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线电影,差评。编剧应该满脑子旧香港警匪片,却半点没研究过犯罪心理学。看得我隔十分钟就想离场。别说屋破夜雨下的多处漏洞了,主角复仇的大前提就不该存在。历史上所有的战争,士兵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其实根本不是为了什么主义,而是为了那些年岁里陪伴多时出生入死的兄弟们,见不得他们牺牲,定要以牙还牙。
警察在维护治安的过程中无论是误杀,逼供或意外导致多少罪犯死亡?同伴们都早有共识了,那六个警察打死的匪徒就是绑架案的凶徒,即便真死了,真实情况大可每人用刀刮自己几刀,然后把刀握在那凶徒手上,说他袭警。何来要劳苦功高弄到上法庭啊?既然甄子丹的角色那样爱护手足,起码可以做出十种以上的息事宁人的办法。简直荒谬,脱离人性。
还有另一个匪徒抛尸的,别说在行李箱里的尸体根本不可能那么快被水警知道,但凡有点犯案经验,在行李箱里放多个大石头沉底,十年不被发现也妥妥的。匪徒还要把一百多万的手表一同陪葬导致成为证据?嫌钱腥??
再说最后抢劫霍氏银行的举动,你大可选一个风平浪静的好日子去干,他们非得在警方重点关注的黑社会尸体上放一个usb去误导警方,智商超过90的都想得到你在当天会对你的死对头霍氏银行有行动啦?!
最匪夷所思的是,普通打劫银行的都知道套丝袜了,他们几个已经上了重点黑名单人人得以诛之的匪徒,大喇喇抢了钱后开跑车吹海风耍帅?
抢了那么多钱,之前不安排好各自逃跑线路,起码应该每人隐秘的往市区密集多人的地方分散走去,但剧情却全部金钱全部人员都在一车上,一锅熟??!
另,安置那么多甄子丹对妻子深情温柔片段有何用?不第一时间打掉手铐让妻子先脱身,而是宁愿三人一起死去冒着风险剪保险丝,老实说,这角色跟随时没命的黑社会一样,本应就不该娶妻生子祸害人间。
无力吐槽,差劲就是差劲,总不能因为情怀而虚高评分。要是这电影是在家里下载的,真完全坐立不安,删除为上策。
本片讲述了一群警队失意者复仇的故事,同样的主题,近年在港片中并非孤例,有去年12月上映的《拆弹专家2》珠玉在前。而片名中的怒火二字,不知是否有意致敬同一位导演的前作,即上映于1996年的《冲锋队之怒火街头》,那正是陈木胜的成名作。与本片中谢霆锋带领的反派小分队类似,《冲锋队》中主角刘青云身后,是追随着他打击匪徒的四个冲锋队员。
一旦以《拆弹2》和《冲锋队》为参照,我不得不失望地说,本片无疑是一部退步之作。作为陈木胜导演的遗作,延续了他一贯的风格,大场面、快节奏、毁天灭地的大规模枪战,以及用打斗解决问题的收尾方式。而它的遗憾之处,则是尽管讲了一个复仇故事,却在袍泽义气中陷入了90年代电影的老套。同时,群戏之中的人物的模糊混沌,又远不如初作《冲锋队》个性分明那么出彩。
以复仇的起因而论,《拆弹2》的故事,肇始于官僚体制程序合理之下的麻木不仁。潘乘风被逐出拆弹部队,退居文职,这个不被当事人所接受的结果,其中不论是上司、同侪或是潘的女友,警队中没有任何一人有明显的过失,无非是照章办事,而结果却无疑是对潘一腔热血的辜负。潘乘风有苦说不出,郁郁退出警队并萌生复仇之念,这种悲愤,指向了千千万万人组成的毫无生命的体制。而《怒火·重案》中,邱刚敖等人行事错误在前,警队上司和富商们自私在后,这里的复仇就显得既直白又暧昧。直白之处在于施害人显而易见,暧昧之处在于邱等人的复仇动机并不充分,凭袍泽之义宣泄为报复社会,其悲剧意味则显然不如《拆弹2》深刻。
复仇的过程,《怒火》固然延续陈木胜一贯的风格,但不论是绑架、街头枪战还是最后的肉搏,固然场面激烈,也并没有超出港片常规的范畴。而《拆弹2》则不然,以潘乘风的孤勇,引出了无政府主义者马世军们的革命豪情,最后完结于以核弹在青马大桥炸毁香港机场的宏大构想,气魄之大构想之奇,显然超出了一般警匪片的范畴。是立意之外,构思完胜。
回到《怒火》,全片的故事,打光都集中在谢霆锋和甄子丹,两人苦大仇深地演完全片,身后一群小弟们明显戏份不足,双雄模式的结果是群像黯淡。而这些毛病,在陈木胜的《冲锋队》里却是看不到的。《冲锋队》的一大特长,是小队中五个人各具特点,饭焦的死板、麦兜的懦弱,大丹的滑头,apple的可爱,各具特色,其中饭焦对朱标从敌视到认同,更使全片保持着紧张感。至于反派人物,黄秋生的飞扬不羁,于荣光的彪悍玩世,都是让人过目不忘的角色。以一部90分钟的电影,诞生如此之多令人记得住的角色,《冲锋队》才称得上陈木胜电影的高峰。相形之下,《怒火》的人物就逊色太多了,谢霆锋和甄子丹各自身后的十余个小弟,都是千篇一律地重情重义的兄弟,两个小时看下来,观众到底能记住几个呢?
