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路

HD中字

主演:凯特·温丝莱特,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克里斯托弗·菲茨杰拉德,尼尔·布莱德森,马琳·爱尔兰,萨曼莎·索尔,山姆罗森,大卫·哈伯,凯瑟琳·科廷,凯西·贝茨,理查德·伊斯顿,凯瑟琳·哈恩,佐伊·卡赞,迪伦·贝克,基思·雷丁,芮安·辛普金斯,泰·辛普金斯,马克斯·凯塞拉,麦克斯·贝克,杰伊·桑德斯,迈克尔·珊农,Jason Etter,Kal Thompson,Racheline Maltese,文斯·佐丹奴,克里斯汀·康奈利,约翰·贝尔曼,Dan Burkarth,大卫·坎贝尔,彼得·康博伊,戴维·基尔,乔什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8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爱尔兰路 剧照 NO.1爱尔兰路 剧照 NO.2爱尔兰路 剧照 NO.3爱尔兰路 剧照 NO.4爱尔兰路 剧照 NO.5爱尔兰路 剧照 NO.6爱尔兰路 剧照 NO.13爱尔兰路 剧照 NO.14爱尔兰路 剧照 NO.15爱尔兰路 剧照 NO.16爱尔兰路 剧照 NO.17爱尔兰路 剧照 NO.18爱尔兰路 剧照 NO.19爱尔兰路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爱尔兰路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当他们第一次见面,他是高谈阔论的有志青年,她是向往成为名演员的未来之星。而如今,婚后的他们变了。他变成了在公司做不喜欢工作的无聊上班族,她成了不入流的糟糕演员。在一次演出后,丈夫弗兰克(莱奥纳多•迪卡布莱里奥饰)与妻子爱波(凯特•温斯莱特饰)大动肝火,两人多年的积怨终于爆发。莫非婚姻真的躲不过七年之痒?悲痛的爱波整理照片,发现弗兰克年轻的照片,想起他曾经描述的“美好的巴黎”,她提出了一个计划“全家搬到巴黎”,以拯救这个家庭。但是,这看似遥不可及的计划,却成为了催化剂,将两人推向婚姻更痛苦的深渊。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铁路的白蔷薇米尔扎布尔 第二季征婚启事星汉灿烂黄土高天润一广告狂人 第七季僵尸参将

 长篇影评

 1 ) 你给我的拥抱是习惯么

“我们不能通过逃避生活来获得安宁,伦纳德。”这是电影[时时刻刻]里伍尔夫对丈夫说的话。
可惜的是,很多时候逃避生活也并不一定就能获得安宁。生活永远无处不在。
萨姆门•德斯的电影看过三部, [美国美人][锅盖头]以及这部[革命之路]。
我喜欢说他的电影里没有希望。或者换种说法,在他的电影里我找不到意义。
婚姻,战争,爱情都是如此疲软的名词。时间过去后,我们除了狼狈不堪之外,慨叹显得那么多余。
迪卡普里奥•莱昂纳多和凯特•温丝莱特十年之后的再次合作。十年前,他在泰坦尼克号上深情款款的对她说,你跳我也跳。十年之后,他在客厅,在公路,在无所不在的场所里与她争吵。他搬出一个男人的追求,他说出一个女人的妇道。但其实谁都知道,我们所执着的不过在给生活找一个借口。这个借口让你继续忍受生活,忍受得信誓旦旦。他们把这个叫做智慧。
他说巴黎是他的梦中城市,他说那里的人活的很有精神和这里完全不一样。
他在一个濒临绝望的女人面前谈他的理想,谈他对现实生活的诸多不满。仿佛这样才像个忍辱负重该被珍惜的男人。
也许有天静下心来你会想到,你并不是厌恶现实生活,而是厌恶现实生活不够推崇你。
理想不算清白,梦想也并非追求。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是不是爱情有一天都会变成这样。拥抱变成习惯,亲吻只是寂寞。结婚多年有各自的婚外性行为。在某天下午看着对方的脸,突然发现已经没有任何形式的爱情了。没有嫉妒,没有思念,没有任何可以让彼此牵连的东西。巴黎才真正的开始变得很遥远。
但其实疲软并不是来自于生活本身,而是来自于创造生活的自己。
大多数时候也并非没有选择,或者因为胆怯,大多因为私心,也统统把妥协推给非人为的力量。然后做出一副饱经沧桑的样子。
如果拥抱到最后都成了习惯和落寞的话,不如不要拥抱而是放手吧。只怕放手之后又将跌入下一个让人疲软的拥抱。反反复复如同嚼蜡。
然后突然记起来泰坦尼克号里杰克对露丝说的话,他说,获得这张船票是我一生中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好事情,我很感激,露丝,我很感激。
那么真正的爱情应该就是这样吧,你能在睡醒的时候握住一个人的手,然后看着窗外见亮的天空,默默的在心里说,我很感激。

