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电影《北角》详述赴港产子风潮 导演否认模仿许鞍华(图)
电影《北角》详述赴港产子风潮。
红网10月25日讯(记者 朱青)商业大片围攻各大院线,10月25日,湘籍导演朱少宇率主演吴岱融、钟淑慧等亮相长沙,为现实题材电影《北角》11月4日上映造势。朱少宇坦言,“颇有回家的感觉”,而他亦否认该片模仿了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
题材:赴港生子有风险
与许多现实主义电影挑选目前正风靡的社会事件为主题相同,电影《北角》的主题围绕着不少内地居民赴港产子的题材展开。为了让孩子成为香港地区居民,内地不少人近年来纷纷选择赴港产子,然而其中也不乏悲伤故事。
导演朱少宇坦言,自己也是赴港产子大军中的一员。不过,他表示,当时长期在香港工作,因而妻子赴港产子也就顺其自然。有关电影中出现赴港产子可能面临难领身份证、被中介索取高昂费用等风险,朱少宇直言“其中的每种人物,他都曾亲身经历”。“所以写这个剧本也就一气呵成。不过要说,赴港产子确实并非适合每个人,一定要想清楚,因为这牵涉到一个连锁反应的问题,比如其中的四川夫妇赴港产子就是满腹失落。”
比较:并非模仿许鞍华的《天水围》
在目前大片云集的电影中,《北角》运用了相当朴实的叙事方式,讲述了香港女性阿敏一家在窘境中如何求生的种种经历。整个影片不乏关怀繁华背后的人性一篇,剧情平淡,不难让人联想到许鞍华导演近年来大放异彩的《天水围的日与夜》系列作品。
对于这些作品,导演朱少宇坦言曾经看过,但并未模仿:“我们的剧本是2007年写出来的,那时候许鞍华导演的作品还没有出来。此外,许鞍华导演是以香港人的视角看待香港人的邻里关系,《北角》是一个内地导演看香港繁华背后的故事。”
此外,比起许多商业大片明星成堆,《北角》则是一众新人上阵。不过,当初与梁朝伟一同出演的《绝代双骄》的吴岱融与妻子钟淑慧双双挑大梁,还是颇为抢人眼球。
2 ) 震撼人心的低成本电影。
无决中看到了这部片子的,算是低成本电影了。走的是文艺类,人文类的路线。片子从香港底层人物阿敏的生活入手,涉及当代的各类问题,细腻地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无论是作为主角的阿敏,还是其他配角人物,都描绘得栩栩如生。我所理解的,阿敏生活的支撑——缘,使得她即使是处在最艰辛的时期,也是倔强得生活着。患病的小儿子、婚事所迫的大儿子、年迈的父母,不想接受的爱,还有一如既往的善心。多么丰满的人物啊。还有片中初为人父的李伟,见到婴儿的表情,年迈的外公为外孙添置电脑、乃至卖房,儿媳小姨刁蛮势利,一一在眼前出现。对于双非港籍儿童的选择,两个母亲的对话,深深切入了当代的二种截然不同的选择和观点。情,无论是亲情,还是爱情,都是伟大的!
3 ) 就现在香港金像奖的水准,钟淑慧绝对有实力竞争最佳女主角
这电影真的很喜欢,除了后半段女主角表现出的无力与不作解释,她怯懦到了一定地步,是善良还是蠢呢?我喜欢钟淑慧的表演,我觉得就现在香港金像奖的水准,钟淑慧绝对有实力竞争最佳女主角,而且论实力得奖的可能性很高,但这部是不入金像奖法眼的,也许发行方是大陆的。钟淑慧的那三部三级片还都在硬盘中放着,下载有两三年了,没倒出功夫看,她的三级片是在演,不是卖弄身体,这点很好。对了片中有一句很反感的台词,就是钟淑慧大陆儿媳妇嫌她家小,说了:“屁眼”大的地方。为什么要加那个“眼”字呢?大陆人就是会形容,反正在片中的那个环境中听来很不舒服。
4 ) 致不堪回首的往事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人,大概都有“点儿背”的时候。所谓点儿背,多少有点诸事不顺之意。
电影《北角》,便以生活在香港北角福建移民阿敏不堪回首的往事为基础,详细呈现了“点儿背”的含义。
起初,生活贫困却一心向佛的阿敏只是为了给小儿子小武医治多动症卖掉裁缝铺,去同乡工作的保险公司做起保险。却不想,在这段时间里大儿子文杰因女友未婚先孕而面临着婚礼、买房等压力,以及去内地生活还是留在香港的抉择,无奈之下,自杀;阿敏在佛教活动中结识的内地夫妇,听取了阿敏赴港生子的建议,经历了种种危险之后却并未如愿拿到香港出生证明,入不了香港户籍;小武因病症被迫离开学校游荡在街头被不良少年欺负;年迈父母为了给文杰筹得结婚的钱以及小武治病的钱卖掉了房产回内地生活;抛弃阿敏与两个儿子的前夫对此不闻不问,甚至警告阿敏不要在打电话“骚扰”;一个月内没有做成一张保单阿敏面临又一次失业…。