陈木胜是一位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的导演,我曾戏称他是警匪片的卧龙生,一样喜欢大场面,一样喜欢虎头蛇尾。这部遗作如同大部分精良港片一样,导演用心,演员用力,但再也不复有流畅自然的灵气,大概真到了结束的时候。
去年8月,陈木胜导演因鼻咽癌而离世,时年58岁,而《怒火·重案》则成了他最后谢幕的遗作。
对于喜欢港片的观众而言,陈木胜和他的电影作品绝对是深入人心的存在。比如1990年,当时29岁的陈木胜首次独立执导、刘德华主演的《天若有情》,其中的多个片段都已成为影史经典。又如《冲锋队之怒火街头》、《新警察故事》、《男儿本色》、《扫毒》等一系列警匪动作片,展现出了陈木胜对于硬碰硬的枪战、街头追逐、爆破场面的超强把控力。
有人说,“陈木胜是吴宇森后动作场面做得最好的香港导演。”确实,放眼整个华语地区,陈木胜在动作片领域绝对算得上处在“第一梯队”。
《怒火·重案》作为陈木胜的遗作,同时也仍旧保持了他巅峰时期动作片的高水准。如果是吃港式动作片这个类型的影迷,想必都能给予这部电影很高的评价:火爆的枪战、追车场面,配合干脆凌厉的打斗、跑酷戏,那些拳拳到肉的近身战,将港式时装动作片的正统再次发扬光大。尤其是考虑到,如今这样的电影在院线里越来越稀少,几乎到了“有一部、算一部”的田地。
影片的故事并不复杂,但里面不乏有创新之处。我们仍能看到陈木胜力求在主流商业电影上有所成就和突破。
与去年的《拆弹专家2》相似,《怒火·重案》也不满足于只是简单地设置正邪警匪的二元对立。以往的港式动作片,大多会把正、反派直接明了地摆在台面上,再做出“双雄对决”的样板,它们往往会忽略对人物(尤其是反派人物)形象的塑造。
但在职业生涯前期常拍摄剧集、情感电影的陈木胜,则是恰恰能在这块塑造出他的特色,构筑他心中的“情义世界”。总结起来,大致有两点:人物情感发展和人物个性塑造。情感的真切——《天若有情》里跨越阶层的恋情,《冲锋队之怒火街头》里舍生取义的队员情;反派角色的突出、复杂化,而非“工具人”式塑造——《新警察故事》里吴彦祖饰演的、性格极端的反派关祖,《男儿本色》里吴京饰演的冷血狷狂的反派天养生。
此次谢霆锋饰演的反派角色阿敖,身上同样包含着复杂性,令人印象深刻。他与几个手下,都是被警局上司“用完即弃”的前任刑警。曾经热血、天真,却因一场意外而误入歧途。在多年前的一次绑架案中,他们为了从劫匪的口中得知绑架地点,在上司的逼压下,采取了虐待式的非法审讯手段,导致对方被活活打死。出事之后,他们非旦没有获得支持,反而集体入狱,成员之一标哥更是自杀身亡。
与之相对,甄子丹饰演的刑警阿邦,多年前放弃了他追踪的那条线索,仍旧留在警局。但他却因为过于正直、不圆滑的性格,无法在职业上平步青云。在追查一宗屠杀警察的恶劣案件中,他逐步发现幕后主谋,就是曾经的兄弟阿敖和其他前任刑警。他在法庭上诚实的证言,曾改变了他们这群人的一生。
这种身份的错位与反转,涉及的便是影片的核心冲突与主要人物都紧密地缠绕在一起。阿敖的行恶,是带着复仇的怒火,为了死去的邦哥,为了名誉与前程被毁;而阿邦的追缉,同样是带着复仇的怒火,为了无辜者的性命,为了自己的家人。
一切的根源,看似来自于命运的偶然与体制的问题,如阿敖在教堂里对阿邦说的那句“我认输,但我不认命。如果那天我们的任务反过来,我们俩的命运会不会反过来?”但实际上,又早已生根在命运的必然中,阿邦在开篇当场给领导们难堪的“鸿门宴”场面中,就已经昭示他不屑于前程发展如何,也要坚守自己的信条与底线,与体制内的恶保持距离。
当然,就演绎而言,谢霆锋又狠又帅,阿敖确实是这些年最适合他形象的一个角色。从造型、表演风格、人物前史的经历再到具体的动作场面,都完成地一气呵成。印象尤其深刻的几段,包括他对手下“公子”的杀戮,之前还在平静地与众人商讨,下一秒就突然用蝴蝶刀封喉;审讯时突然的发笑;法庭上对阿邦使的眼神,隐忍、揪心、直至绝望……这些“不成大场面”的小场面,反而更能突显人物的性格与他背后的遭遇。