 2 ) 挣扎于人生和婚姻的双重困境

韵味十足的爵士蓝调,熙熙攘攘的小资聚会,也许这是许多人平淡生活的一幅剪影,但对于April和Frank,那好巧不巧的惊鸿一瞥,和越过人群的彼此凝望,两人的生活轨迹从此重叠。爱情就是这么简单,于茫茫人海中认出他,谈笑情挑时欣赏他,轻歌曼舞中握紧他,唔啦啦啦啦,佳偶天成。

April是一个不甘平凡的二流女演员,Frank是一个困于工作的销售员,两人都在不得志的现实和自视甚高的梦想之间来回兜转。他们的结合简单而经典,是众人眼中出类拔萃的眷侣。事实上,他们激烈地争吵,他们温馨地和好,一次又一次。Frank出轨了,和一个自己几乎不怎么认识的打字员,这是他反击困顿的生活和厌倦的工作的方式。April则寄希望于能去巴黎开始新的生活,自己将不再是平常的家庭主妇,而是支持丈夫找寻梦想,同时自我实现的贤妻良母。开始,他们为这个计划兴奋不已,虽然朋友和邻居都觉得这个计划幼稚却诱人。可惜好景不长,April发现自己怀孕了,而Frank又得到了升职的机会,现实又一次戏耍了他们,April一方面怨恨梦想破灭,另一方面痛恨Frank的妥协和退缩,她开始歇斯底里地挣扎和反抗,想逃脱平凡生活的窒息感,直到最后,她自己拿掉了那个不合时宜的孩子,也扼杀了自己矛盾的生命。

我想很多人都能从这对夫妇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平凡而不甘于平凡,想要完成非比寻常的人生却耽于孩子、温饱和自己的懦弱,在不甘心的绝望中看着梦想滑落。人生步入三十,仿佛生命不再属于自己,它在为了家庭、孩子和其他琐事疲于奔命中褪去闪耀的光辉,没有梦想保护的生命开始龟裂、剥落,直至千疮百孔,化为一滩碎屑。

April和Frank的争吵总是那么骇人,仿佛下一刻,他们两个中会有一个控制不住自己的躁狂,拿着刀冲过来砍掉对方嚣张无情的气焰。但抛去这种冲动的可能,我能从他们“情之深,恨之切”的争吵中感到彼此的深爱。可在现实面前,爱情又算得了什么呢?

导演的另一高明之处是安排了邻居家的一个高学历而精神不健全的儿子去捅破April和Frank之间的窗户纸。很多真实的想法都由这个疯颠之口道出,对于这对夫妻,尤其是April:原来被这个社会抛弃的疯子,才是真正理解自己的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我很喜欢两位主角的表演,我对人物在矛盾漩涡中的挣扎和痛苦感同身受,但我不愿意给这个故事满分,因为我害怕这样的真实,我害怕自己最终也将重蹈他们的覆辙。如果拒绝相信,它就不会成真,那该有多好。

 3 ) 《时时刻刻》着,颓了。

为什么,不知从何时起,这个世界上出现了很多电影,让你不得不承认他好,但是你再也不会爽。
这几年的奥斯卡候选者们,都有一点病态的歇斯底里,这可能是时代的症候,或者是我自己的不真诚。这感觉就好比:十年前的《美国美人》是会让人看出性欲并会持久兴奋的那种,十年后的《革命之路》就是例行公事的那种。
有此种对比效果的,还有:若干年前的《变脸》,和若干年后的《赤壁》;若干年前的《愤怒的公牛》,和若干年后的《无间行者》;若干年前的《时时刻刻》,和若干年后的《朗读者》;若干年前的《搏击俱乐部》和若干年后的《本杰明巴顿奇事》。最快的,国内的,《疯狂的石头》,以及两年后的《疯狂的赛车》。
电影人在变老,电影的时代也在变老。或许,从某个角度上来说,应该叫变成顶梁柱,变得世故。看今年的奥斯卡,真正的老年导演们都已经退出候选席位,《猜火车》一代远离肮脏的马桶,开始进入社会主流,角逐电影界的社会地位。若干年前他们作为楞小子红过,若干年后,他们开始懂得取悦。

5分钟一个情节点的电视剧和充满飞车爆炸美女型男的007派、蝙蝠侠派不叫取悦;拍出他妈的让你看懂百分之八十的“类艺术片”,才叫取悦。我自己到这里也才明白,我上文提到的“时代的症候”是什么。我们生活在一个amazing的世界里,让我们trapped,但是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他。因为什么都可以amazing,什么都可以让你trapped. 因为你可以旁若无人坚强无比的走一条你他妈的也不知道是什么的路,而无需侧目。

我不知道为何要说这些。或许因为奥斯卡将近。哈哈!作为《猜火车》一代,作为《罗拉快跑》一代、以及王家卫一代影迷,我以此缅怀!

