了谁?
       讨论该不该撒谎,是没有一个明确的结果的。但我想说,每次撒谎前,请细细衡量那点撒谎的利益和谎言的后果。敢撒谎,就要敢承担。比如那些虚假广告商,谎言若是导致人命,还是诚实为佳,就当是为子孙积福。
       就我个人来说,我不敢保证我决不撒谎,但我不赞成撒谎,包括善意的谎言。与其说些善意的谎话,我宁可闭口不谈,只说我自己没什么见解。因为我承担不起,我的世界观里,谎言总有被真相戳破的一天。
       To lie or not to lie, that is a question.

 5 ) 精彩字幕能让方言喜剧跨国吗?

赶在哀悼日前写下对这部喜剧的三言两语。

之前就听说朋友的朋友、一个东北小伙负责了此片的中文字幕,并为了尽可能地靠近中国人自己的方言理解力和幽默感,而尽量把字幕往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至少是北方人民热爱的本山集团垄断的春晚)的形式上靠,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弄出大渣子味来。

其实,这部电影热闹的地域性,已经从发行成绩上昭然若是。作为2008年的法国票房冠军,这部影片创造了两千万出头(20,449,865)人次的史上第一记录,是当年票房榜眼《高卢英雄大战凯撒王子》(6,812,378)的3倍,而这两部作品都由同一家发行商Pathé运作。而法国国内票房的第三名才轮到好莱坞电影《马达加斯加2》(4,242,192)。这样的成绩,也让国货Pathé在当年的市场份额(19.7%)远超派拉蒙(9.8%)和华纳兄弟(7.2%)。

而在欧盟地区当年上映电影的两份成绩单中,《东北欢迎你》在欧盟自产电影中排名第二(23,467,414人次),仅次于英美合拍的《007大破量子危机》(25,845,988);在含好莱坞的全部影片排名中,则落到第五位,排在《妈妈咪呀!》、《量子危机》、《夺宝奇兵4》及《马达加斯加2》之后。

而当统计量放大到全球电影市场时,《东北欢迎你》更是掉到了18位,当然备注显示其发行生命还延续至未列入统计的2009年。

今次的法国影展中,还考虑将《东北欢迎你》纳入中国市场发行计划。即便能延续百万人民币以上的票房生命,这样一部喜剧,还是无法摆脱特定区域市场(法语区)的命运。

朋友的朋友做得字幕已经足够精彩了。主角全家还在南方时,字幕平淡无奇,可当男主人公来到法国东北小城时,字幕开始努力施展着自己的才华了。“我”读作”鹅“,”你“读作”梨“,一切都在往我们熟悉的春晚上靠,甚至为了符合国内阅读习惯,而彻底改变对白原意。

可是,字幕阅读始终无法取代语音声响,国内越省跨界带来的方言快感,到了法国东北就成了文化休克。于是,餐桌情节中本该集中爆发的笑场,就成了中国影院里不明就里的傻笑。

大哥,啥文化不文化的,乐呵乐呵得了。

幸好,法式喜剧一向还有合理推动情节去实现巧合的聪明笑点,也不乏人物适度夸张表情带出的笑果,于是,对中国观众来说,这个故事始终是个好笑的倒霉事,少了方言的乐趣也一样。

这么一来,我更理解了为什么比利时当年的票房冠军(1,096,179人次),也一样是这部《东北欢迎你》。因为主角被调去的小城贝格斯,离比利时边境不远。同说”东北话“和佛兰芒语的他们,有着同样的笑点。

另外发现,一个人看喜剧的笑点就是会很高,甚至会很难理解左边一对男女和右边一对姑娘,干嘛犯得上随便什么地方都狂笑。当左边的小伙有事先撤后,留下的姑娘立即变得鸦雀无声。

所以,为了快乐为了放松,尽量约人看喜剧。

(数据统计来自2009年戛纳电影节)

 6 ) 返璞归真

《欢迎来北方》吸引我的最初原因,是一部中等成本制作的生活喜剧竟然上映不久便打破了《虎口脱险》在法国保持了42年的票房纪录。于是下载来看它到底有怎样的魔力。

卡德·梅哈德是我所熟悉的法国老演员,他在此片饰演一个工作在富饶优越的法国南部的邮政局官员,作假扮残疾想升职为局长,蹩脚的演出最终被识破,发落到法国北部小城去当邮政局长。南部的人提起北边就咋舌摇头变脸色。在他们看来,那里气候恶劣多风雨,人们为了御寒常喝烈酒,性格粗鲁简单,说话口音浓重,生活也并不时髦富裕,在南部人心中那里无疑跟地狱没差。

梅哈德的妻小送别他去北部前,简直像他要去的是难民营。泪眼婆娑,大包的衣服食品,凄凄的送别话语。而在路上他也确实领略了北方恶劣的狂风暴雨。又听到接他的丹尼·博恩的浓重口音,看到住处的简陋。梅哈德的心情自然不必说,糟糕透顶。