曾经看到陈木胜的一则专访,他认为,只有实打实的近身搏击,才最能代表港式动作片的特色。“枪战和爆炸始终只是助兴的点缀,真正擅长、并能像好莱坞叫板的,还是拳脚打斗戏。”正因此,近身的搏击、械斗,始终都是陈木胜电影中最为重要的动作部分。
《怒火·重案》同样有诸多的重要篇幅符合陈木胜的动作片观念:开篇阿敖一伙在废旧商城里的“黑吃黑”、重伤警方,就给全片定下了调性。之后的茶果岭巷战、街道摩托飙车追逐、尖沙咀枪战与教堂对决,都在大场面枪战和爆炸戏之下,见缝插针地插入复杂动作设计的近身战。
影片结束时,出现了纪念陈木胜导演的字幕,以及他在片场拍摄的画面,不免令人感慨。陈木胜此次把自己很大的野心注入到了《怒火·重案》,这甚至可能是他新世纪以来最为出色的电影之一,但他却没能等到上映便离世。而像陈木胜这样,极其正统化、深耕于港式动作片的导演,我们也难以看到其继承者。火爆到最后,这部港式动作片还是以情感予人一击。
(首发于《Vista放映厅》公号)
《怒火.重案》的唏嘘之处,在于他是陈木胜的遗作。
过往每一两年都会有一部新戏的陈木胜其实算得上颇为高产,鏖战电影界30余年间,他参与导演监制的电影作品也近30部。对于影迷而言,他的电影总像是“一期一会”的存在。任谁也没有想到,他走得这般快,而我们今日就需要在这部电影中与他作别。
但不知是巧合或是意外,《怒火.重案》却恰恰成为了陈木胜某种意义上的总结陈词:他在这部电影中聚集了相当多自己过往电影的招牌元素,用影评流行的话说,这部电影某种程度上呈现了陈木胜的电影宇宙;而作为遗作,这部戏也为他的电影生涯画上了一个不能够说是完美,但至少是极具象征意味的句号。
陈木胜虽自1990年已导演了经典电影《天若有情》,但那部戏却是由监制杜琪峰主导,要等到1996年他才凭借由其独立编导的《冲锋队之怒火街头》奠定了自己的强烈风格:时装警匪动作类型、火爆的街头枪战、精心动魄的爆破飞车场面、群戏人物刻画……而这些陈木胜电影的标签元素皆在《怒火.重案》中一一再现。
《怒火.重案》中结尾一场枪战,安排在了人潮如织的尖沙咀广东道及北京道交界,与《冲锋队之怒火街头》中经典的闹市枪战一场戏遥相呼应。而在香港地标性的场景中拍摄大型动作和爆破场面,向来就是陈木胜电影的重要标签。
当年在《冲锋队之怒火街头》中,一班冲锋队警员从九龙湾枪战追逐到了湾仔新鸿基中心,再到都爹利街,乃至人潮汹涌的中环置地广场,全部实景拍摄,场面火爆异常;
之后《男儿本色》的开场,也试过在中环大搞爆破;《新警察故事》中,则是在会展中心一跃而下;而这次的尖沙咀枪战更是香港类型电影从未拍摄过的场面,甄子丹及一众警员持枪在广东道实地上奔驰,旁边就是购物名地海港城,视觉上确实蔚为奇观,虽然其后在北京道的大型枪战不乏搭景和绿布特技加持,但能呈现一番在尖沙咀的火拼,确实呈现了陈木胜一贯在处理大型场面时的非凡执行力。
而戏的中段,甄子丹来到毒窝与林国斌的恶战,则安排在了茶果岭村的群聚寮屋之中。这种旧式场景的选择也是陈木胜的一贯特色。之前在《男儿本色》中,陈木胜已经安排了谢霆锋吴京等人,在大角咀的旧区天台上亡命追逐;
《扫毒》开场则是在油麻地旧区展开缉毒与驳火。
按陈自己的话说,他希望通过电影画面保留下这些旧区的风貌,哪怕将来旧区被清拆了之后,也能透过电影一睹当年香港的风采。这种用电影记录下城市风景的意图,也在《怒火.重案》中茶果岭村的打斗中被呈现出来。甄子丹和林国斌追逐打斗的路线,不期然显现了寮屋群的质地与空间脉络(有一部分应该是厂景搭建拍摄),在动作戏的酣畅之余,也让观众得以一窥香港旧区的奇景。
而这场茶果岭的打斗,从相对开阔的寮屋群一直打到密闭、小空间的下水道,这种通过空间的变换压缩来制造剧力和节奏的手法,陈木胜之前在《三岔口》中其实已有过相似的处理。《三岔口》中有场郭富城和吴彦祖的追逐戏,二人从开阔的行车天桥、闹市街道一直追到了一个相对密闭空间的菜市场,继而在菜市场中大打了一场。有趣的是,在菜市场的打斗中,吴彦祖用塑料袋将郭富城的头套住,而《怒火》的茶果岭下水道打斗中,甄子丹同样被林国斌用塑料袋套头,两部戏似乎由此设计而隔空有了某种呼应。