从结构上回到开头:为什么,不知从何时起,这个世界上出现了很多电影,让你不得不承认他好,但是你再也不会爽。
除了技巧纯熟是一个一不小心就致人over的因素外,同一主题的穷尽表达是另外一个让人厌倦的事情。当你思考文艺片和商业片区别等种种电影终极问题的时候,最后还是会回归到它表象的答案:做艺术片或者商业片。
事实是残酷的。有百分之八十的电影院观众笑点很低;有百分之八十的DVD狂热收集者智商很高。只有百分之二十的电影院观众和百分之二十的DVD狂热收集者在走向“专业”影迷的路上。不凑巧的是,有百分之二十的电影工作者和百分之二十的专业影评人操控着电影专业水准的评价和各大牛逼奖项的角逐。(以上表达是个混乱的逻辑,每一句子各成完整表意,并不影响其他分句子的分析,互相间有可能有交集,有可能没交集)。笑点很低的人将电影看做无需智商的玩意儿,智商很高的人以笑为低俗,他们会看到两个人在阳光下缓缓的对话而哭了起来。
然而,《rovolutionary road》就是这么一个不开眼的片子,他捡来一个陈旧的主题,使用了两个陈旧的明星,却给了它一种最被狂热级影迷期待的艺术片面貌。它就是这么骑在墙上,没有招人待见。泰坦尼克号的超级粉丝一定会伤心落泪的看到大肥温和大里奥在此片里的婚姻危机、生活困惑;而奥斯卡众牛逼评委如果选这样一个不surprise又有致敬泰坦尼克之嫌的艺术片进入奥斯卡的话,实在又显得自己水准不高。
但是,但是,我不无痛苦的说,这真的是一个没出错的片子。我此刻的心情,就像大肥温的危机心情,礼貌性的说一句:早上好,炒蛋还是煎蛋?真是个愉快的早餐,have a good day! then, kissbye.然后独自一人边刷盘子边哭了起来。
我缅怀青春的老去。
你看《革命之路》里种种切合主题的事物们,那些让人厌倦的事物们,你看大肥温的屁股和大里奥的脸,看他们标准化的帽子,看大肥温那平庸的让人都不想用丑来形容的家庭主妇服,还有跟他们长的太他妈像的邻居couple,和邻居couple的新邻居,看他们那永远看不到近景的孩子,没有欢笑,但又那么一切正常,这难道,不应该让人好好吵一架吗?吵架就是这么来的。不出错的就老了。不出错的那么让人厌倦。那么,谁来给这个貌似蓬勃着、却已经老掉的电影时代刷新一下。能不能不玩了,能不能真诚点。能不能平静点,不那么浮躁了。

说实在的,为了铺垫此片,我专程重看了泰坦尼克,一天一夜,我泡在电视屏幕前,我看着美丽的阳光下古典极了的Rose,和瘦削脸庞、面带羞涩的Jack,很想轻轻的说一句他妈的“我爱你”。因为此刻,我的肩膀不再因《蝙蝠侠黑暗骑士》的智力游戏而紧绷,依然能看到铺天盖地的大灾难,此刻,我至少能灾难一会,谈情说爱一会儿,看俊男靓女一会儿,受道德教育一会儿,缅怀历史一会儿,高科技一会儿。重要的是,我从容。我不排斥五味杂陈,但我排斥态度暧昧。
此后,我才回到现实里。让我们平静的夸奖一下这部片子吧!真的!缅怀青春不是办法。说实在的,大肥温现在已不需使劲,便可以炉火纯青;大里奥的荷尔蒙还在高速增长,他们在《革命之路》里,仍是非常登对。吵架都能吵出层次来。你看大肥温发飙一下,隐忍一下,大里奥一骂人,脸上的肉体能够比在泰坦尼克船头拉大肥温时更崎岖。他们就这样一唱一和,刷新,再一唱一和,刷新,让你觉得,真是吵架也不让人烦那。门德斯就庆幸吧,如果换成别人吵架,这片子就毁了。
因为我们看过他们在泰坦尼克里缠绵,所以我们此时会伤感。那中年危机、家庭关系的主题不是革命之路带来的,而是从泰坦尼克到革命之路的结果,门德斯是多么贼的一个人那!!!
然而,此后,多年以后,还有谁能这么幸运吗?世界是平的,到底是我们的幸运,还是我们的悲哀?