然而在同一条平衡线上,阿敏拒绝了暗恋她多年同乡商会会长谢先生的追求。只是因为谢先生与妻子分居多年并未离婚。这样的理由在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结束之际看来有点“匪夷所思”,却画龙点睛般再次强调,阿敏内心坚守的价值观。时代变迁与其内心坚持的矛盾致使生活至此,黯然失色。彷佛人世间许多美好,都在这种矛盾中慢慢烟消云散。至于这样的选择是否恰当,电影一如并没有刻意描述阿敏的不幸一样,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却以念佛、合唱、佛教礼仪等无数的小细节,如旁观者一般,缓缓地让事情一点点积聚,一点点引爆,一点点缓解,孰是孰非,了然于心。
87分钟的电影看下来,犹如读吴念真那本《这些人,那些事》中简短的小文一样,以平淡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口吻,以脸谱化的粗线条,展示现实生活细腻的质感。无处不彰显着,人生选择了什么就必须承受什么,得到什么就会失去什么。
《北角》没有震撼的试听体验,没有明星大腕儿,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漂亮的镜头剪辑,甚至也没有《天水围的日与夜》同样反映香港底层市民生活的脉脉温情,她却以冷眼的姿态,蓦然回首。
有时候会你会想, 生活里那些曲折,后来都慢慢变成一种能量。比如,若不是这段“点儿背”阿敏不会放下那些固执的念想、无法释怀;若不是经历自杀,文杰不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若不是文杰要结婚等钱用,阿敏的父母也许依旧会站在路边卖衣服。生活中有太多的说不清,不要在一件事情上纠缠太久,毕竟一切都会过去的,时间才是最公平的法官。
5 ) 电影《北角》长沙首映 导演回家主创“团聚”
新浪娱乐讯 即将于11月4日上映的现实题材影片《北角》于昨日在长沙沃美影城举行了首映和观众见面会。影片导演朱少宇 制片人苏泉 主演钟淑慧、吴岱融、贺玲、曾幸来到现场。
歌手出身的朱少宇,很早就深受湖南观众的喜爱,一曲《其实你不用去远方》勾起了无数湖南人的回忆。身为湖南人此次带着作品《北角》回家,朱少宇得到了长沙歌迷和影迷的热烈欢迎。在看完电影《北角》后对电影的拍摄表示了肯定。导演朱少宇表示影片提炼于自己的亲身经历,回家乡做宣传感到非常亲切,很高兴可以与家乡父老一同分享自己的作品。
影片女一号钟淑慧,当年的环球小姐得主,虽已过去多年,外表与气质仍散发着天后风范,与片中的形象反差甚大。甚至很多观众没有认出台上的钟淑慧就是片中的女一号。由于之前从来没有来过长沙,此次终于让长沙的粉丝得偿所愿,不顾路途遥远送来精美礼品和祝福。粉丝们多年来的坚持,让钟淑慧感动得眼圈红润,更加坚定了复出拍戏的决心。丈夫吴岱融曾有新加坡第一帅哥的称号。《绝代双骄》《边城浪子》《玉面飞狐》《剑魔独孤求败》堪称吴岱融的“经典四部曲”。为支持妻子事业,此次在影片《北角》中吴岱融甘当绿叶,并转到幕后参与策划。但是他的登场依然挡不住粉丝的尖叫,虽已不是当年的白面书生,但也韵味十足。二人在媒体和观众面前大秀恩爱真是羡煞旁人。
《北角》剧组来到长沙宣传,片中长沙籍的演员也都回到“剧组娘家”报道。长沙美女曾幸至今仍是大四学生,却将自己首次触电的经历献给了《北角》扮演一位嫁到香港的媳妇,并且在片中挑战大尺度镜头。表演清新脱俗、浑然天成,得到了媒体和观众的好评。演员贺玲更是为了片中角色不惜自毁形象,瞬间增肥,并且努力学习四川话。
电影《北角》讲述了久居香港的福建人阿敏身边的故事,为力求原汁原味,粤语、普通话、闽南语、四川话贯穿全片。,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性和趣味性。11月4日,让我们一同去影院分享这段温情感人的故事。
6 ) 想去圆的香港梦
北角——这是一个地名,地铁里的一站。据说,这里聚集着很多福建人,他们从福建来香港打拼,聚居于此。影片开场,阿敏收了铺子坐地铁到北角回家。打拼在这寸土寸金的香港,好不容易在这水泥森林里安得一个小家。这是阿敏的生活,离婚的她要努力赚钱养活两个儿子:大儿子需要钱和大小姐范儿的女朋友结婚,淘气的小儿子需要钱来治疗多动症。这一切的负担压在阿敏身上,她没觉得那么难,坚信着佛祖的怜悯,善良而坚强地面对生活。通过对于最普通的家庭场景的表现,人物间的对话,描绘了一幅香港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细致而真实,透着点儿《天水围的日与夜》的影子。