另外,《怒火.重案》在空间和场景选择上其实也不乏陈木胜对于香港警匪电影前辈们的致敬。开场未几,警方要在一个商场中进行逮捕行动,戏中特意强调了该商场位列于荃湾,而当年杜琪峰的《枪火》中经典商场枪战一场,便摄制于荃湾广场。
陈木胜在电视台工作时是杜琪峰的助导,第一部电影又是由杜琪峰监制,向来认杜琪峰是师傅,早在《扫毒》中,就已有一场撞车戏直接致敬了杜琪峰的《真心英雄》。虽则二人的电影风格其实大异其趣,利用商场处理场面时也完全是两种路数,但这个场景的选择却不期然透露出了一点师承的味道。
而结尾甄子丹和谢霆锋在教堂开战,场景上又不免令人想起了吴宇森。其实陈木胜向来是吴宇森的影迷。前作《扫毒》中,无论人物关系或是某些场面便是直接沿袭了吴宇森的《喋血街头》;而这次选择教堂做最后一场大战,则无异是向《喋血双雄》中的教堂对决致敬。
而陈木胜向来钟情于描写亦敌亦友的双男主角色,这些人物脉络其实都离不开吴宇森对其的影响。
吸取百家所长一直以来也是陈木胜的特点之一,被很多人称为东方迈克尔.贝的他,在电影场面营造上,其实也因袭了不少好莱坞的经验。
而《怒火.重案》除了在场面、场景上延续了他一贯的风格之外,在人物塑造方面,陈木胜也在电影中描述了他一贯钟情的反体制警探形象。《冲锋队之怒火街头》中刘青云饰演的朱华标便是因为秉性耿直,从不理会体制内的人情世故,从而被同事陷害降级,从便装重案组探员(o记)变成了要穿军装巡逻的冲锋队(EU)队员。而《怒火.重案》中的甄子丹不理会体制规则一根筋办案的性格则是直接沿袭了朱华标的这种人设。
但无论这些警探怎么反体制,他们还是希望凭借本身的正义感和务实办案的作风在体制中做好本分,而《怒火.重案》的特别之处,在于戏中多了一个完全站到了制度对立面,对警队展开疯狂报复的前警员形象(谢霆锋饰演)。
从这个被警队抛弃乃至报复的反派角色而言,这部戏似乎与之前的《拆弹专家2》有异曲同工之处,但不同的是,《拆弹2》主要是刘德华的独角戏,而《怒火.重案》却是甄子丹和谢霆锋势均力敌的双雄对决;谢霆锋也不像刘德华般最后会迷途知返,而是成为了彻底反社会的“小丑”。
将两个同样在“体制”中格格不入的角色设置成对手,似乎充满了某种可堪玩味的现实呼应,究竟对体制应该抱有何种取态,至少戏里甄子丹一角的名字“崇邦”已经给出了一种答案。
而陈木胜素来热爱的群戏在《怒火.重案》中也再次上演。无论警匪阵营,都有若干个团队成员,戏中也不乏对这些团队角色的塑造。只不过相较于《冲锋队之怒火街头》时群像性格的鲜明迥异,《怒火.重案》中的群戏描写却多偏向脸谱化而无甚特色,当然这也是近来陈木胜电影中一直存在的问题。
所以很难说这个电影没有缺点。其中群像描绘的失效、女性角色的功能化(女主角秦岚的戏份还不如女警何佩瑜),人物动机的潦草、文戏的疲弱在戏中其实都反映得颇为明显。但作为港产片粉丝,对于陈木胜的这部遗作又的确无法苛责。他在戏中展现出的那股港产片非凡的执行力与硬朗风格已经买少见少,尤其是他在摄制时其实已经患病,而仍然带病上场坚持完成了这样高难度的制作,更应得到尊重与肯定。
伴随着他的逝去,这类具备娱乐化和奇观的典型港产类型电影又少了一个重要的创作人。大银幕上再也没有机会看到“陈木胜电影”,这次的《怒火.重案》便成为了可一不可再的最后景观。
想到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黯然神伤。
(涉及剧透)
从我粗浅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部可以引起打工人共鸣的电影。
也是一部由狗比领导为了舔客户而引发的血案。
开头邦主因为得罪了上司,所以导致自己小组无法参加行动;
像极了因为得罪领导而导致小组项目无限拖延的自己。
回忆杀中因为领导施压而不得不剑走偏锋完成任务,虽然知道是空头支票,但是只能做下去;