突然有一句题外话:为何电影不能和观众和解?我当你是导师,或者是伙伴,你不要把我当敌人吧?从何时起,你一定要靠鄙视自己的智商或者挑战我的智商,才能出风头来的。

哦,对了,忘记切题:此片真的很《时时刻刻》。只不过不那么隐忍。男女主角都显臃肿,或许也是为了切《革命之路》的主题。这个片子太主题了。时时刻刻的重复着主题。
在此怀念《时时刻刻》里尼克基德曼的鼻子,和她的手。

 4 ) 革命之路的尽头,是死路一条

十年前,《TITANIC》摘走了奥斯卡十项大奖的桂冠。虽然Leonardo DiCaprio和Kate Winslet什么都没拿到。
 
十年后,只获得了三项提名的《Revolutionary Road》在《Slumdog Millionaire》这种四星片的面前输的一败涂地。不过没关系,奥斯卡已经不算什么了。
 
十年。套用一句早已滥俗的话,人生能有几个十年?一算之下我几乎被吓倒——看《TITANIC》的时候我才14岁。14岁!遥远的靠想象和回忆都够不到的年纪。
 
十年放在别人身上,变化也是一样。当年意气风发的画家Jack变成了微微发福的无聊上班族Frank,当年珠圆玉润的大小姐Rose变成了有着深深抬头纹的家庭妇女April,当年伫立船头深情对望的恋人变成了住在革命路转角每日吵的地覆天翻的普通夫妇。十年啊,白驹过隙啊,白云苍狗啊,看着《The Reader》里真真正正美人迟暮了的Kate Winslet,真是怎么感叹都不为过啊。
 
可我也必须承认,岁月终究没有白白把Leonardo DiCaprio和Kate Winslet变老啊。
 
《Revolutionary Road》绝对是2008年最好的电影。没有之一。
 
影片结束,清冷的钢琴声犹在耳边,满心纠结说不出口。导演提了一大堆问题丢到我们面前,却一个答案都没给。
 
想起最好的朋友出国之前,我们坐在大排档聊了一晚上人生道路的话题。我说,你还记得中学时候我说过的话么?即使不要家庭,不要婚姻,我也要有自己的事业。现在我不这么想了。24岁的我对未来的理想,已经变成了第一身体健康,第二家庭幸福,第三才是有份薪水够我每年出去旅游的工作。至于工作的内容,只要能对社会多少有点意义,不算浪费了地球上的资源就好。我怎么觉得我的想法开始向父母的方向靠拢了?我是不是变老了啊?朋友莞尔一笑,我现在也是这么想的。

后来妈妈对此的评价是,这是思想变成熟的表现。

可我现在这么写着,为什么突然就很心酸。

就像他们刚认识的时候,幽默睿智的少年畅谈着巴黎,笑容甜美的女孩梦想着舞台。而十年之后,Frank俨然一副标准上班族模样,西服领带公文包,在通勤列车上翻着报纸,在办公室里糊弄着工作。曾经发誓绝不要成为父亲那样的人,现在却成了和父亲一模一样的人,a real joke,他说这话的时候一脸让天地都黯淡的落寞。努力扮演着挣钱养家的好丈夫好父亲形象,偶尔偷个情心虚的回到家,妻子准备个惊喜就感动的眼泪汪汪。巴黎?那不过是年少轻狂的梦,谁到了这把年纪还抱有这样的梦想,简直成了ridiculous的事情。

可偏偏就有人不能没有梦想。而这个人偏偏还就是他的老婆。做饭洗衣倒垃圾,April每日重复的程序都在昭示着她家庭主妇的形象。偶尔参演的蹩脚乡村舞台剧,在成为演员的梦想面前分明就是讽刺。她幻想去了巴黎就可以开始完全不同的生活,不再于日复一日对生活的copy paste中走向衰老,而能展开一片充满激情多姿多彩的天地。不幸的是丈夫意外的升迁和自己意外的怀孕打乱了她完美的计划,最终,在革命之路的尽头,April走向了失败,也迎来了死亡。

他们有谁想错了做错了什么吗?谁都没有。

我们都年少轻狂过,然后现实会以各种各样的挫折来磨平我们的棱角。高中时候我一直深信,被社会磨成光滑的鹅卵石是件让人恶心的事情,我做不到,也绝不要成为这样的人。现在有人对我说“如果日子过去了,并没更成熟而只是苍老了的话,大概就是最可悲的事了。”,在下举双手赞同。

所以Frank没有错,他是我们很多人的缩影。曾经壮怀激烈,挥斥方遒,而最终流于平庸,陷入循环,向往安定,用些许偶然的小满足自我安慰,于生命的流逝中,将梦想遗忘。

我们都不甘寂寞过,我们都热恋过。可连医学研究都宣称热恋的感觉只能维持18个月,那之后的漫长一生我们还要不要和这个人继续走下去了?April不懂得爱情就像冬天里的柴火,以为它可以一直熊熊燃烧而不必面对薪尽火熄之后的漫长寒冷。所以她失望甚至绝望了,她想不通当初这么出色的一个总是能把她逗笑的男人怎么就成了现在这副德行,曾经和她是天造地设一对儿的完美伴侣怎么就剩了现在这么一张令人生厌的嘴脸。她受不了乡下平淡无奇循规蹈矩的生活,她想去华丽的异国为人生谱写熠熠生辉的新篇,可身边的人们,连同自己的丈夫,怎么就都不能明白这种像要窒息的痛苦呢?直到爱情烟消云散,梦想得而复失,那继续行尸走肉的活下去,也没什么意义了吧。