影片在此铺垫出的人物线索,是为了故事的进一步展开做伏笔。而或许恰恰是导演试图这部电影中塞入过多的内容,使得之后的故事变得碎片化。随着故事的继续,电影展现了三组人物故事:阿敏为了多赚钱开始帮忙同事接待赴港生子的孕妇;大儿子想要和大小姐般的女朋友结婚生子却苦于没钱;花了大钱想要给孩子落一个香港户口的四川夫妇……导演试图在每一组出场的人物身上挖掘故事,却也为此使得故事变得残缺不整。前场铺开的人物背景在结尾草草收场,有的甚至不了了之。大儿子失落难过至企图自杀,四川孕妇摔了一跤差点导致孩子流产…电影插入了足够的戏剧冲突,却无法完整的表现人物。本是因为主人公信佛而插入的佛教元素,过多的运用却成了失败的转场镜头。
从表演的角度来说,主演钟淑慧对于阿敏的形象刻画很棒,表现了一个善良而艰辛的母亲。其余的一众演员,却让人频频出戏。生硬的港式台词,路人范儿的表演,使得影片的水准大大下降。
尽管影片在质量上有着许多的不足,导演在影片中想要表现的社会问题却依然值得深思。底层在香港生活之艰难,阿敏的福建同乡给她以支持帮助;四川夫妇想要孩子落户香港之心切,大儿子无法满足女友家里要求之悲哀……这些人物,他们并不拜金,他们只是再普通不过的百姓,但却需要金钱和物质的生活保障来实现他们梦想中的生活——香港梦。打拼在这所繁华的都市,尽管可以从同乡或是同来的人身上找到归属感,但每个人仍要面对最现实的生活问题。香港梦,是很多人所向往的——向往着在这所繁华的城市落户生根,向往着那“去138个国家不用签证”的户口,向往着“香港人”的身份认可。忽然想起来《甜蜜蜜》里面李翘不说普通话的原因,和《北角》里的人物有着些许的相似之处。香港梦,有的人实现了,有的人却最终梦想破灭返回家乡。生活不是“爱拼就会赢”的童话,有太多现实的问题让人不得不屈从现实……
香港梦,很难。却依然有着那么多为此努力的人。
7 ) 软绵绵
如此现实的题材,完全可以拍出一部有些深度的香港电影出来,偏偏落在朱少宇手里,将之变成一部软绵绵的作品,而且还大量的加入佛教情节,偏偏又总是安排得不合情理,钟淑慧的表演倒是挺认真,可惜影片中其他角色设定过于单一,通通一副好人样,现实的题材就需要尖锐的戏剧冲突,无论是明显还是暗示,可惜本片都没有。。。
饰演未来儿媳妇”晓芸“是大陆美少女曾幸,不知道是不是和导演合作过的缘故,给她的戏份特别多,镜头也特别讲究,尽量表现其性感漂亮的一面,当然她的身材是不错的。。。
8 ) 生活的困境,源自于你对生活的态度
09年在威尼斯偶然看到一部反应大陆嫁到台湾去的女人们,在台湾受到的审查、检查等不公正待遇的纪录片。
本周偶然在豆瓣看到这部反应赴港生子背后故事的影片,颇有期待,报名,幸运被选中,观看。
整体来说片子算是及格,虽然很多硬伤,但就这个成本和制作团队,还算说得过去。
片子选题本来是很好的,视角独特,可以有很多故事和意义挖掘。但是导演和创作者却都浅尝而止。在对待港人底层生活的体现上,远没有《岁月神偷》那么感动,选取的极端实例,交代的并不清楚,也无法代表平常人的辛酸苦累,难以打动观众。在对待赴港生子的表现中,无原因无结果,交待也太过潦草,似乎此情节只是为主人公一家辛苦生活增加说服力而已。一个好的题材,就这样被草草浪费了。
演员方面,钟淑慧对于角色的表现,略显单薄了些。其他演员和影片一样,无功无过。
值得一提的,就影片整体来看,摄像和音乐还是不错的。镜头的把握,表现出了超出影片剧本水平的水准。音乐中大提琴适时的演奏,也给予部分情节该有的悲情色彩。
现在来说说这个故事,导演意图表现主人公阿敏不屈不挠的精神。
但我却觉得影片更多的告诉我们阿敏生活的困境,主要源自于其对生活的态度。
首先其没有足够的自信,生活中的种种磨难,其不从实际找原因,求改变,而是将全部希望寄托在求神拜佛上。全片一再表现其对神佛的虔诚,但是神佛最终还是没能阻止其生活遭受一个又一个的打击,逐步滑向深渊。
二则阿敏有着其恪守的原则,但在对新鲜事物和情况缺乏了解和掌控的情况下,就贸然做决定和行动,也是导致其生活失败的原因。也许一个正常人不会在生活的重大决定中如此轻率,但影片中的阿敏,貌似就是如此。这么大年龄了,明显不适合保险业,仍投身其中。不了解赴港生子中介的一切流程,就敢贸然接单。生孩子,也是人命关天的事情,搞不好,会坐牢的。赚钱也不能玩命儿啊!