一开始梅哈德对下属态度冷淡,并不融入其中。但渐渐相处中发现,他的下属以及北部的小城居民,虽然大大咧咧不重礼数,但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十分好客。对他的态度并不在意,用宽厚的热情暖热梅哈德的心。梅哈德开始喜欢并留恋这个地方,这里的淳朴民风让他甚至不愿意回到虽富饶却人情疏淡的南部去。每次的回家都是他想念北部的开始。

片中有趣的情节很多,笑声中弥漫浓浓温情。梅哈德发现丹尼·博恩总是送信过后醉醺醺地回来。后来跟他一起,为的是给他示范一下如何拒绝居民邀他进门小坐喝酒闲聊。结局很尴尬,俩人完全抵挡不住北部居民的热情款待,全都醉了。他们开始骑自行车互飙起来,堂堂邮政局长跟个孩子一样撒欢。完全卸下了虚假躯壳。

丹尼·博恩不但是邮递员还担负着小城中心钟楼的报时。他的报时方式非常独特,敲出得不是简单的报钟声,是一首首的音乐,让梅哈德大开眼界。丹尼让梅哈德也敲,说这也是放松的方式。梅哈德在北部感受到的是返璞归真的轻松惬意。

当梅哈德发现他并不能说服妻子,自己不是装的而是真的在北部生活的不错,他开始顺着妻子的意思说北部完全如她所想。可妻子却执意要跟他去北部生活了,因为无法看丈夫一个人身陷地狱却不同往。梅哈德只得向同事们说明他跟妻子说的那些违心话。大家都很生气,纷纷抱怨离开。可当梅哈德真正带妻子到了后,同事们为了让梅哈德不陷入对妻子谎言的不安中,便刻意表现得如梅哈德所描述给妻子听的北方佬一样,把粗鲁和无礼发挥地淋漓尽致。梅哈德内疚又感动。

最终妻子还是慢慢发现了北部居民并不是她所想的那样。谎言揭穿了,心却更近了。他们都喜欢上了北方质朴简单的生活。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离职的日子到了,梅哈德又被调回法国南部。走前,梅哈德哭了。他对北方的人情民风留恋不舍。被他们的直爽热情深深感动着。应了一开始他刚来时丹尼说的那句话,来北方的人至少得哭两次,一次是刚来的时候,第二次是临别时。

看完片子,眼睛也跟着湿润了。明白了片子如此受欢迎的原因——返璞归真。去掉浮华和噱头,去掉故弄玄虚,还原生活的本真面目。当刚来时的恐慌不安被临别时的留恋不舍所替代,同样的眼泪不同的含义,这之间的转变过程,便是返璞归真之路。对物质权位的贪念破灭,却因祸得福,收获了真正的快乐和自由,体味到人间温情。

人生充满无数这样的起伏转折。最后,能够返璞归真,便是走对了路,过明白了生活。

http://blog.sina.com.cn/hometaste1225

 短评

让我放声大笑的片子不多,而大笑后又能感动的片就更少了。

5分钟前
  • 品客
  • 推荐

中间有段笑懵

6分钟前
  • hitlike
  • 推荐

法国喜剧很对胃口。翻译翻得好

9分钟前
  • 有猫阿宅
  • 推荐

此片好不好看,翻译很重要~~

13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自天使爱美丽后,再一次改变我对法国电影的看法

16分钟前
  • 发条饺子
  • 推荐

可爱,好笑,开心

21分钟前
  • 萝素
  • 推荐

适合开怀一笑的片子,够轻松

23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很温情的一部电影

27分钟前
  • N
  • 力荐

精美的小品,笑点很奇特.

31分钟前
  • Miles
  • 力荐

中年危机的男主被调职到北方,本以为是地狱其实是天堂。悲观主义的老婆就会把男人往谎话里逼吧。

34分钟前
  • maya
  • 力荐

小城故事多——巴黎是巴黎,法国是法国

39分钟前
  • 扭腰客
  • 推荐

越来越喜欢法国喜剧的调调了。

42分钟前
  • 豆丁
  • 力荐

哇哈哈哈,太逗了!法国人很有幽默感呀!这天真又可爱的剧情。真是我2013年看的最搞笑的片

45分钟前
  • 海棠一生
  • 力荐

法国南方佬对北方的想象。。。真是恐怖:)

47分钟前
  • yuanhan
  • 推荐

大段法式口音的笑点外国观众估计都会茫然吧,但南方人对北方人的偏见看来是全球性问题。相当于我们的《香港人在东北》?还是挺温馨的

48分钟前
  • kylegun
  • 还行

好喜欢法国人的幽默感,不过北方貌似也没多么冷嘛,杭州才是又湿又冷体感北极的存在

51分钟前
  • ivy
  • 力荐

玩的主要是口音梗,也只有法国人才会觉得好笑吧。两个女主都属于比较有味道的长相。

52分钟前
  • 无趣
  • 还行

像这种方言幽默理解起来还怪难的,多亏翻译的很好

5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挺好笑的。。

58分钟前
  • 花簇桑
  • 力荐

【C+】实在get不到有趣的地方。

59分钟前
  • 掉线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