所以April也没有错,她是我们很多人最终被压抑了的自我。执着于哪怕是虚无的幻想,追求变化,渴望激情,希望爱情永远充满新鲜与活力,而最终被现实打败,于梦想的破灭中,将生命埋葬。

有人说,《Revolutionary Road》就是Jack当年没有淹死和Rose一起上了岸的后续故事。也许吧,我猜Kate Winslet在促成这次合作的时候一定也这样想过。你看现实是多么的残忍,它把当年才子佳人的外表和内心都改掉,扔给我们一个血淋淋的悲惨结局,告诉我们王子公主永远只能在童话里幸福。

写了这么多,影片要讲述的东西还远远没说一半。是我太啰嗦了,还是Sam Mendes实在太深沉了呢?

记得有次和同事说起来很期待这部电影云云,已经看过了的同事大摇其头说这片子超级无聊且莫名其妙,那个April简直就是个疯子。确实,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Frank真够可怜的,他总是以非常温和诚恳的态度开始和April的对话,掏心掏肺的想来一次深入交流,最后却总是以失控的对吼吵架结束。同Frank一样,我们很多人都以为沟通是很好的,甚至也许是最好的交流方式,但在这里不是。

因为沟通的前提是“通”,而April已经关闭了她的大门。因为没有人懂。她说的最多的话是leave me alone。

于是我不禁要问,还有什么方法能拯救这场婚姻呢?至少在我看来,April确实犯了一个错误,她没有预见到即使他们真的搬到了巴黎,故事的结局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路路断绝。革命之路的尽头,是死路一条。

可这样的结论未免太让人郁闷。本来是多好的一对恋人啊,怎么最后就弄成这样了?

难道生活真的就糟糕到了这种地步么?卖房子给他们的胖房东,在他们搬走之后转眼就换了评价他们的论调;邻居家的男主人说我们不要再提Wheeler夫妇的时候,心里无非在缅怀一段来去匆匆的风流韵事,如同贪恋一张线装书里的铜版纸彩页。难道真的只有胖房东的神经病数学家儿子才能洞悉他们的想法并说出真话?生活的本来面目不该这么让人绝望和悲哀。

没有答案。

所以说,《Revolutionary Road》实在是一部需要看很多遍的电影。

最后,还是让我把话题转回Leonardo DiCaprio和Kate Winslet吧。奥斯卡没有把最佳男女主角颁给这部影片里的他们,进一步坚定了我认为奥斯卡越来越不靠谱的想法。岁月的确把他们的青春美貌都带走了,可从那几场吵架的戏你就能看出来,两个人现在的表演是多么有张力多么引人入胜——即使演的略微有点过了。

 5 ) 交流的无用性----《革命之路》

Sam Mendes在经历了不太成功的怀旧黑帮和中东版全金属外壳之后,再一次直面中年危机和婚姻问题。有人说《革命之路》就好比《泰坦尼克》中的Jack和Rose在现实中生活,从而将曾经美好的爱情和梦想一点一点的摧毁的过程。然而,故事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也并不是关于梦想被现实泯灭的悲剧。《革命之路》中的悲剧并不是现实的问题,而恰恰是夫妻两人内在的对梦想的一种幻想。然而,当Leonard饰演的丈夫在现实工作用渐渐将梦想转变成事业上的成功的时候,困在生活中的Kate饰演的Hosewife却希望能够挣脱所有的束缚展开另外一种生活。

因此,夫妻两人性格的强势和期望的差异造成了悲剧的产生。不仅如此,导演试图在通过两位主演充满激情,甚至有些过火的表演中寻找某种潜在的,非个性化的因素,这种因素并不仅仅是男女主人公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差别,而是一种更加普遍性的共同点。面对“生活在巴黎”这个不切实际的狂想,Frank曾经欣然同意,并向邻居、同事和朋友宣布放弃工作的意图,然而当一个晋升机会出现的时候,他面对现实生活/物质生活所展现的巨大诱惑力和稳定感,不得不选择放弃原有的想法,这是自私的表现,是丈夫为了自己而谋划更卓越的未来。然而生活在梦想中的妻子,却始终执着于那个充满孩子气的想法。不能否认,这个“放弃一切,远赴巴黎,重新生活”的想法确实不够成熟,也许这和妻子始终安于家庭,时而参加话剧演出的身份有关。她没有切身体会到进入社会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承受的压力,以及需要面对的阻挠。她所执着的幻想,是她自我释放的最后机会,她是自私的,因此她甚至选择杀死腹中的胎儿。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就算承担着婚姻责任的夫妻也并不例外。April曾对Frank说“你只是让我陷入生活的圈套,让我感受你所让我感受的”,这一点恰恰说明了依靠婚姻相依为命的夫妻,每个人都希望对方能够为了自己而活。