讲真的,司徒杰在庭审的时候说:“我是要求他们加快破案的速度,但是他是怎么做的,怎么完成的,这两者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心头一梗,我的拳头都硬了。
人又是你,鬼又是你,搞到我不人不鬼。
导演在里面增加了很多关于职场行为的场景和对话,使得整个警察总部都丰富了起来,观众的情绪也带动的很高,起码我是这样的。
嫌弃我木讷不懂圆滑但是还是帮忙兜底的前辈,
圆滑看上去不怎么正经但其实很厉害的同僚,
意气用事总哔哔的同事,满心不忿仍遵守规矩的伙计,
自己搏命跟在后面捡漏的上级等等,
都让打工人生出了“对!我身边也是这样的”的共感,也同时体会到了张崇邦(甄子丹 饰)这个角色的无奈、憋闷。
这也让阿·油头·反派·敖(谢霆锋 饰)这个角色的黑化更加让人觉得情有可原,
我要是这样被搞的坐牢,我也要疯。
阿敖这个角色其实当警察的时候就有点狠厉的苗头。
他可以为了完成任务不惜用更大、更狠的手段去问,在任务完成后他也没有绷住自己,而是放任自己去感受那种快感。
那个时候,他其实就是认为:
就算他不是疑犯,也不是个好人。
所以他补上了最后一下。张崇邦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认为他就是做错了。
但是阿敖出狱之后就已经完全是成了一个罪犯,他当年可能是最有能力的警察,也有可能成为最可怕的罪犯。
阿敖这个角色更像是一个打工仔黑化的爽文符号,他不像张崇邦这么“真实感”。
他就像一个从深渊重生而来的恶魔,利用曾经的专业知识黑吃黑,攒下武器和金钱,大杀特杀,失去人性,甚至在一次次反复锻炼自己,在回忆杀的时候慢慢抹杀掉自己曾经的良知和罪恶感。
这一点从他开头折磨前辈老姚,到后面利用张崇邦怀孕的妻子逼迫张崇邦做出选择的时候,都可以看得出来。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可能都是张崇邦,可能也曾暗地里想过成为阿敖。
毕竟有时候生活真的会突然感到坍塌。
然后来讲讲我觉得导演挺有仪式感的地方。
电影里面有个场景是张崇邦被调查科调查,在聆讯室提审,然后圆滑的小伙伴带着一帮小朋友进来为他撑腰。不到一分钟就被劝走了。
接着四十几岁的煎熬中年人,给两个六十几岁的高级警司煲鸡汤,成功拖延时间。
这是两个我觉得非常经典的TVB场景哈哈哈。我觉得导演可能就是为了一个港剧的仪式感加进去的。
因为前面的职场场景都很真实了,包括同事之间因为看不惯彼此做事行为而互相嘲讽,但是都后面又很突兀的来了一个齐心协力的“法不责众”。
看上去觉得有点无语但是又觉得,啊,这熟悉的TVB桥段。
导演在电影加了很多路人中弹的镜头,这种流弹的镜头让我下意识觉得,对啊,这种流弹肯定会伤到路人的,增加体验真实感get√
最后,我觉得导演也很喜欢谢霆锋的颜哈哈哈哈哈。
他就像温子仁在《海王》里面用心地给海王弟弟拍戏整造型一样,很用心地给谢霆锋整了造型和镜头。
有好几个慢镜头,全身特写都明目张胆地在炫耀谢霆锋的帅。
看。这个男人就算湿发油头造型也帅的不行,猖狂的不得了。
谢霆锋成功地演绎了一个阿·邪气狂狷·心狠手辣·敖。
最后的最后,我真的觉得很神奇的是,
在电影里,不论是主角还是马仔,哪怕是胡子拉渣的阿荃(最后中弹的阿敖伙计),
脸上都没有痘痘、痣、雀斑!
啊!如此令人羡慕的光滑皮肤!
甄子丹开头的镜头,就像一个昨晚花大价钱打了水光针的男人,在起床。
其他正常对话的特写镜头也是,只要不说话,镜头里的皮肤除了皱纹,光滑,匀称。
羡慕。
很显然,陈木胜的这部遗作,有诸多诺兰名作《黑暗骑士》的影子在里头。
从情节、桥段设置上,至少有这么些地方,TDK粉丝看了难免都会会心一笑。
例如——
开头谢霆锋扮演的阿敖黑吃黑,在姚sir面前摘下面具露出真容的镜头,整个分镜和渲染,很难不让人联想起Joker对着马宏念出的那段经典台词—— I believe,whatever doesn't kill you . simply makes you...stranger.