导演想表现的,似乎与给予观众的差别还是有一些的。看看《岁月神偷》那才是不屈不挠。
片子剪得略有些跳,但是不影响整个故事流畅性。
有很多人疑惑故事没有结局。
其实整个故事无需有结局,阿敏是众多底层港人的一个缩影,有了结局反而更个体化了。
需要结局吗?这种困境,本就没有明确的解决办法。如阿敏仍是这样的生活态度,她的困境,她儿子的困境,会有结果吗?
就像赴港生子的人们,真的就是解决问题了吗?
最后还是很感谢豆瓣提供的机会,不管片子如何,能够参与活动,还是很荣幸的。也希望导演,会有更好的作品问世。
看得感觉好不好啊
其实很想吐槽说女主有时间拜佛不如把那个时间花在照顾家人和想想怎么挣钱上,表面上很善良,实际上就辛苦而没有成效还由于没有能力而连累家人。。。。甚至还连累客户。。。。。。。这算一毛钱好人呢。电影是谴责她的吧?
電影絕對是個好劇本,其中有不少我認同的感受。只是拍的有些奇怪了,內斂的寫實的確能聯想到《天水圍》,只是低調的敘事卻配上有些僵化的剪輯,使故事過於碎片化,中心點不夠集中。結尾頗受感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軌跡,不要附著別人的道聽途說。每人都希求一個家的歸宿,肯慢慢找,總會找到。
豆瓣上的评分越来越不靠谱了。剧情片不爱看也不至于这么低分啊。有人觉得佛像出现过多了,设身处地的想想,一个生活在那样生活压力下的单身妈妈该如何让自己坚持下去,坚持一贯坚持的信条呢?连儿子都想送去寺院,这种铺垫有问题?在飞机上看的,虽然一直没有听到声音,但是觉得也许无声的看看更好。
温暖人心的一部好电影。
香港底层在大陆新富面前的弱势心态 剧本好 导演弱 演员里只有女主角和四川男不错
傻比对白:我不申请救济,是因为想把钱留给更需要的人
能挤进院线应该挺不容易的吧
一群贱的要死的loser
香港底层的民众生活+大陆居民香港生子的问题现象。钟淑慧的表演很棒,塑造了一个善良而艰辛的阿敏…影片开篇的前一部分条理清晰,人物刻画真实。而随着故事的进一步展开,影片试图塞进去太多的主题…故事碎片化,后进的演员也很出戏,路人范儿。佛教元素和主旋律元素的融入有些过于生硬,剪辑很奇怪
除了苦还是苦
角度很好,但是实在是很受不了这样没有节奏感的片子;那群大妈一唱“红歌”我立刻就出戏了
小人物的故事,挺好看的。
1.亲人也好,朋友也好,无债不来;2.生活就是一个担子,不断的压着你的肩头;3.有谁能够了解做港人的悲哀与辛苦?唯港人自知。4.很沉很沉很生活的一部片子,看完心情实在烦闷;5.影片也让我们看出了专业与非专业的区别。
编剧是败笔。
佛教劝人向善,广结善缘,但是这缘也分很多种,很多看起来是善缘,到最后因为自己的种种处理不当,也很有可能转换成劫,当然,谨记佛与人为善,慈悲的心怀,劫也是可以迎刃化解,转换成善缘的。但电影里讲的不单单是这个,香港梦,阿敏这个人物这么多矛盾的累积,她的善良的处理,最后的公交车上的处理
大陆和特区……
唯一该吐槽的就是配乐,不然也算穷人版得天水围鸟
一路看下去,倒有点台湾调调......
香港也是一座圍城,有人想拼命走進去,有人想拼命逃出來,都只爲了孩子。印象里這是香港電影首次把視角聚焦在北角這個地區,導演只表現了各種表像,未深究其根本原因,遠不及《天水圍的日與夜》溫婉流暢和平凡之中見真諦。佛教元素並未對人物性格產生太多幫助。年老的吳岱融與湯鎮業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