但是,如果你认为Sam Mendes通过这个故事只是为了说明人在婚姻中所展现的自私性,那么你就将错过影片最精彩的部分。在April由于自行堕胎而去世之后,Frank离开了Revolutionary Road,接着则是描写两个邻居对待Weels一家的看法。当那个需要助听器才能听到妻子讲话的老人渐渐关掉了助听器,而远离妻子的夸夸其谈的时候,我终于明白了,导演试图在影片中传达一个信息:那就是交流或者语言的不可靠性。回想电影刚刚开始,Frank开车带April回家,停在半路而发生争执;还有电影高潮部分,Frank总是试图通过talk解决问题,而April则始终期望他能够leave her alone。当人们期望拯救自己的婚姻的时候,总是试图通过交流的途径发现问题的所在。然而,《革命之路》则否定了交流的意义,当两个人无法在一段婚姻中做出牺牲而达成某种平衡的时候,当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希望两个人的生活能够按照一个人的意愿发展的时候,交流只能够变成辩解和争执,语言只能够成为自私的各种借口和责备。因此,与其争吵不休,不如冷静一下,选择彼此想要的生活。于是,April冷静的思考之后,转天早晨可以平静的面对丈夫,做出自己的决定,尽管这个决定最终以死亡为终结。

 6 ) 没有拿到奥斯卡最佳影片的<revolutionary road>

    阿来说过,一本好的书就是你读过后不知所言。对于电影这种评测的方法也是能通行的吧。我现在就处于一种说什么都无法描述现在的这一种复杂的心情的状况,像是绝望,或是顿彻,像是沉郁,又或者是一种被释放的快感。
    很出色的电影。
    好像忽然能体会到了我父母婚姻之所以会失败的原因。其实他们也是很无力的。我觉得原著的作者所想表达的不仅仅是“言语的沟通其实很无力”,又或者是“希望爱人为自己做什么”,更多的或许只是他内心的一种软弱,一种沉甸甸的悲哀,一种情绪,没有理由存在的东西。他没有像是我们读过的一些畅销书一样讲一个如何引人入胜的故事,然后让大家知道哦这是什么道理,我觉得我得到的那些感触,更多是自发的,而且每个人的感受,也会是不同的。
    这是一个没有设计性的,真诚的故事。
    1961年理查德·耶茨的处女作《revolutionary road》参与了当年的美国图书奖,虽然他最后惜败,可是他的这本书对后世的人产生影响无疑是巨大的,2005年的《time》就将其评为“100部最优秀的英语小说之一”。评论家理查德·拉卡约说“……如果《革命之路》不能让理查德·耶茨成为不朽,那么不朽也不值得拥有了。”在看了这部电影后,我要马上去找这本书回来认真看看。
    

    这部电影出现的正是时候,而我也在一个最好的时间里看了这部影片。它让我正视了一个我一直知道但是却想方设法逃避的问题,关于梦想与现实的问题。如果说让我说这部电影哪里好,好在哪,那么我会这么告诉你:

1.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个讨论中产阶级婚姻,那些发生在Frank和April的故事好像就是我们自己的故事,我们或多或少也有处在与他们相若的窘境中,to be,or not to be?it really a damn question.影片首先就非常贴近生活容易引起共鸣。尽管这个故事被设定在1955年间处于二战胜利后带给这个国家的乐观情绪中,四处的歌舞升平隐蔽了美国梦的进取精神,除了少部分不甘寂寞的人在与环境的对抗中获得了个人的价值的实现以外,其他人则在庸庸碌碌的生活中丧失勇气和朝气。当时有一部分人的确是渴望住在一个郊区,过着一种舒适安宁的真正是享受的生活,而这种想法无疑是当时美国勇敢的革命精神的背叛。为什么这条路叫做revolutionary road而不是淘金路啊幸福路什么的,其实是有很深的一层含义的,它既可以理解为“提醒人们50年代的革命之路已经结束了”,同时revolutionary有“创新的”的意思,这也可以说想表达创新的,富有革命性的路到底有多难走。
   就像是john说的那句"the nice young wheelers on revolutionary road""the nice young revolutionries on wheeler road ",一语道地。