嗯……不管电影拍得怎么样,至少热爱厨艺的小谢同学在这部片子里帅出了生涯巅峰,支持他的粉丝把他厨房炸了让他再多拍点电影,不然香港电影真的要没人了。
剧情中途,阿敖主动进入警局和邦主正面对决的部分,也让人想到了《黑暗骑士》里蝙蝠侠和小丑经典的警局对峙(You complete me)。
但从这里开始,观众就会明显感觉到《怒火重案》文戏上的许多问题和逻辑缺陷,毕竟小丑主动被抓是为了布下反杀逆袭的精彩大局,而阿敖这深入敌后报个案的行为,怎么看都沾了点大聪明的气息,好像只是为了满足导演想拍一个正反派当面喊话的漂亮对手戏而存在的——您瞅瞅,我这光影对比用的,拉风不?帅气不?至于剧情上有什么作用,管它那么多呢?!
最后,阿敖团伙被拘留了48小时后就大摇大摆地走出去,我也是感到很无语,明知道这些人就是罪犯,你们逮捕不了也就罢了,难道多派点警力去跟踪盯紧他们的动向都做不到吗?
此外,全片最工具人的秦岚(好啦,我知道你出现的意义就是为了大陆演员必须出演港片这个政策而存在的花瓶角色),她遭遇的炸弹威胁事件,在起初阿敖的夸张渲染下,也让我想起了《黑暗骑士》里蝙蝠侠面临的拯救哈维登特还是瑞秋的艰难抉择,但最终……这起全程都透着莫名其妙气息的事件(例如甄子丹为什么敢在没有任何情报下的情况剪断炸弹引线……拜托,你是重案刑警不是拆弹专家好不好,是不是刘德华这周有事请假了?还有他非要开枪击退飞虎队的行为,也相当无厘头,完全是为了后面让他接受审讯的强行铺垫)雷声大、雨点小地结束了,整场戏可谓毫无剧情张力可言。
还有最后抢劫霍氏集团的声东击西假情报战术,以及各种黑吃黑的小桥段,也都颇具丑爷作风,就不再细说。
其实这也不是Joker第一次影响暴力犯罪类型现代港片里反派们的行为方式了,《寒战2》里的彭于晏、《除暴》中的吴彦祖,都多多少少有些小丑的痕迹存在于其中,这并没有什么不好的,也不是影片的核心问题所在,其实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华语犯罪片在学习诺兰的凌厉视听风格,作为诺兰粉的我还是挺开心的,但最大的问题是,这部电影的文戏,实在是太多漏洞了。
核心问题,是谜一样的人物动机。
阿敖原先是个光明磊落的警察,戴着眼镜的样子还有点斯文的派头,结果因为一起绑架案,下重手杀了嫌疑人,然后觉得自己被其他警察同仁们给坑害了,坐了几年牢,于是出狱完后烫了个卷发,做了仿小丑泡面头造型后彻底变成了冷血的反社会暴徒。
这个人设转变,相当突兀。
其实这类堕落警察的故事,数不胜数,前面说的《黑暗骑士》里的“双面人”哈维登特(虽然他是检察官,但也差不多),今年上映的《拆弹专家2》里的刘德华,都是这一类人设。但是至少别人还有苦大仇深的理由,或者干脆是像小丑那样的纯粹邪恶人格,只想看这世界燃烧。
而阿敖同志呢?在我看来就是为了黑化而黑化,毫无道理。
就说那个暴雨之夜,他们本来都已经审出了富豪下落,本应该去开开心心吃个宵夜庆祝下,就因为倒霉的嫌疑人可乐同志咬了他们同伴(咬警察这个举动也很谜,你又不是在拍釜山行3),结果这群警察拉都拉不开,却有殴打犯人的力气,然后阿敖同学当头一棒把人打死了,最后又要怪法庭上其他警察不帮他背锅……我就奇了怪了,人是你杀的,而且本来就完全不必杀人的事,你动手了,还老觉得自己被全世界坑了是什么心态?