  
2.影片的深度超乎想象。
   我可以从两性的角度分析,那我多少可以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出轨,就像是frank说的那样,只是a simple case of wanting be a man,又或者是像april说的那样,wanted in,or out。出轨更多的并不是我已经不爱你了,而是我爱你可是我们之间产生了问题没办法解决,于是我创造出一种转移问题的办法,让自己躲到另一个怀抱里,或者给自己制造麻烦,让自己不再烦恼现在的这个问题。
   从他们的邻居milly和shep,房屋经纪人helen和他的丈夫howard,他们的儿子john,同事fellas等,我觉得就像是鲁迅《藤野先生》里提到的那一种“看客”的再现。在影片中映射出来关于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关系,很悲哀。没有一个能够理解自己的人,没有一个可以信赖的人,没有一个真心交往的人。人的喜好变化如此迅捷,之前还是这么的亲密,下一秒这种“友谊”就成为一种餐桌上的gossip。引人心寒却无能为力。
   从shep对april这种错误的爱等等的这些不同细节进行玩味分析你会发现你感悟了更多那些没有被台面化的东西。


3.影片中两位演员表现出色并且旗鼓相当难分高下,我一直对片中的好几个场景回味不已,像是那个原作者本来就认为在影片前半段他们两人在餐桌上喝酒聊天的场景是他写过最好的场景,“我一直觉得他很温暖”。在这之前,两个人的心从来没有如此的接近过,他们深情的说“i love you”你一点都不觉得侨情。
    你还记得frank是怎么和maureen说他小时候生日的故事么?他说要告诉她what‘s a real joke。然后他说了一段我觉得很心酸的话。
——“no,not really.
    i used to sit there,and think,
    'i hopes to Crisit i donn't end up like you.'
    now here i am,a 30-year old KNOX man,
    can you beat that?”
    一脸落寞。
    还有他在和maureen第一次偷情后回家的那种心虚的表情,之后流露出来的那种内疚自责,淋漓尽致表现了人物个性。还有他们那些如同暴风雨一般迅猛而又激烈的争执,两人之前的那种温馨的日子,神采飞扬的神情等等,人物的情绪被拿捻的刚刚好,没有过分表现,也没有丝毫底气不足。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人物形象饱满的frank和april,一个曾经雄心勃勃想要真正的活着去感受世界却没有把梦想付诸于行动的懦弱的frank,一个内心不甘平庸极力想要摆脱现状却又力不从心固执的april。
    我就像是那样的april,同时我又是frank。
    不甘平庸,雄心勃勃,不敢面对失败,执拗,懦弱


4.设定了的场景巧妙适宜,真正做到没有浪费一帧一格。配乐符合影片氛围讲故事衬托的很好。而且故事讲述的节奏紧凑,以一种人物情绪高低波动的数轴线让听故事的我们随之缓缓情绪饱满,在影片的最后,frank疯狂的跑着,跑着跑着,被那背景音乐一烘托我当时就有种我也想去跑几圈发泄的感觉。
    还有那个howard关掉助听器的那个行动,天啊,那正是我当时就想做的,关掉音响!


   我猜测这部《revolutionary road》最少将获得4项奥斯卡提名,分别是最佳影片,最佳表演(男女不确定)与最佳剧本改编,最佳导演。可是最终能不能拿到金人很难说的,不过最起码这片子走的路线还是很合奥斯卡评委的胃口的,文艺片。再加上5次奥斯卡提名,的凯特·温莱斯特,3次奥斯卡提名的莱昂列多·迪卡普里奥,执导获得5项奥斯卡的《美国美人》的山姆·门德斯这样引人注目的组合,我知道我们还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好吧,结果我错了..)
    
   真喜欢这句。
   “everything's kinda going out of focus.”



 P.S:(20090103 23:25)
呃..当时看完了心头一热就上网打打打..敲完也没细看就上传了..发现有很多错字..改正了..


这部电影就像是在给我敲钟,告诉我要坚持啊不要怕啊,我也可以拉着这部电影和内心懦弱的自己说,你看啊,你要是老是瞻前顾后的你最后就会把自己逼到和april那样啊..要坚定啊没什么你做不到的..然后就会觉得自己好像就真的能触摸到梦想一样。
最近很羡慕那些可以脑子一热就义无反顾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的那一种人。很羡慕。觉得我活的真他妈的累啊那么小心翼翼。
以前老师教的“三思而后行”真他妈的歪理,它把我死死的捆在了绝境里,无法自拔。

 短评

我们拒绝“生活在别处”,我们又拒绝“生活在此处”;我们拒绝落空,我们又拒绝尝试;我们拒绝放弃,我们又拒绝责任;我们拒绝对话,我们又拒绝正视;我们拒绝别人,我们也拒绝自己。我们拥有生命,我们拥有工作,我们拥有爱情,我们拥有一个“目的地”,但是,在某个风和日丽的午后,我们都突然想不起这些事情的意义。就在此时,你问我为何不说话,我看着你,不知道如何回应。