好了,这下他坐牢了,刚巧牢里都是他以前抓过的犯人,把他欺负了一顿(一起看的朋友看到这里都忍不住吐槽了:你可是前警察诶,牢里肯定有很多关系罩着,究竟是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在监狱里欺负他?加上他那个打架能力,牢里真的有人打得过他吗?难不成他呆的监狱里关的都是巨石强森、常威、杰森斯坦森这样的大佬吗?),漂亮的脸上也多了几道疤,然后开始愤世嫉俗,变成杀人如麻毫不手软的煞星。(当然,如果我像谢霆锋那么帅,可能脸破相了确实不能忍……帅哥的心态你不懂)
我能想出一百种以上很俗套但是更合理的黑化过程,比如他出任务的时候,未婚妻刚巧被卷入害死了之类的,比如他其实童年被家暴什么的妈妈被爸爸谋害了一直都有什么反社会人格的潜质,比如多拍点他坐牢时被虐导致整个人坏掉的剧情,或者至少像刘德华一样断了条腿心理开始扭曲变态了我也能理解……结果什么都没有,空虚的理由让剧情的演变仿如一栋强分善恶黑白的空中楼阁,真的太敷衍了。
其他角色的人设,更不值得提了,一个个都很脸谱化,特别没有存在感。花瓶一样的秦岚,阿敖那些分不清名字的好兄弟(口口声声叫着好兄弟,前面还随手捅死一个),连甄子丹也一样,就是一根筋刚到底的绝对正义化身,没有更加复杂深层次的心理波动,让原本要凸显双雄对决的戏码,只有谢霆锋一个人在发光发热。作为甄子丹粉丝的我也不得不承认,邦主这个角色,只是《杀破狼》、《导火线》里马军的又一个克隆体。
更多别扭的槽点也是数不胜数,前半段甄子丹追凶卖药的大佬,两个人从下水道里跑出来你追我逃,我追上你就让我嘿嘿嘿的时候,敖哥的手下路人甲A就开着车把卖药大佬给撞死了……我很想知道你是怎么知道他们刚好在这个点从这条路上经过的?连他们会掉进下水道这种意外都算得到,这也太强了吧?!开天眼了?
还有敖哥的手下早泄男B,几句话被马子给激怒了(这部电影里的人都刚得离谱,比如这个妹子,出轨被抓包,还敢对这满头疤一看就不是好惹的大兄弟指指点点当面侮辱,知道你这是剧情需要,但也太作死了),顿时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杀了抛尸,留下上百万名贵手表的马脚给警方抓到……哇,前面杀王焜这么赶忙的时候,你都有美国时间把人的手表摘了偷走,现在你不慌不忙的,反而把这么贵重的手表留给女尸,大兄弟你的脑回路到底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再多我也就不提了,不然这篇文章难免就变成吐槽合集。
当然,好的地方也有,谢霆锋的演技相当出彩,尤其是法庭上听到丹哥终于说出“是”的时候,他摇头吐气,带着一丝不甘心的微笑和心态开始异变的神情,层次感实在太丰富了。
还有最后的教堂动作场面,甄子丹掏出传奇武器——甩棍时,在那一刻我的DNA真的颤抖了,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高中时第一次看《杀破狼》里丹哥VS吴京的经典巷战场面的震撼心情。
而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吴京已经变成了表情包,而甄子丹也明显在老去(所以这部电影里,动作戏更多的居然是谢霆锋,除了最后一战外,前面的大多是追车和枪战火拼,拳脚场面并不多,我还是挺失落的),真不知道下一代华语动作片的大旗要由谁来接班。
总而言之,我能感觉到这部电影拍摄时的认真劲头,致敬陈木胜导演最后遗留下来的努力成果,但文戏上的捉襟见肘,也让其止于合格的商业动作片这个程度而已。
我知道很多人会说,这样的电影本来就是为了去看噼里啪啦、突突突突的动作场面去的,想看文戏,不如去看文艺片。话是没有错,好多人观影的目的原本就不同,图个娱乐的话就不必强求那么多。如今我们中国的电影市场已经越来越成熟,有很多可以在颁奖季获奖的文艺类型片,优秀的人文电影动画电影战争电影,但《黑暗骑士》那个级别的大场面动作犯罪电影,如果观众和创作者永远只是抱着还不错的动作爆米花电影的意图去对待的话,要多少年才能拍得出来呢?
夏多先生的其他影评——
♦ 《X特遣队:全员集结》,也就比自杀小队1好看个100部猛禽小队吧 ★★★★★
♦ 《花束般的恋爱》:我还爱你,只是不再喜欢你了 ★★★★☆
♦ 关于《黑袍纠察队第二季》的十万个为什么 ★★★☆☆
♦ 比黑夜更黑——《小丑》,不朽的演出,伟大的作品 ★★★★★
谢霆锋铁血疯批这不顶?
节奏很紧凑,初看可到四星,热血褪却顿减一星。主角道德标榜圣人,面对前两次选择,拒绝上司安排的和解以及当庭的指正都选择了道德清正(但若是我,大概都会睁只眼闭只眼,一则就算不和解坚持原则依然不会对结果造成影响还连累了队友,而且一个人的决策大概率会影响结局;二则虽然阿锋确实触碰了底线,但事出有因毕竟可以选择性的看不见),第三次面对自家老婆却放弃了原则,面对责问却说你们也会做这样的选择。可见他的行为也是分亲疏的,那之前两次的圣人行为就变的自相矛盾,所以为了成就圣人而正义,又为了体现真情而突破原则,过于脸谱的人物行为本身标准就是混乱,何谈其他。每个人的行为也都缺乏后手和延续,仿佛都是一时意气,观影时节奏紧张尚不觉得,看完后就索然起来。不得不感慨无间道果然是警匪片无法超越的巅峰。
虽说和《拆弹2》撞梗有些尴尬,但比起爆破大场面还是硬打硬的肉搏戏来的更爽。
俗套的港产动作片,且看且珍惜。尬点多到要掘出维多利亚港。但是,谢霆锋不惧岁月的少年气质真是港男的典型。他最后身上纷飞的激光瞄点如童年的流萤,伴随对邦主的诘问,胸前铁树绽放血花,这个殒命方式可以记载最美死亡top3行列。谢霆锋,千万不要变油腻啊!
其实,这只是一次标准陈木胜动作片的正常发挥。不过,即便是这样程度的港式时装动作片,在当下,可能也越来越少了,倒让人有些伤感了。
最后谢霆锋站在钢琴上很难不联想到joker,然后往后一倒,疯批死在了圣母怀里,太绝了
双雄、追车、枪战,老匠人仍在一板一眼地召唤港产动作片的传统荣光,看到最后特意设置在教堂的肉搏戏,双方都拿出久违的相互撕咬的狠劲来了。但硬件的合格映照出的是软件的薄弱:叙事结构的飘忽提前把悬念揭晓,文本的空洞也人物的疯癫感站不住脚;尤其在和《拆弹专家2》核心创意相撞的情况下,衬出邱礼涛才是懂得隐秘捕捉时代情绪的大师。看的时候脑海里不断回旋着那个提给杜琪峰的问题:“19年以后,警匪片何去何从?”无论如何,陈木胜的突然离开,也让谢霆锋的倒下,意外染上了时代落幕的意味。
我不行了,谢霆锋太帅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你說你幹嘛咬人家,不咬不就沒事了
《怒火》很可能是硬桥硬马的香 港动作大片的落幕之作。陈木胜在动作场面的构建上的确有一手,并吸收了甄子丹的动作设计风格。追车戏很亮眼,尤其是跳车救娃,是对《宝贝计划》的升级。更喜欢那些拳拳到肉的打斗戏,终极对决仿效《杀破狼》;甄子丹勇闯贼窝对标《导火线》,竖直式的场面调度非常过瘾。最后街头混战有些贪大,所以有些杂乱。人物和人物关系非常丰富,有很大的解读空间。谢霆锋的疯魔悍匪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阴邪、愤怒、癫狂、爆裂、悲壮感,全都有了。他就像一把刀子,重重插进了腐败的官 僚主义之中。
以前看甄子丹打架好爽,现在看甄子丹打架好疼;以前看谢霆锋好帅,现在看谢霆锋好狠~
看得很累,到最后一度失去耐心,最重要的在于,感觉谢霆锋那个角色完全立不住,也很难与他产生联结,这和《拆弹2》里刘德华的形象不一样,另外谢的浮夸表演也吃不下。本来应该互相制衡的两个人,到最后感觉甄子丹没有托住谢,然后谢自己也演飘了。记忆里的香港电影是“尽皆过火,尽皆癫狂”,不是“尽皆神经”……看完了感觉很难留下啥记忆点,也不想去考虑什么隐喻的部分了,就连痛感到最后都麻了。陈导rip,片子两星半。
近年最猛港片,陈木胜导演最后一部电影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最后二十分钟的大战没有一丝拖泥带水,看的很爽,许久没在大银幕出现的谢霆锋也为港片带来难得的演员新鲜感,电影也抛出一个问题,如果是我们自己去捉可乐,你是会听从上级命令,还是会坚持自己呢?力荐本片
谢霆锋真不愧是厨师,最后动手前还换了一身饭店的衣服
全程肾上腺素狂飙的标准双雄片,同时又有着类似拆弹专家2的反思。谢霆锋的表演真的太惊艳了,从回忆中的开朗帅气,到被背叛时的委屈疑惑,再到当悍匪时的心狠手辣,完美塑造了一个邪魅狷狂堪比新警察故事中的吴彦祖的角色。这就是不仅人帅老天爷还赏饭吃吗?
我就琢磨这片怎么过审的,这剧情渲染的我一直站坏人这一边。
既不怒火也不重案,等到要打的时候已经累了困了不行了,也就看看霆锋耍帅了,老套得不能再老套,发现挺多眼熟的老男港星还是选择了拉皮,绷得一个紧,何必呢,还是化妆师的祸?2D良心粤语版遗作加一星吧。
说实话,敖哥有仇必报的性格还是令人称道的。邦主有点双标了,面对聆讯大谈感情和理想,就是不谈自己是违规;面对上司和土豪拉拢,说他们腐败要被查,那么法庭作证时那个警察高官难道就不是人渣,你那个时候就要讲事实了?
陈木胜导演遗作。陈木胜于2020年8月23日因鼻咽癌逝世,终年58岁。警匪动作片是香港电影的“主旋律”,也是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的主要类型,可以说是香港独有的。动作很精彩,看着爽就对了。
有情绪,有表达。但还是能感受到甄子丹老了,有些打不动了。