3分钟前
  • 电个爆炸头
  • 推荐

現實,夢想,現實,夢想... 我第一眼看見你,便知道你與眾不同。問題是,像你這麼不安份的理想主義者,要麼癲狂,要麼死去,要麼痛苦終老。

6分钟前
  • StevenTong
  • 力荐

如果杰克当年爬上了木版,他和露丝现在就是这副德性

7分钟前
  • 小耳朵图吗
  • 推荐

恐怖片

11分钟前
  • 逍遥兽
  • 还行

这不是我看过最好的电影,但却是我恋爱中每感悲伤失落彷徨的时候第一时间浮现在脑子里的电影。它告诉我生活不是两个人的扶持相爱,而是真正的让人毛骨悚然的孤独,是从里到外的自私残忍,是这么靠近这么靠近,都不能完全拥有对方的一种深深地绝望和无奈,在夜半透着冷,让人寒心刺骨。

14分钟前
  • 好多人我好害怕
  • 力荐

原来只有疯子才能说出我们的真心话

17分钟前
  • Cherry
  • 力荐

He fucked a girl, and she fucked a man. They loved each other, and they hurted each other. Being happy needs to fool and blind yourself, do you wanna to die or live in a whole big lie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19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话要对那个愿意听又听得懂你的人说才有用

24分钟前
  • 鱼·无
  • 推荐

你无法不去想,10年以后,Jack和Rose过上如此平凡而普通的生活。电影平淡如水,透露的却是刀刃般的锋利。中年发福的小李子和消瘦迟暮的温丝莱特,奉献了两次极致的争吵,看两位飚戏简直爽得不行。婚姻的本质触目惊心,两个人不断地互相折磨争吵,暗涌下脉脉温情都殆尽,最后人工堕胎简直给婚姻判死刑。

29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夫妻、情侣请谨慎观看

33分钟前
  • lv0401
  • 力荐

得用多少无脑喜剧才能冲淡它带来的压抑和无望啊!!!!我要看部长换换脑子!!

34分钟前
  • 张熊熊
  • 推荐

看到谁给了一句评论:“婚姻的后来由女人的一厢情愿和男人的充耳不闻组成”,大概就是我自己的理解了,婚姻的革命能否胜利,就看你怎么去承受与忍让。但要记住: everyday is another day !

39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莱昂纳多还是很傻逼,kate winslet真是从the reader才开始发现她演技很棒

41分钟前
  • 还行

she is a man

46分钟前
  • Zephyrance
  • 推荐

一个文艺女青年的痛苦与挣扎。比大刀阔斧改变生活更需要勇气的,是接受日复一日的平淡,承认自己并没有什么优越之处。

51分钟前
  • 丹AI🌵
  • 推荐

十一年后的杰克和露丝啊...如果杰克那时候没有挂在海里的话...现在他和露丝会不会是这样呢...?...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十年间两位主角的演技进步不少啊...但依然还是那么有火花...他们两位之间的彪戏让人看的非常过瘾...邻居还有神经病人等配角的表演也可以用精彩来形容...故事来说依然是Sam Mendes先生中意的那种美国中产阶级的中年危机调调...说实话...有点审美疲劳...而且这部节奏也稍显拖沓...最重要的是我并不是太喜欢片中人物的价值倾向...

55分钟前
  • 某茶君
  • 还行

1、女性对生活的触觉敏锐感是无法逃避亦无法说服的,对日复一日生活的视而不见最终只会窒息自己;2、巴黎的梦是一个变化,当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个改变上时,坚韧又脆弱;3、kate演得真好,女性在追求幸福中左顾右盼直至不自由毋宁死;4、帅哥为什么要放弃做偶像派?5、结局很小说,很喜欢,后来发现真的是小说改编;6、描述的并非现代吧,然而这种桎梏却生生世世繁衍下去;7、有这样的妻子多幸福吧,因她心灵从未干涸;8、男人真的是鲁莽又不知足的动物么?

56分钟前
  • 昏金暗玉
  • 推荐

【在女主和疯PHD身上看到自己。【结尾太狠了——deaf husband lives longer.“婚姻的后来由女人的一厢情愿和男人的充耳不闻组成。”【TALK在各执一词时便是争吵。【巴黎,也TMD一样。无处可逃。

58分钟前
  • ζωήιδ
  • 力荐

在选角上暗示是对于泰坦尼克号的一种暗讽 结尾很能够看出耶茨的调调 美国中产阶级生活空虚的表象 是由一群“不同”的人们看穿的 珊农演的疯子 自始至终维持观点上的统一 而如果用理性的观点来看待迪卡普里奥和凯特温斯雷的计划 风险自不必提 甚至可分析出凯特悲剧的一系列心因 另一面想 却完全可以理解

1小时前
  • 文泽尔
  • 推荐

如果杰克当年爬上了木版,他和露丝现在就是这副德兴。

1小时前
  • 看不见我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